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齿结构拐角电容的静电力分析
第一二章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结构设...
第一章引言图1.1静电力驱动式微型夹钳“”2.电磁力驱动微型夹钳电磁力驱动微型夹钳的驱动器一般包括线圈和电磁铁等,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驱动电磁铁运动,推动夹钳的卡爪完成夹持动作。
这类微型夹钳的卡爪能获得较大范围的开合量,夹持动作响应快,无磨损,控制简单,但是电磁线圈的结构难于用lc工艺兼容(难于用IC工艺加工),而且体积大,无法做的很小,还不能称为微夹钳。
3.压电式微夹钳图1-2为压电式微夹钳,驱动源是压电变换器。
通过施加电压,压电变换器产生长度变化,使钳口张合。
此微夹钳具有可控输出,无摩擦,易制作等优点,但是以压电元件驱动的微夹钳受压电元件尺寸的限制,难以做得很小。
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产生的变形量很小,通常为几~十几微米,不能满足微尺度操作的要求。
一般采用机械增幅机构,利用杠杆原理,来放大位移。
经过二、三级的放大,可以将压电元件的变形量放大到几百微米。
机械增幅机构中多采用柔性铰链,柔性铰链适合于实现小范围偏转的支承,可以作为杠杆支点和构件间的铰接点,体积容易做得很小,无机械摩擦、无间隙。
图1.2压电式微夹钳…18第一章引言4.形状记忆合金微夹钳上文中提到机械增幅机构,机械增幅机构中多采用柔性铰链,柔性铰链适合于实现小范围偏转的支承,可以作为杠杆支点和构件间的铰接点,体积容易做得很小,无机械摩擦、无间隙。
柔性铰链绕轴作复杂运动的有限弹性角位移时,储存了一定的弹性势能,当机械增幅机械去掉驱动力之后,机构可以靠柔性铰链的弹性能恢复处理和记忆训练后,它对原有的形状具有记忆能力。
利用这种记忆效应来夹持、释放物体,这就是形状记忆合金夹钳的基本原理。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功能材料,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和记忆训练后,对原有的形状具有记忆能力。
利用此记忆效应来夹持,释放物体。
如图1.3所示,通过加热由形状记忆合金组成的驱动单元I,使其产生变形,引起驱动单元II变形,从而使钳爪闭合;反之,温度下降,变形恢复,钳爪张开。
形状记忆合金具有较高机械性能,抗蚀性能好,可恢复应变量大,恢复力大,本身既是驱动材料,又是结构材料,便于实现机构的简化和小型化。
微陀螺梳齿静电驱动力的计算方法
, . colfMeh ncl n l t nc n ier g,eigIstt Tcn l yB in 0 0 1 C i 1Sho o ca i dEe r iE gnei B in ntue aa co n j i e oo ,eig10 8 , hn h g j a; 、
i f i ln d l e g — f c d l n o n r efc d la h lcr s t ed c mp tt n mo u e o h n n t p a e mo e , d e ef tmo e d c r e — f tmo e s t e e e t t i f l o u ai d l ft e i e e a e o a ci o
mir c mb.I d d c s h fr l o a a ia e o utto a d l cr sai o c o h e mo es co o t e u e t e o mu a f c p c tnc c mp a in n ee to ttc f r e f t r e d l .By h t e n ume ia ac lto a d int ee n c l u a in,i es he a a i n e n t e l cr sai fr e f t e rc lc l u ain n f i e l me t a c l t o t t t c p ct c a d h ee to ttc o c o h g a g r s o n he a p ia l ic msa c fe c d l t tt e v ra e g h i a ito y o c pe a d t p l b e cr u t n e o a h mo e ha h o e lp l n t n v rain.I s g e t h tt e c t u g ss t a h
一种用于微谐振器频率调节的静电梳齿结构设计
w seetott t n s.T eif e c so nn eo a tf q e c sa aye .T ers l n iaeta ,frcmb mir eo aos a lcrs i si es h n u n e n t igrsn n r u n ywa n zd h e ut idc t h t o o corsn tr , ac f l u e l s
第2 7卷 第 7期 21 00年 7月
机
电
工
程
Vn . 7 N . 12 o 7
J u a fMeh nc l& E et c n ie r g o rl o c a ia n lcr a E gn ei i l n
J 1 01 u.2 0
一
种 用于微谐 振器频 率调 节 的静 电梳 齿 结构 设计 术
