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习重点提要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局部解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悉掌握以下内容:一、重要局部结构(如沟、管、窝、孔、三角等)二、重要局部的层次(如腹壁与颅顶层次)三、内脏器官:位置、毗邻、血供等四、四肢: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的重要行程与分布五、与临床有关的问题:手术注意事项;神经损伤表现等本资料中的重点将用粗字底线予以标注,在重点知识点后将尽量附上图谱、歌诀、表格帮助大家记忆,“okay提示”指出常考点或特别重要的重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体的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体的基本层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头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颅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额顶枕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颞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1、头皮:颅顶软组织浅部3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即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额枕肌,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为“头皮”。

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皮支浅出的集中点。

3、cooper韧带:指乳腺叶之间结缔组织纤维束,一端连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连于浅筋膜深层。

4、calot triangle:胆囊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和部分肝脏面围成,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5、肛直肠环: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肠壁的纵行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共同构成一围绕肛管的肌环,对肛管有重要的括约功能。

6、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其上界为肩胛下肌和小圆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为肱骨外科颈,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通过。

旋肱后动脉绕肱骨外科颈的后方,和前方的旋肱前动脉相互吻合。

1、颅顶软组织有几层及各层特点?答:颅顶软组织由浅入深有5层,即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隙颅骨外膜。

其中浅部3层紧密相连难以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头皮,深部2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厚而致密,有两个显著特点,也是含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为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易出血,但愈合也快。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神经穿行。

(3)帽状腱膜:前连额肌后连枕肌,两侧变薄,续于颞浅筋膜。

(4)腱膜下隙:是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至上项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此间隙若发生感染,可经导经脉或板障静脉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因此,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骨膜与颅缝紧密愈着,骨膜下血肿,局限于一块颅骨范围内。

2、海绵窦交通及穿经的结构?答:海绵窦:外侧壁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额顶枕区界限: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为上颞线。

由浅入深分为五层,即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肌和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浅部三层结合紧密,称头皮。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外端。

窦内由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相互交通的小腔隙。

窦内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

面静脉与海绵窦交通:①面静脉可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②面静脉可通过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海绵窦交通。

颅内外静脉的交通:①硬脑膜静脉窦中乙状窦直接延续为颈内静脉。

②颅内外间的小静脉:小静脉环绕在脑神经干或血管周围并穿颅骨孔管的静脉丛,与颅外的静脉相通。

颅顶部危险区: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一层非常疏松的结缔组织,头皮借此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裂伤多在此分离。

此间隙范围较广,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此层内积血和积脓时,可广泛蔓延到全脑膜。

此间隙由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

故~面部危险三角:面静脉经过的鼻根和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会因为缺乏静脉瓣而引起颅内感染。

解剖基础腮腺管行径:由腮腺前缘发出于颧弓下一横指处向前走行,至咬肌前缘向内弯转进入颊间隙,续穿颊肌开口于颊粘膜。

体表投影: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穿经腮腺结构:纵向4个,横向3个;纵行:颈外动脉、颞浅血管、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血管、面横血管、面神经及其分支。

腮腺鞘:腮腺表面被覆于一层筋膜即腮腺咬肌筋膜,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分浅、深两层包绕腺体并形成腮腺鞘。

特点:浅层厚而致密,深层十分薄弱,与咽侧壁最近,腮腺病变易由此向深面的咽部扩展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在翼内外肌和颞肌之间,围绕在上颌动脉周围,为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上颌静脉及其属支,在翼外肌周围的静脉吻合丰富形成翼丛。

它与颅内外静脉之间均有交通,其血液主要经上颌静脉注入下颌后静脉,也由面深静脉流入面静脉,此外,尚可经卵圆孔静脉丛及破裂孔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1.头部解剖学:头部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包括颅骨、头皮、面部和眼睛等结构。

头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颅骨的骨组成、脑部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及其功能、面部骨骼和面部肌肉的构成。

