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单收缩实验报告

单收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单收缩的概念。

2. 探究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单收缩的影响。

3. 分析单收缩过程中的时间关系及其特征。

实验原理:单收缩是指肌肉在受到一次阈上刺激后,从开始兴奋到完全舒张所经历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肌肉先产生一个快速而短暂的收缩,然后迅速进入舒张状态。

单收缩是研究肌肉收缩的基础,通过观察和分析单收缩的特征,可以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肌槽、张力转换器、玻璃分针、探针、任氏液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乙醚等。

实验步骤:1. 准备蟾蜍标本:将蟾蜍麻醉后,取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放入肌槽中,用任氏液保持肌肉湿润。

2. 连接仪器:将肌槽与张力转换器连接,张力转换器与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

3. 调整参数:打开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滤波器等参数。

4. 实验操作:a. 给予蟾蜍腓肠肌单次阈上刺激,观察并记录单收缩过程。

b.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重复步骤a,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单收缩的影响。

c. 在单次刺激后,给予一系列连续刺激,观察单收缩过程中的时间关系。

实验结果:1. 单收缩过程:单收缩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收缩期是指肌肉收缩的时间,舒张期是指肌肉从收缩到完全舒张的时间。

2. 刺激强度对单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单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

3. 单收缩过程中的时间关系:在单次刺激后,单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依次递增。

在连续刺激的情况下,单收缩的潜伏期和收缩期逐渐缩短,舒张期逐渐延长。

实验结论:1. 单收缩是肌肉在受到一次阈上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快速而短暂的收缩过程。

2. 刺激强度对单收缩有显著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单收缩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单收缩过程中存在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且在连续刺激的情况下,单收缩的时间关系会发生改变。

骨骼肌实验报告结果

骨骼肌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

2. 掌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实验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时,会引起肌肉细胞膜的去极化,从而触发肌肉收缩。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器材: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1%的乙酰胆碱溶液、1%的肾上腺素溶液四、实验方法1. 准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标本置于肌槽中,用任氏液维持生理状态。

2. 将标本与保护电极连接,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 分别给予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4. 分别给予阈下刺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5. 分别给予不同频率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阈下刺激:肌肉不发生收缩。

- 阈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最大刺激:肌肉发生最大收缩。

-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2.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低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单收缩。

- 中等频率刺激:肌肉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高频率刺激:肌肉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3. 阈刺激下,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趋势- 潜伏期:刺激后肌肉收缩前的短暂时间。

- 收缩期:肌肉收缩的时间。

- 舒张期:肌肉收缩后的短暂时间。

六、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

2. 刺激强度和频率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两个重要因素。

3.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4.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由单收缩转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最终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七、实验讨论本次实验验证了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原理,并通过实验观察了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蟾蜍基本实验实验报告

蟾蜍基本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蟾蜍基本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解剖结构;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3. 观察蟾蜍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4. 探讨蟾蜍骨骼肌的兴奋收缩特性。

三、实验原理蟾蜍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因此常用于生理学、药理学等实验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蟾蜍进行解剖和生理实验,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生理盐水、玻璃管、剪刀、刀片、酒精、烧杯、培养皿等;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电子天平、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刺激器等。

五、实验步骤1. 蟾蜍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内脏器官;(2)用解剖针分离内脏器官,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3)观察蟾蜍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等。

2. 蟾蜍反射实验(1)制备脊蛙:将蟾蜍的脊髓与脑干分离,制成脊蛙;(2)观察脊蛙的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观察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反射活动的敏感性;(3)观察脊蛙的膝跳反射,分析反射中枢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3.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蟾蜍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分离,制成标本;(2)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分析阈水平和最大收缩;(3)观察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解剖结果(1)消化系统:蟾蜍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呼吸系统:蟾蜍的呼吸系统包括皮肤、口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3)循环系统:蟾蜍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血液;(4)泌尿系统:蟾蜍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5)生殖系统:蟾蜍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输精管、阴茎。

2. 蟾蜍反射实验结果(1)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屈肌反射和伸肌反射,反射弧完整,反射活动敏感;(2)膝跳反射:在适宜的刺激强度下,蟾蜍可以表现出膝跳反射,反射中枢兴奋性较强,抑制性较弱。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 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 实验报告

