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精)

合集下载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解决
公共所有制——是指由社会团体、公民团体或媒
介组织所创办、管理和经营的传媒业
这种传媒业通常由某些社会团体、公民团体或媒 介组织出资创办。其创办通常不以赢利为目的,而 是旨在进行公共服务,经费来源主要靠团体组织 内认股集资,或是广告收入,以及报纸销售、收听 收视费收入等方式解决。其传播方针由其主办的 社会团体、公民团体、媒介组织或由社会各界组成 的董事会决定
地描绘新闻事件,也追索此类新闻产生的原
因,阐述其影响,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闻特写——抓住新闻事件典型的瞬间,调
动电视表现的各种技法,从各种角度、侧面
把细节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对此进行描绘、 分析、评论
1、为什么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 事业的发展水平? 2、比较分析报纸、广播、电视 的传播特点。
1848年6月1日马克思主编 的《新莱茵报》在科隆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 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当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于1920年9月,
是以《新青年》由民主主义刊物改组为中共上 海发起组的社会主义刊物作为标志的 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成及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与社会环境
◎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
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
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所决定
主要的新闻体制
按所有制形式划分,世界上的新闻事业主要 分为私人所有制、政府所有制、政党所有制、 公共所有制和半官方所有制
私人所有制:是指由私人出资创办、经营和管
解释性新闻——又称新闻分析。它集中回答新闻
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 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 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隐蔽地表达 记者的观点或倾向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何谓新闻传播事业?
媒介机构媒介组织新闻传播事业
第1页/共30页
新闻传播事业的三个构成要素: 1、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 2、是有组织的活动; 3、是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第2页/共30页
二、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
1、产生的过程2、产生的条件
第3页/共30页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传播事业没有产生。★新闻传播事业是近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伴随着资 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而产生的。
第26页/共30页
产业属性的体现:1、信息产业属性2、文化产业属性
第27页/共30页
1、新闻传媒是特殊的信息产品生产单位;2、新闻传媒还是特殊的经营单位;
第28页/共30页
文化产业是一种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的产业,它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传媒文化产品大部分是新闻作品,另一部分是快餐式文化产品,制作周期短,常进行大批量复制生产,如节目光盘、相关书籍等。
第11页/共30页
公营媒体的基本特点:1、它由各阶层的代表所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新闻 媒体,名义上不受国家或政府控制,只对公众负 责,自订工作方针,自选电台、电视台台长。2、半官方机构。3、以视听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4、强调对公众负责。5、不播广告。
第12页/共30页国营媒体的Biblioteka 本特点:第13页/共30页
生产力水平影响着决定新闻发展水平的以下因素:
第14页/共30页
报纸的优点:
广播的优点:
电视的优点:
第15页/共30页
课后任务:对济南本地生产的报纸种类进行梳理。
第16页/共30页
四、新闻传媒的两种属性
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
第17页/共30页
从革命年代一直到新中国建设时期,中国传媒都被赋予“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角色,发挥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长期属于“国有制事业单位”, 经费完全由国家划拨,不需考虑经营问题。媒介作为纯粹意识形态媒介的历史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从我国情况看,传媒业是一个受到高度管制的市场。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传媒是党和政府附属机构,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所需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拨款,没有竞争,也无需讲求经济效益,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传媒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传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正在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

从发展的角度看,传媒产业将是经济效益显著并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

目前我国整个传媒市场的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喻国明,2002)从1998年起,我国传媒业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长速度,利税总额已超过烟草业,成为国家第四支柱产业。

以广告收入为例(广告收入一般占我国传媒业经营收入总额的70%左右),我国传媒业广告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1亿元,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近2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4.77%,而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仅16.8%左右。

(王培先,2001)当前我国传媒集团发展的四个阶段1、报业集团化1996年1月,经中宣部同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署批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

两年后,新闻出版署又批准成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试点单位已达到30多家。

目前报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均已形成几家、十几家报刊的规模。

比如,广东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三大报业集团共拥有二十报两刊,每期平均发行总量超过700万份;广告营业额1997年分别达到2亿元至5亿元,名列全国第二、三、七名,共占全国报纸广告年营业额96.8亿元的8%;他们先后建成了实力雄厚的印刷厂或印务中心,承印全国报刊200多种。

