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合集下载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有关《二力平衡》教案4篇《二力平衡》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作出二力平衡的图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愉快中具有更强力的探索问题的。

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及条件。

教具准备弹簧、铁架台、钩码,课本图2-22的装置、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以师生谈活式形式进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有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你能否准确地分析。

下面举几个例子,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什么和力的方向是怎样?①粉笔盒的重力。

②手把粉笔盒提起来的力。

③用手通过绳子在桌面上水平拉小车的力。

④人推墙壁的力。

以上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分析,然后各人把答案写出来,再教师分分析,同学有错进行订正。

二、讲授新课1、边演示边问①用手拿起一只钩码,然后放开,钩码就往下落,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这是由于钩码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②演示再将这只钩码挂在固定的铁架台的弹簧上,问学生,钩码现在还受到重力吗?为什么不落下来?启发学生分析此时钩码的受力情况,再把同学位正确的分析结果填在下表中。

力的名称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的方向受力物体的状态重力地球钩码竖直向下保持静止拉力弹簧钩码竖直向上保持静止2、根据上表,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分析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泡的受力情况。

3、再要学生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的受力情况。

4、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上几个例子并得出:一个物体,受到二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

1、问题:(1)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就能平衡对吗?(2)只要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就能平衡,对吗?(3)只要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就能平衡对吗?(4)只要两个力同时满足上面的任意两个条件就能平衡,对吗?2、按书本图2-22演示(1)在静止的小车上加上两个大小相等的水平同方向的力,看小车的状态有无变化。

09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9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9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二力平衡”。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3.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难点: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上的吊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吊灯为什么能保持静止?2. 知识讲解: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验证二力平衡的条件。

4. 例题讲解:讲解几个典型的二力平衡问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二力平衡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平衡、建筑物的稳定等。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二力平衡1. 条件:(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 大小相等;(3) 方向相反;(4) 同一直线。

2. 判定方法:(1) 观察法;(2) 实验法;(3) 计算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下列哪个判断是正确的?A. 两个力一定平衡;B. 两个力一定不平衡;C. 需要进一步判断。

2. 一辆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下列哪个力是平衡力?A. 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B.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C. 风对自行车的阻力。

答案:1. C;2. A。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讲解知识、演示实验、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二力平衡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力与运动第2节《二力平衡》参考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 力与运动第2节《二力平衡》参考教案

一、二力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积极参与活动设计与探究,在交流与讨论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举例、看图介绍平衡状态、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可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再通过实验、举例分析得出物体受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施教策略:采取原来平衡进行破坏,由什么原因导致不平衡来得到若要平衡应该怎么样,得出二力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突破策略: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先弄明白怎样就叫运动状态改变,再通过举例分析得出。

四、教学资源:
铁架台(两个)、定滑轮(两个)、钩码、细线、小卡片、剪刀。

五、教学设计: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9.1二力平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9.1二力平衡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1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第9章第1节,主要讲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二力平衡的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二力平衡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条件,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讲台、黑板、粉笔、绳子、重物、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绳子、重物、气球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二力平衡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二力平衡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3. 演示:进行一些实际的演示,如用绳子悬挂重物,让学生观察和体会二力平衡的现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判断一些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二力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应用。

七、作业设计(1)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重物。

(2)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

(3)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

(1)一个重2N的物体悬挂在绳子上,如果绳子被拉力为3N的力拉扯,物体将如何运动?(2)一个自行车以2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如果骑车人的力与阻力相等,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2.能够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3.能运用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稳定性状态。

教学重点: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2.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3.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1.运用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稳定性状态;2.掌握二力平衡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导入:老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请学生分别用左右手平衡住这些物品,让学生体验平衡的感觉。

通过体验可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力平衡”。

2.提出问题:当我们用左右手各托一件不同重量的物品时,如何才能保持平衡,使两物品不会掉落?3.通过以上问题,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二、讲解及练习1.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①概念: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练习:请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下列实例。

(1)打篮球时,球员的手在球上施加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球保持在空中不动。

(2)两个人用拉力计分别绳住一个物体向上施力,若两个人所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3.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推车共用一个轮子,静止不动。

