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合集下载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

鹅的八大疾病夏季鹅群中常见的八大疾病分别为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鹅大肠杆菌病、鹅霍乱(巴氏杆菌病)、鹅曲霉菌病、鹅软脚病、鹅白痢、鹅中毒症。

1、小鹅瘟:病鹅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鼻孔会流出浆性分泌物,治疗时可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鹅副黏病毒病:病鹅出现拉稀、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通过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一、小鹅瘟1、症状(1)鹅发生严重的下痢,排出水样稀便,颜色多为黄白色或黄绿色,鼻孔还会流出浆性分泌物,且经常摇头。

(2)部分患病鹅会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

2、防治方法(1)种鹅产蛋前1个月,注射2次小鹅瘟疫苗,如果不对母鹅做防疫处理,可在小鹅1日龄时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2)发病时,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或喂服藿香正气水,每天2次,每次1毫升。

二、鹅副黏病毒病1、症状(1)症状具有3-5天的潜伏期,发病后病鹅会出现拉稀(排出黄色、绿色、白色、红色的稀粪)、眼中有分泌物、精神萎靡、随水漂流、行走无力的情况,部分鹅在发病后期会表现出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2)10日龄的雏鹅,会出现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病6-7天会有所好转,9-10天后自然恢复。

2、防治方法此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打疫苗进行预防。

三、鹅大肠杆菌病1、症状此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取决于发病年龄、侵害部位以及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等因素,发病原因主要为饲养管理不当,其中饲料和饮水被病鹅的粪便污染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原因。

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定时消毒,舍内保持通风干燥,冬季做好防寒措施。

(2)向饮水中添加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轮换使用。

四、鹅霍乱(巴氏杆菌病)1、症状病鹅食欲废绝,从口鼻处流出粘液或泡沫,同时会排出绿色或灰黄色的稀便。

2、防治方法每升水中添加0.05克环丙沙星,让病鹅饮用。

每公斤饲料添加0.2克氟哌酸,喂服病鹅。

五、鹅曲霉菌病1、发病原因(1)管理不当,卫生条件较差。

鹅的疾病防治要点

鹅的疾病防治要点

鹅的疾病防治要点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因其富含高蛋白质、低脂肪等营养价值,成为了人们饮食中重要的食用禽类。

然而,鹅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生产能力和食品安全。

因此,了解鹅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鹅的饲养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鹅的常见疾病和防治要点,以帮助鹅的饲养者更好地管理鹅群健康。

一、鹅的主要疾病1. 鹅霍乱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饮食感染。

鹅霍乱的症状包括粪便稀烂、呈黄绿色,食欲减退,身体虚弱等。

鹅霍乱的防治要点包括定期清洁消毒饮水和饲料器具,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及时发现患病鹅只,进行隔离治疗。

2. 鹅传染性肝炎鹅传染性肝炎是由鹅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

鹅传染性肝炎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发育迟缓,羽毛发黄等。

预防鹅传染性肝炎的主要措施包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3. 鹅白血病鹅白血病是由鹅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感染。

鹅白血病的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活动能力下降,体重减轻等。

预防鹅白血病的关键是做好隔离和检疫工作,确保饲养环境的清洁。

二、1. 预防为主鹅的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关键是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消毒饮水和饲料器具,及时清理粪便和秽物,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定期对鹅群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治疗。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鹅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不同地区和鹅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应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接种效果。

3. 饲料营养均衡鹅的饲料营养均衡对于保持其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配置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确保鹅的健康生长和免疫力。

饲料的选择应考虑到鹅群的年龄、品种和季节等因素。

4.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方法。

限制外人进入鹅场,定期检查人员和工具的卫生状况,严禁私自带入禽类和禽类产品,防止疾病通过人为传播。

鹅病该如何防治?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

鹅病该如何防治?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

鹅病该如何防治?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鹅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是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

