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动态的文化理解,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实际上要求各国在各年级课程中引入包括国际层面的真正的公民意识教育。

二、为了大家共同的明天要重视国际理解教育

韩国Hanshin大学教授Kang Soon—won说了一个案例。他曾邀请30名日本人、30名韩国人一起做实验.分别问日本人对韩国的看法和韩国人对日本的看法。结果双方对对方的看法非常消极。经过讨论,60个人的最终的结论是我们的未来需要和平,不是战争。看来,沟通极为重要。这正是教育应该做的。

我们应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这主要是基于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的哲学理念—-和谐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国际理解教育一直贯穿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在这个基础上看国际理解教育,我们必须将明天看作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一天,否则明天将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体两翼,两翼之一是国际理解教育,之二是人口、环境与资源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和平与发展.和平不仅在于没有战争,还在于消除文化冲突.教育是促进文化与和平的手段。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保卫和平,基础教育将传播理解的种子,通过容忍促进多元文化共存。在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更加紧密。我们的着眼点不是区域,而是整个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尊重多元文化,寻求共同点,一方面削减贫困,另一方面加强和平,已经成为全球任务,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国际理解教育是达到和平共处的一个手段,人们能通过相互理解来解决冲突。

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Toh Swee—hin教授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对人类非常重要,人类要互相尊重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世界和平。国际理解教育如同一条河流,汇多条支流,最终流入大海.世界上存在冲突和战争,但我们不能仅限于指出问题,我们应共同努力,争取和平。世界上有很多贫困地区,大家正在采取措施,共享资源,缩小贫富差异.重要的是人们要和谐相处,在内心深处培养这种文化。我们应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三、“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做得不错。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这是对教育面向世界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际交流和合作都成为许多学校的重要工作。在当地教育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大城市的一些学校已开始进行实验,已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陶西平说中国学校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为由近及远:家庭--地区——国家—-世界;由浅入深:了解—-尊重——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由表及里:知识--能力—-情感——境

界。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素质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培养什么人,一个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国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融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主题探究与社会实践;国际交流。

总的说来,中国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是这样几种形式:

(一)各地学校普遍开设外语课。我国中小学的外语课程种类多样,囊括了世界上主要的语种,如英语、俄罗斯语、日语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获取国际信息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理解他国文化、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

(二)开设国际问题专业课,加强国际意识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加强了国际意识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地球、认识世界,从小树立“地球村"、“我是世界公民"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理解。为达到此目标,各地中小学纷纷挖掘现有课程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在教学中尽量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同时也开设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环境科学等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和动向.

(三)鼓励师生对外交流、学习.目前我国已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内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和国外中小学建立姊妹关系,开展对口的国际交流;定期派遣优秀教师到国外参观、访学;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海外儿童到中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在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还建立了一批国际学校等。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开阔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我国国际理解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为了未来—-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仍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学生、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仍然非常陌生,只把国际理解教育当成国际知识学习、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其实,它更重要的是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域文化。目前,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时,仍存在一些障碍,如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国家课程不够,缺乏相关的教师和课程教学材料,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仍处于“实验阶段";与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有关的政策仍需要制定;实施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建立国家、地区和国际网络.

国际理解教育需要一种全面的解决方式,需要政策性措施,而且要考虑地区之间的语言、文化、宗教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教育人们学会了解这些差异和相互依存性。年轻人要能够理解文化多样性,理解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转型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考虑到地区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国际理解教育应联系经济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部分;国际理解教育要加强一些各国是相互依存的意识;国际理解教育要尊重人权;国际理解教育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地区冲

突。他认为可以开发相关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来理解其他国家。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活动将国际理解教育注入相关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必须通过教师培训来实现,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重大的。教师要没有偏见。

要抓住契机,如为了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学校广泛开展了国际理解教育活动:北京布置了奥运走廊,孩子们向国际奥组委代表介绍北京,北京汇佳学校模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

代表们认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战略,必须使用现有研究成果;建立一支专家队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办事处合作;建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模范学校;编制教材;建立评估体系;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国际组织合作.

