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病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合集下载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对于痰多的患者,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可影响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组织。本演示 将介绍深部真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和表浅真菌感染的区别
位置
表浅真菌感染发生在人体表面,如皮肤和黏膜。深部真菌感染则侵袭身体内部,如肺部和血 液。
临床表现
深部真菌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表浅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瘙痒,红肿和疼痛。
2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减少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合理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总结和建议
加强认识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需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而表浅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愈。
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免疫系统受损
2 长期使用抗生素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人 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如HIV感染者和接受免疫 抑制治疗的患者。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 坏人体微生物平衡,使 真菌有机可乘。
3 环境暴露
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根 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口服或静脉给药。
支持治疗
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补 液,氧疗和营养支持,以帮 助患者康复。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和高风险人群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
长期暴露于含真菌的环 境中,如在农场、花园 或矿井工作,增加感染 深部真菌的风险。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维普资讯
l I | 董
l 合 理 用 药
Cl ial e c t u n i c dia i Jo r al n M on
浆药物浓度 病例 3 给予伏立 康唑后 ,环孢 素血 在 浆药 物浓 度增 高 约 1 .期 间未调 整 环孢 素给 药 剂 / 3
[ ] 中 华 内科 杂志 编 辑 委 员 会 .血液 病 / 性 肿 瘤 患 者 侵 袭 性 真 菌 2 恶
感 染 的诊 断 标 准 与 治 疗 原 则 ( 案 ) 草 .中 华 内 科 杂 志 .
20 0 5.4 : 5 4 5 4 5 —5 6
量并且 无其他合 用药物 .因而可考 虑为伏 立康唑 对
v r u h o i a in o l c n z l n ta o a oe a r p y e s s t e c mb n to ffu o a o e a d i e n z l s p o h - r
l xs o n a i e f n i f c i n d r n n u t n h mo h r p a i fr i v sv u n a t s u g i d c i c e t e a y o i o o a in s wih a u e my l g n u e k mi n e o y p a — f r p te t t c t e o e o s l u e a a d my l d s ls
l —l 2 9l 9
不 能确定本 药对环孢 素 、他克莫 司血药浓 度 的影 响
[ ] 沈 志 祥 ,陈 秋 生 . 液 病 合 并 侵 袭 性 真 菌 感 染 的 临 床 特 点 与 4 血
程 度 .但 仍 提 醒 临床 医 生 .在 将 伏 立康 唑与 环 孢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普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p e r s i s t e n t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 J ] . C l i n Mi c r o b i o l R e v , 2 0 0 7 , 2 0
( 1 ) : 1 3 3 — 1 6 3 .
[ 3 ]P a p p a s P G ,K a u f f ma n C A, A n d e s D ,e t a 1 .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
6 0 0 mg / a 。
率约为 9 0 % , 强调 早期 治疗 的重要 性 。真菌 感染 治
疗越早越好 , 在治疗过程 中 , 尽 早 肠 道 内营 养 以减
少肠道黏膜萎缩 、 改 善 机 体 营养 免 疫 状 态 , 加 强 全
身 营养 支 持 和增 强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可 提 高 疾 病 治 愈 率 。抗 真菌 治疗 原则 是综 合考 虑患 者 的基础 疾病 和 危 险 因素 、 真 菌感 染 的部 位 和 菌种 以及抗 真 菌药 的 特点予以优化治疗原发病 、 消除易感因素 、 及 时 合 理 的使 用抗 真菌 药物 。 目前 常用 的抗 真 菌药 物根 据
作 用机 制 主 要分 为 : 1 ) 损 害真 菌 细 胞膜 脂 质 结 构 和 功 能 的药物 。包括 直接 与麦 角 固醇 结合 而起 杀菌作 用 的 多 烯 类 ,常 用 的 有 两 性 霉 素 B去 氧 胆 酸 盐 ( A m B — D) 及 3种 含脂 复合 制 剂 ( L F A— mB ) ; 以及 影 响 真菌 细 胞 膜麦 角 固醇 的生 物合 成 的唑类 、 烯 丙胺
性 真菌 病 的发病 率及 病死 率 口 引 。如 实体器 官 移植受

