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氯碱工业发展近况_龙向东

国内外氯碱工业发展近况_龙向东
国内外氯碱工业发展近况_龙向东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16.国内外氯碱行业现状分析及展望

16.国内外氯碱行业现状分析及展望

国内外氯碱行业 现状分析及展 望 成文日期:2018/6/24 摘要: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制取NaOH、Cl2和H2,并以他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即为氯碱行业。期货已上市品种PVC为氯碱行业中通用树脂类。2017年PVC最低点为5455,后因环保等因素,直逼8000元关口。但随后下跌行情令众人措手不及。同时,我国氯碱行业占全球接近50%的比重,份额较大。至此,本文有必要梳理国内外氯碱行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一、国际氯碱行业格局简析 2017年底,世界烧碱产能约为9400万吨,聚氯乙烯(PVC) 产能约为5800万吨。但2017年底,中国烧碱产能达4102万 吨,占世界比重44%;聚氯乙烯(PVC)产能达2406万吨, 占世界比重41% 。中国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PVC消费焦点。 近期来,国际氯碱行业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工艺调整 氯碱工业生产工艺经历了水银法、隔膜法到离子法,目前 全球烧碱工艺中水银法都逐步淘汰。 2、行业景气度提升 由于全球烧碱产能扩张缓慢,需求稳定增长,全球氯碱开 工率回升到约80%,各地区开工率也持续攀升,整个世界氯碱 行业景气度大幅提高。 全球PVC产能长期处于过剩状态。近年来扩张速度明显 放缓,开工率提升,2016年为79%。 图1:全球烧碱产能及开工率图2:全球PVC产能及开工率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3、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得益于页岩气优势,PVC成本较低,对世界各个市场 均形成一定冲击,是PVC主要出口国之一,而亚洲则以日、 韩、台为主要出口国(地区),供给印度、东南亚、中东等新 兴市场。中国也逐步成为净出口国。 美国:2016年,美国氯碱行业产能为818.4万吨,增速为 3.8%;产量为69 4.9万吨,增幅为4.94%;出口为277.6万吨, 增速达0.6035%;需求为437.3万吨,需求成为3.4%。与昂贵 的油价相比,廉价的天然气对北美化学投资者更具吸引力。预 计到2040年,美国页岩天然气产量预计翻倍。 图3:布伦特油价及天然气价格对比图4:美国乙烯厂扩建进度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印度:2012年印度完全转为离子膜制烧碱。近10余年来 烧碱需求增长率约 5.2% ,而液氯需求增长稍缓为 4.3%,主 要是由于下游耗氯行业发展缓慢。跟中国相对有一定差距,印 度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印度主要有5家PVC生产厂商,总产 能144万吨,Reliance约占50%。进口量约160万吨,表观需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发展史 氯碱工业是基本无机化工之一。主要产品是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纺织、造纸、冶金、有机、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化工的兴起,氯碱工业发展迅速。 氯碱工业的形成18世纪,瑞典人K.W.舍勒用二氧化锰和盐酸共热制取氯气: 这种方法称化学法。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得固体产物漂白粉,这对当时的纺织工业的漂白工艺是一个重大贡献。随着人造纤维、造纸工业的发展,氯的需要量大增,纺织和造纸工业,成为当时消耗氯的两大用户。用化学方法制氯的生产工艺持续了一百多年。但它有很大缺点,从上述化学反应式,可见其中盐酸只有部分转变为氯,很不经济;且腐蚀严重,生产困难。烧碱最初也用化学法(也称苛化法,即石灰-苏打法)生产: Na2CO3+Ca(OH)2─→2NaOH+CaCO3 电解食盐水溶液同时制取氯和烧碱的方法(称电解法),在19世纪初已经提出,但直到19世纪末,大功率直流发电机研制成功,才使该法得以工业化。第一个制氯的工厂于1890年在德国建成,1893年在美国纽约建成第一个电解食盐水制取氯和氢氧化钠的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氯不仅用于漂白、杀菌,还用于生产各种有机、无机化学品以及军事化学品等。20世纪40年代以后,石油化工兴起,氯气需要量激增,以电解食盐水溶液为基础的氯碱工业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50年代后,苛化法只在电源不足之处生产烧碱。 电解法的发展氯碱生产用电量大,降低能耗始终是电解法的核心问题。因此,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槽电压和提高大功率整流器效率,降低碱液蒸发能耗,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等,一直是氯碱工业的努力方向。 初期为了连续有效地将电解槽中的阴、阳极产物隔开,1890年德国使用了水泥微孔隔膜来隔开阳极、阴极产物,这种方法称隔膜电解法。以后,改用石棉滤过性隔膜,以减少阴极室氢氧离子向阳极室的扩散。这不仅适用于连续生产,而且可以在高电流效率下,制取较高浓度的碱液。1892年美国人H.Y.卡斯特纳和奥地利人C.克尔纳同时提出了水银电解法,其特点是采用汞阴极,使阴极的最终产物氢氧化钠和氢气,不直接在电解槽而在解汞槽中生成,以隔离两极的电解产物。这种方法所制取的碱液纯度高、浓度大。1897年英国和美国同年建成水银电解法制氯碱的工厂。20世纪以来,水银法工厂大部分沿用水平式长方形电解槽,解汞槽则由水平式改为直立式,目的在于提高电解槽的电流效率和生产能力。隔膜法电解槽结构也不断改进,如电极由水平式改为直立式,其中隔膜直接吸附在阴极网表面,以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生产强度。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隔膜法的先进水平。 近期水银法最大缺点是汞对环境的污染。70年代初,日本政府将该法分期分批进行转换,美国决定不再新建水银法氯碱厂,西欧各国也制定了新的法规,严格控制汞污染,隔膜法电解技术便迅速发展。60年代末,荷兰人H.比尔提出了长寿命、低能耗的金属阳极并用于工业生产之后,隔膜与阴极材料也得到了改进。70年代初,改性石棉隔膜用于工业生产。80年代塑料微孔隔膜研制成功。此外,应用镍为主体的涂层阴极,并在扩散阳极的配合下,可使电极间距缩小至2~4mm。至此,电解槽运转周期延长,能耗明显降低,电解槽容量不断增大。例如:60年代初美国虎克电解槽单槽容量为55kA,至60年代末,发展为150kA,每吨氯的电耗则由2900度(10.4GJ)降至2300~2600度(8.3~9.4GJ)。随着氯碱厂的大型化,生产能力大的复极式隔膜电解槽开始使用。

