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气温的测量和计算公式
气温的测量和计算公式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是天气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温的测量和计算是气象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气温的测量和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一、气温的测量方法。
1. 气温计测量法。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常用工具,它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分为水银气温计、酒精气温计和电子气温计等。
水银气温计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利用水银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气温。
酒精气温计则是利用酒精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气温。
电子气温计则是利用电子元件来测量气温。
无论是哪种气温计,其测量原理都是利用物质的膨胀和收缩来间接测量气温。
2. 热电偶测量法。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的一种仪器。
当两种不同金属导线的接触点温度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的热电势差也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这种热电势差的变化来间接测量温度。
3. 红外线测温法。
红外线测温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方法,它利用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通过测量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的强度和频率来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二、气温的计算公式。
1.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两种常用的温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转换公式如下:摄氏度 = (华氏度 32) / 1.8。
华氏度 = 摄氏度 1.8 + 32。
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方便地在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进行转换。
2. 气温的平均值计算公式。
在气象学中,气温的平均值是一个重要的气象要素。
气温的平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平均气温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2。
其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3. 气温的变化率计算公式。
气温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气温的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气温变化率 = (终点气温起点气温) / 时间间隔。
其中,终点气温和起点气温分别是时间间隔内的气温值,时间间隔是指两次气温测量的时间间隔。
4. 气温的逐日变化趋势计算公式。
气温的逐日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气温的日变化率来计算,日变化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日变化率 = (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 / 当日最低气温。
练习初中地理计算专练(答案)
初中地理计算专练一、专题内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七年级地理教材,特别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不少数学计算题。
从计算题型来讲,既有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也有较复杂的正、负数加减法、被除数为分数的除法及一元一次方程。
由于相关内容的教学,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度不一致,即当地理科讲到相关计算题时,数学科尚未学习到这一内容或刚刚开始学习,学生对其尚未完全掌握,导致在解析地理计算题时产生很多困难和问题。
因而,在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将地理教材中的各类计算题归纳起来,进行专题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一)比例尺的计算:1.计算公式:公式推导:2.例题:(1)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现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为:A.1:500000B.1:200000C.1:5000000D.1:2000000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计算公式①中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即需要将150千米换算为15000000厘米。
列式即为:3厘米/15000000厘米=1/5000000,亦即1:5000000,答案:C(2)A、B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75CM,比例尺为1:500000,那么两地实际距离为:A.1875千米B.18750米C.75米D.1875厘米解析:根据计算公式③可列式:实地距离=3.75cm÷1/500000=3.75cm×500000=1875000厘米=18750米,答案:B3.总结:(1)比例尺是指缩小程度,无单位。
(2)进行计算时,必须统一实地距离(千米)与图上距离(厘米)的单位,最后计算出的实地距离单位一般为千米,不是千米的要换算为千米。
(3)在地图中量算图上距离时,要注意有时可能不能直接量算直线距离,如两地点沿公路的距离,则需要用一小段绳子沿图中公路线进行比量再拉直量算直线距离。
(4)公式③为被除数为一分数的除法,这一内容在当时的初一数学教学中尚未涉及,大多数学生可能存在困难。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中考地理公式大全(打印版)
一、地理定位公式
1. 经纬度转换公式:
- 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时差 * 15°
- 纬度 = 北纬起点线 + 时差 * 15°
2. 时差计算公式:
- 时差 = (当地经度 - 东经起点线) / 15
二、地球形状与尺度公式
1. 地球周长计算公式:
- 周长= 2 * π * 地球半径
2. 地球表面积计算公式:
- 表面积= 4 * π * 地球半径^2
三、气候与天气公式
1. 求平均气温公式:
- 平均气温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2
2. 计算相对湿度公式:
- 相对湿度 = (水蒸气压 / 饱和水蒸气压) × 100%
四、经济地理公式
1. 人口密度计算公式:
- 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 / 地区面积
2. 城市化率计算公式:
- 城市化率 = 城市人口 / 总人口 × 100%
五、地理环境与资源公式
1. 全球资源消耗率公式:
- 资源消耗率 = 资源消耗量 / 世界总人口 × 100%
2. 可再生资源损失公式:
- 可再生资源损失 = 可再生资源总量 - 可再生资源利用量
六、自然地理公式
1. 海拔高度计算公式:
- 海拔高度 = 气压差 / 气压梯度
2. 河流流量计算公式:
- 河流流量 = 断面流速 ×断面面积
以上是中考地理公式大全的打印版,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地势
课堂练习
读“等温线图”,据此完成3~4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气温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5、如何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气温 (℃)
1 2345 6 10.2 10.7 13.4 18.2 22.1 25.5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8.8 28.2 26.0 21.7 17.5 13.1
