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课件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四则运算与运算律》课件
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2、在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 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4、没有参与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巩固练习: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2÷3×4 44-17+136
四则运算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 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字母表示:a-b-c=a—c-b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 换律。 字母表示: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 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字母表示:(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三)除法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 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 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字母表示:a÷b÷c=a÷c÷b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课件)(共16张PPT)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
【教材P26 做一做 第2题】
2.观察右边的竖式,说说在计算的过程 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2×25=(2+10)×25=2×25+10×25
11×(25×4) = 1100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结果都相等。
【教材P27 练习七 第4题】
4.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 24×(5+12)=24×17 4×a+a×5=(4+5)×a √ 36×(4×6)=36×6×4
(4+2)×25 =4×25+2×25 (a+b)×c=a×c+b×c
答: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教材P28 练习七 第7题】
7. 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
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25×(200+4)
35×201
25×200+25×4 = 5100 35×200+35 = 7035
265×105-265×5
25×11×4
265×(105-5)= 26500
3 运算律
乘法分配律
我爱爸爸 、 我爱妈妈 我爱爸爸和妈妈 爸爸爱我 、妈妈爱我 爸爸和妈妈爱我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我先计算每组有多少人,再算 参加植树活动的总人数。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5篇)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我的说课流程是:说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说板书、课堂评价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含两个信息窗,主要内容有: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续。
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1、通过复习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一些规律都是从一般规律概括出来的。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索、验证、理解乘法分配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4、让学生了解简算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简算意识。
学情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对这方面的经验学生已有了积累。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模式:七步式对话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搜集资料,极大的扩充了课上有限的40分钟的时间。
四年级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汇川区第三小学龙丹丹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质疑等数学活动,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从形式上进行正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同宽长方形,小黑板,激光笔。
学生准备:草稿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入主题1.复习导入,层层递进。
(1)你会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两个长方形的总面积,你会计算吗?计算下图的面积:(课件展示)3厘米学生独立解决,交流反馈。
(2)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上台指一下你的算式表示的意义。
(6+4)×3 6×3+4×3我们可以据算式的意义与计算结果能知道,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可以用等号连接,成为一个等式(6+4)×3 =6×3+4×3。
(把学生出错的情况写在左边板书,留作后面的辨析。
2延伸。
a.宽不变(3厘米),改变两个长方形的长(12厘米、8厘米),你还会列式吗?只列式,不计算。
猜测:它们的结果会相等吗?为什么?(12+8)×3 =12×3+8×3。
b.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改变呢(长80厘米、40厘米,宽25厘米),你还会计算吗?如何列式?两个算式相等吗?(80+40)×25 =80×25+40×25【设计意图:首先在列式计算完成第一个算式的时候,就让学生明确地指出自己所列算式表示的意义,教表达的同时也在教给学生思考和倾听。
同时,对类比的情况进行猜想、说理或计算验证。
】二、学习新知1.观察、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1)仔细观察,小组讨论:这三个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a.运算顺序不同:都包含了加、乘两种运算,左边都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再相加;b.涉及到的数字相同,但是出现的次数不同;c.计算结果:相同。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新插图)练习课(运算律) 教学课件
R·四年级下册
R·四年级下册
一、谈话导入 你掌握了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
二、基础练习
1.涂色表示下面各小数。【选自教材P55 练习十四 第1题】
【选自教材P55 练习十四 第2题】
2.将下面的小数填在适当的(
1.68
2.5
54.5
)里。
单价:( 2.5 )元 重:(54.5)kg 高:(1.68)m
( 乘法交换律 )
(2)23×5×2=23×(5×2)
( 乘法结合律 )
(3)97×27=100×27-3×27
( 乘法分配律 )
(4)330÷6÷5=330÷(6×5) ( 除法的性质 )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努力向前奋斗吧!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88
560÷14
(13×5)×6
某商店一周售出60套这种运动服,一共收入多少钱?
