弗洛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合集下载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是一本关于爱的经典著作,作者埃里希·弗洛姆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探讨了爱的本质和艺术。

在阅读这本书的
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弗洛姆指出了爱的本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
被动的情感。

他认为,真正的爱是一种责任、尊重和关怀的体现,
而不是单纯的情感流露。

这让我意识到,爱是需要付出和努力的,
而不是轻易得到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真正体会到
爱的意义。

其次,弗洛姆还探讨了现代社会对爱的扭曲和误解。

他指出,
现代社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主义使得人们对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把爱当作一种满足自己需求的手段,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对爱的理解和追求,意识到真正的爱应
该是无私的、包容的,而不是自私的和狭隘的。

最后,弗洛姆还探讨了爱的不同形式和表现,包括爱的家庭关系、友谊和爱情关系等。

他认为,不同形式的爱都是需要付出和努
力的,而且都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

这让我对爱的多样性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意识到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

通过阅读《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态度,需要不断的付出和努力。

这本书让我对爱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在爱的道路上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我能够真正体会到爱的艺术,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

浅谈弗洛姆《爱的艺术》

浅谈弗洛姆《爱的艺术》

内心生 长的东 西 ,而 不 是 被 俘虏 的情 绪 ,也 就是 说 爱 情 在 行 为 上
的表现 是给 予而 不 是 索 取 。爱 中 通 过 给予 ,才 能 真正 体 验 到 我 的
自己能 否被 人爱 ,而不 是 自己有 没 有能 力 去爱 ,想 得 到 别人 爱 ,
那无 非就 是更 要赢得 人心 和 对 异 性 更 有 吸 引 力 ,外 表 看起 来 更 优 力 量和 具有 的能量 活力 ,通 过 这 一 行 为 的付 出表 现 了我 的 生 命 张
着有 益 的 目标 迈进 。
关键词 :弗洛姆 ;爱 ;《 爱 的艺 术》 中图分 类号 :B 0 8 9 .1
1 爱 的理论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7)0 5—0 0 6 3—0 2
社 会集 合一 起 的力 量 ,这 种 力 量 就 是 爱 ,没 有 爱 ,人 类 一 天都 无
爱是 一 门 艺术 吗 ?显 然 在 弗 洛 姆看 来 ,它是 ,而 且 还 是 一 门 法 生存 。我们 把人 与人 之 间 的 结 合 称 之 为爱 情 ,也 就 是 把 爱 情 看 可 以掌握 并付 诸实践 的可 操 作 的行 为 。但 是 大 部 分人 对 于 爱 的认 作 是对 人类 生存 问 题 的 回答 。成 熟爱 情 是 一 种 积 极 的 行 为 。是 人 知却 认为 爱情 的存 在是 奢 侈 的 ,无 法通 过 学 习获 得 ,原 因是 :第
: : 器: : : : :
- -
: ¨ - 一


又 字 评 论
浅 谈 弗洛 姆 《 爱的艺术》
吴 克玲
( 广 西大 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 西 南 宁 5 3 0 0 0 0 )

赏析《爱的艺术》

赏析《爱的艺术》

赏析《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通过对爱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爱的本质和意义。

以下是对《爱的艺术》的赏析:
1. 爱的本质: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

爱是对他人的尊重、关心和接纳,是一种情感上的结合。

2. 爱的分类:弗洛姆将爱分为四种类型:母爱、父爱、性爱和自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父爱是有条件的,性爱是浪漫的,自爱是自我实现的。

3. 爱的要素:弗洛姆强调了爱的要素,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只有具备这些要素,才能真正地爱一个人。

4. 爱的实践:弗洛姆认为,爱的实践需要勇气、耐心和努力。

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能力。

5. 爱的现代意义:弗洛姆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爱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浪漫的爱情上,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爱。

这导致了爱的缺失和孤独感的加剧。

6. 爱与自由:弗洛姆认为,爱与自由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成熟的人,既能享受爱带来的幸福,也能在爱中保持独立和自由。

总之,《爱的艺术》是一本深入探讨爱的本质和意义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的真谛,学会如何去爱和被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2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2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通过人们了解爱的理论,然后实践爱,从而实现爱的艺术。

在爱的理论中作者说到了:一、爱情对生存问题的回答,二、父母与孩子之爱,三、爱的对象,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它的主动特征是给予,不是接纳。

很多人觉得给予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但对于爱而言,对于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而言并不是如此,因为爱不是商品交易,你给予的越多,自己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爱的真谛。