2.颈部解剖学: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部分,包括颈椎、颈部肌肉和颈血管等结构。

颈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颈椎的构造、颈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颈部肌肉的分类和作用、颈血管的路径和分布。

3.胸部解剖学:胸部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包括胸腔、胸骨、肋骨和胸部肌肉等结构。

胸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胸腔的构造和内部器官(心脏、肺、食管等)的位置和功能、胸骨和肋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胸部肌肉和胸腔内血管的分布。

4.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位于胸部下方的部分,包括腹腔、腹肌和内脏器官等结构。

腹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腹腔的结构、腹肌的分层和作用、内脏器官(肝脏、胃、肾脏等)的位置和功能、腹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5.盆腔解剖学:盆腔位于腹部和骨盆之间,包括盆腔骨、盆腔脏器和骨盆底肌群等结构。

盆腔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盆腔骨的构造和连接、盆腔脏器(子宫、卵巢、膀胱等)的位置和功能、骨盆底肌群的作用和支持函数。

6.上肢解剖学:上肢是连接肩部和手部的部分,包括上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上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上肢骨骼(肩胛骨、锁骨、上臂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上肢肌肉(肱二头肌、桡侧腕长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7.下肢解剖学:下肢是连接骨盆和脚部的部分,包括下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下肢骨骼(髋骨、股骨、胫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下肢肌肉(臀大肌、股四头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8.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结构。

脊柱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脊柱的分段和曲度、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脊柱骨骼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除了上述各个部位的解剖学知识点,还有一些常见的器官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也很重要,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 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引言: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个局部的结构和组织,对于医学生来说,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解剖和观察人体局部结构,加深对人体解剖学的理解。

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 培养观察和分析解剖结构的能力。

实验材料:1. 人体解剖模型;2. 解剖刀、解剖镊等解剖工具;3. 实验手册。

实验过程:1. 头颈部解剖观察首先,我们观察和解剖头颈部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头颈部包括颅骨、颈椎、颈部肌肉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颅骨的结构,包括颅骨的骨缝、骨突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颈椎的结构,了解颈椎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头颈部肌肉的分布和功能。

2. 胸腹部解剖观察接下来,我们观察和解剖胸腹部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胸腹部包括胸骨、肋骨、腹肌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胸骨的结构,包括胸骨的各个部分和关节。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肋骨的结构,了解肋骨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腹肌的分布和功能。

3. 上肢解剖观察紧接着,我们观察和解剖上肢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上肢包括肩胛骨、上臂骨、前臂骨、手部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肩胛骨的结构,包括肩胛骨的骨骺、骨缝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上臂骨、前臂骨的结构,了解它们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手部的骨骼、肌肉等结构。

4. 下肢解剖观察最后,我们观察和解剖下肢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下肢包括髋骨、大腿骨、小腿骨、足部等组织。

我们仔细观察髋骨的结构,包括髋骨的骨缝、骨突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大腿骨、小腿骨的结构,了解它们的构成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剖模型观察和学习足部的骨骼、肌肉等结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局部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身体表面解剖身体表面解剖是解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表面的各种标志物和表面标志,以及表面解剖和内部解剖的关系。

在学习身体表面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肌肉、骨骼和器官在体表的表现形式,熟练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

比如腋窝、胸骨下缘、肱三头肌区、髌骨上部等。

此外,还要了解体表各个部位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头部解剖头部解剖主要研究头颅、面部、颈部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头颅是保护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颅骨和颅面骨组成。

颅骨有颅顶骨、颞骨、颧骨、枕骨等组成,颅面骨主要有上颌骨、下颌骨等。

面部主要由眼、鼻、口等组成,颈部主要是通过颈椎与头部相连。

在学习头部解剖的时候,需要了解头颅和颅面骨的名称、数量、形态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掌握头颅颅面骨的解剖标志以及各种孔窗、突起的位置和功能。

