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是指在社交互动、语言沟通和行为兴趣方面存在障碍的一类儿童。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行为功能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针对一个自闭症儿童进行个案分析,介绍行为功能评估的步骤及其意义。
该自闭症儿童名为小明,男性,7岁,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行为刻板等特点。
针对小明的情况,进行行为功能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收集信息了解小明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以及注意到小明行为异常的时间和情境等。
向小明的家长或其他相关信息提供者收集这些信息。
第二步:观察在小明生活的不同场景中进行观察,例如家里、学校等,观察小明的行为表现以及观察是否有特定的刺激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三步:确定目标行为根据收集的信息和观察结果,在观察中选择几个特定的目标行为,例如小明是否会与他人交流,是否会从数量有限的物品中选择,等等。
第四步:实施干预计划通过制定干预计划,使用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来增加或减少目标行为的出现。
例如鼓励和奖励小明与他人的交流、鼓励他自己选择物品等。
监测干预计划的效果,例如观察小明是否出现某个特定的行为,记录出现了多少次以及持续的时间等。
此外,也要记录干预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实施的时间、措施的具体细节等。
根据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发现行为功能评估具有以下意义:第一,了解小明的情况行为功能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小明的情况,包括他的个人信息、家庭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小明的行为问题。
第二,发现问题并确定目标通过行为功能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小明的问题和行为困难,并根据这些问题和障碍来确定目标。
这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计划,帮助小明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第三,监测干预计划效果行为功能评估可以监测干预计划的效果,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一旦干预计划开始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细致的数据收集来监测干预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便于达到预期目标。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
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
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
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何人)自已、同学•(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
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
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
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
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
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姓名:彭馨怡专业班级:特殊教育(本)13-2 学号:201311415230、目的通过对此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得到评估结果,并针对该儿童的功能性行为评估结果设计干预方案,进行实施。
在对该儿童观察时注意与挑战性行为有关系的事件,配合个案观察记录表进行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姓名:兮兮性别:男4岁被确诊为中度自闭症,现就读于某特殊学校五年级三、评估及干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确定兮兮需要干预的行为此过程作为干预计划制定的首要过程,应当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以及记录来完成。
对行为发生频率根据从不、有时、常常、频繁及绝大多数进行5级评分。
通过对兮兮的观察,发现目前兮兮主要的挑战性行为是:上课期间下位四处乱晃,上课期间不看书一直用手翻课本,不听老师的指令,重复自己的话语,上课时抢夺其他同学的书本,擅自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对上述行为发生频率的评分如表1表1挑战性行为发生频率评分结果行为发生频率评分(1-5)上课时四处乱晃 5不断翻课本 4上课时抢夺同学书本 4自说自话 3不听老师指令 3擅自拿别人的东西 2对教师评分为5分和4分的行为进行了3周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结果表明,兮兮四处乱晃的行为每堂课上课时都会出现,每堂课四处乱晃的时间长达十五分钟。
翻课本的行为除了部分兮兮感兴趣的绘画、舞蹈等课堂不会出现以外。
其他课程都会出现。
而抢夺课本的行为同样每天都会出现。
而根据观察结果,确定四处乱晃,不断翻课本,抢夺同学书本等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
2、确定挑战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引发和维持挑战性行为的因素。
在4周的观察时间内,运用ABC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
对行为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兮兮挑战性行为观察记录分析行为表现(Behavior)发生情境(Accident)行为结果(Consequence)行为功能教师讲课期间要求其回到座位,暂时性回到座位负强化上课四处乱晃教师没有下达指令,其无事可做教师给其布置任务,到任务完成为止坐在座位正强化其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设计其感兴趣教学环节,持续坐在座位正强化不断翻课本其对所上课程不感兴趣老师不理会或阻止,持续翻书自我刺激上课时抢同学的课本自己的课本被自己翻烂了不愿意听教师讲课用其他书本代替,则不再抢其他同学课本教师不予理会,则持续行为正强化自我刺激自说自话无特殊原因,案主想重复最近较常听到话语,逃避交流教师进行阻止,没有效果负强化擅自拿别人的东西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教师满足其需求,则行为停止正强化3、判断兮兮挑战性行为的功能从表2可以看出,兮兮发生的行为与发生的情景有密切关系,而最终行为结果与教师进行的干预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行为分析与干预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案例:行为分析与干预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我所在幼儿园的一位自闭症儿童,他5岁半,自闭症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情绪控制困难,行为表现异常。
他在幼儿园中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推、撞、打其他孩子或老师,破坏、抓、咬物品等。
