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中的运用
运用品管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
运用品管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我科护士开展品管圈活动,重点对留置导管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改进。
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透析导管感染率。
结果:开展后护士各方面能力评分与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开展前(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疗程漫长且费用高,一但出现感染并发症,就会导致透析治疗中断,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1]。
控制导管感染是保证血液透析持续进行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收集了2014年3月至9月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显示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护理天数2500天,导管感染率为2.8‰远超科室的护理目标1‰。
基于此,为保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基础条件,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护士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共有5名护士参与。
男性1名、女性4名,年龄20-45岁,平均(25.7±3.2)岁,工龄5-25年,平均(6.7±1.2)年。
1.2 方法品管圈活动:(1)开展品管圈,命名为“爱心圈”,寓意为降低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由一名高责担任圈长;(2)现状分析:2014年11月至 2015年1月在本中心接受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30例,发生7例感染事件(23.3%)。
医护人员非规范化操作3例,患者自我护理不当2例,患者自身感染1例,患者营养不良1例,绘制柏拉图,见图1。
根据80/20法则,得出本圈改进的重点是规范化操作和患者自我护理。
(3)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发言,指出当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问题,总结意见。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析使用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 5 0例为对照组 ( 活动前 ) , 年
龄2 1— 8 2岁 ; 选择 2 0 1 2年 6—1 2月在本 中心接受血液透析使 用临时中心静 脉导管 的患者 2 5例 为实验组 ( 活动后 ) , 年龄 2 0
—
2 6 %, 是制约留置时间的主要原 因 l 4 』 。品管 圈 ( Q C C) 全称
按质送检 。通过 明确 各级护 士 的分 工 , 能提 高护 士工作 质量
[ 4 ] 王艾青. 加强健 康宣教 促进 自我 护理 的发展 [ J ] . 卫生
职业教育 , 2 0 0 5 , 2 3 ( 1 ) : 1 0 7—1 0 8 .
和效率 , 使得痰标本采集工作层层落 实 , 杜绝 延误患者 的诊断 及治疗 。通过加强对 护士痰 标本采 集 2 方 法
体, 在 自我启发 、 相 互启 发下 , 活 用各种 质量 控制 ( Q c) 手法、 全员参加 , 对 自己的工作现场不 断地 进行维持与 改善 的活动 , 称为 Q c c活动 。2 o 1 2年 1 月成 立 Q c c , 确立 了“ 降低 血液 透析临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性感 染发生率 ” 为活动主题 , 取得
少血 液 净化 并发 症 。
【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中图分类号 : R 1 9 2 . 6 文献标识码 : B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9 . 0 7 2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3) 1 9—0 1 3 0— 0 2
范痰标本采集 的流程 , 重视标本 采集前的健康 宣教 , 加强层级 质控 , 能有效提高痰 标本采 集 的质 量 。对临床 疾病 的诊 断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
效果评估
评估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分析成果与不足。
反馈与改进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圈员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
进。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
定期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经验教训 。
推广应用
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 应用。
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株的 产生,从而引发感染。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减少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措施
导尿操程中使用无菌手套、导 尿包和其他无菌物品,以降低感染风 险。
其他改进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和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如何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导尿管的卫生。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05
实施与监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持续监测
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持续监 测,确保改进成果得以维持。
06
结论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活动成果总结
感染率下降
护理质量提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ICU留置导尿相关性 感染率得到显著降低,从活动前的20%降 至活动后的8%。
探索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使用抗 菌涂层导尿管或智能排尿装置等,以 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效果观察景绍秀,王晓燕,唐 艳(临沭县人民医院 山东临沭276700)【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的效果。
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50例血液净化中心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50例血液净化中心使用CVC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护理措施效果评分及圈员自我评价情况。
结果:两组CRBSI发生率及护理措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我能力评价优于实施前(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血液净化中心CRBSI发生率,提高护理成效与圈员能力。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液净化中心;品管圈;导管留置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16.052 文章编号:1006-7256(2020)16-0131-03 中心静脉置管是各种血液净化治疗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应急透析治疗、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待内瘘成熟等,但插管导致的CRBSI是临床常见且严重并发症[1]。
资料显示,在医院获得性菌血症中,导管相关感染的占比为20%~30%[2]。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活动,主要是指工作性质相似、同一工作场所的基层劳动人员,为开展品质管理活动而自发组成的小组[3]。
品管圈管理理论具有程序化、系统化和计划性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且取得良好成效,而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在防控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4]。
为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中的作用,现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1日~2019年7月31日血液净化中心100例使用CVC患者。
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
