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是中国人民独特的宝贵财富。
这些习俗和规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一些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一、婚嫁习俗在中国,婚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婚嫁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首先是婚礼前的准备阶段,这包括对婚房的布置和装饰,亲朋好友的帮助等。
然后是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准备娶亲车队,新娘需要穿着华丽的嫁衣,参加传统的婚礼仪式。
在婚礼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的礼仪规范,比如敬茶、交杯酒等,旨在表达新人对亲友们的敬意。
二、生日习俗中国人对生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庆祝生日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个生日蛋糕,并在蛋糕上插上燃着的蜡烛,寓意着岁数的增长。
过生日时,家人和朋友会齐聚一堂,为寿星举行生日宴会。
在生日宴会上,人们会相互祝福,送上礼物,同时也会赠送寿面等传统食物,以祝愿寿星长寿健康。
三、节日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礼仪规范。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此时,人们要贴春联、扫尘除旧、贴窗花,全家团聚共度除夕夜,并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要祭拜祖先,瞻仰墓地,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安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赏花灯成为人们的传统习俗。
四、餐桌礼仪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各种场合的用餐礼仪。
比如,家庭聚餐时,长辈要坐在主位,年长者先开饭,晚辈不得先动筷子;正式场合,人们使用公筷公勺,不可用手拿食物;宴会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则要敬主人一碗汤等。
这些规范体现了对尊重和亲和的礼貌,也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风范。
五、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中国人民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和规范,通常包括断腰、守丧、厚葬等环节。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传统的礼仪习俗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习俗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庆祝活动、宗教仪式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礼仪习俗的魅力。
一、日常生活习俗1. 拜年在中国,每年过春节时,人们都会拜年。
拜年是中国传统的习俗,意味着表达尊敬之情和祝福之意。
在拜年时,晚辈会向长辈行拜年礼,同时互相道喜,祝福健康和幸福。
这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2. 尊重长辈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尊重和孝顺长辈。
在中国,尊敬父母、尊重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
当年轻人遇到长辈时,通常会行鞠躬礼,以示尊敬之情。
此外,长辈的意见和建议也经常被称为信仰之源。
3. 宴客礼仪在中国,举办宴会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宴客礼仪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传统习俗,主人要亲自迎接客人,为客人服务,保证客人的满足感。
而客人则应礼貌地接受主人的款待,并表达谢意。
二、结婚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独具特色。
新郎新娘在婚礼当天会先进行传统的迎亲仪式,随后进行敬茶仪式和交杯酒仪式。
这些仪式都有着特定的顺序和规定,代表着新人对彼此的承诺和祝福。
2. 禁忌和习俗中国传统婚礼中有一些禁忌和习俗。
比如新娘在结婚前一晚不能剪指甲,因为在中文中,剪指甲的发音与“分离”的发音相近;同时,新人离开婚礼现场的时候不可回头看,以示对未来美好的祝福。
三、节日习俗1.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用于祭扫和纪念祖先。
在此期间,人们前往坟墓,整理墓地,并祭拜自己的祖先。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等传统活动,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对收获和丰收的庆祝活动。
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赵子龙、写对联、战嬴英等等。
此外,中秋节还与中国传统的家庭团聚有着重要的关联。
四、宗教仪式中国传统礼仪习俗中也包含了一些宗教仪式,例如庙会和神像崇拜。
在中国,庙会是传统的集市,充满了文化、祭祀、娱乐等各种元素。
中国的礼仪文化

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礼仪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礼仪,这使得中国的礼仪文化独具特色,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交活动和商务交往。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礼仪文化,包括餐桌礼仪、交往礼仪以及传统节日礼仪等方面。
一、餐桌礼仪中国的餐桌礼仪源远流长,讲究仪态得体、规矩谦和。
坐席次序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宴会上,主人会根据嘉宾的地位和年龄,安排座位次序,尊重长辈和上级是传统中华礼仪的重要体现。
在用餐时,人们会注意用筷子的技巧,以及适量吃饭,不浪费粮食。
此外,热情好客也是中国餐桌礼仪的重要特点,主人会不断向客人夹菜、敬酒,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淳朴礼貌。
二、交往礼仪在中国,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有一套独特的礼仪规范。
首先,尊敬长辈和上级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与长辈和上级交流时,人们通常会行鞠躬礼,或者使用尊称来表示尊敬。
其次,在与其他人交谈时,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语气的抑扬顿挫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等都是中国人在交际中非常重视的方面。
此外,握手也是中国交往礼仪中一种常见的方式,人们通常握手时要用右手,并给予适当的力度和时间。
三、传统节日礼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在春节期间,社交活动频繁,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传统上,在拜访亲友时,人们会带上礼物,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关心。