此外,还经营连锁店、房地产等。

其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报业集团通过资产重组、财务统筹、资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等,为报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报业市场的有序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以新闻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视角“你会看电视吗?”“电视谁不会看啊?只要视力没问题,谁不能看电视?”听到我的问话,人们总会条件反射般这样回答。

这时,我会提醒他们说:“请注意!‘能’看电视跟‘会’看电视可是两回事!现如今,虽然人人都是电视观众,可是有几个人了解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家家都有电视机,可是有几个人能够深入幕后,到电视台一探究竟?”随着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媒介朋友”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手机、网络、mp3……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远古时期,人类只是通过发出一些简单的、来源于身体结构的声音、姿势、手势等体语来传递信息。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传播需求的增大,人们逐渐创造出一套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传播方式,如标志、声光图式等一些象形符号。

真正使人类传播发生根本变化的是语言的产生。

随着人类的发展,生活内容的丰富,传播活动的频繁,口头传播的局限性日趋明显,于是人类研制出文字及书写材料,传播史上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明,近代的印刷传播随之发展起来。

20世纪初电子传播工具的发展史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子传播时代。

20世纪后半期,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得到应用,宣布国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了解从各阶段依次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将理解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新闻传播活动和人类的生存方式变化的必然联系。

现代技术的进步体现在从方式上改变了人类生活。

那么,引导社会生活的传媒产业与传媒技术正是现代技术的组成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技术在这里不仅包括改变传播方式的科学技术,更包括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社会技术,即“大技术”。

这也从社会技术哲学的角度印证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技术辩证统一的后现代主义技术观。

以社会技术形态出现的社会传播学理论如同科学技术一样提高了传媒的效果,促进了传媒进步。

当代传媒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发展成为重视社会大众知情权,服务民众社会生活的信息载体。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它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传媒方式有哪几种?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过渡: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相传唐代时我国就出现了初步具有新闻传播功能但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⑶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3.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多,集团化,市场化4.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政府的支持;人们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5.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的传媒技术与政治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的传媒技术与政治社会变迁

中国近代的传媒技术与政治社会变迁中国的传媒技术自古以来就不断发展。

然而,在近代之前,尽管有书籍和纸张的发展,但并没有出现像报纸、杂志和电视这样的现代传媒工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刷技术和电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型传媒工具开始进入中国社会。

虽然新的传媒技术为改变现有的政治和社会格局带来了希望,但是,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社会也经历了剧烈的动荡。

传媒技术的发展与新闻尚未成熟的刚刚起步有直接关系。

1902年,由于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中国自行创办了《新闻报》。

同年,上海《申报》日报也开始出版。

这些报纸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非常受欢迎。

据报道,上海《申报》的发行量从1902年的每期10,000份增长到1910年的每期70,000份。

然而,尽管这些新型传媒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它们的发展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不安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一直在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政治环境。

然而,由于外族侵略和政治腐败,中国政治环境迅速恶化。

报纸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了解事实和意见,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然而,这些问题往往被政府视为对其权力的威胁。

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斗争、起义和战争。

新型媒体的出现也影响了群体认同与文化。

20世纪上半叶,花灯市、戏园、讲史楼等底层文化逐渐在城市中崩溃。

而上层文化则开始不断进化。

报纸和杂志的出现使得文化和娱乐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也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西化。

例如,在1912年五四运动前夜,新文化运动激发了政治和文化的自我意识,诗歌和小说写作也开始变得开放和反对封建道德。

1920年代,电影的兴起给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

电影不仅成为了一种娱乐形式,也成为了呈现真实生活和批判社会现象的教育工具。

随着电影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也得到加强。

尽管传媒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变化,但在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传媒技术又受到了严格控制。

1958年到1962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大跃进”策略,在此期间,媒体成为了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不是独立的新闻和评论媒体。