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QCC in the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ethods 349 cases were choosed,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QCC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plementated the routine care,then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time of occurrenc,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were comp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ime of occurrence was s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capac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QCC appli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Key words] QCC;Prevention;Central venous;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與中心静脉相关的血流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后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摘要】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血透用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QCC手法展开活动,分析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查检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从22.58%降低为4.76%,超出预期目标.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液净化临床护理工作,可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5(024)024【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作者】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3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由同一场所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部门内部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众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品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2]。
QCC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3]。
我科于2014年7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以“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7月在本中心使用临时和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活动前), 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肾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衰竭59例。
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般资 料 比较无 统 计学 差 异 ( 尸 > 0 . 0 5 ) 。 1 . 2 方 法 I . 1 . 2成立 Q c c : Q c c由我 院 I C U病 房 8名 医 护 人 员组 成 , 其 中
主任 医师 1 名, 主治 医 师 1 名, 主 管护 师 3名 , 护 师 3名 , 其 中主 任 医师 担 任 辅导 员 , 护 士 长担 任 圈长 , 利 用 头脑 风 暴 法 在第 2次 圈 会投 票 选 举 确 定 “ 梅花圈” 为 圈名 , 其 寓 意 是 宝剑 锋 从 磨励 出, 梅 花香 自苦 寒来 , 梅 以它 的 高洁 、 坚 韧 品格 , 给 人 以力 量 。 1 . 2 . 2选定主题 、 拟 定 活 动 计划 书 : 由圈 员利 用 头 脑 风 暴 法 寻 找 所 有 待 解决 的 问题 , 并将 其 列 出的 问题 就 其 上 级 政 策 、 重要性 、 迫 切 性 、圈 能 力 4 个 方 面分 别 打分 , 8 人 平 均 分 为 该 问题 实得 分, 4个 项 目实 际 得 分 之 和 为 该 问题 总 分 , 最后确定“ 降 低 股 静 脉 留置 双 腔 导管 相 关性 感 染 发生 率 ”为 活动 主题 ,并 制定 Q C C 活 动计 划 书 。 1 . 2 . 3 现 状 调查 : 2 o 1 2年 3 — 1 2 月在 I C U病房 接受 使 用临 时股 静脉 留置 双 腔导 管 的患 者 6 0 例 为对 照组 , 发生 导管 相关 感 染 7例 , 发 生率为 l 1 . 6 %%, 分析原因: 非 规 范 性操 作 3 例, 患者 依 从 性 差 2 例, 自身 感 染 l 例, 患 者极 度 营养 不 良 1 例, 根据 8 0 / 2 0 原则l 3 】 ( 即 8 0 %的结 果是 由 2 0 %的 原 因造成 的 ) ,得 出最 主要 的原 因是 前 两 者, 固本圈改善的重点是规范化操作、 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 1 . 2 . 4目标设定 : 根据 Q c c品管方法 的目标值的设定公式 , 对临 时 使 用 股 静 脉 留置 双 腔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 发 生 率 进 行 了 目标 设 定 。 目标值 = 现况值 一 改 善 值 =现 况值 一 ( 现况 值 改 善重 点 圈 能力 ) 。 在 主题 选 定 时 根据 分数 及 I C U病 房 共 有 2级 及 以上 护 士l 2 名, 取得 I C U专科 护 士 资格 6 名, 主任 医 师 1 名, 主治 医 师 1 名 ,该 品 管 圈 的 圈 能 力 为 6 6 . 7 %。 改 善 非 规 范 性 操 作 3例 ( 4 2 . 9 %) , 患者 依 从 性 差 2 例( 2 8 . 6 %) 的 累计 百 分 比( 7 1 . 5 %) , 故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
进行 血液透 析患者 43例为对 照组 (活动前 ),导管总 留置天 数 1468天 ,发 生 感染 8例 ,感 染例 次 /总导 管 例次 数 比为 18.6%,感 染 例次 /总导 管 日为 5.4‰ ,其 主 要原 因是 :置 管 导管部 位 的观察 和护 理没执行 正规操 作 5例 (占 62.5% ),
于 2013年 1月 成立 品管 圈 ,本 圈共 有 7名 圈员 ,由护 理 组长 任圈长 ,组 圈之前 均对 圈员进行 品管 圈知识培 训 、 考 核 ,使 每位 圈员均熟 练掌握 品管 圈活 动 的理 念 、程序和 方法 , 掌 握 QC七 大手 法 的使 用技巧 。 1.2.2 选 题
1 临床 资料 与方法
有 患者 透析 期 间 留置导管 患者 (包 括临 时导管 和长 期导 管 ) 两 组 患 者 在性 别 、年 龄 、职 业 、 留置导 管 天 数 、原 发 病 等 方 面 比较 ,P >0.05,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具 有可 比性 。 1.2 品管 圈 (Qcc)活动方法 1.2.1 成 立 品 管 圈
关性 感染发 生率 的差 异情况 。
2 结果
品管 圈活动后 血液透 析 留置 导管相关 性感染 发生率 的明 显 降低 ,从 表 中经统 计学 分 析 ,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0.05)
表 l 品管 圈活动 前后 血液 透析 留置导管 相关性 感染发生 率 比较
3 讨 论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013年第 13卷第 20期
453
· 护 理 ·
品管 圈活动在 降低 血液透析 留置导管相关性 感 染 发 生率 中 的作 用
喻 小清
(广西梧州市 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 ,广西 梧州 543000)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的作用1. 背景介绍输血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输血血液感染的风险。
输血血液感染是指在输血过程中通过输血血液传播病原体,导致受血者发生感染。
为了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品管圈活动(Quality Circle)被引入。
本文将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2. 品管圈活动介绍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由工作小组组成的质量改进方法,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旨在解决特定问题和持续改进过程。
在医疗领域中,品管圈活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节,包括输血过程。
3.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的作用3.1 提高血液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水平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与技巧,共同提高血液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水平。
这有助于减少操作错误和感染风险,降低输血血液感染的发生率。