75×60+45×60
=4500+2700 =7200(元)
60×(75+45) =60×120 =7200(元)
答:一共收入7200元钱。
2.小华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 豆浆。一星期要花多少钱?
(4+2)×7 =6×7 =42(元)
4×7+2×7 =28+14 =42(元)
答:一星期要花42元。
3. 一 套 动 物 丛 书 共 5 本 , 小 明
要买这套书,需要多少钱?说
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9元5角=95角
5×95 =5×(90+5) =5×90+5×5
=450+25 =475(角)
475角=47元5角 答:需要47元5角。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
(人教版)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 + 2)×4 3×4 + 2×4② 2×(11 + 9) 11×2 + 9×2③ 20×5 + 4×5 (20 + 4)×5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
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
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㈡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2)优秀课件
〔×〕
8×24+5×24 〔24 +5〕×8 〔 √ 〕
4×〔30+25〕 4×30×4×25 〔 ×〕
填一填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式子填完整。 3×9+3×12=□×〔□+□〕
〔25+60〕×4=□×□+□×□ 〔□+□〕×□ = 3×8+8×7
z×〔x+y〕=□×□+□×□
3.解决问题
55元
判一判
〔10+5〕×4 = 10×4+5×4 〔26+5〕×3 = 26×3+5×3
想一想
1、是不是任意写三个数都能组成这样的算式, 并且都具有这样的规律? 2、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写出两个数的和乘 一个数,另一个同学写出对应的算式,并在组内 计算得数是否相等。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或者汉字 来创造一个像这样的规律吗?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乘法运算律
第4课时 授课人:沿口 唐金兵
算一算 读
23×5
你能口算出它的 结果吗?你是怎么算 的?
试一试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打算为合唱队买5套这样的服装,一共 要花多少钱?
圈一圈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打算为合唱队买5套这样的服装,一共 要花多少钱?
圈一圈
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打算为合唱队买5套这样的服装,一共 要花多少钱?
课堂探索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 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
加结果不变。 这叫做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简称乘法分配律。
判一判
1.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算式后面打“√ 〞。
32×48+32×52 32×〔48+52〕〔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运算律第5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课件
87×12 + 13×12
=(87+13)×12 =100×12 =1200
15×(20 + 3)
=15 × 20+15 × 3 =300+45 =345
304×22
=(300+4)×22
=300 ×22+4 ×22 =6600+88
38×32 + 68×38
=(32+68)×38
=100×38 =3800
(30 + 4)×25
=30 × 25+4×25 =750+100 =850
=6688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典中点》)
1. 在 符号。 71×68+29×68=( 71 (75+25)×4= 75 × 301×26=300×26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
+ 4
29 )× 68
+
25 ×
1 )
3. 在
里填上“﹥”“﹤”或“=”。
57×4×10 ﹥ 57×(4+10) 47×99 = 47×100-47
67×102 ﹥ 67×100+67
82×98 ﹤ 82×100-82
4.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78×101 =78×100+78×1 202×45 =200×45+2×45
=3500-70
=3430
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
360×52+480×36
999×8+111×28 =111×72+111×28 =111×(72+28) =111×100 =11100
=36×520+480×36
=36×(520+480) =36×1000 =3600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课(运算律)PPT
( 乘法交换律 )
(2)23×5×2=23×(5×2)
( 乘法结合律 )
(3)97×27=100×27-3×27
( 乘法分配律 )
(4)330÷6÷5=330÷(6×5) ( 除法的性质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88
560÷14
(13×5)×6
99×172+172
101×34
38×53+48×38-38
=3400+34
=3434
38×53+48×38-38 =38×(53+48-1) =38×100
=3800
3.某市4号线一列地铁每小时往返运行共5次, 可运送乘客2400人。这列地铁共有8节车厢, 平均每节车厢每次可运送乘客多少人?