新闻学原理5章节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及其一般规律

新闻学原理5章节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及其一般规律
15
§5.3 新闻事业的产生: 印刷传播
§5.3.1 印刷术的重大意义: 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1456年古登堡(Gutenberg)用铅活字印刷的《圣经》 16
§5.3.1 续
➢印刷术的意义: 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
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 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与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 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了崭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纪中叶-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 政论报纸的特点: (1)鲜明的宣传色彩
(2)激昂的论战精神
(3)强烈的鼓动气势
(4)见证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前的一些革命报刊25
§5.4.1 .1 续
➢政论报纸鼓动宣传的例子:
《列星克敦的战斗》 艾塞亚·托马斯
《马萨诸塞侦探报》1775年5月3日
3
新闻研究组织
§5.1.2 续
➢西方国家的各种媒介组织
YouTube,网上最大的视频供应商
4
§5.1.2 续
➢中国的各种媒介组织
5
§5.2 新闻事业的起源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人类一直在设法改进其对于周围事 物的消息情报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同时又设法提高自 己本身传播消息情报的速度、清晰度,并使方法多样化。 这种努力之所以必要,首先是为了创造条件对在他面前可 能潜伏的种种危险心中有数,然后也为了能和大家一起看 到共同对付这些危险的可能性。
§5 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及其一般规律
重点难点 ❖ 新闻事业的概念界定 ❖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新闻事业的起源,产生
以及产生的原因,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四种新 闻媒介的主要特点 ❖ 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大众传媒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发展.

本报讯 “我们家自来水里,怎么会有像蚯蚓一样的 红虫子呢?”近些天,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了一些市 民的电话。据该中心环境与职业卫生科副科长葛明介 绍:用户如果发现自来水中有红线虫,主要原因是由 于水箱或蓄水池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而造成污染。 三楼以下的直供水用户如果发现水中有红线虫的现象,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 则可能是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 其大量存活于下水沟渠、管道之中,每到夜间,它们 经常会从下水管道中爬出,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 口处,汇集成团状。 (华锋 丹丹)
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二、广播事业的发展
1、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3、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4、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 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5、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
三、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19世纪末:传入中国
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
一部电影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首次获国际大奖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 成为 国歌
第一部故事片 《难夫难妻》 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北京天桥电影院
二十世纪二三十 年代上海最高级 的大光明影院
3.近代以来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
1)、形成 2)、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中外 纪闻》、《强学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73 年:《昭文新报》(艾小梅;国 人自办最早)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日报》(宣传党路线政 策方针)《光明日报》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方向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方向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新 闻事业蓬勃发 展 ,也逐渐 走进 了鼎盛时期 ,新 闻事业 的发
业商业化 ,商业化只是市场化 的 一个组成元
得主动发言权 ,要将新闻播 报的镜头聚焦于
素 ,在把新闻事业 向市场化发展 拘过程 中,
要始终坚持新闻消息来源 的合理 f = 主,每个新 闻工作人员的报酬都是要遵循劳 动成果 的。 站在新闻市场性的角度来看 ,收 视率也是很
新闻工作者要尊重紫乃文 内容 的真实性和客
善的规范 ,和 国情相互符合的制度 ,维护新
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闻法一 致都是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因为新闻事业的

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学 发展 观 ,合 理认 识新 闻
的传播特 点
发展始终都没有一部合理的新闻法 ,在制定 新闻的管理政策和新闻传播方式的过程中 , 要将人治贯穿在新闻管理当 中,一些部门为 了追求 自 身利益 ,制定 出一些和新 闻政策不 相符合 的制度 ,同时也违背 了人 民群众 的利 益 。有时候有些部 门在 自己管理的 区域 中, 只允 许 新 闻媒 体报 道好 的事 情 ,不能 提意
人民群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 要不断播报人 民的真实情况 ,不断为人民排 解忧愁 , 帮助人 民脱贫致 富。 五 、新 闻事 业要不 断向法制化发展
就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来讲 ,设计一部完
展速度也 不断加快 ,在早期 ,新 闻主要 的传
播形式是 以报纸为主的 ,但是在 真正意 义上 使新 闻事 业发展发生历史性转折是 以电视为
叶 、蓝天”活动 中 ,这个活动 吸引了很 多追 求潮流的年轻人 。新 闻发展 主要依靠群众力
就 是实事求是 ,最真实 的报道来 源于社会的 各方 面信息 ,就像人与人 之间 ,人和组织之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导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都在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力。