生理科学实验报告实验1: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组成员:刘谨、杨莹莹、张敏霞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1008班【摘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神经-肌肉、刺激强度、频率、电位变化、张力变化【实验原理】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被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若用方形电脉冲刺激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时间有关,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若刺激频率较小,则表现为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变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强则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蟾蜍1.2 实验试剂:任氏液,甘油高渗任氏液1.3 实验器材:一维微调器,BB-3G屏蔽盒,针形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实验方法2.1 蟾蜍坐骨神经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取蟾蜍一只常规方法毁脑脊髓,剪断脊柱并且剪除蟾蜍躯干上部以及内脏,避开神经剥除蟾蜍的皮肤,于任试液中清洗,剪除骶骨分离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根部结扎,将标本固定于木板上,分离大腿部坐骨神经,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用剪刀刮除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蟾蜍单收缩实验报告

蟾蜍单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在单一刺激下的收缩反应。

2. 分析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3. 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蟾蜍骨骼肌在受到适宜的电刺激后,会发生收缩反应。

单收缩是指骨骼肌在单个刺激下发生的收缩。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单一刺激下的收缩反应,分析其收缩特征,并探讨刺激强度和频率对单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标本盒、石蜡、大头针、剪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RM6000系列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于标本盒,并连接好电极。

2. 使用刺激器对标本进行电刺激,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的收缩反应。

3.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的单收缩特征。

4. 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的单收缩特征。

5. 分析并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的单收缩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收缩特征:在单一刺激下,蟾蜍骨骼肌表现出明显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收缩期是指肌肉收缩的时间,舒张期是指肌肉从收缩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的时间。

2. 刺激强度对单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单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逐渐延长。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单收缩的潜伏期和收缩期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改变。

3. 刺激频率对单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单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逐渐延长。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单收缩的潜伏期和收缩期不再随刺激频率增加而改变。

六、实验结论1. 蟾蜍骨骼肌在单一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2.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变化。

实验1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1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1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徐忠(浙江中医药大学13级预防医学1班6组,201312203601004)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2、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材料和方法:实验对象:蟾蜍实验仪器:锌铜弓,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验药品和试剂:任氏液实验方法:1.毁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左手握住,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个方向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逐渐刺入整个脊管中,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下颌呼吸运动应消失,四肢松软,即成为一毁脑脊髓的蟾蜍。

否则须按上法再行捣毁。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颅骨后方剪断脊柱。

左手握住蟾蜍脊柱,右手将粗剪刀沿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

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

剪除全部躯干上部及内脏组织,弃于瓷盆内3.剥皮避开神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脑脊柱,左手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拉剥离皮肤。

拉至大腿时,如阻力较大,可先剥下一侧。

将全部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再进行下列步骤。

5.分离两腿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再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为保证两侧坐骨神经完整,应避免剪时偏向一侧)。

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6.游离坐骨神经取腿一条,先用玻璃分针沿着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用大头针将标本固定与干净蛙板上。

用玻璃分针徇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报告

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报告

生理科学实验报告实验1: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组成员:刘谨、杨莹莹、张敏霞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1008班【摘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神经-肌肉、刺激强度、频率、电位变化、张力变化【实验原理】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被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若用方形电脉冲刺激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时间有关,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若刺激频率较小,则表现为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变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强则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蟾蜍1.2 实验试剂:任氏液,甘油高渗任氏液1.3 实验器材:一维微调器,BB-3G屏蔽盒,针形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实验方法2.1 蟾蜍坐骨神经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取蟾蜍一只常规方法毁脑脊髓,剪断脊柱并且剪除蟾蜍躯干上部以及内脏,避开神经剥除蟾蜍的皮肤,于任试液中清洗,剪除骶骨分离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根部结扎,将标本固定于木板上,分离大腿部坐骨神经,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用剪刀刮除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使用刺激器进行肌肉刺激的方法。

3. 研究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肌肉组织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在本实验中,通过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实验器材:刺激器、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蛙板、保护电极、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0.1%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破坏其脑脊髓,暴露坐骨神经。