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世

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

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美国早在1948年就发表了《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

教育》报告书,而在《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

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胸怀人才的具体要求.澳大利亚针对国际理解教育

特别制定了一个“价值观宪章”,包含“适应性、同情心、合作精神、创造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平等、合作精神”等诸多方面。

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教育理论

界已在多方面对国际理解教育展开了研究,我国中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也由小范围的试验探究向全面推广过渡。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许多内容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本文仅就这几个问题,结合教育实践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立足传统,注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弘扬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中国功夫、民族音乐、中国园林、中

华美食等,饮誉于各国,正是以民族性而具备了世界性。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首先需要强调的就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没有自爱,何谈爱人?如果不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空谈走向世界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了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支撑,一切国际交往也就失去了根基,崇洋媚外、自毁长城的事情就可能发生。因此,国际理解教育并非空泛的国际交际知识的传授,在学习他国文化、了解他国传统的同时,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需的.要真正理解和接受他国文化,理解差异、谋求沟通,必须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作为基础;一旦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在理解吸收他国文化时必将造成对本民族传统的不屑与遗弃.应当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正越来越吸引着外国青少年的眼球,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正在逐步提高。这几年,我们接待了多批来自美国佛蒙特州以家庭住访的方式来中国交流的中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是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曲阜苍劲的古柏、雕梁画栋的庙宇、傲立的古碑、像图画一样的文字、丰富多样的小吃……,无不令这些异国青年惊喜不已。每当看到这一情景,陪同参观、讲解的中国学生内心也激动异常,民族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

二、强调态度,注重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与胸怀

国际理解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不分地区、国家、种族而能够和谐交往与理解的品质,而并非仅仅是语言知识、他国历史文化知识等识记性内容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国际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了解国际格局和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培养学生的“地球村”公民、“世界公民”的思想观念。如,地理教学应当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说地球是世界人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问题需要这个家园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世界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绝非一国一地区的事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全球公民共同参与的议题.和平、人口、权利等问题更非一国之力可以解决的问题。各国人民必须摒弃偏见,团结起来共同保护环境,解决人类要面对的这些共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形成全球的胸怀和视野,具备国际责任感和人类共同荣誉感,要从全球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人类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从某国、某集团利益出发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政治教学应当让学生明白具体国家的政治制度是那个国家人们的自主选择,我们可以不

赞同,但应尊重人家的选择。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相互尊重。等等。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比较能力,让学生在热爱本民族、本国家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能够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别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关注技能,注重沟通、交际等实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正在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频率不断增加.然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跨国家、跨文化之间的交际更易带来认知的不同和理解的差异.如何增进共识、消除误解是人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合作与交往能力的人才,国际交际礼仪、方法等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要求他们掌握一套现代交际礼仪,但言语文明、举止得体等基本礼仪规范教育还是必要的,这也是当代青少年精神风貌的体现。在中小学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当特别重视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将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其习惯成自然。我们应当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差,甚至还好于他们,但行为习惯、文明礼貌、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距。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着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也影响着我们国家的整体形象,阻碍着世界各国对中华民族认同水平的提升。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应将文明礼貌教育放在第一位,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讲求实效,注重学科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是我国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各门具体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这些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应注重区分语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不同课程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除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渗透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教学相比,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课程将直接服务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能起到更为鲜明和直接的作用。如《国际礼仪》、《中西方文化差异》、《走进美感》、《走进日本》等。重视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

开发,可以弥补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内容的不足,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形式与材料。学科教学的任务围绕教学大纲展开,在其中渗入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并不能改变其学科知识教学的中心任务。学科教材本身承载有关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学方式也稍显单一,要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仅靠学科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辅以相关的校本课程。

五、放眼世界,构建国际理解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

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在积极借鉴别国文化的同时,也要将自身文化的精华加以展现,传播出去。这使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文化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推动理解的双向开展。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重视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开展的交流,积极建设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平台,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开展交流合作活动。其次,加强国际教育的合作.如,互相交换学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访问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的差异,感受友谊和宽容,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加深友谊、谋求和平。

浅谈高中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

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音乐教育新理念和音乐教学原则?我认为,应该是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即把相关教学内容引进音乐课堂,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欣赏教学,来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延伸教学,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具体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应该提倡多元化,使得音乐欣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趋于多元化、科学化.

