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ppt
合集下载
第2课时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PPT课件
易混点解读 比较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的不同
张骞
班超
目的
不同 贡献
联络西域各族,共同反击 匈奴
重新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①不但帮助西域各族人民 摆脱了匈奴的奴役,使西 ①不但帮助西域各族摆 域归属中央;②使西域各 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少数民族开始逐步融合于 且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 汉民族;③不仅开辟了 联系;②密切了中西交 “丝绸之路”,而且打通 往关系 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思考2 秦汉时多次和匈奴发生战争性质如何? 答案:(1)秦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民族 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 (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掠引起的,匈奴对中原抢 掠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奴役的性质。
思考3 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怎样的? 答案:(1)从战争方面:秦朝蒙恬打败匈奴,夺回河套等广大地区。汉武 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获得重大胜利。东汉窦固、窦宪反击北匈 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与西域的威胁。 (2)从和亲方面: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汉朝曾与乌孙等民族和亲。 (3)从设置机构方面: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重建西 域都护;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4)迁徙人口:秦始皇迁徙大量人口到越族和河套地区。 (5)册封:汉武帝在西南夷地区册封夜郎王、滇王等。
⊙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创造了重要条件,误以为张骞通西域就已经开通了丝绸之路。 丝路的开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东汉时才最终解除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时只是暂时解除了匈奴 的威胁。公元89年诗曰:“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 危托妇人。”就此谈谈你对汉初和亲政策的看法。 答案:(1)在汉初国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采取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不 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2)汉匈和亲实现了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解除了人民的征战之苦, 加强了汉匈之间的交流。 (3)和亲政策不能最终解决边患问题。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的民族关系吴长敏
:西域与内地联系中断,匈奴乘虚而 再次控制西域。 入,再次控制西域。 目的: 目的:恢复东汉政府与西域之间的关系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和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和 摆脱了 奴役 意义: 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密切了西域 意义: 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密切了西域 对西域的统治, 与内地的联系, 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统一 打通了丝绸之路 重新打通了 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 返回
西域
越族
西南 夷
武帝设郡 并入版图
重新并入版图 维护统一
设立机构 册封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二)
(1)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1)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1,民族关系体现区 1,民族关系体现区 域特征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3)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3)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民族战争性质 :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1)民族战争性质 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但有压迫与反压迫、 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之别 2,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2,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政治上友好(和亲) 政治上友好(和亲) 以和为主 (2)和平形态 (2)和平形态 互市) 边境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 3、共同缔造论: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共同缔造论:
西汉疆域
一,两汉与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年的“和亲” 1,西汉初年的“和亲” 西汉初年的 含义: 含义:是统治者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原因: 原因: 匈奴——统一北方草原 ,占领河套地区 , 统一北方草原 匈奴 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 西汉——经济困难,景象残破,统治秩序不稳 经济困难,景象残破, 西汉 经济困难 目的——换取边境安宁,巩固新政权 换取边境安宁, 目的 换取边境安宁 屈辱性( 屈辱性 不得已而为之) 策略性(羁縻政策) 评价: 特点——屈辱性(不得已而为之) 策略性(羁縻政策) 评价: 特点 作用——汉匈边境相对安定,贸易往来有所发展,但不能 汉匈边境相对安定, 作用 汉匈边境相对安定 贸易往来有所发展, 从根本解除匈奴的威胁 百登之围 匈强汉弱
西域
越族
西南 夷
武帝设郡 并入版图
重新并入版图 维护统一
设立机构 册封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二)
(1)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1)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1,民族关系体现区 1,民族关系体现区 域特征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2)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3)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3)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民族战争性质 :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1)民族战争性质 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但有压迫与反压迫、 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之别 2,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2,民族关系有战有和, 政治上友好(和亲) 政治上友好(和亲) 以和为主 (2)和平形态 (2)和平形态 互市) 边境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 3、共同缔造论:中国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共同缔造论:
西汉疆域