三、胸部解剖胸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主要包括胸骨、肋骨、胸骨软骨等组成。

在学习胸部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胸骨、肋骨、胸骨软骨、锁骨以及肋间肌、膈肌等肌肉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还应了解胸部的器官,比如心脏、肺脏、气管、食管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四、腹部解剖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主要部位,它包括腹膜、腹腔、腹壁、腹内器官等。

在学习腹部解剖的时候,要了解腹壁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掌握各种解剖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五、四肢解剖四肢是人体的重要运动部位,它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

在学习四肢解剖的时候,要了解上肢和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血管、神经等结构,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熟练掌握四肢的基本动作和功能,以及四肢与躯干的连接方式。

六、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解剖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在学习神经系统解剖的时候,要了解各种脑叶、脑室、脑神经的出口和入口,脊髓的各段的特点以及脊神经的部位和分布。

局部解剖学教学教案模板

局部解剖学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了解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剖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单元: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局部解剖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

3. 教学难点: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局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2. 实验法:通过解剖操作,使学生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实际应用。

3.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提高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出问题: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2. 回答问题:局部解剖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讲解1. 讲解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层次和基本毗邻关系。

2. 分析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1. 指导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解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局部解剖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复习,提高自身解剖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解剖操作技能。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将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31
头部
▪ 腮腺
1、 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 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下颌支、翼内
肌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 前缘
深:腮腺床—起自茎突的诸 肌、颈内血管和下4对 脑神经共同组成。
32
头部
2、形态、分部
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
浅部(面突)
分为 峡部
深部(下颌后突)
3、腮腺咬肌筋膜
(4)三叉神经(末支为主)
▪ 眶上神经 ▪ 眶下神经 ▪ 颏神经
三孔处可分别作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
29
头部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
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 下:下颌体下缘
30
头部
▪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 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 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①境界:颈前正中线、 胸锁 乳突肌下纷 前缘,肩胛舌骨 肌上腹围成。
②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舌骨下肌群 气管前筋膜 内容 椎前筋膜
61
颈部
③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颈段、食管颈段 1)甲状腺 a.形态:左右侧叶,峡
b.位置 侧叶:上至甲状软骨中点水
平,下至第6气管软骨 环 峡: 2—4气管软骨环
▪ 翼点 ▪ 下颌角 ▪ 颧弓 ▪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是额、定、颞、蝶四骨的汇合处。

多呈“H”型。

该处颅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在外伤时,易骨折并损伤脑膜中动脉。

形成硬膜外水肿。

2.头皮:是颅顶部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合成“头皮”。

3.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与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

窦内血液流动缓慢。

4.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5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由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的结构。

6.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7.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故称神经点。

8.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浸没鞘。

9.颈动脉窦: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和颈总动脉的末端膨大,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参与调节血压作用。

10.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

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形,后又离开该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该降支又名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的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

上、下根在肩胛舌骨肌中建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11.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

12.Virchow 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倾斜角肌处的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头部头分为颅和面两部分,颅的内腔为颅腔容纳脑及其被膜,相应的血管及神经,脑脊液,面部有视器,位听器,口,鼻等器官。

鼻腔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门户。

视器,位听器以及口,鼻粘膜中的味器属特殊感受器。

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与颈部区分。

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1.表面解剖头部的体表及骨性标志,对于头部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1》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状隆起,男性隆起较显著。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切迹有时称孔,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经过。

用力按压时,可引起明显压痛,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0.8cm处,眶下血管由此经过,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4》颏孔位于下颌第二磨牙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2.5cm处。

此孔呈卵圆形,实际上是一个短管,开口多向后上方,有刻血管及神经经过,为刻神经穿刺的部位。

颏孔的位置和开口方向均有年龄变化,其位置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移和后移,在7-8岁低于成人,15岁接近成人,脱牙老人由于下颌牙槽吸收则多接近下颌体上移。

