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表现出歌曲宁静悠闲的意境,感受音乐描绘的黄昏时分宁静温馨的气氛。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能后够比较准确的轮唱歌曲,初步培养学生合唱能力。
3.学会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做到六小节换一次气。
二、教学重点用自然、真挚的声音表现歌曲宁静温馨的气氛。
三、教学难点三部轮唱的准确和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情绪和意境,为音乐配一幅图画,并说明选择理由。
(播放《美丽的黄昏》伴奏音乐。
课件展示四幅图画)学生会根据音乐情绪选出第一幅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音乐给人宁静温馨的感觉。
为什么音乐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呢?歌曲好听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二)学习歌曲1.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速度特点。
2.学生看谱聆听歌曲,找出歌曲的三个主要乐句。
3.学生跟琴用a演唱三个主要乐句的旋律,注意听琴唱准。
4.师提问,在哪里换气比较合适?讲解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慢慢深吸气,然后慢慢呼气,以获得较长的气息。
5.学生再次跟琴演唱三个主要乐句的歌谱,试一试唱六个小节再换气。
6.学生试着填词演唱三个主要乐句,注意气息的保持。
7.教师提问: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学生随伴奏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填词演唱三个主要乐句。
8.学生观察第一声部乐谱,说一说它的旋律说如何在三个主要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共有几个乐句?9.学生试着填词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并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最后一个乐句。
10.学生分别观察第二、第三声部乐谱,说一说第二、第三声部分别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它们的旋律是如何在三个主要乐句上发展而成的,分别有几个乐句?11、学生分别填词完整演唱第二、第三声部、注意结束句速度力度的变化。
12.师生合唱第一、二声部。
(1)学生唱第一声部,老师唱第二声部。
学生边唱边聆听第二声部,感受两个声部声音的和谐。
(2)老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 歌词内容:描绘黄昏美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②重点词句:
- 黄昏:日落时分,天空美丽的时刻
- 旋律:像流水般悠扬,让人陶醉
- 节奏:如心跳般平稳,给人以安宁
- 美突出黄昏的美丽色彩,如橙、紫等温暖色调。
- 在板书上绘制简笔画,如太阳、云彩、小鸟等,形象地表现歌曲中的自然景象。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首先,歌曲中的一些音准和节奏变化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其次,学生在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和启发;最后,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分工不均、协调不佳等问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沟通与协作。
详细介绍歌曲的歌词内容,通过解释关键词汇,让学生领会歌曲传达的情感。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音乐表达黄昏的美好和宁静。
3. 歌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美丽的黄昏》的艺术特色。
过程:
选择几个经典的黄昏主题歌曲进行分析,包括《美丽的黄昏》。
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艺术特色,让学生全面了解黄昏主题在音乐中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音乐传达情感,以及这些歌曲对自己的启发。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通过音乐、动作或绘画等形式表现黄昏的美。
每组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并讨论如何将这些想法融入歌曲演唱中。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一、单元目标与内容确定1.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基本的音乐节奏和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模仿、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丽黄昏景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2. 单元内容●歌曲学习:教授并练习歌曲《美丽的黄昏》。
●舞蹈编排:设计并学习与歌曲相匹配的简单舞蹈动作。
●音乐欣赏:欣赏与黄昏相关的优秀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表演。
●学生能够初步欣赏和理解与黄昏相关的音乐作品。
2. 教学要求●注重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用歌声传递对美丽黄昏的热爱。
●舞蹈动作要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和表演。
●欣赏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黄昏相关的音乐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黄昏的美丽画面和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四、教材分析与编排1. 教材分析●对《美丽的黄昏》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
●整合与黄昏相关的音乐知识、素材等,丰富教学内容。
2. 编排思路●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1. 情境设置●创设黄昏时分的自然或城市景象,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曾经见过的美丽黄昏场景。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歌词简洁优美,旋律悠扬,易于学生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描绘的黄昏美景也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感受音乐的美。
3.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2.歌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节奏、旋律等进行讲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情感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图示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引导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引导学生谈谈对黄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学生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检验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昏的感悟,分享彼此的心情。
鼓励学生创作关于黄昏的诗歌或画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大自然,感受音乐的美好。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优美,旋律温馨。
歌曲以黄昏为背景,描绘了孩子们在黄昏时分快乐玩耍的场景,体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歌曲节奏轻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力、情感把握等方面还不够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美丽的黄昏》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够感情丰富地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个别音准、节奏问题。
2.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演唱榜样。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效果。
3.情感引导法:教师通过讲解、情境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课件、音乐教材。
2.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
3.准备相关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歌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美丽的黄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注意纠正音准、节奏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黄昏的诗歌或故事,分享给大家。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美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美丽的黄昏》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然而,对于这首歌曲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他们可能还需要一些指导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并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唱出《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歌曲中感受到黄昏的美丽和宁静。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黄昏的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可能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地指导和辅导。