工业工程在国内外发展的状况

工业工程论文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班级:94060107 学号:72 :彦奎

工业工程在国外发展的状况 94060107班学号:72 :彦奎 作为一门新兴的工程类科学,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被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定义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设备、物料、信息和能源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工程技术。工业工程综合运用各种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方法与原理,预测、确定和评估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工业工程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将物资、技术、人力、装备和信息组成更加有效且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从事规划、设计、创新和评价活动,从而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工业工程在国际上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影响相当广泛的综合性、交叉性、反映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型学科,并且它的涵与外延仍然在不断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1955年提出后经修改的定义:“工业工程是研究由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的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工程技术,它应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确定、预测和评价由该系统可得到的结果”。 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下国外工业工程的发展状况. 工业工程是十九世纪末泰勒在1799年美国的惠特尼(E.Whitney)提出的“互换性”概念和1832年英国的巴比奇在发表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一书的基础之上所创立的。在汤恩(Henry R·Towne)的“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的思想影响,泰勒提出了制造业中的方法设计、时间测定、生产计划安排与控制等概念并将其在实践中验证。1913年美国福特首创标准化、专业化的移动装配生产线,使制造业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从而为工业工程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1917年美国的“工业工程协会”和“泰勒协会”的成立,数学分析和统计学、运筹学等在工业工程中加以应用,更好的解决管理中所遇到的质量、库存控制问题以及对复杂情况下的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自动化、电子化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工程充分应用系统工程和计算机技术解决了1966年阿波罗登月空间系统计算和安排等问题。随后工业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更加完善,这也预示着现代工业工程的形成。 由此可见工业工程的探索与发展是伴随着美国工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美国是工业工程的发源地也是其实践基地,所以从本质上讲工业工程是美国式的、带有美国文化并适合美国国情的,所以才会对美国的工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应用领域中,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美国是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也是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美国的工业设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工业工程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与传统工业工程相比,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向企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服务。它不仅能提供产品的外形设计和工程设计,也能提供市场研究、消费者调查、人机学研究、公关策划、企业设计与维护,并具有了全球性活动的能力,事实上,一些新型的设计公司已经建立起了全球性服务网络,已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工业工程在这方面的应用变化,转而反应在了企业管理上的变化,激发创造性的战略管理手段,不只局限于单个产品的开发活动,从而大大扩大工业工程的应用围。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视化研讨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Mccormick .H.B 月由. 会的内容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的概念,从此标志着一门新的可视化学科的问世。三维GIS 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形表面的重构、