p e e td c r e c mb c n s f n t e si n s fee t s t e o ao r mir cu t rS st u e r s n n rq e c f ciey r s n e u v o a ot h t f e so lcr t i r s n t ro c o a ta o O a o t n e o a t e u n y ef t l . e f oac f e v
f q ec erae o a r euny 1 . H )t 1 H ,dopn 3 ad3 % rset e .T ersl n i t ta te r unyidce df m nt a f q ec ( 8 9k z o 3k z rp i 5 % n 1 epci l h ut i c e hth e s s r u lr g vy e s d a
三维微型梳齿的静电结构耦合特性研究
电场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把静电场 分 为有 限个势矩阵用 Ve 表 示, 那么 场内任 意位 置的
电势 V 可以表示为:
V= NT Ve
( 3)
其中 N 是 形函 数矩 阵, 当形 函数 选定 之后, 可以 认
为是与电势无关的量。
而式 ( 2 ) 可 以 等 效 为 对 电 场 势 能 U 求 最 小 值 [ 5], 也就是最小势能原理:
不考虑耦合作用 的静电 力和 位移计 算较为 简单, 仿真分析梳齿间的静电场就得到了静电力, 把所得到 的静电力作为载荷施加到结构场中即可求解位移; 考 虑耦合作用 的 分析 是在 不考 虑 耦合 作用 分析 的 基础 上, 用结构位移的变化重新描述静电场, 得到静电力
2006年第 7期
朱 ! 毅等: 三维微型梳齿的静电结构耦 合特性研究
关键词: 微梳齿结构; 静电结构耦合; 有限元法 中图分类号: TP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4- 0150 ( 2006) 7- 058- 3
Coupled E lectrostatic structural Analysis for a 3 D M icro comb Structure
k11 (x1, x2 )
0
x1 = F 1 (x1, x2 )
(5)
0
k22 (x1, x2 ) x2
F 2 (x1, x2 )
其中 x1、 x2 分别代 表静 电场 中的 电势 和结 构场 的位
移参数, 而 k11、 k22为与 x1、 x2 都 相关 的 关系 矩阵,
通过这个矩阵实现耦合, F1、F 2 为载荷矩阵。
∀∀∀ U =
1 2
( V ) 2 dx dy dz
静电驱动微机械梳状陀螺仪中典型结构的可靠性研究
行板 电容器的临界电压 , 讨论了平行 板的弯 曲变形 的影响 ; 为保证 悬臂梁 的可靠性 , 限定了陀螺仪的工作量程 。
关键 词 : 可靠性; 微机械陀螺仪; 典型结构; MS ME
r l b l y ef c i n f c o so y ia tu t r s a e r s a c e ,s c sc mb d v r a allp a e c p ct r a d ei i t fe t a t r ft p c l r c u e r e e r h d a i o s u h a o ie ,p r l lt a a i n e o a tl e . c n i v r Th tu t r a a e e so mb d v rme t t e sa i t e u r me t Th u I i o t g s g t e esr cu ep r m t r fc o ie e h tbl yr q i i e n. e p I— n v l e i e a a d t e c r a u e a fc i n o a al l lt n c p ct r i r s a c e .Th a e o h a s r c l i t n h u v t r fe to fp r l a e o a a i e e r h ep o s d e r n ft eme u e s a e i l g s mi d e
LI F n - , U e g l i GAO a - i g , Lin x n HAO n - i g Yo g pn ,
( . gn eigI si t ,S e y n r u tr iest , h n a g 1 0 6 8, ia 1 En iern n t u e h n a gAg i lu eUnv riy S e y n 1 1 1 Chn ; t c
考虑梳齿动态特性的微加速度计敏感结构等效电学模型
关键词 : 等效 电学模型 ; A闭环 ; X 微机械加速度计 ; 感应梳齿
d i1.9 9 ji n 10 - 4 .0 10 2 o:0 36 /. s.0 67 3 2 1 10 3 s 0 网络 出版 地 址 :t :/ w ck. e k m / ea/ 3 19 . .0 27 7 1 1 .0 . tl ht / w w.nint e sdt l .30 U 2 10 1 .6 00 4 hm p / i2
高 精 度 微 机 电 系 统 ME MS ( i oeet m . mc l r e r co cai s m 惯性传感器通常利用静电力反馈来 hn a s t ) c ye l 提 高 系统 的线性度 、 宽和动 态范 围 , 带 反馈 方式 可分 为 模拟 反馈 和 数 字 反馈 . △(i adl ) 制 器 是 ∑ s m -ea 调 g t