治疗真菌的方法泰迪-狗患深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真菌的方法泰迪-狗患深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真菌的方法泰迪-狗患深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狗患深部真菌病的治疗方法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是指侵害皮肤、粘膜和内脏的真菌所引起的感染。

病原菌的种类有很多种.这些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动物粪便、乳汁中,犬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土壤或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只有少数真菌具有接触传染性。

深部真菌病可发生于体内各脏器.其病变特征是:肉芽肿性炎症、坏死、脓肿、溃疡、瘘管、结缔增生和形成结节。

饲料中广泛添加抗菌药物,可能是犬发生深部真菌病的重要原因。

犬易发生的深部真菌病有以下6种。

1.胞浆菌病其病原为英膜胞浆菌,生长在土壤中,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病犬主要呈现持久、不易治愈的顽固性咳嗽和腹泻,无痰液排出.腹壁触诊常可发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慢性病例有时可见颊粘膜发生波疡,扁桃体肿大。

临床上发现犬呈现难以治愈的咳嗽或腹泻时,即应考虑本病。

如有条件应以荚膜胞浆菌素做皮内试验,还可做胸部X线透视、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进行诊断。

霉素B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总用量为4毫克/千克体重,分为10次,每隔2天注射1次。

临用前先以注射用水溶解,再用葡萄糖盐水稀释成(毫克)后静脉注射。

总量不能超过5毫克/千克体重,否则可损害。

克霉唑(抗真菌1号)对本病也有良好的疗效,剂量为~1.5克,分2次内服。

2.球抱子菌病其病原为球抱子菌。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病犬的肺脏及支气管或纵隔淋巴结发生肉芽肿,病犬呈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

侵害关节时,即呈现跛行和肌肉萎缩。

本病在犬群中传播迅速。

当犬中出现可疑症状时,应进一步进行胸部X线照相,有条件时可做球抱子菌素皮内试验及血清补体结合试验。

治疗方法同胞浆菌病。

3.芽生菌病其病原为皮炎芽生菌。

本病可分为全身型和皮肤型两种。

全身型主要表现为肺脏的疾病,病犬精神沉郁、发热、厌食、消瘦及咳嗽。

剖检病死犬时,肺脏各叶都有结节和脓肿,肺脏呈现灰白色或淡红色斑纹状,并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硬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3)--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3)--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R/3?AB.789J0 314A1.,389J0 <3=80/93 [ H] ) X189?9=/.< X,0187 UF0A ?.8F0/, ’### , ((N %"O P %"L) [" ] ! ;/3<<3@3/31 [, -3//97 5W, 6314 -3]3 Z) ;.783189<9.89= 0>>0=8 .> 3?B9=9CC91 ^ 7KC<3=83? 3,39178 ?G=.<3=80/93 [ H] ) I9=/.<9.7, %LLL , LLN %%+ P %’’) [L ] ! _.D T) YF0 H.F1 W3/1]0CC C0=8K/0) UF31,91, =.1=0B87 91 8F0 =F0?.A 8F0/3BG .> BKC?.13/G 8K<0/=KC.797 [ H] ) X? 60J 607B9/ ‘97, %LO" , LMN MOM P ML#) [ %# ] ! I98=F97.1 ‘X, ‘9=@917.1 HI) 23<./38./G 37B0=8 .> 9180/?988018 4/K, 8F0/3BG [ H] ) ;.78,/34 I04 H, %LM% , (MN M+M P M(%) [ %% ] ! I98=F97.1 ‘X) -.] 4/K, /0797831=0 0?0/,07 37 3 /07KC8 .> B../ =.?BC931=0 4K/91, 7F./8 =.K/70 =F?.8F0/3.G >./ 8K<0/=KC.797 [ H] ) Z18 H YK<0/= 2K1, ‘97, %LL" , ’N %# P %*) 收稿日期: ’##* P %% P %+ ; 修回日期: ’##O P #’ P %O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 最常见为鹅口疮(thrush), 在 颊、齿龈、上下颚等粘膜表面出现凝乳 状白色假膜,容易剥离,其下露出鲜红色的 糜烂面。假膜中含有大量的假菌丝和孢子, 严重时粘膜潰破、坏死,影响吞咽和呼吸。 HIV感染者约80%发生鹅口疮,常为首发 症状,是爱滋病的早期临床体征。
鹅 口 疮 (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Candida)累及 皮肤、粘膜、内脏器官引起的急性、亚急 性或慢性感染。 念珠菌属中至少有8种能引起人类感 染,其中以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最常 见、致病性最强。是否发病取决于菌体的 致病性和宿主的抵抗力。 传染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
临床表现
根据念珠菌累及部位分为浅部(粘膜、皮肤) 和深部(内脏)念珠菌病。 (一)粘膜念珠菌病
thrush