这些行为给他自己和周围的人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行为分析在进行行为干预之前,我们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分析,以便找出他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我们使用了ABC分析法,即观察小明的行为,记录发生该行为的情境、行为和结果三个方面的内容。
1.情境(Antecedent):指行为发生前的环境和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物品等。
(1)时间:小明在上午和下午的集体活动时间、午休时间、洗手、上厕所等时间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2)地点:小明在教室、操场、厕所等地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3)人物:小明在与其他孩子和老师的互动中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4)物品:小明在看到自己想要的物品被其他孩子拿走时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2.行为(Behavior):指小明的攻击性行为,包括推、撞、打、破坏、抓、咬等。
(1)推:小明会用力推其他孩子或老师。
(2)撞:小明会突然冲向其他孩子或老师,并用力撞击。
(3)打:小明会用手打其他孩子或老师。
(4)破坏:小明会将物品摔在地上,或故意破坏其他孩子和老师的物品。
(5)抓:小明会用手抓住其他孩子或老师,或抓住物品不放。
(6)咬:小明会用牙齿咬其他孩子或老师,或咬物品。
3.结果(Consequence):指行为发生后的结果,包括其他人的反应和小明得到的回报。
(1)其他人的反应:其他孩子和老师会感到害怕、受伤和不安,会对小明的行为进行惩罚或回避。
(2)小明得到的回报:小明会得到其他孩子和老师的关注,或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三、行为干预基于ABC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确定小明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他感到受到挫折或不满意时,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姓名:彭馨怡专业班级:特殊教育(本)13-2 学号:5230一、目的通过对此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得到评估结果,并针对该儿童的功能性行为评估结果设计干预方案,进行实施。
在对该儿童观察时注意与挑战性行为有关系的事件,配合个案观察记录表进行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姓名:兮兮性别:男是否接受过医学治疗□否是接受过哪些治疗1、学习人际交往能力。
2、学习情绪调节方法。
是否接受过康复训练□否是接受过哪些方面的康复训练言语运动□其他效果如何效果较明显是否接受过学校干预□否是接受过哪些方面的干预1、学校可以适当的降低对他的学习要求。
2、安排小伙伴帮助他。
3、进行个训。
三、评估及干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1、确定兮兮需要干预的行为此过程作为干预计划制定的首要过程,应当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以及记录来完成。
对行为发生频率根据从不、有时、常常、频繁及绝大多数进行5级评分。
通过对兮兮的观察,发现目前兮兮主要的挑战性行为是:上课期间下位四处乱晃,上课期间不看书一直用手翻课本,不听老师的指令,重复自己的话语,上课时抢夺其他同学的书本,擅自拿别人的东西。
教师对上述行为发生频率的评分如表1。
表1 挑战性行为发生频率评分结果行为发生频率评分(1-5)上课时四处乱晃5不断翻课本4上课时抢夺同学书本4自说自话3不听老师指令3擅自拿别人的东西2对教师评分为5分和4分的行为进行了3周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结果表明,兮兮四处乱晃的行为每堂课上课时都会出现,每堂课四处乱晃的时间长达十五分钟。
翻课本的行为除了部分兮兮感兴趣的绘画、舞蹈等课堂不会出现以外。
其他课程都会出现。
而抢夺课本的行为同样每天都会出现。
而根据观察结果,确定四处乱晃,不断翻课本,抢夺同学书本等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
2、确定挑战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引发和维持挑战性行为的因素。
在4周的观察时间内,运用ABC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
幼儿园孤独星球:自闭症儿童教学个案分析

幼儿园孤独星球:自闭症儿童教学个案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个案,比如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交往、语言沟通和行为表现。
针对这些孤独的小星球,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都需要特别关注和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个案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支持。
1. 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3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在幼儿园中的社交和情绪表现有一些特殊。
他很少和其他孩子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对老师的引导和要求很少回应。
在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延迟,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在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小明的特殊个案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
2. 教学策略针对小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
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可以适当减少他们在大型活动中的参与,给予个别或小组的教学,降低他们的焦虑和抵触情绪。
可以通过视觉符号、图片卡片等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让他们更容易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3. 家校协作在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家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家长也需要在家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不断鼓励他们进行社交和语言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4. 情感支持自闭症儿童往往在情感表达和处理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情感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社交能力。