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写得很美,很另类,但可能是作者的思想太深遂了,未能完全参悟。

只是对其中的博爱颇有感触。

在之前总感动于个人的爱,总觉得相爱的两个人很幸福。

但人们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的爱情的表现,而作者认为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是呀,我们之前都是认为爱只要找准对象,就可以无限的爱,可以不无需任何技巧。

但结果大多都是开始的甜蜜换来的只是误解、隔阂最后也只能是短暂的欢欣之后的离别。

这也就是作者说到的我们只是为了排解各自的寂寞,这是无法长久的。

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我们应该把一切爱都以博爱为基础。

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

这也是___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

博爱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不仅是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还应该包对自然的爱,也就是对整个世界的爱。

这也就能理解一些伟大的独行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社会的事业能长期忍受“寂寞”。

之前总觉得不可想象,但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肤浅了。

他们的爱已超过了为了消灭自身孤独的需要而上升到了一种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对世界的一种奉献,这是一种伟大的爱,一种普遍的爱,一种对消灭与神隔阂的爱,一种对上帝无限虔诚的爱!《爱的艺术》读后感(2)《爱的艺术》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创作的一本心理学著作,通过分析和解读爱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人类关系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爱的艺术》书评【精选】

《爱的艺术》书评【精选】

《爱的艺术》读后感1.书籍简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阐述了爱的本质;爱情的理论以及如何进行爱的实践?作者弗洛姆从心理学角度,跨越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析爱的本质,教会我们如何发展爱的能力,如何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

本书先后被翻译成32种文字,全世界畅销不衰。

2.作者简介艾·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哲学家。

他的研究根植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他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作品,其中,《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书畅销至今。

3.读后感领略并掌握爱的艺术,培养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从而成就幸福圆满人生。

爱情是每个人的毕生追求,被爱和爱别人都是幸福体验。

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在追寻爱的道路上,苦苦索求,受尽挫折。

爱的艺术似乎高深莫测,难以捉摸,却又那样令人神往。

那么对于爱的艺术,我们又该如何学习掌握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爱的艺术》这本书,就为我们全面阐述了爱的本质,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男女爱情,也不是单纯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就可以获得的,而是人格整体的展现。

我们要想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更具有爱与被爱的魅力。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艾·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他的著作帮助了无以数计的人们了解爱、实践爱、享受爱。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

我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关于爱情的错误认识都有哪些?第二部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第三部分是如何实践爱。

我们先说第一部分内容:关于爱情的错误认识都有哪些?大多数人会简单地认为爱情没那么复杂,只要尽可能地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对方,精神需求上迁就对方,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

然而这种认知是非常肤浅的。

作者弗洛姆认为,要想获得美好爱情,首先自身要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

他告诫读者说:“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是什么_述评弗洛姆_爱的艺术_

爱是什么_述评弗洛姆_爱的艺术_

=政治与哲学>爱是什么X)))述评弗洛姆5爱的艺术6杨林(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0;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

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5爱的艺术6;爱;给予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24(2007)05-0083-05What Is Love)))C omments on Fromm.s/The Art of Love0YA NG Lin(College o 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 n,Huaqiao Universi ty,Quanzho u362021,China)Abstract:Fromm holds that love i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the essence of love is/giving0;love includes f orms of universal love,maternal love,se xual love,self_re2 spect,loving of God,etc,but all love forms include the basic factors of concern,responsibility,respect, understanding,etc.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al struc 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cause the alienation of w estern society and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love.Fromm.s theory of love emphasiz es on the problem of love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y,having his reasonable factors and progressing significance.Key words:Fromm;The Art of Love;love;giving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有的体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的,而有的体验却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要经历的。

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
杨林
【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
解等基本要素。

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

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
进步意义。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杨林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
【相关文献】
1.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 [J], 杨林
2.论爱的理论与实践--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J], 李国华
3.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 [J], 杨林
4.爱的艺术的实践: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基于《爱的艺术》的思考 [J], 宋憶冰
5.弗洛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 [J], 解保军;李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的艺术弗洛姆心得体会

爱的艺术弗洛姆心得体会

爱的艺术弗洛姆心得体会爱的艺术是弗洛姆在20世纪50年代所著的一本心理学著作,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爱的本质和意义,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和维护爱的能力、如何摆脱爱的种种问题和障碍的建议和方法。

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因为它能够满足我们作为社会性动物的需要,使我们感到安全、快乐、有价值和有意义。

