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合集下载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primarymalignantmelanomaofesophagus)是食管内黑色素母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极为罕见,占食管恶性肿瘤的比例0.1%~0.3%。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清楚。

近年来,一般认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起源是食管粘膜上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其组织表现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似,患者预后较差,只有个别患者在手术或放疗后才能长期生存。

Allen和Spitz早在1953年,就提出诊断起源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标准是食管粘膜附近的交界性变化和典型的黑色素瘤组织学表现,并在肿瘤细胞中发现黑色素。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这类症状多在肿瘤较大、堵塞食管腔以及肿瘤表面形成溃疡后出现,酷似食管鳞癌以及导致食管腔梗阻的其他食管恶性病变。

有的病人有胸骨后疼痛、不适或体重下降,还有一些病人有呕血与黑便。

这些症状均无特异性。

据国内一些作者的个案报道,70%上述病例的病程约为半年。

Sabanathan等(1989)统计,7%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左锁骨淋巴结肿大(转移性淋巴结),体检时应注意,不容忽视。

所有疑似食管恶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瘤)的患者,除常规体检外,应进行以下检查。

1、胸部CT:临床诊断具有肺实质和胸膜转移灶和胸转移淋巴结的意义。

2.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本次检查的主要意义在于明确肿瘤的形态、大小、部位、食道受累程度和范围,有利于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三、内镜检查:食管黑色素瘤在内镜下表现为息肉样或叶状肿瘤,基底较宽。

肿瘤多位于食管中段或下段,一般为单发,有时可见卫星病变。

大多数肿瘤都有溃疡,酥脆,容易出血。

内镜下肿瘤表面可呈黑色、棕色、灰色或深棕色,这是由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引起的。

由于钳取活检,肿瘤出血极为罕见。

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原HMB-45做免疫组化检查,呈阳性反应者,支持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PPT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 者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化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营养支持:提供营养支持,提高患 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Part Six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食管镜检查
避免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等有害 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 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添加项标题
发病机制:黑色素瘤细胞在食管内生长,可能与细胞突变、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添加项标题
症状:吞咽困难、胸痛、体重下降等
添加项标题
诊断:内镜检查、活检等
添加项标题
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发病部位:食管
肿瘤类型:恶性黑色 素瘤
发病原因: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环境因
免疫治疗:通过激 活或增强机体免疫 系统来杀伤肿瘤细 胞
靶向治疗:针对肿 瘤细胞特有的基因、 蛋白质或信号通路 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 疗的优点:副作用 小,疗效持久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 疗的缺点:价格昂 贵,治疗效果因人 而异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重 建食管
放疗:使用放射线杀死肿 瘤细胞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 肿瘤细胞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熬夜等不良习惯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身 体抵抗力
定期进行内镜检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 关注家族史和遗传因素,如有家族史应定期筛查 关注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 关注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年 龄大于50岁、 有家族史、长 期暴露于紫外
咳嗽:患者可能出现咳嗽,痰中带血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呼 吸急促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六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原发性消化道黑色素瘤六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0 0:3 —3 . 2 1 3 038
定 的特 异性 : 1和组 2患者 血 L c 逐渐升高 , 仍在正 组 a值 但
[ ] A a B. nu dt nf i euctin S பைடு நூலகம்dJS r,0 6 5 lm H A p aeo l drssit . cn ug2 0 , u ao
2 .鉴 别 诊 断 : 皮 细 胞 为 主 型 需 与 低 分 化 腺 癌 、 癌 鉴 上 鳞
别, 后者上皮标记 C E 、 E 阳性 ; K、 MA C A 梭形细胞为主型需 与
胃肠 道 间 质 瘤 、 滑肌 肿 瘤 等 鉴 别 , 平 其相 应 标 记 C 17 C 3 D 1 、D4 或 S A、 e 阳性 ; 细 胞 为 主 型 需 与 神 经 内 分 泌 癌 、 巴瘤 M Ds 小 淋 等 鉴 别 , 经 内 分 泌 癌 N E、y 、 g 阳 性 , 巴 瘤 L A、 神 S Sn C A 淋 C 相
像 多见 ( 1 , 腺 泡 样 ( 2 、 样 、 状 、 乳 头 样 及 弥 漫 图 )呈 图 )索 巢 假 性 排 列 。梭 形 细 胞 为 主 型 1 , 细 胞 核 梭 形 , 分 呈 杆 状 , 例 瘤 部 两 端 钝 圆 , 色 质 稍 粗 , 仁 不 明显 , 列 成 束 状 、 织 状 ( 染 核 排 编 图 3 。小 细胞 为 主型 1 , 细 胞 体 积 小 , 圆 或 卵 圆形 , 色 ) 例 瘤 核 染 质细 , 布均匀 , 分 可见 核 仁 , 弥 漫 性 分 布 ( 4 。瘤 细 胞 胞 呈 图 ) 质 内含 有 黑 色 素颗 粒 3例 , 色素 型 3例 。 无 2 .免 疫 组 化 :H 4 、 -0 、 i 均 弥 漫 性 强 阳 性 MB 5 S10 Vm 6例 ( 56 , 图 , ) 1例 E MA 散 在 弱 阳 性 , K、 E N E、y 、 g C C A、 S Sn C A、