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注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 取值范围为10-30℃,以5℃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根据气温值逐月用点标注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 (4)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
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重 点 气温变化的计算;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定义: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 观和我们的生活环境差异 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 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一、气温的变化
2、气温的观测
观测方法:
用放置在气象台百叶箱内的温度计来测定的。一般将 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百叶窗中进行测量。如 果没有百叶窗,也可以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 的阴影处进行测量。
课堂小结
气温的变化 与分布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练习题最新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复习精要1、日平均气温=(8时气温+14时气温+20时气温+2时气温)・41、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P51 3、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二日最低气温例:开远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测得该学校某天8时、14时、20 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
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是。
日平均气温是。
4、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 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南半球相反)5、能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曲线图正确描述当地的气温年变化。
6、气温分布的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例:某座山山脚海拔500米、气温15 ℃ ,而山顶海拔2500 米,山顶气温是℃。
典型例题1.下面是某一气象观测站根据测得的某日气温数据绘制的气温曲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当地当日最高气温是,出现时间是;当地当日最低气温是,出现时间是;当地当日气温日较差是。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读图的准确性,一般的顺序是先依据纵坐标读出气温值,再依据横坐标读出时间值;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选题角度】本题考察学生气温曲线图的阅读,能根据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并计算气温日较差。
【答案】31℃、14点、24℃、4点、7℃2.读甲乙、丙、图三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1)甲地最热月是___ 月,平均气温是_____ ,最冷月是_____ 月,平均气温是 ____ ;(2)乙地最热月是月,平均气温是,最冷月是月,平均气温是 ____ ;(3)丙地表示的气候带是带。
(4)甲、乙两地中, _______ 地在北半球,____ 地在南半球。
【解析】解题中要抓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自然规律,掌握7、8月北半球气温高、南半球气温低,而1、2月北半球气温低,南半球气温高的特点进行判别。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中图版)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2018·重庆涪陵·中考真题)“景观图上学地理”,下图是2月份我国两地的景观图片,据此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6.图片中两地的差异,最能反映的是( )A.我国南北方经济水平的不同 B.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明显C.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7.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历史文化 D.海陆位置
气温日变化:
说出气温日变化规律:(要点:说出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化趋势)
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小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绘图活动:课本P68页:
用表E给出的各月平均气温数据,在所给坐标系中绘出北京的气温变化曲线。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大陆
南半球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__月
8月
__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__月
2月
__月
8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7
1
1
7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①气温在空间上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等温线图是反映某一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⑤观察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地理学科中的数学知识
地理学科中的数学知识峨眉四中叶玉娥地理是一门研究领域很广泛的学科,作为应用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适应了当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达到增强知识活力的目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地理问题就是很好的列子。
(一)经纬度的计算:1..纬度间隔1度,其间隔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如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则与它正想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180度减去x,,所属的东西经相反。
(二)比例尺的计算:1.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例题;已知两地的时间距离是150千米,在地图上测得它们的距离为3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是?解析: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比例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注意两个距离的单位必须统一。
(三)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高处海拔-地处海拔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陡崖相对高度H:(N-1) ×h ≤H <(N+1) ×hN 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h 为等高距陡崖(顶部)海拔高度H :A ≤ H < A+hA 为重合处最大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陡崖底部海拔高度H :B-h <H ≤ BB 为重合处最小等高线数值,h 为等高距3.例题(四)气温的计算:1.计算公式:(1).日平均气温=当天各次观测到的气温之和÷当天观测的次数(2)月平均气温=当月每天的平均气温之和÷12(3)气温年较差=气温最高月气温-气温最低月气温(五)海拔与气温关系的计算:1、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陡崖相对高度:40米≤H <80米;陡崖海拔高度:160米≤H <180米。