2. 将蟾蜍的坐骨神经固定在肌槽上,肌槽的另一端连接到张力转换器。

3. 将电极分别连接到刺激器和蟾蜍的坐骨神经上。

4. 将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设置好实验参数。

5. 对蟾蜍的坐骨神经进行单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6. 改变刺激频率,分别观察1Hz、5Hz、10Hz、15Hz、20Hz、25Hz、3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情况。

7. 记录不同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的潜伏期、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8. 在肌肉收缩稳定后,向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观察肌肉收缩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单刺激下,肌肉表现为单收缩,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在20Hz的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潜伏期最短,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最长。

4. 注射肾上腺素后,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潜伏期缩短。

六、实验分析1. 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是神经系统的兴奋通过肌纤维的缩短和伸长产生张力。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使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高频刺激使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蟾蜍坐骨肌实验报告

蟾蜍坐骨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电刺激下的兴奋收缩反应。

2. 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坐骨肌收缩的影响。

3.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模型,可以用于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肌肉收缩的特点。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细胞的兴奋,进而产生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刺激的强度和频率有关,可以通过观察肌肉的收缩反应来研究这些生理过程。

实验材料与仪器- 实验动物:蟾蜍- 仪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张力换能器、标本盒、手术器械、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1.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将蟾蜍处死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

- 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 将神经端结扎,剪去无关分支,游离至膝关节处。

- 将肌肉端结扎在肌腱上,将腓神经也一起结扎,结扎线留长。

-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 注意保持神经肌肉湿润,用任氏液浸泡。

2. 标本的连接与刺激- 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

- 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

- 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 将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

3. 实验操作- 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信号采集。

- 通过刺激电极向坐骨神经施加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

- 观察并记录肌肉的收缩反应,包括收缩幅度、收缩时间、收缩频率等。

4. 数据分析- 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蟾蜍坐骨肌收缩的影响。

- 绘制肌肉收缩反应曲线,观察肌肉收缩的阈值、最大收缩、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等。

实验结果1. 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坐骨肌的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2. 不同刺激频率下,蟾蜍坐骨肌的收缩频率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生理蟾蜍腓肠肌实验报告(3篇)

生理蟾蜍腓肠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蟾蜍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4. 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蟾蜍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因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且与哺乳类动物生理功能相似。

通过观察蟾蜍腓肠肌在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下的收缩反应,可以了解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生理机制,以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任氏液、生理盐水、手术刀、剪刀、镊子、电刺激器、换能器、记录仪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刺激器、换能器、记录仪、生理盐水浴槽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腓肠肌标本:a. 将蟾蜍处死,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 用手术刀沿脊柱两侧剪开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

c. 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剪去无关分支。

d. 将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分别结扎,用生理盐水浸泡。

2. 连接仪器:a. 将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刺激器。

b. 将腓肠肌连接到换能器。

c. 将换能器连接到记录仪。

3. 观察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a. 调整电刺激器的输出强度,从低到高依次刺激坐骨神经。

b.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分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4. 观察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a. 调整电刺激器的输出频率,从低到高依次刺激坐骨神经。

b.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分析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5.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a. 观察并记录腓肠肌在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

b. 分析电位变化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也随之增加。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幅度。

当刺激强度继续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减小。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蟾蜍机能学实验报告

蟾蜍机能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的呼吸、心跳和神经反射等基本生理现象。

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了解蟾蜍机体机能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一种两栖动物,具有与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理功能。

通过观察蟾蜍的呼吸、心跳和神经反射等现象,可以了解蟾蜍的生理机能,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的生理学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器械、生理盐水、任氏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等。

四、实验步骤1. 蟾蜍麻醉与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生理盐水浸泡,使其麻醉。

(2)沿蟾蜍背部剪开皮肤,暴露心脏、气管和神经系统。

(3)解剖出蟾蜍的心脏、气管和神经,分别进行观察。

2. 呼吸观察(1)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

(2)通过显微镜观察蟾蜍的气管,观察气管内气体的流动情况。

3. 心跳观察(1)用生理盐水浸泡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2)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脏的瓣膜运动,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

4. 神经反射观察(1)用刺激电极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观察蟾蜍的足部肌肉收缩反应。