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转移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转移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关, 原 因可能 与 手术 过 程 中牵 拉 时 间 过长 或 损 伤 引 起, 予对 症处 理后 缓解 。( 6 ) 低 钠血 症 常见 于颈椎 创
伤患 者 , 发生 率 与 脊髓 损 伤 的程 度 呈 正 相 关 。其 原 因 与颈 髓 损 伤 后 交感 神 经 功 能 抑制 有 关_ 6 ] , 且 颈 椎 创伤 患 者一旦 出 现 低钠 血 症 均 为 顽 固性 低 钠 , 纠 正 非常 困难 。因此 , 应严 格 限制 每 日液体 人量 ( 1 0 0 0  ̄ 1 5 0 0 mL /d ) _ 7 ] , 尽量 减少 甘 露 醇 等 脱 水 药 物 使 用 , 以避 免机 体过 度 排钠 ; 同时应用 血浆 、 白蛋 白等维 持 胶体 渗透 压 , 以提 高血 钠浓 度 。
贵州医药 2 0 1 5年 2月 第 3 9 卷第 2 期

1 5 9 ・
椎管 内突人 。环 锯减 压者 发 现植骨 块 移位 当天 再次 手术 , 重 新修 整并 植 入 骨 块 , 加强 外 固定 后 , 未 再 发
生植 骨 块移 位 。 ( 5 ) 颈 部 疼 痛 主 要 为 颈椎 及 其 周 围 软组 织 的疼 痛 , 与和 颈 椎 相 关 的 韧 带及 肌 肉 紧张 有
贵 阳 医 学 院 在 读 研 究 生
年, 中位 时 间 6个 月 。5例 患者 仅 有 1例 内镜 检 查
通信作者 , E ma i l : x q c h e n 1 3 9 8 4 1 9 @y e a h . n e t
考虑 恶性 黑色 素瘤 可 能 , 其 他 4例 均 以恶 性 占位 考
治疗 不敏感 , 手 术 是 其 主要 治 疗 方 法 。 胃肠 道恶 性

肠管恶性黑色素瘤两例临床病理分析

肠管恶性黑色素瘤两例临床病理分析

肠管恶性黑色素瘤两例临床病理分析患者,女,74岁,主诉:间断便血一年余。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丝,半年前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有脓血便,便有里急后重感,近日出现排便费力。

病来体重减轻约5千克。

专科检查:肛门直肠检查:见距肛门缘约8cm环形肿物,齿状线4点见一黑色带蒂肿物约2×2cm大小。

结肠镜检查:直肠5~8cm粘膜增生隆起,表面绒毛状,质脆易出血,环壁生长;近齿状线见一2×2cm隆起型肿物,亚蒂,表面出现糜烂。

直肠取活检病理(齿状线肿物未取)诊断:直肠高分化腺癌。

在全麻下手术,送检病理标本:肠管带肛门长30cm,齿状线上见肿物2×1.5×0.8cm,色黑质软,距齿状线上3cm见隆起型肿物9×8cm,灰红质软脆,肿物周围淋巴结检出12枚。

病理诊断:1.直肠(齿状线)恶性黑色素瘤。

2.直肠高分化腺癌,浸润深肌层,断端(-),检出12枚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其中2枚淋巴结见恶性黑色素瘤转移。

1.2病例二患者,男,71岁。

主诉:腹胀、乏力约2个月,加重5天。

患者约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伴略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黑褐色,体重明显下降,近2月下降5千克。

时有咳痰带血丝,无咯血,排便次数多但量少,黑褐色。

专科检查: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胰腺未见异常。

2.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瘤,双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胸壁转移瘤可能性大,纵隔多发小淋巴结。

冠状动脉钙化,心包积液。

3.全腹CT:盆腔占位,第6组小肠占位性病变伴小肠梗阻,腹腔多发淋巴结转移,腹壁及臀部转移。

胆囊及膀胱改变;前列腺增大伴钙化。

确定诊断:脑、肺、胸壁及肝脏多发转移瘤;不全肠梗阻。

目前患者为晚期肿瘤病人,抵抗力及免疫力均低下,存在病情进一步加重可能,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目前禁水,给予静脉高营养对症治疗。

胃肠减压,支持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术前疑难病例讨论:患者自诉腹痛较前加重,目前诊断肠梗阻,有较窄风险,有手术指征,但患者高龄,恶性肿瘤晚期,病情复杂危重,手术风险极大,围手术期死亡率极高,手术中根据情况,行造瘘术或仅取病理。

