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e0422fc50e2524de5187e44.png)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篇一: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二、教学方法设计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教材处理设计:《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
高二《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151a6f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d.png)
高二《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二《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二《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讲五点:(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
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
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指导要点如下: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联的意思。
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物美,下联说人美。
②合言一事,如“家君”一联,合起来说自己因省亲而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③有主有宾,如“望长安”一联中,上为主,下为宾;“地势极”一联中,上为宾,下为主。
宾者,只有陪衬、烘托的作用;主,才是作者正意所在。
④重言一事,如“时运”一联,“时运”即“命途”。
2.了解典故的作用,把握作者的本意。
要着重学习事典。
事典又称“用事”,多用于比喻,如用贾谊、梁鸿事,比喻作者被逐出京;用睢园事,比喻文士聚会;用钟期事,比喻作者受知于阎都督。
语典可略讲,其作用是形容、借代,如“白云遏”形容歌声高亢;“北辰”借代帝所即朝廷。
(二)教师领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声调美。
骈体文不用韵,但讲究平仄协调。
读前可略讲平仄安排的原则:本句平仄相间,上下联平仄相对,而以每拍末字为准。
试以单句对为例(○表平声,●表仄声):注:双句对中还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可以不讲。
应注意的是:①文中有个别句子不合上述规定,谓之“不以声害意”;②“接”“出”“惜”“托”等字古音是仄声,读时用轻声最好。
教师领读后,可指定几位同学依次接读全文。
(三)熟悉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境界美。
分三步:1.导入文章境界,点出境界之美。
利用本文结尾使学生了解士大夫游宴中必赋诗的风,介绍王勃平时为文习惯(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起身后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再叙王勃作序故事(见《唐摭言》第五卷),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阎都督闻报“星分”一联后为什么“沉吟不言”?(警句。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92d1e7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意义和价值;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内容;3. 学会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意境和修辞手法;2. 运用文学鉴赏的知识分析《滕王阁序》。
教学准备:1. 《滕王阁序》的原文和翻译;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滕王阁序》场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问:“你们对《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有了解吗?它是谁写的?你们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期待和想法?”Step 2: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简要介绍《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作者,包括唐代文学的特点、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等。
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滕王阁序》的原文,并结合课本的注释和翻译,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文学特点分析(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意境描写、形象塑造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手法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建议。
Step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短文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
Step 7:总结与拓展(5分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如其他唐代名篇或与《滕王阁序》相关的文学作品。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2a6d473d4d8d15abf234e92.png)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及初唐四杰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疏通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文化常识和典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初唐文坛文人气度
2.感悟由景色及情感,有事件到理趣的行文风格
二、教学设想
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疏通熟读
第二课时:归纳整理
第三课时:感悟体会,小试身手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之疏通
1.导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入课:天妒之英才
初唐四杰
3.朗读:初读试水
再读理序
三读每句
四读理脉络
第二课时之归纳整理
文言知识归纳
文化常识归纳
典故归纳
第三课时之感悟体会
1.本文读来有哪些文的特点?
赋之铺排诗之韵味文之说理
2.文中有哪些优美景色描写?赏析
3.这些景色中有那些情感?
