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合集下载

(清)赵之谦高清印谱请收藏

(清)赵之谦高清印谱请收藏

(清)赵之谦高清印谱请收藏
赵之谦(1829--1884),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

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方面的造诣颇深;但能代表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则当首推篆刻。

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

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

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的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

在刻款上则更是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开拓了刻款装饰的新形式,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在篆刻中追求“墨趣”是赵之谦的一大创造。

他的篆刻很少流露出刀刻的痕迹,倒是在那一绿缕的印文中饱含着浓浓的笔墨情趣。

内容来自月雅书画
坦腹斋主人张大拙微信zdazhuo
为方便沟通,坦腹斋已建立交流群,请加群主shandd1978 为微信好友,发姓名+电话进群
------------------------------------------------------------------------------------------------------------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

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谢谢!联络邮箱:*****************。

赵之谦篆书《铙歌》

赵之谦篆书《铙歌》

《篆书铙歌》册,纵32.5cm,横3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上之回所中溢夏将至行将北以承曰泉宫寒暑德游石关望诸国月支臣匈奴服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问客何从来言从水中央桂树爲君船青丝爲君笮木兰爲君棹黄金错其间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芝爲车龙爲马览遨游四海外曰露 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远如期益如寿处天左侧大乐万与天无极雅乐陈佳哉纷单于自归动如惊心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卿殿陈累世未尝闻之曾寿万岁亦诚哉汉铙歌三章 
同治甲子六月爲遂生书篆法非以此爲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无闷 
此册篆书录《铙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章,计12开,74行,行3字。

末识:“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

无闷。

”下钤“之谦印信”印。

无藏印,未见着录。

 
据自题知此册书于同治三年(1864年),时赵之谦35岁,当是其早年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

另从题语分析,此册应是其为习书弟子所书范本,与《许氏说文叙》册属同一性质作品。

此册用汉篆法,又有隶书笔法融汇其中,起笔处多方隽,复具魏碑书法特色,由此可见赵氏书法融铸古今、各体杂揉、终为己用的独特书法面貌。

结字略长,中锋用笔,沉实厚重,精气内敛,是赵之谦篆书代表作之一。

file:///F|/书法/历代书家/赵之谦/赵之谦作品/篆书铙歌/释文.txt[2010/12/2 5:06:11]。

《铙歌册》

《铙歌册》

【摘要】赵之谦是清代中晚期集诗、书、画、印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大家。

虽然悲庵之悲,悲得让人扼腕怜痛,但其融碑入帖、匠心独运的赵体篆书时领一代风尚,影响至今。

《铙歌册》作为其个性风格的形成与代表,在清代篆书史上是继邓石如、吴让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书家的精心力作,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赵之谦;篆书《铙歌册》赏析【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7-0031-04【作者简介】吴健,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书画创作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风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淮安市政协委员,淮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曾荣获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

《铙歌册》吴健一、“悲庵”赵之谦赵之谦(见图1)生于清宣宗道光九年,卒于清德宗光绪十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铁三、憨寮等,是清代中晚期集诗、书、画、印成就于一身的艺术大家。

赵家祖上原本殷实,世代经商,但至赵之谦起,已近家道中落。

赵之谦自幼聪颖过人,两岁即能抓笔写画。

少年时读书即过目不忘,且成熟很早,做事深思熟虑,还常常以新奇问题问询老师,老师都答不出来。

“撝叔天禀瑰异,颖悟倍常童。

甫二岁,即能把笔作字,少长,读书过目辄成颂。

又好深湛之思,往往出新意以质塾师,塾师不能答。

”(赵寿钰《府君行略》)有道是穷苦的孩子早当家,赵之谦年纪轻轻就靠卖书画、做私塾先生为生。

原应富家子,年少孤灯寒。

从艺术成就上讲,赵之谦年轻时勤勉自励,学问涉及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等方面,成就不同凡响,尤其书画、篆刻俱佳,引领一代风尚。

赵之谦与古为徒,不拘门派,能者为师。

善于向前人学习,也向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同时图1赵之谦画像又不囿前贤,勇于探索创新。