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5》翼点为额顶颞碟四骨的回合处,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两横指处,多呈H形,翼点是颅骨得最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是,易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破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6》颧弓有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共同组成,全长均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的半月形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剂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点。

7》耳屏位于耳甲腔前方的扁平突起,在耳屏前方1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搏动,在它的前方可检测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

8》髁突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张闭口活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活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受限。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2、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概念及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3、熟悉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2、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及区别。

3、人体基本结构的配布。

4、常用的解剖器械及使用。

5、怎样学习局部解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基本结构配布概况。

难点:筋膜及筋膜间隙。

思考题名词解释:骨纤维鞘、筋膜间隙。

问答题: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有何区别?、第十八章下肢下肢浅层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难点: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思考题问答题1、如何在体表确定大隐静脉的走行?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时,选择什么部位最好?股前内側区目的要求1、掌握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掌握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熟悉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了解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局部解剖学教案(中文版)

局部解剖学教案(中文版)

02
01
会阴
位于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内有丰富 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04
03
脊柱和四肢解剖结构
A
脊柱
由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等构成,支持身体重量 并保护脊髓。
四肢骨骼
包括上肢的肩胛骨、锁骨、肱骨等;下肢 的髋骨、股骨等。
B
C
四肢肌肉
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下肢的 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
四肢血管和神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 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规范 操作,正确使用解剖器械, 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
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 讨论和交流,善于思考和总 结,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能力。
下一步学习计划和建议
A
深入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加强 对人体各部位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理解和记忆。
人体各部位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区、上肢和下肢等部位的结构 特点和功能。
局部解剖学的常用术语和标识
如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等。
人体各部位常见疾病和病变的解剖学基础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解剖学基础。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展示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局部解剖 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 准确描述人体各部位的结构 特点和功能。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局部解剖学可以 揭示心脏结构的变化,如心室肥厚、心腔扩大等,为药物 治疗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依据。
呼吸系统疾病与局部解剖学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局部解剖学可以揭示气 道和肺组织的结手术切除病灶提供精确导航。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目录分析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 目的和任务
三局部解剖学研究的 重点是器官间关系
四局部的划分
五局部的内 在辩证关系
六局部解剖 学与临床实 践的关系
(一)普遍性器官间关系 (二)特殊性器官间关系
(一)自然划分 (二)人为划分
(一)局部与机能的关系 (二)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
第一节腹部概 1

2
第二节腹壁
3 第三节腹膜和
腹膜腔
4 第四节腹腔器

5 第五节腹部常
用腧穴解剖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腹前外侧壁 二腹后壁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腹膜腔的分区
一结肠上区的器官 二结肠下区的脏器 三腹膜后隙的脏器
一大横 Dàhéng(SP 15,足太阴脾经) 二神阙 Shénquè(CV 8,任脉) 三天枢 Tiānshū(ST 25,足阳明胃经) 四曲骨 Qūgǔ(CV 2,任脉) 五鸠尾 Jiūwěi(CV 15,任脉) 六关元 Guānyuán(CV 4,任脉) 七中极 Zhōngjí(CV 3,任脉) 八气海 Qìhǎi(CV 6,任脉) 九中脘 Zhōngwǎn(CV 12,任脉)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行业
层次结构
腧穴
腹部
膀胱经
盆部
境界
中医药
内容
胸部 太阳
分区
全国
区 结构 少阳

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概述一、界限与划分:境界:头部借下颌骨体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与枕骨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头部又借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与乳突连线,分为前下方的面部和后上方的颅部。

二、头部表面标志1.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与大脑额叶下缘相对,其内侧份深方是额窦。

2.眶上孔: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2.5cm,有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1厘米处,有眶下血管、神经由此通过。

4.颏孔:位于下颌第2前磨牙根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距正中线2.5cm处,有颏血管、神经通过。