浅谈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氯碱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当前全球以及国内氯碱行业的现状及目前国内氯碱行业遇到的一些问题,简要分析了氯碱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应当以清洁绿色工艺为发展方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氯碱化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前言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世界氯碱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氯碱行业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化解产能过剩、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展氯产品的下游应用以及加快国际化发展水平等,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世界形势 全球氯碱工业的发展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美国氯碱工业抓住页岩气开发的机遇,增强了核心竞争能力,产品出口量有了较快的增长;中东地区依托能源优势,起乙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欧洲氯碱行业在经济复苏中比较平稳;新兴经济体国家氯碱行业的发展引人注目,中国主要氯碱产品PVC、烧碱等产能位列世界第一,截止2013年底我国烧碱能力已达近4000万吨/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2300万吨/年左右。印度PVC市场需求较为强劲。这些变化带来了全球氯碱产品贸易格局的改变。对此,各国相关企业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和进出口方向,扬长避短,以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全球市场有效融合。 二、国内氯碱行业现状 对中国而言,尽管氯碱工业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大氯碱生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目前行业正遭遇产能过剩、结构失调、盈利能力下降、亏损面扩大的困境。中国氯碱工业结构调增已进入关键期。化解产能过剩是行业面临的首要任务。氯碱平衡是促进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问题,全行业必须在氯的下游开发方面做足文章,以拓宽下游,释放上游。另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也是氯碱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问题。 目前,中国氯碱产能已严重过剩,但扩能的势头依然强劲。装置明显开工率不足,盲目扩产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企业效益下降。氯碱+PVC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支撑企业经济增长。多数氯碱生产企业经营困难,新建氯碱项目面临投产即亏损的严峻局面。氯碱行业必须及时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发展氯碱下游产品的绿色清洁生产工艺,延长氯的下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差异化平衡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首先节能降耗也是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氯碱行业发展的一个较大阻力是能耗,有效实施节能降耗,是企业产生效益的关键。一般主要措施是高标准建设新项目,优先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项目建成后处于较高的起跑线上;

氯碱工业

《氯碱工业》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 1.1.1、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1.1.2、初步了解电解槽的简单结构和食盐水的精制。 1.1.3、常识性介绍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 1.2过程与方法: 1.2.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利用还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2、通过网上查询资料重组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意识。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氯碱工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树立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3、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学习电解原理,对电解食盐水的原理分析问题不大,此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我校学生每年参观化工厂,知道有氯碱工业,但不具体的了解),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为上好探究课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正是由于学生对原理理解较为清晰,理论上认识较高,而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估计,会对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解决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教学中需要做好足够的问题铺垫,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全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客观的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为下一单元讲硫酸工业作更高更好的铺垫。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以学生为主体从分析电解食盐水原理入手,让学生讨论上课的演示试验装置能否运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什么?如何解决演示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步步深入,从而使学生理解目前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和发展方向。 5、课型: 新课 6、教学过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模板-充电桩

