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雪线、珠穆朗玛峰)考点详解

合集下载

[全]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海拔,植被)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海拔,植被)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海拔,植被)考点详解
知识点
1、3种地带性
地球上的各个地理要素,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生长在不同地区的植被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高低纬)、经度地带性(海陆)和垂直地带性(海拔)。

2、垂直地带性
图1 垂直地带性
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同一座山峰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坡向,所接受的热量和水汽不同(低海拔、迎风坡的热量和水汽更足),因此植被也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山脚的植被与当地植被一致,从山脚向山顶,植被逐渐稀疏。

植被类型的变化趋势,和从当地向高纬地区的植被变化趋势类似。

例题
图2 例题
答案:1、B
解析:(1)读横坐标的含义。

从左往右,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草甸带(或者林带),因此横坐标代表了水分的差异,从原点开始向右,水分逐渐增多。

(2)读纵坐标的含义。

从下往上,依次为高山、山地、温带,因此纵坐标代表了海拔(温度、热量)的差异,从原点向上,海拔逐渐降低。

(3)做题。

R的下面都是草原带,R的左右都是温带,因此R为温带草原带,选B。

答案:2、A
解析:OF为纵坐标方向,从下向上海拔逐渐降低,温度和热量逐渐增加,因此选择A。

总结
图3 植被分异规律
植被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分布,其实与从当地到高纬的分布类似。

因此记住上面这幅纬度地带性图,在考试时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带,和山地的高度,大致推断出该高度的植被。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地形雨、焚风)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地形雨、焚风)

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地形雨、焚风从山脚至山顶,气温逐渐降低,因此植被的类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般来说,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有2个特点:①海拔的影响:山脚的植被类型(基带)与同纬度的自然带一致;从山脚至山顶,植被分布呈现出从低纬度至高纬度的趋势,植被分布逐渐稀疏。

②地形的影响:迎风坡、阳坡的水热(地形雨、光照)条件更好,因此植被带的分布更高;背风坡植被带的分布偏低,且会受到焚风的影响,空气会更加高温、干燥,在山脚处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图1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例题图2 例题俄罗斯的新库涅茨克市和我国的攀枝花市,都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个城市都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矿、铁矿,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呢?(6分)答:①攀枝花市多为山地,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②新顿涅茨克市虽然距离河流较远,但地表相对的平坦开阔,适宜建厂。

(2)俄罗斯的新顿涅茨克市适宜温带作物生长,而攀枝花市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体现的是什么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试说明其原因。

(8分)答:纬度地带性。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两个城市的经度相差不大,且都距海较远;②两个城市的纬度相差较大,新顿涅茨克市位于中纬度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而攀枝花位于低纬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攀枝花市可以同时种植热带、亚热带、温带作物,是由于地形的影响。

①受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影响,攀枝花市低海拔地区种植亚热带作物,山地高海拔地区的气温更低(-0.6℃/100m),因此高海拔地区适宜种植温带作物;②在冬季,攀枝花北部的山地可以挡住强大的冷空气,因此攀枝花市的冬季热量条件,比同纬度的其他区域更好,山谷地区可以种植热带作物。

03总结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不同的纬度、山地海拔、山地相对高度,均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山地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则该山地分布的植被类型更加丰富。

例如下图,纬度丙<乙<甲,相对高度甲<乙<丙,因此丙的纬度最低、相对高度最大,因此山地丙上,分布的植被类型最丰富。

[全]高中地理(北美洲、气候、垂直地带性、迎风坡)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北美洲、气候、垂直地带性、迎风坡)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北美洲、气候、垂直地带性、迎风坡)考点详解(1)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北美洲与亚洲相似,都处在北半球,并且都是从赤道向两极分布,并且东西临海。

因此北美洲与亚洲的气候分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图1 北美洲与亚洲气候的对比但是北美洲的西侧,完全面对着太平洋,并且分布着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因此北美洲北部的气候更加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沿海则略为干燥(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图1 全球的气候与洋流分布图(2)山地的垂直地带性由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不同海拔的植被分布也存在着不同:高海拔地区的植被更加稀疏,低海拔地区的植被更加茂盛。

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①山地的基带分布的植被,与当地的植被带相同;②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海拔至高海拔的植被分布,与由低纬度至高纬度地区的植被分布相似;③迎风坡水热条件更好,植被带分布位置更高。

图3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示意图例题图4 例题(1)列举该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