通过对这些历史阶段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探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文章。

一、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阶段1. 在这一阶段,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受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

2. 近代报纸的出现:洋务派的倡导者们开始引进西方的印刷技术和新闻观念,鼓励中国近代报纸的兴起。

3. 主要特点: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大量的民族资本家和政治家开始办报刊,积极宣传民族独立和自力更生的思想。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为中国近代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尊心的觉醒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转型发展阶段1. 新闻事业的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经历了由蓬勃发展到成熟发展的转型阶段,新闻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2. 政治局势的变动: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新闻事业也受到了政治因素的极大影响,新闻观念和新闻监管制度出现了较大变化。

3. 新闻事业的多元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传媒,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4. 影响:这一阶段的新闻事业进一步扩大了舆论自由的空间,推动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开放,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现代化发展阶段1. 对外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出了封闭和落后的局面,新闻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新闻业态的多元化:在这一阶段,新闻事业进一步多元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存,如传统报纸、电视、广播与新兴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等,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中国新时期新闻事业的改革与繁荣

中国新时期新闻事业的改革与繁荣

三、各类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
1、报业发展的新格局 、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纸的数量和结构都 发生了变化。在报业的发展过程, 发生了变化。在报业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 了晚报、经济报和都市报繁荣的现象。 了晚报、经济报和都市报繁荣的现象。
晚报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年开始, 从1978年开始,我国晚报日趋活跃。除一批老 年开始 我国晚报日趋活跃。 晚报纷纷复刊外,还兴起了“文革” 晚报纷纷复刊外,还兴起了“文革”后晚报的 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一次办报高潮。1979、11《南昌晚报》率先 、 《南昌晚报》 复刊; 复刊;1980、1,《春城晚报》成为文革后创办 、 , 春城晚报》 的第一张晚报。 的第一张晚报。1992年,在邓小平发表南方重 年 要讲话后,晚报又迎来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要讲话后,晚报又迎来发展的第二次高潮。至 1993年全国的晚报猛增至 年全国的晚报猛增至104家。在中国晚报界, 年全国的晚报猛增至 家 在中国晚报界, 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 》《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 《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今 晚报》 四大龙”之称, 扬子晚报》《 》《武 晚报》有“四大龙”之称,《扬子晚报》《武 汉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 》《钱江晚报》《深圳晚报 汉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有“四小 之誉。截止2002年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 年底, 龙”之誉。截止 年底 署批准发行的晚报有139家。 署批准发行的晚报有 家
都市报的发展 20世纪 年代中期,都市报作为各省党委机关 世纪90年代中期 世纪 年代中期, 报的延伸和补充应运而生。说穿了, 报的延伸和补充应运而生。说穿了,它是各省 党委报关报为抢占市场而培育的经济增长点。 党委报关报为抢占市场而培育的经济增长点。 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 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 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的色彩。其实质是市民 强烈的市民化、城市化的色彩。 其形式是综合日报。 报,其形式是综合日报。都市报的风行已经成 为中国报业独有一种现象。目前, 为中国报业独有一种现象。目前,有影响的都 市报有《现代快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 》《楚天都市报》《大河报 市报有《现代快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 华西都市报》 都市报的兴起, 和《华西都市报》等。都市报的兴起,正逐步 改变着我国报业市场的结构和格局。 改变着我国报业市场的结构和格局。报纸由过 去公费订阅变成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 去公费订阅变成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构成 我国报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我国报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谈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与走向

谈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与走向

谈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与走向摘要:中国新闻业制度、理念、流程和关系处理等问题的解决程度将决定中国新闻业未来能否健康、理性发展。