C r , e ig10 5 C ia op B in 0 84,hn ) j
Ab t a t An i r v d e u v l n l cr a d l fr t e s n ig ee n f a c ee o t rwa r s n e o s r c : mp o e q i ae tee ti l mo e o h e s lme t o n a c lr mee s p e e t d t c n
co l t nc , hn s c d m c n e , e ig1 0 2 , hn ; . h e o dA a e y C iaA rs a e ce c n d s y re c o i C ieeA a e y f i c s B rn 0 9 C ia 3 T eS cn c d m , hn eop c in e d I u t er s oSe 0 S a n r
梳齿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分析
梳齿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和性能分析微加速度传感器也称微加速度计,是用来测量微加速度的惯性传感器件,是微型惯性组合测量系统的核心器件。
可以应用于倾斜角、惯性力、冲击及振动等惯性参数的测量。
最先得到成功应用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是将被测的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类传感器,由于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耗低、温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在在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医疗、惯性制导等领域。
1 模型及其工作原理定齿偏置梳齿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是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最优结构,如图1 所示,敏感质量元件是一个H 形的双侧梳齿结构,敏感质量的2 n s 对检测动齿和2 n f 对加力动齿与定齿相互交错配置总体形成1 对差动检测电容C s1与C s2和1 对差动加力电容C f1与C f2..依据动力学原理,其经典力学模型可等效为如图2 所示的质量2弹簧2阻尼器力学系统。
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电容变化的原理,加速度的检测是通过检测电容变化量实现的。
在差动检测电容左右两边定齿S1 、S2 分别施加一对幅值相等相位相差180°的幅值为V dir的高频正弦激励信号u s ,将输入加速度a 引起的敏感质量位移x 变为差动电容的容值发生微弱变化,输出电压u c ,通过检测电路将信号放大并解调得到输出电压。
为了形成静电力负反馈,在加力电容C f1 与C f2的固定极板上施加一对正负极性的偏置电压V ref 和- V ref ,把输出电压取样作为负反馈电压V fb叠加其上,因此施加在差动反馈加力电容上的电压分别为和。
依靠加力齿产生的静电力可平衡由于输入加速度而引起的惯性力,使敏感质量保持在平衡位置附近。
图1 梳齿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图2 闭环加速度传感器的模型2 性能分析2. 1 静电力分析设A se 、A fe为检测电极与加力电极的极板等效重叠面积。
该结构受力如图3 所示。
静电梳齿结构横向间隙的边缘效应分析
着重研究了横向梳齿间距和驱动电压对边缘效应 与静 电力的影响 , 与 A sf有 限元仿真结 果对 比。结 并 no i 果表明 : 当大间隙时 , 梳齿受到的边缘效应不明显 , 但较大电压时会 出现静 电力与 电压平方的非线性现象 ; 当小间隙时, 平行板 电容器模型公式不再适用 , 间隙值越小 , 电压越 大时 , 耦合作用 越明显 , 梳齿横 向静 电
力越大 , 受到边缘效应的影 响越大 , 横向静电力不再为恒定值 。 关键词 :静 电梳齿 ; 横向间隙 ; 边缘效应
中图分类号 :T 0 N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7 2 1 )80 2 -3 009 8 (0 0 0- 060 -
La e a a S f i e e e ta a y i fee t o t tc t r lg p’ rng f c n l ss o l c r sa i
Ab ta t r g f c p o lm f ae a lcr s t o c n ee t s t r e c mb sr cu e i r p s d T e s r c  ̄F n e ef t rb e o tr l e t t i f re i lcr t i d v o tu tr p o e . h i e l e oac oac i s o ee to tt oc fta i o a a allp ae c p ctr i a ay e . h f c s o ae a 0 a n rv n lcr s i fr e o rd t n l p rl lt a a i s n lz d T e e e t fl tr Ic mb g p a d d i e ac i e o