国内外研究现状模板-充电桩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配套充电设施也在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 的框架体系。各国政府考虑到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和充电设施的行业标准。 1.2.1 国外充电站研究现状 国外的电动汽车产业以及配套充电设施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特斯拉做为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目前已在全世界建立了11234个超级充电桩以及1356座超级充电站,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地更新。宝马公司与大众公司在美国计划投资建立100个充电桩。据统计,美国已投入使用超过5万个充电桩。 日本国内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基于充电桩,主要有两大参与者:一方面是代表日本充电行业的CHAdeMO体系,是由众多经过CHAdeMO第三方认证的充电设备生产商组成;另一方面,是由本田等四家汽车生产企业出资设立的日本充电服务公司(NCS),目的是为电动汽车驾驶员提供一个更方面有效的充电网络。目前已建成家用充电桩4万余个,甚至多于燃油加油站]。 英国政府要求,所有新建住宅、企业大楼、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必须具备电动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高通集团与英国最大的充电服务商Chargemaster正在建设英国国内充电桩的布局和开发无线充电方式。目前英国已建成2.7万个充电桩。 据统计,目前法国建有不到8000个充电桩,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为此, 法国政府宣布三年内投资1亿欧元建成16000个充电桩。 1.2.2 国内充电站研究现状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为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滞后比较明显,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公共类充电桩21万多,充电站数万余个。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车桩比例统计如图1.1所示。

氯碱工业简述

氯碱生产简介 化工二班张晨200900112073 【摘要】我国是世界氯碱生产大国,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部门测算1万吨氯碱产品所带动的一次性经济产值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及经济指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因为知识有限,本文针对氯碱工业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生产现状作简要介绍。 【关键字】氯碱工业电解方法发展现状研究方向 一、生产原理 氯碱工业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制取烧碱(氢氧化钠)和氯气并副产氢气的生产过程。过程包括盐水精制、电解和产品精制等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是电解,其中电解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 1.电解过程的反应:(1)电解过程的主反应食盐水溶液中主要有四种离子,即Na+、C1一、OH一和H+。当直流电通过食盐水溶液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当阴离子到达阳极时,在阳极放电,失去电子变成不带电的原子;同理,阳离子到达阴极时,在阴极放电,获得电子也变成不带电的原子。离子在电极上放电的难易不同,易放电的离子先放电,难放电的离子不放电。 在阴极上,H+比Na+容易放电,所以,阴极上是H 2 放电,电极反应为: 2H+一2e-→H2 在在阳极上,C1-比OH-易放电,所以,阳极上是Cl 2 放电,其放电反应为 2C1-一2e-→C1 2 不放电的Na+和OH一则生成了NaOH。 电解食盐水溶液的总反应式为2NaCl+2H 2O →2NaOH+CI 2 十H 2 (2)电解过程的副反应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在电极上还有一些副反应发生。在阳极上产生的C1 2 部分溶解在水中,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氯碱工业的发展

氯碱工业的发展 论文提要: 氯碱工业生产的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及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氯碱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壮大与否关乎着国家经济的好坏,如何使氯碱工业健康发展,如何处理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是能否保证氯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首要任务。笔者所在单位是国内从事离子膜电解槽电解设备制造的企业,属于氯碱工业的源头企业,近几年,由于氯碱工业的飞速发展,作为设备制造商的我们也是销售额年年攀升,但是,透过这股猛吹而过的“氯碱风”观察氯碱工业,氯碱工业在飞速发展中还是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氯碱工业生存环境急转直下,许多氯碱厂商被迫减产或者停产,本单位的设备成品也出现提货延迟的情况。这次金融危机,将氯碱工业所存在的问题彻底的暴露出来,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么才能让氯碱工业健康顺利的发展。本文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简单介绍了氯碱工业,阐述说明氯碱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手段,展望了氯碱工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寻找氯碱工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正文: 一、氯碱工业概述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基本原材料工业,是最基础的化学工业之一。氯碱工业产品主要是烧碱、氯气、氢气,其下游产品可达900多种,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化工、农业、建材、电力、电子、国防、军工、冶金、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化工原料。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那时处于建国前的战乱时期,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烧碱的年产量也不足2万吨。建国后,氯碱行业迅速扩建,且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的氯碱工业在产量、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更是飞速发展,努力向国际水平靠拢。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年产量8620千吨,居世界第2位。 二、氯碱工业的生存状况及问题 我国氯碱企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多项高新科技,使我国的氯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从世界知名公司引进的先进离子膜法制碱技术,迅速发展离子膜法电解工艺,正在不断改造和转换原有的水银法和隔膜法工艺,在此背景下,我国氯碱工业迅速的发展和壮大起来,氯碱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国民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是行业过热也带来一些隐患,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行业迅速发展时期,这些隐患和问题都被隐藏或者没有重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氯碱工业原本被掩盖的一些问题彻底暴露出来或者激化,主要表现为行业出现明显的产能过剩;工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技术的研发创新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耗能、重污染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等方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结构性矛盾突现得更加明显,已严重影响到氯碱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能过剩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氯碱行业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碱氯需求两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高速增长,据统计,仅2004~2008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幅就达到了20%,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6%;PVC产能年均增幅达到了24%,产量年均增幅约为15%。而另据统计,2009-2011年全国各地还有一大批氯碱项目计划投产,如内蒙古君正40万t/a PVC和40万t/a烧碱项目以及新疆中泰45万t/a PVC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关于氯碱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报告