未来几年是中国新闻业从混乱走向规范的重要转型期,其间会出现诸多乱象,这是为逐渐走向规范做探索和积累的必经过程。

因此,走强媒之路,构建国际一流媒体对于推动国际社会建立民主、平等、多极、多元的国际新秩序,对于改变这种不公正、非对称的舆论格局,对于新兴大国媒体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增加“量变”,是非常重要、异常紧迫的。

关键词:中国新闻业;强媒之路;发展与走向一、引言1978年以来,中国新闻业变化巨大、发展极为迅速,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综合实力增强,中国百万新闻工作者用智能、汗水、计算机和相机,一步一步地追逐并实现他们心目中的百年强媒之梦。

我国新闻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新闻业从无到有,新闻工作者冲破封建统治,在海内外广泛开展办报活动,资产阶级政党报纸和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也得以发展。

第二阶段,建立以计划经济为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步骤地进行新闻事业恢复、改造工作,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第三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闻业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快改革步伐,媒体飞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特色、多功能的现代传播体系。

中国新闻媒体重视新闻报道,坚持以新闻立媒。

人民日报早已不只是“宣传纸”、“政策纸”、“工作纸”,而且凸显其“新闻纸”特性。

坚定不移抓新闻,抓地地道道的新闻。

报道时效上,尽量快捷,让人能看;报道内容上,要贴近受众,让人想看;报道形式上,要符合读者接受习惯,让人愿看。

尤其是在抓新闻上,突出两条:一是新闻提速,二是新闻分析,强调“发生发现重发现,表层深层重深层,事件事态重事态,动感动向重动向”。

中央电视台确立新闻立台的方针,开始有“焦点时刻”,后来细分成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以“东方时空”开掘了早间新闻时段,后来增设“整点新闻”,直至开播了专门新闻频道,以更加及时的新闻信息,更加丰富的报道形式,更加深刻的调查评论,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新闻窗口。

网络传媒发展趋势

网络传媒发展趋势

网络传媒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传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传统的文字新闻、电视新闻,到现在的移动应用、短视频等,网络传媒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经历了一次次的变革和创新。

那么,面对着飞速发展的网络传媒,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一、IP内容化IP(知识产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日本,是指那些有较大影响力,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经典作品或人物形象或品牌等。

而在网络传媒的发展过程中,IP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受欢迎和赚钱的方式。

现在,在网络传媒中,IP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并在内容制作、产品营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在网络传媒中,更多的IP元素将被注入到视频、音频、漫画等不同的内容形式中,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同时,原创IP也成为了内容创建的一大趋势。

例如腾讯视频旗下的《都挺好》、优酷视频旗下的《庆余年》等,都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质内容,这也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重视IP内容的创作和孵化。

二、短视频化短视频是近年来网络传媒最热门的一种形式,它短小精悍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用户碎片化的时间消费需求,同时,更为直观灵动的传播方式也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短视频早已渗透到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例如头条、抖音、快手等,而短视频的用户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未来,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短视频的创作和生产中来,短视频的内容形式也将更加丰富多彩,专业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

例如美妆、游戏等市场将会越来越重视短视频的营销方式。

同时,短视频内容将通过更多的AI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推荐和体验。

三、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技术。

它具有去中心化、可信、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用来实现数字内容的产权证明和加密分发。

以前,数字内容很容易被盗版和侵权行为侵害,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保护内容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它将成为数字内容的重要保护手段。

例如,在游戏行业,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实现虚拟游戏物品的唯一性和防作弊功能;在音乐行业,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保护音乐版权;在电影行业,区块链技术可以用来解决电影票务的转让问题等。

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

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

26新闻传播:未来的学科发展与媒体转型文/喻国明 欧亚一、互联网作为社会的“操作系统”以“连接一切”的范式对社会一切“微要素”的激活与赋能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人类历史上继金属活字印刷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之后带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重大变革的科技发明。

仅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发展至今已不仅是一种传播工具、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而且是我们社会的基本操作系统,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与结构方式。