2400÷5÷8 =2400÷(5×8) =2400÷40 =60(人) 答:平均每节车厢每次可运送乘客60人。
( ×)
4.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
35×16=35×2×8
(√ )
123-68+32=123-(68+32) 102×56=100×56+2 12×97+3=12×100
(×) (× ) ( ×)
三、提高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是一套运动服上衣和裤子的价格。
125×(8+4)=125×8+125×4 乘法分配律
3.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26×57+43×26=26×(57+43) ( √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3运算定律【全单元】》 人教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数学家高 斯小时候计算:
1+2+3+……+100 的和是多少的故事吗?
你知道我是怎 样计算的吗?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236+(84+64)
584+99
=236+64+84
=584+100+1
=300+84
=684+1
=384 ( √ ) =685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天 88 km 第二天 104 km 第三天 96 km
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方法一:
方法二:
88+104+96 =192+96 =288
88+(104+96) =88+200 =288
88+104+96 = 88+(104+96)
再比较下面的两组算式, 你发现说了一什说么等?式两边有什么
游戏二:老师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老师 说的数的差能凑成整百。
34!
234!
从图中你知道了 哪些数学信息?
这本书一共 234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 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画线段图来分析一下吧!
我们可以用 234页 连减计算
66页 34页 ?页
问 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我们可以用连减计算,即:
234-66--3344 =234-34-66 =200-66 =134(页)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这两个数合起来是 整十、整百数,先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再减比较简便。
第三单元《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1)精选全文
固
(3)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子各40箱。苹果每箱68元, 梨子每箱53元。买苹果比梨子多花多少元? (68-53)×40=600(元) 答:买苹果比梨子多花600元。
固
5.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
(如右图),这块菜地
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9×(21-9) +9×(19+9) =9×12+9×28 =9×(12+28) =9×40 =360m²
识
乘 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运 算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
定 乘法结合律 两个数,积不变
律
(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 乘法分配律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a+b)×c=a×c+b×c
识
除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
固
4.解决问题。 (1)每本集邮册都是24页,每页都可以插8张邮票。小
峰有这样的集邮册5本,一共可以插多少张邮票?
24×8×5=960(张) 答:一共可以插960张邮票。
固
(2)彭老师准备给篮球队8名队员每人发一套球衣和一 双球鞋,每套球衣64元,每双球鞋36元。买这些 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多少元? (64+36)×8=800(元) 答:买这些球衣和球鞋一共需要800元。
+ 37 +a
加法的运算定律
连线。 360+270+640 62+21+38 527+(303+697)
型
21+(62+38) 697+527+303 360+640+27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 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课堂PPT)
想 想做 做
38×7+62×7 =(38+ 62)×7 =100 ×7 = 700
12
用简便方法计算。
5×23+5×37 152×8+148×8 =5×(23+37) = (152+148) × 8
=5×60
=300×8
=300
=2400
13
34×72+ 34×28 =(72+28) ×34 =100 ×34 =3400
3
4
乘法分配律简算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观察算式找规律(观察数和运算符号) 第二步 根据规律巧变化(保证左右结果不变) 第三步 认真书写会检验(检查算式和结果)
5
1、根据乘法分配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
2
(42+35)×2=42× +35×
74
74
74×(20+1)=
× 15
20+ 45
×1
39×15+39×45=394×3( 1+2 )
我能行:
39 ×101
=39 ×(100+1) =39 ×100 + 39 ×1
=3900 + 39
=3939
21
22
943×67+943×33 =943×(67+33) =943×100 =94300
35×103-35×3 =35×(103-3) =35×100 =3500
67个943加上33个943是100个943
=3000
=59×(100+2)
=59×100+59×2 乘法分配律 =5900+118 =6018
27
拓展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课件)
15米
12米
10米
12米 15米
算式: 18X15+12X15 = (18+12)X15
11
二、研究规律,建立模型
18米
10米
12米
8米
c米
15米
算式: (10+8)Xc = 10Xc+8Xc
12
二、研究规律,建立模型
ɑ米
10米
b米
8米
c米
算式: (ɑ+b)Xc = ɑXc+bXc
13
二、研究规律,建立模型
ɑ米
b米
b米 c米
算式: (ɑ-b)Xc = ɑXc-bXc
17
三、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c米
ɑ米
b米 d米
算式: (ɑ b c)Xd = ɑXd bXd+cxd
18
第四部分
引导总结 梳理知识
四、引导总结,梳理知识
ɑ米
b米
c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律:(ɑ b)Xc = ɑXc bXc
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 乘再相加,等于这两个数的 和与这个数相乘。
14
第三部分
应用规律 巩固拓展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135×6+65×6 =(135+65)×6 = 200×6 = 1200
12×105 =12×(100+5)
=12×100+12×5 =1200+60 =1260
16
三、应用规律,巩固拓展
综合算式:12X9+8X9=180(棵) 5
一、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四年级《运算律》课件