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抗 原 ,而 呈 阳性 表 达 鉴 别 诊 断 主要 与 以下 进 行 鉴 别 :
患者 甲,男,5 岁 ,主因发现大便带血,表 面有粘液样脓 5 性分泌物 4 ,来 院行直肠指诊 ( 天 胸膝位 ) :进指 5m 处于 7 c 点至 1 点方 向可触及一肿物 ,质中,无压痛 ,表面欠光滑, 1 边界不清 ,固定。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 巴结 。后行结肠镜 检查示:直肠息 肉,性质待定 ?咬检送病理 。镜检:瘤细胞呈 圆形或多角形 ,胞浆丰富 ,嗜酸色 ,细颗粒状 ;核大,畸形, ’ 泡状 ,核仁显著,嗜酸性居 中,单核、双核或多核,核多偏位
外某些统计 ,黑色素瘤发生于肛门者较发生于肛管 内肛门直肠
交界处者为多见,前 者占肛 门原发性恶性肿瘤 的 5 %左右 ,而 后者仅 占该处恶性肿瘤的 O2 % .5 该例发生于齿状线上黏膜 腺上皮实属罕见。大多数学者认为直肠 下端 的恶黑均为肛管恶 黑沿黏膜下层 向上扩 散而来 ,然而该忠齿状线附近以下未见黑
【] 3虞积 耀, 全才 . 界 卫生组 织 肿瘤分 类及 诊 断标准 系列 : 系统 肿瘤 病 崔 世 消化 理 学和遗 传学 [ . 京: 民卫生 出版 社,061518 M】 北 人 20 : .7 7
作者简介:
张 晚鱼 (92 ) 17.,女 ,大学 本科 ,河 北省涉 县 医院主 治医师 ,擅长 妇
H 4 、Ma MB 5 n阳 性 ,C 弱 阳性 。病理 诊 断 :直 肠 恶 性 黑 色 素 K
②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 C E K、 MA呈 阳性表达, H 而 MB
4 、me n 或 S1 0阴性 可 籍 以区 分 。 5 lA a .0
瘤 。~周后在冀医 四院于 2 0 0 9年 l 2 0月 O日在全麻下行麦 氏 术 ,术 中见无腹水,无肝脏转移,肿瘤位于直肠 ,大小约 4m c

7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7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7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下简称恶黑),系来自黑色素细胞的APUD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粘膜和淋巴结。

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生常隐袭,组织学结构复杂多样,当肿瘤缺乏色素时易误诊。

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恶黑,就其临床和病理特点作一讨论。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检查分型特征1 材料与方法资料来自我科(1996-2007年)11年间所诊断的7例恶黑,组织均用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常规病理诊断。

1.1 一般资料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自30-91岁。

发病部位:左前臂2例,右拇指1例,左小指1例,会阴2例,右腹股沟1例。

主要症状:多表现为皮下包块,蕈状,息肉状等,为突出皮肤、黏膜的结节样肿块或黑痣,临床表现,突然增大、隆起、色素加深,糜烂出血及奇痒疼痛等。

1.2 病理学检查巨检:皮肤与粘膜之恶黑呈结节、息肉状。

表面有糜烂、溃疡、出血。

呈褐色、灰褐色或蓝黑色。

镜检: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分为(1)上皮样细胞,细胞圆或多边形,核圆、染色质粗,核仁大而嗜酸性,胞浆丰富,核分裂像易见,此型细胞似棘细胞,但无角化及细胞间桥。

肿瘤细胞常弥散分布,也可成巢甚至出现腺样结构。

当肿瘤缺乏色素时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或腺癌。

(2)小痣样细胞,较痣细胞略大,呈巢样结构,具有明显异型性,此类细胞亦与未分化癌、淋巴瘤混淆。

(3)梭形细胞,通常有长短两种,排列成束状、带状、漩涡状,酷似肉瘤,易与纤维、平滑肌、神经等来源的肿瘤混淆。

(4)奇异型细胞,特征为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差别悬殊。

核可为单核或多核,易被误诊为横纹肌肉瘤。

(5)空泡样细胞,此类细胞之胞浆透亮,似气球样,酷似透明细胞癌或脂肪肉瘤。

恶黑组织学,通常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与奇异型细胞、梭形细胞混杂构成。

瘤细胞单一者甚为少见。

间质均有不等量纤维反应,分割瘤细胞成团状,梁索状。

瘤中血窦丰富,出血坏死及腺管内癌栓易见,有明显的炎细胞反应,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为主,多数可具有协助诊断的色素,部分也可不含或仅有少量色素。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病因,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病因*一、发病原因:1.近年来,一般认为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起源是食管黏膜上皮基底层中的成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其组织学表现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似,病人的预后都很差,只有个别病人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

如Hamdy等(1991)报告的1例40岁女性病人术前症状为胸骨后疼痛2年,伴有进行性吞咽困难与体重下降。

术前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有一大而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内镜检查发现食管中下段腔内有一表面呈黑色的息肉样肿物,大小约9cm 6cm,突出管腔。

内镜活检诊断为食管黑色素瘤。

病人接受了食管大部切除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

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同。

这位病人术后生存12年以上。

2.Allen和Spitz早在1953年就提出诊断起源于食管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标准是靠近肿瘤的食管黏膜处有交界性改变(junctional changes)、典型的黑色素瘤的组织学表现并在瘤细胞内发现黑色素。

Pava等(1963)报道对100例正常食管进行尸检的过程中发现其中4例食管黏膜上皮的基底膜中有典型的成黑色素细胞、黑色素颗粒以及神经元树突(2例成黑色素细胞位于食管上段,另外2例成黑色素细胞位于食管中段),他们推测食管黏膜中的成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胚胎期神经管背侧的细胞带),即神经嵴形成的表皮黑色素细胞游走到食管上皮的结果。

此后,Tatteshi等(1974)和Ohashi等(1990)先后报道日本人正常食管黏膜中存在嗜银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发生率为8%,而且可以导致食管的黑色素沉着病(melanosis)。

3.1970年,Piccon等报道了第1例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合并全食管黑色素沉着病。