另外,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还有一系列特定的行为,比如守岁、放鞭炮等,这些行为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礼仪。
在总结中国的礼仪文化时,我们看到礼貌、尊敬以及传统习俗都是中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重的方面。
中国的礼仪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相处的追求。
有着礼仪文化的中国人民一直都十分尊重他人,注重待人接物,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总而言之,中国的礼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并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中。
中国的传统礼仪与社交习俗

中国的传统礼仪与社交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传统礼仪与社交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礼仪和社交习俗。
第一节:尊重长辈和敬爱师长在中国文化中,尊敬长辈和敬爱师长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人习惯于以长辈之名称呼对方,并向他们行礼以示尊敬。
在学校,学生们对待老师也是怀有崇敬之情。
这种对长辈和教师的尊重体现了中国人的孝道观念和尊师重教文化。
第二节:宴会礼仪宴会在中国社交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举办宴会是一种表达感谢和建立关系的方式。
在宴会上,主人通常会提供精心准备的菜肴,并要求客人按照次序入席。
在进餐时,客人要注意与他人友好交谈,并遵守一些用餐礼仪,如不发出噪音、不夹取太多食物等。
在宴会结束时,客人通常会向主人道谢,并表达对主人的赞赏。
第三节:礼物文化在中国,送礼物被视为一种表达感谢和关心的方式。
人们常常在节日、生日或重要场合互相赠送礼物。
在选择礼物时,中国人会考虑到对方的喜好和身份地位。
在递交礼物时,要用两手呈送并表示诚挚的祝福。
接收礼物的人也不应立刻打开,而是应该表示谦虚并等待合适的时机才打开。
这种礼物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彼此之间关系的重视。
第四节:宴请客人的规则在中国,宴请客人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
宴请他人时,主人要事先精心准备并为客人营造舒适的环境。
主人通常会用餐前小吃和饮料款待客人,并在宴会开始前致以热情的欢迎。
在宴会进行时,主人要关心客人的需要,并主动提供一些服务,如倒茶、加菜等。
宴会结束后,主人应再次表达对客人的谢意,并帮助客人安排回家的交通等细节。
第五节:问候语和礼节用语在中国,问候语和礼节用语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例如,见到长辈或陌生人时,要用恭敬的语气致意,并称呼对方的称谓。
在道谢或表示歉意时,要用礼貌的措辞。
此外,在电话、邮件或短信中,也有一些特定的用语和格式要求。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

中华传统礼仪大全一、传统礼仪的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传统礼仪包含了各种仪式、习俗和行为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礼仪。
二、日常生活礼仪1. 问候礼仪:在中国,人们常常以“你好”、“早上好”等问候语向对方示意尊重和关心。
2. 餐桌礼仪:进餐时要注意文雅的用餐姿势和吃饭的顺序,尊重长辈,遵循筷子使用的规范。
3. 拜访礼仪:拜访他人时,要轻轻敲门并主动问好,进入他人家中要注意礼貌和谦和。
三、庆典仪式礼仪1. 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包含了订婚、过大礼、喜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传承。
2. 葬礼仪式:中国葬礼注重尊重逝者,要穿戴得体,行为庄重,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3. 开业典礼:开业典礼要进行剪彩、鞭炮等传统仪式,展示出喜庆和祝福。
四、节日习俗礼仪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贴春联、贴福字、打年糕等一系列活动和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的节日,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
3. 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祈福和祭拜月神。
五、社交场合礼仪1. 商务礼仪:商务场合要注意着装得体,言谈举止得体,尊重对方的权威和地位。
2. 宴会礼仪:参加宴会时要注意礼貌待人,不插话,注意礼仪,示意对宴会主人的感谢和赞赏。
3. 社交礼仪:与朋友和同事社交要懂得尊重私人空间和底线,交谈中避免争吵和过度亲密。
六、礼仪的重要性中华传统礼仪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培养人们的尊重和谦和,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维护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传统礼仪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传统礼仪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七、结语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继承传统礼仪,将其发扬光大,传承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

中国礼仪知识大全中国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礼仪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宴会、婚礼、葬礼等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礼仪知识,让您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宴会礼仪在中国,宴会常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生日或者其他特殊场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宴会礼仪:1. 长者优先:在座次安排时,年长者通常坐在主位或靠近主位的位置,以示尊重。
2. 温馨的敬酒:在宴会上,人们常常相互敬酒,这是一种表达友好与祝福的方式。
敬酒的时候,应该先敬年长者,然后按照年龄和地位顺序敬其他人。
3. 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应注意文明礼貌。
不要发出过于大声的咀嚼声,避免同时开启多个碟子或者放置过多的食物在碟子上。
二、婚礼礼仪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丰富多样的仪式,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婚礼礼仪:1. 迎亲:通常在新娘出嫁前,新郎一行人会去新娘家迎接新娘。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些门前的小考验,如猜谜语或者数红包里的钱数,以增添欢乐氛围。
2. 敬茶:在中国婚礼上,新人通常会向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孝心和感恩之情。
新人先敬父母,然后是双方的长辈。
3. 鞠躬致谢:婚礼结束后,新人要向宾客鞠躬致谢,表示对宾客的感激之情。