四、作业
1.试身手,写景色情感在一起的句子
2.归纳整理成文本文知识
五、板书设计
略
.。
滕王阁序教案 全国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案 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937ec9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6.png)
滕王阁序教案全国一等奖【教案】滕王阁序【课时】1课时【课型】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发展历程;2. 理解楼台建筑与风景文化的关系;3. 掌握关键词汇及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2. 掌握词语的辨析和联想;3. 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2. 掌握词语的辨析和联想;3. 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
【教学内容】1. 阅读《滕王阁序》;2. 解读唐代文学发展历程;3. 分析楼台建筑与风景文化的关系;4. 探讨文章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 引入:唐代文学概述(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阅读理解(40分钟)学生精读《滕王阁序》,师生互动讨论文章的内容和文化内涵。
3. 探究楼台建筑与风景文化(10分钟)教师为学生补充滕王阁的背景和建筑风格,讨论楼台建筑与风景文化的关系。
4. 分析文章的文化内涵(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文化内涵,探讨篇章意义和价值。
5. 结束:词汇汇总(5分钟)教师总结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及词语联想。
【作业布置】1. 续写《滕王阁序》的下一篇,发掘文学想象力;2. 分析楼台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撰写报告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文学教学引发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以阅读理解为主线,融入文化内涵的讨论和词语联想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64401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a.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是中学较为重要的一篇,所以需要用到的教学设计也颇多,以下便是小编整理的《滕王阁序》获奖设计,供大家参考。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2.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3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4. 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总结归纳法2、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3、“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2、辩析“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指导学生背诵2——5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二、解读《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正对着江心小洲,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阁内画栋珠帘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滕王阁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滕王阁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ca25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f.png)
《滕王阁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滕王阁序》一文的学习和欣赏。
通过对这篇名篇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优秀文化传统。
通过文本分析、评析,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这篇千古传世之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学习掌握《滕王阁序》的创作和背景知识;b.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情感;c. 掌握诗文的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b. 培养学生对诗文的认知和理解能力;c.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b.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c.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分析和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情感;b. 掌握诗文的解读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滕王阁序》诗词的细致分析和深入理解;b. 学生对诗文的评析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诗人和诗词鉴赏方法;b. 出示《滕王阁序》的开头部分,并听众同学进行朗读。
2. 学习驱动(10分钟)a. 向学生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并简要介绍其文学成就;b. 讲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创作动机;c.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滕王阁序》的主题是什么?3. 阅读理解(20分钟)a. 学生分组阅读全文,并回答问题:诗词描绘了滕王阁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使用这样的描写手法?b. 学生个体阅读全文,并回答问题:诗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你如何理解滕王阁的象征意义?4. 诗词分析(20分钟)a. 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词藻、修辞和格律等方面的特点;b. 指导学生理解字里行间的意境和意义;c. 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组形式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5. 诗词鉴赏(20分钟)a. 向学生展示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并进行比较和鉴赏;b. 提供学生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c. 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批评与创作,针对《滕王阁序》的主题或情感进行延伸发挥。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e519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b.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理解《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用典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2)学会对比分析,将《滕王阁序》与其他骈文进行对照,提高鉴赏能力;(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文中描绘的滕王阁美景,丰富审美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词汇和典故的理解;2. 对文中意境和情感的深入感悟;3. 将《滕王阁序》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滕王阁序》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滕王阁序》,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对照注释和译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逐段讲解《滕王阁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滕王阁序》与其他骈文的异同,提高鉴赏能力。
5. 想象与联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文中描绘的滕王阁美景,丰富审美体验。
6.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滕王阁序》的感悟,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价值。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ee2e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d.png)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一、引言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考工具,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滕王阁序》为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优秀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经典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 掌握《滕王阁序》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3. 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魅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和背景,并能准确理解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评价,引发学生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思考;2. 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背景,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作品;3. 逐段解读《滕王阁序》,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段的意义和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内容;4.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5. 结合教材文本,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小组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组展示,展示他们对于《滕王阁序》的创作理解和感悟;7.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对于《滕王阁序》的认识和理解;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对于《滕王阁序》的读后感,展示他们对于这一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于《滕王阁序》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2. 评估学生对于《滕王阁序》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思维能力,包括小组展示和个人写作。