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本质特征在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 1.0阶段,通过即时传播、海量储存与超链接、超文本传播形式突破了社会信息传播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状态,在几何级数提升信息传播速度、扩大信息传播范围的同时,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实现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Web2.0阶段,互联网基于协同共享的信息生产机制、强连接和弱连接共同作用的圈层化与破圈化传播机制、以“情感传染与共情”为突出特征的新型社会动员机制,实现了以不同层级、不同权重的个人/群体/组织机构为节点的社会关系的网络化遍在(overwhelming)连接。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逼近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无远弗界地传播与共享信息的理想传播模式,超越了时间、空间甚至文化边界,制造了“许多人不但知道某一信息并且清楚地知道它为其他许多人所知、所感、所表达”的“社会共同体”,快速、持续地建构了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的历史性新基础[1]。

与大众传播所制造的具有同质性、缺乏差异和个性、不充分知情(less-informed)的“大众”(the mass)不同,互联网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基于算法的推荐机制尊重与满足个人的兴趣、需求与偏好(互联网算法推荐所产生的过滤气泡和回音室效应从本质上说不是算法之过,而是人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认知局限性之过,是人作为社会动物寻求群体支持、避免被孤立的社会心理倾向造成的),对个体时间、精力、知识、经验乃至经济、政治等资源进行集腋成裘、从量变到质变的连接、集聚与调动,使个体得以发挥天赋与能力去贡献其在特定议题上的真知灼见(哪怕只是记录上传了其所见所闻的事件或表达出于朴素的道德法则有感而发的意见),参与集体协作。

中国新闻传媒文化传播状况报告

中国新闻传媒文化传播状况报告

中国新闻传媒文化传播状况报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传媒在文化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文化传播现状如何?新闻媒体在如何传播文化?本文选择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几种媒体2010~2012年的内容进行信息筛选及分析,以期客观、全面、定量地展示媒体的文化传播现状、所体现的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文化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主要报纸的文化传播状况国内报纸众多,我们选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4家主要的全国性综合性报纸或影响力较强的行业报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一)4家主要报纸文化传播的数据分析1.文学艺术作品类报道统计根据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资料,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在全文条件下进行分年检索,检索到相关条数统计得出表1-A~表1-C。

表1-A 2010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表1-B 2011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表1-C 2012年四大主要报纸刊登的文化信息由表1-A~表1-C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与文化相关的报道,《光明日报》报道最多,在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39%,2011年38%,2012年48%;其次为《人民日报》,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30%,2011年36%,2012年29%;再次为《中国教育报》,3个年份中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18%,2011年15%,2012年14%。

《经济日报》因为是经济类报纸,对文化的报道相较其他3种报纸来说要少些(见图1)。

图1 4家报纸有关文化报道的数量比较(2)三年间,4家报纸在细分条目中,“电视”“电影”的检索记录最多,分别为7028条和4292条,远远高于其他几项检索内容。

有关这两项的报道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占到了所有项目的一半。

音乐、美术次之,小说和戏剧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见图2)。

图2 电影和电视在文化报道中所占的比重(3)在3个年份中,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较多,因此,各家报纸对文化的报道相对于其他两个年份明显增多(见图3)。