已知甲车所施加的力大小为50N,方向为向左,乙车所施加的力大小为x,方向为向右,求乙车施加力的大小。

①力的平衡:由于车辆静止不动,所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50N=|x|。

②方向确定:由于甲车所施力的方向为向左,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乙车所施加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因此x应为正数。

综上,乙车所施加力的大小为50N。

(2)一根细绳上吊着一块质量为2kg的木块,细绳的两端有两个人分别用拉力计扳着细绳,若两个拉力计所示的力大小相等,且间隔为30°,求拉力的大小。

①力的平衡:由于木块静止不动,所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垂直于细绳,即|F1|=|F2|。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

课题二力平衡执教
教学目标1.掌握二力平衡条件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演示滑轮、钩码、细绳等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设计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什么叫惯性?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学生举例: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保持静止?
(2)学生举例: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有两种情况下:①不受
外力(牛顿第一定律)②受到平衡力作用。

2.二力平衡
演示:
(1)F1≠F2时,在同一直线,方向相反,这两力不平衡。

(2)F1=F2时,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也不平衡。

(3)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这两力也不平衡。

(4)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就平衡了。

总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并在同一直线上。

(记忆:“一物二力三要点”)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举例并说明: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
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4.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三.小结
学生举例
观察实验
归纳。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 教案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 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二力平衡;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3、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平衡力与互相作用力的异同。

4、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1、二力平衡与互相作用力的辨认;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带滑轮的长木板、钩码、细绳、小卡片、剪刀、多媒体、铁锤、筷子。

教学过程活动1:引入平衡状态【演示】将筷子的一端放在桌上另一端悬空(桌面上的一端长度很短),把铁锤用细绳悬挂在筷子的中间并悬空,松手后铁锤落下。

使铁锤抵在筷子上再悬空,发现铁锤静止在空中。

【引入】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以来解开这个谜题。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第62页活动9.1的四幅图。

【讲解】我们物理学中规定,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坚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思索并回答问题活动2:引入“二力平衡”【提问】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物体分别受到了哪些力?试试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

【提问】我们发现这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都受到几个力?【讲解】如果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这两个力我们就称为一对平衡力。

活动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问】那么是不是物体只要受到两个力,就必定会处在平衡状态呢?那么这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才会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呢?也就是说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做个猜测。

1.讨论提出猜测与假设【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合计。

【猜测】(1)两个力的大小相等;(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且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实验器材:钩码、滑轮、卡片、支架等【提问】卡片实际上受几个力的作用?为什么用轻质卡片?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相同的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再改变钩码个数.【提问】看一看,在两个力大小相等的状况下卡片平衡吗?两个力大小不相等的状况下卡片平衡吗?【讲解】两次状况对比,说明两个力要大小相等。

初中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初中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二力平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
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天平等)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平衡?
2.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要素。
1.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天平等)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平衡?
2.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要素。
3.二力平衡条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发现二力平衡的条件,并总结出平衡力的特点。
4.实践应用: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二力平衡现象,如推拉门、杠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互相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
4.解题技巧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高全班同学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结束前,我将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二力平衡的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知识点。
2.强调重难点: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次强调二力平衡的重难点。
2.学会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并能分析物体受到的力。
3.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能够将复杂的力分解为两个相互平衡的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力平衡现象,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生活实例中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掌握画出象征向量图和平衡方程的方法;3.理解平衡力的概念及性质;4.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二力平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加法、减法;3.平衡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平衡方程的应用;2.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形式多样的教学(如各类题目、故事引入);2. 提问式教学、示范演示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科学研究中的物理原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何让一个重物保持平衡?比如说,一个人抱着一个重物不让它掉下来,这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点呢?2.学习基础概念: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及相关术语:作用力、反作用力、束缚力、自由力、向量图等。

3.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及平衡方程的应用(1)教师通过实例介绍如何画出象征向量图、如何运用向量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法。