2.学生可能对黄昏的景象不太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黄昏的图片或故事,让学生想象和感受黄昏的美丽。
3.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黄昏》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黄昏的图片或故事。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黄昏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黄昏的美丽。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黄昏是什么样子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并播放歌曲的录音。
学生倾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
首先,教师教唱旋律,然后让学生跟唱。
对于高音部分,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正确地唱出高音。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2)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歌词简洁优美,旋律柔和动听。
歌曲共四句,前三句歌词描绘了黄昏时分大自然的美景,最后一句歌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音阶、节奏和简单的音乐术语。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嗓音发育逐渐成熟,但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会正确使用嗓音,需要注意嗓音的保护和正确发声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黄昏的美好氛围。
3.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嗓音演唱歌曲,注意嗓音的保护。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掌握。
2.正确使用嗓音,注意嗓音的保护。
3.情感的表达和歌曲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和歌词。
2.准备音乐教学设备,如音响、钢琴等。
3.准备教材,分发给每个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吐字清晰,旋律的准确。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音和节奏进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3)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一单元的唱歌曲目。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绘了一个美丽的黄昏景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歌曲中的歌词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符合我国教育方针。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较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的嗓音条件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培养审美情趣。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旋律的掌握。
2.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3.音准、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悟音乐。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背景音乐。
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学习。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么样?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音准、节奏等。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学唱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
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美丽的黄昏》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歌曲,它通过细腻的音乐语言,展现了黄昏时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课程设置中,本曲目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的感知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美丽的黄昏》这首曲目的来源和特点,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演唱《美丽的黄昏》,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美丽的黄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美丽的黄昏》这首曲目的旋律美和情感内涵,以及学唱歌曲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歌曲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歌曲的情感特点。
四、教学资源与准备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节课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美丽的黄昏》歌曲的伴奏音频和歌词打印件,方便学生跟唱和学习。
2.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歌曲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音乐教室或适当的教学场地,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演唱。
五、授课步骤与过程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美丽的黄昏》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歌曲欣赏:播放完整的《美丽的黄昏》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3.学唱歌曲: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并尝试理解歌词的含义。
在教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实践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或集体演唱,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歌曲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同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和要求。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1)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三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歌曲有较高的兴趣。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理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还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美丽的黄昏》,并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传递歌曲的美感。
3.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附点音符和延音线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用歌声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引导法、练习法等,让学生在聆听、演唱、模仿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教材、乐谱等教学资料。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黄昏景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氛围。
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昏的感悟和喜爱。
2.呈现(5分钟)老师范唱《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他们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附点音符和延音线,进行针对性练习。
4.巩固(10分钟)采用接龙唱、分组唱等形式,让学生在演唱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演唱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歌曲中所描绘的美丽黄昏景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情感传递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以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愉悦的情感。