新闻事业史: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新闻事业史:2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
《晚邮报和香港航运报》 :1863年创刊,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晚报。 《香港天主教纪录报》:1877年创刊,是天主教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 刊。 《士蔑西报》: 1881年创刊,与《德臣报》《孖剌报》并称香港英文三 大报。
3、香港政府官报:《香港政府公报》(1853); 4、英文报刊的特色 为பைடு நூலகம்生存和发展,很重视经营和管理; 都刊登新闻和言论,关心中国的内地新闻,经常评论中 国事物。
第三节 近代报业在上海的崛起
一、背景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西方列强的租界和通商口岸。
人口激增,商业贸易逐渐繁荣,成为中外贸易的枢纽和全国商 业中心。
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大量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 报业的中心。
外国人在上海办得最多的、最早的是直接为他们的经济活动服 务的外文商业报纸
其中主要是英文报。
文体多样,既有千字以上的长篇论说、几百字的短论和三言两语的杂 句,有故事、寓言、七言诗,也有书信和编者按。没有新闻专栏,只 在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文近代报刊上 的第一条消息。 雕版印刷、书册式;
米怜的办刊思想:注意研究和迎合读者。
考虑到东南亚华人多属下层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但关心祖国,因 而主张刊物内容要简短、通俗、生动。 传教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儒家语录,以增加亲近感和说服力,并采用 对话、讲故事的方式,以求更易于被读者接受,长篇文章则往往采 用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裁,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天文地理等介 绍科学知识的文章,配有插图,生动易懂。
出版了一些关于基督教信仰、教会组织方面的著述,如《神 道论赎救世总说真本》《问答浅注耶稣教法》《养心神诗》, 著有中文著作《西游地球闻见略传》和《杂文编》及英文著 作多种。 倡议并参与出版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 洋考每月统记传》及英文期刊《中华丛报》,在中国近代出 版史上有一定影响。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他的工作。1815 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 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 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文化传媒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文化传媒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文化传媒业行业调查行业背景:近年来,传媒行业发展迅速。

2010年,三网融合在国务院层面推出、传统媒体改制整合火爆进行、内容产业快乐出发,中国传媒产业踏上崛起的征程。

今年,中国传媒行业更是逐步挺进数字化与消费型时期,资本市场上,在今年市场走熊的背景下,传媒股成为市场上硕果仅存的少数几个能够持续的热点之一。

去年10月26日,在创下2307点低点后,A股市场曾经有过昙花一现的反弹。

在这波反弹中,文化传媒成为急先锋。

文化传媒板块的崛起源于国家对整个产业链的扶持决心。

政策扶持下,文化传媒行业成为券商们2012年一致看好的黄金板块也就不足为奇。

一些券商甚至每日对传媒行业出具日报,可见对这个行业的重视程度。

国泰君安在其传媒业2012年投资策略中鲜明地提出:“文化产业作为战略先导型国家支柱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黄金十年,政府政策支持将继续倾斜,财税、金融扶持等实质性政策有望跟进,建议增持。

”国泰君安随后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重点解读,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将适合市场化的文化单位转制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支持把更多文化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加速行业并购整合。

另外通过对影视作品出口的支持,以及减税等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

国泰君安进一步阐述,文化传媒下三个子行业——有线网络、电影、电视,投资点又各有不同:有线网络行业将有益于广电体系的体制改革,作为壳资源其价值面临重估,重点公司为广电网络。

影视行业作为中华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其投资亮点为政府支持和旺盛的国内需求,重点可关注华谊兄弟、光线传媒。

对于明年传媒行业的前景,中投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冷星星指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一定是好的,期待更多细化利好政策能够出台。

相信在良好的产业大背景下,“体制改革”和“消费升级”将在传媒业加速演绎,多数企业盈利将实现提升,产业链的拓展亦将积极进行。

在资本市场,传媒板块的高估值将相应得到有力支撑,部分龙头和优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将得以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而言,20世纪是最伟大的世纪,最辉煌的世纪。

人类在20世纪所展示出的征服自然的能力之强、手段之高,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所获得的发展之快、进步之大、成绩之巨,不但是以往任何一个世纪所不及,而且是以往任何世纪加起来的总和亦所不及。

在20世纪,人类社会的善的一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社会的恶的一面,也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表演。

在20世纪,人类的科技发现和发明不仅超过以往科技发现和发明的总和,而且科技的进展无论就其范围、速度和应用而言,都远远超过了以往所有的世纪。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习惯,甚至改变着人类文明的整个面貌。

从掌握能够毁灭人类和地球的原子弹,到能够克隆人的生物技术,这一切表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决定自己命运的主宰。

从这个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前进,肯定也给20世纪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史实归类:
一、西学东渐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中国,宣传西方科学知识,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家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贡献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清顺治、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
后来,罗马教皇颁布谕旨,不准中国教徒敬天、祭孔、祭祖,一些来华传教士又干涉中国内政。

