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教案 天气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一、“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
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教法 教法:以谈话启发式、指引。 学法 学法:小组探讨、协作学习。
教学 打算
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材料;制作小风旗材料。
案别
主教案
特性教案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描绘风
词语来描绘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洁介绍
简洁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绘风向。
请回家后留意视察天气状况,把它记录下来。
第一课:我们关切天气
板
天气现
书
设
分类
计
表示天气符号
教 学 反 思
年级 四年级 课题
天气日历
审核
学科 科学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页码 第 4—6 页 修改
学问与 通过亲自视察相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改变。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 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搜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 “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难点
教法 学法
1、谈话导入 2、学生沟通 3、学生自己视察 4、学生小组合作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状况中国地图一张; 教学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打算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案别
主教案
特性教案
一、我们关切天气〔课题板书〕
教
2.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天气
第一单元:天气 单元教材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视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扶植学生明确常见天气 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天气 状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视察,可以对常见天气现象有一个根本理解。
202X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四班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教案:202X四班级上册科学《天气》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能够理解天气是指大气状态的变化和产生的现象。
2. 同学能够区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3. 同学能够了解不同的天气对人体和大自然的影响。
4. 同学能够学会运用学到的学问观看和猜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重点1. 同学能够理解天气是指大气状态的变化和产生的现象。
2. 同学能够区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三、教学难点同学能够了解不同的天气对人体和大自然的影响。
四、教学预备教学PPT、教学视频、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起同学的爱好,同时提问:“你们平常有没有留意到不同的天气现象?比如说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学习新知(15分钟)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通过教学PPT和教学视频等,向同学介绍天气是指大气状态的变化和产生的现象。
然后,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向同学呈现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引导同学观看和描述这些天气现象的特点。
3. 练习与争辩(15分钟)分组或全班争辩的方式,引导同学争辩不同天气对人体和大自然的影响。
比如在酷热的夏天,假如遇到大雨,人们可能会感觉凉快一些,而假如没有雨水,大地就会很干燥等。
鼓舞同学多参与争辩,并呈现一些实例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4. 呈现试验(15分钟)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和影响,可以进行一些简洁的试验。
比如让同学模拟下雨的情景,通过观看和描述水滴的变化,感受雨水对大自然的滋润作用。
5. 提出问题与思考(5分钟)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思考并回答。
比如,“假如明天是晴天,你会怎么支配一天的活动?”或者“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期望明天是什么样的天气?”等。
鼓舞同学自由发挥思维,呈现他们对天气的理解和想象力。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复习刚刚学习的内容,让同学总结今日的学习成果,同时鼓舞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天气》一章。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分类、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
3. 让学生熟悉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的分类、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天气现象的成因、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天气预报视频片段。
学具:笔记本、彩笔、天气预报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当前的天气状况,引出天气的概念。
2. 讲解天气的定义:通过PPT展示天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通过PPT展示天气与气候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区别。
4. 讲解天气现象的分类:通过PPT展示各种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5. 讲解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通过PPT和黑板板书,详细讲解这些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6. 例题讲解:出示天气预报卡片,让学生解读并分析。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现象的分类、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天气的定义是什么?(2)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3)请列举五种天气现象,并说明它们的成因。
(4)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 答案:(1)天气的定义:天气是指某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力等要素。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

如有喜欢请关注本人店铺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
案7篇
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15。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优质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第一章节,详细内容将围绕天气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天气因素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概念,掌握天气特点及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提高他们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解人类活动对天气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现象观察和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天气影响。
2. 教学重点:天气概念、特点及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天气现象图片、气温计、湿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气温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天气现象,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天气初步认识。
2. 例题讲解:(1)什是天气?天气有哪些特点?(2)举例说明不同天气现象。
(3)天气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气温计和湿度计,解如何读取数据。
(2)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天气现象成因。
4. 知识讲解:(1)详细讲解天气概念、特点及变化规律。
(2)分析不同天气现象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影响。
5.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天气现象,以及自己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天气概念、特点及变化规律。
2. 天气现象分类及成因。
3. 天气对人类生活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概念及特点。
(2)举例说明至少三种不同天气现象,并分析其成因。
(3)谈谈天气对你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2. 答案:(1)天气是指大气层在短时间内(通常指一天或几天)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变化。
(2)如晴天、雨天、雾天等。
成因分析见课堂讲解。
(3)答案开放,学生可根据自身经历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现象观察和分析较为积极,但在讲解天气成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天气变化,尝试预测天气,解气象预报原理和方法。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和状态,例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
2.知道如何通过观察气象仪器(例如温度计、气压计、风速计等)来推测天气情况。
3.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简单描述当天的天气状况,并谈论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天气。