而在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感染上一些疾病,如小鹅瘟、禽霍乱、软骨病等,需及时防治。

那么,鹅病该如何防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5种常见鹅病的防治措施,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鹅瘟1.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

(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

(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

一部分鹅会自愈。

2.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

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

(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1.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

(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

(3)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只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2.防治措施:(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

(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

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

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三、鹅流行感冒1.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不振,雏鹅打堆,流鼻涕,呼吸困难并摇头,甩头时鼻涕粘在羽毛上,羽毛会污湿蓬乱,病程一般为3-5天,死亡前严重下痢。

2.防治措施:(1)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注意保暖,科学饲养管理。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特征症状是严重下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大处理坏死和凝固物形成腊肠样栓状物都塞肠管。

本病主要侵害3—25日龄雏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3—15日龄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日龄增大而降低;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缓和,部分可自愈;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症状,成为带毒者。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病鹅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健康鹅饮食经消化道传染,带毒的种蛋用于孵化更易传染。

l.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常为最急性,病程仅此天左右,大多不显症状突然死亡;15日龄以内为急型,病症为吃食减少、精神沉郁、缩颈、离群呆立、不愿活动、羽毛松乱,继而不吃,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混有气泡的水样粪,鼻分泌液增多,喙、蹼呈青紫色,死前全身由于抽搐或摊痪,有神精症状,病症程1—2天;15日龄以上雏鹅多为恶急性,主要症状多是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2.病变:最急性的特征病变是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弥漫红色,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盲部极度膨大,像香肠一样的坚实,切开肠管可见腊肠样状的栓子,凝固物堵塞肠腔。

亚急性型病例的主要病变除肠管栓子外,肝脏肿大呈深紫色,胆囊膨大,脾脏充血。

3.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物治疗,及时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治愈率可达50%左右。

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对种鹅和雏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种鹅的免疫程序由于小鹅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种鹅的免疫直接相关,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加强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0亳升。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种鹅群进行免疫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其抗体水平的消长状况。

雏鹅的免疫程序对来源于免疫监测达标种鹅群的种卵,其孵出的雏鹅应于出壳后7—10天接种小鹅瘟疫苗。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精编版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精编版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1、鹅白痢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鹅是我国重要的家禽之一,但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

本文将介绍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疫病1. 鹅瘟病:该病为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眼睛红肿、腹泻等。

诊断时可以观察病鹅的行为和症状,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防治方法包括严密隔离、封控、合理用药等。

2. 鸭瘟病:该病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致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为流鼻水、鼻眼结膜炎、呼吸困难等。

诊断方法与鹅瘟病类似,防治方法也包括严密隔离、疫苗接种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1. 肠道炎症: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泻、便便异常等。

可以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预防措施包括饲料卫生、合理饲养管理等。

2. 肝肠综合征: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泻、肚子胀等。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了解、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等。

防治方法包括饲料卫生、合理饲养管理、补充营养等。

三、呼吸系统疾病1. 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

诊断方法包括体温测量、肺部触诊、血液化学检查等。

预防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

2. 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

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X光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等。

预防措施包括提高饲养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等。

四、皮肤疾病1. 鹅白斑病: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白色斑块,严重时可能导致部分组织坏死。

诊断方法为皮肤观察和组织检查。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改善饲养环境等。

2. 鸭皮炎: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发炎、脱毛等。

诊断方法为皮肤观察和组织检查。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饮水清洁等。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由于其生长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差异,鹅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

在饲养鹅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鹅的疾病,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防治,对于确保鹅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鹅的主要疾病鹅的主要疾病包括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胸膜炎、沙门氏菌病、鹅病毒性肝炎、鹅白冠病等。

1. 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是由旋毛虫寄生在肝脏内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患病鹅呈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水、黄疸、消瘦等症状。

其主要通过血吸虫的传播,因此常发生在水域较多的地区。

2. 传染性胸膜炎传染性胸膜炎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鹅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精神萎靡等。