3.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品管圈活动可以促使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关注感染控制问题,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如规范使用消毒剂、设备维护与清洁等,有效防止输血过程中的病原体传播。
3.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品管圈活动通过持续改进,推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流程、严格的人员培训与考核、质量监控与评估等,有利于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
3.4 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品管圈活动可以促使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
患者在了解输血血液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同时,也能更积极主动地保护自己的安全,从而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4.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加强患者教育与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输血血液感染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应对输血血液感染问题,医疗机构应积极推行品管圈活动,并不断优化改进相关措施,提高品质与安全水平。
以上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输血血液感染发生率的作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58例中心静脉置管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11例)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进行效果观察。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8.9%降至活动后的5.6%,目标达成率为99.25%。
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品管圈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80%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一项98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中心研究表明,使用导管的血透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当危险度为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7.64倍,导管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血液透析患者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第2位死因,病死率为15%-38%[2]。
因此控制血透患者感染发生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性质相关联人员自发组织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团队,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3]。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4]。
近年来,品管圈在本院护理部的大力推进下,各科陆续开展。
我科通过运用品管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成立QCC小组2015年12月30日成立品管圈,由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设定圈长1名,圈员共7人。
基于品管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图1 实施前引起CRBSI发生的主要因素柏拉图
图2 穿刺置管时未扩大无菌屏障原因分析鱼骨图
1.2.1 成立品管圈 品管圈小组由9名成员组成品管圈确定圈徽,圈名为红心 圈,寓意:红代表每个人的爱心,院科两级共同参与、统一管
理,以敬业之心、关爱之心,降低CRBSI发生,提高重症患者的 置管使用效率
1.2.2 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拟定 ①根据ICU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使用中心静脉插管” 风险优先系数最高。②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ICU进行CRBSI监测 时发现感染率明显升高,高于我院干预值,故此次品管圈主题为
103
1.3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策 1.3.1 置管时扩大无菌屏障:研究显示 在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如果没有提供最大无菌屏障,CRBSI
发生率可高达6倍[8]。经调研,我ICU中心静脉置管操作者都能做 到穿刺前洗手、戴帽子、戴医用口罩、穿无菌隔离衣及戴无菌手 套,但无菌铺巾较小,并没有达到患者全身覆盖;围观者及指导 者未戴帽子及口罩,达不到无菌屏障要求。针对这一调研结果, 全体圈员讨论分析得出干预策略:①院感科与供应室协调,由供 应室提供达到患者全身覆盖的无菌洞巾;②与后勤物资库协调, ICU申领一次性外科口罩用于中心静脉置管,并申领一次性中心 静脉穿刺包,费用纳入成本核算;③限制围观人数,置管时要求 无菌操作环境,要求围观者必须戴好帽子、外科口罩,必要时穿 无菌隔离衣;④提供一治疗车专门用于中心静脉置管,物品保证 齐全,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定期消毒。
【摘要】目的 利用品管圈活动,制定我院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方法 成 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步骤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干预。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从7.65‰降低到0。导管使用率从55.3%降到48.45%,圈员6项能力提高9.7%-72.7%结论 基于品 管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及导管使用率。
QCC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ppt
QCC在医院感染管理中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引言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尿管相关性感染作为其中的一种常见感染,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在品管圈PDCA的指导下,将质量控制圈(QCC)的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汇报。
QCC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质量管理活动,通过成员间的合作和协商,解决质量问题。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我们组建了一个由多个专业领域的成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圈,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问题分析在开始实施QCC之前,我们进行了对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的问题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将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作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的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计划(Plan)在计划阶段,我们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即降低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然后,我们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确定了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2. 执行(Do)在执行阶段,我们开始实施计划中确定的措施。
我们针对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高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培训医护人员、加强消毒和管路管理、提供患者教育等。
3. 检查(Check)在检查阶段,我们对执行阶段的措施进行了评估。
我们收集了留置导尿患者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比前后的数据,我们可以评估我们的措施是否有效。