(2)观察蟾蜍对电刺激、光刺激和温度刺激的反应。

5. 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项生理现象。

(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呼吸观察结果蟾蜍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40次,呼吸深度适中。

显微镜下观察,气管内气体流动明显。

2. 心跳观察结果蟾蜍的心跳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节律规律。

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瓣膜运动正常,泵血功能良好。

3. 神经反射观察结果电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足部肌肉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

光刺激和温度刺激也能引起蟾蜍的反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蟾蜍的呼吸、心跳和神经反射等基本生理现象,掌握了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蟾蜍的呼吸、心跳和神经反射等生理机能与哺乳动物有相似之处,为后续研究哺乳动物的生理学提供了参考。

蟾蜍实验报告目的

蟾蜍实验报告目的

一、实验背景蟾蜍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因其生物学特性丰富、实验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蟾蜍的生理机制,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探讨蟾蜍骨骼肌的收缩特性,分析刺激强度、刺激频度等因素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确定蟾蜍骨骼肌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以及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1)通过测定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骨骼肌的收缩情况,找出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

(2)分析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骨骼肌的最大收缩程度,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2. 观察蟾蜍骨骼肌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1)记录肌肉收缩开始到出现最大收缩的时间段,确定潜伏期。

(2)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收缩速度和力量逐渐增加至最大值的时间段,确定缩短期。

(3)记录肌肉收缩过程中,收缩力量逐渐减小至恢复原状的时间段,确定舒张期。

3. 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1)通过改变刺激频度,观察蟾蜍骨骼肌的收缩情况,探讨刺激频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分析刺激频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探讨蟾蜍骨骼肌收缩的生理机制。

(1)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蟾蜍骨骼肌收缩过程中涉及的生理过程。

(2)探讨影响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通过本次实验,使实验者掌握蟾蜍骨骼肌实验的操作方法。

(2)培养实验者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蟾蜍、刺激器、肌电图仪、电极、剪刀、镊子、生理盐水等。

2. 实验步骤:(1)蟾蜍处死,取出后肢,去除肌肉表面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2)将肌肉固定在肌电图仪上,连接电极。

(3)调整刺激器,进行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度的实验。

(4)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

大学骨骼肌实验报告(3篇)

大学骨骼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骨骼肌的收缩特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和影响因素。

3. 通过实验观察骨骼肌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缩特性。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人体解剖实验室实验器材:1.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 电刺激器3. 力学传感器4. 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5. 记号笔、记录本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其收缩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刺激强度、频率、肌肉长度等。

本实验通过电刺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的收缩特性,分析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实验步骤:1. 标本制备:将蟾蜍处死,取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任氏液中浸泡。

2. 连接仪器:将坐骨神经连接到电刺激器,腓肠肌连接到力学传感器。

3. 设置参数:打开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软件,设置电刺激参数,如刺激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

4. 实验观察:在计算机上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曲线,记录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舒张速度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1. 刺激强度对收缩特性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速度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强度后,收缩幅度和收缩速度趋于稳定。

2. 刺激频率对收缩特性的影响:在低频刺激下,腓肠肌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在高频刺激下,腓肠肌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3. 肌肉长度对收缩特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肌肉长度与收缩幅度呈正相关;当肌肉长度超过最适长度时,收缩幅度逐渐减小。

实验结论:1. 骨骼肌的收缩特性受到刺激强度、频率和肌肉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速度逐渐增大,达到一定强度后,收缩幅度和收缩速度趋于稳定。

3. 在低频刺激下,腓肠肌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腓肠肌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在高频刺激下,腓肠肌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蟾蜍刺激反应实验报告(3篇)

蟾蜍刺激反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的生理特性,掌握蟾蜍刺激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蟾蜍肌肉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蟾蜍作为一种两栖动物,其神经系统相对简单,易于进行生理实验。

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以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蛙板、镊子、解剖剪、生理盐水、玻璃针、电极、示波器、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换能器、刺激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取蟾蜍,置于解剖盘中,用剪刀剪开腹部皮肤,暴露内脏。

(2)用镊子轻轻提起坐骨神经,剪断神经的远端,使其与腓肠肌分离。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浸入生理盐水中,去除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