一、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背景

1、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为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可能

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当今世界所作的“地球村”的比喻家喻户晓,这个比喻也表明了当今各国各民族之间各具特色的多种文化环境和频繁的跨文化交流状况.而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也已开始在世界大、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浩瀚的人类音乐文化必然导致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由此可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观念和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村民”具备的

一种基本的文化素质.

2、音乐新课标要求实施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新课程的总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新课标把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而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怎样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这就必须探索出一种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让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更好的体现音乐课程的性质,实现课程目标.

3、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呼唤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

现在的高中《艺术欣赏》课程,是否应该以单一欣赏型的课型实施教学呢?实践证明,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第一,高中的学生仍然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第二,高中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常常有自己的感受,并更多的寻求能结合自己已掌握的各种知识(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等多方面的人文知识),因此,执教高中《艺术欣赏》课的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对象的审美心理、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并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第三,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如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条件,他们将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造音乐。

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1、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古今中外的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学生可较为全面地了解并学习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尤其在当今音乐教学改革中,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还应更多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广泛研究中外音乐文化的纵横关系,把音乐欣赏教学放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展开,使学生对中外

音乐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在学习中,可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各种音乐在其文化中的价值,还要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间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留自己的传统音乐。传统民族和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包容其他民族文化的音乐,也反映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多元化。

2、音乐欣赏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学生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核心来进行的。

通过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得到审美体验,丰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提高自己修养,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世界,这其实就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

音乐欣赏体验是多元化的,受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文学修养、不同的思维角度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同一部音乐作品在不同的听众心中会激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不同的共鸣。审美体验的多元化是人的认识规律在欣赏教学领域的特殊体现s其特殊性在于由于感知主体的个性差别(诸如生活体验、思维定势、认识水平、认识角度、认识方法等),导致其对欣赏客体(即音乐作品)的切入点、共鸣点、感悟度把握的差别,从而也导致不同审美主体在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层次的不同,这就是审美体验多元化的必然性。

三、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

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多种多元化欣赏教学活动模式.本人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自主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在欣赏歌曲《青藏高原》时,我利用一些描

绘西藏风光的图片或录像,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还有雪域高原等这些画面,先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西藏的辽阔,结合画面来了解西藏风情,体会该如何表现西藏音乐的风格。还让学生自己联系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自己介绍青藏高原的地理风貌,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印象.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主动地找出歌曲的旋律与其地理风貌所共有的特征,展开想像,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区分明显。

2、“合作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六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此外,在欣赏课中,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3、“创造性学习”的欣赏教学模式

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实践,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可欣赏《百鸟朝凤》等乐曲,或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了《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伴奏谱。又如欣赏完《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乐曲时,可运用身体的肢体语言,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等等。

4、“多学科整合”的欣赏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有利于音乐欣赏与音乐表现创造的整合,有利于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整合,有利于音乐与非艺术学科的整合。

高中学生是他们长身体、长智慧,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时期,在他们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感更加丰富多彩,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如在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教学中,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地欣赏,再完整地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的感官全部被打通,学生运用所学的多学科知识,综合地去欣赏这首音乐作品.