在书法上,赵之谦初以颜楷为扎实根底,后受阮元、包世臣书学观影响潜心魏碑,还从汉隶及帖学中汲取营养,厚积薄发,自成机杼,其卓有所成的魏体楷书时有“魏七颜三”之评。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赵之谦及其篆书艺术
2.铙歌的背景和意义
3.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过程
4.赵之谦篆书铙歌的艺术价值
5.总结
正文
一、赵之谦及其篆书艺术
赵之谦,字叔谦,号铁山,清朝晚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他精通多种书体,尤其擅长篆书,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赵之谦的篆书融合了古代篆书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堪称清朝晚期篆书的代表人物。

二、铙歌的背景和意义
铙歌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歌,起源于商周时期,主要用于宴请宾客、祭祀等活动。

铙歌的歌词内容丰富,既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品德和情感的抒发。

作为古代乐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铙歌对后世的音乐、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过程
赵之谦在研究铙歌的过程中,发现铙歌的歌词古奥难解,因此他下决心为铙歌作注。

经过多年的努力,赵之谦完成了《铙歌注释》一书。

在这部书中,他不仅对铙歌的歌词进行了详细的注释,还对铙歌的背景、意义以及与古代礼仪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四、赵之谦篆书铙歌的艺术价值
赵之谦的篆书铙歌注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他的篆书字体优美、结构严谨,为后人学习篆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其次,他对铙歌的注释深入浅出,使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铙歌这一古代艺术瑰宝。

最后,赵之谦的篆书铙歌注释展现了他博学多才、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学术榜样。

五、总结
赵之谦的篆书铙歌注释不仅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赵之谦篆书铙歌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赵之谦篆书铙歌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感谢观看
《篆书铙歌册》,纸本册页,计十二开,每开纵三十二点五厘米,横三十六点八厘米,作于同治三年六月, 现藏故宫博物院。赵之谦将北碑直入平出和折锋的用笔用于篆书中,创造出一种新奇多变的篆书风格。从跋语可 知,此册是赵之谦为学生临习篆书而写的范本,意在引导学生把篆书作为融通其他隶、楷、行、草四体的根基, 而这正是赵之谦对于书法的独到理解。
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 碑帖彩色放大本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书法
经典
撝叔
别号
中华
赵之谦
篆书
正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碑帖
内容摘要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撝叔,别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是近 现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诗书画印,无不精绝。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意于北碑,篆、隶师法邓石如, 融化出新,自成新貌。
目录分析
正文1 出版说明
正文2
正文3
正文4
正文5
作者介绍
这是《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赵之谦篆书铙歌--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

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

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赵之谦(1829~1884)篆书节录《群书治要三略·下略》纸本屏条(八屏)清朝光绪四年戊寅1878年作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174.4×43.0cm×8。

光绪四年戊寅(1876年),赵之谦时年五十岁。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

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原文】①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②故泽及人民,则贤归之;泽及昆虫,则圣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贤者之政,降人以③礼;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释近而谋远者,劳而无终;释远而谋近者,逸而有功。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④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也。

荒国者,无善政广德者,其下正。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多。

善者得其佑,⑤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到矣。

一令逆者,则百令失;一恶施者,则百恶结。

故令施于顺民,恶加于凶人,则⑥令行而不怨,羣下附亲矣。

有淸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

故明君求臣,必⑦视其所以为人者而致焉。

致淸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

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利一害百,民去⑧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

去一利百民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群书治要三略》捷峯大人钧政光绪四年岁在戊寅赵之谦谨篆①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持天下之危,故天下乐安之。

)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天下愿奉而安乐之)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是中国著名篆刻家,擅长篆书艺术。

铙歌是篆刻作品的名称。

铙歌是赵之谦创作的一幅篆刻作品,其注释如下:
铙: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钟,发出高亢的声音。

歌:歌唱。

注释:此作品名为铙歌,借用乐器铙和歌唱的意象,以表达篆刻作品的艺术感受。

篆刻是一种可以用刻刀在硬质材料上雕刻文字和图案的艺术形式,其刀法韵味独特,形式美观,寓意丰富。

赵之谦以其精湛的篆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篆刻作品,其中《铙歌》便是其中之一。

赵之谦在《铙歌》中,运用了独特的篆书刻法,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出铙的形态,并运用骨瘦如柴的笔画表现出铙歌声音的高亢和激昂。

整幅作品给人以激情澎湃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展示了赵之谦在篆刻艺术上的造诣和创作天赋。

通过《铙歌》这幅作品,赵之谦不仅展现了他对篆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还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表达的追求。