他说:“爱并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为,一种学习来自内心并向外施展的技能。

”弗洛姆将爱分为四种类型: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和爱情。

他认为,每种爱都有它特定的本质和表达方式。

例如,母爱表现为为孩子提供保护、安全和安慰的服务;父爱表现为为孩子提供指导、支持和挑战的服务;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是一种平等、互助和分享的关系;而爱情则表现为一种深刻的认同、尊敬、信任和彼此关怀的关系。

弗洛姆同时指出了爱的障碍。

他说,很多人难以达到真正的爱,是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自我意识,缺乏自我价值感、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建议我们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探索,慢慢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进而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爱和尊重。

在弗洛姆看来,爱的艺术需要我们具备四种能力:爱的知识、爱的决断、爱的责任和爱的关切。

爱的知识需要我们学习和了解爱的本质和特点;爱的决断需要我们能够做出选择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情况;爱的责任则要求我们能够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保护他人的尊严和权益,并以诚实、坦率和智慧的方式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而爱的关切则体现为对他人的关注和支持,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尝试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挑战和需求。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并启示我们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挑战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潜力和人性才智。

无论是和家人、朋友、同事或伴侣之间的关系,我们都可以通过爱的艺术来构建更加美好、健康和有益的人际关系,进而共同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充满智慧、洞见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思考。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

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第一篇:弗洛姆《爱的艺术》讲稿1开篇:爱是什么?这是千百年来人类苦苦探索的一个问题,是被无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被无数电影所演绎,无数歌曲所传唱的永恒主题,少有人能给爱下准确的定义,却还是有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追随爱的脚步,为爱辛苦为爱忙,为爱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爱很神秘么?父母的爱是需要我们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么?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爱他,才是既可以给予对方温暖,又给予自己安全感的一种正确的成熟的爱人的方式呢?2、请同学们任选上述问题之一回答。

3、本篇课文节选自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弗罗姆的一本著作《爱的艺术》,该书以基于大量的实践观察,从精神分析立场出发,对爱进行了一番与众不同的诠释。

弗罗姆认为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行为规范、专心的投入和养成耐性而学到的一门艺术。

那么,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成长为一个成年人,他的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通过这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结尾:爱是你走到奈何桥边时,即将饮下孟婆汤时,含泪告别的东西,爱是丘比特射到你身上的箭,是你再辛苦也不想放弃的痛,爱是月下老人系在你脚上的红线,是甜蜜的牵绊。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在接受爱,给予爱中学习着怎样去爱,愿每个人都被温暖的爱着,都有着强大而宽广的怀抱去拥抱你爱的人,愿你们爱自己,像爱别人一样慈悲,回馈爱,感激爱,创造爱,散播爱。

父母是生我们的人养我们的人不光给了我们生命,甚至给了我们宿命。

我们的基因遗传自父母,我们生长的环境取决于父母,我们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自父母,我们人生的许多关键性的转变可能就是在父母无意识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中产生,然而对子女富有如此大责任的父母,他们却并不是完美的,驾驶员需要考核后才能上岗,可是做父母缺不需要。

于是,我们发现,生养我们的父母可能自己也不是一个具有成熟的爱的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一个焦虑的人,不会妥善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眉头紧缩地将压力转移到家庭中,他们可能没有广博的知识,也给不了我们优渥的生活,他们可能会打碎我们笃信的美好梦想,会因为一次人生路上的差池而给我们带来永难磨灭的负面影响,会秉持着爱的名义剪断我们的翅膀,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也是普通人,而他们给与我们的爱,确实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付出了。

爱是给予——感悟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是给予——感悟弗洛姆《爱的艺术》

弗洛姆对中国教育者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西方人文及社会科学理论思潮中,弗洛姆作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主要追随者,屡屡被人提及。

其思想成熟期创作的《爱的艺术》一书,对儿童教育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欧美诸国,此书是高中生必读书.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讲,尤其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爱的艺术》是不可不读的作品,可以在人生态度和教育教学上产生很好的影响。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是一种才能。

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是在“给予”中的“获得”。

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作为整个世界而不是对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的性格倾向。

爱的范围不能仅局限在你所爱的某个对象上,而应该把这种爱扩而广之,即把爱扩展到对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的整体关注上来。