2、愿意参加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演。
能够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
3、知道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并能以这种形式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用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轮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师:刚才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分别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歌曲,听一听它的速度、情绪又是怎样的?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学生聆听回答三、新授:(一)、聆听歌曲:师:歌曲中唱到了什么?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学生回答师:谁能描述一下这首歌曲中唱到的美丽的黄昏是怎样的景色?学生回答师:再来听一听,我们要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播放歌曲学生回答柔和的,轻松的。
师:我们一起跟老师随歌曲做个律动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模仿引导学生随歌曲做律动。
(二)、学唱歌曲:师:静静的听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出示课题师: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学生随录音演唱师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纠正。
师:刚才我们唱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三)、学习轮唱部分师:听录音机里面演唱的与我们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聆听回答师:这种演唱形式就叫做轮唱。
引导学生分声部演唱师:我们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进行二声部轮唱师引导学生演唱歌谱四、总结教师小结。
五、下课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美丽的黄昏》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案1教学构思:1、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同时创设黄昏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2、由前面的练唱引出钟声的音乐,让学生听钟声、唱钟声,直接点到歌曲的主题——“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让学生深入感受黄昏、钟声的悠闲情景。
3、通过读歌词、唱歌词,并重点解决二部轮唱这个难点,然后有表现地唱好歌曲《美丽的黄昏》,能够声部和谐协调,歌声优美抒情、轻盈而有动感。
4、从歌曲的情调意境出发,引导学生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试验。
学习目标: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
学习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学习难点:轮唱学习过程:一、导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留给我》。
要求:加入领唱、对唱。
对唱的地方谁唱谁站起来。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演唱形式。
二、歌曲学习:1、学习歌词: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黄昏、钟声等)歌曲的速度、情绪怎么样?(中速、优美的)你能听出来歌曲是几拍子的么?强弱规律是什么?小结:《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黄昏的景色美吗?让我们陶醉的说一说。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歌词。
2、学习歌谱:1)老师范唱。
2)教师弹琴,生分句跟唱。
3)完整演唱。
3、学习歌曲:1)聆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
(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1)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课题美丽的黄昏内容歌曲学唱与表现课型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
2、在聆听、学唱的过程中体会四三拍的韵律,学唱歌曲曲谱并学习轮唱的演唱形式,能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
3、能用优美、抒情、和谐的声音完成三声部轮唱。
重点感受四三拍韵律难点三声部轮唱关键教学准备教师钢琴、电脑、CD 学生教科书环节时间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自主感知进入情境产生兴趣5分自主理解互动问答整体感知5分自主探究参与学唱自主感悟20分1、学生聆听课前两分钟音乐进入教室。
2、导入新课发声练习1、初步感受歌曲2、复听挥拍感受乐句1、视唱曲谱,观察曲谱特点2、学生填词演唱歌曲3、设计换气位置1、学生聆听《培尔金特》组曲《晨景》进入教室,观看歌曲介绍。
2、(1)开口音发生练习(2)师生音阶二声部练习。
1、初听《美丽的黄昏》感受音乐师:通过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音乐要素)生:节拍、情绪、力度、速度。
师:歌曲的力度为什么是弱的?生:黄昏时分2、复听《美丽的黄昏》挥拍感受四三拍乐曲的韵律。
1、(1)教师出示歌曲曲谱,学生随琴视唱。
(2)观察,总结曲谱特点①两段乐曲的旋律是走向是向上的②最后一行音重复。
师:为什么最后一行的音都是1?生:钟声师:手势指挥学生演唱1—1—手势减弱。
2、填词演唱这三个主要乐句。
3、观察歌谱,看一看应该在哪里换气。
15 155432 5-5432 1-教师指挥手势提示减弱,让学生感受减弱的意义。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 唱歌 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三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巩固已初步掌握的合唱技能,要求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去表演歌曲。
3、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国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唱好三部轮唱。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老师弹一首以前学习过的歌曲,学生猜猜歌曲的名字是什么?2、复习《老爷爷赶鹅》这首轮唱歌曲,3、什么是轮唱歌曲?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同一旋律不同的进入唱。
今天我们又一起来学习一首轮唱歌曲。
板书美丽的黄昏二、感受美丽的黄昏1、出示黄昏图片,让孩子们感受黄昏美景。
2、你在哪儿亲身感受到过美丽的黄昏景色?学生回答。
3、在中国的古诗词里也有许多描写黄昏的诗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原野上呈现一片金黄色,村子也沐浴的夕照中,显得极其温馨美好,这时一头牛慢悠悠的沿着小路回村,而牛背上并牧童,有的却是一双乌鸦,仿佛是老牛正把他们带回村庄的图景。
表现出夕阳中的农村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活泼温馨的场景。
三、感受歌曲1、观赏了画面,感受了中国诗词里的“黄昏情景”,如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第一遍,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根据歌词想象《美丽的黄昏》美丽的景象。
3、听范唱《美丽的黄昏》第二遍。
划拍子听音乐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四、学唱歌谱1、出示第一乐句简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教案
解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学生需要学会欣赏《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难点
(1)歌曲《美丽的黄昏》的音准和节奏。
解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分组练习、个别辅导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歌词中较长的句子和难发的音。
解析:歌曲《美丽的黄昏》中有一些句子较长,发音较难,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准确地演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句练习,注意发音准确性,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点。
(3)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解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②趣味性:
-通过幽默、夸张、生动等手法,增加板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笑声和兴趣。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③重点知识点:
-板书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歌词特点等。
-利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学习其他著名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一些著名的音乐作品,如《梁祝》、《高山流水》等,了解其背景和特点。
-参加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2)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美丽的黄昏为背景,描绘了孩子们在黄昏时分玩耍、嬉戏的快乐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充满童趣。