一,两汉与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年的“和亲” 1,西汉初年的“和亲” 西汉初年的 含义: 含义:是统治者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原因: 原因: 匈奴——统一北方草原 ,占领河套地区 , 统一北方草原 匈奴 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 西汉——经济困难,景象残破,统治秩序不稳 经济困难,景象残破, 西汉 经济困难 目的——换取边境安宁,巩固新政权 换取边境安宁, 目的 换取边境安宁 屈辱性( 屈辱性 不得已而为之) 策略性(羁縻政策) 评价: 特点——屈辱性(不得已而为之) 策略性(羁縻政策) 评价: 特点 作用——汉匈边境相对安定,贸易往来有所发展,但不能 汉匈边境相对安定, 作用 汉匈边境相对安定 贸易往来有所发展, 从根本解除匈奴的威胁 百登之围 匈强汉弱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边疆和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共23页文档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边疆和族的发展 和民族关系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两汉时期的民族、对外关系及秦汉文化PPT课件 通用
如何认识秦汉与匈奴战争的性质? 提示:(1)秦汉时期匈奴与内地汉族政权的战争是中华民族 内部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存在侵略与反侵略之分,只有正 义和非正义之别。 (2)秦汉与匈奴的战争是由于匈奴对中原抢掠引起的,匈奴 对中原抢掠是非正义的,秦汉对匈奴的战争具有反掠夺反 奴役的性质。
2.西域
目的: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做准备
水路沟通了 东西外交圈 之间的联系
三、秦汉文化 1.时代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 结合。 (2)中外 文化交流 频繁。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气势恢弘。
2.科学技术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天 文
“ 太初历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 的记录为世界
历 法 最早;东汉张衡对月食 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他
C.天竺政治制度、城市建筑深受中国影响
D.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历史的再认、再现能力。C天竺政 治制度不受中国影响,D是唐朝时期出现,A辰韩是因为引 进中国的先进文化,“嫁娶以礼”,语言、称谓与秦相似,而 得名秦韩,所给提示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唯有B选项符合题 意要求。 答案:B
主旨概要
考纲点击
一、两汉时期边疆各族
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1.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与匈奴、西域、 1.匈奴的兴衰 西南夷及百越的交往和联系空前加 2.张骞通西域 强,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西南夷与百越
2.两汉时期,通过陆海丝绸之路,我 二、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国与朝鲜、日本、越南、西亚及欧 1.两汉与朝鲜、日本及越南的关
发明的 地动仪 早于欧洲一千七百多年
数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 学
药物 ,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2.西汉时期:
政策 原因 结果影响
汉初
汉武帝时
和亲
战争
国力有限
强盛国力 匈奴内讧 西汉衰退
北方边郡暂时安宁
基本解除匈奴对北 方的威胁
汉元帝时
和亲
1)密切汉匈关系 昭君出塞 2)促进经济文化联系 的意义 3)促进民族融合
对昭君出塞历来评价颇多,评价各异,如有惋惜之情的: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 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对民族关系的几点认识 1.中华文明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各民族一律平等.
2.把握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关系间有战争与有和平, 但和平是主流
3.正确评价各民族间战争: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 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民族政权间的战争。不具备 侵略和被侵略含义,但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之分 , 有落后和先进的区别。是否正义和先进要看战争的具 体目的和作用。
例: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出使
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D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 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二.开拓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三)设西域都护
1.时间: 公元前60年
2.职责: 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3.意义: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四)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1.帮助西域摆脱匈奴控制 2.加强西域与内地联系
三.西南夷
(一)地理范围
汉朝时,我国西南地区(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少 数民族的总称
(二)两汉对西南夷的统治 两汉在西南夷是 1.汉武帝时,设郡 设行政机构与册 2.西汉末年,夷人反抗 封相结合的统治 3.东汉初,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四.百越 (一)地理范围 汉朝时,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总称百越 (二)两汉对百越的统治 汉武帝时设南海等九郡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32页PPT
高三历史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高三历史课件: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 .西汉建立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汉武帝),西汉政府设置 了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 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 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 shou的有376人之多。至此,西域地区,包括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目的: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汉武帝募人出 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朝廷给他的一百多个随从,第一次 出使西域。被匈奴兵捉住,,被拘禁了十多年。他历经种种困 难,但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出使的凭证)。匈奴单于硬叫他娶 当地女为妻,有了儿子,但仍没有动摇他完成使命的决心。后 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到达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 由于土地肥沃,生活安定,不想再和匈奴打仗。张骞在大月氏 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回国。又被匈奴俘获,扣留 了一年多。后来,匈奴发生了内乱,张骞逃回长安。 他出使时 带着一百多人,前后13年,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张骞 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深入了解了西域的地理、 物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 来。
卫青墓
卫青墓位于陕西兴平境 内,是西汉时抗击匈奴著 名将领卫青的墓地。 卫青曾在汉武帝时多次率 军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为西汉击败匈奴立下了赫 赫战功;官至大将军,封 长平侯。 卫青于公元前106年去世 。为了表彰他的丰功,汉 武帝将他的墓修建在了自 己的茂陵外侧。
汉武帝为什么 能取得反击匈 奴的胜利?