(2)通过计算实例,解释平衡方程的应用。

4.课堂巩固: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多个实际问题,如决定绳索的长度和角度以防止房子的墙壁倒塌、确定在给定的重力和倾斜角下需要施加的力等等。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向量的应用及平衡方程的应用,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课堂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学习物理知识。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二力平衡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并能够画出向量图和平衡方程。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二力平衡》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二力平衡》WORD教案5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二力平衡》WORD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识别两种平稳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2、明白力的平稳的概念
3、明白得二力平稳条件
4、会用二力平稳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二力平稳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看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二力平稳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二力平稳条件说明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用所学知识说明生活现象的爱好。

重点:二力平稳条件
难点:用二力平稳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工具:电脑、ppt、投影仪。

(四)教法说明
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样分四步进行:(1)观看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表达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明白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2.教法上采纳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看、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看、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对传统的二力平稳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亮,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

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二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定.首先,看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再分析两个力是否符合“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这些条件都满足,则物体就处于二力平衡.其中有任一个条件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归纳:
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验证同学们提出的猜想。
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满足的条件是: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处于二力平衡的物体一般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一定是平衡力,处于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可能相反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
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
设计计划制定方案:
围绕学生提出的猜想进行设计,摒弃不合理的猜想,选取合理的猜想进行设计
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很好,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二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满足二力平衡时,则可以判定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题解析
例题一:汽动的电灯的受力情况
例题三:阅读书本“读一读”中“潜水艇的浮与沉”,体会二力平衡在物体浮沉条件中的应用
归纳: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做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是平衡现象中最简单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9.1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平衡状态与二力平衡的概念,能列举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物体;2.通过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释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摩擦力和重力的原理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难点】重点:1.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平衡状态”与“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及其背后的思维建构。

【学习过程】一、课堂引入小游戏:———托尺子,挑战10秒钟!一只手掌摊平,米尺立于掌心,看能否让米尺坚持10秒钟不倒二、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1.提问:这四个物体分别处于什么运动状态?静止的“飞来石” 匀速直线前进的火车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摆动的小球★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1)提问:静止的飞来石和匀速上升的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请在书上作出它们的受力示意图。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提问:摆动的小球摆在最高位置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3.提问:回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处于平衡状态。

4.引入并介绍“神奇的轨道”(即气垫导轨),让学生观察并知道,打开气泵后,滑块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即近似处于平衡状态。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两个力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相互平衡?(1)大小的关系?方向关系?(2)是否要在一条直线上?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如何利用盒子中的实验器材,证明你的猜想?(1)以什么物体为研究对象?(2)以什么物体来提供拉力?(3)如何让一个自然下垂的钩码对卡片提供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引出定滑轮)(4)如何将这些线支撑开,并解放操作人员的双手?(引出铁架台)(5)学生操作:按照讨论后的方案,搭建实验装置。

3.提问:和否根据完成的实验装置,验证刚刚同学的猜想?4.设问:老师也搭建了一套装置,却看不出“力的方向相反”以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特点,请问这是为什么?(选用了小铁片,小铁片自身重力较大,相对于钩码提供的拉力大小,不可忽略不计)5.如果仅仅满足三个条件,两个力还能相互平衡吗?如何进行一一验证?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线力的作用点验证“大小相等”不相等相反同一直线同一物体验证“方向相反”相等相同同一直线同一物体验证“同一直线”相等相反平行同一物体验证“同一物体”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不同物体6.学生分组操作,完成后请三小组上台交流自己关于前三项验证的做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二力平衡教案 苏科版

一、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1)结合生活中许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情况给出什么是平衡力;(2)在分析一些物体受力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3)在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应用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本节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会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也可为学习下一节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状态;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自行总结出二力平衡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二力平衡条件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难点: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具、学具、实验器材】两端带有滑轮的木板、小车或卡片、细绳、钩码(3或4个相同的)【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1.注意观察并分析吊着的电灯、地面上的课桌、匀速下降的降落伞、匀速行驶的火车等一些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同时学会总结一些问题,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关平衡力的相关现象及一些常见的应用,并做好在课堂上发言的准备。

保留板书第二节二力平衡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供大家品鉴。

《二力平衡》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二力平衡教案 (新版)苏科版
介绍实验仪器: 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 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对于学生的设计给出评价和补充,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
练习课件图片:静止的电灯,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分析平衡态的受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由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 平衡条件 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引课
录像片段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 受到的力。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 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二力平衡
课题
二力平衡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1、对于平衡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 的概念。
2、认识到 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程与
方法
1、在探究实验中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举例 生活中常见的静止现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象,分析受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