底部海拔高度:100米<H≤ 120米2、例题:一山脉,山顶与山脚的高差约为1000米,现测得山顶气温5℃,山脚的气温为?列式计算:山脚气温=5+1000÷100×0.6=11℃(六)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计算:1.计算公式: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100%③人口密度=当地人口÷当地面积(单位为人/平方千米)2.例题: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面积25平方千米,在2013年出生婴儿15000个,同年有2000人死亡,请你计算该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15000/1000000×100%-2000/1000000×100%=1.3%人口密度=1000000/25=40000人/平方千米。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25个地理计算公式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是气象学中的一种重要工具,用于预测和研究气候变化。
在地理气温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时间、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
以下是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相关参考内容,用于解释气温是如何被计算出来的。
1. 辐射入射量公式辐射是太阳能流向地球表面的传输方式之一,直接影响地理气温的变化。
辐射入射量公式是描述太阳辐射如何被地球表面吸收和反射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表示为:R = Rs * (1 - α)其中,R代表辐射入射量,Rs代表太阳辐射强度,α代表地面反射率。
这个公式说明了辐射入射量与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2. 太阳直射角公式太阳直射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垂直的角度。
它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
太阳直射角公式可以表示为:θ = arccos(sin φ * sin δ + cos φ * cos δ * cos H)其中,θ代表太阳直射角,φ代表地理纬度,δ代表太阳赤纬,H代表当地时角。
这个公式说明了太阳直射角与地理纬度、太阳赤纬和当地时角之间的关系。
3. 温度衰减公式温度衰减是指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变化情况。
温度衰减公式可以表示为:T = T0 - α * H其中,T代表气温,T0代表地表温度,α代表温度衰减率,H代表海拔高度。
这个公式说明了气温与地表温度、温度衰减率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4. 气温变化公式气温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
气温变化公式可以表示为:T = T0 + R - α * H其中,T代表气温,T0代表地表温度,R代表辐射入射量,α代表温度衰减率,H代表海拔高度。
这个公式说明了气温与地表温度、辐射入射量、温度衰减率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气象学中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包括辐射入射量公式、太阳直射角公式、温度衰减公式和气温变化公式。
这些公式描述了太阳辐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地理气温的影响,为预测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容。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大全整理一、地理位置计算公式1.经度:经度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经度的计算公式为:经度=时间差×15°/1小时2.纬度:纬度也是地理位置的一个重要指标,常用度(°)表示。
纬度的计算公式为:纬度=午时角×15°3.距离计算: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球面三角法,常用公式有哈弗式公式和扁球面公式等。
二、气候计算公式1.平均气温:平均气温通常是通过对其中一地区一段时间的温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气温=总温度之和/测量天数2.日辐射量:日辐射量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能量,常用计量单位为焦耳/平方米(J/m²)。
日辐射量的计算公式为:日辐射量=日照时数×平均辐射强度3.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气的含量与该温度下最大饱和湿气含量的百分比。
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为:相对湿度=实际蒸发量/饱和蒸发量×100%三、环境保护计算公式1.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综合指标。
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数×指数)之和/总物种数2.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指数是反映其中一地区环境负荷的一个综合指标。
环境负荷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环境负荷指数=(环境负荷因子×权重)之和四、人口计算公式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地区面积2.出生率:出生率是单位时间内的出生人口数量。
出生率的计算公式为: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3.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口数量。
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0五、地震计算公式1.震级:地震的震级是反映地震强度的一个指标。
震级的计算公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里氏震级公式、S-P震级公式等。
粤人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
观察图片,说说山顶与山脚有何不同,为什么?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地形因素:同一地点,海拔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气温知识小结:
日变化 气温的时间分布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3.阅读某地气温分布图,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 判断该地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4.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A.7月 B.8月 C.1月 D.2月
某地气温分布图
)
5.一年当中,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降水的等级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等级。
级别
小雨
24小时降 水量(mm
)
<10.0
天气符 号
中雨
10.0 ~24.9
大雨
25.0 ~49.9
暴雨
50 ~99.9
大暴雨 特大暴雨
100.0~ 249.9
>250.0
(1)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是________图。 (2)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 (3)B图反映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季多雨;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温的观测及计算
某地一天的气温测量图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四次测量时间。
2时、8时、14时、20时。
2.算算这一天的平均气温。
日平均温度
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温度是指某地区在一天内的24小时内的平均气温。
它是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日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日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通常采用以下公式:日平均温度=24小时内各时段温度之和÷24其中,各时段温度之和指的是某地区在一天内24小时内每个整点时刻(例如00:00、01:00、02:00等)所记录到的气温值之和。
