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汇编100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汇总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考汇总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20分)【甲】在遥远的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火。

考古学家发现,在我国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用动物骨角制成的打火石,证明那时的人们已经懂得利用摩擦取火。

在陕西半坡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灰烬堆,表明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火取暖、照明、烹饪食物。

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对食物的依赖,可以吃熟食,从而提高了食物的摄入量和营养价值。

同时,火的使用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为人们可以利用火来驱赶野兽、种植作物。

然而,火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火的使用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在古代,由于消防技术的落后,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难以控制。

其次,火的使用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应用也不断深入。

如今,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源。

然而,火的使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火的使用和管理的建议:1.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如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逃生等。

2. 加强火灾隐患排查。

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及时消除火灾风险。

3. 严格规范火源管理。

在野外作业、烧烤等活动时,要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4.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天然气、电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火源的依赖。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火的使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火的使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火的使用使人类摆脱了对食物的依赖。

C. 火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 火的使用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小题2】下列关于“关于火的使用和管理的建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4)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语言文字运用)汇编一、(2023ꞏ天津卷ꞏ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乐,充满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来说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

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说有“绕梁三日”之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甚至“三月不知肉味”。

唐代是一个诗和音乐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诗和音乐结合的盛况,表现在诗被谱之以曲,可以随处演奏咏唱;也表现在音乐已成为诗人们创作诗歌时喜爱的(),出现了不少将音乐美与文学美结合得很好的作品。

其中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不仅表现了无比美妙的音乐世界,而且也体现了令人惊叹的音乐美,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被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这些作品把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白居易描摹形象,严格按照音乐的本来面貌,全部运用人们生活中()的事物设喻,朴实自然,亲切可闻;李贺则运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瑰丽的比喻,足使鬼泣,极其浪漫;而韩愈不论描摹音乐形象,还是()音乐效果,既不乏巧妙的夸张、丰富的联想、新颖的比喻,又让人虽感到奇险而不觉得怪诞。

清代方扶南评价这三首诗说:“__________。

”这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它恰好说明了这三首诗在音乐描写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

(取材于郑喜林文章)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题材司空见惯渲染 B.题材触手可及浸染C.体裁司空见惯浸染 D.体裁触手可及渲染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惊天,白足以泣鬼B.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C.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D.韩足以泣鬼,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惊天3.文章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的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B.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艺术和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

语文开放性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请描述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答案: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

山变得朗润,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变得红润。

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园子里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绿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花下蜜蜂嗡嗡地闹着,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 文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桃树、杏树、梨树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竞相开放的景象。

二、作文题题目:《我的家乡》要求: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

答案:略(作文题答案应由考生自行创作,此处略去。

)三、古文翻译题阅读下面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之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四、诗词鉴赏题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新试题】新高考情境化默写第3题意象类开放性默写40+30练(文字档,值得收藏)

【新试题】新高考情境化默写第3题意象类开放性默写40+30练(文字档,值得收藏)

【新试题】新高考情境化默写第3题意象类开放性默写40+30练(文字档,值得收藏)杜鹃1.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

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子规,又名杜鹃、蜀魂,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鸣声凄切,古诗词中常借“子规”这一意象抒发伤春、思归、怀人等悲苦哀怨之情,如“ , ”。

【示例】示例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示例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三: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

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望帝春心托杜鹃(或: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许多情思。

古诗词中经常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鸟鹏燕雁黄鹂鸥5.“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其余的还有很多,如“,”。

【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6.古代诗人常用“鹏”这一意象展现阔大的人生境界或远大的理想追求。

请写出体现以上含义并含有“鹏”这一意象的两句诗文:“____,____”。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集锦答案

语文高考真题试卷集锦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文章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__。

答案:(1)文章主要论述了____(此处应填写文章主旨)。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合理的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2)下列对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3)根据文言文内容,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答案:(1)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2)下列对文言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3)根据文言文内容,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翻译)。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2)诗歌中“____”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此处应填写不正确的选项)。

(2)诗歌中“____”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作文题目:以“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此处应填写作文题目及正文内容,不少于800字)四、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_。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B.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C.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考系列复习——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100题汇编(六).doc

中考系列复习——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100题汇编(六).doc

中考系列复习——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100题汇编(六)中考系列复习一中考语文开放性试题100题汇编51,探究王国(4分)请写出下列小故事中隐含的大道理小故事: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框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位天使。

“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

“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

”妇人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受快乐、智慧以及坚强。

现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孩了,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了,只卖种子。