爱是一种实践,爱的实践需要克服自恋、实现信仰、对爱持有积极的态度,这使得爱具有可教育性。

我们常常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爱。

结合弗洛姆的理论,我认为有两点我们应该强化认识.第一,享受教育弗洛姆说:“给予"并不是说为别人牺牲自己,而是奉献出自己内心最富生命活力的东西.他给予别人的是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和幽默。

通过“给”,他丰富了别人,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命感也提高他人的生命感。

“给予”意味着使他人也成为一位给予者,他们共同分享融进生命中的快乐。

在“给予”的行为中,某些东西诞生了。

双方都感激这种新生的力量.教师要享受教育的过程。

传统意识里,我们喜欢用蜡烛、春蚕来比喻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付出,似乎只有燃烧自己、牺牲自己,教师才能教育学生。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给予”并不等同于放弃,不是剥夺老师的所有去成全学生.如果教师能够体会到爱是“给予”的深层含义,他就能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

做个比较可能更明确一些,最有说服力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爱孩子,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做什么事情都心甘情愿,从“给与”里能够感受到最大的幸福.对于一个教师来讲,追求奉献、不惧艰辛是种美德,但乐心“给予"却是能力的最高表现,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爱的艺术》:埃里克·弗洛姆讲述爱与生命的真谛

《爱的艺术》:埃里克·弗洛姆讲述爱与生命的真谛

《爱的艺术》:埃⾥克·弗洛姆讲述爱与⽣命的真谛发表于2018-10-07 17:22:42原标题:荐书:埃⾥克·弗洛姆,《爱的艺术》⽂:惕若来源:惕若说(ID: TiroTalk)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或许很多⼈都很熟悉。

这本书篇幅很短,语⾔洗练,但其内容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实际上并不是很好懂。

作者频繁援引各种不同的哲学和宗教传统,却并没有很详细地展开;更重要的是,这本书⾥除了理性的分析之外,其实有很多直观的经验的东西,因此要能完全理解,同时需要深刻的个⼈体验和对作者援引的各种传统有基本的了解。

关于这⼀点,《爱的艺术》这个中⽂译名我觉得是有些欺骗性的。

它原⽂的标题叫做The Artof“Loving”,⽽不是the art of “love”。

⼀字之差,却有很⼤的不同。

在中⽂⾥,“爱”当然既是名词也是动词,但是当你看到“爱的艺术”这个标题,你会觉得它是⼀个名词,或者是⼀个泛指,既当名词也当动词。

但是英⽂的“loving”,马上就传达出⼀种积极的、主动的、⾃发的动作的感觉。

不是关于“爱”作为⼀个物件,作为⼀个可以去“获得”的客体,因此不是关于如何“被爱”或如何“得到爱”,⽽是“爱”作为⼀种个体的主动的⾏为。

光是这个标题,就已经传达了很多弗洛姆在书中讨论到的主题。

本书开宗明义抛出的第⼀问题,就是“爱是⼀种艺术”吗?当我们谈“艺术”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美、是闲散的欣赏和享受,但当弗洛姆谈到爱作为⼀种“艺术”的时候,他谈的更多是我们想要掌握或者创造⼀种“艺术”的时候,我们需要付出的苦⼼和劳作。

所以“爱是⼀种艺术”是相对于爱作为⼀种令⼈愉悦的感官享受⽽⾔的。

他认为爱是⼀种艺术,因此跟美术、⾳乐、⽊匠等等⼀样,你需要去习得它,你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和专注去学习和训练,⽽不是等待着在某⼀个幸运的时候⾃动“坠⼊”爱河。

弗洛姆还谈到,要掌握⼀门“艺术”,还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这门艺术必须成为你⽣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之更重要。

解读弗洛姆关于爱的人生观——《爱的艺术》述评

解读弗洛姆关于爱的人生观——《爱的艺术》述评

解读弗洛姆关于爱的人生观——《爱的艺术》述评刘俐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详细阐述了爱的意义和本质,总结了爱的实践方式,他向世人展示出了他独有的爱的人生观。

弗洛姆爱的人生观不仅是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思想调和后的产物,更反映了20世纪的社会大背景,包含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的伟大意义。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艾里希·弗洛姆,将自己生活的整个20世纪的感受转化为理性思考,融注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与忧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爱作为一门艺术的本质、要素以及崇高意义,并提出了怎样实践获得“爱”这门艺术的方法,于是便有了《爱的艺术》这部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经被翻译成近40种文字。

通过《爱的艺术》,弗洛姆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关于爱的人生观。

1 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思想的调和是弗洛姆爱的人生观的理论基础《爱的艺术》一书中,弗洛姆试图将马克思与弗洛伊德二人的思想理论进行调和运用,建立“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