这幅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美感,更在艺术上具有深远的内涵。

赵之谦篆书笔法特点

赵之谦篆书笔法特点

5.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赵之谦在传承传统篆刻技法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他 善于将传统的笔法和技巧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作品。
赵之谦篆书笔法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赵之谦的篆书作品独具魅力,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 不仅在艺术界备受赞赏,也对后来的篆刻家产生了深的影响。
赵之谦篆书笔法特点
赵之谦是中国著名的篆刻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闻名。以下是赵之谦篆书 笔法的一些特点:
1. 精细而准确的线条:赵之谦的篆书作品以线条的精细和准确性而著称。他善于运用细腻 的笔触,创造出清晰、有力的线条,给作品带来一种稳定和坚实的感觉。
2. 线条的变化:赵之谦擅长运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文字的形态和气势。他可以通过线条的 粗细、曲直、起伏等变化,创造出丰富的笔墨效果,使作品更具生动和立体感。
赵之谦篆书笔法特点
3. 篆刻技巧的运用:赵之谦善于运用不同的篆刻技巧,如平刀、斜刀、扁刀等,来表现文 字的形态和纹理。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精细的刀法和纹理的变化,使文字更加生动和有 趣。
4. 空间的运用:赵之谦在篆刻作品中善于运用空间的变化来创造艺术效果。他可以通过调 整文字的大小、位置和排列方式,使作品的空间布局更加和谐和美观。

奇倔雄强,别出时俗——赵之谦篆书对联欣赏

奇倔雄强,别出时俗——赵之谦篆书对联欣赏

奇倔雄强,别出时俗——赵之谦篆书对联欣赏
赵之谦(1829年—1884年),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

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

赵之谦从青年时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尤精书画、篆刻。

赵之谦善于向前人和同时代各派名家学习,同时又不囿前人,勇于创新。

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赵之谦篆书
△辅世长民莫如德,令闻广誉施于身。

△皇古以上有成道,山野之夫方箸书。

△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万物不平有风俗,七情之合为中龢。

△自与山有素,能为竹写真。

△负舟行大泽,洁宇来清阴。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诸子以南华为绝妙,列传唯太史得沉雄。

△远道无能分所乐,登山时复动相思。

△江湖不可竟其际;金石相期同此真。

△既事虽可说,赏心能自怡。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摘要:1.赵之谦及其书法成就2.篆书铙歌的背景与意义3.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及其价值4.赵之谦篆书铙歌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赵之谦,字益甫,号悲庵,清朝晚期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他精通多种书体,尤其擅长篆书,被誉为“清代篆书四大家”之一。

赵之谦的篆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后世学习书法的典范。

篆书铙歌是赵之谦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内容取材于《诗经》中的《铙歌》篇。

铙歌是古代的一种乐歌,用以歌颂国家的辉煌成就和英勇战士的功绩。

《诗经》中的铙歌共有十六首,记录了西周时期国家的繁荣和军队的强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赵之谦选择这个题材,既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崇,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赵之谦篆书铙歌的注释部分,是他对《诗经》铙歌的深入研究和解读。

他在注释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文献,对铙歌的历史背景、人物事迹、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这些注释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铙歌的途径,也展示了赵之谦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广泛的知识领域。

此外,赵之谦在注释中还对铙歌的文字、韵律、意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后世研究《诗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赵之谦篆书铙歌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清代篆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的注释工作也启发了后世学者对《诗经》及其他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

作为一部集书法艺术和学术研究于一身的巨著,赵之谦篆书铙歌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艺术瑰宝。

总之,赵之谦的篆书铙歌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重要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赵之谦独特的篆书风格,还体现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尊崇和传承。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

掌握好小篆的特点,还怕写不好篆书吗?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赵之谦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他的篆书作品《铙歌》堪称一绝。

这幅作
品典雅独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铙歌》以篆书形式展现了赵之谦的艺术天赋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幅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张力,展现了作者精湛的书法技巧。

篆书作品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中国书法中的瑰宝,它上承古人的智慧,
下启后人的灵感。

而赵之谦的《铙歌》更是独辟蹊径,给人一种耳目
一新的感觉。

在这幅作品中,赵之谦巧妙地运用了篆书的笔画形式,使每一个字都
流动起伏,宛如舞动的音符。

铙歌的音乐律动在篆字之间流转,形成
了一种美妙的视觉与听觉的交融。

赵之谦在《铙歌》中还运用了篆刻中的各种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他运用行、杵、折、鼓等笔画来表现音乐节奏,以及小篆、篆炳、篆后等字体的混合运用,使作品更加富有变化与层次感。