要尽量避免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批评,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5. 个案总结通过对小明这个自闭症儿童教学个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中教育这样的特殊群体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但是只要教师和家长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家校合作,以及提供情感支持,这些孩子也能够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儿园生活。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教学个案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困难,也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支持方法。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评估及干预策略个案研究摘要本研究以积极行为支持理念为导向,在学校的自然教学环境下,采用A-B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其行为功能,并以此为依据运用前因控制、行为训练和后果控制策略实施干预。
研究结果表明,该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策略1引言课堂干扰行为(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1]。
Janney 和Snell 把行为问题按优先处理的顺序依次分为破坏行为、干扰行为和分心行为[2]。
被列于中间位置的干扰行为虽没有对儿童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却毫无疑问地妨碍了儿童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功能性行为评估是指对问题行为产生的个体因素及环境事件即前因和后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行为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干预以减少甚至消除问题行为[3]。
功能性行为评估在行为干预中具有重要作用,如1997 年的《美国障碍者教育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在对特殊儿童问题行为进行干预之前必须要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
许多研究也证实,问题行为进行功能性评估与干预能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4]。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进行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以期能为教师、家长及临床人员在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干预方面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小杰,男,12岁,为杭州市某培智学校三年级学生,8岁在杭州某医院被诊断为儿童自闭症。
该儿童常独自一人,甚少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 服从教师指令,能独立完成机械性抄写的作业,能进行简单模仿。
该儿童在被诊断为自闭症之前曾在幼儿园就读,但未进行任何康复训练。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案例范文一、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他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
自闭症儿童在普通小学融合教育中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在小明的追踪干预下,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多感动和启发。
小明在进入小学后,因为他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很容易被周围的杂音和环境影响而情绪失控,导致他在课堂上经常发脾气,甚至有时候会自伤。
这给学校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小明。
二、问题分析1.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小明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2.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问题:学校在融合教育中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提供相关的资源和帮助。
3.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问题:同学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够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解决方案1.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员对小明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针对他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帮助他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和生活。
2.提供专业的支持和辅导:学校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行为治疗师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教他如何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和沟通能力。
3.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小明的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干预方案和行为规范,共同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
四、实施过程1.学校成立小组,负责小明的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邀请专业人员对小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克服行为问题和沟通障碍。
3.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家长定期举行会议,共同讨论解决小明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学校加强同学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鼓励他们关心支持小明,帮助他融入集体。
五、效果评估1.小明的行为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他对学校和同学的适应能力也有了提高。
2.学校老师和同学对小明的态度和理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更加愿意接纳和支持自闭症儿童。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与教学实践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与教学实践【概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通常呈现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等症状。