4.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增长观察、发现和思考的能力。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天气的名称及特点,能够准确进行描述和区分。
2.学会通过观察气象仪器来推测天气情况。
三、教学难点1.运用已学知识,描述当天天气状况。
2.运用所学技能,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气象仪器(温度计、气压计、风速器等)。
2.教师准备素材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老师播放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体验不同天气现象,如雨天、晴天等,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每种天气的特点。
2.学生观察气象仪器,了解不同仪器的测量方式和使用方法。
(二)讲解与实验1.教师讲解不同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
2.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气象仪器,探究它们对天气预测的作用。
(三)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描述当天的天气状况,并先进一步预测下一天的天气。
2.每组学生向其他组展示自己的预测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四)总结评价1.回归课堂,教师汇总学生对天气认知的新发现。
2.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有针对性的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进行优化。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边学边思,使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是积极参与到探究之中,升华学习的结果。
此外,还要在课本知识引导学生跳脱,尝试更多形式的多元化探究和发现,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的: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绘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答复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绘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刚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方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翻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三、总结刚刚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2、天气日历教学目的:1、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小学科学《天气》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天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造成不同天气现象的原因。
3.掌握天气的预测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的概念。
2.掌握不同天气现象的原因。
3.知道天气的预测方法。
教学难点:1.知道天气的预测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天气预报视频、温度计、风车、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新课1.呈现一些天气图标,让学生猜测并描述它们代表的天气,并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特点和变化。
2.教师呈现一个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学生的感受和对天气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依据。
活动二:认识天气现象1.通过大家的猜测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并解释天气是指一定时间内地球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的状态和变化。
2.教师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等,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些天气现象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现象与大气的状况、温度、湿度、风向和风力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图表和图片进行辅助说明。
活动三:如何预测天气1.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2.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推测。
然后教师用温度与天气的关系图示进行说明。
3.通过讲解风车的构造和风的形成,教师让学生观察风车的转动情况,引导学生理解风向和风力对天气的影响。
并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教师展示水银气压计的使用,并现场演示气压的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水银气压计的变化过程,理解气压的作用和预测天气的意义。
活动四:小结与扩展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回顾所学内容,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问答、填空、配对等形式进行。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预测天气的方法和工具,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尝试,用科学的方式观察、记录和预测天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1、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2、天气日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教案 天气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一、“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
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
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
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
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
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
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三节《天气》。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天气的概念、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天气的观测等方面进行讲解。
具体包括:天气的定义、不同类型的天气、天气的形成过程、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天气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天气观测。
3. 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形成过程的理解、天气观测方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天气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天气及其特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PPT、天气符号卡片、气温计、湿度计、风向仪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2. 知识讲解:(1)介绍天气的概念,讲解不同类型的天气及其特点;(2)通过PPT展示天气形成过程,解释天气现象的成因;(3)讲解如何观察天气变化,展示气温计、湿度计、风向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分享对天气的认识;(2)学生动手制作天气符号卡片,加强对天气类型的记忆;(3)分组进行天气观测,记录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出行方式等。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概念2. 不同类型的天气及其特点3. 天气的形成过程4. 天气观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的概念;(2)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天气,并描述其特点;(3)谈谈你对天气形成过程的理解。
2. 答案:(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状态和变化;(2)示例:晴天、雨天、雾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

【导语】天⽓是指某⼀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天⽓现象则是指发⽣在⼤⽓中的各种⾃然现象,即某瞬时内⼤⽓中各种⽓象要素(如⽓温、⽓压、湿度、风、云、雾、⾬、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1、我们关⼼天⽓ 教学⽬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量、⽓温、风向和风速等天⽓现象来描述天⽓。
2、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3、能对各种天⽓现象进⾏分类。
4、运⽤感官观察天⽓,并学会⽤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些天⽓现象和天⽓符号。
教学准备: 1、⽤天⽓符号标注城市天⽓情况的中国地图⼀张; 2、每组⼀套天⽓符号卡⽚; 3、天⽓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状图各⼀份; 教学过程: ⼀、认识天⽓现象 1、出⽰⼀张“城市天⽓预报图”:这是⼀幅中央⽓象台的天⽓预报图,图中显⽰了哪些天⽓现象? 2、根据学⽣的回答在⿊板上粘贴相应的天⽓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现象?(根据学⽣回答出⽰相应符号) 4、发给每⼀组⼀套天⽓符号:请⼤家对这些天⽓现象进⾏分类。
5、汇报交流。