四、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1,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当学生开始认识到音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他们体验音乐的综合范围也就得到了扩展。在音乐教育时期就向他们展示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有助于他们将来接受各种各样表现音乐的方法。

2,能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音乐同他们本民族的音乐一样优秀,拓宽了他们的艺术文化视野。现在,无论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还是教师都开始注意到各种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正在全球范围内涌现,西方古典音乐只能算是众多风格中的一种。

3、通过学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音乐,能够培养出更强的音乐适应性,可以称之为“多重乐感"。这种适应性能够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欣赏能力,进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如果学生抱着一种肯定的态度来看待“外来音乐”,他们就能更好的表演和欣赏这种音乐。

总之,音乐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健康发展.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多元化欣赏教学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沉浸在音乐的多元化氛围里,让生活变得更加灿烂、美好。

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一、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 答: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二、为什么说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国际理解教育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小学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有助于加快我市教育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奠定重要基础,从而进一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市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为什么说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答: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兼具传统性和国际普适性的国际化人才。通过开展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在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增强学生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共处和合作,培养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全面发展。 四、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答:主要有:(1)注重学科渗透。(2)实施校本课程。(3)加强文化交流。(4)丰富校园文化。 五、如何在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中进行学科渗透? 答:坚持将学科渗透作为国际理解教育主渠道,充分挖掘、科学整合现有学科课程和教材中能够作为国际理解教育载体的内容,注重不同学科教学中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重视立足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有机渗透国际理解的思想,提升学生国际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六、如何通过实施校本课程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答:重视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拓宽教育内容,开设专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合理确定不同学段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目标,突出课程资源建设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服务于学生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建立完善“模拟联合国”等一批社团组织,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国际理解教育

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和平人权民主主义 关于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ding), 1947年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国际研讨会,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被界定为: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等。日、韩早先的国际理解教育基本上与教科文组织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199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在日内瓦举行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 大会主题“国际理解教育”,通过教育促进和平与民主。倡议面对日益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态度,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共处的能力,各国应该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和教师培训中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国际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中。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较早注重于“世界公民”素质的培养,并且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到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其有着较大的差距。(21世纪地球村公民教育的重点和目标解决文明冲突增进文明之间的理解)。 在东亚的发达国家,较早开始国际理解教育的是日本。 关于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 日本的浅沼茂教授把理解教育看做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而实现的一种公民权利。可见,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当今日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在日本学校中成为重要的课题是以1974年18届联合国教科学文化组织总会提出的“关于为了国际理解教育,国际合作和国际和平的教育以及人权和基本自由教育的提议”为契机。明确了是关于“对开发,和平,人权,环境的教育”。 日本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况 在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导下开始,可持续发展教育,普遍的又丰富个性的文化 具体事例,在九十年就有国际理解教育成功实践的事例(鸨领小学) 并且把民主的学校和反省的老师做为二十一世纪生存方式的教育的基本构成。 关于韩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交流历史不长,而且通过战争和对抗开始的国际交流。韩国正式开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参与联合国教科文合作学校计划为契机的。 如今在韩国已经形成国际理解教育体系的年级和学科是六年级的社会学科。与其相关的有道德,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我国新一轮课改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之中。2009年。东师附小开始全面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研发。 在今天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虽然各国的文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不同,但是各国已经赋予了国际理解教育新的使命,使得国际理解教育肩负极为复杂的任务,并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点。但是都已共生与和平前提。

国际教育理解的意义和体会

国际教育理解的意义和体会 国际教育是指促进国际交流和跨文化理解,以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 和全球背景的全球公民为目标的教育。从我个人的体会和意义来看, 国际教育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还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体会和意义。 1.提高全球背景和跨文化视野 在国际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人们,学习他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跨文化的体验,使我更好 地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在这种尊重的基础上,我学会了用相对开 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这样的视野和态度也让我 更好地适应了全球化的社会。 2.培养国际化的竞争力 在面临国际竞争的今天,国际教育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在国际教育中,我不仅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且 学习了全球商务、国际政治和国际贸易等课程。这样实现了全面提升 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国际化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国际化发展。 3.增强社会责任感 国际教育的体验,使我更好地了解并体验了其他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和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全球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这样的体验也使我更认真地关注和参与到全球性问题和解决方案之中,这就是所谓的全球公民意识。 4.提升个人自我意识 在国际教育的环境下,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和自我反思,学习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和和解文化冲突。这样的培养,使我具备了更高的自我意识和领导力,也锻炼了我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总之,国际教育对我而言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学术水平和语言能力,也帮助我塑造了更为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是一个全球公民,需要为世界的繁荣和和平承担一定的责任。