其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易在密集饲养条件下传播。

3.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鹅呈现发热、腹泻、腹痛、厌食等。

其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易在饲料、饮水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传播。

4. 鹅病毒性肝炎鹅病毒性肝炎是由鹅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鹅呈现食欲不振、发热、抖动、头部后仰等。

其主要通过蚊蝇叮咬传播,易在夏秋季节传播。

1. 传染性肝炎的诊断通过鹅的症状和疫情调查,病鹅经解剖检查肝脏可以发现肝内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斑点,也可用镜检发现旋毛虫。

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或病原学方法进行诊断。

1. 传染性肝炎的防治(1)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饲料、饮水清洁卫生,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2)定期进行驱虫和杀幼虫,减少螺旋扁虫和血吸虫的传播。

(3)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

鹅的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是鹅饲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对鹅疾病的及时发现、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才能保障鹅群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希望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对鹅的疾病诊断与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鹅是一种重要的畜禽资源,不仅在农村地区广泛饲养,而且在城市地区也备受青睐。

鹅也会受到一些常见的疾病困扰,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防治,将会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了解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对于鹅养殖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鹅主要疾病的诊断1.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鹅患疟疾后会出现贫血、消瘦、倦怠、体温升高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诊断时,可采用血涂片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疟原虫的DNA。

2. 鹅传染性肝炎鹅传染性肝炎是由鹅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

患病的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黄疸、腹水等症状。

诊断时,可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检测病毒抗体。

4. 鹅脓毒症鹅脓毒症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患病的鹅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贫血、关节肿胀等症状。

诊断时,可采用病原学检测方法从病死鹅的组织和体液中分离致病菌。

1. 疟疾的防治(1)改善饲养环境,减少蚊虫孳生源。

(2)定期对鹅进行驱蚊虫工作,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3)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鹅的抗病能力。

2. 鹅传染性肝炎的防治(1)加强对鹅的隔离管理,避免与其他疾病患者接触。

(2)饲养环境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粪便污染。

(3)加强免疫防治,对鹅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

鹅主要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只有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鹅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最终实现鹅养殖业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掌握相关知识,做好鹅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鹅的养殖效益,推动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结束】。

家养鹅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

家养鹅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

家养鹅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家养鹅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土流网2018-04-20 16:02鹅,养殖周期短,以食牧草和饲料为生,抗病能力强,可粗放式管理,风险较小,是一项不错的养殖项目。

但总会有些疾病的侵害。

那家养鹅常见病有哪些?怎么防治?下面就来了解吧!一、小鹅瘟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二盐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

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

(一)症状: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

(2)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排黄白或黄绿色水便等现象,病程多1-2天,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1-2周龄的雏鹅。

(3)亚急性型:多发生于2周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现象。

一部分鹅会自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肠粘膜充血、出血等败血症现象。

死于急性或亚急性型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的带状假膜,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使后段小肠状如香肠。

(三)防治措施:(1)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使种蛋中含有母源抗体,从而使雏鹅产生被动免疫。

(2)如果种鹅没有注射小鹅瘟疫苗,对刚出壳的小鹅要注射弱毒苗。

对种鹅已经接种的,根据当地疫情发生情况也酌情注射弱毒苗。

(3)对病鹅和同群鹅要用高免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防治。

二、禽霍乱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疾病,又叫出败。

是禽巴氏杆菌引起的,鹅也易得。

多发生于秋季在鹅性成熟时期,如果预防措施不当,在疫区每年都会发生。

(一)症状: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和慢性型3种。

(1)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

(2)急性型:病鹅闭目泉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

鹅的常见病与防治一、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特征症状是严重下痢,典型病变为小肠粘膜渗出性炎症,大处理坏死和凝固物形成腊肠样栓状物都塞肠管。

本病主要侵害3—25日龄雏鹅,日龄越小损失越大,3—15日龄为高发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日龄增大而降低;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缓和,部分可自愈;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症状,成为带毒者。