总的来说,《铙歌》是一幅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篆书作品。

它不仅展
现了赵之谦卓越的书法造诣,还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书法研究者,都不应错过这幅杰作。

赵之谦书法精品专辑(高清大图)

赵之谦书法精品专辑(高清大图)

赵之谦书法精品专辑(高清大图)浙江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

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赵之谦精通於书画篆刻,他的书风属于邓完白、包慎伯、吴让之一路,由包氏的执笔法学习北碑。

他的篆隶有他独特的光芒。

他的天分独厚,而又够加以发扬光大,所以产生出极富现代气息的作品。

这一点,他本身也有所矜持,但当时的人却对他未能充分理解。

其篆隶作品,有时虽然有些渗墨现象,但其锐利的笔锋所表现出来的美妙感觉,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在包世臣等人“崇碑抑帖”的书法理论影响下,清朝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天才----赵之谦,各种书体都涉猎且留下了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

以行书作品为例来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行草书的刚毅不屈和雄浑奇崛。

行草比较容易引起情绪的激动,但赵之谦却能将篆、隶、楷等书体的凝重融于这种飘逸洒脱的行草书之中,其中仍可窥见赵氏本人内在的情愫、精神。

书法集整理历代名家集,以飨读者,敬请关注!目录01对联02立轴03扇面04匾额05册页、手札06拍卖精品07篆刻壹对联隶书五言联轴纸本赵之谦《行楷薄帷高情五言联》纸本行楷155.2×41.8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薄帷鉴明月,高情属天雲。

款署:子固仁兄同年属书。

弟赵之谦。

钤印:赵之谦(白文)、长陵旧学(朱文)赵之谦《隶书负舟絜宇五言联》纸本隶书98.5×25.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负舟行大泽,絜宇来清阴。

款署:懽伯尊兄嘱书。

赵之谦。

钤印:赵之谦印(白文)、赵孺卿(白文)篆书五言联作于1867年 182.9 x 48.3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赵之谦《楷书猛志奇龄五言联》纸本楷书189×56.5cm×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猛志逸四海,奇龄迈五龙。

【篆古今】赵之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篆书)

【篆古今】赵之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篆书)

【篆古今】赵之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篆书)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

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赵之谦自幼读书习字,博闻强识,曾以书画为生。

参加过3次会试,皆未中。

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

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初画风工丽,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笔力雄健,洒脱自如,色彩浓艳,富有新意。

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174.4×43.0cm×8。

光绪四年戊寅(1876年),赵之谦时年五十岁。

上溯金石 下开风气——赵之谦的书画篆刻

上溯金石  下开风气——赵之谦的书画篆刻

上溯金石下开风气——赵之谦的书画篆刻
邹涛
【期刊名称】《中国书画》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正> 赵之谦是晚清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家,然而这却非其本意。

他曾说,"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

客观上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家,而于赵之谦自身,却是所求非所愿,从某种意义上说,顿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

真行篆隶无所不精——赵之谦书法(一)由"颜"入魏,汉后隋前有此人赵之谦在《章安杂说》中记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五百字。

"可见其于颜体,用功极勤。

然而时世之变,帖学渐衰,碑学方兴,历史潮流,
【总页数】24页(P4-27)
【作者】邹涛
【作者单位】日本中京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4
【相关文献】
1.“金石学”、晚清绘画和民族化因素——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 [J], 李明
2.“金石学”、晚清绘画和民族化因素——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 [J], 李明
3.赵之谦与潘祖荫的金石之交 [J], 孙迎庆
4.晚清绘画中线、面、色构成的民族性研究——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J], 李明;李银斌
5.从赵之谦旅居福州时期金石书画看其书风印风嬗变 [J], 林晨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 帖】仪态多姿 雄厚古拙——赵之谦篆书《汉铙歌》 ■马小杰

【临 帖】仪态多姿 雄厚古拙——赵之谦篆书《汉铙歌》 ■马小杰

【临帖】仪态多姿雄厚古拙——赵之谦篆书《汉铙歌》■马小杰仪态多姿雄厚古拙——赵之谦篆书《汉铙歌》■马小杰赵之谦篆书《汉铙歌》规格32.5cm×36.8cm×12上之回,所中溢。