(4)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蛙板上,用玻璃针将神经的近端与电极连接。

2. 刺激实验(1)将电极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接,打开示波器观察神经肌肉活动。

(2)调整刺激器参数,进行不同强度、频率的刺激实验。

(3)观察并记录蟾蜍腓肠肌的收缩情况,分析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数据分析(1)分析不同刺激强度下,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等指标。

(2)分析不同刺激频率下,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等指标。

(3)绘制刺激强度-收缩幅度曲线、刺激频率-收缩幅度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刺激强度对蟾蜍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腓肠肌出现最大收缩。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蟾蜍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蟾蜍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先增大后减小,收缩速度先加快后减慢。

做蟾蜍实验报告

做蟾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跳动情况,了解心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探究蟾蜍神经系统的兴奋传导过程,观察神经反射现象。

3. 学习蟾蜍肌肉的兴奋收缩过程,了解肌肉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解剖器械一套3. 刺激电极4. 放大镜5. 记录纸、笔三、实验步骤1. 心脏观察(1)将蟾蜍放入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腹部,暴露心脏。

(2)用放大镜观察心脏的外形、颜色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3)用镊子轻轻触摸心脏,观察心脏的跳动情况,记录心跳频率。

2. 神经反射观察(1)将蟾蜍的头部固定在解剖盘上,暴露蟾蜍的坐骨神经。

(2)用刺激电极在坐骨神经上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观察蟾蜍的反应。

(3)记录蟾蜍的反应时间、反应类型等。

3. 肌肉兴奋收缩观察(1)将蟾蜍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暴露腓肠肌。

(2)用刺激电极在坐骨神经上施加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3)记录不同刺激强度下腓肠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速度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蟾蜍心脏呈椭圆形,颜色鲜红,有四个心房和心室。

心脏跳动有力,心跳频率约为每分钟120次。

2. 神经反射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当刺激电极在坐骨神经上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时,蟾蜍会出现跳跃反应,反应时间约为0.1秒。

3. 肌肉兴奋收缩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腓肠肌产生最大收缩。

五、实验结论1. 蟾蜍心脏具有四个心房和心室,能够有效地泵血,维持血液循环。

2. 蟾蜍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传导功能,能够产生神经反射。

3. 蟾蜍肌肉具有兴奋收缩功能,能够产生力量。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使我对蟾蜍的心脏、神经系统和肌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蟾蜍的心脏跳动、神经反射和肌肉收缩,我认识到动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器械、刺激电极等实验器材,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

蟾蜍骨骼肌兴奋与收缩实验【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探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和特点。

方法: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利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张力换能器,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波间隔对神经、肌膜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张力的影响。

结果:在逐步增加刺激强度时,骨骼肌收缩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分别是0.463±0.286V和0.611±0.389V,对应的肌张力是1.172±0.958g和9.908±7.816g。

改变刺激频率时,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频率是18.2±3.9Hz,对应的骨骼肌收缩张力分别是41.76±28.01g。

用甘油任氏液处理后肌肉张力逐渐减弱至消失。

结论:当刺激强度在阈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范围内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的反应依次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是增大。

同步触发双刺激不同波间隔引起收缩强度不同。

甘油任氏液使肌肉失去收缩活力,但依旧有电位产生。

【关键词】: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电刺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收缩张力1.引言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身体姿势和产生随意运动,另外还参与呼吸、咀嚼、吞咽、语言活动及产热等。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神经纤维传出神经冲动,经神经-肌接头把兴奋传递给骨骼肌,引起骨骼肌的兴奋,最终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1]。

本实验通过研究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及测量不同刺激强度、频率下腓肠肌张力变化,不同波间隔下神经干电位、肌细胞电位、腓肠肌张力各自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探究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特性和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电生理特点。