但是绝大多数食管黑色素瘤病人并无食管黑色素沉着病,考虑这种肿瘤可能起源于其他更为常见的途径:①起源于食管黏膜的正常成黑色素细胞;②起源于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化生;③或起源于胚胎发育期间出现在食管上皮内的异位成黑色素细胞。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疾病PPT演示课件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疾病PPT演示课件

04
手术治疗与术后管理
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早期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无远 处转移,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能耐受 手术。
禁忌症
晚期肿瘤,已有远处转移;患者合并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手术 高风险因素。
手术方式与技巧探讨
手术方式
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和浸润深度,可选择局部切除、食管次全切除或全食管切除 ,并酌情进行淋巴结清扫。
手术技巧
确保充分显露手术野,精细操作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对于较大或浸润较深的 肿瘤,需采用联合脏器切除或多学科协作手术。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预防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术中 精细操作,减少组织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潜在问题。
并发症处理
对于术后出现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引流、抗感染、抗心 律失常等,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05
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进展
放疗原则和方法选择
放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放疗的主要原则是尽可能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 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择
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分期,可以选择不同的放疗方法,如外照射、内照射或内外联合照射。其中,三维适形 放疗和调强放疗等精确放疗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
食管壁增厚
肿瘤浸润食管壁,导致食 管壁增厚,CT表现为食管 壁不均匀增厚。
淋巴结转移
CT扫描可发现纵隔和腹部 淋巴结肿大,提示淋巴结 转移。
MRI检查
肿瘤信号特点
MRI检查可显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 信号特点,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胃体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转移病例1例

胃体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转移病例1例

胃体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转移病例1例孙英男1 ,陈一飞\杨聪颖\曹芳\彭娅a(1.湖南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桐梓坡路234号,湖南长沙,410013; 2.湖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师范大学,解放路61号,湖南长沙,410005)摘要:背景:消化系统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血道 转移,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极差。

目的:胃镜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用于早癌筛查。

方法和结 果:通过胃镜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标志物检测对其进行确诊,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分析,确诊了 1例胃体部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伴全身性转移病例。

结论:本病例提示我们,胃镜检查可以纳人到 健康人群常规体检范围,以便可以更早地发现胃肠道罕见的恶性疾病。

关键词:胃体部肿瘤,恶性黑色毒瘤,全身转移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7/20201810207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Gastric Body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UN Yingnan, CHEN Yifei, YANG Congying, CAO Fang, PENG Ya(\.Department o f D igestive Diseases, 2.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Abstract: Background:The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s very rare, usually, which were accompanied b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n the early stage. At present, the etiology is unknown, there is no effective therapy method, and the prognosis is very poor. Objective:To obtain the early cancer screening by gastroscopy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Results:In this case, a 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was reported where it is in the gastric body.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gastroscopy combined with histo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pecific marker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for reference. Conclusion: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gastroscopy can b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healthy people, so as to find the rare malignant dise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earlier.Keywords: gastric body ancer,malignant melanoma,systemic metastasi[CLC Number] R735 【Document Code】 A DOI: 10.11967/20201810207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恶变而来的肿瘤。

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ppt课件

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ppt课件

T3a 厚度2.01~4.0mm,不伴溃疡
T3b 厚度2.01~4.0mm,伴溃疡
T4a 厚度>4.0mm,不伴溃疡
T4b 厚度>4.0mm,伴溃疡 ppt课件.
9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1个淋巴结,隐性转移(镜下转移证据)
N1b 1个淋巴结,显性转移(临床诊断)
N2a 2~3个淋巴结,隐性转移(镜下转移证据)
N2b 2~3个淋巴结,显性转移(临床诊断)
N2c 2~3个淋巴结,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但有卫星灶转移或第一站 淋巴结之前的淋巴转移
N3 ≥4个淋巴结转移,或融合的淋巴结转移,或局部淋巴结转移
伴有卫星灶转移或第一站p淋pt课巴件. 结之前的淋巴转移
10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ppt课件.
4
排除标准: 1. 眼、口、鼻、肛门、直肠和阴道等黏膜MM; 2. 复发或转移的MM; 3. 治疗后3个月内无随访资料; 4. 复发前治疗情况不明。 根据上述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78例皮肤MM
被纳入本研究。
ppt课件.
5
病理学组织检查: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组织类型、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等指标以及免疫标志物阳性情况。
节状、乳头状、菜花状和息肉状,质地柔软或中等硬度。
肿物缓慢增大或在接受刺激后迅速增大,部分伴溃疡及坏
死(35例),可见血痂、血性或淡黄色渗出。甲下M为甲
缘发黑,甲脱落及溃疡、渗出、甲床萎缩、甲下组织增生。
病灶大小不等,最小皮损面积约为0.3× 0.4cm,最大可达
6×6cm,≤3 cm及>3 cm分别为56例和15例,另7例患者病

