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并利用它指导模拟实验,最终成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一套、班级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它们的本质不同是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的不同,只有明确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2.过渡。

谈话:关于地球的运动状态,历史上有过两种非常经典的学说,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说明:我们无法到太空去直接观察,所以直截了当地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获取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也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

1.明确活动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在同学面前发表各自的学说观点,并解释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3.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代表发表学说观点并出示让学说观点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师板书,记录学说中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特征。

4.小结: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24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即公转,周期是365天。

说明: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文献摘要,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两种学说的观点。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使学生深入了解两种学说的观点以及他们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谈话:既然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地球运动规律与事实相符,那么,我们就按照“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24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观点再次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2.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3.学生模拟实验,并用组图形式记录其中一个反光小圆片位置的昼夜交替全过程。

说明: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是为了让模拟实验与事实更接近,得出的结论更

具科学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用组图形式形成学生的关于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最终解释。

活动三:集体研讨

1. 提问:本次模拟实验与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2. 提问: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图,并陈述自己的解释。

教师把学生的解释用组图形成表达在黑板上。

说明:这是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探究的终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释能充分反馈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有过两个非常经典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我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事实相符,并依据地球自转且绕太阳公转的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日心说”的真实性,证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最终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