二、影响日平均温度的因素1.季节因素:不同季节对于日平均温度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2.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对于日平均温度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海拔高低、纬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某地区的气候状况。
3.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也会对于某地区的日平均温度产生影响。
例如风向、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某地区的气温。
4.云量和降水:云量和降水也会对于某地区的日平均温度产生影响。
例如多云天气下,日平均温度通常较低;而晴天则相反。
三、日平均温度的重要性1.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对于气候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日平均温度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气象参数,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丰收情况。
2.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中也需要考虑气候因素,而日平均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例如在城市绿化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3.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对于气候条件也有一定要求,而日平均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在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建设中需要考虑不同季节下的路面结冰情况等。
四、如何有效利用日平均温度信息1.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气象数据,而日平均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例如在气候变化研究中,需要对于不同地区的日平均温度进行长期观测和分析。
2.生活应用:日平均温度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下的日平均温度来选择合适的衣物和饮食。
3.气象预报:气象预报也需要大量的气象数据,而日平均温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完整版)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和方法。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掌握这些公式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完整的高中地理公式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1. 地球的基本形态公式- 地球的周长公式:C = 2πr其中,C表示周长,r表示地球半径。
- 地球的表面积公式:A = 4πr²其中,A表示表面积,r表示地球半径。
2. 地理坐标和经纬度公式- 经纬度的计算公式:P = 90 - φ + λ其中,P表示地理纬度,φ表示纬度,λ表示经度。
3. 气候和天气公式- 纬度与气候关系公式:W = 90 - φ其中,W表示纬度,φ表示纬度。
- 大气压力梯度公式:ΔP = ρgh其中,ΔP表示大气压力差,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差。
4. 地质和地形公式- 高度与气温关系公式:T = T₀ - 0.65h其中,T表示气温,T₀表示海平面温度,h表示高度。
-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α = arctan(m)其中,α表示坡度角度,m表示坡度。
5. 经济地理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 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 人口增长率计算公式:r = (P₂ - P₁) / P₁ * 100%其中,r表示人口增长率,P₁表示起始人口数,P₂表示终止人口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地理公式,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注意,在应用这些公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不同地理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公式和方法来解决。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重深入理解概念和原理,才能更好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地理计算公式(图与公式结合)
地理计算公式一、 地球1、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仰角)φ= 当地纬度δ2、对跖点的计算A (x°N , y °E )的对跖点A ′(x°S ,180°- y °W )3、AB 之间的实地距离=AB 的纬度差×111km,AC 之间的实地距离 = AC 之间的经度差×111cos φkm 〔其中φ为AC的纬度〕;二、 地图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2、等高线:(1)最大海拔:200≤H A <225。
(2)最小海拔:50<H B ≤75(3)AB 的相对高度: A :200 225十字交叉法B :50 75(4)陡崖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公式是(n —1)×d ≤H<(n +1)×d 。
注:陡崖相对高度为H ,n 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等高距为d 。
(5)大于大的、小于小的3、 温度的计算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2、当对流层的气温变率小于0.6℃/100米时可能产生逆温现象。
3、焚风效应:气团每下沉100米,气温增加1℃;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的速度: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 φ=V赤道cos φ=1670cos φ km/h 其中φ为当地的纬度.2、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太阳直射点一年移动4个黄赤交角的度数,每日大约移动0.26°(23.5°×4÷365日)。
每个月大概移动8°。
3、几个度数间关系:① 直射点的纬度θ=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θ②晨昏线与某纬线圈相切的纬度α=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α=90°-直射点的纬度θ4、昼夜长短的计算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平均气温-初中地理知识
平均气温
【知识点的认识】
1、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
2、平均气温计算方法
①某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 24 小时的平均气温.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 2 时、8 时、14 时、20 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 4).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平均气温及计算方法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2011•长春)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 2 时、8 时、14 时、20 时测得气温分别是 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
A.44℃,B.16℃,C.11℃,D.12℃
分析:一天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为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情况下,陆地上一天中的最高温值出现在 14 时前后,最低温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解答: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3~4 次:一般在北京时间 2 时、8 时、14 时、20 时.这 4 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可计算得出,当天的日平均气温是 11℃.
故选:C.