歌词简洁易懂,易于学生记忆。
歌曲为2/4拍,共两个乐句,结构简单,旋律重复,便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歌曲的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美丽的黄昏景色,体会歌曲的童趣。
2.学会歌曲《美丽的黄昏》,并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学生可能不易唱准。
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的黄昏景色,激发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美丽的黄昏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黄昏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重点练习高音部分和节奏,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如跳舞、画画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加强家庭互动。
《唱歌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教案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
《唱歌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美丽的黄昏》是一首描绘黄昏美景的歌曲,歌词生动形象,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黄昏的美丽,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基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但是,对于一些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技巧训练和情感表达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
三、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了解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通过听、唱、奏、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其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了解音乐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方法。
2. 难点:正确使用乐器伴奏,唱准歌曲中的升降2度音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黄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出“黄昏”。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黄昏的美丽景象,并请学生描述自己心中的黄昏。
2. 学习新歌(1)教师教唱歌曲旋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2)教师逐句讲解歌词,并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方式,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4)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学生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5)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现不足之处。
(6)教师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7)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3. 创编动作(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创编简单的动作,例如:用手比画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等。
(2)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意境,编排一段简单的舞蹈或动作表演。
(3)各小组表演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欣赏并评价。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唱歌美丽的黄昏|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美丽的黄昏》的旋律、节奏及歌词: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学唱,确保学生熟练掌握。
-歌曲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用歌声传达情感的能力,通过歌曲的演唱,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2.歌曲学习方面: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旋律、节奏的掌握程度不一。针对这一点,我采用了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3.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积极参与,互动良好。这表明他们喜欢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设计此类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积极投入,课堂氛围活跃。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1.关于教学导入: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歌唱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美丽的黄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歌曲传达情感?”等。
唱歌 美丽的黄昏 教学设计(2024年)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歌曲是一首小而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旋律优美抒情,歌曲的音域仅六度,全曲只有三个乐句。
一、二两句优美流畅,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描写了“叮咚”的钟声,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三声部的轮唱过程中形成了美妙的三部合唱曲,表现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温馨宁静的感觉。
歌曲旋律的进行以级进为主,旋律平缓柔和,整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运用较长的气息,才能使歌声平稳,特别要注意唱满音符的时值。
二、学情分析音乐基础: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符、节奏、简单的乐理知识等。
但对于更复杂的音乐元素和技巧,如和声、音程等,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音乐技能:在音乐技能方面,他们能够跟随节奏拍打、唱歌、跳舞等。
但对于演奏乐器、合唱等技能,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抒情、和谐的声音合唱歌曲。
2.能够学会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在唱歌时能够有足够的气息支撑,做到六小节换一次气。
3.通过听辨、演唱等形式,体验轮唱歌曲,了解轮唱的演唱形式,对轮唱歌曲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四、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用优美、抒情、和谐的声音合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和谐的声音合唱歌曲。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钢琴、口琴、顺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导入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让我们用音乐的方式彼此问好吧!1.播放《美丽的黄昏》歌曲,课件展示黄昏美景图片。
学生边欣赏图片变聆听音乐做律动。
2.分享感受,给歌曲起名字美丽的黄昏、美妙的钟声、钟声的叮咚......等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声部轮唱歌曲《美丽的黄昏》。
板书课题:美丽的黄昏 1=C 34(二)初步感受歌曲1.这是一首欧美歌曲,C大调,四三拍,你能听出来: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速度、力度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板书:稍快抒情、优美地2.请同学们看谱聆听歌曲,找出歌曲的三个主要乐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黄昏》音乐教学设计小学人音版三年级第五册第七课歌曲《美丽的黄昏》音乐课题组阶段性工作计划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其对人材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大改革。
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把艺术教育作为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音乐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的教学除传授音乐知识外,更多的是学生的音乐实践,因此,它较其它学科有更强的实践性。
这种实践就必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要把没有实体形象的音乐语言,进行形象化的再现,让音乐的主题、旋律、节奏、情感都视觉化,让学生通过形象去理解音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音乐教学难以解决的课题,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课堂教学就形成了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的基本局面。