三、葬礼礼仪葬礼是中国人表达对逝者敬意和哀悼的重要仪式,以下是一些葬礼礼仪:1. 按照传统习俗:根据不同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葬礼仪式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普遍的传统习俗包括穿着素色服装、戴白色襟花、守丧期等。
2. 哀悼礼仪:在葬礼仪式上,人们会进行默哀、丧家人守夜、送葬等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缅怀之情。
3. 慰问亲属:葬礼结束后,朋友和亲人会前往家中慰问亲属,送上慰问礼物,并表达对逝者家庭的慰问与支持。
四、其他场合的礼仪除了宴会、婚礼和葬礼,中国礼仪还适用于许多其他的场合,包括商务会议、拜访他人、出席节日庆典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其他场合礼仪:1. 商务拜访:在商务拜访中,注意穿着得体,提前发送拜访通知,并带上合适的礼物表示诚意。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人的礼仪规矩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中国人礼仪规矩:
1. 礼貌用语:例如在见面时,用“你好”、“您好”表示问候,道别时用“再见”、“拜拜”表示告别。
2. 尊敬长辈:中国人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习俗。
当与长辈交谈时,要表示敬意和尊重,如称呼
长辈时要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称谓。
3. 礼节性问候:中国人在见面时经常会问候对方的身体和家庭状况,如“您身体好吗?”、“您
家人好吗?”等。
4. 餐桌礼仪:进餐时,中国人有一套独特的餐桌礼仪,如不可用筷子指着别人、不可打嗝大声
嚷叫等。
在吃饭前向长辈或老人敬酒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
5. 穿着规矩:在特殊场合或宴会中,中国人会穿正式的服装,如西装、礼服等。
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一般会穿着得体,避免穿得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6. 礼物赠送:中国人在生活中喜欢互送礼物,送礼时要注意礼品的选择和包装。
同时,打开礼
物后要表示感谢并表达喜爱。
7. 客人礼仪:中国人对客人有着特殊的礼节,如在客人到来时应主动招待客人,并设宴款待等。
8. 礼仪用语:中国人注重客套,常使用一些礼仪用语,如“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等。
9. 敬酒礼仪:在宴会或者公共场合,中国人常常以敬酒的方式表达敬意,喝酒时有一定的礼节,如敬酒时要互相碰杯、不可逾越长辈的杯子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社交礼仪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差异,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
的礼仪规矩,并不能代表全部。
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应尊重当地的习俗和文化,并适应当地的
礼仪规范。
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习俗

在中国: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寿诞礼,祭祀礼,征战礼……处处都都是礼文化,这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俗话说“若要好,大敬小”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首先就是行走之礼——在古代,最常见的就是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的原则就是“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这句话意思就是走路靠边,不走路中间;站立靠边,不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了解这些礼仪在行走过程中同样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其次是见面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特别是商务上握手礼更是常见;再次是入坐之礼——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再来说说饮食之礼——在先秦时候就有“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最后说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礼仪大全

中国礼仪大全礼仪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了人的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待人接物方式等方方面面。
在中国,一个人的礼仪修养被认为是其品德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礼仪的各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到商务场合中的礼仪,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日常生活礼仪1.问候礼仪:在中国,问候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问候方式包括握手、鞠躬、敬献茶水等。
在与长辈或客人交流时,鞠躬以示尊敬是必不可少的。
2.餐桌礼仪:中国餐桌礼仪非常独特,如使用筷子的技巧、宴会席上的座次安排、尊敬长辈的敬酒等,都需要学习和掌握。
3.礼貌用语:中国人非常重视礼貌用语,如道谢、请、对不起、不好意思等,这些用语的使用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4.穿着礼仪:适当的着装能够给别人带来一种尊重感,所以在不同场合中,选择合适的服装是很重要的。
二、商务场合礼仪1.商务会议礼仪:在商务会议上,准时到达、恭敬地与对方握手、合适的行为举止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礼貌和谦和的态度。
2.商务餐宴礼仪:商务场合中的餐宴是进行商业交流的重要环节。
要注意餐桌礼仪,如如何使用餐具、如何邀请对方敬酒等,这些细节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3.商务信函礼仪:商务信函是商务交流中常用的沟通方式。
要注意文笔得体、用词准确,同时,要注意信函格式的规范以及行文的整齐美观。
4.商务谈判礼仪:商务谈判是商业合作中的重要环节。
在谈判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并注意维护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以达成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节日庆典礼仪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灯、放鞭炮等活动,要遵循传统习俗,尊重长辈,并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喝茶等。
在这一节日中,要注意与家人团聚,并尊重老人的意愿和安排。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扫祖先的节日,要注意恭敬地祭拜祖先、整理墓地,并遵循清明节的习俗。
中国的传统礼仪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