六、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扩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鉴赏能力;3. 推荐相关的文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6feb1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7.png)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教案目标:1. 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3. 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2. 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滕王阁序》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滕王阁序》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前阅读材料,简要介绍《滕王阁序》的作者和背景。
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滕王阁序》有什么了解?它的主题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分析(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滕王阁序》,并解读其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
2.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滕王阁序》的主题是什么?它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主题?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深入讨论。
拓展(15分钟):1. 教师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观看《滕王阁序》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2. 学生讨论观后感,分享自己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
2.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滕王阁序》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文学鉴赏知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唐代文学作品,比较其与《滕王阁序》的异同。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滕王阁序》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ace1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f.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滕王阁序》,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重点:1. 理解《滕王阁序》的主旨和意境。
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背景知识。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滕王阁序》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作文纸。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滕王阁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景物和氛围,激发学生对唐代文学的好奇心。
讲解背景知识(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繁荣和《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
2. 讲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以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滕王阁序》。
2. 分组讨论《滕王阁序》的主旨和意境,然后全班共同讨论。
3. 引导学生分析《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文学鉴赏(15分钟):1. 展示其他与《滕王阁序》相关的唐代文学作品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比较和鉴赏。
2. 引导学生思考《滕王阁序》与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写作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滕王阁序》的理解,进行文学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仿唐诗、写一篇与《滕王阁序》相关的故事或写一篇对《滕王阁序》的评论。
3. 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相互交流和评价。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文学创作作品,并进行班级评选。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其他代表作品,进行文学鉴赏和创作。
2. 学生可以组织文学社团或文学讲座,分享他们的文学创作和对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581bf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2.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全文;(2)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理解文章的背景和历史价值;(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勃的才情和胆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2)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全文的背诵和理解;2. 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2. 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3. 古典文学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滕王阁序》全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滕王阁序》,了解文章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遇到生僻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滕王阁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滕王阁序》。
5. 欣赏与感悟学生代表朗读《滕王阁序》,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文章的语言、构思和意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滕王阁序》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
7. 课后作业(1)背诵《滕王阁序》;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和相关诗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环境中,增强对《滕王阁序》背景的理解。
[滕王阁序实录一等奖]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
![[滕王阁序实录一等奖]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c266e1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f.png)
[滕王阁序实录一等奖]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1) [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滕王阁序优质课视频总所周知,王勃写这篇《滕王阁序》的时候,背景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话“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各路名人齐聚一堂。
如果能在这里一展身手,让众人佩服的话,肯定对自己的未来大有好处。
滕王阁序唐代: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2) [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滕王阁序》优秀教学设计(2)骈体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
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
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亦称“四六文”。
此文体盛行于唐代特点:①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
②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③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一)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A.骈偶:即对仗。