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理念。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他们的对话和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全球意识是指对全球事务和全球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通过学习国际事务、全球化趋势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中的位置和作用。这样的全球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回应全球性的挑战和问题,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公民。 国际理解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精神,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国际理解

教育正是为了培养这些能力而存在的。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多元文化以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这些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和机会。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胸怀的人才,为世界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本文将探讨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未来发展路径。 一、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理解教育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包括其概念、重要性、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针对实际应用和教育效果的研究尚不多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此外,我们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针对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看法和体验。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

力、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优质师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育策略和实施路径: 1、完善课程设计:结合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注重跨文化元素和全球视野的融入。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通过合作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讨论 国际理解教育具有多重优势,如培养全球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多元文化共存等。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受地域、经济、教育体制等因素影响,实施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一、引言 21世纪是国际化的时代,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 个时代,人际交往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交织在一起,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课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国际理解教育是面向全球性、面向多文化和多种多样的全球社会背景中的个人和社区,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建立跨文化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国际理解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全球性的教育精神和文化观念。本文将介绍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方案。 二、什么是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旨在培 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意识和全球化思维,塑造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平共处的世界。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建设一个更公正、更和平和更可持续的未来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学习国际机构及其活动,国际合作及其实际滋生企业活动、交流和互助活动,和国际人权及其保障,学生将了解,各国人民的实际生活和情况。这不仅会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理解,而且可以使他们冷静、深入地思考现实问题,从而成为整个世界的积极参与者。 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1.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交流技能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全球问题解决能力。

•增强学生的全球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能力解 决全球性问题的公民。 2.课程设置 •第一部分:国际视野拓展 –美与世界:学生将探索美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美学,以及不同文化和历史对美的定义。 –多文化:学生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社会和历史。 –全球环境:学生将探讨和了解各国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跨文化交际和交流 –跨文化交流:学生学习如何沟通和交互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学会尊重和理解差异,并促进互相学 习的价值和文化智慧。 –外语交流:学生将有机会学习不同的外语技能,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水平。 –社会交际:学生将学习如何在他们自己的社区和国际上建立沟通和联络,使他们成为国际化的公民。 •第三部分:全球问题解决 –全球经济:学生将探索全球贸易、国际金融和全球经济问题,并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 应对这些问题。 –全球政治:学生将了解全球政治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如贸易、国际法和人权保障等。学生还将明 确自己战略的国际意义,学习如何在全球政治中发挥 作用。 –全球文化:学生将探索全球文化影响和价值,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社会和历史。此外,还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心得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心得 (原创实用版4篇)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心得》篇1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理 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这种教育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个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参加国际理解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1.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我们了解到,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交流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尊重对方的文化,并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来促进有效的交流。 2. 多元文化的理解: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这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并能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3. 全球公民意识: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全球背景下看待问题,并认识到作为全球公民的责任。我们了解到,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难民危机等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全球公民意识,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4. 多元文化包容性:我们学习了如何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这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复杂性,并学会了如何处理文化差异。 5. 国际合作与领导力:我们学习了如何参与国际合作和领导力。

我们了解到,国际合作需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能,以及在全球背景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参加国际理解教育培训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全球公民意识、多元文化包容性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理解教育培训心得》篇2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理解、国际理解技能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 我参加国际理解教育培训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交流和合作,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的。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国际理解教育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例如,我们参加了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博物馆、品尝当地美食、学习当地语言等,这些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文化,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总之,参加国际理解教育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以便更好地掌握国际理解技能。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紧密。而国 际理解教育便是致力于在学生的成长中,培养其跨文化交流与交往的 能力,使其在国际视野下更出色地表现自我,更加适应和融入全球化 的世界。 语言沟通类 语言沟通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在跨文化交往中,语言成为桥梁、 纽带和交流方式。因此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 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增强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同时,开展中外学 生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们更深层次的交流。 文化意识类 世界上各国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历史经验、道德行为等之间存在 巨大差异。然而,当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尊重他人宗教 信仰和实践的方式时,学生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因此,国际理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鼓励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 文化间间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沟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国际平等类 如果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真正地构建多元的国际交流环境,那么在