(以上三孔在一条线上)5.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指处(3.8厘米),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连接而成。

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其内表面。

骨折时,会发生硬膜外血肿。

6.颧弓:位于耳屏至眶下缘连线上,其上缘对颞叶前端下缘;其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有咬肌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为阻滞麻醉进针点。

7.下颌角:下颌骨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骨质薄,骨折好发。

8.乳突:是耳垂后方的隆起,其根部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通过);后有乙状窦。

9.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枕骨后方椎突出的隆起,内有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10.上项线: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是大脑小脑分界,深方有横窦。

第二节面部一、面部浅层结构:一)皮肤、浅筋膜内有脂肪组织、血管、神经、面肌、腮腺管、颊脂体。

特点:1、皮纹;2、皮肤、浅筋膜与面肌为一整体,薄而柔软;3、浅筋膜疏松二)血管、神经、淋巴1、血管(1)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下颌下腺深面→咬肌前缘→面部→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脉。

※压迫止血部位: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

(2)面静脉——在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注入颈内静脉。

1)经眼静脉,也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海绵窦交通。

2)口角平面以上无静脉瓣。

3)危险三角:临床常将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熟悉人体解剖结构的层次和组成;3. 了解局部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用品:尸体、解剖刀、镊子、剪刀、解剖图谱、解剖记录纸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尸体,了解尸体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2)观察头颈部的结构,包括颅骨、面部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重点观察颞颌关节、颈椎、颅底、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3)观察上肢的结构,包括肩部、上臂、前臂、手部。

重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

(4)观察胸部结构,包括胸壁、胸腔、肺、心脏、血管、神经等。

重点观察胸骨、肋骨、膈肌、肺门、心包、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等。

(5)观察腹部结构,包括腹壁、腹腔、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重点观察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肝、胃、脾、肾、膀胱、输尿管、生殖器官等。

(6)观察下肢结构,包括髋关节、大腿、小腿、足部。

重点观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等。

3. 实验记录:(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解剖结构的名称、位置、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

(2)将观察到的解剖结构绘制成图谱,标注解剖结构名称和位置。

(3)对观察到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其功能、临床意义等。

三、实验结果1. 头颈部:(1)颅骨由额骨、顶骨、颞骨、蝶骨、筛骨、枕骨组成,呈椭圆形,分为颅顶和颅底。

(2)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3)肌肉包括颞肌、咬肌、颈阔肌等。

(4)神经包括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

2. 上肢:(1)肩关节由肩胛骨、锁骨、肱骨组成,呈球窝关节。

(2)肘关节由肱骨、尺骨、桡骨组成,呈肘关节。

(3)腕关节由桡骨、尺骨、腕骨组成,呈腕关节。

(4)神经包括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

3. 胸部:(1)胸壁由胸骨、肋骨、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组成。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英文名称:Regional Anatomy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103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73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标本观察,尤其是实地解剖操作教学手段,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系统解剖学知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的桥梁作用,从而为学习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通过课堂讲授和自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二)通过操作课,对基本内容进行实地解剖或标本观察,并密切结合活体熟悉各部的表面解剖,能写出解剖记录,画出必要的简图,能进行分析、综合,以达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基本的解剖器械,达到能在尸体上进行切割、剥离、解剖等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人体各部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二、熟悉:1、人体各部的区分。

2、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3、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4、解剖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安排:理论课:2 学时实验课:2 学时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及关键词: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神经鞘、骨筋膜鞘主要内容:1、局部解剖学的大意及在医学课中的地位。

2、人体的基本结构:(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淋巴管和淋巴结。

3、解剖器械及其使用:解剖到,镊子,剪,血管钳。

4、解剖操作基本技术:(1)解剖皮肤。

(2)解剖浅筋膜。

(3)解剖深筋膜。

(4)解剖血管、神经。

(5)解剖肌肉。

(6)解剖脏器。

第一章头部目的要求一、掌握:1、腮腺的位置、形态、分部、腮腺鞘和穿行腮腺的结构。

2、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其结构特点。

3、海绵窦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和穿行结构。

4、面浅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其特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头皮:额顶枕区软组织中的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互相紧密结合,不易分离统称为“头皮”。