主要传染源是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病鹅的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场地,健康鹅饮食经消化道传染,带毒的种蛋用于孵化更易传染。

l.症状: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常为最急性,病程仅此天左右,大多不显症状突然死亡;15日龄以内为急型,病症为吃食减少、精神沉郁、缩颈、离群呆立、不愿活动、羽毛松乱,继而不吃,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混有气泡的水样粪,鼻分泌液增多,喙、蹼呈青紫色,死前全身由于抽搐或摊痪,有神精症状,病症程1—2天;15日龄以上雏鹅多为恶急性,主要症状多是精神萎顿,不愿活动,少食或不食,下痢、消瘦。

2.病变:最急性的特征病变是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呈弥漫红色,小肠中、下段特别是回盲部极度膨大,像香肠一样的坚实,切开肠管可见腊肠样状的栓子,凝固物堵塞肠腔。

亚急性型病例的主要病变除肠管栓子外,肝脏肿大呈深紫色,胆囊膨大,脾脏充血。

3.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物治疗,及时用小鹅瘟血清治疗,治愈率可达50%左右。

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应加强对种鹅和雏鹅的预防接种工作。

种鹅的免疫程序由于小鹅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与种鹅的免疫直接相关,因此应特别重视和加强种鹅的免疫接种工作。

种鹅应于开产前1个月进行首免,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做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0亳升。

如有条件应定期对种鹅群进行免疫监测,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其抗体水平的消长状况。

雏鹅的免疫程序对来源于免疫监测达标种鹅群的种卵,其孵出的雏鹅应于出壳后7—10天接种小鹅瘟疫苗。

鹅有哪些常见的疾病_鹅的饲养方法

鹅有哪些常见的疾病_鹅的饲养方法

鹅有哪些常见的疾病_鹅的饲养方法鹅的疾病是影响鹅的正常生长,在养殖鹅的时候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鹅的常见疾病,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鹅的常见疾病1、禽流感,多种家禽急性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特定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在短时间内可见食欲废绝、体温骤升、精神高度沉郁,鸡冠与肉垂水肿、发绀,伴随着大批死亡,数天内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

养殖场应该及时接种疫苗从而达到防止禽流感发生的目的。

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

这样,可以尽快扑灭疫情,消灭传染源,减少经济损失,是扑灭禽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坚决执行。

2、小鹅瘟,它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症状为严重下痢,排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便,鼻孔流浆性分泌物,时时摇头。

有的鹅没有发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防治:在孵化前1个月给产蛋母鹅肌注种鹅用小鹅瘟疫苗,孵出的雏鹅自身就有免疫力;如母鹅没进行防疫,雏鹅要在1日龄内皮下注射小鹅瘟疫苗,或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时用小鹅瘟血清皮下注射可治愈。

鹅副粘病毒病,该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一种由鹅副粘病毒所致烈性传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各种日龄和各品种的鹅群均有高度易感性。

症状为潜伏期3~5天,拉稀,白色、黄色、绿色及红色稀粪,精神委顿,眼有分泌物,行走无力,随水漂流,部分鹅后期有扭头、转圈等神经症状。

10日龄雏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一般发病后6~7天有好转,9~10天康复。

本病无特效疗法,只能通过疫苗进行预防。

3、鹅大肠杆菌病,该病根据发病的年龄,侵害部位及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不同情况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

本病主要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关,被病鹅粪便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因素。

本病的防治:加强管理,增强鹅体的抗病力,注意鹅舍通风干燥,定期消毒,冬天防寒保暖,平时可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饮水,注意每种药使用后必须换另一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鹅白痢
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

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

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

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
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

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

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
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
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

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

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
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

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
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
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

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9、软脚病
由于鹅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饲料中没有充足的钙含量、则会出现站里不稳,坡脚等症状,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