夏将至,行将北,以承甘泉宫。

寒暑德。

游石关,望诸国。

月支臣,匈奴服。

令从百官疾驱驰,千秋万岁乐无极。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何从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远如期,益如寿。

处天左侧,大乐万与天,无极雅乐陈。

佳哉纷。

单于自归,动如惊心。

虞心大佳,万人还来,谒者引乡殿陈,累世未尝闻之。

曾寿万岁亦诚哉。

《汉铙歌》三章。

一赵之谦天分极高,加之聪明好学,书画篆刻诗文成就斐然,书法造诣尤为深厚,他抓住北碑造像记中雄强霸悍、姿态活泼和气势飞动的韵致,大胆创新,将真草隶篆熔为一炉,在晚清书坛上面貌新奇、独树一帜,为碑派书法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

图1 将还同治三年(1864年),赵之谦在35岁时创作了小篆册页《铙歌三章》,此书作录《铙歌》“上之回”“上陵”“远如期”三篇,计12开,74行,满行每行3字,共210字。

该册页末有款识:“同治甲子六月为遂生书,篆法非以此为正宗,惟此种可悟四体书合处,宜默会之。

无闷。

”从题跋可知该作品是赵之谦为习书弟子所书范本,与他的另一件书作《许氏说文叙》册属同一性质之作。

《铙歌三章》将北碑书法融于篆书之中,风格奔逸蕴藉、雄厚古拙,堪称赵之谦篆书经典之一。

图2 寒乐用笔上,赵之谦中锋行笔,腕力健劲,提按变化大(图1),起笔处多方峻,收笔内敛含蓄,行笔使转自如,线条沉实厚重,极具魏碑笔势韵致;结体上,字形略长,姿态生动,具有“画”意,不刻求工致对称(图2),大小参差,方整屈曲,富于变化,某些文字中起收笔画,有意变幻弧线曲度(图3),极大地增加了篆书的飘逸感与装饰性;章法上,《铙歌》排列工致敦实,融会贯通北碑奇崛方整而舍弃其“刻”意,整体轻松舒朗,劲健有神,面貌独特。

赵之谦五十岁《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

赵之谦五十岁《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

赵之谦五十岁《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赵之谦《篆书群臣治要引三略八条屏》,174.4×43.0cm×8。

光绪四年戊寅(1876年),赵之谦时年五十岁。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

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他是清代杰出的书画篆刻家。

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①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②故泽及人民,则贤归之;泽及昆虫,则圣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贤者之政,降人以③礼;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释近而谋远者,劳而无终;释远而谋近者,逸而有功。

逸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④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也。

荒国者,无善政广德者,其下正。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多。

善者得其佑,⑤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到矣。

一令逆者,则百令失;一恶施者,则百恶结。

故令施于顺民,恶加于凶人,则⑥令行而不怨,羣下附亲矣。

有淸白之志者,不可以爵禄得;有守节之志者,不可以威刑胁。

故明君求臣,必⑦视其所以为人者而致焉。

致淸白之士,修其礼;致守节之士,修其道。

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

利一害百,民去⑧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

去一利百民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群书治要三略》捷峯大人钧政光绪四年岁在戊寅赵之谦谨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
摘要:
一、赵之谦篆书简介
二、铙歌注释背景及意义
三、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特点
四、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艺术价值
五、结论
正文:
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重要书体,历史悠久,演变丰富。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的篆书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重点探讨赵之谦的篆书作品——铙歌注释。

铙歌注释是赵之谦晚年创作的一部篆书作品,内容为对《诗经》中铙歌的解读和注释。

铙歌是《诗经》中的一种歌谣,共有十篇,主要描绘了西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间风俗。

赵之谦通过对铙歌的注释,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崇。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特点如下:
1.独特的书法风格:赵之谦的篆书笔画圆润,结构严谨,富有变化。

在铙歌注释中,他充分发挥了篆书的这些特点,使得整部作品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2.深厚的文化底蕴:赵之谦对《诗经》的研究深入,对铙歌的解读和注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3.独特的布局:铙歌注释的布局独具匠心,文字大小、间距、行款等方面富有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的艺术价值表现在:
1.书法艺术价值:赵之谦的篆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铙歌注释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术价值:铙歌注释对《诗经》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文化价值:通过对铙歌的注释,赵之谦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民族精神。

总之,赵之谦篆书铙歌注释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对于研究赵之谦书法及中国书法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