颅顶的危险区:即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范围较广,移动性大,间隙内有静脉网,介导经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

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脑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将此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面部的危险三角区:面静脉可经眼睛与海绵窦相通,也可通过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相通,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至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临床上常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面部的危险三角。

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腮腺咬肌区:此区指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颌后窝,其上界为颧弓与外耳道,下界为下颌骨下缘平面,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腮腺咬肌区内主要结构有: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

面侧深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其上部为颞下窝。

此区为一有顶、底和四壁的腔隙,内有翼内、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神经通过。

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后壁为腮腺深部;外侧壁为下颌支。

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底平下颌骨下缘。

翼点(pterion):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神经点: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针点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气管前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前下部覆盖气管称气管前筋膜,此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气管前间隙。

内部结构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胸腺上部,头臂干,左头臂静脉和气管前淋巴结。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故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囊鞘间隙:形成甲状腺真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假被摸,即纤维囊。

甲状腺鞘与纤维囊形成的间隙称为囊鞘间隙,即甲状腺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

肌三角:由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围成。

其浅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颈前静脉与皮神经,以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推前筋膜。

三角内有浅层的胸骨舌骨肌和肩肿舌骨肌上腹,以及深层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以及位于气管前筋膜深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

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并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魏尔啸淋巴结(Virchow node):临床上对单个肿大的锁骨上淋巴结称为魏尔啸淋巴结,位于颈静脉角处[1],通常指左侧锁骨上肿大的淋巴结。

患胸、腹、盆部的肿瘤,尤其是食管腹段癌和胃癌时,癌细胞栓子可经胸导管、左颈淋巴干逆流至左锁骨上淋巴结,常发生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晚期症状。

常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缘形成的夹角处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肺段呈圆锥形,底位于肺表面,尖朝向肺门,右肺有10个肺段,左肺有8个肺段。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肺门:位于肺纵膈面的中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

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位置处的横行隆起。

平对第二肋。

胸肋三角:位于胸骨和膈肌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该处薄弱,是膈疝的好发部位心包前下窦:位于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所形成的间隙,是心包腔最低的部位,心包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

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

左、右半月线与左、右肋弓的夹角为前肾点,是肾盂的前方投影。

半月线平脐处为上输尿管点,平髂前上棘处为中输尿管点。

腹股沟管:是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由肌与筋膜形成的潜性腔隙,长约4-5cm,与腹股沟韧带通过,是腹前外侧壁的重要薄弱部位。

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系膜三角:系膜缘处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系膜三角,此处肠壁无浆膜,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

边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肠支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动脉弓,称为边缘动脉。

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肠系膜的右2/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不易扩散。

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血管,腹直肌外侧缘何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正对腹股沟浅环,是直疝的好发部位。

胆囊三角:位于肝脏面,与胆囊管、肝总管共同围成,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胆管,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

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段:依Glisson系统的分支及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内均有独立的Glisson系统的一、二、三级及逐渐变细的分(属)支和引流相应区域胆汁的管道,并有相应的肝静脉属支引流相邻区域的静脉血,这些区域是肝的功能单位称肝段。

膈下间隙:为位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间隙,此间隙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左肝上前间隙和左肝上后间隙。

左肝下间隙又被小网膜和胃分为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

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外间隙,居膈与肝裸区之间。

腋鞘:有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

临床上作臂丛锁骨下部麻醉时,可将药液注入腋鞘内,麻醉上肢。

肌腱袖:又称肩袖,是在肩部的活动肩关节的重要肌肉。

与关节囊愈合,并相互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

加强肩关节的稳定。

腰上三角: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其内侧界为竖脊肌外侧缘,外侧界为腹外斜肌后缘,上界为第12肋,内有肋下神经,下腹髂神经和髂腹沟神经,是腹后壁的薄弱区之一,腹腔器官经此三角向后突出,形成腰疝。