1723年,雍正帝下令禁止传教
19世纪40—60年代,学西方工艺技术;70年代学西方格致之学(自然科学理论);90年代学西方社会科学(注重西学体系,对西方文化有完整的认识)和政治制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学西方思想文化(心理)
1844年《望厦条约》,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医院,建教堂;《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1858年《天津条约》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
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激起中国仁人志士为改造中国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的两次中国化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加大初等教育的比重,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为基本内容,企图培养顺民;日语被定为必修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企图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二、新闻传媒
商周的邮驿传递制度
烽火传递边塞军情
林则徐在广东设驿馆,使广东一时“海外图说毕集”,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各国律例》《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
还有介绍西方世界知识的书籍《康輶纪行》《瀛环志略》
《资政新篇》中的各省设新闻官,办保险事业,办新式学校,设投票箱公众选官,办慈
善机构
洋务运动,培养翻译,派遣留学生
维新派: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宣传变法理论
设学会:强学会(北京)、南学会(长沙)、保国会(北京)
开学堂:万木草堂(广州)长沙时务学堂
办报馆:《中外纪闻》(北京)《时务报》(上海)《国闻报》(天津)
《应诏统筹全局折》建议设邮政局、游会局
1898年光绪委任梁启超办大学堂、译书局
百日维新:撤驿站设立邮政局、译书局、报馆、学会
19世纪末,严复翻译介绍西学,著《天演论》
20世纪初,梁启超主编《新民丛报》
清末新政派遣留学生、办新式学堂---标志中国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翻译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
创办《国民报》《游学译编》《汉声》〈浙江潮〉〈二十世纪大舞台〉〈湖北学生界〉〈醒狮〉等报刊
1905年,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言论、出版、宗教信仰自由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后迁至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后又成为全面系统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还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每周评论〉,发表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刊物:上海的〈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
北京的〈劳动音〉
广州的〈劳动者〉
毛泽东的文章:1925-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中的三篇文章
1938年〈论持久战〉
1945年〈论联合政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35年,天津〈国权报〉、西安〈解放日报〉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沦陷区,利用报刊、图书、电台、广播等大众传媒,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不准人民阅读进步书籍
1939年,上海出版伪〈中华日报〉
始于清末,只限官方使用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民国时期有一定发展,逐步成为民间相互联系的主要途径
新中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文化大革命:姚文元在上海任〈解放日报〉副主编发迹
1966年,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亲手发动文化大革命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人民日报〉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登载〈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第二次工业革命: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985年至今,软件的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标志人类进入信息革命时代的新纪元
计算机、照相机、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电影事业---20世纪的艺术
1895年诞生(无声)
20世纪20年代末进入有声
30年代中出现彩色电影
50年代以后相继出现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
80年代收音机、影剧院、电视、录象、光盘、网上聊天等传媒手段多样
90年代的高科技和大明星电影〈泰坦尼克号〉获高额利润
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1.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对于新闻传媒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2.无线电把两个世界联结了起来,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19世纪末期发明了无线电报,并于1897年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商用无线电公司。

人们很快发现无线电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

无线电把两个世界联结了起来,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3.新闻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
19世纪,新闻媒体的种类主要是报纸和杂志;20世纪,又增加了广播、电视(第一次向公众传播是在1936年的英国)和互联网
4.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在20世纪后半叶大大优于前半叶,成就份额的大部分来自于后半叶。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在20世纪后半叶是踏着大步向前迈进的,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不及。

如果说,在20世纪之初中国还是一个“新闻”弱国的话,那末在20世纪之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无可争辩的“新闻”强国之一。

5.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既有丽日蓝天,又有风雪突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坦途,也有曲折;有顺利,也有磨难。

辉煌与沉重共存,凯歌高奏与艰苦挫折并行。

不懈地奋斗,不断地前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壮丽画卷的主页。

6.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体制要求新闻传播媒体必须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忠实喉舌,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为社会稳定摇旗呐喊,为党的新世纪奋斗目标热情服务。

江夏区培训中心
2005-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