4. 改进(Act)在改进阶段,我们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对我们的措施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中的应用胡建丽;贾丽华;金艳艳;何新爱【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为活动主题,对ICU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现况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ICU医护人员对集束化干预策略执行的依从性明显提高,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由0.741%下降到0.099%,缩短了危重病人的住院日数,进而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 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中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7(032)017【总页数】4页(P1578-1581)【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监护室;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护理【作者】胡建丽;贾丽华;金艳艳;何新爱【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浙江东阳3221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浙江东阳3221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浙江东阳3221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浙江东阳32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R473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CLABSI):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T>38 ℃)、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无其他明确感染源[1]。
CLABSI感染率=( CLABSI感染总人数/血管导管插管总天数)×100%。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种血管内导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重症监护室(ICU)。
这些导管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所需的静脉通路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并发症也日益突出,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病死率,加重了医疗成本。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ICU为降低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率,于2015年4-11月进行品管圈活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品管圈管理在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
品管圈管理在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简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即经皮穿入中央静脉导管,是一种治疗方法,常在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静脉输液或静脉营养支持时使用。
然而,由于PICC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易感染,且感染后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关性感染的危害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是在PICC插管后导管周围出现的细菌感染,至少经历了48小时及以上。
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不仅会增加医疗服务的时间,费用及痛苦,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健康状况恶化,增加病愈期和死亡率。
品管圈管理的作用品管圈管理模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处于同一个医疗组中的医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知识和技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PICC留置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协作的状态,协同完成PICC留置的全过程。
品管圈管理模型为PICC留置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与过程监控体系,可以更好地监控留置过程各环节中的人员、设备、材料、场所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加入了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并通过完善的手术操作规范、流程管理规则等等措施来防止PICC留置方面的风险。
品管圈管理除了严格遵循PICC留置的操作流程规则之外,更重视从患者安全的角度来考虑PICC留置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确保PICC留置过程中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及保障医疗安全。
品管圈管理对预防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品管圈管理是全员参与、全面协作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充分培训、督促和监督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其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品管圈管理体系顺利落地。
2.规范PICC置管全过程品管圈管理通过建立完整的PICC留置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监控留置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减少操作的失误和风险,从而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5~6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6年10~12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 52例为实验组(活动后)。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从21.1‰下降到3.8‰,超出了预期目标。
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增强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48-02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Zhang Minghua, Zhang Mingjuan.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Xiamen36100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neonatal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2016 5 to June 46 cases underwent PICC catheter in patients in the ICU as control group (before 2016), from 10 to December in our ICU received PICC catheter 52 patients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vent). Set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establish activity topic, carry 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 cause of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set target, formulate countermeasure andcarry ou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decreased from 21.1 per thousand to 3.8 per thousand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which exceeded the expected target. Conclusion Apply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clinical nursing of neonatal departmen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of nurses.【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Neonate; PICC; CRBSI随二胎政策开放,高龄产妇增多,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急危重患儿也越来越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护理品管圈对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及
护理品管圈对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其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和医疗负担。