恶性黑色素瘤13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恶性黑色素瘤13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 料 本 组 136 例, 其 中男 74 例, 女 62 例, 男 女
部分 有近期 迅速 增大 的现 象, 其次 是颜 色变 深呈 紫 、 黑色 (占
53% ) , 出血 、 糜烂、 咖啡色 、 豇豆水样分泌物, 疼痛发痒 。病 变处
之比为 1. 19 ∶1, 年龄 18 ~ 79 岁, 平均 54 岁; 发生部位 以下肢 多见 ( 45 例占 30% ) , 上肢 25 例 (占 18% ) ; 牙龈 10 例, 直 肠肛 门 16 例, 鼻腔 8 例, 眼球 6 例, 外阴, 阴 道 6 例, 包 皮 2 例, 外耳 道 3 例, 面、 背、 胸、 腰皮肤共有 15 例。
2 临床表 现 最多见 是缓慢 增大 的肿块 ( 占 7 5% ) , 大
有黑痣史 34 例, 占 25% , 其中 17 例有明显外伤史 (包括自 行剪 破 、 割 除、 针 刺、 手指挠破、 沥 青烫伤、 医生 切除不净、 游 医消痣 药水处理)。
[ 1 ] 中国生物 医学工程 学会心 脏起搏与 电生理 分会, 中华医
的确认 精确定位和消融导管的稳定性。本组患者中有 2 例初 次未成功, 再次消融 后获得成功。 其原因不 仅与右侧旁路消融 无参照物有关, 与右 侧旁道的解剖特点也 有很大关系。 右房室 瓣环不是一个完全连续的纤维环, 其与右室心 内膜面交角较小 呈锐角, 右房心肌 和右室 心肌在 右房室瓣 环处相 互重叠, 使右 房室瓣 环水 平的心 内膜 形成 隆突 状, 从而 使消 融导 管不 易固 定 。贴靠右房室瓣环困难, 稳定性差, 阻碍了射频电流产生的热 效应向心肌深层侵袭, 不能有效阻断旁道。 故术中应选用能提
2 右 侧旁道 射频消 融: 消 融旁道 成功的关 键在于 靶点图

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36例进行一次性根治手术,16例进行两次根治性手术,最多延长了患者8年的生活时间。

而4例实施两次单独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延长了2年4个月的存活时间。

结论:对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以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

【关键词】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32-02多原发恶性肿瘤病症就是指在一个或者是多个脏器中,同时或者是先后出现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原发性恶性肿瘤[1-2]。

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此病症的发生机率也不断提升。

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实施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30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4.9岁。

66例患者中64例出现双原发恶性肿瘤,2例出现三原发恶性肿瘤,一共132灶肿瘤,其中51例大肠出现病症,41例食管出现病症,37例胃部出现病症,3例小肠出现病症。

同时66例患者中36例同时性病症,30例先后性病症。

1.2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36例同时性病症的患者实施一次根治性手术,既对肿瘤进行同时切除;30例先后性病症中16例实施两次根治性手术,4例实施两次单独根治手术。

1.3诊断标准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时,需要运用Warren与Gates所提出的标准。

(1)必须确诊患者的肿瘤为恶性;(2)每个肿瘤均具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并且肿瘤之间没有连续性;(3)排除肿瘤相互转移的可能。

原发性恶性食管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恶性食管黑色素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 0 2 。我 院于 2 1 .% 0 1年 2月 收治 P E 1 MM
(一)C 9 (一) 病理 诊断 为恶性 黑色 素瘤 。 ,D 9 ,
2 1 年 2月 1 日在 全 麻 下 行 肿 物 切 除 、 01 5 区域 淋 巴结 清扫 及食管 胃吻合 术 。术后 组织标 本 大体检 查 : 管切 段长 7 c 距上 切 缘 15 c 处见 一 突 向 食 m, . m
原 发 性 食 管 恶 性 黑 色 素 瘤 (r aym lnn pi r agat m i
me n m f h sp au , MME 是 一种较 为 罕见 l o ao teeo h gs P a )
核大 染 色 深 , 仁 明 显 , 质 少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检 核 胞
斌, 胡承江 , 李久蕊 )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 ;
作 者单位 : 4 00湖北 卜堰 , 4 20 湖北医药学 院 病理学教研室 ( 李
太和医院 病理科( 李 斌 , 承 江 , 显斌 , 红 华 ) 胡 汤 李
第一作者 : 李
斌, , 男 湖北十堰人 , 医学硕士 , 主治医师 , 讲师 , 研究方向 : 肿瘤病 理学 , - a : y c @ E m i ym l l b
未见侵 犯 。显微 镜 下见 : 瘤 细 胞 紧贴 局 部 黏 膜上 肿 皮基底 层 , 主要位 于黏 膜 下层 , 达 肌层 , 瘤 细胞 未 肿 呈巢 片状或 条索 状 分 布 , 排列 松 散 , 胞 中 等大 小 , 细 卵 圆形 或 多角形 , 胞浆较 少 红染 , 数肿瘤 细胞 呈浆 少 细胞 样 ; 胞 核 卵 圆 形 , 中或 偏位 , 仁 明 显 ( 细 居 核 见 图 4 。送 检 食 管 周 围淋 巴结 3枚 未 见 肿 瘤 转 移 。 ) 免疫 组织化 学检 测结果 示 H 4 (+) S10 MB 5 ,一0 (+) , Vm ni(+)C (一) iet n ,K 。确诊 为食 管 原 发性 恶 性 黑 色素瘤 , 润至食 管黏 膜下层 , 见淋 巴转移 。 浸 未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Melan-A 蛋白被称为Tcell-1 识别的MM抗原,本文阳性率为 70.83%。此外角蛋白 、波形蛋白(Vimentin)等也可用于鉴别诊 断。
按照AJCC分期标准,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 助于判断MM有无远处转移。
MM的发病时间长,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常 易与“色素痣”、“寻常疣”及创伤后色素沉着等相混淆 。临床可使用“ABCDE法则”诊断早期的MM,即:
皮损数量:病灶单发69例,多发9例(8例患者 初诊时同时可见2处皮损,1例患者初诊时有3个皮 损),7例病灶周围可见卫星现象。
症状:破溃的皮损均有轻度到中度的疼痛或瘙痒症状; 未破溃皮损除少数患者偶觉轻微瘙痒外,其余无自觉症 状。
系统检查:7例初诊患者区域浅表淋巴结肿大(其 中腋窝3例,腹股沟2例,肘部1例,腘窝2例),均行 淋巴结活检术,除1例为炎症性改变,其它6例均经病 理证实为肿瘤淋巴结转移。
早期MM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破溃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移行转移和远隔转移。常见的远隔转移 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肺、脑、肝脏、骨等部位。 发生于非内脏部位远隔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要高于内 脏转移者,脑和骨部位的转移者生存期亦短,预后差。
淋巴结转移及转移数目是判断临床分期的重要标准和独 立预后因素。 Andtbacka等认为,肿瘤厚度0.75~ 1mm的ⅠA 或ⅠB患者以及>1mm的患者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国内 一般推荐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及时行淋巴结清扫。对于 无条件开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单位,可结合影像学检查, 包括区域淋巴结超声和CT检查,来决定是否行淋巴结清扫。MM病 Nhomakorabea分级(期)
治疗:除3例患者因年老体弱、皮损面积过大且出现转移而 仅做活检,未予手术切除,余75例均行原发灶手术切除。32例 甲下及肢端MM行病变指(趾)超关节截肢术,5例行截肢术 (截除平面在跗跖关节或腕掌关节),6例足底负重区皮损行皮 瓣转位修复,7例非负重区皮损行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29例接 受了生物治疗(干扰素α-2b、IL-2等)。9例患者转入肿瘤科进 行联合化疗,2例患者行生物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