中国的传统礼仪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比如说怎样使一个人看起来更具有修养,更懂礼节,这些都表现在一个人的衣、食、住、行、穿、戴等方面。
一、特定公共场所礼仪: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
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配合其让自己通过。
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想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
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
在影剧院千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勿把影院当成小吃店而吃喝不停。
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1)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
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
就座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环,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二、乘车礼仪:1、骑白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
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
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
在车厢、轮船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能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
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
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三、旅游观光礼仪: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
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四、形体语言礼仪:全世界的人都借助示意动作,有效地进行交流。
最普遍的示意动作,是从相互问候致意开始的。
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辨别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
使你在遇到无声的交流时,更加善于观察,更加容易避免误解。
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精神财富。
传统文化不仅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历史、美术、音乐等诸多方面,还包括生活中的礼仪、习俗、服饰、饮食、住房等方面。
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中国礼俗之邦,礼仪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生活中,我们应遵守传统的礼仪习俗,如对长辈行鞠躬礼、对宾客斟茶、点头示意等。
这不仅能够表达我们对长辈和宾客的尊重,还能增强我们的礼仪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菜肴、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
传统的饮食文化中,饮食有着很大的讲究,如“荤素搭配”、“五味调和”、“营养均衡”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多吃传统的中华美食,增进我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住房文化传统住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传统住房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中国传统住房文化讲究“人、天、地”三者之间的和谐,注重建筑与自然的互动。
如现在的一些新兴的中式风格的家居装饰也是在弘扬着中国的传统住房文化,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内涵。
四、传统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传统节日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进行文化交流互动和增进彼此的友谊。
总之,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保持民族特色的一种表现和方法。
我们要始终牢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挖掘和发掘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有哪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有哪些?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
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中国传统礼仪习俗: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礼仪:
1. 尊敬长辈:中华民族非常讲究尊敬长辈,通常会使用敬语与长辈交流,如称呼长辈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
2. 礼仪之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讲究礼让,如给老人、孕妇、病人等让座,或者在过门时先后让行等。
3. 饭桌礼仪:在吃饭时,会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在进餐前要向长辈致谢,吃饭时要注意不发出噪音,不抢夺食物等。
4. 礼尚往来:在互相赠礼时,会多加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礼物以及赠送的方式。
5. 拜访礼仪:在走访亲友或重要场合时,要注意敲门入室,寒暄问好,拜访时要遵循次序,不乱闯进别人的房间。
6. 婚礼仪式:中华民族的婚礼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包括拜堂、敬茶、举行婚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
7. 礼服仪容:在重要场合或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穿着正式的礼服,注意整齐得体的仪容仪表,以示尊重和庄重。
8. 公共场合礼仪:在公共场合,中华民族也注重礼仪规范,如排队、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这些传统礼仪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人际关系、尊敬长辈、敬重他人等价值观念的重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礼仪习俗介绍

中国礼仪习俗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国家,礼仪习俗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从传统礼仪、节日习俗和社交礼仪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的礼仪习俗。