答: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路。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特点为:①铁路:分布较为稀疏,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区;②公路:平原区的密度大于山区,呈网状分布;③航空:分布稀疏,主要分布在沿海,靠近城市;④水路:分布稀疏,主要分布在沿海,靠近大城市。

(2)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是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有数千种植物,西南部的湖泊是世界著名的鲸鱼保护区。

试分析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主要与气候、地形、海陆位置有关,有4方面的原因:①低处沿海,海陆兼备;②低处低纬度地区,主要以热带气候为主,适宜动植物的生长繁衍;③地形多样,山区、平原分布面积都较广;④山地海拔较高,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较为明显。

(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答:气候对湖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降水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总体来说,该地全年高温,蒸发旺盛,湖泊的含盐度较高;②该地湖泊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降水,其中1月和7月降水较少,因此湖泊的水位低,含盐度高;③5月和10月份降水较多,因此湖泊水位上升,含盐度降低。

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雪线

解析山地垂直自然带和雪线

Hale Waihona Puke 、 地理 ・ 学习柏导

解 山 垂 真售 带≯ 零 析 地 舔 和 线
口 金卫 东
随着海拔 的升高 , 山地不同高度 的水热 组合状况不 同 , 形成 山地垂 直气 候带 , 在不 同的 山地气候条件 下形成 了各具代 表性 的 植 被 和 土 壤 , 山 地 垂 直 自然 带 ( 图 1 。 即 见 ) 当 山地 的高度达到 夏季气温在O ℃以下 时 , 山地积雪不能完 全融化 , 就会有永久积雪 , 可能形成高山积雪冰川 。 雪线是 永久性积雪
30 0 0 20 0 0 l0 0 0
▲ “▲ ’
、 \
6 0 北 北 赤 南 极 回 道 回 圈 归 归 线 线
南0 6 m k 极( 海拔高度 ) 圈
图2 乞力马扎罗 山垂直 自然带谱
图8 不同纬度雪线 的高度
图9 山地 垂 直 自然 带 和 水 平 自然 带 比较 图

高, 带谱越简单( )见图2 图4 ; 少 ( 、 )离海洋较 坡 l:坡 的相对高度大, 然带谱较复杂。 :l Lt 自 近的迎海风 山地 , 带谱较复杂( )深居 内陆 多 ,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 纬度位置、 向、 坡
或背海风 的山地 , 带谱较简单 ( )见图3 。 坡度 、 少 ( ) 降水 、 人类活动等。 一般纬度位置越低 , 同一纬度地区 , 一般海拔越高的山地 , 带谱越 雪线海拔越高( 见图8 ; )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
垩擎 篓 高 \ 蹇 。 r 妻
灌 草 带40 t 带 \ 丛 甸 0 mF 0 草 = 原 ̄

02 03l80-50 1~ f山地 暖温带 . . l 0- 0 O 7 — 2 f 阔混交林带 针

珠穆朗玛峰植被分异规律

珠穆朗玛峰植被分异规律

珠穆朗玛峰植被分异规律
珠穆朗玛峰植被的分异规律主要受到海拔(地势)的影响,这导致了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影响了植被的分布和类型。

这种分异规律反映了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即随着海拔的增加,植被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具体来说,从山麓到山顶,珠穆朗玛峰的植被依次形成了亚热带的自然带、温带的自然带和寒带的自然带。

这种变化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逐渐减少,水分条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形成了雪线,雪线以上的景观类似于寒带。

在海拔4500~5500米的高山带上部,气候严寒,多年冻土发育,土壤瘠薄多砾,植被种属贫乏,主要生长高寒稀疏垫状植被,如垫状点地梅、垫状金露梅等。

而在海拔4500~5200米左右的地方,由于生境湿冷,多生长高寒草甸植被,伴生种有矮生蒿草、报春草、华扁穗草等,覆盖度多在70~95%之间。

在海拔4600~4800米之间,主要分布高山灌丛草甸,灌木种类有雪层杜鹃、高山柳等,草本植物以高山蒿草为主,总覆盖度为70~90%。

此外,山地复杂的地形和坡向(阴阳坡)也会影响植被的分布。

坡度影响水分等条件,进而影响植被分布。

例如,坡上坡土层薄,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而坡麓或谷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植被生长。

同时,阴阳坡面积随海拔升高而减少,水热差异减少,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总的来说,珠穆朗玛峰植被的分异规律是由海拔、地形、坡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分异规律不仅反映了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为我们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别称:地带性定义: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影响因素: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差异而变化,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导致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变化。