学生们接受国际理解教育时,相对的“国际平等”也要贯穿始终。学校 要通过人文教育课程,为学生培养真正的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同时,学校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 解和感触国际文化。 人际交往和社交类 特别是在国际社交活动中,学生们必须了解文化和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例如,学生应该明白如何采取不同的文化中人们都能够接受的成 功行为模式,懂得如何体面应对国际商务会议、聚会和餐饮等场合。 同时,学生如何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文化兴趣、谈话技巧、在线 交流能力等方面,也是必然需求的。 综上所述,国际理解教育完全是培养学生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基础,以 及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增强跨文化沟通的灵活 性和包容性。只有满足以上需求,我们的新一代才能以更为自信和开 放的姿态迈向更广阔的国际大舞台。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学科渗透的实施路径 ——以英语线上教学主题活动“全球战疫 我们在行动”为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学科渗透的实施路径——以英语线上教学主题活动“全球战疫我们在行动”为例 摘要】英语学科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国际通用语言为工具,以最直 接的方式传递着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历史事件、思想观念,是 国际理解教育实践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四川省双流中学在全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期间,英语学科按照“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原则,积极开展线上教学 主题活动“全球抗疫,我们在行动”,开发、设计国际理解教育校本实践活动课程,探索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英语学科渗透的实施路径。此次线上国际理解教育主题 实践活动大致分为“明确目标布置任务、教师引导丰富资源、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情感升华、创新评价激励点拨等五个环节。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教学环节及评价 一、主题实践活动背景 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全球,造成大规模疫情。疫情当前,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能力是有限的,唯有切实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打好、打 赢这场“防疫阻击战”!各国间的援助与被援助,俨然成为了国际关系的考验场。 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各个国家应对态度 和治理方案都与本国政治、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佩戴口罩、卫生习惯、问候礼仪、就医文化…这些均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和思维对事物认识与处理方式的不同。全球各国的表现也能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新“教材”。总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用残酷但也不乏温情的事实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课。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2020年1月,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倡议,旨在 利用网络平台来保证各地大中小学的正常教学活动。双流中学也制定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方案。其中,英语学科发挥学科优势,组织实施了线上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全球战疫我们在行动”。 二、教学环节及评价 1.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组织此次线上教学主题活动旨在抓住“新冠疫情”的“契机”,给学生上一节“现 实版”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课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预防、疫情跟踪、中国行动、国际互助、国际态度(各国表现)、社会影响、我们做什么等,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 在3周活动时间结束以后,各小组探究成果可以以英语词汇句式分享、短文 创作、原创诗歌诵读、原创歌曲、主题演讲、海报制作、试题命制、参与或组织 活动(募捐、写信等)等各种形式呈现,对比较突出的优秀成果,学校以微信公 众号的形式推出,或者推荐给面向全校学生的“线上综合素质评价展示”。 2.教师引导丰富资源 明确目标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或进行网络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来推进活动的实施。 同时,作为课堂的总舵手和调控者,在线上教学前一周每节课的热身阶段, 英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播放有关“新冠”的短视频(如“央视女主播刘欣怒怼美国主播:到底谁该给谁道歉?”)、看小新闻(如“British told to stay at home英颁布居 家令为期三周”)、外刊阅读(如“疫苗研发的艰难战役:多国专家争分夺秒”、来 自友好城市长荷兰蒂尔堡市市长特奥.维特林斯的信件)、听抗疫歌曲(如“fight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各国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理解教育备受关注并正在逐渐普及和推广。国际理解教育是通过引进、整合和创新多种文化资源,使学生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产生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方式的尊重和接纳,从而为建立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世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以跨文化交际研究为基础,考虑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了解跨文化交往所涉及的语言、风俗、宗教、价值观念等因素,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接触。其次,以全球化理论为依据,认识到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的共同利益。再次,以教育国际化为目标,重视全球视野与多元文化的协调作用,推广有关国际文化交流和全球合作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学生具备更加开放、包容和协调的思想和素质。 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环境。要推动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包容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创造让学生汲取多元文化的机会和场合。二是推广各类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例如,“汉语桥”比赛、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访问外国学校等,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国际交流中学习和体验外国文化,培养对世界的认识。三是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外国大使馆、