关于氯碱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报告中国氯碱工业协会陆惠珍 烧碱生产现状 1.能力、产量、制法结构1999年我国电解法烧碱企业约190多个,烧碱生产能力750万吨左右,实际产量567.47万吨,居世界第二位(苛化法1999年约3万吨产量)。 其中:金属阳极法产量397.67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70%; 离子膜法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26%; 石墨阳极法产量22.8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4%; 水银法产量0.93万吨,占全国电解法烧碱产量0.16%。 这几种方法中离子膜法烧碱由于其烧碱质量高、能耗低、无污染的特点,发展速度较快,从1990~1996年年平均增长1%,1997~1999年年平均增长5%。水银法电解已经淘汰,石墨阳极电槽也处于淘汰地位。 2.企业规模结构 1999年全国电解法氯碱企业按产量划分: 5万吨以上企业30家,碱产量293.43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1.7%; 5万~2万吨企业58家,烧碱产量186.25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32.8%; 2万~1万吨企业41家,烧碱产量59.32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10.5%; 1万吨以下企业61家,碱产量28.4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5%。 1999年我国企业平均规模只有2.96万吨,190多个企业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烧碱产量最大、企业数最多是山东省,25个企业,94万多吨产量,占全国产量16.6%;江苏省排名第二,19个企业,66万多吨产量,占全国11.7%;上海2个企业,41万多吨产量,占全国7.3%。上海、北京、天津企业数少、规模大,上海平均规模2..6万吨,北京、天津平均规模11.7万吨。 3.烧碱供需状况 产能、产量、开工率1995年以来,烧碱产能发展较快,1999年烧碱产能已达750万吨,比1995年增加164万吨,1995~1999年5年间,烧碱产能年均增长7.2%。1999年烧碱实际产量570万吨,1995~1999年5年间,产量年均增长6.1%。 “九五”期间,1996~1999年开工率分别为83.47%、77.37%、74.06%、76.55%,年均为78%,而“七五”、“八五”平均开工率分别为92%、81%。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国内有些氯碱企业受1995年过热经济影响发展过快;二是受国家执行环保政策关停小纸厂的影响,烧碱耗量减少;三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是我国氯碱工业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烧碱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全行业亏损。 1990年以,我国烧碱严重供不应求,1983年开始,每年平均进口20多万吨,可谓烧碱进口大国。从1991年开始,烧碱自用有余,每年出口15万~20万吨。由于PVC等氯产品需求的拉动,烧碱有余的现象还会扩大,而出口形势随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烧碱产能的扩大,将会愈来愈严峻。 消费与消费量 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传统消费领域主要是轻工、纺织和化工行业。包括碱法纸浆、合成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粘胶纤维、粘胶纤维浆粕、印染布、针织用纱以及氰化钠、保险粉、磷酸三钠、硫化碱、硼砂、甲酸、草酸、AC发泡剂、磺化法苯酚等一系列耗碱产品。其次是医药、冶金(氧化铝)、稀土金属、石油工业、电力、水处理、军工等行业。各行业耗碱比例,以1997年为例,轻工33.3%,化工25.7%,纺织19.4%,医药..6%,冶金6.2%,水处理2.9%,石油工业2.1%,其他3.8%。各行业耗碱变化趋势:轻工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化工、有色冶金、纺织则是上升趋势,其他变化不大。 东、西、中部地区,烧碱消费状况也不一样,总趋势:东部轻工造纸比例比中西部要低(中西部轻工、造纸耗碱占50%左右),纺织、化工明显高于中西部,而有色冶金、石油等中西部高于东部。 “九五”前三年,确切地说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烧碱市场低迷,销售困难,库存增加。1996~1999年表观消费量分别为489万吨、480万吨、472万吨、531万吨,这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51%,远远低于“七五”(6.69%)、“八五”(7.82%)。 1997年实际消费量为482.76万吨,其中:轻工161.4万吨,化工124.63万吨,纺织93.76万吨,医药32.13万吨,冶金30万吨,其他41万吨。 4.离子膜法制碱与发展离子膜法制碱技术是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方法,我国自1986年盐锅峡化工厂首次从日本引进旭化成公司电解装置并投入运行以来,至1999年,已有7家外国公司和北化机国产化离子膜电解装置在我国45家氯碱厂投入生产。1999年离子膜法烧碱产能已达210万吨,占全国能力28%,产量146万吨,占全国烧碱产量2 5.6%。 氯产品现状 1.氯产品产量与品种结构 氯碱企业配套生产的氯产品主要有有机氯产品、无机氯产品和农药3大类。也有个别氯碱企业生产医药、染料产品(或中间体)。这两类产品大都在非氯碱企业生产,绝大多数以盐酸为原料。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及趋势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是条形码(BAR--CODING)系统,用于仓储库存控制。三是卫星定位系统(GPS),用于物流配送流程监控。