在护理品管圈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来降低CRBSI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详细介绍预防和降低CRBSI的应用价值及相应的方法。
首先,预防和降低CRBSI的应用价值在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CRBSI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并可能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正确操作手法、定期更换导管等,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率,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其次,预防和降低CRBSI的应用价值在于保障医疗安全和降低医疗风险。
CRBSI是一种严重的医院内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疾病,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CRBSI发生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但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抗生素过度使用,患者很可能出现治疗失败或其他并发症。
通过护理品管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再次,预防和降低CRBSI的应用价值在于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
CRBSI的发生常常被视为医疗质量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指标之一、医疗机构如果能够成功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效遏制医院内感染,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声誉和竞争力,还有可能获得政府、社会、患者等各方面的肯定和认可。
预防和降低CRBSI不仅对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也可为医疗机构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为实现预防和降低CRBSI的目标,护理品管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策略和操作措施。
其中包括: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如正确洗手、佩戴手套、穿戴无菌巡视衣等;2.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和导管类型,并确保导管置入时无菌;3.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滞留时间过长;4.定期评估导管的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插管操作;5.建立CRBSI的监测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CRBSI相关问题;6.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护理品管圈对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护理品管圈对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VC-BSI)是一种常见、严重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其发生率高,治疗困难,并且与高病死率和医疗成本增加相关。
护理品管圈(NQC)是一种质量改善方法,旨在通过改善临床护理实践和减少医源性感染来提高患者安全。
本文将探讨NQC对预防和降低CVC-BSI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人员对其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NQC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NQC可以促进护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全员参与感染控制的氛围。
通过举行规范化的例会和培训,护士可以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技术,不断改善临床实践,降低CVC-BSI发生的风险。
其次,NQC可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和检测指标,对护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NQC的实施,可以建立一种文化,使护士意识到他们个人的行为将对患者的安全有直接影响,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此外,NQC还可以通过设立目标和分享数据,在不同的护理部门之间形成比较竞争的氛围,促进护理绩效的提高。
为了评估NQC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定量的调查可以通过编制问卷,包括对各方面的评分和满意度等级的评估,例如护理人员对NQC实施的满意程度、对其应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改进和持续改善的意愿。
此外,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CVC-BSI发生的次数和发病率来评估NQC的效果和效益。
定性的调查可以通过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了解护士对NQC的认识和观点,发现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根据已有的研究和文献,可以明确NQC对预防和降低CVC-BSI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例如,联合国卫生组织2002年发布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指南》指出,NQC是预防CVC-BSI的关键措施之一、另外,一份对美国113家医院进行的调查显示,实施NQC后CVC-BSI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NQC对预防和降低CVC-BSI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护理课件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每日清洁患者会阴部,以去除污垢和细菌。
保持会阴部干燥
在清洁后,应使用干燥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拍干会阴部,避免 使用毛巾擦拭,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
使用封闭式集尿系统
封闭式集尿系统能够减少导尿管和尿袋的开放次数,降低感染的风险。
注意连接处的密闭性
在连接导尿管和尿袋时,应确保连接处紧密,防止尿液外渗。
因此,降低ICU留置导尿相关性 感染的发生率是重要的护理目标,
也是衡量ICU护理质量的重要指 标。
02 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 染的现状和影响
感染现状
留置导尿是ICU患者常见的护 理措施,但导尿管相关性感染 (CAUTI)的发生率较高。
CAUTI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病情 恶化,延长住院时间。
培训内容包括导尿操作规范、导尿管护理、手卫生等,确保护理人员掌 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感染中的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二: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在导尿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确保手部清洁。
提供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干手纸巾等,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调查显示,ICU中CAUTI的发 生率高于普通病房,且多为耐 药菌株感染。
感染对患者的危害
CAUTI可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 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影响休息
和康复。
CAUTI还可能引起全身感染,导 致败血症、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
症。
对于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及 危重患者,CAUTI可能导致病情
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在导尿操作过程中,护理 人员必须使用无菌手套, 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持环境清洁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患者自身因素
尿管材料与留置时间
尿管材料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留置时 间过长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患者免疫力低下、患有基础疾病、长 期卧床等,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针对原因采取的改进措施
加强培训与监管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他们 熟练掌握留置导尿的操作规范,并加 强日常操作的监管。
优化护理流程