分布特征:大致沿等高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

主要分布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重点解析:雪线1、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

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

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

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

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北高南低的原因

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北高南低的原因

1,喜马拉雅山脉南北自然带,确实南低北高.原因:1夏季风在5000----6000M高的山口翻过喜山,产生焚风效应.2山南多阴雨太阳辐射低.3雅鲁藏布江谷地效应.使喜山北坡比南坡在4500M以上高度的温度高2,高中地理上册194页“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指出:“南坡属海洋性冰川,海拔较低。

北坡属大陆性冰川,海拔较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因为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气温,气温越高雪线也越高。

从纬度位置看,纬度愈高雪线愈低,由赤道向两极雪线高度逐渐降低。

同一山体的不同坡向冰川雪线的高度不同,主要由于向阳坡气温高于阴坡所致。

如天山南坡的雪线一般比北坡高出200m—400m。

其次是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因雪线地带雪量收支平衡即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在降雪量很小的条件下,雪量收支要达到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气温(即雪线必然较高),以使消融和蒸发减到最小;而在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气温(即雪线位置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使雪量收支保持平衡。

由此可知,发育在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区的冰川,一般称为海洋性冰川,它具有雪线低、温度高、运动快、冰蚀作用明显的特点。

我国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和横断山区的冰川都属于海洋冰川。

发育在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的冰川,一般称为大陆性冰川,它具有雪线高、温度低、运动缓慢、冰蚀作用微弱的特点。

我国境内的天山、祁连山、昆仑山、青藏高原内部的山地和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的冰川都属于大陆性冰川。

以上分析可知,雪线高度取决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大小,但往往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像珠穆朗玛峰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的形成,就是降水量起了主导作用。

其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气流,降水量大而雪线低,由此形成的冰川为海洋性水川,北坡则处于背风坡,降水量稀少而雪线高,从而形成大陆性冰川。

3,解释:一、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高大的山地,并非所有的山地都有明显的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

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XXm 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

在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二、垂直带谱的几条重要的界限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沿海气候湿润地区的山地形成森林型海洋性垂直地带谱,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垂直带谱有几条重要的界限:1.基带指垂直带普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普的性质。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普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木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树线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锐,其高度取决于气温、降水,强风的影响也很显著。

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

雪线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教材中把其归类为垂直地带性。

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雪线的内容。

从高考题目看,主要是考察了雪线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

所以,雪线在高考中并不能忽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强化训练,但是教材中对于这方面涉及并不多。

从考生的反响来看,雪线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掌握,做题的可把握性不强。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在200米以下。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关于地貌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雪线。

雪线是指在高山地带中,山坡上常年积雪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关于雪线的知识。

一、雪线的定义和形成雪线是指高山地区上的积雪界限,它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雪线的高度主要由纬度、气候、山体特征和降水量等因素共同决定。

首先,纬度是影响雪线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纬度越高,雪线高度就越低。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程度也更为显著,从而导致雪线的高度较低。

其次,气候状况也对雪线高度产生重要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雪线相对较高;而气温低、降水量少的地区,雪线较低。

此外,山体特征也是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之一。

山体的坡度和形状会影响气流的流动情况,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较陡峭的山体上升气流较强,降水量较大,雪线较低;而较平缓的山体则相对降雪较少,雪线较高。

最后,降水量也直接影响雪线的高度。

降水量较大的地区,雪线相对较低;而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雪线相对较高。

二、雪线的特点1. 雪线的高度和地理位置随地区而异。

从全球范围来看,雪线在北纬30度到北极圈之间高度约为3500米至6000米不等。

而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度则较低。

2. 雪线的高度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常年凉爽的温带地区雪线相对较高,而炎热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雪线则较低。

3. 雪线的位置与山脉的走向有关。

横越山脉的走向受到来自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和雪线高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4. 雪线的变化通常是季节性的。

在季节转换时,随着气温的变化,雪线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雪线的地理意义雪线是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雪线以下的地区,气候较温暖,植被生长较为茂盛。

而雪线以上的地区,气温较低,植被稀疏。

因此,雪线是高山植被类型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高山动物区系的分界线。

研究雪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山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变化。

13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3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3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图表解读系列(十三)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典图示例判读技巧
图1 珠穆朗玛峰垂直带谱图图2 不同山地垂直带谱图1.判读技巧根据山地基带判定山地所处热量带,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倾斜方向判定其阴、阳坡,进而判定其所在半球,根据雪线的倾斜判定迎风坡和背风坡。