念珠菌病(Candidiasis)
口腔念珠菌病:鹅口疮(thrush)
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育龄妇女常见,表现为
①白带增多,呈豆渣样或水样、脓性有臭味 ②外阴瘙痒,有抓痕,表皮水肿、潮红糜烂 ③性交痛,也可无,性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
3、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包皮龟头潮红,干
燥象毛玻璃样,有许多针头大小散在的红色
高倍镜下见大 量的顶端厚膜 孢子
治疗
1、局部治疗:
口腔念珠菌病:制霉菌素(10万U/ml)或 二性霉素B(0.1g/ml)含漱,每日数次。
皮肤念珠菌病:咪唑类霜剂,1-2次/日。 阴道念珠菌病:外用制霉菌素栓两周或 咪唑类栓一周,性伴应同时治疗。 念珠菌性间擦疹:外用酮康唑洗剂及抗 真菌粉剂。
2、全身治疗
诊断及鉴别诊断 1、念珠菌为常驻菌,故标本中查到孢子不能 确诊,必须在镜下见到寄生状态的假菌丝, 或大量的胞子、菌丝及假菌丝,并结合临床 表现才能确诊。 2、若分离菌来自血液、其他体液或密闭部位、 大结节性皮损,可确诊。 3、必要时可作组织病理检查 抗原测定、基因诊断检测等有助于诊断。

深部组织感染的抗生素选择与疗程

深部组织感染的抗生素选择与疗程

深部组织感染的抗生素选择与疗程深部组织感染是指病菌侵入体内深层组织引起的感染,常见的疾病包括蜂窝织炎、骨髓炎、脑膜炎等。

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和确定合理的疗程。

本文将介绍深部组织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原则和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

一、抗生素选择原则1. 全面观察与评估: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与评估。

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体的定位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患者的状况,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 定位明确:深部组织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来自多种来源,如细菌、真菌等。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前需要明确感染的定位。

对于不同定位的感染,抗生素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尽相同,治疗方案也应个体化。

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等因素进行考虑,避免过度使用或不足以覆盖感染病原体的药物。

4. 药物敏感性检测:在选择抗生素时,药物敏感性检测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检测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指导选择更加精确的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治疗深部组织感染的常见选择。

对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青霉素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需注意个体过敏史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

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谱抗菌活性,适用于治疗多种深部组织感染。

特别是对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等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选择。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广谱抗菌活性,对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深部组织感染具有较好的效果。