听诊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

临床上称听诊三角,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腰下三角: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

此三角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踝管:踝后区的深筋膜在内踝和跟结节内侧面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此韧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共同形成踝管。

股鞘:为腹横筋膜及筋膜向下延续,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深层。

食管上三角:有左锁骨下动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三角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段食管下三角:有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三角内有食管下段。

一个女工在事故中头皮撕裂,累及了哪几层软组织,头皮下血肿发生在哪一层中,若发生感染为什么会向颅内扩散?答:头皮撕裂累及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这3层软组织,头皮下血肿发生在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因此层为一疏松结缔组织此间隙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经脉和颅内的硬脑膜窦想交通,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

某患者确诊为腮腺肿瘤,并决定手术治疗,请问;1)腮腺位于何处?分几部分?答: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通常以下颌支下缘或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平面为界,将腮腺分为深浅两部分。

2)腮腺的毗邻结构如何?答:腮腺其上缘形凹,邻颧弓、外耳道及颞下颌关节后面,下缘平下颌角,外面与位于浅筋膜内的耳大神经末梢和腮腺浅淋巴结相邻,前内面邻接咬肌、下颌支及翼内肌后部,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第IX~XII对脑神经毗邻。

3)腮腺肿瘤时可能压迫那些结构?答:可压迫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上颌血管、面横血管、颞浅血管、耳颞神经和面神经及其分支。

手术中易损伤哪些结构?最易损伤什么结构,若损伤会出现什么症状答: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和耳颞神经,最最易损伤面神经及其分支,如损伤,则出现同侧面肌偏瘫,即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垂向健侧,鼓腮漏气,不能吹哨等症状。

试述海绵窦的位置,结构及交通:1)海绵窦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

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方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割成许多相互通连的充满血液的小腔隙,形式海绵而得名,窦内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血栓。

2)海绵窦的上壁向内侧与鞍膈相移行,下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隔,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颔神经通过,内侧壁与垂体相邻,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3)向内借眼静脉与面静脉向交通、向下经软圆孔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向交通,两侧接受大脑中浅静脉,向后外经岩上窦和岩下窦将血液导入横窦。

乙状窦和颈内静脉。

4)穿经结构,海绵窦外侧壁内的结构自上而下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眼神经和上颔神经,窦内有颈内动脉及其外侧的展神经通过。

试述垂体的位置、毗邻及其临床意义1)位置:位于垂体窝内。

2)毗邻:前方为鞍结节,前上方为视交叉;前外侧为视神经管、视神经、颈内动脉;后方为鞍背;两侧为海绵窦;顶(上方)为鞍膈、鞍膈的前上方有视交叉和视神经;底(下方)邻蝶窦。

3)临床意义:①垂体前叶肿瘤时可将鞍膈前部推向上方,压迫视交叉而出现视野缺损;②垂体肿瘤向上突入第三脑室时,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而至颅内压增高;③垂体肿瘤向下可侵及蝶窦;④垂体肿瘤向两侧可压迫海绵窦,致海绵窦淤血,进而影响到窦内的颈内动脉和Ⅴ、Ⅲ、Ⅳ、Ⅵ对脑神经,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

在做垂体肿瘤切除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垂体周围的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

颅内骨折伴有脑脊液外漏的常见部位:1)蝶骨中部骨折时,常同时伤及脑膜和蝶窦,是蝶窦和蛛网膜下隙相同,血性脑脊液可经鼻腔流出,如伤及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可形成动-静脉瘘,引起眼静脉淤血,并伴有搏动性突眼症状,如果及穿过海绵窦内和窦壁的神经,则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和三叉神经刺激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