2.技巧应用
(1)图1中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

(2)珠穆朗玛峰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过渡到山地冰雪带,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似。

(3)图2—A,同一自然带北坡高于南坡,说明同等海拔情况下的热量状况北坡优于南坡,因此北坡靠近低纬,则此山位于南半球。

图2-B则位于北半球。

(4)图2-C,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二者相比,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如图1珠穆朗玛峰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其雪线南坡低于北坡。

[典例导析]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审答流程
[答案](1)C (2)A。

2020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

2020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雪线知识点总结雪线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教材中把其归类为垂直地带性。

近几年高考中,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关于雪线的内容。

从高考题目看,主要是考察了雪线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

所以,雪线在高考中并不能忽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强化训练,但是教材中对于这方面涉及并不多。

从考生的反响来看,雪线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掌握,做题的可把握性不强。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在200米以下。

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高中地理垂直自然带知识点

高中地理垂直自然带知识点

高中地理垂直自然带知识点
一、垂直自然带的概念
垂直自然带是指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自然景观依次出现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垂直自然带的成因
1.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每升高1000 米,气温下降约6℃。

2. 降水也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超过一定高度后降水又会逐渐减少。

3. 不同海拔高度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

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 基带: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山体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2. 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变化。

3.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不同,一般阳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

4. 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气温: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降水: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坡度:坡度越大,雪线越高。

四、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1. 通过基带确定山体所处的热量带。

2. 分析自然带的数量,判断山体的相对高度和纬度位置。

一般来说,自然带数量越多,山体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

3. 比较阳坡和阴坡自然带的分布差异,确定山体的坡向。

4. 观察雪线的位置,分析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五、垂直自然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 垂直自然带的资源丰富,为人类提供了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

2. 山区的垂直自然带差异为发展立体农业提供了条件。

3. 垂直自然带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类活动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全]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可持续发展、地形雨)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可持续发展、地形雨)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垂直地带性、可持续发展、地形雨)考点详解•1、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3个规律:①基带。

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植被越来越稀疏;③迎风坡、阳坡。

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即植被带的分布更低。

如果山脉相对海拔足够高,那么在山脉的迎风坡的山腰处,往往降水较多,植被比山麓和山顶更茂盛,即山麓-山腰-山顶的植被呈现出:稀疏-茂盛-稀疏。

图1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人均资源量越来越少,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3个基本原则是:①公平性原则。

同代人、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②持续性原则。

经济活动、社会发展必须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之内;③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各个国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图2 可持续发展例题图3 例题答案:C、D精讲精析:(1)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①太白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温带季风气候,山麓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山腰应该为针叶林;②从题干中可知,山坡中部植被茂密,因此山坡中部(山腰)处降水较多;③山腰中部应该是针叶林带,因此针叶林带较为繁茂;④树木大稀大矮的应该为高山灌木。

(2)分析过度捕猎的影响。

过度捕猎,会减少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减小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人为活动的干预,也会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总结•地形雨本节例题的解题思路是:①判断纬度位置和坡向,进而判断气候和植被类型;②判断地形雨的位置(山腰),进而判断植被的疏密程度;③分析过度捕猎的影响。

资料4:解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

资料4:解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

解读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图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各要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开放的系统。

各组成要素或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具有整体性外,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分异,即地理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及整个景观在地表按一定层次(不同的尺度)发生分化并按确定的方向(纬度变化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和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分布(更替)的现象。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自然景观及其组成成分发生相应的垂直分带变化,称为山地垂直地带性。

它是一种中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形成该规律的基本原因是气温和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在不同高度产生了不同水热状况的组合,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以下简称珠峰图,见下图)是山地垂直带地带性规律的重要内容。

解读该图的有效信息,对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大有裨益。

一、南坡雪线比北坡低山地永久积雪和冰川的下限,称为雪线。

降雪是积雪冰川的补给来源,气温是影响积雪冰川消耗(蒸发和消融)的主要因素。

在雪线以上,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在雪线以下,补给量小于消耗量;而雪线处,从平均状况来看,补给量与消耗量大致相等;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冰雪的补给量与消耗量间的动态平衡。

如果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则雪线下移,反之雪钱上升。

气温高,冰雪的蒸发量和消融量大,雪线上升,反之雪线下降。

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雪线一般也是会逐渐降低;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雪线高度通常也较高。