一、传统礼仪1. 敬酒礼仪在中国,敬酒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礼仪。
在宴会或庆典上,主人会向客人敬酒,表示敬意和友好。
主人首先向年长者敬酒,然后按照年龄由大到小依次向其他人敬酒。
敬酒时,主人应站起来并微微鞠躬,客人接过酒杯后也应站起来,并轻轻碰杯,以示回敬。
2. 鞠躬礼仪在中国,鞠躬是一种重要的礼仪动作,用来表示尊敬和感谢。
当人们见到长辈、师长或重要客人时,会鞠躬致意。
鞠躬的深浅和次数通常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一般来说,对于长辈或高级官员,应该鞠躬更深更多次。
二、节日习俗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为热情庆祝的一个节日。
春节期间,人们有很多习俗,如贴红对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此外,亲朋好友之间还会互赠红包,以表达祝福和吉祥之意。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这一天,家人会团聚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观赏皓月,并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吃团圆饭、赏月等。
三、社交礼仪1. 礼尚往来在中国社交场合中,人们注重礼貌和互相尊重。
当你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你应该表示感谢,并回馈一些礼物或表达感谢的言辞。
这种礼尚往来的习俗在中国十分重要,有助于维持社交关系的和谐和友好。
2. 尊称在中国,尊称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礼仪。
在与长辈、师长或上级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尊称。
例如,对于长辈可以称呼“爷爷”、“奶奶”、“师傅”等,对于上级可以称呼“先生”、“女士”等。
中国礼仪习俗的介绍到这里结束。
这些习俗虽然在当代社会有所改变,但在中国文化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和尊重这些传统礼仪习俗,有助于增进与中国人民的交流与友谊。
无论是在商务场合还是日常生活中,遵循中国礼仪习俗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中国各个民族礼仪习俗

1、蒙古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
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让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是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
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捧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2、回族: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穆斯林之间的问候,问者要说“色俩目尔来孔”,答者要说:“安色俩目”,也可简化为只说“色俩目”。
在宗教场合或晚辈见到长辈,在问“色俩目”的同时,还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
客人来访,要先沏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要来与客人见面、问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
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对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3、藏族:十分重视馈赠,凡遇喜庆,必互相送礼致贺。
哈达是必备的高贵礼物,多为丝织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黄色和浅蓝色的。
在相互交往中,必热情款待,送别亲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歌,把哈达挂在亲友的脖子上,然后相互亲切的碰额、亲脸,以示热情致意良好祝愿。
说话很讲礼节,用语分普通语、敬语和最敬语。
为尊重对方,一般都用敬语、最敬语,如有疏忽,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4、维吾尔族:在路上遇到长者或朋友时,习惯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身体前倾,并连说“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当行路人无处进餐或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虽不相识,主人也会热情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如坐让长者坐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不吸烟;老人骑马出门,年轻人要为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而且,卸鞍、饮马、喂马的事都由年轻人去做;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由女主人用盘子端来茶水、瓜果点心招待。
中华文明小礼仪

中华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中华文明的小礼仪:
1.尊老爱幼:尊重长辈,关爱幼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尊重父母、长辈,关心和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
2.礼貌待人: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我们应该以友善、尊重的态
度对待他人,使用礼貌用语,避免粗鲁或冒犯性的言辞。
3.谦逊有度: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过分炫耀自
己,不贬低他人。
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
4.尊重他人隐私: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打
听或传播他人的私人信息。
5.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意插队、
喧哗、乱扔垃圾等。
6.尊重他人文化习俗: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习俗,不嘲
笑或歧视他人的行为方式。
7.注重个人形象:我们应该注重个人形象,保持整洁、得体的仪容仪表,
避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它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富。
在其中,传统的礼仪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之一。
在下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容。
一、表达敬意的礼仪在中国,表达敬意的礼仪非常多样化。
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向对方鞠躬。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向长辈、领导或是对方表示谢意时,都可以选择鞠躬。
此外,还有见面时的问候礼仪,如握手、双手合十、施礼等。