在幼儿园教育中,遇到自闭症学生是一种常见但需要特殊关注和教学策略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自闭症学生的个案,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学生融入幼儿园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3岁,自闭症患者。
小明极度害怕人裙和嘈杂的环境,表现出严重的社交障碍。
他在幼儿园中很少和其他孩子交流,更多时间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玩耍。
他对老师的指导也不太回应,更不用说参与课堂活动了。
他的语言能力发展迟缓,基本上只能说一些简单的单词,表达能力很有限。
小明有明显的刻板重复行为,例如喜欢一个人反复来回踱步,或者一成不变地玩同一种玩具。
小明的自闭症症状在幼儿园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教学实践】1. 个别化教学针对小明的自闭症特点,我们采取了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我们尊重他对人裙和嘈杂环境的恐惧,给他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们安排专门的辅导员,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游戏,慢慢地建立起他的信任感。
我们还采用图片卡片和简单的肢体语言,与小明进行交流,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社交技能培养除了个别化教学,我们也积极培养小明的社交技能。
我们鼓励其他幼儿园学生与小明进行互动,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和行为参与到小明的活动中。
我们也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逐渐拓展他的社交圈子。
通过这些努力,小明逐渐开始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合作,对社交活动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根据刻板重复行为进行干预对于小明的刻板重复行为,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干预。
我们设立了规律性的游戏时间,并逐渐引导他尝试新的游戏和玩具。
通过老师的耐心引导和激励,小明逐渐减少了刻板重复行为,接受了更多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
【回顾与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小明在幼儿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他逐渐能够与其他孩子进行基本的交流,对集体活动也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教育干预策略探讨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教育干预策略探讨一、概述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具有早发性、持续性和普遍性特征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的障碍,以及兴趣、行为和活动的受限。
自闭症学生在幼儿园阶段面临着很多困难,需要特殊的教育干预策略来帮助他们融入校园生活和学习。
二、个案分析小明(化名),5岁,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在幼儿园,他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不善于与同龄人交流,对周围环境缺乏适应能力,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在课堂上,他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理解老师的指令,常常自顾自地做一些单调重复的行为。
这些行为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带来了很大困扰。
三、教育干预策略1. 个体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殊情况,幼儿园制定了个体化的教学计划。
通过与家长和专业医务人员的交流,了解小明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他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2. 情感交流培养:针对小明的社交障碍,幼儿园开展了情感交流培养活动。
老师和同学们通过与小明进行互动游戏、情境模拟等方式,帮助他逐渐建立起人际交往的基础。
3. 特殊技能培养:针对小明的注意力障碍和重复行为,幼儿园开展了特殊技能培养课程。
通过音乐、美术、动作感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小明建立起更多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培养他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4. 家校合作: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通联,定期举行家长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并配合学校的教育干预策略,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得到延伸和巩固。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自闭症学生在幼儿园阶段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教育干预策略应该从个体化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家长和专业人员需要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工作,共同努力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五、总结幼儿园自闭症学生的教育干预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个体化教学、情感交流培养、特殊技能培养和家校合作等策略的综合运用,自闭症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的生活和学习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个案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5:44:13.9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8期作者:李建恒1 李建云2[导读] 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研究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和ABC行为分析评估方法对其课堂干扰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去制定干预措施,帮助这名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李建恒1 李建云21南宁师范大学;2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 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研究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和ABC行为分析评估方法对其课堂干扰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而去制定干预措施,帮助这名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环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此期间进行了一个月的观察,通过分析认为自闭症学生的干扰行为客观原因是儿童先天自身存在不足;主观上是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有健全的政策措施和教学计划。