1.1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构成弗洛姆关于爱的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道主义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马克思的目标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摆脱经济决定论的枷锁,使人的完整人性得到恢复,使人与其伙伴们以及自然界处于协调而且和谐的关系之中。

”马克思理论最终要实现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让人作为个人得到人的解放,成为具有充分人性的人。

这与弗洛姆关注人性、体恤人类生存的人本主义情怀是相同的。

1.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姆爱的人生观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虽然弗洛姆对弗洛伊德将人局限在生物学角度去理解提出了批判,但是他更多地吸收和肯定了弗洛伊德关于人的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的理论。

精神分析后来成为了一种异于医学却能够治疗人的灵魂、能引导人们获得自由和幸福的理论方法。

这一点与弗洛姆希望用爱来“救赎”人类的目标是一致的。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是一本极具深度和启迪性的书籍,作者艾瑞克·弗洛姆通过对爱的不同层面和形式的探索,展示了爱的本质和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触动,它不仅引发了我对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反思了教育中的爱的意义和作用。

弗洛姆在书中提及了“爱的饥饿”这一概念,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孤独和无助,需要爱的滋养以满足心灵的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爱的传递者。

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需求,并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情感发展。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引导他们全面成长,并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书中对爱的不同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也引发了我对学校和教育体制的思考。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全情投入的态度,包括关怀、责任和尊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学校和教育机构过分强调功利性的成绩评价和竞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这种功利导向的教育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变得焦虑和压力重重。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和关爱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学生。

此外,通过对爱的艺术的分析,弗洛姆还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他强调了平等和自由在爱的关系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的爱才是真正健康和持久的。

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对待家人和爱人的关系,也包括和同事、学生以及其他人的交往。

只有相互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得到满足和成长。

同时,通过对书中所提到的较为严峻的“无爱状况”以及探索爱的艺术,我也对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价值进行了反思。

我常常陷于一种追求功利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对自己内心需求的关注和满足。

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内在的渴望,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我希望通过对爱的实践和传递,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盏明灯,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爱的艺术弗洛姆读后感

爱的艺术弗洛姆读后感

爱的艺术弗洛姆读后感《以爱的艺术》是一本由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心理学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以及爱的力量。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心理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哲学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以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提出了一种新的爱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一种对他人的投入和奉献。

他认为爱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这种观念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明白了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为和选择。

弗洛姆在书中还提到了自我爱和他人爱的关系。

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地爱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

这种观念让我意识到了自我爱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只有懂得爱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启发,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更加自信和坚定。

除此之外,弗洛姆在书中还提到了爱的力量。

他认为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这种观念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爱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和深远。

这让我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以爱的艺术》,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一种对他人的投入和奉献。

我也意识到了自我爱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懂得爱自己,才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

最重要的是,我对爱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改变世界,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这本书让我对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爱的艺术》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所著的一本心理学著作,是探讨人类爱的本质和艺术的一本重要著作。

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爱的不同形式和发展动力,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爱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和误区。

读完《爱的艺术》,我深感受益匪浅,对于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首先,弗洛姆在书中强调了爱的本性非常重要,爱不是仅仅基于感官的吸引或社会角色的关系,它是一种对于人类生存和幸福必不可少的东西。

他认为,真正的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是人们通过关注和关爱他人来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

这种爱超越了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心。

通过对爱的本性的思考,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爱的理解,意识到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索取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通过奉献和关心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

其次,弗洛姆在书中讨论了爱的不同形式和发展动力。

他认为,爱存在于各个阶段的人类生活中,并且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发展动力来表现。

他提到了母爱和父爱的区别,指出母爱更多地表现为保护和满足需求,而父爱则更多地表现为指导和塑造。

同时,他还讨论了友爱、爱情和成熟的爱的区别。

通过对不同形式爱的讨论,我思考了自己对爱的期待和理解。

我发现,不同的爱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对于我来说,友爱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它需要时间和经历的积累;爱情则更多地依赖于亲密和吸引力,但也需要相互的奉献和承诺。

最后的成熟的爱则是在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难之后的一种更稳固和深入的感情。

此外,弗洛姆在书中也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爱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误区。