蟾蜍阈刺激实验报告

蟾蜍阈刺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阈刺激的概念及其在神经肌肉兴奋中的作用。

2. 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在不同刺激强度下的反应,确定阈刺激水平。

3. 分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绘制刺激强度-反应曲线。

二、实验原理阈刺激是指能够引起肌肉发生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

在神经肌肉兴奋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会产生兴奋,进而产生收缩反应。

通过改变刺激强度,可以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情况,从而确定阈刺激水平。

三、实验材料1. 蟾蜍一只2. 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3. 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锌铜弓4.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5. 刺激器、电流计四、实验步骤1. 制备标本:将蟾蜍处死,剪去头部,取出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置于任氏液中。

2. 连接仪器: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别连接到刺激器和张力转换器上,将张力转换器的输出信号输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3. 单刺激:使用刺激器以不同强度(从小到大)对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观察并记录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4. 记录数据:记录每次刺激的强度和腓肠肌的收缩情况,包括收缩幅度、持续时间等。

5. 绘制曲线: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刺激强度-反应曲线。

五、实验结果1. 阈刺激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腓肠肌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反应。

经过多次实验,确定阈刺激水平为X mV。

2. 刺激强度-反应曲线: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刺激强度-反应曲线。

曲线呈现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逐渐增强。

六、实验分析1. 阈刺激是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是神经肌肉兴奋的基础。

在实验中,阈刺激水平的确定对于研究神经肌肉兴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刺激强度-反应曲线反映了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反应逐渐增强,表明肌肉具有可塑性。

3. 本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阈刺激在神经肌肉兴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实验结论1. 阈刺激是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是神经肌肉兴奋的基础。

蟾蜍收缩实验报告

蟾蜍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蟾蜍骨骼肌的结构特点;2. 掌握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3.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4. 分析蟾蜍骨骼肌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二、实验原理蟾蜍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的。

当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肌肉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进而触发肌肉收缩。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情况,分析刺激强度、频率等因素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剪刀、镊子、电极、张力换能器、刺激器、记录仪等;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放大镜、电子天平、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蟾蜍置于生理盐水中,用剪刀和镊子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及小腿的腓肠肌。

2. 制作标本: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两端结扎,剪去无关分支,游离至膝关节处。

保留膝关节,剪去腿骨,将标本离体。

3. 固定标本:用大头钉将标本的膝关节固定于标本盒R2和R3两记录电极之间的石蜡凹槽内,保证神经、肌肉与电极充分接触。

神经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肌肉接触记录电极R3和R4,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4. 连接仪器:将肌肉的结扎线从标本盒中穿出,连接张力换能器。

注意连线尽量短,以减小阻力。

5. 设置实验参数:调整刺激器,设置不同的刺激强度和频率。

6. 记录数据:打开记录仪,观察并记录蟾蜍骨骼肌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收缩情况,包括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等。

7. 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刺激强度、频率等因素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刺激强度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蟾蜍骨骼肌的收缩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达到最大收缩。

当刺激强度超过最大收缩时,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不同刺激频率对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频率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收缩频率进一步增大,最终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科学实验报告实验1:蟾蜍骨骼肌兴奋收缩实验实验组成员:刘谨、杨莹莹、张敏霞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1008班【摘要】实验目的:学习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观察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和骨骼肌兴奋的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时间关系及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神经-肌肉、刺激强度、频率、电位变化、张力变化【实验原理】蛙类的某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哺乳类动物有相似之处,而且其离体组织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常被用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及肌肉收缩特点等实验。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强度、强度-时间变化三要素有关,若用方形电脉冲刺激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时间有关,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

若刺激频率较小,则表现为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变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强则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蟾蜍1.2 实验试剂:任氏液,甘油高渗任氏液1.3 实验器材:一维微调器,BB-3G屏蔽盒,针形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实验方法2.1 蟾蜍坐骨神经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取蟾蜍一只常规方法毁脑脊髓,剪断脊柱并且剪除蟾蜍躯干上部以及内脏,避开神经剥除蟾蜍的皮肤,于任试液中清洗,剪除骶骨分离坐骨神经于坐骨神经根部结扎,将标本固定于木板上,分离大腿部坐骨神经,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腱。

用剪刀刮除股骨上的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

在腓肠肌肌腱处结扎然后剪断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并置于任试液中待用。

2.2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入RM6240系统第一通道,刺激输出接标本盒刺激电极。

开启计算机和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电源。

启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软件,在其窗口点击“实验”菜单那,选择“刺激强度(或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项。