不同形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不同形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西藏医药2018年第39卷第4期 (总139期)表3 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病理诊断效能对比组别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超声81.0870.5977.78超声弹性成像87.8491.1888.89χ2 1.749.528 4.444p>0.05<0.05<0.053 讨论甲状腺微小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使该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有效提高临床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准确率及具体分型尤为关键[8]。

目前临床多通过使用穿刺活检及超声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其中以穿刺活检的诊断率最高,但该方法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且针对微小病灶穿刺很容易失败,因超声诊断具有无创的优点因此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9]。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超声技术,与传统超声相比能够将病灶内部的具体信息较好的呈现出来,以根据病灶的弹性系数的差异性易获得病灶具体性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诊断。

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方法可提高诊正确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主要因临床超声检查的分辨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得到有效提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且因本研究中超声诊断探头频率为6~13MHz,为高频率检查,能够清晰的将甲状腺结节处血流图像清晰展现出来,可充分体现生物组织的弹性硬度的改变及组织的异常情况,而当甲状腺结节中出现肿块或肿物时,病灶组织会发生明显变化,此外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甲状腺微小癌中,因甲状腺微小癌多为乳头状癌,其中间质成份较少,病灶组织硬度比正常组织硬,能够与周边正常组织形成较为明显的弹性应变差,因此其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11,12]。

综上所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能够提高甲状腺微小癌准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为临床诊疗提供良好依据。

【参考文献】[1]楼军,韩志江,雷志锴,等.各种超声征象联合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1077-1079.[2]吴唯,钱立元,陈学东,等.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38例报道[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5):627-632.[3]李建如,罗渝昆,李岩密,等.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9):892-895.[4]彭玉兰,马步云,于波洋,等.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研究现状与进展[J].西部医学,2016,28(4):448-452.[5]林家威,黄顺荣,冯泽荣,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诊治的探讨[J].医学综述,2014,20(13):2492-2493.[6]袁华芳,蒋天安,赵齐羽,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长径≤5mm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2):151-153.[7]黄品同,洪玉蓉.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5):498-500.[8]黄宇虹,陈伟军,梁启硕,等.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9):112-115.[9]黄旴宁,张秋元,刘艳婷.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漏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6):900-901.[10]伍士芳,叶新华,雍永宏.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6,42(8):972-973.[11]乔凌云,孙少军.甲状腺微小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彩超弹性成像及应变率值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9):1648-1650.[12]林梅影,金占强.灰阶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评估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外浸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31(3):372-375.本文责任编辑 邓长安●基础医学●不同形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张玮河南省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河南灵宝 472500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形态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

食管黑色素瘤报告一例报告

食管黑色素瘤报告一例报告

食管黑色素瘤报告一例报告作者:陶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0—01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消化道黑色素瘤较少见,本文介绍一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消瘦半年入院。

既往有反复胸骨后烧灼不适10余年,未正规治疗。

患者半年前开始有吞咽困难症状,以进食硬物时明显,至我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距门齿30cm见一大小约0.6cm蓝黑色隆起,表面光滑,考虑为孤立性食管静脉瘤,因易发生医源性出血,故未活检。

未行超声检查。

近半年,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加重,仅能进流质,并有消瘦,体重半年内下降约10kg。

遂再次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距门齿30cm见一大小约2.0cm肿块,表面呈黑色,有颗粒感,占据管腔3/4周,周围有斑点状卫星结(如图1所示),活检病理考虑为食管黑色素瘤,查体:全身皮肤无黑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