他指出,现代社会对于爱的理解常常存在着误解和偏见,人们往往在追求爱的过程中陷入自我欲望和自我中心的陷阱。

他用“被动爱”和“主动爱”来描述了这种现象:被动爱是指那些渴望得到爱的人们,他们将幸福寄托在他人的爱上,却无法主动给予;而主动爱则是指那些愿意给予并奉献自己的人们,他们能够通过关心和关爱他人来实现自我实现。

《爱的艺术》读后感_3

《爱的艺术》读后感_3

《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读后感1读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很好的一本薄薄的书。

人的孤独感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克服的办法一是创造,主动去改造自然,实现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联通;另一个就是爱,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我和人群之间的联通。

无论是创造还是爱,都是主动性的行为;所以弗洛姆提倡“创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说,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爱确实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当然,大多数时候,我们会说,爱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过于脆弱的相互依赖的爱情可能也无法真正健康而长久。

我赞成说,一个懂得并且能够享受孤独的人——独处,而不求助于各种他者的支持——才有着真正的去爱人的力量。

真正的爱里,应该能够同时成就自己和他人。

无论是一味索取的爱,还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给予并且认为对方需要的爱,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大量探讨了现代社会是否有利于爱的培养的问题,他认为,西方社会导致了爱的溃散;其主要论据在于,现代社会的组织方式带来了现代人与自身、与其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了。

我赞同,在工业大革命之后,“物”在人类生活中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地位,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现代社会之前,爱是普遍的,而现代社会的到来,带来了爱的溃散。

可能确实现代对于人之间关系的抨击很多,从文学到哲学的各个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于人的信仰变化——从崇拜爱与美到崇拜物而贬低人——而造成的。

我们甚至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我们对自己的心灵更加敏感或者麻木。

所谓协作精神和相互体谅对于相处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现代会这么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处之间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让步就是必要的润滑剂,而非某个社会形态强加在于人身上的,只不过大众媒体会不会这样坦诚。

让步假设说,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爱的溃散,这也不能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美德标准带来了这样的情况来概括。

如果爱——博爱、母爱、性爱,可以给人带来愉悦,那么人就不会轻易放手它们,不会因为社会崇尚协作精神,就贸然提议说,我们放弃相互之间的爱,用协作意义上的共生来替代吧。

人类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解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人类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解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作者: 韩松
作者机构: 吉林教育出版社编审,吉林长春130021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16-18页
主题词: 弗洛姆;《爱的艺术》;人学研究
摘要:《爱的艺术》是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弗洛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分离的事实,否定了人类采取的两种典型的克服分离的方式,提出了爱是克服分离达成真正和谐的唯一方式的观点。

《爱的艺术》提醒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人应更加关注人的生存,全面理解现代化,全球化、并为中国人学研究提供了学理资源。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当我翻开埃里克·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时,我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指南,但我很快发现,这是一本关于人类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弗洛姆在书中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起源、爱的类型以及爱的实践等多个方面,他的观点不仅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类的情感和存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和实践。

爱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能够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变得更加完整和充实。

然而,我们常常对爱有误解,把爱视为一种被动的情感,认为只有被对方爱了,我们才会感到幸福。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爱不是一种等待被给予的东西,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我们需要主动去爱,去给予,去关心他人。

弗洛姆还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孤独和虚无的问题,我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由于我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我们往往无法真正地与他人建立联系,我们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而爱,正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孤独和虚无的积极力量。

通过爱,我们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摆脱孤独和虚无的困扰。

弗洛姆还探讨了爱的类型,他认为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博爱、性爱、自爱和上帝之爱。

他认为,这些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爱。

例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它能够给予子女成长和发展的力量;博爱是一种对所有人的爱,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和责任感;性爱爱是一种基于欲望和情感的爱,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身体和心灵的愉悦;自爱是一种对自己的爱,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上帝之爱是一种对上帝的爱,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超越自我的力量和意义。

然而,弗洛姆也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的爱模式已经没落。

在这个社会中,个体的劳动力被吸收成工会成员,他们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他们努力想同他人靠近,心中却还是充满了不安与负疚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读后感1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通过人们了解爱的理论,然后实践爱,从而实现爱的艺术。

在爱的理论中作者说到了:一、爱情对生存问题的回答,二、父母与孩子之爱,三、爱的对象,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它的主动特征是给予,不是接纳。

很多人觉得给予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但对于爱而言,对于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而言并不是如此,因为爱不是商品交易,你给予的越多,自己所得到的也就越多。

这也就是爱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感觉很美,很不一样,但也许作者的思想太深了,还没有完全理解。