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例(依次):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披绣闼,俯雕甍。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北海虽赊,(3) [滕王阁序优质课一等奖]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篇一: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骈体文的特点3课时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解题:《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f7d5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c.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及其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讲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王勃的画像及其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2. 教师讲述《滕王阁序》创作的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掌握其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滕王阁序》的文意,分析其结构布局。
2. 解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滕王阁序》,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2. 教师分析作品的结构布局,讲解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第三章:词句品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词句的品味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挑选《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词句进行品读。
2. 分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挑选并品读《滕王阁序》中的经典词句。
2. 教师分析词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四章:课堂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滕王阁序》。
教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滕王阁序》的主题和意境。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第五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从《滕王阁序》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内容:1. 讲解创意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从《滕王阁序》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最新《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
![最新《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727ce155270722182ef76b.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2.教学难点:了解对偶与用典四.说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大家都学习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
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
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
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
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
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
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
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2、3)。
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习中举一反三。
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2段。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747c7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c.png)
滕王阁序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2)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滕王阁序》;(2)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勃的文学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激发学生立志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1. 《滕王阁序》的字词解释和句式结构;2. 王勃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文化背景;3. 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2.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3. 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滕王阁序》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滕王阁序》,了解课文内容;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白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2)简介王勃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提问:“序”是什么意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感受课文的意境;(2)鼓励学生查阅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背诵课文,加深印象。
5.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描写滕王阁的文学作品;(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6. 课堂小结(2)强调《滕王阁序》的文化价值;(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 作业布置(1)熟读《滕王阁序》,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2)查找其他描写滕王阁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学习;(3)写一篇关于《滕王阁序》的读后感。
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657a4e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9.png)
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滕王阁序的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表达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鉴赏文中的美丽秋景(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3)安排课前预习,试着披文入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作敢为、志当高远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语2. 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3. 背诵精彩语段【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步骤1:导入——投影楹联。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人物,各有千秋。
”步骤2:此联就赞美了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
诗人王勃针对滕王阁写有《滕王阁诗》和《滕王阁序》。
(投影《滕王阁诗》并齐读、背诵)二、自主·合作·探究【互动设计1】指导诵读并体会文体特点。
①播放孙道临诵读短片。
②体味诵读节奏。
完成方式:学生A组齐读第2段,B组齐读第2段。
发现并总结朗读规律: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
③体味文体特征。
④诵读实践巩固。
学生齐读第4段。
【互动设计2】字句疏通检测与词语积累(诵读与语感作业检测)①解释下列加线词的用法(小组竞答完成,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A 襟三江而带五湖B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D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E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F 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②快速阅读,搜寻、总汇文章中的成语(分男女竞赛完成,于课后完成在草本练习上)参考提示: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腾蛟起凤钟鸣鼎食天高地迥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互动设计3】《滕王阁序》原题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将分四组阅读,以原题为思考集结点,集体梳理全文框架。
交流后边小结边投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教案一等奖【篇一:滕王阁序公开课教案】《滕王阁序》教案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息法、总结归纳法2.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三)、情感与价值观: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二、教学方法设计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2.利用多媒体网络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讲义处理设计:《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