仪器参数:第1通道模式为张力。

采集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30g,时间常数为直流,滤过频率100Hz。

在“选择”下拉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项,显示刺激参数。

2.3 实验装置连接将离体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插入标本盒的固定孔中,旋转固定螺钉固定标本,腓肠肌的跟腱结扎线系于张力换能器的悬臂梁上。

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保持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

调节一维微调器,将前负荷调至2g。

2.4 实验观察项目2.4.1 毁脑脊髓前后蟾蜍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用锌铜弓分别刺激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肌肉的反应。

2.4.2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0.1ms。

电极记录窗口的记录按钮,开始记录,按刺激器的“刺激”按钮,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增大,强度增量为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记录阈刺激与阈刺激时的张力和最大刺激与最大刺激是的张力。

2.4.3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将刺激强度设置为最大刺激强度,波宽:0.1ms。

刺激模式为频率递增方式,起始频率1Hz,步长为1Hz,组间延时大于10s,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是的收缩曲线,观察不同刺激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张力变化。

2.4.3 同步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

通道1记录肌张力、通道2记录肌膜电位、通道3记录神经干电位。

刺激模式为双刺激,刺激强度为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波宽为0.1ms,同步出发。

针形引导电极插入腓肠肌并固定。

观察记录刺激间隔0.5、2、10ms情况下神经干动作电位、肌膜电位波形和腓肠肌的收缩曲线。

2.4.4 观察甘油高渗任试液处理肌肉后的肌肉动作电位和收缩用浸润20%~30%甘油高渗任试液的棉花包裹腓肠肌,每隔30s用单刺激标本一次。

记录出现有动作电位无腓肠肌收缩的时间。

±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Student’s t-test方法。

2.5 统计方法结果以X S【实验结果】3.1蟾蜍坐骨神经干阈刺激是0.540±0.211V,此时的收缩张力为1.437±0.828g,最大刺激为0.999±0.409V,此时的收缩张力为11.162±5.797g。

阈强度刺激时的肌肉收缩力1.437±0.828g显著低于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时的肌肉收缩力11.162±5.797g,两者有显性差异(p=0.0002<0.05).表1 不同刺激强度刺激坐骨神经对蟾蜍腓肠肌收缩张力的影响3.2 刺激强度(U)与肌肉收缩张力(T)的关系:在阈刺激强度与最大刺激强度之间,腓肠肌的收缩力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刺激强度大于最大刺激强度,腓肠肌的收缩力不再增大,见图1。

表2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张力之间关系图1.刺激强度与收缩张力关系曲线3.3 不同频率刺激刺激坐骨神经对腓肠肌收缩张力的影响:刺激波宽0.1ms,最大刺激强度时,单收缩的刺激频率为1Hz,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5Hz 、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20.7Hz 。

不完全强直最大收缩力18.44±11.97(g)显著高于单收缩的最大收缩力为`10.46±5,81 (g)(p=0.0057<0.05)和完全强直最大收缩力`74.82±40.91 (g)显著高于单收缩的最大收缩力为`10.46±5,81 (g)(p=0.0002<0.05),见表3表3 不同刺激频率刺激坐骨神经对蟾蜍腓肠肌收缩张力的影响3.4收缩张力与刺激频率的关系:随着频率刺激的逐渐增大,腓肠肌的收缩力不断增加,到完全强直收缩后,再增加刺激频率,腓肠肌的收缩力增大趋缓,见图2:表4刺激频率与肌肉张力关系表图2.刺激频率与收缩张力关系曲线3.5不同刺激波间隔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刺激波间隔为0.5,2ms,10ms时,腓肠肌的收缩张力如表3表3 不同波间隔与肌肉收缩张力关系3.6 由于神经干在前几项实验中受到损伤导致用甘油高渗任试液处理肌肉后的肌肉动作电位和收缩的实验失败,未记录到有动作电位无腓肠肌收缩的时间。

【讨论】4.1锌铜弓刺激神经和肌肉时,腓肠肌的收缩反应机理:通常将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如Zn便溶解而成Zn离子。