治疗方法是每只每次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5次,症状严重的注射维丁胶性钙。

10、雏鹅水中毒
给雏鹅大量无节制饮水、或因饮水不足而引起脱水的雏鹅大量饮水,造成不太被人们重视的雏鹅水中毒病,致使雏鹅成批死亡。

雏鹅暴饮后,体内水分突然增加,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脑内压升高而致病。

临床症状:雏鹅在暴饮后半小时左右会出现精神沉郁,腿脚无力,步态踉跄,口流粘液,张口扬头,呈犬坐姿势,排出水样粪便,两脚急步呈直线后退或就地转圈,数分钟后死亡,部分雏鹅在倒地30-40分钟后苏醒康复。

防治措施:鹅雏在7天内定时定量饮水,科*口”,防止肌体缺水。

已发生脱水的雏鹅,要在饮水中加0.9%的生理盐水,做到间断供给,每次少量,饮速宜慢;也可采用先加大青绿多汁饲料,再逐步加大饮水量的方法。

11、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患鹅精神沉郁,食欲
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此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

患病初期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缩颈,羽毛蓬松,离群独处,行走艰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或呈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喙和蹼色发绀。

预防主要是消毒。

种蛋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每只注射1∶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mL,或按说明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期为300天,每年免疫1次。

注射后2周,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12、鹅痢疾
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雏鹅最常发。

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饲料变质等均易诱发此病。

患鹅喙的周围常粘有黏液,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垂头闭目,食欲不振或废绝,体质逐渐衰弱;病情严重时常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有时清晨发病,下午即死。

预防主要是不喂腐败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

患病后用土霉素、氯霉素或呋喃唑酮治疗效果较好。

也可将大蒜洗净捣烂,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汁内服,疗效较好。

13、小鹅流行性感冒
此病是发生在大群饲养场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侵袭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称小鹅流行性感冒。

初期
患鹅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伴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患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黏液,体毛潮湿;随着病情的加重,患鹅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

雏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

治疗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

保持鹅舍干燥和场地垫草的清洁。

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要注意防寒保暖,患鹅可选用氯霉素、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唑啶治疗。

14、鹅球虫病
此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原虫病,鸡、鸭、鹅都能感染,对幼禽的危害特别严重,暴发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急性者发病后1~2天内死亡。

多数病鹅开始甩头,并有食物从口中甩出;口吐白沫,头颈下垂,站立不稳;腹泻,粪便带血,呈红褐色,泄殖腔松弛,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病程长者食欲减退,继而废绝;精神萎顿,缩颈,翅向下垂落;粪稀或有红色黏液,最后衰竭死亡。

氯本胍30mg/kg混入饲料中喂服,连服4~6天,可以有效预防此病暴发。

治疗用痢特灵按200~400mg/kg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连喂3~5天可治愈。

另外也可用氨丙啉、球虫净等治疗。

15、鹅软脚病
主要因饲料中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或长期饲喂单一饲料而引发。

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和潮湿的环境中,雏鹅易
发。

患鹅脚软无力,常伏卧于地,生长缓慢,长骨骨端增大,跗关节骨质疏松。

此病以预防为主,要合理配制日粮中钙、磷的含量及比例,维生素D的喂量要充足,治疗可喂鱼肝油和钙片。

鱼肝油日喂2次,每日喂2~4滴;维生素D,每只内服15000lu,或肌肉注射4万Iu都有较好的效果。

16、有机磷中毒
鹅因误食了施用过有机磷农药的蔬菜、牧草或被农药污染的塘水都会发生中毒。

病症是病鹅突然停食,精神不安,运动失调;瞳孔明显缩小,流泪;频频摇头,作吞咽动作;肌肉震颤;下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最后抽搐、昏迷而死。

治疗:静脉注射解磷定45mg/只,或肌肉注射硫酸阿托晶,成鹅每只每次注射22mL,20分钟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0.5小时口服阿托品1片,连服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