这些礼仪都能够温润人心,表达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二、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宴会、餐会等场合,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矩,与人为善、和谐相处。
比如,要注意自己的放置,纠正刀叉的使用方式,使用餐巾等等。
在中式的餐桌礼仪中,对准次序和位置还有餐具用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三、传统婚礼礼仪中国传统的婚礼礼仪与时俱进,在祖宗遗风的延续与发展中不断吸取新鲜血液。
在婚礼中,新郎新娘需要注意着装和仪态,将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仪式上,新郎需手捧花束迎接新娘,两人合掌拜天地和父母,交换婚戒,新娘需入门拜见婆婆等等,这都是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中的一部分。
四、节日礼仪中国的节日非常多且各具特色,同时也拥有独特的礼仪,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比如,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红包、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这些节日内的礼仪都与传统习俗和意义息息相关,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魅力。
五、习俗礼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礼仪。
譬如,南方的丧葬仪式中有辞让、随礼、挂挽等传统礼仪;北方的婚礼仪式中讲究“三七之礼”;长江流域地区则有青年男女在春天相互赠送五彩的“追儿”(指手绢)等。
上述内容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冰山一角。
无论是在家庭、社交、还是公共场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化,都能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得到体现。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我们构建了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会风尚。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礼仪和习俗是什么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传统社会中始终存在“礼仪”。
旅行、坐下和躺下、吃饭、结婚和哀悼、庆祝生日、献祭和战斗都是有礼貌的。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的简要介绍。
见面的礼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见面时应该既热情又礼貌。
关于如何认识不同身份的人有一定的规则。
例如,一般的问候和传统的鞠躬仪式。
拱手敬礼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仪。
方法是把你的手握在一起(通常右手紧握,左手放在右手之上),直到胸部,站直,而不是俯下身来表示一般的礼貌。
如果你是客人,当你进门坐下时,主人和客人礼貌而谦恭地互相问候。
这时,你在鞠躬,这叫做鞠躬。
鞠躬也是双手抱拳,拱然后压下,同时低下头,上身微微向前弯曲。
鞠躬仪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仪式。
除了上述社交场合,鞠躬仪式也经常用来表达感谢、祝贺、道歉和要求人们做事。
地位高的人通常会向地位低的人鞠躬作为回报。
在传统社会中,也有至高无上的人跪在地上的仪式,即头和手有节奏地接触地面,即磕头。
如今,跪拜仪式只能在偏远村庄的新年活动中看到,一般不再实施。
在当今社会,当人们见面时,他们通常使用从西方社会引进的握手仪式。
食物和饮料的礼物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先秦时期,人们用“燕礼”亲吻四位客人。
后世的晚宴和饮料经常是仪式戏剧的场景。
欢迎宴会叫做“欢迎”和“欢迎”,告别晚宴叫做“告别晚宴”。
无论如何迎接或送出宴会,你都离不开酒,“没有酒,就没有礼节”。
宴会上喝酒有许多礼节。
客人只能在主人举起酒杯劝他们喝酒后才能喝酒。
所谓“与其他人一起喝酒,不要先喝酒”。
如果客人想对主人的好客表示感谢,他们也可以在宴会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吃饭的过程中,主人还拿着筷子劝说客人移动筷子。
所谓“与其他人一起吃饭,小心不要先尝”。
在古代,也有一系列的进食规则,如“吃饭时不要叹气”、“不要一起吃得太多,不要一起用手吃饭”和“不要把骨头扔给狗”。
主人和客人互相尊重,为和谐文明的饮食创造良好的氛围。
入座仪式传统社交礼仪井然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传统礼仪习
俗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在中国:出行礼,坐卧礼,宴饮礼,婚丧礼,寿诞礼,祭祀礼,征战礼……处处都都是礼文化,这就是礼仪之邦。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俗话说“若要好,大敬小”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的礼义标准,但是真正要做到这些可不容易。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首先就是行走之礼——在古代,最常见的就是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行走礼仪的原则就是“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这句话意思就是走路靠边,不走路中间;站立靠边,不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了解这些礼仪在行走过程中同样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是见面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
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特别是商务上握手礼更是常见。
再次是入坐之礼——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再来说说饮食之礼——在先秦时候就有“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
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古
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最后说说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
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
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
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
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
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
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
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
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
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