”大道理:有什么种子就有什么果子。

要想收获果子,必先栽种种子。

撒下爱心的种子,必收爱心的果实。

勤撒善种并辛勤耕耘的人,必获丰富的回报。

52.改写下面画线的语句,使全句连贯流畅。

(4分)①一片碧绿的草地就在我们脚下,头顶是瓦蓝的天空,身旁是清澈的小溪,②五彩的花朵开满了溪边,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①②①脚下是碧绿的草地②溪边是五彩的花朵53.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后面题目。

(6分)小文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希望文学社,并准备出版社刊《希望》,以此来团结一批文学爱好者,提高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推动校园文学的健康发展。

(1)假如你是小文,你想得到老师和学校的支持,于是,你找到语文王老师,对王老师说:(2分)(2)希望文学社准备首先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同学们推荐一部文学名著,但几位同学为到底先推荐哪一部文学名著争执不下。

小文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文说:“我推荐(作者)的《》。

因为,(2 分)(3)为了让《希望》社刊能够深入人心,受到同学们的喜爱,文学社向同学们征集最能体现社刊特点,而且最引人入胜、简要易记的宣传语。

请你为《希望》社刊写一句应征的宣传语,不超过15字。

(2分)(1)略(说清创办文学社的目的、宗旨和意义,请求老师同意并予以指导和帮助)。

(2)示例:我推荐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

因为,这部小说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趣味性强,表现了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很符合我们初中生的阅读口味。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合集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合集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面对青年学子,曾大声疾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一百年后,我们仍然要大声疾呼:“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②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志存高远,就能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脚踏实地,就能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价值;担当时代责任,就能在推动时代进步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帆船,永远漂泊在茫茫大海。

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把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④本领是人生的阶梯,是实现理想的关键。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更多辉煌。

⑤担当是人生的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时代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这句话道出了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

②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等问题。

③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

其次,要改革招生制度,让每个孩子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统编版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春望》一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痛心;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下列关于《春望》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痛心。

C. 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D.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的代表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城市之光》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种静默的力量,它不像霓虹灯那样夺目,也不像摩天大楼那般傲然挺立。

这种力量来自于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街道边的一株老树,公园里的一条小径,或是街角处一家散发着咖啡香的小店。

它们是城市的记忆,也是心灵的慰藉。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来放松自己。

而这些城市中的“绿洲”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

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享受片刻宁静。

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下,是一张张或沉思、或交谈的脸庞;一杯杯香气四溢的饮品前,则是一个个等待被倾听的故事。

但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许多这样的地方正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但也更加冷漠的空间。

这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思考。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开放式情景类默写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开放式情景类默写练习(共三组,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开放式情景类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梦境是现实的投射,更是内心真实情感的具象化表达,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草”是古代文人的常用意象,可以用以表现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寄予不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溪水、江水、海水……诗人常借水抒发自己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类,它居于深渊,能发洪水。

在古代诗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蛟”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列子》中记述了鸥鸟与人嬉戏的故事,后人常借鸥鸟表达隐逸之情,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古代文人赞美与敬畏自然,敏锐地观察山川草木的万千动态,从中感知时间,体悟生命,而“长江”因其所蕴含的阔大意境和深邃情感往往备受文人青睐,频繁地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为自然现象的大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思想启迪意义,请写出两句雨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带来希望和欢乐的古诗“,”8.“山河”一词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一般指大山大河,自然胜景,又可指国土疆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

10.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二)1.“暗香”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或指花香,或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如:“,”。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开放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文章内容)(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5分)(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请简要概括。

(5分)(3)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5分)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20分)(诗歌内容)(1)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什么?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2)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5分)(3)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5分)二、作文(共60分)1.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0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2. 请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30分)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描写生动,结构完整。

三、古文阅读(共50分)1.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5分)(古文内容)(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5分)(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5分)(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分)(4)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10分)2. 默写《出师表》全文,并注明作者。

(10分)(1)全文默写。

(8分)(2)注明作者。

(2分)(3)解释文中“先帝”和“陛下”的含义。

(2分)四、语言运用(共50分)1. 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0分)(1)在这段话中,应该填入的词语是______。

(2分)(2)根据上下文,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空。

(2分)(3)在句子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2分)(4)选择一个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

(2分)(5)在这段话中,最合适的词语填空是______。

(2分)2. 改错(10分)(1)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5分)(2)指出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5分)3. 语言综合运用(30分)(1)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表达你对材料中现象的看法。

语文专业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专业高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专业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一愁莫展B. 明查秋毫风声鹤唳C.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D. 出类拔萃出奇不意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从不骄傲自满。

C.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决定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

答案:C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四大名著之一。

B.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属于喜剧。

C.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讲述了湘西边城的风土人情。

D.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D4.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李白作品的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D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古代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二十四史”中,第一部是《史记》。