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黑色素瘤,侵犯全层,切缘阴性,食管旁淋巴(2/2)。

免疫组化提示HMB-45,S-100阳性。

三月后患者死于肺转移。

讨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较为罕见高度恶性黑色素瘤,其发生率占食管恶性肿瘤0.1%[1],易发生误诊。

Anderson等认为黑色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主要分布于皮肤,会阴,肛周。

Pava在1963年报道了食管粘膜有典型的黑色素细胞存在,2.5%至8%普通人群食管粘膜内有典型的黑色素细胞,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可作为一种原发肿瘤发生于食管。

该患者无有关色素代谢性疾病,查体未发现其它部位黑色素瘤,故认为食管为原发。

该病起源于食管上皮基底层,发生部位以食管中段较多,下段次之,上段发病较少[2],男女发生比例约2:1。

食管黑素瘤早期表现不典型:1症状无特异性,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多为进展期肿瘤。

消化道论文: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研究

消化道论文: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研究

消化道论文: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组织起源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本文选取了部分诊断为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病例,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化学等方法进行有效观察和分析。

结果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有梭形、瘤巨细胞和小痣细胞样等多种类型,呈巢状、束状、编织状和腺泡状等分布。

结论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消化道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多发于高龄患者,应早诊早治。

【关键词】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研究恶性黑色素瘤(m alignant melanoma),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百分之九十原发于皮肤,也好发于接近皮肤的黏膜、脉络膜、软脑膜和眼睛等处[1]。

恶性黑色素瘤通常发病隐匿,极易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道进行转移。

通常情况下,无色素、非皮肤原发、具有转移性的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则相对比较困难,尤其是罕见的一些部位,如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其来源于局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特征多样,若考虑不周全,极易造成误诊,导致治疗延误,造成死亡[2]。

因此,为加深对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研究,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就对其进行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进行临床病理的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例1,男,54岁,因进食梗噎4个月余入院。

不规则肿块10 cm×10 cm×0 5 cm,呈灰黑色,表面粗糙,考虑为恶性黑色素瘤,活检病例报告证实。

例2,女,52岁,吞咽不适胸痛6个月伴呕血2 d入院。

菜花状黏膜凸起,1 2 cm×20 cm×0 5 cm,呈灰色。

活检病理报告证实:恶性黑色素瘤。

例3,男,60岁,因腹压痛 7个月急性胆囊炎1 d入院。

息肉状肿块20 cm×20 cm×2 5 cm,呈黑褐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形态、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组织起源和鉴别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用组织病理学免疫化学方法进行观察并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探讨。

结果: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巢状或弥漫排列具有一定异型性。

部分为小细胞型部分呈梭形部分细胞质透亮。

胞质内可找到多少不一的黑色素颗粒。

免疫组化HMB5++S-1++C-。

结论:恶性黑色素瘤是消化道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发生于高龄患者其形态结构复杂。

组织起源不明确肿瘤应做免疫标记HMB5、S-1以免漏诊。

恶性黑色素瘤应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黑色素瘤消化道临床病理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例15岁男腹间断疼痛8个月不规则肿块cm×cm×cm切面灰白质软、细腻肛门刺激症状个月。

例75岁女吞咽不适胸痛6个月余菜花样肿块cm×cm×cm外观及切面呈黑色肿块周围食道黏膜可见多个散在黑色斑块。

方法:肿块常规取材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抗体选用HMB5、S-1、C、EMA均为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采用SP法DAB显色。

结果
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活检标本:灰白色组织块共cm×cm×cm。

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呈梭形、短梭形排列紧密组织边缘偶见少许圆形细胞。

其胞质透亮偶见少许色素颗粒核仁可见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病理诊断为直肠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肉瘤样癌可能性大。

手术切除标本:直肠黏膜可见不规则肿块cm×cm×cm其表面结节不平切面灰白、实性、质中等、鱼肉状。

向腔内、腔外呈浸润性生长。

镜下瘤细胞由三种形态大部为梭形细胞部分区域可见小圆细胞及透明细胞胞质内偶见黑色素颗粒。

肿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并见嗜伊红核仁。

纤维胃镜活检:黑褐色组织两块共cm×cm×cm。

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分布肿瘤细胞大都呈圆形、类圆形具有一定异型性胞质丰富内有大量色素颗粒核膜厚核仁明显细胞连接松散。

病理诊断为食道圆形细胞性恶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可能性大。

手术切除标本:部分食管切除黏膜面可见菜花样新生物cm×cm×5cm质脆向腔内生长易剥落。

切面呈实性质中等黑褐色。

肿瘤周围黏膜面可见多个米粒大至绿豆大褐色丘状隆起界清似皮肤痣样改变。

镜下肿瘤有两种细胞组成大部为大小不等圆形细胞部分为短梭形细胞胞质嗜双色性胞质丰富有明显黑色素颗粒并见大的嗜伊红核仁核分裂象多见。

瘤结节附近的黏膜内有不典型黑色素细胞。

免疫组化:HMB5+、S-1+、P5+、EMA-、C-。

病理诊断: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讨论
组织起源: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分布于表皮基底层毛囊大都数被覆鳞状上皮的黏膜等部位。