如对病原菌敏感,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病原菌的方法。

通过PCR可以迅速检测出深部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帮助选择更加准确的抗生素。

但PCR检测的费用较高,且部分地区尚未普及应用。

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9
分布和渗透性
预计稳态时表观分布容积为4.6 L/kg • 提示伏立康唑在组织中分布广泛(包括脑脊 液)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58% • 不受肝、肾功能受损影响
伏立康唑说明书。
10
11
代谢和排泄
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 CYP2C19、CYP2C9和CYP3A4代谢 • CYP2C19表现出基因多态性 多数为存在于血液循环中的N-氧化代谢产物, 以及一些微量代谢产物 • N-氧化代谢产物对疗效无影响 <2%的药物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伏立康唑说明书。
15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
不需要调整用药
监察合用药物的作用并调整其剂量 调整伏立康唑或合用药物的剂量并予以监察 禁止合用
16
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
禁忌合用的药物
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必 利、匹莫齐特、奎尼丁 西罗莫司 利福平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麦角生物碱类药 利福布丁
6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口服后迅速且几乎完全吸收 • 1-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Cmax)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96%) • 可允许静脉口服序贯用药 吸收不受胃液PH变化影响
应至少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口服伏立康唑
Data on file. Pfizer Inc., New York, NY. 伏立康唑说明书。
31
终点指标
主要终点指标 • 第12周时的临床反应总体评价 次要终点指标 • 初始随机治疗结束时的临床反应总体评价 • 在全部84天内患者的生存情况 • 安全性和耐受性
Herbrecht R et al. N Eng J Med. 2002;347(6):408-415.

深部真菌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PPT

深部真菌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PPT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 浅部真菌感染 • 深部真菌感染 • 1、在医院感染中近年发病率 • 2、耐药真菌感染已经出现 • 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正在增加如免
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应 用。
2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表皮葡萄球菌(16.9)、白色念珠菌(8.0)、大肠杆菌(7.5)、金黄色葡萄球菌 (6.9)、肠杆菌属(6.5)
14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一、破坏真菌细胞膜 • 2、损害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 麦角类固醇
是真菌细胞特有的脂质,胆类固醇是哺乳 动物细胞膜内固有的成分。AMB能作用于 二者,造成抗真菌作用与不良反应。 • 3、对真菌细胞膜的机械性损伤
15
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
• 二、破坏真菌细胞壁
• 1、对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真菌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铜绿假单胞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8.7)、克雷伯菌属(8.5)、白色念珠菌 (7.9)、表皮葡萄球菌(5.9)、大肠杆菌(5.0)
5
各种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
白色念珠菌 54%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

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

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

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

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

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第19页,共39页。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国内
□确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或 次要2项)+微生物标准1项或1项组织病理学依据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肺部感染的1项 临床主要标准(或次要2项)
□拟诊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临床特征
养阳性或脑脊液显微镜检阳性或CSF隐球菌属抗
原阳性(需注意除外假阳性)
第9页,共39页。
Definite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Host factor
+ Clinical +
features
Tissue
+
Mycology
第10页,共39页。
□ IFIs拟诊标准
□ 宿主因素标准1项+微生物学标准1项+临床主
(或次要2项)
第20页,共39页。
深部真菌的治疗原则
□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 □疗程需要较长,一般为6~12周或更长 □ 严重感染的治疗宜联合用药,两性B+5FC □ 治疗条件致病菌感染,抗真菌同时,治疗原发病 □深部真菌感染形成感染灶(脓肿、结节、心瓣膜生
物),根据病情需外科手术治疗
第21页,共39页。
第18页,共39页。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国内
□确诊
■深部组织感染:霉菌、酵母菌
■真菌血症:霉菌、酵母菌
□临床诊断
■至少符合宿主因素1项+微生物标准1项+临床主要标准 1项(或次要2项)
□拟诊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的治疗淮河医院骨科武豪杰真菌 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物。

不含叶绿素,大都能形成硬的多糖细胞壁。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门和黏菌门等。

真菌感染的分类⏹1.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2.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真菌感染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1.抗真菌霜剂治疗(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2.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3.如果并发细菌感染则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常见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

⏹1.人口老龄化⏹2.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4. 导管插管⏹5.器官移植⏹6.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1.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 年至1996 年的13.9%上升至1998 年至1999 年的17.1%, 1999 年至2000 年的24.4%。

⏹2.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院内念珠菌感染最多仍为白色念珠菌, 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1.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发热突出表现为对所有的抗生素均无效。

⏹2.辅助检查。

⏹3.不同器官及组织感染相应的体征。

两性霉素B制剂常用剂量是0.5—0.7mg/kg/d,最大1mg/kg/d。

不良反应:肾毒性,近50%的病人在用药后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唑类药物(吡咯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

⏹这类药物对于多数念珠菌属菌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活性稍差。

⏹氟康唑:给予负荷剂量(800mg,或12m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400mg/d,或者6mg/kg/d)。