制定并优化留置导尿的护理流程,确 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无菌原则。
ICU品管圈的活动过程
01
02
03
确定主题
首先,团队成员通过头脑 风暴,确定了“减少ICU 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 率”这一主题。
计划制定
根据主题,制定详细的计 划,包括活动时间、目标 、方法等。
现状调查
进行留置导尿相关感染情 况的现状调查,了解感染 发生的原因和现状。
ICU品管圈的活动过程
目标设定
对策实施和效果确认
对策实施
按照制定的对策和措施,逐步实施,确保每项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
效果确认
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确认,及时调整和改进对策,确保效果持续改进。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和不足
成果总结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我们成功地减少了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 者的护理质量。具体成果包括:优化了护理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制定计划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负责人 、实施步骤等,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现状调查
对ICU现有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了解感染发生的原因和现状。
对策制定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包括规范 操作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中的运用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血流相关性感染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主要影响因素并落实改进措施。
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活动前的5.7‰降低至1.90‰。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标签:品管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中心静脉导管成为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血液净化及静脉营养支持等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之产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l1fec-tion.CVC-RBI)也日益突出,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并且加重了医疗负担。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
我科于2013年4月~11月为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开展品管圈活动,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1日~11月30日在我科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2013年4月~6月为开展活动前组,2013年6月~8月为开展活动后组,比较活动前后的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
1.2方法
1.2.1成立QCC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12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1名圈员。
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3名,圈员年龄25~40岁。
召开圈员会议,主题选定依据确定活动主题为”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2.2调查方法为明确本科室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设计原因调查查检表,查检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医生置管时无菌操作情况;②选择的导管型号;③置管时间;④护士的洗手依从性;⑤敷料的选择及更换时间;⑥静脉连接管、三通、输液器更换时间;⑦消毒液的选择;⑧三通个数及接口消毒情况;
⑨患者情况;⑩导管留置时间。
收集以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全体圈员参加会议,对以上收集的资料组织讨论,分析所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列出待解决的问题。
1.2.3现况把握收集2013年4月~6月在ICU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数,以及发生血流感染的患者数,计算出第二季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率5.70/1000个导管日。
目标设定
1.2.4原因分析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对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得出的主要原因为:①医生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②护士洗手依从性不高;③护士更换连接管和三通时消毒不严;④三通接头>3个,导管开放次数过多。
1.2.5制定整改对策并实施
1.2.5.1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加强对科内医护人员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的培训,要求各班的监护组长及管床护士每天在交接班时给危重症患者的中心静脉进行综合评估,护士长进行1次/w 的质量检查工作,现场反馈交流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和经验,为执行防护措施的落实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防护措施的实施。
1.2.5.2建立深静脉导管日志及洗手依从性调查表,督促医生置管时严格按标准流程进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1.2.5.3管路维护时由经过相关知识培训且合格的护士执行,戴无菌手套,按时更换敷料、三通,静脉连接管及输液管道(时间),污染或有血迹时及时更换,接口处严格消毒。
1.2.5.4为每位患者常规建立浅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药物(无特殊要求)的都通过外周静脉使用,尽量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开放次数,减少从中心静脉推药,24h内不使用的三通及时撤除,尽量减少三通的连接个数。
2 结果
按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国际医院感染监控中心所指出,ICU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的平均水平是1.8~5.2/1000个导管使用天数[2]。
我们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持续的护理质理改进工作,增强防护措施的实施,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明显提高(见表1),我们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活动前的5.70/1000个导管降为1.90/1000个导管使用天数,说明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落实防护措施的执行能较好地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比较(见表2),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3 体会
品管圈是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ICU,这与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导管维护、置管及导管留置时间等都有直接关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原因,找出影响我们科室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重要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显著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每一位圈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潜能,依靠团队力量对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每一位参加的小组成员提高了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因此,品管圈活动是我科今后工作中需长期坚持的一种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2]罗侨端,何萍.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9:1324-1326.
[3]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12:11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