氯碱工业中三废的处理

氯碱工业中三废的处理 摘要: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氯碱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严重,合理处置废气污染物对环境及产业效益都有良好的影响。本文着重于氯碱工业中废弃物污染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氯碱工业废弃物处理综合利用 一、前言 氯碱行业是基本化工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建材、农业、电子、国防、军工、冶金和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基本化工原料的“三酸二碱”中,氯碱工业就占据了烧碱和盐酸两种[1]。其主要原料为含汞和非汞原盐,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燃煤灰渣、废电石渣、废盐泥、含汞废活性炭、吸附器活性炭和废催化荆、水处理废污泥及盐泥污水和废气等,直接排放将对环境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2]。 二、氯碱工业的发展 2.1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 水银电解法生产烧碱是以流动的水银层作为阴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的阳离子成为金属析出,与水银形成汞齐,而与阳极的产物分开。产品氢氧化钠与氢气以及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中均有少量水银。我国化工部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化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尽快淘汰汞法醋酸和水银法烧碱,并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于“十五”初期已彻底淘汰水银法烧碱,“十五”后期淘汰了汞法醋酸[3]。虽然水银电解生产烧碱工艺和汞法醋酸已被淘汰,由于汞的使用和管理不善,已对外部环境造成了汞污染,其排放的汞污染物依然存在于环境中,对当地河流、土壤、植物甚至地下水等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 我国氯碱工业于1995-2001年第一轮高速增长期,此时离子膜法得到推广,开始摒弃水银电解法。进入2l世纪,由于世界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由此带来对基础化工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推动着我国氯碱工业的快速发展,2002~2010年第二轮高速增长期[4]。 目前国内的氯碱生产企业大约有200多家,至2003年底,国内烧碱综合生产能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二、怎样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还要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注意不要把研究现状写成事物本身发展现状。例如,写股指期货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而不是写股指期货本身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 二是要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三是不要写得太少。如果只写一小段,那就说明你没有看多少材料。 四是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