在生活中寻找运用运算律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优惠券、折扣等 分享与同学,促进交流与合作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
运算律的概念: 加法交换律、加 法结合律、乘法 交换律、乘法结 合律、乘法分配 律等基本概念及 其定义。
运算律的运用: 通过例题演示, 让学生掌握如何 在实际计算中运 用运算律,提高 计算速度和准确 性。
运算律的辨析: 通过对比和辨析, 让学生明确运算 律的特点和适用 范围,避免混淆 和错误使用。
运算律的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其 他形式的运算律, 如减法交换律、 除法交换律等, 开拓学生的数学 思维。
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和作用,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 便计算
运算律的意义: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律,是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 掌握数学运算的规律,提高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错题纠正:针对学 生易错题目进行归 纳总结,设计一些 有针对性的题目,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观念。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练习题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多个知识点。 练习题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练习题。
举例:如5+3=3+5运用了加法交换律,(5+3)+4=5+(3+4)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乘法运算律 教学课件
3.一个游泳池长50m。小东 游了7个来回,他一共游 了多少米?
7×2×50 = 7×(2×50) = 7×100 = 700(米) 答:他一共游了700米。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 117×3+117×7
24×(5+12)= 24×17 4×a+a×5 =(4+5)×a 36×(4×6)= 36×6×4
四 培优训练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
律?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75×m = m×75
(乘法交换律)
2. m×(n×6)=(m×n)×6
(乘法结合律)
3. 19×4×25 =19×(4×25)
(乘法结合律)
4. 125×25×4×8=(125×8)×(25×4)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乘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仔细观察上面这些运算定律,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中都是交换两个数的位 置,结果不变;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都是不改 变数的顺序,只改变运算的顺序,结果也不变。
三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 根据乘法运算律填空。
12×32 = 32× 12 108×75 = 75 × 108 30×6×7 = 30×(6× 7 ) 125×(8×40)=( 125 × 8 )× 40
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b×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连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 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 )×c = a×(b×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第5课时《乘法分配律》课件▷教学内容教科书P26例7,完成P26“做一做”,P27~28“练习七”第4、6、7题。
▷教学目标1.在探索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2.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爸爸和妈妈爱我。
把这句话分成两句话,该怎么说?【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爸爸爱我。
妈妈爱我。
师:小李是我的好朋友,小张是我的好朋友。
请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小李和小张是我的好朋友。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很神奇、很美妙,在数学上是否也有这样神奇、美妙的现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把一个算式变成两个算式、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的方法。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由“一句话分成两句话,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的语言游戏自然联想到数学上是否也有这样神奇、美妙的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发现定律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课件出示教科书P24的主题图和P26例7。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要充分发挥主题图在新授课中的作用。
师: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理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再尝试列式解答。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得出如下几种思路:①(4+2)×25 ②4×25+2×25 ③25×(4+2)④25×4+25×2=6×25 =100+50 =25×6 =100+50=150(人)=150(人)=150(人)=150(人)方法①和③都是先求每组的人数,再求25个小组的总人数。
方法②和④则是先求挖坑、种树的总人数,再求抬水、浇树的总人数,二者之和是参加植树的总人数。
师:观察①和②两个算式,同学们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情预设】根据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到:(4+2)×25=4×25+2×25。
(教师板书算式)师:观察左右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发现: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得出:从算式的形式来看,左边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从乘法的意义来看,左边是求25个(4+2),右边是先求25个4,再求25个2,最后相加,所以这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师:观察③和④两个算式,想一想,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学情预设】学生自主验证,发现有同样的规律,即25×(4+2)=25×4+25×2。
(教师板书算式)【设计意图】乘法分配律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理解上,较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都要难。