而在Zn的里面则形成负离子。

Cu在溶液中则相反,金属与溶液之间便产生了电位差——电极电位。

如果将Zn和Cu一端接触,则在接触部位电流由Cu向Zn方向流动;而在溶液中则相反,由Zn向Cu流动。

当锌铜弓接触组织时(注意:表面必须湿润),电流便沿Zn→可兴奋组织→Cu方向流动,而产生流动作用。

这样,锌铜弓好像一个电池,Zn如同其阳极,Cu好像阴极而发挥作用。

神经或肌肉的电刺激阈值非常小,所以仅用锌铜弓接触,即可构成刺激,以便检验组织的机能活性。

4.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及机制:(1)刺激强度方面:由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图1、表1、表2可知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腓肠肌产生收缩,刺激强度继续增加腓肠肌收缩也随之增强,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肌肉收缩的强度便不再增强。

这是由于骨骼肌收缩需要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因为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存在终板电位,而终板电位不是动作电位,只有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是才能使得终板电位影响周围的肌肉组织,是肌肉组织产生去极化,进而产生收缩,后随着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加,会有较多的运动单位兴奋,肌肉收缩幅度、产生的张力耶不断增加,此时的刺激均称为阈上刺激。

但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所有的运动单位都被兴奋,引起肌肉最大幅度的收缩,产生的张力也最大,此时再增加刺激强度,不会再引起反应的继续增加。

(2)刺激频率方面:由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图2,表3、表4分析当刺激强度为最大刺激时,刺激频率由1Hz开始增加,以最大刺激电压的连续脉冲刺激坐骨神经干,剌激波的间隔时间大于单收缩的持续时间,肌肉收缩波呈现与刺激频率相同的单收缩波;刺激波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持续时间,肌肉收缩波发生融合(总和),融合发生于舒张期,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融合发生于收缩期,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波,但神经干动作电位不发生融合。

随着刺激波间隔的减小,腓肠肌收缩张力也逐渐增大,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显著大于单收缩。

肌肉单收缩时,胞浆内Ca2+浓度升高的持续时间太短,被激活的收缩蛋白尚未产生最大张力时,胞浆Ca2+浓度即已开始下降,单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能达到胞浆内Ca2+浓度相应的最大张力。

强直收缩时,肌细胞连续兴奋,引起终池中的钙连续释放胞浆内的Ca2+浓度持续升高,使肌肉未完全舒张或未舒张时进一步收缩,使收缩张力逐渐增大,完全强直收缩时收缩张力达到了一个稳定的最大值。

4.3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当仪器给与一个最大刺激时,RM6240记录出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有图形分析,最先产生出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图像,随后出现骨骼肌的动作电位图像,最后出现的是日肉收缩张力曲线。

这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事化学突触,是由化学物质乙酰胆碱传递兴奋信号,化学传到是有延时性的,所以最先产生的是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然后是腓肠肌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肌细胞T管传入肌浆网使得钙离子释放引起肌肉收缩,这一过程也是有延时性,所以最后产生的是骨骼肌收缩张力曲线。

4.4改变刺激波间隔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及机制:刺激波波间隔越大,肌肉产生的肌肉收缩张力越大。

刺激波间隔小于0.5ms时,神经干的第2个动作电位消失,肌肉的收缩显著降低。

刺激波间隔小于神经干不应期,第二个刺激落在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内,神经纤维不发生兴奋。

4.5甘油高渗任试液处理肌肉后神经干动作电位、骨骼肌动作电位、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及机制:甘油高渗任试液处理肌肉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记录曲线由有动作电位与腓肠肌收缩,腓肠肌收缩的强度逐渐减弱,直到出现有动作电位,无腓肠肌收缩。

其原理甘油高渗任试液处理肌肉后甘油可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T管细胞而阻断兴奋-收缩偶联过程。

甘油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T管结构后,阻断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应只能记录到肌电,而不发生肌肉收缩反应。

4.6影响实验的主要干扰因素以及改进方法:在实验过程作标本的制作是非常关键的,在分离坐骨神经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剪刀等金属仪器触碰神经干,在剪下腓肠肌是要注意肌膜的完整,而且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时地用任试液湿润标本,以防标本干燥,丧失正常生理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