微陀螺梳齿静电驱动力的计算方法
微陀螺梳齿静电驱动力的计算方法姚峰林;高世桥【摘要】To calculate the electrostatic force in the micro machined gyroscope is a key problem i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f it. Base on the principle of electrostatic drive of the micro machined gyroscope, the paper introduces infinite plane model, edge-effect model and comer-effect model as the electrostatic field computation module of the micro comb. It deduces the formula of capacitance computation and electrostatic force of three models. By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it gets the capacitance and the electrostatic force of the gyroscope and the applicable circumstance of each model that the overlap length in variat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edge-effect and the corner-effect of comb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and computing the comb.%准确计算静电力是分析微机械陀螺力学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微陀螺静电驱动原理,介绍了微梳齿结构的静电场计算的无限大平板模型,边缘效应模型,拐角效应模型三种模型.推导了三种模型的电容计算公式和静电力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和有限元计算,得到交叠长度变化时,不同计算模型的电容和静电驱动力的对比和各种模型的适用范围.说明在微尺度条件下静电场的边缘效应和拐角效应应当在设计和计算梳齿时应当充分考虑.【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年(卷),期】2011(024)009【总页数】5页(P1265-1269)【关键词】微陀螺;边缘效应;拐角效应;数值计算;驱动力【作者】姚峰林;高世桥【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北京100081;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太原030024;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1;TB934微机械陀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角速度或角位移的惯性传感器,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1]。
静电梳齿驱动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结构稳定性的关键 因素 , 比值越大 , 电梳齿驱动结构的稳定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 。 其 静
关 键 词 : 电梳齿驱动结构 ; 静 稳定性 ; 向吸合 .0 侧 冈度
中图分 类号 : P 1 . T 22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4 1 9 (0 1 0 - 1 2 0 10 — 69 2 1 )8 12 -4 率 和稳定性 的方法 。但是 目前 在针对典 型静 电梳齿
Ke r s ee t s t o — r e s u t r l tr l tb l y;i e p l i ; t f e s y wo d : l cr t i c mb d i t cu e; e a a i t sd ul n si n s o a c v r a s i — f
在 各种 ME MS微 驱 动器 中 J 静 电梳齿 驱 动 ,
器
由于 结构和 原理简 单 , 在微夹 钳 。 、 。 光开 关 :
驱动结 构 的稳 定性 研 究 中 , 尚未 系 统研 究 支撑 梁 结 构参数 对结构 稳定 性 的影 响 。