点评:考查日平均气温的计算,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平均气温的概念以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1/ 1。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
地理144个万能公式引言概述: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包含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144个万能公式,这些公式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规律。
正文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1.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几何体,其形状可以用椭球体的参数方程来表示。
1.2 地球的尺寸:地球的半径和周长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其中包括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子午线弧长等。
2. 大气与气候2.1 大气压力的计算:大气压力与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大气压力的变化。
2.2 气温的计算:气温的计算涉及到海拔高度、纬度和季节等因素,可以通过公式进行估算。
2.3 相对湿度的计算: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3.1 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3.2 地理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经纬度是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经纬度的数值。
3.3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 地理统计与地图制图4.1 地理统计中的平均数计算:地理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等,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
4.2 地图比例尺的计算: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
4.3 地理数据的插值计算:地理数据的插值是指通过已知数据点推算未知点的数值,可以通过插值公式进行计算。
5. 地理过程与地质力学5.1 河流的流速计算:河流的流速与河道横截面积和水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河流的流速。
5.2 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地质力学中的应力计算涉及到岩石的弹性模量、应变和应力等参数,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人教版七上地理的计算公式
人教版七上地理的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求两地经度之差同为w或同为e两数相减一个w一个e两数相加之和大于180的用360减去所求之和2按照15度每小时0.25度每分钟将两地经度之差除以15整数为时差余数除以0.25的分差
气温与海拔的计算公式:15-(2000-500)÷1000×6=6℃,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
气温与海拔的关系式,是t=20-(6*h)
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则1千米高处,温度是20-
6=14℃。
2千米高处,温度是20-6×2=8℃。
所以,高度h(km)的高处,温度t=20-6h。
算经度——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
算纬度——①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
②纬差法:在太阳直射点的同侧,两地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推论:与直射点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与90°相差
多少度。
③北极星的仰角=当地地理纬度。
地理算气温的公式
地理算气温的公式
根据气象学定律,计算地气温的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
T=A+B*sin(C*t+D)+E*cos(C*t+D)+F*sin(2C*t+2D)+G*cos(2C*t+2D)+
H*sin(3C*t+3D)+I*cos(3C*t+3D)
其中:
T:地20日的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
A、B、C、D、E、F、G、H、I等常数:A为年内平均气温,B*cos(D)为月内最大气温,C为回归周期,D为6月的初始相位,E、F、G、H、I
为影响因素。
t:20日,即一年中第t天。
气温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因素每日的总辐射收
支都具有日期和高度的变化,因此每一天都存在气温的月内和季节变化。
由于气象要素对地气温的影响差异极大,所以用气象学定律计算地气
温公式中的A、B、C、D、E、F、G、H、I及其他因素系数的确定,必须由
气象资料辅助确定,从而得出正确的气温计算公式。
A、B、C、D等常数的确定:
A常数:A常数地天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确定方法为:将地近几年的气温资料,用观测法求出地天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的平
均值,记为A常数;
B常数:B常数表示地月内最大气温或最低气温的振幅,确定方法为:根据地近几年的气温资料,将每月最大气温或最低气温减去其月平均气温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地理气温的数学公式,它可以根据一定的参数以及地理位置来估计某个地区的气温。
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可以是摄氏度、华氏度或开尔文度量的。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的情况来估算地球表面的温度。
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与地表相互作用,并在空气中产生温度。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根据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估算出地球表面的气温。
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它会考虑很多因素,例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纬度、季节、日照时间、云量等等。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的参考内容:
1. 简化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气温 = 基础温度 + 基于海拔高度的修正值 + 基于纬度的修正值 + 基于季节的修正值 + 基于云量的修正值
其中,基础温度是该地区的平均温度,海拔高度的修正值会对气温产生影响,纬度的修正值会根据地区的纬度情况进行调整,季节的修正值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变化,云量的修正值会考虑云量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影响。
2. 基于能量平衡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
放射平衡方程:入射太阳辐射 =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 + 地表向大气层辐射 + 大气层向地表辐射 + 地面其他热通量
地表与大气层的热通量平衡方程:地表净辐射 = 地表向大气层辐射 + 大气层向地表辐射 + 地表其他热通量
这两个方程是典型的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其中的各个参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得到地球表面的气温。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气温计算公式只是对气温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准确的预测模型。
地理气温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流、降水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气温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象模型来进行更准确的气温预测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