D. 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唐代。

答案:D6. 下列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代词,“的”是助词。

B. “我们”是名词,“了”是副词。

C. “非常”是形容词,“吗”是疑问词。

D. “因为”是连词,“了”是助词。

答案:A7.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运用了拟人手法。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运用了对比手法。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夸张手法。

D. “月落乌啼霜满天”运用了排比手法。

高考语文试卷题目加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题目加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cāo tuó)B. 雅俗共赏(yǎ sú gòng shǎng)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答案:C解析:A项中“蹉跎”应读作“cuō tuó”;B项中“雅俗共赏”应为“yǎ sú gòng shǎng”;D项中“沉鱼落雁”应为“chén yú luò yàn”。

C项字形、字音均正确。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每周开设两节写作课。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D.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读起来真是爱不释手。

答案:B解析:A项中“每周开设两节写作课”应为“每周开设两节写作课程”;C项中“一边……一边……”结构混乱,应改为“他听着音乐,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个难题”;D项中“对于我来说”应改为“对我来说”。

B项语句通顺,没有语病。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最近在忙什么呢?听说你妈妈生病了,你得多关心她啊!B. 我给你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C. 你别太担心了,这个问题我会尽快帮你解决的。

D. 你这个主意太好了,我完全赞同。

答案:C解析:A项中“听说你妈妈生病了,你得多关心她啊!”语气过于强硬;B项中“他可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显得过于夸张;D项中“你这个主意太好了,我完全赞同”显得过于热情。

C项表达得体,语气适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教语文的,她叫王芳。

她身材高挑,长发飘飘,总是穿着一身素雅的衣服。

高考语文试卷题库及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赋闲(fù xián)气馁(qì nèi)拘泥(jū ní)B. 神秘(shén mì)畸形(jī xíng)漠视(mò shì)C. 沉着(chén zhù)峰回路转(fēng huí luò zhuǎn)招徕(zhāo lái)D. 蹉跎(cuō tuó)璀璨(cuǐ càn)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答案:D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

C. 他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D. 通过这次旅行,我深刻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渺小。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眼神像鹰一样锐利。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他的计划像沙盘上的棋局一样复杂。

D. 他的声音像笛子一样悠扬。

答案:C二、填空题4. 下列名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答案:C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沉默不语,很少说话。

B.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曲和舞蹈。

C. 腹有诗书气自华:指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和修养,气质自然会高雅。

D. 豁然开朗:形容心情突然变得开朗明亮。

答案:B三、简答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语文高考试卷汇总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汇总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气宇轩昂(yáng)B. 漫步(bù)C. 蹉跎岁月(tuó)D. 沉鱼落雁(yà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C.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

D. 他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答案:B3. 下列诗句中,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A. 秋风起兮白云飞B. 红梅赞歌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答案:C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C.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蜀国的主要谋士。

D.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泊的领袖。

答案:D5.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条河,就像一条绿色的飘带。

B. 他工作认真,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C. 她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

D. 他的歌声,就像天籁之音。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一句千古传颂的名句,也是一首赞美落花的诗句。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落花的深情厚意。

(1)请简要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落花的赞美之情,认为落花虽然凋零,但它们化作春泥,为后来的花朵提供了滋养,因此并非无情。

(2)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落红”这一意象的理解。

答案:落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也要懂得生命的轮回。

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文:《赤壁赋》节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开放性试题汇编100题1.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D)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嘻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

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 ⑤②④③①B. ③①④②⑤C. ①④③⑤②D.②⑤①③④2. 学修辞,仿句子。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请不要全做,如两题都做,只计其一)(2分)(1)根据对偶句的特点,完成下面的对联创作。

上联:上学读书品天下美文下联:(2)仿照上下句,在下文空缺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内容完整,句式一致:那些具有崇高的人格美的古典诗文,长期熏陶着人们的精神品格。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__ __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精神得到陶冶。

(1)示例:应试答卷写人间华章吟诗作画绘绝世神图(2分)(2)略(2分)3. 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

任选下面两题中的一题进行综合实践。

(如两题都做,且很出色,可在第1小题得分的基础上另加1-2分。

但也要把握好时间噢。

)(1)课堂上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数学题,你的同桌却向你借笔,老师误以为你上课说话,狠狠批评了你,你觉得怎样向老师解释,才能让老师明白真相,又不至于丢面子。

(不超过30字)(2分)(2)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情境,请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情境材料:王燕同学是某中学应届毕业生。

经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了很深的感情。

在即将毕业分别之际,她有许多话儿要倾诉。

正好,班里举行“毕业畅谈会”,邀请了校长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参加。

(3分)会上,王燕同学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对她和同学们的培养①;接着,她又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们临别赠言②;最后,她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③。