企业和组织机构,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等;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化活动,学习和体验其他国家的文化特色和艺术美。 尽管国际理解教育理论已经相对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上述的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外语水平等方面的素质,但目前教师师资力量还有待提高。二是教育资源匮乏。虽然国际理解教育在理论上非常重要,但实践上却需要相关的教育资源来支持,包括学校设施、材料和经费等方面,这些教育投入目前还不够。三是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背景和水平特点,设置适宜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但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待提高的空间。 综上所述,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迎合国际文化融合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和方式。根据已有理论和实践研究,国际理解教育需要整合跨文化交际、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等方面的资源,在构建多元文化背景、推广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方面进行积极推广。当然,该教育实践仍存在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以及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待不断的改进和努力。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世界文化知识、全球视野和良好的国际合作素质的新时期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界定

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界定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的尊重和理解的教 育理念。这种教育追求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地的差异、共同点和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 和合作,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包括对其 他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还涉及到对全球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比如全球化、气候变化、贫困等问题。下面将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更好地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和界定。 一、历史渊源 国际理解教育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交流和教育改革运动。随着世界各地的人员和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意识到有必要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 和理解的能力。这种思想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引发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 探索。 二、理论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全球教育理论和跨文化沟通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主张要在学校教育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族裔、文化和语言背景,推动 学校创设包容性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全球教育理论则呼吁教育 要关注全球范围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经济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政治关系等,培养学生具备跨国界视野的意识和能力。跨文化沟通理论则注重在不同文化间进行有效的 沟通和交流,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技能和跨文化意识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实践方面 国际理解教育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跨文化交流项目和国际课程设计等方面。在学校教育方面,国际理解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和多元文化课程设置,引导 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跨文化交流项目则是通过 学生交换、国际实习和志愿者项目等方式,促进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国际课程设计方面,一些学校或机构将全球性问题融 入到课程中,比如开设全球研究或国际关系课程,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 全球意识和全球问题解决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解决全球性问题能力的教育理念。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全球教育理论和跨文化沟通理论,并在学校教育、跨文化交流项目和国际课程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实践应用。通过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包容、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 的发展需求。

[教育改革,背景,措施]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频率逐渐升高,这对每一个人的生活理念与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界也不例外。在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的革新下,推动着教育界的改革,本文主要针对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改革措施;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全世界的经济文化都在频繁的交流中迅速融合,这就需要教育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着巨大区别的。国际理解教育要为所有地球居民形成全球意识,为国际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做出努力。教育革新,是指在先辈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者为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尝试,发挥新的作用。 一、国际理解教育发展史 三百多年前的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一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教育专著。它最早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这就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雏形吧。继夸美纽斯之后,又有法国教育家朱利安的比较教育学,再次为国际和平教育做出努力。1929年,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成立才使国际理解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交流也日益频繁。我国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理解、认识,开展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目的的课程或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其内容不仅包括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地理等,还包括当地居民的信仰、风俗,以保证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水平的发展对于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国际竞争力、交往力与国际意识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如何在教育、科研、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开展国际交流――并为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贡献,成为各国际成员国在国际化时代下新的历史使命。这种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各民族国家公民不仅要具有国际责任感、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多元文化、多元制度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要保持本民族国家文化的个性。 二、我国在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革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革新是教育发展史中的必走一步,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尤其是清政府末年的闭塞不前,使得我们在很多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始引进来,走出去,太多的新鲜事物让我们应接不暇,国际理解教育开始摆在面前。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时代在变,教育也要不断更新。 (一)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的教育革新要从树立民族自信心开始

国际理解教育总结

国际理解教育总结 篇一: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

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动态的文化理解,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

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动态的文化理解,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