在对待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我们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他自身发展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
[关键词] 自闭症课堂干扰行为干预手段课堂干扰行为是指在课堂上以言语或者肢体行为的方式干扰他人所进行的活动。
干扰行为不但影响自身的学习和发展,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他人的学习及活动。
本研究中所指的课堂干扰行为是: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中,未经许可就擅自离开座位,或者以语言行为扰乱课堂活动,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个案的角度来分析,根据个案的情况针对性对学生课堂干扰行为进行干预。
一、个案基本情况雷某(化名),男,8岁,自闭症。
该个案入学时精神较好,表现温和,能用简单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愿,能理解别人说的话,可以听懂老师给出的指令;在社会交往方面,该儿童不主动和人交往。
以下是对个案现状分析(表一):表一雷某个案基本情况认知1.记忆力良好,能够记住很多的名词。
2.想象力较丰富。
沟通1.能够用词语和短句表达。
2.会用拥抱,摸的方式表达喜欢。
3.用衣服蒙住头的方式表达拒绝。
性格1.内向,不主动和人交往。
2.懒散,赖皮。
《2024年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范文

《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篇一一、引言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以社交互动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性疾病。
它影响了全世界众多儿童,特别是3-5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教育干预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3-5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个案,分析其教育干预过程、成效及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个案背景本个案研究对象为一名5岁自闭症儿童(以下简称“小华”)。
小华在幼儿园就读时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和语言沟通问题,经过专业机构诊断为自闭症。
家长为了帮助小华,积极寻求教育干预措施。
三、教育干预过程1. 评估与诊断:首先对小华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社交互动、语言沟通、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小华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具体需求。
2. 教育干预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干预方案。
该方案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语言沟通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3. 实施教育干预:采用多种方法对小华进行教育干预,包括游戏、活动、观察等。
具体实施如下:(1)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小华提高与他人的社交互动能力。
(2)语言沟通训练:采用讲解、提问等方式,提高小华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认知能力训练:通过益智游戏、数学训练等,提高小华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
4. 家庭支持:向家长提供关于教育干预的知识和技巧培训,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小华提供支持。
四、教育干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华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
具体表现如下:1. 社交互动能力提高:小华现在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互动,不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2. 语言沟通能力提升:小华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能够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需求。
3. 认知能力提高:通过益智游戏和数学训练,小华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分享 幼儿园自闭症

儿童个案分析共享一、简介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期发病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交互动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场所,幼儿园教师在与自闭症儿童接触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帮助这些儿童融入集体生活。
二、个案分析小李是我所在幼儿园的一名自闭症儿童,他今年四岁,现在正在接受幼儿园特教老师的辅导。
在与小李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
1. 语言交流障碍小李几乎不会与其他孩子交流,甚至不常回应老师的话语。
在目前的特教辅导下,他能够逐渐学会简单的口头交流,但仍然无法进行正常的对话。
2. 社交互动困难小李对于集体生活缺乏兴趣,常常独自玩耍,对于其他孩子的游戏和活动很少表现出兴趣。
在特教老师的引导下,他能够参与一些简单的集体活动,但对于复杂的互动仍然存在困难。
3. 刻板重复行为小李有一些刻板的重复行为,比如频繁摇头、手指抖动等。
这些行为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指导。
三、对策分析针对小李这一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幼儿园特教老师和我们普通教师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李的特点,特教老师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他的语言交流、社交互动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我们普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多关注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 集体化融合在集体生活中,特教老师会安排小李参与一些简单的集体活动,引导他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互动。
我们也会鼓励其他孩子与小李多进行交流,增进他们的了解和友谊。