o o — rv cu t r r i td b h a e a n tb l i swhc a e a s d e n p bewe n t e mo a l o fc mb d e a t ao sa e lmi y t e 1tr li sa ii e ih c us u d n s a t e h v be c mb i e t i es a d t e f e g r . e u t n f n to a al e The l tr l t blt ft tp c ee to ttc c mb f g r n h x d fn e s r s li g i u ci n lf i r . n i i n u ae a sa i y o he y ia lcr sai o i l sr c u e wa n e tg td. r m h o e ia i lt n n x e me t lv rfc to s,twa o n h tt e r to o tu t r s iv sia e F o t e r t lsmu ai s a d e p r n a e i a in i c o i i sfu d t a h ai f l n t wie si n s o r n v re t f e s o h s s e so s k y a t r fr ltr l sa ii e gh s t f e s t ta s es si n s f t e u p n ins i a e fco o ae a tb lt f f y.W i ic e s d t n ra e h si n s ai t e l tr lsa lt fc mb— rv tu t r Si r v d. t f e sr t h ae a tbi y o o f o. i d ie sr cu e i mp o e
大位移MEMS静电梳齿驱动器的设计及制作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15 卷
Key words:M EM S, comb - drive actuator, side stability, p rebent suspension beam
0 引言
M EM S (微机电系统 )在过去二十年间得到了广
明安杰
1, 2
,李铁 ,王跃林
1
1
( 1.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005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 摘要 : 文章提出了一种大位移低驱动电压的 MEMS静电梳齿驱动器 ,对器件进行了设计、 模拟 、 制作以 及测试 。梳齿驱动器的侧向不稳定性即侧向吸合现象限制了梳齿驱动器的最大驱动位移 ,发现侧向 稳定因子 S ,随支撑梁刚度比 ky / kx 以及梳齿间隙 g 的增加而增加 ,随梳齿交叠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 而 驱动器的驱动电压随梳齿间隙的增加而升高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采用小间隙无初始 交叠、 长度线性递增梳齿结构和高纵 /横向刚度比的预弯曲支撑梁结构的梳齿驱动器 。器件测试结果 μm 的驱动位移 ,进一步测试表明 , 驱动器的基模共振频率为 表明 ,驱动电压 71V 时 ,可以达到 100
573Hz, Q 值为 35. 88。
关键词 : M EM S; 梳齿驱动器 ; 侧向稳定性 ; 预弯曲梁 中图分类号 : TN303 文献标识码 : A
D esign and fabr ica tion of M E M S com b - dr ive actua tor w ith large d isplacem en t
基于梳齿间距MEMS工艺误差的微传感器电容与静电力分布模型
中图分类号 :H 2 T 4 1 T 8 ;N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14 ( 00 0 0 1 10 8 1 2 1 ) 3— 0 2—0 3
Ca ct n e a e t o t tc Fo c it i uto o l fM i r e o s Ba e pa ia c nd El c r s a i r e D s r b i n M de s o c o S ns r s d
6 0时 , 电容 与静 电 力 分 布 准 方 差 分 别 增 大 约 2倍 和 1 , 当梳 齿 加 工误 差 程 度 从 5 增 大 到 2 % 时 , 分 别 增 大 约 3 5 倍 而 % 0 则 . 倍 和 2 5倍 。该 模 型 可 望 为 一 大 类 梳 齿 结 构 微 传 感 器或 执 行 器性 能偏 差 的理 论 研 究 和 工 艺 实现 提 供 参 考 。 . 关键词 : 传 感器 ; 微 电容 分 布 ; 电力 分 布 ; 率模 型 ; MS工 艺误 差 静 概 ME
o m b Fi e ps M EM S Pr c s r r n Co ng r Ga o e s Er o
D I i g Y i S U Pn , A G H n—o g Z N u - n A a , u Q , H ig Y N ogdn , HA G G oj Q n u
21 0 0正
仪 表 技 术 与 传 感 器
I sr me t T c n q e a d S n o nt u n e h iu n e s r
2 1 00 N . o3
第 3期
基 于梳 齿 间距 ME MS工艺 误 差 的微传 感器 电容 与静 电力 分布 模 型
