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3f379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b.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引言:《理论力学》是力学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学定律的推导与应用。
本文将探讨《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力学定律的推导与应用;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理论力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力学和拉格朗日力学两个部分。
在教学大纲中,应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同时,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估的方式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4.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评估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撑,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实验条件,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8990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3.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理论力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掌握力学基本定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理论力学教学的大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学习框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物体运动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和掌握质点系的运动规律;2. 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3. 熟练运用牛顿力学解决各种物体运动问题;4. 理解并掌握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5. 学会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解决实际问题;6.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矢量理论与坐标系a. 矢量、标量的区别与运算法则b. 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与矢量分解c. 矢量的投影、叉乘及应用2. 运动学a. 质点的运动描述b.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与关系c. 运动学方程和运动图像分析3. 牛顿力学a. 牛顿定律的基本原理b. 质点系及刚体的运动规律c. 平面运动和空间运动的分析方法4. 动量守恒与碰撞a. 动量守恒定律b.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c. 爆炸和中心碰撞问题5. 力学能量a.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b.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c. 动能和势能的应用6. 多体系统的运动a. 质点系的运动规律b. 中心力场和行星运动c. 受阻挠运动和相对运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习题的解析以及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具体方法如下: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系统介绍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推导过程。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习题:布置并解析大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应用能力。
4. 实验:设计与理论力学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8f8642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e.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科目,它涉及到对物体运动和力的基本理论的研究。
这包括对牛顿定律、动能、动量、力矩、万有引力定律、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深刻理解,这将为进一步学习物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2、理解并掌握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理解并掌握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及其应用。
4、理解并掌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5、理解并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理解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课程内容1、第一章:绪论介绍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学习内容:运动学基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3、第三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学习内容: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应用。
4、第四章: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学习内容:角动量,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的应用。
5、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习内容: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万有引力的应用。
6、第六章:弹性力学学习内容:弹性力学基本原理,弹性力学问题的应用。
7、第七章:流体力学学习内容:流体力学基本原理,流体力学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释理论力学的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例和习题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知识。
3、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
4、适当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评估方式1、平时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每章后的习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学习态度和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以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73df0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4.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作为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论力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论力学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理论力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牛顿运动定律学生应该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应该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碰撞、爆炸等相关的问题。
3. 角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应该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角动量守恒定律,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旋转运动、力矩等相关的问题。
4. 力学系统学生应该了解力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学习力学系统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关系,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力学问题。
5. 力学运动学学生应该掌握力学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学生能够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6. 力学动力学学生应该理解力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学习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力学相关的动力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教师应该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教师可以借助实例和图表等方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和易于理解。
2. 实验演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理论力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3. 问题解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理论力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dabb25f02768e9951e738d6.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性质: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编号:O131004所属院部:机电工程学院周学时:4学时总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预备知识:《机械制图》,《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理论力学是面向大学工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本专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同时是一门对工程对象进行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的技术基础课,在诸多工程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继课程以及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必要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教学目标与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一是掌握力学知识,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三是学习力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课程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参考书目:[1]景荣春.《理论力学辅导与题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2]李明宝.《理论力学(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3]程燕平,王春香.《1978-2008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本科期末考试题汇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0[4]程燕平,孙毅。
《1979-2007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理论力学试题汇编与解答》,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5] 孙毅等.《理论力学习题全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9考核形式:闭卷笔试。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ccb6a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1.png)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理论力学是物理学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质点与刚体在力学中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基本定律和公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概念,掌握质点的描述和运动状态的变化;2. 熟悉刚体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质心运动和转动的特点;3. 掌握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 质点的运动学1.1 位置和位移1.1.1 矢量和标量1.1.2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 速度和加速度1.2.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2.2 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2.3 加速度的均匀变化和非均匀变化 1.3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1.3.1 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1.3.2 运动规律的推导和应用2. 质点的动力学2.1 牛顿第一定律2.1.1 惯性和参考系的选择2.1.2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2 牛顿第二定律2.2.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推导 2.2.2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 重力和弹力2.3.1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2 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4.1 摩擦力的分类和计算方法2.4.2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刚体运动3.1 刚体的基本概念3.1.1 刚体和质点的区别3.1.2 刚体的自由度和运动状态描述3.2 刚体的转动3.2.1 角度和角位移的概念3.2.2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计算方法3.2.3 转动惯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 质心运动3.3.1 质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3.2 质心运动的性质和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解、数学推导、实例分析和解题讨论等。