氯碱工业属于基本化工原料工业,基本化工原料通常是指“三酸两碱”,盐酸和烧碱这两种氯碱工业的食盐电解产品就占其中的两种,再加上氯和氢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所以氯碱工业及其相关产品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诸多领域,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在轻工、纺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也均有很大用途。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烧碱、氯气、氢气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冶金、电力、国防、军工、建材和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耗碱和耗氯产品,已达数千种。据测算,每万吨氯碱可创造5—7亿元工业产值。发展氯碱工业,是相关产业部门的迫切愿望,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 一、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特性和用途氯碱工业的生产流程、主要产品和用途如下图所示:原料盐烧碱用途:造纸、纺织、制铝、石化等 电氯用途:农药、氯产品、含氯溶剂等电石氢(副产品)用途:硬化油、炼钨等 (一)烧碱 烧碱naoh,又称苛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状的结晶体。纯的无水氢氧化钠,潮解性极强,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其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和7个水分子的水合物。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烧碱的主要用途最早从制造肥皂开始,逐渐用于造纸、纺织、印染等方面;制铝工业及60年代后石油化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烧碱的用途。 西欧国家碱(包括纯碱和烧碱)的消费构成化学品32% 玻璃18% 纸及纸浆13% 制铝7% 肥皂及清洗剂6% 人造丝及赛璐珞2% 石油工业3% 纺织品2% 水处理1% 其他16% (二)氯 氯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经压缩可液化为金黄色液态氯。具有极强的刺激臭味,性甚毒,即使少量吸入,亦足以损害咽喉及肺脏,故战争时用作毒气之一。氯略溶于水,在阳光下,氯水性不稳定,常放出氧,具有氧化作用,广泛用来消毒和杀菌。氯为活泼元素之一,除氧、氮、稀有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故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氯的用途很广,分为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两大类。 氯最早用于制造漂白粉。含有效氯高且稳定性强的漂粉精(主要组成为次氯酸钙)正逐渐发展,现在世界产量近20万吨。60年代以后,又有氯代异氰尿酸及其盐类高效漂白剂问世,目前世界产量已近8万吨。此外,水消毒用的液氯,及纺织造纸工业用的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都为常用无机氯产品之一。 氯产品的第二个大用户是有机氯农药,含氯和通过氯来合成的农药很多,如速灭威、含氯菊酯等。 聚氯乙烯:国外有机氯产品远比无机氯产品为多,其中最大的耗氯产品为聚氯乙烯(pvc),目前它是仅次于聚乙烯的世界第二大塑料制品,聚氯乙烯的用途日趋广泛,目前其软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和农用薄膜;硬质聚氯乙烯塑料多用于建筑材料,卫生设备等。美国80年代初用于建材的聚氯乙烯塑料已占总量的半数以上。聚氯乙烯能与醋酸乙烯、偏二氯乙烯、丙烯等第二单体共聚,制造塑料、涂料、纤维等用,它的透明度比聚乙烯好,可以注塑。生产聚氯乙烯塑料与同体积产品比,能量消耗仅为钢的1/3,铝的1/4。以石油为原料,生产1吨聚氯乙烯只需要石油1.9吨,而制聚乙烯要2.3吨,因而聚氯乙烯将来有可能超过聚乙烯,成为最大塑料品种。聚氯乙烯加工过程中的改性剂——氯化聚乙烯,世界年产量近10万吨,用氯7万吨。 含氯溶剂:这种产品自50年代初开始发展,代替易燃而且能耗大的石油系溶剂,发展最

氯碱工业发展

氯碱工业综述 摘要:介绍我国氯碱工业起源、发展及现状。主要经历过哪些阶段。 关键词:氯碱工业;起源;发展;现状。 氯碱工业是以食盐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烧碱(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由此生产一系列氯产品(例如盐酸、高氯酸钾、次氯酸钙、光气、二氧化氯等)的无机化学工业。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氯与烧碱都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以及作为漂白、杀菌、饮水消毒之用。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0] 我国氯碱工业主要经历了萌芽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目前我国正处于成熟时期。 萌芽时期:在此期间我国出现了早期的氯碱工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除先生创办的上海天原电化厂。[1] 在萌芽时期我国正处于战争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我国的氯碱工业坚强的长出绿芽。 我国的氯碱工业起源于二三十年代。开创者: 吴蕴初;吴蕴初:化工专家,著名的化工实业家,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二三十年代,他研究成功廉价生产味精的方法,在我国创办了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为我国化工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1930年投产的上海天原电化厂(现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作为我国最早的氯碱工厂,日产烧碱2t。[7]到1949年解放时,全国只有少数几家氯碱厂,烧碱年产量仅1.5万吨,氯产品只有盐酸、液氯、漂白粉等几种。[3] 1935年山西化学厂建成,并采用西门子水平隔膜电解槽。受战争的影响,上海天原电化厂迁往重庆并于1940年重庆天原电化厂并投产.[8] 在抗战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十几个氯碱厂。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5] 正是因为我国的氯碱工业萌芽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才能为接下来的蓬勃发展攒下充足的力量。 发展时期: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在建国以后。在此期间为满足国民需求。我国的氯碱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好时节。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