3. 家校合作特教老师与小李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传达小李在幼儿园的表现和需求,同时向他们传授一些在家中帮助小李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能够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为小李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成效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在幼儿园的表现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改变。
1. 语言交流能力有所提升小李的口头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用简单的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总结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总结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着人们的社交交往能力、语言和行为。
在幼儿园阶段,自闭症儿童需要特别的照顾和教育,以促进其发展和融入社会。
本文将对一位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特点、挑战和教育方法。
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五岁的自闭症儿童,他就读于一所普通幼儿园。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观察,小明在社交交往、语言表达和行为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他对陌生人缺乏交流欲望,喜欢独处且表情冷漠;语言发展滞后,表达能力有限;行为上容易出现焦虑和情绪失控等问题。
二、特点分析1. 社交交往障碍小明与同龄儿童的互动能力有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很难建立情感联系。
2. 语言沟通障碍小明的语言表达受限,几乎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甚至有时候产生了语言能力并无障碍的一般人都不具备的特殊技能。
3. 行为控制问题小明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焦虑和情绪失控,表现出自我刺激、手语重复等行为。
他对于不可预期的变化很难适应,需要有一定的镇定和配合。
三、教育方法1. 个性化教学针对小明的特点和困难,需要为他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包括专门的社交技能培训、语言训练以及情绪管理和行为控制的辅导。
2. 周密的环境安排幼儿园需要在课堂和生活细节上对小明进行周密的环境安排,减少他的焦虑和不安。
小组学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与熟悉的伙伴一起合作,以减轻他的社交压力。
3. 家校合作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计划,与老师密切合作,了解小明的进展和困难。
家长在家中也需要给予小明额外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
四、个案总结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深入了解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周密的环境安排,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教育,是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关键。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幼儿园特殊儿童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个案分析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社交互动、兴趣和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异常。
面对这样的特殊儿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幼儿园自闭症儿童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个案背景本文选取的个案为一名5岁的男孩,自闭症儿童,名为小明。
小明在语言交流能力、社交互动、兴趣爱好以及行为表现方面存在明显异常。
在幼儿园中,小明往往表现出不愿与其他儿童互动的行为,对于老师的引导和交流也显得困难。
二、教育态度和方法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教育,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教育者应当对自闭症的特点和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明晰其认知、沟通、社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其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
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目标和策略针对小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改善其语言交流障碍、培养其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等方面。
为实现这些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供专门的课程和活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专门设计的社交技能培训课程、语言训练活动等,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并逐步增加课程的复杂度。
这些课程和活动可以结合游戏、音乐、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个性化的支持和辅导:针对小明及其他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辅导,针对其具体问题和困难给予帮助,例如在语言交流上的引导、情绪管理的训练等。
3. 强化家庭和幼儿园的协作: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幼儿园应当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向家长传达有关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知识,共同商讨个案的教育方案,力求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与辅导实践

幼儿园自闭症学生个案分析与辅导实践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早发性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通常在3岁前表现出来。
在幼儿园阶段,自闭症学生的辅导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个案分析,探讨幼儿园自闭症学生的辅导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二、个案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7岁的自闭症男孩,他在幼儿园的表现引起了老师的高度关注。
在课堂上,小明经常表现出与他人隔阂、沉默和刻意回避的行为。
他对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几乎为零,甚至在遇到挑战性的任务时,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在家庭环境中,小明的父母也十分担心他的行为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针对小明这一特殊情况,幼儿园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辅导措施。