梳齿式结构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梳齿式结构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作者:周文萌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第12期摘要:选择梳齿式差分电容结构对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设计,阐述其优势和原理,并选用相匹配的传输电路,同时根据数据曲线对敏感质量块和挠性梁结构参数的选择提供参照。
关键词: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梳齿式差分结构;MEMS1 概述作为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加速度传感器正在航空航天、汽车安全、工业装备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智能产业领域,许多人使用的智能手机中就有加速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机身内部的加速度计可以检测到手机使用状态从纵向到横向的转变,从而更改内容的显示方向,此外还有利用这点开发的滚球游戏等等。
加速度传感器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测定敏感元件的变化量而转换输出加速度值的传感器,通常包括质量块、阻尼器、弹性元件、敏感元件和适调电路等部分。
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有工作范围、频率响应、分辨率、满量程非线性度、漂移、横向灵敏度和抗冲击性等。
其中,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是比较通用的加速度传感器,根据电容效应原理,利用质量块移动时与固定的电极间距离的改变来检测加速度的变化,具有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温度特性好等优点。
在此基础上将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为梳齿式结构,尽量提高其精度和测量范围。
2 方案原理梳齿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顾名思义,活动电极呈梳齿状,又称叉指式电容加速度传感器,是加速度传感器的一种典型结构。
如图1,两侧是梁结构,中央质量块上伸出的长条为悬臂电极(可动电极),S1、S2为定齿。
上述结构中的可动部分包括惯性质量块、可动电极、梁结构,三者通过锚点固定在基底。
上极板和下极板为固定电极,与基底相连。
上下极板电极之间形成差分电容。
用导线连接所有的上极板和下极板,可以把若干个小电容并联,从而利用整个梳齿结构产生大差分电容。
当工作时,外力产生的加速度a引起微小位移量x,转化为差动电容的变化量△C,电压信号经由差动电路进行输出,通过检测电路将信号放大,最后信号被解调得到输出电压。
一种基于静电自激振动原理的梳齿结构驱动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280278.7(22)申请日 2018.04.02(71)申请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址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72)发明人 闫晓军 竹阳升 刘志伟 漆明净 张小勇 黄大伟 (51)Int.Cl.H02N 1/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静电自激振动原理的梳齿结构驱动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静电自激振动原理的梳齿结构驱动器,包括排梁结构、电容结构、和梳齿电极结构三部分;梳齿电极结构由多对电极并列组成,电极一端由两个导电连接梁将相同极性的电极连接形成通路,另一端连接在绝缘连接梁上;排梁结构中的导电微板处于梳齿电极之间,导电微板的两端分别与输出梁和弹簧连接;电容结构提供高压直流电压,在梳齿电极间产生静电场,导电微板在静电场中受到静电力,且力的方向在微板碰撞电极后发生改变,弹簧为排梁结构提供回复力,排梁结构在静电力与回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稳定振动,并由输出梁输出驱动力。