这只是一种爱的感觉。

过去总是感动于个人的爱,总觉得两人都很幸福。

但是这种迷恋,疯狂的爱,被看作是强烈的爱的象征,作者认为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人和女人过去是多么孤独。

是的,我们曾经认为爱是无限的,它不需要任何技巧。

但结果大多是甜蜜交流的开始只是一种误解,疏远最终只能是短暂的陶醉在离别之后。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我们只是试图解决我们的孤独,这是不持久的。

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爱。

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爱都建立在慈善的基础上。

对所有人都有责任感,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改善他人的生活。

这也是爱在圣经里的一种方式:爱别人就像你自己一样。

普遍爱的特征是它不是唯一的。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不仅是对他人的爱,也是对社会的爱,也是对大自然的爱,这是对整个世界的爱。

这也有助于了解一些长期忍受“孤独”的孤独者,他们的事业和社会事业。

我过去认为这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我觉得我太肤浅了。

他们的爱不仅仅是需要为了消除寂寞的玫瑰,一种关心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对世界的一种奉献,这是一个伟大的爱,一种普遍的爱,一种消除隔阂来自上帝的爱,一种对上帝的无限的爱!《爱的艺术》读后感2曾经读过美籍作者艾里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姆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弗洛姆《爱的艺术》述评作者:解保军, 李锐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名:理论探讨英文刊名: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年,卷(期):2005,(2)被引用次数:1次1.弗洛姆.孙依依爱的艺术 19861.学位论文任燕红爱的求索——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研究2006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灾难深重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渴望爱、渴望知音、抱怨真爱难求、知音难遇。

美籍德裔犹太学者埃利希·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指出人们追求爱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在于把爱看作一个外在的对象,把爱的获得雷同于物的拥有。

事实上爱是一种人的主动能力,爱是进化了人的一种能力,是一种使人的本质丰富并且上升的能力,在某种情况下这种能力与艺术的能力类似。

弗洛姆的理论是一种关于“生活艺术”的应用科学,并且力图把它付诸实践,建立理想中的“健全的社会”,需要不断从自己的心灵上提升境界。

无论是兄弟之爱、母爱、性爱、自爱、以及信仰之爱,都是通向人格完整、灵魂救赎的人生实践。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认为爱的顶点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他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因此,爱既不是一种飘落在人身上的力量,也不是一种强加在人身上的责任;它是人自己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并使世界真正成为他的世界。

所以,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毫无价值。

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如果有人认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弗洛姆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政治生活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其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爱的缺乏。

因此,他对爱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爱是能够解决现代病态社会的根本途径。

弗洛姆在构建他关于爱的理想蓝图的时候,不是冲动地追逐,更多的是倾注于沉稳和理性,这注定了他的理论对人们的影响是循序渐进深远而持久的,而不是热烈而短暂的。

本文正是从这一层次上展开对弗洛姆思想的论述。

本文的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现代——爱的危机时代,着重从现代、爱以及威胁人类存在的爱进行阐述;二、讨论爱的哲学源流及其对弗洛姆的影响,主要从仁爱、Eros、Philia、爱在中世纪的展开、爱的自我肯定及其遭难和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的直接因素来叙述;三、全面论述了弗洛姆爱的哲学理论与实践,分别从爱的本质与内涵、爱的具体形式、爱的实践三方面加以展开;四、从现实影响、对弗洛姆哲学思想进行评析,阐述了弗洛姆爱的哲学的理论突破与局限以及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与借鉴。

2.学位论文方娟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探究2006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1900—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伦理学家、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秉承其学派的特点毕生致力于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学说的综合,建构了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整个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和浓缩。

本篇论文的主旨是研究弗洛姆爱的思想,分析这一思想的特点并做出评价。

文章首先介绍了弗洛姆伦理思想的生成背景,包括其成长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源流,特别详细介绍了其思想的理论支柱即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以及其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弗洛姆爱的思想研究提供历史、理论和方法上的背景。

其次,本文对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即关于爱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探究。

弗洛姆关于爱的学说是从人的境遇、人性谈起的,他的观点丰富了伦理史上对爱的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分析爱的新视野。

在社会和人统一的基础上,弗洛姆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内部世界,通过对人的本能、需要、性格的研究,对爱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把握,使我们对父母之爱、性爱、自爱与对同胞之爱等各种形式的爱理解更深入、更透彻。

并且弗洛姆对各种共生性的爱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以异化为武器对当代西方社会爱的瓦解进行了诊断,拓宽了我们对爱的认识广度。