根据小明的兴趣和特长,教师们为他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为小明提供了针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性化辅导课程。
老师们也加强了与小明家长的沟通,共同探讨和实施更为有效的辅导方式。
三、辅导实践在小明的个案中,幼儿园通过多方合作,采取了多种辅导实践措施。
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小明提供了更适合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避免了他在学习中的挫败感。
专业机构提供的辅导课程,为小明提供了更为系统和专业的辅导,使他的认知和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为小明的辅导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持续的支持。
四、总结回顾通过对小明个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针对自闭症学生的辅导工作需要个性化和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至关重要,共同为自闭症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
辅导工作需要持续、耐心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自闭症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自闭症学生的辅导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学校需要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自闭症学生支持体系,包括专业人员的指导、家长的参与和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自闭症学生顺利融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
六、结语幼儿园自闭症学生的个案分析与辅导实践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工作。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一、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幼儿期就能被发现。
对于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并探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二、个案分析1. 儿童背景这个个案是一个5岁的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在幼儿园中已经读了一年级的课程,但是他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
他很难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总是喜欢一个人玩耍,对于老师的教导也不够配合。
在面对新的环境或变化时,小明经常会表现出情绪失控的行为,比如大声哭闹或者撕扯东西。
2. 学习情况小明在学习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劣势。
他对于数字和文字有着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但是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幼儿园中,老师会给他一些特殊的学习任务,比如拼图和简单的算术题,以帮助他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
3. 社交能力小明的社交能力较差,他很难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在幼儿园中,老师通常会安排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小明对于社交互动的欲望并不强烈,更喜欢独自一人进行活动。
4. 情绪管理小明的情绪管理有着较大的问题,他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爆发出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会选择给他一些安静的时间和空间,以帮助他平复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幼儿园中,这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三、需求分析1. 学习需求小明需要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以满足他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加具体和形象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视觉工具和游戏进行教学,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2. 社交需求小明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其他孩子,并且需要老师的帮助来引导他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在班级中,老师可以鼓励其他孩子主动与小明交流和互动,以促进他的社交发展。
3. 情绪管理需求对于小明的情绪管理,幼儿园需要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情绪管理技巧。
在他情绪失控的时候,老师可以选择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和耐心,以减轻他的焦虑和压力。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积极干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积极干预个案研究作者:肖艳林陈燕玲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第24期〔摘要〕在对个案课堂干扰行为观察和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分析,得出个案问题行为的功能是感官刺激。
根据干扰行为的功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前事控制、行为教导以及后果处理等多种策略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经过12周的系统干预:个案抓凳子的课堂干扰行为明显减少,运用手势及图片表达的积极行为显著增多,并且口语能力也有所提高,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积极行为支持;功能性行为分析;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4-0045-04一、基本情况张某,男,2004年9月出生,父母经商,居家环境较好,家庭气氛民主。
父母平时比较忙,由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带,他们都很溺爱他。
张某的认知、理解能力较差,只能指认部分常见事物,能够理解一步指令和少许二步指令,健康状况良好。
家族无精神病史,母亲孕期和产期正常,剖宫产,各项指标正常。
两岁半时,发现异常,在广州中山三院确诊为儿童自闭症。
有少许语言,只有几个词语发音清晰(阿姨,爸爸、妈妈),其他发音模糊,上下分别长了两排牙齿,影响咬硬的食物。
粗大动作发展一般,能跑,会双脚跳,但不会单脚跳,不会拍球、抛接球。
精细动作发展较差,不会握笔,不会用剪刀,生活基本能够自理。