⼆、描述今天的天⽓怎样? 1、今天的天⽓怎样呢?我们⼀起到外⾯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温度、风四个⽅⾯对今天的天⽓进⾏观察,然后⽤⼀些词或句⼦将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我们应该穿什么⾐服?) 3、认识“状图”的使⽤: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点说⼀点,有没有办法把天⽓和我们⽣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出来的⽅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个好⽅法?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那么明天⼜会天⽓怎样呢?后天呢?⼀个⽉内我们的天⽓⼜在发⽣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个⽉时间⾥请⼤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我们这⾥的天⽓变化是这样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天气》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的变化、天气的分类、天气的影响因素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和分类,知道天气的变化原因。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的定义、分类和变化原因。
难点:天气变化的原因,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变化和影响。
2. 讲解:教师通过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天气的定义、分类和变化原因。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周的天气,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的变化。
4.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气定义:自然界的大气现象分类: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变化原因: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周的天气记录,分析天气的变化原因。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记录和分析,天气的变化原因可能包括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天气的定义、分类和变化原因。
同时,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天气的定义和分类天气的定义和分类是学生理解天气概念的基础。
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清晰地阐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而气候是某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天气的分类包括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这些分类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直观理解。
二、天气变化的原因天气变化的原因是学生理解天气现象的关键。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天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天气教学设计》以天气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他们对于天气的认识还相对片面,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天气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简单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天气预报视频、天气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记录本、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天气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1 教学目的: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绘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4、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教学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答复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答复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展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绘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展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刚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方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翻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三、总结刚刚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四、课后作业1、写出你知道的天气现象?2、一般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2 【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7篇⑴我们关怀天气教学目的:⑷风向和风速教学目的:⑴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⑵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略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⑴出示风向图,简略介绍简略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⑵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分辨风向吗?简略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⑶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⑴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⑵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相熟“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⑶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⑴测量风向和风速⑵记录到天气日历中⑸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的:⑴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⑵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重兴趣,培养仔细认真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⑴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天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气的概念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掌握日常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如气温、天气现象等。
3.能够明确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4.学会收集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以准确预测未来天气。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日常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
2.能够明确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学会收集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以准确预测未来天气。
四、教学内容及流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幻灯片等方式,展示当前的天气状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气。
2. 学习天气的概念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分钟)
通过 PPT 等方式,呈现天气的概念和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通过展示图片、讲述等方式,充分表达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3. 掌握日常天气现象的观察方法(15分钟)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天气现象,如天空颜色、云的形态、温度、湿度等,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并明确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尝试组织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4. 讨论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5 分钟)
让学生对某些特定的天气现象进行讨论,如大雨、大雪、大风等,让学生明白不同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及不同行业的影响,并让学生提出相应应对方法。
5.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信息,以准确预测未来天气(25分钟)
通过查询天气预报网站、了解气象台的观测方法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天气预报信息,以准确预测未来天气。
可以尝试通过小组探究方式,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地方对天气的预测方法和信息源。
6. 练习(25分钟)
通过 PPT 等方式,进行天气相关的应用问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包括观察当天天气、复习记忆等。
并让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估
1.教师观察学生对天气概念的理解程度,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估学生对天气概念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总结质量。
六、教学资源
1.天气相关的图书、实物模型等资源。
2.电子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互联网等在线资源。
七、教学建议
1.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将实际天气现象引入课堂,以中文或英文方式将它们答出,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所在的天气,例如看看窗外,来识别那些天气现象最受关注。
2.让小组成员一起探求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象台的预测方法和信息源。
3.对于不同的天气现象,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可能产生的应对方法和策略,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