黑色素细胞的功能是以酪氨酸为底物生成不溶性的色素通过分泌过程传递给邻近上皮细胞。

理论上讲只要有神经嵴细胞存在的任何组织均可以发生恶性黑色素瘤。

如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消化道、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及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等。

自196年第1次报道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以来在文献中陆续可见散在报道在有关食管恶性肿瘤的报道中恶性黑色素瘤大约只占1%非常罕见。

已有的文献显示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患者平均年龄约为6岁多为老年人。

肿瘤多发生于食管中段和下三分之一处。

患者通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体重减轻、反流等一些相应的消化道症状有的病例甚至无症状[1~]。

而直肠的恶性黑色素瘤起源于齿状线上方的移行区向上生长至直肠壶腹部。

直肠刺激症状为首发。

由于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且没有特异性给其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皮肤黑色素瘤由色素痣转变而来这无可争议。

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来源尚有争议。

一般认为该瘤来自交界痣的黑色素母细胞黑色素细胞亦可由位于该部位黑痣恶变而来亦可起源于黏膜腺体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异位的神经嵴细胞。

另一种观点认为直肠黏膜上皮内或间质中也存在有少数色素细胞在某种原因作用下可引起这些细胞增生最终发展成黑色素瘤。

我们对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大体标本的病理检查可见到食管黏膜有黑色素颗粒沉积;光镜下的病理可见含黑色素的肿瘤细胞可见到邻近上皮下的黑色素细胞激活邻近的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内可找到正常的黑色素细胞及有一定异型性黑色素细胞。

对肛管旁黏膜上皮组织切片发现鳞状上皮底层可见黑色素母细胞直肠下端黏膜腺体上皮中和固有层中也见到色素细胞提示直肠黑色素瘤是由上皮内或固有层中色素细胞增生后恶变而来。

我们认为消化道的恶性黑色素瘤既可以来源于食管、肛管内鳞状上皮的黑色素母细胞也可以来源于食道、直肠黏膜的色素细胞。

另外有学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可来源于消化道上皮的化生及上皮内嗜银细胞。

1976年Ainsworth首先进行了描述198年Stein和endall也做了详细报道并提出了临床诊断标准:①必须无皮肤黑色素瘤病史。

②详细检查全部体表皮肤必要时用光学仪器以除外消退性黑色素瘤的退色素区。

③临床上全面检查包括眼及内脏均无原发性黑色素瘤病变。

④对转移与复发病例必须与原发性黑色素瘤一致要除外全身黑色素瘤的播散性转移。

⑤瘤结节附近黏膜内必须有不典型黑色素细胞。

Allen和Spitz提出了组织学诊断标准:①肿块具有特征性的有黑色素的瘤体特征;②交界处上皮细胞中有黑色素细胞;③肿瘤呈息肉样;④肿瘤来源于交界处鳞状上皮的改变。

因此在病理诊断时要特别重视对交界处组织变化进行分析。

另外免疫组化可以帮助明确诊断HMB5、S-1高度特异性表达于该肿瘤细胞内。

鉴别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上有多样性无固定的分型特征。

一般肿瘤细胞侵袭性强有大量核分裂相存在黑色素可使诊断更容易。

但不少黑色素瘤色素稀少在活检组织中不易见到有时候一些肿瘤组织和细胞易出现一定的变异或形态多样性表现。

在消化道内镜活检标本中当肿瘤细胞不含色素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梭形、短梭形细胞且或表现为透明细胞时诊断较为困难。

需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①小细胞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小卵圆形有少量嗜伊红胞质核圆形染色质粗深染瘤细胞排列紧密。

上皮免疫标记阳性。

②不典型类癌:瘤细胞体积较大相对一致呈类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相多见有时呈条索状或梁状结构。

但仔细寻找可见菊形团样改变。

免疫标记NSE、CgA、Syn阳性。

③直肠低分化腺癌:当肿瘤细胞呈巢状、实性片状、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鉴别诊断。

其腺上皮标记阳性而S-1、HMB5、Melan-A均为阴性。

④直肠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型结外淋巴瘤MAT: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大小不等核膜厚染色质粗有边集现象见~个小核仁胞质中等量无黑色素颗粒。

免疫组化表达淋巴瘤标记。

⑤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主要通过皮肤镜对全身皮肤及CT、MRI对全身系统进行检查往往可发现原发病灶而免疫组化对鉴别消化道原发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没有意义。

⑥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弥漫大片的梭形细胞又看不到色素时应同软组织肉瘤鉴别诊断梭形细胞型恶性黑色素瘤HMB5、S-1、Melan-A均为阳性。

笔者查阅该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分析认为:该病发生在腔隙性器官临床症状如吞咽异物感或吞咽困难、肛门刺激症状、黏液便或脓血便、肛门部黑色肿物脱出、出现局部肿物等大标本其病理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在黏膜活检时由于活检材料少不能反映肿瘤全貌如果未找到色素颗粒易误认为癌。

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度高极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本组例患者术后16个月内均死于全身广泛转移。

消化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通过钡餐X线、内镜检查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病灶而组织活检和免疫组化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黑色素瘤的关键。

外科手术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是治疗的首选即使是晚期患者也应争取手术行姑息切除。

该病预后差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约1年5年生存率仅为%也有报道早期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

本资料组患者年内均死于肿瘤广泛转移。

手术切除能否延长生存期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