二力均衡教课设计苏科版物理[ 课题名称 ] :二力均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均衡状态和均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均衡是二力均衡(2)理解二力均衡的条件(3)能利用均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均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与思虑,培育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采集、办理能力(2)经过二力均衡条件的实验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3)经过运用知识剖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育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察看生活中的均衡现象,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美好与和睦,培育对大自然的亲密热爱、和睦相处的感情。

[ 教课要点和难点 ] :教课要点: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均衡时的规律教课难点:做好研究实验[ 教具和学具 ] :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笔、橡皮泥、水杯两只、水、盐水、弹簧测力计、密度计[ 讲堂种类 ] :新讲课[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现:动人心魄的杂技表演。

2、演示实验:铅笔、小刀、和手指(三力均衡)。

师:为何会这样呢,经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新课教课看图剖析:停靠在海面上的航天丈量船、匀速上涨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慢慢下降的神州飞船回收舱。

师: a、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b、他们分别遇到哪些力的作用呢?学生回答: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均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均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均衡力。

师: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状况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师: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均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均衡。

[ 提出问题 ] :二力均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勇敢的猜想。

[学生猜想]:师:哪位同学猜想的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考证。

[ 实验研究一 ] :学生实验:研究二力均衡的条件(提示: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成效的三个因素。

研究二力均衡的条件,能够从这三个要向来考虑。

)学生选择器械,小组议论,拟订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达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平稳力的概念,明白得二力平稳的条件。

明白物体受平稳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的观看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自己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咨询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引入新课
活动10.3 观看与摸索
教师:摸索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各自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并在a图和c图上直截了当画出力的示意图。

学生:讨论1分钟并作图。

学生①答: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电线的拉力作用。

学生②答: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其余回答略。


教师:板画a图和c图力的示意图,同时指出:
在物理学中人们常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稳状态,使物体处于平稳状态下的力称为平稳力。

假如只有两个力平稳,那么称为二力平稳。

在刚才的例子中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轮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回收舱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差不多上二力平稳。

从刚才的讲述中我们应当明确,在实际咨询题中,物体受到平稳力作用时将处于平稳状态;反之在平稳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稳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节:二力平稳。

三、新课部分
1、活动10.4 探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平稳力中最简单的情形确实是二力平稳,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平稳呢?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重点要讨论的咨询题。

要求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的内容估量一下两个力要达到平稳,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
学生:估量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做一做〞中的内容,然后由大伙儿上讲台完成步骤1和2。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2分钟。

教师:讲明步骤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线的末端挂钩码。

通过操作明白在什么情形下卡片平稳,什么情形下不平稳。

学生①: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相等时,卡片平稳,如不相等,那么卡片不平稳。

即两侧的拉
力相等。

教师:讲明步骤2:保持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观看卡片能否平稳。

学生②:将卡片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卡片不能平稳。

只有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卡片才能平稳。

教师:专门明显,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两个力才能平稳。

要求学生填写结论,得出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让学生观看,假如用剪刀将卡片剪开,砝码会赶忙向两侧掉下去。

强调二力平稳时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这也是二力平稳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阅读信息快递,本实验是在不计卡片重力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因此不考虑三力平稳的咨询题。

2、回忆上节课物体浮沉条件巩固二力平稳的知识
⑴画出四种状态下的力的示意图。

并依照平稳力知识进行分类如下:
①平稳状态:漂浮和悬浮 G=F浮〔受平稳力作用〕
〔悬浮时物体全部浸没,有V排=V物,漂浮时物体部分浸没,有V排<V物〕
②非平稳状态:上浮和下沉 G≠F浮〔受非平稳力作用〕
⑵再次强调在实际情形下,物体受到平稳力作用时将处于平稳状态;反之在平稳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稳力的作用。

3、读一读潜水艇的浮与沉
安排学生自学,了解潜水艇的原理和浮沉条件在潜水艇原理中的应用。

四、作业〔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