⏹氟康唑穿透进入脑脊液、玻璃体的能力作强⏹伊曲康唑:常被用来治疗粘膜念珠菌病,尤其氟康唑治疗失败者⏹口服制剂的成人给药方法为:200mg,3次/d,3天,随后,200mg,1—2次/d。

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当前真菌感染的特点
曲霉菌感染上升 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50%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50%-60%) 非白念感染上升 某些真菌感染生前不易出现阳性
曲霉菌种类
据统计1995年 18个群;132个种及 据统计1995年-18个群;132个种及 18个变种 18个变种 新的变种在不断发现 至少有20个能感染人和动物. 至少有20个能感染人和动物.常见约 7个种类
真菌感染发生急剧上升原因
低免疫人群上升 检测技的提高
真菌感染不断增加的原因—— 真菌感染不断增加的原因—— 高危人群的增多
常见致病真菌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毛霉菌属 肺孢子菌
美国1997年真菌感染有1980年的第10位上升 美国1997年真菌感染有1980年的第10位上升 到第7 死亡率上升3.9倍 到第7位,死亡率上升3.9倍 侵袭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76% 侵袭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76%
念珠菌血症是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念珠菌血症是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某 些病人血培养真菌阴性时也能发生系统性念 珠菌感染, 珠菌感染,这一现象提示如发生念珠菌血症不 仅应作为需开始系统抗真菌治疗的指症, 仅应作为需开始系统抗真菌治疗的指症,同时 应注意是否有胃肠道念珠菌扩散, 应注意是否有胃肠道念珠菌扩散,有无其他系 统的真菌感染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原理; 原理;几种常见念珠菌独特的酶底物与显色基 团化学结合 既可用于检测, 既可用于检测,又可根据菌落颜色用于鉴定 95%以上的白色念珠菌( 翠绿或兰色),热带 95%以上的白色念珠菌(绿.翠绿或兰色),热带 念珠菌(兰或粉红色).克柔念珠菌( 念珠菌(兰或粉红色).克柔念珠菌(粉红或模糊 有微毛或白色),85%的光滑念珠菌(紫或白),其 有微毛或白色),85%的光滑念珠菌(紫或白),其 它念珠菌呈白色.30-37℃ 培养48小时后看结 它念珠菌呈白色.30-37℃ 培养48小时后看结 果.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一、真菌感染的一般情况真菌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大量开展,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加,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引起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目前真菌感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浅部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真菌引起,主要侵犯毛发、皮肤、指(趾)甲,俗称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而黏膜通常易受念珠菌属真菌感染,产生口腔炎、肠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

另一类是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及全身真菌感染。

最严重的是全身真菌感染,主要侵犯内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危及生命。

引起感染的真菌通常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多为此类真菌所致,其中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于人口腔中。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

毛霉菌,主要菌种为丛生毛霉菌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在条件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分布在外界环境(如空气、尘埃、土壤),人体(如皮肤、口咽、消化道、阴道)和医疗器械中。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也多为条件致病菌。

表1 真菌感染分类(二)真菌对院内感染的影响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危害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真菌病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可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本身具有致病性,包括组织浆胞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和孢子丝菌等,此类真菌所致感染多呈地区流行。

条件致病性真菌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属、毛霉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等,此类真菌致病性低,通常不感染正常人,但正常人大量接触后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

【治疗原则】
1. 应首先在感染部位采取标本进行涂片检查及培养,找到病原真菌时方可确诊。

自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培养阳性者为疑似病例。

2.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选择用药。

在病原真菌未明确前,可参考常见的病原真菌给予经验治疗;明确病原菌后,可根据经验治疗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给药。

3. 疗程需较长,一般为6~12周或更长。

4. 严重感染的治疗应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真菌药物,并应静脉给药,以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5. 在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6. 有指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病原治疗】见表4.28。

表中抗真菌药的选用仅根据其抗真菌活性列出,临床应用中尚需依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基础情况以及抗真菌药物在人体内分布特点及其毒性大小,综合考虑选用不同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表4.28 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治疗
注:氟胞嘧啶不宜单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