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
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
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
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现代四台甫楼”,因其优美的修建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非凡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现代四台甫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台甫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台甫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1、使用网络预习(1)同学们利用网络都搜集到了哪些关于《滕王阁序》的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2)《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如何?(3)《滕》成为不朽之作,流传千古,原因何在?(意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在后面的合作研究中解决问题。
同时还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
)(4)美文不可不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享受声韵辞彩之美,享受滕王阁的美景。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读美文,感受美的熏陶)2、提出本节课教学重点:《滕》能成为千古绝唱,看来原因颇多,但是短短的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来分析,因此这节课就先从《滕》的景美入手,来欣赏品味滕王阁的美景。
(三)欣赏品味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晴明开阔)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可以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学生可以浏览学校服务器上《滕王阁序》文件夹中的材料,也可以在13职时代社区中的bbs上浏览关于《滕王阁序》的帖子,也可以上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自己带来的软盘中的资料和箱邮寄过来的资料。
一边浏览一边可以自由组合讨论,重组搜集到的息,同时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改写成散文发表在学校的bbs上。
)(此处利用网络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训练学生的筛选和重组息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
(欣赏名句时可按照课堂具体工作,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题目设置:(1)“落霞”句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呢?你能用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么?没有“与”“共”是否更好些,更合理?把“落霞”句与《马射赋》中的“落花”句比较。
(此处问题同学可以讨论研究,改写,比较,受到学生的感染,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
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
让学生体会到本文景美特点之一:上下混成之美)(2)“渔舟”句:写的是一道什么风景?写的是眼前之景么?(展开想象,接洽地理常识,得出结论,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
不是实景而是想象之景,表现本文优美特点之二:虚实相衬之美。
)(3)“潦水”句:(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这句写出了景美之三:色彩变化之美。
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色彩变化的诗句,如:飞阁流丹,层峦耸翠,青雀黄龙之舳,彩彻区名。
)(4)这两段景物描写中还有一个特点:远近变化之美。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实例,分析哪里是近景,哪里是中景,哪里是远景)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应用灵活多变的伎俩写山水,表现一定的美学特征。
4、小结: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体现什么特点?(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总结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新修滕王阁记》)(训练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五)、布置作业1.背诵二三段。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改写成一小段散文,体会《滕王阁序》的山川美景,发贴在学校的bbs上。
(这可以说是完成发展等级的一个方针)五、板书设计:滕王阁序王勃景美:明朗开阔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衬之美色彩变化之美【篇二:古代文化常识(云南省优质课赛一等奖教案)】编号:10梳理探究——现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通过师生对相关语句的梳理和解析过程,在专题的研究方法上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启示。
2、通过对课内外承载文化常识的具体语句的梳理探讨,为进一步加深对相关古诗文文本的理解扫清障碍,以期对提高阅读和欣赏能力有所助益。
3、激趣。
增添对现代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为未来的传承与转换工作作一些文化上的积累和态度上的铺垫。
教学重点:1、2教学难点:3指导方法:自主预习、合作讨论、梳理探究课堂用时:1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当老师喊出“上课”两个字的时候,同学们都全体起立,统一向老师问好,并没有一个人特意提醒大家这么做,但大家都一起做了,而且自自然然,顺理成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大家今天都习以为常了的课堂礼仪和上课文化,是深入到每个人骨子里的文化常识。
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文化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今天就我们一起来试着对中学语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做一些梳理探究。
上篇二、检查课前自主研究效果,抢答:(维度一:为什么?)请对下列现象做文化分析,并简单说说它们分别属于那些文化类别?完成后进行总结性思考:为什么我们今天要研究古代文化?思茅一中牌楼式修建,上书“棂星门”三字明确:写到日食的自然现象,“棂星门”和天文有关,“棂星”即灵星,也就文星,又名天田星。
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
以棂星命名孔庙大门,象征施行教化、广育英才,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归属:天文地理《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林黛玉把“敏”字读成“密”字,写“敏”字或多一笔,或少一笔。
明确:坐次有尊卑,是传统师生礼仪;林黛玉避母讳,是传统家庭伦理归属:礼仪制度(3)桃花太红李太白,诗书可诵史可法一个刚学中文的外国人跟朋友招呼:再见,寡人要买菜去了!明确:姓名字号称谓不符合传统尊卑归属:姓氏称呼(4)数学家华罗庚的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明确:双关,兼有历史文化意味,指战国七雄中的三大强国。
兼指《九章算术》中勾股定理。
归属:文化典籍(5)状元试才:烟锁池塘柳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明确:五行,阴阳术数归属:哲学思想(6)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离骚》明确:干支纪年归属:纪年纪时小结:中国现代文化广博精深,内容遍及。
了解、沟通(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古人,沟通民族的昨天和今天,提升鉴赏力和文化修养激发文化兴趣??)根脉、责任。
(文化特色文化密码,民族的精神根脉所在;我们的责任道义所在??)下篇三、重点深入,小组合作研究:(维度二:是什么?)(一)天文地理(梳理示范)请找出下列诗文中表示天文地理的词,并用讲义中事先梳理过的常识作简朴解释: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王勃《滕王阁序》“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明确:斗、牛、翼、轸、参、井、商,分野二十八星宿: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柳、星、张、翼、轸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浣溪沙》明确:斗九州、神州、赤县都指中国“大九州”学说最早呈现在战国齐人(一作)行动中,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二)纪年纪时(课外梳理)请找出下列诗文中表示节日和纪时的词,并梳理纪年纪时的相关文化常识“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杜甫《丽人行》“这天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马嵬》“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略)(三)姓名字号(探究示范)(1)根据课文相关知识梳理,解析下列姓名的文化特点唐寅,字伯虎(名、字意义相近,补充,内含属相家中年龄排序)伯仲叔季管同,字异之(名、字意义相反)王维,字摩诘(透出作者的仰《维摩诘所说经》)东坡居士(自号)(2)从下列姓名中任选一组探究其文化内涵:,润之(名、字意义相近,名字含义气象极大)蒋介石,中正(得位,坚固,取《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金克木(五行相克义)周星驰(《滕王阁序》名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小说人物:莫言《檀香刑》中有三个主角:赵甲、钱丁、孙丙(《百家姓》、天干;划分代表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钱钟书《围城》主人公:方鸿渐(《易》渐卦爻辞: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