教师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83a22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0.png)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教学大纲理论力学是力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它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地进行理论力学的教学,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教学目标理论力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力学问题。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质点、力、运动、相互作用等,并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力学的基本原理。
2. 力学的基本方法介绍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坐标系的选择、运动方程的建立、受力分析、动量守恒等。
通过实例和习题,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力学问题的技巧。
3. 牛顿力学详细介绍牛顿力学的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刚体运动、万有引力等。
通过数学推导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牛顿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 力学的扩展与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工程力学、天体力学、流体力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三、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力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动画和实例等,直观地展示力学的概念和原理,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编码: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3.学时:64学时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理论力学是普通物理力学的延续课程,又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
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力学相关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注重定理的理论推导。
(2)强化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力学问题。
7.考核方式:闭卷8.考核标准与比例: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平时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高等数学;力学后续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
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理论力学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方法3.理论力学的地位与作用4.理论力学的形成与发展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6.教学要求第一章质点力学(1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学生在普物中部分接触过,应在普物力学的基础上加深、提高、使其系统化,但应避免过多的重复。
教学内容:1.1运动的描述方法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1.3牛顿运动定律1.4运动微分方程1.5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与守恒律.1.6质点在有心力场的运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分量表示;三个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
难点:有心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1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三个定理的内容及三个守恒律的条件,深入理解质心概念,质心坐标系在质点系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2.1质点系2.2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守恒定律2.3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2.4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2.5二体问题2.6质心坐标系和实验室坐标系,弹性碰撞2.7变质量物体的运动,火箭(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三个定理的内容及三个守恒律的条件。
难点: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求解问题。
第三章刚体力学(1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刚体的自由度及角速度矢量;掌握惯量主轴与主转动惯量及刚体角动量与动能的表达;重点掌握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
教学内容:3.1 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3.2 力系的简化,刚体的平衡方程3.3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3.4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3.5 转动惯量3.6 刚体定点转动的运动分析(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难点:任意轴转动惯量的求解问题。
第四章转动参照系(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加速度的关系。
理解科氏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教学内容:4.1平面转动参照系4.2空间转动参照系.. 4.3非惯性系动力学4.4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转动参照系下,加速度表达式的含义。
难点:正确理解科氏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第五章分析力学(1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分析力学是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用更普遍、更一般的方法来处理力学体系的运动问题,并为理论物理的其他课程提供必要基础。
为此在理论力学中应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教学应强调力学的物理实质,避免完全陷入教学的抽象形式。
掌握虚功原理、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拉氏函数、正则方程。
教学内容:5.1约束、广义坐标、虚位移、理想约束5.2虚功原理5.3拉格朗日方程5.4微振动5.5正则方程5.6哈密顿原理5.7泊松括号(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虚功原理、正则方程及拉氏函数的应用。
难点:虚位移、虚功的概念。
三、附录(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编,1999年1月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理论力学简明教程》肖士珣编,1997年12月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制定人:车立新(三)审核人:罗香怡《理论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编码:2.课程类别:学士学位核心课程3.学时:64学时4.教学目的、意义、任务:理论力学是普通物理力学的延续课程,又是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第一门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
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主要教学方法、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讲解式、结合仪器及实例进行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力学相关问题。
6.教学中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注重定理的理论推导。
(2)强化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解决力学问题。
7.考核方式:闭卷8.考核标准与比例: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平时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
9.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先修课程:高高等数学;力学后续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宏观机械运动的规律有一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坚实的基础。
并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今后独立学习创造条件。
在理论力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介绍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并提出基本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1.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理论力学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方法3.理论力学的地位与作用4.理论力学的形成与发展5.主要参考书和参考文献6.教学要求第一章质点力学(1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内容学生在普物中部分接触过,应在普物力学的基础上加深、提高、使其系统化,但应避免过多的重复。
教学内容:1.1运动的描述方法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1.3牛顿运动定律1.4运动微分方程1.5质点动力学基本定理与守恒律.1.6质点在有心力场的运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加速度在各种坐标系中的分量表示;三个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
难点:有心力场中的运动问题。
第二章质点组力学(1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三个定理的内容及三个守恒律的条件,深入理解质心概念,质心坐标系在质点系力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2.1质点系2.2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守恒定律2.3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2.4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2.5二体问题2.6质心坐标系和实验室坐标系,弹性碰撞2.7变质量物体的运动,火箭(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三个定理的内容及三个守恒律的条件。
难点:变质量物体的运动求解问题。
第三章刚体力学(1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刚体的自由度及角速度矢量;掌握惯量主轴与主转动惯量及刚体角动量与动能的表达;重点掌握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
教学内容:3.1 刚体的运动微分方程3.2 力系的简化,刚体的平衡方程3.3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3.4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3.5 转动惯量3.6 刚体定点转动的运动分析(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刚体平面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动力学的相关问题。
难点:任意轴转动惯量的求解问题。
第四章转动参照系(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掌握加速度的关系。
理解科氏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教学内容:4.1平面转动参照系4.2空间转动参照系.. 4.3非惯性系动力学4.4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平面转动参照系下,加速度表达式的含义。
难点:正确理解科氏加速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第五章分析力学(1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分析力学是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用更普遍、更一般的方法来处理力学体系的运动问题,并为理论物理的其他课程提供必要基础。
为此在理论力学中应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教学应强调力学的物理实质,避免完全陷入教学的抽象形式。
掌握虚功原理、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拉氏函数、正则方程。
教学内容:5.1约束、广义坐标、虚位移、理想约束5.2虚功原理5.3拉格朗日方程5.4微振动5.5正则方程5.6哈密顿原理5.7泊松括号(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虚功原理、正则方程及拉氏函数的应用。
难点:虚位移、虚功的概念。
三、附录(一)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编,1999年1月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教学参考资料:《理论力学简明教程》肖士珣编,1997年12月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制定人:车立新(三)审核人:罗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