因此,在结合实际情境对算式分析后,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等式中两个部分的意义。
2.举例验证,理解乘法分配律。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模仿例题的形式写出算式,再通过计算来验证结果相等。
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乘法的意义,加深对这种运算律的理解。
例如:(30+12)×8=30×8+12×8“(30+12)×8”表示42个8;“30×8+12×8”表示30个8和12个8的和,也就是42个8。
师: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们碰到过这种情况。
把数学书的封面看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25cm,宽是18cm,请用两种方法计算它的周长,并说一说其中的道理。
(25+18)×2=25×2+18×2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25+18)×2表示两个长宽之和,也可以先求2个长和2个宽分别是多少,再求它们的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举例验证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
通过对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利用几何直观建立模型,使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
3.归纳概括乘法分配律。
请同学归纳概括乘法分配律,教师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教学笔记【教学提示】理解乘法分配律内涵的关键是乘法的意义,同样判断是否符合规律也可以依据乘法的意义进行。
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作乘法分配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填写教科书P26的填空,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2)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板书:(a+b)×c=a×c+b×c a×(b+c)=a×b+a×c(3)引导学生发现:从左往右观察, (a+b)×c表示(a+b)个c,a×c+b×c表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反过来,从右往左观察,两者结果也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计算、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一般形式:(a+b)×c=a×c+b×c。
在抽象成用字母表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还要从右往左观察,以方便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5.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独立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同学比负责抬水、浇树的多多少人?学生独立完成后,再指定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再求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最后求它们的差。
4×25-2×25=100-50=50(人)预设2:先求每组挖坑、种树的比抬水、浇树的多多少人,再求25组共多多少人。
(4-2)×25=2×25=50(人)师:观察(4-2)×25=4×25-2×25,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情预设】有了前面的探究,学生很快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
师:你们的发现用字母怎么表示?【学情预设】(a-b)×c=a×c-b×c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
这样设计,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运用新知,巩固定律1.教科书P26“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如判断56×(19+28)=56×19+28时,要引导学生从意义上判断56×(19+28)应该是19个56加28个56的和,而不是19个56加28。
再如32×(7×3)=32×7+32×3,学生可能认为是对的,需要把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对比。
2.教科书P26“做一做”第2题。
同桌间相互说一说,再集中交流。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从具体数据的讨论,上升到规律的发现与归纳,最终形成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
◎教学笔记【学情预设】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25×12的竖式计算过程实际是先算25×2和25×10的积,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3.教科书P27“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117×3+117×7=117×(3+7)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它们发现: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4.教科书P28“练习七”第7题。
(1)观察比较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如果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得数。
5.教科书P28“练习七”第6题。
(1)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结合基本练习,进一步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形式,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第7题判断两个算式是否相等,意在巩固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
选择计算较简便的算式进行计算,则是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意识。
第6题是乘法分配律在一般计算中的应用,沟通一个数乘多位数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联系,体会将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再分别与另外一个数相乘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过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利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学生归纳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并抽象成用字母表示后,要引导学生既要从左往右观察,还要从右往左观察,以方便后面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中,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
这样能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更全面的认识。
▷作业设计见“,”+《.》或《-》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