(2)昭君出塞 )
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了愿与汉 室通婚,结为亲戚的和亲请求。汉元帝下令挑选 一名宫女(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当时, 王嫱(字昭君)在塞外同匈奴人民和睦相处,爱 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农业生产技 术,受到人民的爱戴。自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 奴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它在客观上促进和 加强了匈奴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匈奴 与汉族的友好与团结,巩固了塞北与中原的统一。
高三历史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人教版.ppt
材料一 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已校尉官,以班超为 都护、徐干为长史。
——引自《资治通鉴》第四十七卷
材料二 北匈奴连与车师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玉门、阳关以绝其 患。敦煌太守张档上书曰:“臣在京师,亦以为西域宜弃,今亲践 其土地,乃知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朝廷下其议。陈忠上 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此其不灭匈奴慕汉 之效也。今北虏已破车师,势必南攻鄯善,弃而不救,则诸国从矣。 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威临南羌,与之交通,如此,河西 四郡危矣。……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 国。”帝纳之,于是复队班勇为西城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
C.密切了汉匈关系
D.加强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 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 材料二: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 并复役属匈奴,匈奴敛税重课。诸国不堪命。建武中, 皆遣 使求内属,愿请都护。 材料三:章帝不欲废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已校尉,不复 遣都护……时军司马班超留于窦,绥集诸国……班超遂定西域, 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 材料四:九年,班超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出前世所不至, 山经所未详,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
——引自《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4)陈忠反对舍弃西域的理由有哪些?“西域内附日久……不乐匈 奴”的原因是什么?
“西域内附日久”。如放弃西域,匈奴势力更大,“河西四郡危矣。”因为西汉时 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西域各族同汉族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 生活,而匈奴几次控制西域,都征收重税,剥削压迫西域各族人民。
——引自《资治通鉴》第五十卷
(3)材料二中,张础上书和陈忠上书相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高三历史最新课件-(一)2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精品
【例题2】秦汉时期内地与边疆各族关系发展的状况,并分析 其产生的影响。 【解析】北部的匈奴是秦汉政权面临的最大威胁,双方曾多次 进行大规模战争,秦汉政权最终取得胜利并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两汉时期,张骞、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西域各族 的经济文化交流,两汉政权还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军 事和政治上的管理。秦朝军队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设三郡,迁 徙内地人民到越族地区,传播了中原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当地 生产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汉武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 立郡县加强管理,加强了内地同西南地区的联系。秦汉对匈奴 战争的胜利,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秦汉民族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文化的发 展,扩大了我国的版图,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例题5】秦汉时期,内地的先进文化是怎样向边疆地区扩展 的?
【解析】(1)秦派蒙恬率军夺回河套地区,在那里建城设县, 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2)派史禄开凿灵渠,征服珠 江流域的越族,设桂林、南海、象郡,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 与越族杂居,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越族地区, 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3)西汉政府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 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内地的丝织品、铁器及铸铁和凿井技 术传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4) 公元前 60 年,西 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5)东汉班超经 营西域、重建西域都护,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6)汉武帝时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贵州、云南 等地设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
【例题4】关于西域都护 【解析】(1) 概念:西域都护是我国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今新 疆境内设置的最高军政首脑。 (2) 设置:①汉武帝时,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和加强民族 友好交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于公元前 138 年、公元前 119 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②西汉与西域沟通后,开辟了 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的对外贸易十分兴旺, 为了加强对西域军事、政治的管辖和保护“丝绸之路”上的商 旅往来,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③东 汉初年,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3) 作用:①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西域都护的设置,使中国与西亚、欧洲大秦(罗马)的通商关 系得到保护与发展,中国的冶铸、水利技术传入中亚、罗马和 欧洲地区,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西 域都护的设置,为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 贡献。
汉代的民族关系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边疆发展与民族关系
.