本发明结构简单、质量轻、易于微型化、能量转化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CN 108631643 A 2018.10.09C N 108631643A1.一种基于静电自激振动原理的梳齿结构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梁结构(1)、电容结构(2)、梳齿电极结构(3)三个部分;其中,电容结构(2)包括两侧的结构电容,可为梳齿电极结构提供高压直流电压,同时可为排梁结构(1)和梳齿电极结构(3)提供支撑;梳齿电极结构(3)由梳齿电极(301)、绝缘双面胶(302)、绝缘连接梁(303)和导电连接梁(304)组成,梳齿电极(301)有若干对,并列设置,相邻电极通过绝缘双面胶(302)粘接,最外侧的电极通过导电胶粘接在电容结构上,电极的一端由两个导电连接梁(304)将相同极性的电极分别连接形成通路,另一端连接在绝缘连接梁(303)上;排梁结构(1)由弹簧(101)、导电微板(102)、输出梁(103)、第一连接梁(104)、第二连接梁(105)与第三连接梁(106)组成,弹簧(101)和输出梁(103)位于排梁结构(1)的两端,导电微板(102)处于梳齿电极(301)之间,导电微板(102)的两端通过三个连接梁(104、105、106)分别与输出梁(103)和弹簧(101)连接,弹簧(101)两端固接在电容结构(2)上;当充满高压电的电容结构(2)在梳齿电极(301)上加直流电压后,电极对之间会产生稳定的静电场,导电微板(102)受到静电力作用,且力的方向在导电微板(102)碰撞电极后发生改变,排梁结构(1)在静电力与弹簧(101)回复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稳定的自激振动,并由输出梁(103)输出运动,从而实现驱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虑梳齿结构拐角电容效应的静电力分析
梳齿电容结构是微机电谐振器、微机械陀螺中的典型常见结构。
无论是作为驱动还是作为检测的梳齿电容,其动态静电力的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的研究大都把梳齿电容简化成无限大平板电容。
然而实际的梳齿电容结构并非如无限大平板电容那么简单。
所谓梳齿结构肯定不是指一对齿结构,而是许多对齿联合构成的机构。
齿面与齿面之间构成电容,齿头和齿根之间也构成电容,由齿面到齿根再到下一个齿面要经历一个拐角,它也有电容效应。
以往的无限大平板模型只考虑了齿面和齿面之间的电容而忽略了齿头和齿根之间的电容,更忽略了拐角的电容效应。
本文根据工程中梳齿电容结构的实际,在建立非均匀电场电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梳齿机构的一般电容模型,并在能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静电力的模型。
1. 非均匀电场的电容模型
一般情况下,电容两极之间总是存在一个电场。
对应的有电场势函数。
势函数的梯度位电场强度。
在电容两极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等势面。
取x 为从负电极起始的描述等势面位置的法向坐标,则该处等势面的面积可表示为)(x S 。
在该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相等。
电场的方向为等势面的法线方向。
图 1 一般曲面两极之间的等势面
做一经过此等势面且侧面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并能包含电容正极的封闭曲面A 。
则由高斯定理有:
Q d A
⎰=⋅s E ε
其中ε为电介质介电常数,E 为电场强度矢量,Q 为电极上的电荷量。
由于电极外部的电场为零,侧面又垂直于电场方向,等势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相等为)(x E ,从而有: Q ds x E d A S
⎰⎰==⋅)(εεs E
即:
Q x S x E =)()(ε
亦即:
)
()(x S Q x E ε=
电容从负极到正极的电压为:
⎰⎰⎰⎰+
-+-+-+-===⋅=)()()()(x S dx Q dx x S Q dx x E d x U εεl E 则由电容的定义,得:
⎰⎰+-+-===)()(1x S dx x S dx U Q C εε
该式即为积分法求电容的公式。
它不仅适合于均匀电场的情况,也适合于非均匀电场的情况。
2. 拐角电容模型
一般的梳齿式电容结构如图2所示。
图中给出的只是一对齿及周围的情况。
其中一侧为固定梳齿,作为电容的一极,另一侧为活动梳齿,作为电容的另一极当在两极上施加一电压时,电容两极之间会形成电场,电极上会产生电荷,两极之间也会有静电力作用。
以往的研究大都把梳齿电容简化成无限大平板电容。
然而实际的梳齿电容结构并非如无限大平板电容那么简单。
所谓梳齿结构肯定不是指一对齿结构,而是许多对齿联合构成的机构。
如图可以看出,齿面与齿面之间构成电容,齿头和齿根之间也构成电容,由齿面到齿根再到下一个齿面要经历一个拐角,它也有电容效应。
以往的无限大平板模型只考虑了齿面和齿面之间的电容而忽略了齿头和齿根之间的电容,更忽略了拐角的电容效应。
为了有效分析一对梳齿的整体电容情况,我们将其分成三段。
一段是齿面与齿面的部分,一段是齿头和齿根的部分,再一段是拐角的部分。
图2 梳齿结构示意图
计算电容关键是先认识电场的分布规律。
无限大平板电容之所以计算起来简单是因为其电场是均匀分布的电场。
对于一般的非平行板电容结构,其情况就要复杂很多。
复杂的原因是认识不清电场的分布规律。
结合我们所分析的梳齿电容结构,要想有效的分析其电容的情况,也需先认识其电场的分布。
图3给出的是梳齿结构电容中的电场分布的仿真。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齿头与齿根的距离较远时,其齿头和齿根段的电容很小,可忽略不计。