受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雪线有上升趋势。

降雪量大,冰雪和冰川的补给量大,雪线高度降低,反之雪线上升。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雪线的高度一般也会逐渐升高。

迎风坡的降雪量比背风坡多,雪线的高度也常比背风坡低。

某些山地的雪线高度由于受气温和降雪量两大因素综合影响,还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如,由于阿尔卑斯山的南坡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降雪量小,冬季气温低,降雪多,因而夏季雪线高于冬季。

[全]高中地理(山脊、山谷、地形、海拔、等高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山脊、山谷、地形、海拔、等高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山脊、山谷、地形、海拔、等高线)考点详解山谷、山脊的区分(1)山谷线、山脊线的特点①山谷线: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一般发育着山谷、河流;②山脊线: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一般为山坡,很少发育河流。

(2)判断技巧①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作出山谷线、山脊线;②垂直于山谷线/山脊线,画一条直线(蓝线),与山谷线/山脊线相交(绿色的圆点),并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红色五角星)。

③比较中间(绿色圆点)的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交点(红色五角星)的海拔。

如果中间高,两侧低,则为山脊(图中的②号线);如果中间低,两侧高,则为山谷(图中的③号线)。

图1 山脊与山谷的判断技巧例题如下图所示,等高线的间距为100m,西北侧山峰的海拔为580m,东南侧Q 点的海拔可能为多少米?图2 例题答案:400m~500m精讲精析:(1)判断西部的地形与海拔。

下图中,西部的多条等高线的弯曲,都具有同步性,因此可以判断西部是一个连续的坡,因此从西北侧的山峰开始,海拔会逐渐下降(等高距为100m):500m、400m、300m。

下图中的红线代表着山脊线(等高线向低海拔弯曲),蓝色线代表着山谷线(等高线向高海拔弯曲)。

图3 山脊线与山谷线(2)判断河谷两侧的海拔,进而判断Q点海拔。

一般来说,河流都发育在海拔较低的山谷,两侧山谷的海拔都会高于河流,即河流两侧山谷的海拔,应该具有相似性。

因此图中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应该一致,都为300m。

图中右侧的地形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表明它是一个连续的坡,因此海拔由河流至Q 点,海拔应该具有连续性,即逐渐升高。

由此可判断出Q点的海拔:400m~500m。

图4 河流两侧的高度一致总结山脊、山谷的判断,主要有两个小技巧:①山脊线向低海拔凸出,山谷线向高海拔凸出;②山脊线中间高两侧低,山谷线中间低两侧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雪线、珠穆朗玛峰)考点详解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0.6℃/100m),分布的植被类型也会发生变化。

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主要有4个规律:
①基带。

山麓地区分布的植被(基带),与当地的植被分布一致;
②山脚-山顶。

从山脚至山顶,气温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植被越来越稀疏;
③迎风坡、阳坡。

迎风坡和阳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样的海拔时,植被比背风坡和阴坡更加茂盛;
④自然带的个数:同一座山脉,纬度越低,相对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个数越多)。

例题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更丰富,原因是南坡()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坡向朝南,温度高
C. 坡度大,纬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14、与北坡相比,南坡雪线(永久冰雪带的下限)较低,原因是南坡()
A. 迎风坡,降水丰富
B. 阳坡,光照充足
C. 坡度大,积雪下滑
D. 纬度低,温度高
答案:A、A
精讲精析:(1)分析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

①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则自然带的数量越多;②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半球,即南坡更靠近赤道,纬度更低;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坡的相对高度更大,因此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更丰富,选项A正确。

(2)分析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

①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降水、地形等。

温度越低、降水越充足、地形坡度越小,雪线的高度越低;②图
中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来自印度洋),降水很丰富,因此雪线较低,选项A正确;③其他影响因素中,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并且地形更陡峭,这都会导致南坡雪线升高,而不是降低,因此选项BCD错误。

总结
•雪线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从纬度、相对高度方面,分析南坡自然带更丰富的原因;②从地形、降水、气温等方面,分析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降水是主导因素)。

雪线,指的是在高纬高山地区,常年积雪带的下限(年降雪量=年消融量)。

雪线的高度,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低,越容易积雪结冰,因此雪线越低。

②降水:降水越多,积雪越多,因此雪线越低。

③地形:地形平坦的地区,积雪容易堆积和保留,因此雪线较低;地形陡峭的地区,积雪容易滑落,因此雪线较高。

图2 雪线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