1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 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 南有越等.
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 氏和羌.南有越等.
3.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2
与两
匈奴
鲜卑
夫余
民
汉 时
西域 各族
乌桓
族
期 边
汉
关疆
系
各 族
西南夷
百越
略
..
,
地 区 还 经 常 到 秦 燕 赵
匈 奴 单 于 带 兵 占 据 河 套
国 时 期 匈 奴 日 益 强 大
过 着 游 牧 生 活
匈 发奴 源是 于我 蒙国 古古 高老 原的 一民 带 族.
, ,
.
.
匈奴骑兵铜像
5
2.秦朝时期的匈奴:
(1) 秦 派 蒙 恬 北 击 匈奴夺回河套 地区.
(2)修筑长城阻止匈 奴南下.
的 发
.
图3
一、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经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政治:公元前3世纪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奴隶制 国家-------冒顿单于
.
4
.
二.匈奴的兴衰:
1.战国时期的匈奴.
,
长 城 派 重 兵 防 守
战
时 期 三 国 在 北 方 都 修 有
,
三 国 掠 夺 骚 扰 所 以 战 国
.
29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2.
关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系 西汉
状
③ 西域都护的设立:前60年 标志
.
1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 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 南有越等.
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 氏和羌.南有越等.
3.两汉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
.
2
与两
匈奴
鲜卑
夫余
民
汉 时
西域 各族
乌桓
族
期 边
汉
关疆
系
各 族
西南夷
百越
略
..
,
地 区 还 经 常 到 秦 燕 赵
匈 奴 单 于 带 兵 占 据 河 套
国 时 期 匈 奴 日 益 强 大
过 着 游 牧 生 活
匈 发奴 源是 于我 蒙国 古古 高老 原的 一民 带 族.
, ,
.
.
匈奴骑兵铜像
5
2.秦朝时期的匈奴:
(1) 秦 派 蒙 恬 北 击 匈奴夺回河套 地区.
(2)修筑长城阻止匈 奴南下.
的 发
.
图3
一、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
经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政治:公元前3世纪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奴隶制 国家-------冒顿单于
.
4
.
二.匈奴的兴衰:
1.战国时期的匈奴.
,
长 城 派 重 兵 防 守
战
时 期 三 国 在 北 方 都 修 有
,
三 国 掠 夺 骚 扰 所 以 战 国
.
29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2.
关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系 西汉
状
③ 西域都护的设立:前60年 标志
高考历史 第二单元第5讲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秦汉时期的文化课件
解析 地动仪外部周围有八个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所以地动仪只能测出地震的大致方向, 不可能测出地震的精确方位;浑天仪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 不是地动仪;地动仪的作用是测定已发生地震的方位,不能预测。 故答案为 B。
( B )
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史观看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精讲精析
讲主线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两 汉对西域的经营、秦汉对越族地区的开发、两汉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构 成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两汉时期对外交往频繁, 对外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以商品贸易为主, 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具有单向性;中外交往有海上、陆 上丝绸之路, 以陆路为主; 与亚洲各国交流频繁, 对东方文化影响很大, 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中国 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外传。 秦汉时期科技、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特别 是科技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4.两汉宗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宗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统治者的提倡是宗教流行的重要 因素。宗教的教义具有很大欺骗性 (如佛教的“生死轮 回”“因果报应”等),统治者利用宗教软化人民的反抗意 志, 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 建白马寺就说明了这一点。 (2)神仙方术和迷信思想是宗教产生的助推器。 (3)社会现实问题是宗教产生的土壤, “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 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困难的抗议,”是受苦受难的 百姓的精神寄托,道教所宣扬的观点对人民的吸引就说明了 这一点。
点析 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 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 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 显著提高。A、B 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 开始兴起,故排除 C 项,答案为 D。 启示 文字材料选择题应抓住其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 B )
视角二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史观看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精讲精析