所以,教师往往偏重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去展示音乐,示范音乐,只停留在使用媒体方法和发挥媒体功能的研究上。
这样,学生无自主可言,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离开了教师其自信心就变得脆弱。
这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不相适合的。
随着交互媒体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受到冲击,教师将不再是现成知识的灌输者,而将发挥教学教导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者。
体现了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特点。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感受音乐,要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就必须让现代教育媒体教会学生自己学习。
近年来我校的教改研究课题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
这一新模式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借助媒体独立探索→引发问题协作学习→意义建构效果评价。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片面地看成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单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更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中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不仅节时省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音的高低》一课中,没有让学生直接听辩音乐的高低,也没有灌输生硬的概念,而是运用媒体创设一个森林的背景,根据画面景物的变化把自然界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觉、视觉,感受、听辩声音的高低。
学生很快就被生动的画面,对比强烈的声音深深吸引住了。
他们听着小鸟的歌唱,看着阳光灿烂的大草坪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听着狮子的吼叫,看着狂风暴雨会吓得躲到桌子下。
在这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自主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引发问题、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音版歌曲《摇篮曲》一课时,在歌曲中出现了附点四分音符,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作曲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上附点呢?为什么唱《少先队队歌》不能让小宝宝睡着呢?为什么唱《摇篮曲》小宝宝能睡着呢?”这时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摇篮曲表达的是妈妈无限的爱、温馨的爱、温暖的爱等。
同时,学生还回答出:“作曲者舒件特在这里用上附点四分音符更加突出了摇篮‘摇’的特点。
”又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有的说《少先队队歌》太吵了,会吓着摇篮里的宝宝;有的说《少先队队歌》雄壮有力,宝宝安静不下来肯定是睡不着的;有的说《摇篮曲》旋律优美、温馨;还有的说《摇篮曲》节奏平稳、力度轻柔,所以宝宝一下子就睡着了。
在结合多媒体,反复聆听对比。
这样,即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挥个性和才能的机会,又培养了同伴之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精神,使学生们兴趣盎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等着教师讲解的依赖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
三、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弥漫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其实,留心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无非有两类,一类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另一类属于因为熟悉而喜欢。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弥漫式教学”,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沉浸在音乐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感知音乐、体验熟悉音乐,进而能有感情地表现音乐。
南照岳老师就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和下午的课前五分钟,除了播放教材歌曲外,还播放学习喜爱的歌曲或中外名曲,让学生欣赏,让音乐教室随时充满歌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中建构自主学习的新模式,能够改变旧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音乐教改的深化和发展,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鉴赏能力,是现代教育媒体研究向素质教育方向转移,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音乐课题组阶段性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
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
如在设计“民歌”课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
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等等。
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
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
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
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笔者事先考虑到学生喜欢扮演动物角色的心理制作了一些头饰,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两名学生扮演狮王,其余学生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不料一个班级的小朋友竟无人愿意演“可怕的大狮子”,最后只好由我自己戴上头饰张牙舞爪地演了一回狮王才得以收场。
而另一个班级的小朋友却争先恐后地要求演狮王,还有模有样地表演了狮王出场,小动物们四散躲避的场景。
演了一遍不过瘾,要求再来一遍。
两个班级的天壤之别让我领会到了反思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是教师引导的方法不同引起的,还是学生的个性不同造成的?这都是反思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常见的方式是教师的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往往能够最迅速地使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
课堂小结最有效的写作时间是在刚上完这节课时。
因为此时的感触最为鲜明,要趁热打铁,如果隔了几天,可能感触就完全不同了,淡化了。
而且每一个平行班的课程相同,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应针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来写课堂小结,我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感受到一班、二班如此之不同,我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引导的方式呢?对于平常就不太活跃的一班,我应该换一种导入,先让他们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创设出威武庄严的狮王形象,或者用一段他们喜爱的动画片《狮子王》的录像来激发起他们对狮子的喜爱,而不是仅仅让他们认为狮王凶猛可怕,就不会出现没人愿意演狮子王的尴尬场面了。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
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
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
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如:在教授《春天里》这节课时,有一个环节是创编歌词。
不少学生编出了诸如“春天里小草眯眯笑”、“春天里小鱼游呀游”之类的歌词,偏偏有位调皮的男生编出了这样的两句:“春天里苍蝇嗡嗡叫,春天里蜈蚣爬呀爬。
”同学们都笑得炸开了锅,他却得意非凡。
我顿时生了气,训斥了他几句让他坐下了。
下半节课他一直很不服气地在咕哝着什么。
下了课,我把他留下问他为什么会写这么恶心的句子,他说到老家乡下(他老家在南方)春天的时候是见过苍蝇和蜈蚣的,还说苍蝇和蜈蚣也是小动物,为什么不可以写到歌词里?我被问得愣住了。
对呀,没人规定歌词中不能提到苍蝇和蜈蚣呀,我这么做,不是抹杀了一个学生的创作欲望吗?如果我当时让学生换个角度考虑,讨论一下苍蝇和蜈蚣创编在歌词中的可行性,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一下关于美和丑、善与恶的问题了吗?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
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
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
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
最好也能在听完全课后写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