最后,本文对弗洛姆关于爱的思想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其理论特征,并将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同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相关思想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的贡献和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现实意义。

弗洛姆始终呼唤爱的社会,认为要克服病态人格关键是要学会爱,在社会中建立“爱的宗教”,从而使人类社会成为“善的”社会。

尽管弗洛姆的理论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的。

3.期刊论文杨林.YANG Lin爱是什么——述评弗洛姆《爱的艺术》-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4.学位论文程文论弗洛姆伦理学中爱的理论2008本论文从解读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为立足点,展开对弗洛姆有关爱的理论的分析,深入研究弗洛姆关于爱的信仰和自由存在,以及社会健全之间的问题和关系,最终揭示弗洛姆所提出的“爱”是紧紧围绕“人”全面展开,以拯救人性、帮助人实现自我完善为目的的理论。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哲学分析的方法,把爱的问题摆到哲学面前,从而促使人类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对公正和谐的健全社会存在的认识与承担,并更进一步促使哲学对自由原则的觉悟与确立。

鉴于此,文章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即人们为什么需要爱;什么是真爱;以及如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

并由此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论证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界定爱的概念及分析弗洛姆解释爱的思想因素和理论基础;讨论如何从爱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真爱以及爱与信仰的关系。

这三个部分是围绕弗洛姆爱的艺术理论展开,将问题与答案、真爱与人性、行动与信仰联系起来。

最后得出结论:爱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人性将在爱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不断升华和超越。

她正像一种合理性的信仰终将成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基础一样,最终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这样的结论揭示弗洛姆在对爱的理论进行看似平面式的分类陈述的同时,实际将它建造成一个逐渐上升的次第,这个次第展示了人性在爱的教育和实践中的不断升华,是人生存境界的不断超越。

5.期刊论文李艳华.LI Yan-hua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成因探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5)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6.学位论文黄志平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及其教育启示2006爱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已有研究多是从情感的视角研究爱。

但是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则从人类存在的视角研究爱爱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将有助于我们拓宽爱的视野,同时关注人类之爱,关注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必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有: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不是如何惹人爱,而是一种才能。

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也即爱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给予”中的“获得”。

爱是一种态度。

但自爱是最基本的。

自爱不等于自私。

而自私却是不会自爱的表现。

爱是一种实践。

爱的实践需要克服自恋、实现信仰、对爱持有积极的态度。

上述观点对教育的启示是:一、教育应关注人类之爱。

这是因为爱是教育存在的本源;爱是生命的真实存在。

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逝去,有哪一阶段不需要爱呢?爱是如此重要,又如此地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因此爱的教育应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爱的教育应蕴涵于全部教育始终;爱的教育应是全人类的教育。

二、教育爱是教育者应有的教育能力。

教育爱是一种教育能力,它包含着突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合起来的能力。

已有的“蜡烛精神”过多地强调教师的奉献,而对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不够。

笔者认为,教师的“给予”意味着“获得”。

教师在爱学生的同时自身爱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也即弗洛姆所言,教师的“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因为只有当教师享受教育生活的时候,才能为学生提供愉快的精神营养。

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过程也就是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

三、教育应培养学生爱的态度。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自爱;学会他爱;学会世界之爱。

四、教育应引导学生发掘其自身爱的潜能。

首先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其全部个性;其次,教育应培养学生爱的能力。

第三,教育应引导学生体验爱。

让学生在活动中克服自恋,培养自信心和勇气,实现信仰;引导学生树立爱的积极态度。

此外,爱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尚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7.期刊论文丛娟.CONG Juan"爱的艺术"的深层探索--弗洛姆《爱的艺术》的重新解读-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博爱与爱情或性爱是弗洛姆最为关注的两种爱的形式.他认为,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你自己对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能力、人格和德行作为真爱的基础.弗洛姆关于爱不等于性的观点及反对有性无爱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8.期刊论文傅小英.FU Xiao-ying论弗洛姆生产性的爱-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和<为自己的人>中都阐发了真正的爱--成熟的爱的形态.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是弗洛姆性格学说的基本理论,而生产性和爱的结合则构成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产性是某种潜能的发挥,而生产性的爱则是爱的真正的本质,集中地体现在爱是给予,其形式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9.期刊论文李国华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述评-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1)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10.学位论文陈默拯救人性的爱——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初探2005本文围绕弗洛姆的爱的理论而展开,进而详尽地探讨其人道主义伦理学思想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