讲主线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汉与匈奴的和战、 两 汉对西域的经营、秦汉对越族地区的开发、两汉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构 成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两汉时期对外交往频繁, 对外关系呈现如下特点: 以商品贸易为主, 丝织品在通商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具有单向性;中外交往有海上、陆 上丝绸之路, 以陆路为主; 与亚洲各国交流频繁, 对东方文化影响很大, 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 中国 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外传。 秦汉时期科技、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特别 是科技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4.两汉宗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宗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统治者的提倡是宗教流行的重要 因素。宗教的教义具有很大欺骗性 (如佛教的“生死轮 回”“因果报应”等),统治者利用宗教软化人民的反抗意 志, 东汉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 建白马寺就说明了这一点。 (2)神仙方术和迷信思想是宗教产生的助推器。 (3)社会现实问题是宗教产生的土壤, “宗教里的苦难是现实 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困难的抗议,”是受苦受难的 百姓的精神寄托,道教所宣扬的观点对人民的吸引就说明了 这一点。
点析 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 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 为榜样,效仿他、学习他。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 显著提高。A、B 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 开始兴起,故排除 C 项,答案为 D。 启示 文字材料选择题应抓住其主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
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必须以适当的民族政策和谐民族关系,才能稳固统治,促进整个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在学习了解秦汉的政治经济制度之后,我们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主要有:北方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夫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西北的西域各族。他们与中原以不同形式交往和联系。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西域主要是指今天的甘肃、新疆等地,这一地区对两汉的内政外交都很重要,但在当时主要受匈奴控制,很有必要选派得力人员去沟通联系。
教学过程:
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
1.“西域”的地理范围
(1)狭义: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南南北;
(2)广义: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含新疆、中亚和西亚广大地区。
③结果: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双方争夺重点转移到西部。
④性质:国内民族战争,没有侵略反侵略性质。
汉武帝对匈奴军事反攻
(1)条件:政治——中央集权加强,政权巩固;经济——经济繁荣,粮丰财足;军事——战马众多,士卒训练有素。
(2)评价:阻止了匈奴南下掠夺,是正义战争;解除了边患,有利北部边疆开发;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交通。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第页
课时教案总第14课时
课题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二)西域、西南夷与百越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两汉与西域、西南夷关系的主要事件;分析通西域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两汉对西南夷的管辖。
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主要有:北方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夫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西北的西域各族。他们与中原以不同形式交往和联系。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西域主要是指今天的甘肃、新疆等地,这一地区对两汉的内政外交都很重要,但在当时主要受匈奴控制,很有必要选派得力人员去沟通联系。
教学过程:
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
1.“西域”的地理范围
(1)狭义: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天南南北;
(2)广义: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含新疆、中亚和西亚广大地区。
③结果: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双方争夺重点转移到西部。
④性质:国内民族战争,没有侵略反侵略性质。
汉武帝对匈奴军事反攻
(1)条件:政治——中央集权加强,政权巩固;经济——经济繁荣,粮丰财足;军事——战马众多,士卒训练有素。
(2)评价:阻止了匈奴南下掠夺,是正义战争;解除了边患,有利北部边疆开发;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交通。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第页
课时教案总第14课时
课题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二)西域、西南夷与百越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两汉与西域、西南夷关系的主要事件;分析通西域目的和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两汉对西南夷的管辖。
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匈奴 的南下入侵并没有停止。文帝三年(前177年)夏, 匈奴入居河南地,侵上郡,杀掠人民。文帝十四年 (前166年),匈奴14万人入朝那肖关,杀北地都尉, 掳掠人民畜产甚多,其前锋部队甚至进至雍、甘泉附 近,并烧毁回中宫。从公元前166—前162年间,匈 奴日骄,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 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 的逐步强盛,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 下行动。
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史称当时人民富足, 国库充盈,社会安定。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 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 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 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 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