但拐角部分的电场却比较明显,随着齿头与齿根距离的拉近,不仅拐角部分电场明显,齿头和齿根间的电场也越来越显著,齿头和齿根段的电容不能再忽略。
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无论齿头与齿根的距离远近,齿面与齿面之间的电场都一直很显著。
基于上述的认识,文献给出了四种等势面的假设,分别是矩形等势面、大圆弧形等势面、距离无关型等势面和小圆弧等势面假设。
结合仿真和实验测试,针对一般的梳齿形电容结构,距离无关型等势面和小圆弧等势面假设更符合实际的电场分布。
a=33um a=40um
a=47um a=60um 图3仿真的梳齿结构的电场分布图
距离无关型等势面假设主要认为齿头和齿根之间的电场随着间距的拉大已经和间距无关了,而只和齿面与齿面的间距有关。
小圆弧等势面假设认为齿面齿头拐角处的电场等势面为一四分之一圆。
它实质上是距离无关型假设的一种特例。
距离无关型电场分布假设认为齿面间的电场等势面平行于齿面,齿头齿根间的电场等势面平行于齿头,从齿面到齿头的过渡段(即拐角)的电场等势面为一圆弧面,等势面如图4所示。
其中a 为齿面长度,w 为齿头宽度,d 为齿面间距,g 为齿头与齿根的间距。
任一等势面在齿面间的截取距离与齿头齿根间截取的距离都成一定的比例。
比例系数为N 。
则在x 处等势面的圆弧半径为:x N R )1(212+=,圆弧角度为:)1
2arctan(2-N N ,弧长为:x N N N )12arctan()1(2122-+,等势弧面的面积为:xh N N N x S )12arctan()1(21)(22-+=,其中h 为齿的深度。
图4梳齿拐角处的等势面
根据对称性,现只考虑四分之一齿周围的情形。
四分之一齿含一半长度的齿面,一半宽度的齿头和一个拐角。
该区域电容的等势面面积为:
ah wh xh N N N x S 2
121)12arctan()1(21)(22++-+= 将其代入到电容积分公式中,得:
)1ln(2++=a
w Kd Kh
C ε 其中)1
2arctan()1(22-+=N N N K 不考虑拐角效应时,对应梳齿部分无限大平板模型的电容为:
g
wh d ah C εε2121+= 式中的第一项与齿面和齿头部分的无限大平板电容模型一致,第二项第三项为拐角部分的电容。
取3=N 时对应的是六分之一圆弧,此时π3
4=K 。
取1=N 时对应的是四分之一圆弧,此时π=K 。
3. 梳齿电容的静电力
为了求梳齿电容的静电力,先分析一下梳齿电容的能量。
根据电场理论,对于有恒压源加电的电容器,其能量可用电压表示为:
2),(2
1U y x C W = 其中y x ,分别为平行和垂直于电容极板的坐标变量,U 为电容两极的电压。
则x 方向的静电力为:
2),(21U x
y x C x W f x ∂∂=∂∂=
同理y 方向的静电力为: 2),(21U y
y x C y W f y ∂∂=∂∂= 对于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导体极板上的电荷不变,其电场能可表示为:
2)
,(121Q y x C W = 其中Q 为电容的总电荷
场力的功只能来自于电场能的减少,即:x 方向的静电力为:
222),(21]),([),(21]),(1[21U x
y x C y x C Q x y x C Q y x C x x W f x ∂∂=∂∂=∂∂-=∂∂-= 同理y 方向的静电力为:
2),(21U y
y x C y W f y ∂∂=∂∂-
=
可以看出,无论是针对有恒压源的情况还是针对无电源的情况,静电力与电容变化的关系都是一样的。
对于梳齿电容结构,如果取齿长方向为x ,尺宽方向为y ,则四分之一对齿的静电力为:
2222)1(ln ))((421U a
w a w Kd a w hd K U a C f x +++++=∂∂=ε 2222)1(ln )(421U a
w Kd Kd a w h K U d C f y ++++-=∂∂=ε 取a
w Kd +=ζ,则上述式子化为: 222
)
1(ln )1(4U d h f x ζζζε++= 2222)
1(ln )1(4)(U d h a w f y ζζεζ+++-= 采用推挽驱动,在两个固定电极上施加的电压分别为:
t U U U A D ωsin 1+=
t U U U A D ωsin 2-=
其中
静电力的作用为:
t U U U U d h f A D x ωζζζεsin )()
1(ln )1(4222122
=-++= 12sin()
sin()D A D A V V V t V V V t ωω=+⋅⋅=-⋅⋅ (5-3-16)
则有
()
()t ωV V d εh V V d εh F A D x ⋅⋅⋅=-=sin 42221
无限大平板模型的电容的静电力为:
22)(41U g
wh d h f xp εε+= 22
41U d ah f yp ε-= 可以看出,公式中ζ是反映拐角效应作用的参数。
当不考虑拐角电容效应时,顺向(沿梳齿长度方向,也称变面积)运动时的电容力具有常数特征,是线性的。
横向(沿梳齿宽度方向,也称变间距)运动的电容静电力是非线性的。
而当考虑拐角电容效应时,无论是顺向运动还是横向运动,其静电力都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虽然1<+=a
w d ζ,但在实际结构中ζ也不会太小,因此拐角电容的效应有时是不能简单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