(1)老师,同桌向我借笔,同学间互相帮助没有错吧!我们上课没说别的。

当然这种事应该放在课后,今后我要注意,老师您说对吗?(2)符合身份要求,语言得体即可。

(各1分,计3分)(3)⑴略。

(“讲话”要充满激情,有鼓动性)⑵略。

(安排要得当,条理要清楚,“注意事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简明)⑶示例:今天我班成功举办了“新诗背诵比赛”活动。

4. 根据前后文意思,将诗句补充完整。

(2分)请不要给我涂脂抹粉,/ 施朱则太赤,/ 施粉则太白。

请不要随意打扮我,/ / 减之一分则太短。

增(或“加”)之一分则太长。

(2分)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2分)[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 “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

”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特。

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

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

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

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答:。

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

(答“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也可)6.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许多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对其中的某次实践活动印象特别深刻吧。

如果学校校报的小记者来采访你,向你提出以下问题,请你简要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选做)假若你是手抄报的编辑,请你为你的报纸下面引用的两段材料加上几句精当的“编后语”。

(4分)A.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引自《中学生知识画报》)B.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引自《中国国防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同学们,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吧。

请任选一个下面提供的情节填表。

(5分)A.智取生辰纲B.范进中举C.香菱学诗D.祥子拉车9.(选做)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

(2分)A.10000-0(万无一失)B.10002=100×100×100(千方百计)C.1/100(出自哪一部著作该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用一句话来评议一下这个人物用一句话简介该书中另一个重要情节阅读本书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何收获10.(选做)在学习《皇帝的新装》的辩论会上,甲方同学提出,文中的骗子不是作者憎恨的对象,反倒是作者赞许的人物;乙方的同学提出,骗子就是骗子,他们正是作者憎恨的对象、批判的人物。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6.略7.如: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爱护他们吧,那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8.略9.百里挑一10.如:赞成甲方的观点,因为他们敢骗皇帝,有勇气和胆略,并且没骗取什么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戏弄昏君、嘲讽贼臣,让他们丑态毕露,让百姓解恨……1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2分)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较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

营养学家、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

调查发现,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

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豆芽菜”和“小胖墩”。

中小学生“豆芽菜”和“小胖墩”增多,专家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套餐势在必行12. 在“家电”的身上似乎也可以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

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想方式,另选两种“家电”,写一段讽喻人类的文字。

(4分)[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众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1)(2)(1)台灯——总以为自己比别的灯亮,其实只不过是有人给它戴了一顶帽子。

(2)电脑——似乎是无所不能,却只有在别人的敲击下才能找到自己的灵魂。

13. 将下面的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

(不超过25个字)(2分)据新华社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神舟”六号将于2005年发射,并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目前各项研究进展顺利。

王永志说,现在初步考虑,“神舟”六号准备上两个人,飞行5到7天,继续考验飞船的实际能力。

他还透露,“神舟”六号还将是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和“神舟”五号基本一致。

而与“神舟”五号最大的不同是,两位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中进行对地观测等多种空间科学实验。

同时,“神舟”六号还将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的搭载实验,这些实验也将首次由两位航天员完成。

14.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一个句子。

(3分)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15.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分)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②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神舟”六号今年升空,并将实现两人5到7天飞行。

14、.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应分别写出朝代、人物、人物精神品质概括和人物的主要事迹;最后点出该人物独具特色的一部作品。

示例: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5、如果教育者能把对学生的期望和关爱,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语言、表情、行动等)施加给学生,学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能从目标(期待)、方式(行为)、结果(学生发展)三方面写出探究的结论亦可)。

16. 为画线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DEA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发现并描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

人们的观察力和概括力改进时,就会产生一个新的世界形象——可是他仍然没有能把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描述完。

不同的世界()新的世界()可能的世界()A.指人类可能认识的世界B.指人类从不同的空间角度发现和描述的许多不同的世界C.被改造了的、呈现崭新姿态的世界D.指人们在不同水平上对世界不同的认识E.根据新的认识所描述的世界F.幻想中可能出现的理想世界1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D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化以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________,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_________,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天空、河流和大地“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B.沃野、蓝天和长河“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C. 大地、水源和天空“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D.空气、水源和土壤“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18.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3分)示例:潇湘馆丫环紫娟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1儿童游戏精神虐杀鲁迅作品:《》○2倒拔垂柳五台山镇关西《水浒传》人物:○3航海小人国辛辣的讽刺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1《风筝》○2鲁智深鲁提辖花和尚○3格列佛19.近段时间,由于杭州市对城市道路进行整治,在有关施工路段经常发生车辆拥堵情况,公交车到站经常延误时间,影响沿线单位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而且沿途尘土飞扬,空气卫生质量极差。

×校学生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有关单位以人为本,文明施工,服务至上;车辆、行人也要相互体谅,文明出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