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期,匈奴遭邻国多次攻击,“人民死者十三,畜产十五”, 属国解体。又因内部五单于争立,战乱不已。呼韩邪单于战败穷困, 为郅支单于所逼,乃决计归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遣 子右贤王入汉作“质子”。甘露三年,呼韩邪亲自到长安入朝宣帝。 宣帝对他优礼相加,仪节高于其他藩国和诸侯王。又从经济上和军事 上给他以帮助,使呼韩邪部渐渐恢复发展,至元帝初年重返北庭,恢 复故土,收集余民,政权开始安定下来。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 西域副校尉陈汤等率屯田士兵与西域诸国联军攻杀远逃别康居的郅支 单于。呼韩邪既欣喜又害怕,喜的是多年的对头已灭,怕的是汉王朝 下一个消灭目标指向自己。思来想去,终于于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 年)入朝长安,提出愿与汉室通婚结为亲戚。元帝应允,即以宫女、 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 氏”。又上书元帝,愿意承担为汉王朝守边的任务,建议撤除汉王朝 边塞吏卒,以省减汉民徭役负担。虽然汉元帝没有答应呼韩邪的建议, 但双方和平相处,史称汉朝“边域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 黎庶无干戈之役。”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西汉末。 昭君和番,给汉匈双方都带来了边陲和平,生产发展、生活安定, 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的良好结果。但是应该注意到,这时的和亲已与汉 初的和亲根本不同了。
特了经两响各济点族发:汉?人达加时民;强的 文了期友 化对民好 繁边往荣疆族来;的关和统管系经治理济者;的文采加特化取强交有了点流效对、。的边原政疆原因 策的因: 。开、国 影发家 响;影统 :促一 促进;
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初步 形成;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
昭君出塞
西域: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 现在新疆地区及以西的地方。
汉 有和 战 窦固、窦宪先后打败北匈奴
二、与西域各族的关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① 张骞两次通西域:汉朝与西域 各族的联系加强
2、 西汉 ② 丝绸之路的开通
关
③ 西域都护的建立:公元前60年设
系
立,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状
况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促进了双方经济
文化交流
① 汉武帝在此设郡;
与西 西汉末年,夷人起兵反抗
楼兰古迹 (今新疆罗布泊)
西 劝 玉门关遗址
出君
唐 王
阳 关 无
更 尽 一
维 故杯
人酒
春羌
风笛
唐 王 之 涣
不 度 玉 门
何 须 怨 杨
关柳
张骞出西域
史料补充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 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 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 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 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 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 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 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刘 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 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 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 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 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 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 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 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 接替单于。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学习方法指导:
1、了解学习古代民族关系这一 块知识的基本原理;
2、注意不同时期出现的少数民 族及其演变过程;
3、分析不同时期民族关系所呈 现的特点及其原因。
正确 认识 民族 关系 的几 个基 本原 则
正确认识民 族关系的主 流和支流
主流: 和平友好、相 互融合、共同发展
支流: 存在矛盾和斗争
正确看待民 族矛盾和斗 争
这是民族融合的一种特 殊形式
矛盾斗争有正义非正义 之分但不存在侵略与反 侵略之别
破除大汉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少数民族?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戎,南 有越等.
2.秦朝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北方有匈奴和东胡,西方有月氏 和羌,南有越等.
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夫余 匈奴、乌桓、鲜卑
西域各族 西南夷 越族
一、与匈奴的关系
1、匈奴的社会状况(经济、政治)
秦
攻守 兼顾
攻 守
北击匈奴,收回河南地 修长城
① 汉初和亲
2、 西 时战 ②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败
关 汉 时和 匈奴
系
③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表
现
和 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
东 有战图
与百越 ① 秦朝统一越族地区,移民设郡 的关系 ②汉武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
思维拓展
西汉初年的三大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解决办法。
经济贫困;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
有如四种何观认点:识否西定态汉度时;期肯定的态“度;和既亲不全”面政肯策定也?不完
全否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 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于外公分庭抗 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 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 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 和亲。娄敬也因此被刘邦赐姓刘氏。后来的惠帝、 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 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 从汉高帝九年至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 是属于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 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系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 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 养生息,增强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