能通过用手指或者拉人,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等方式与人沟通。
喜欢玩滑板、秋千、波波池等。
经常在课堂上兴奋地使劲用手抓凳子发出很大的声音,影响课堂教学。
一直在特殊学校就读至今。
二、界定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综合分析各种途径收集的信息,对张某的目标行为进行操作性定义:张某的干扰行为是指在课堂上用手抓凳子发出响声。
张某的干扰行为持续时间长,发生频繁,行为发生时伴随兴奋的情绪出现,没有接受过系统干预。
张某的干扰行为与发生的情境有关,情境不同,持续的时间也不同。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及干预策略

∗[收稿日期]2011-09-26∗∗[作者简介]陈晖(1986—),女,山西临汾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摘要: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表现形式多样,文章以积极行为支持理念为指导,通过功能分析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主要功能特点是正强化、负强化及感觉调整或感觉刺激,并基于此对其干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先行控制,建立预防机制;行为控制,转变不良行为;综合训练,提高沟通技能等干预策略。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积极行为支持;功能分析;干预策略中图分类号:G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3-0033-0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陈晖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及干预策略课堂干扰行为(Disruptive Classroom Behavior)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1](P3)。
Janney 和Snell 把行为问题按优先处理的顺序依次分为破坏行为、干扰行为和分心行为[2](P851-852)。
被列于中间位置的干扰行为虽没有对儿童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却毫无疑问地妨碍了儿童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课堂干扰行为的表现形式结合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特征,参考相关文献的描述[3-5],本研究将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表现分成两大类型:(1)外向型干扰行为,指直接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包括声音干扰行为、活动干扰行为、不服从行为、冲突行为等;(2)内向型干扰行为,指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但会直接影响教与学效果的问题行为,包括不专注行为、草率行为、退缩行为、抗拒行为、依赖行为等。
二、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积极行为支持的基本观点认为:(1)儿童的一切挑战性行为与适当行为都是在当前环境的支持下出现的;(2)一切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意义和目的,即所谓行为功能;(3)只要行为功能可以从积极干预中获得满足,那么挑战性行为可以改变;(4)功能评估是基于团队合作的过程[6](P36-4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功能评估的个案分析
摘要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其课堂干扰行为进行了评估,详细分析了其课堂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
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最初的行为功能假设。
研究结果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自闭症课堂干扰行为功能性行为评估
课堂干扰行为指课堂时间里,以口语或肢体的方式,打断别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影响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学习,扰乱课堂秩序,并且对自身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困扰的行为。
①课堂干扰行为严重地妨碍了自闭症儿童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对其社会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功能性行为评估通过收集与课堂干扰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前奏事件、行为及行为结果方面的资料,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干预措施。
它是对个体实施积极行为支持干预的基础,这种方法将问题行为称为干扰性行为,认为干扰性行为与个体所处的当前情境因素直接相关,并具有某种功能,而且系统控制这些情境因素可以减少挑战性行为的发生。
这一策略已经被用于对自闭症及其他严重发展性障碍儿童的行为评估实践中。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功能评估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学生进行行为评估的过程。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涵,男,10岁,重庆某特校二年级学生。
出生时情况正常,2岁多一次严重的发烧后表现出异常行为,经诊断为自闭症。
无家族遗传史, 孕期母亲情况正常。
该儿童与人没有对视,也不与其他儿童游戏玩耍;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
要,有时口中喃喃自语,但内容无法让人理解,有时能模仿简单口语,但不主动与人对话;对上课、学习没有兴趣, 偶尔能听从教师指令,无法完成作业;经常在课堂上出现尖叫、大笑;惧怕人多的环境;偶尔也会突然大哭发泄情绪。
据父母介绍,该儿童从3岁多开始在私营机构接受训练,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口语, 如妈妈、爸爸、再见等,但发音仍然不够准确。
二、行为功能评估的过程
(一)确定小涵需要干预的行为
基于对小涵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其课堂干扰行为主要表现在:(1)拍头并大哭。
(2) 大笑。
(3) 坐在座位上摇晃桌子和凳子。
(4)擅自离座。
(5)吮吸胳膊。
并在2周的观察过程中对上述行为的表现次数做好记录,如表1
(二)确定干扰性行为的发生情境和行为结果
此阶段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情境中可能引发和维持干扰行为的因素。
在2周的观察时间内,运用ABC 行为观察法对个体行为发生的前奏事件、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进行了记录。
并对行为分析结果见表2。
表 2 小涵干扰性行为观察记录分析
行为表现发生情境行为结果行为功能
打头并大哭教师阻止其某先前行为被教师阻止, 则继续打头, 负强化向教师索要某物不被批准若满足他的需要, 则打头停止正强化教师要求完成某项任务教师不要求其完成, 打头停止负强化
吮吸胳膊上课、课间休息, 无固定环境教师不理会或批评, 持续吮吸自我刺激
上课离座教师讲课, 课堂作业时间, 教师将其拉回来或不理会正强化教师未向其布置明确任务, 案
主无事可做
案主自行玩玩具或在操场奔跑自我刺激
大笑
教师阻止其先前行为被教师阻止,则继续大笑负强化
完成任务后教师给予强制批评自我刺激
摇晃桌子板凳教师阻止某先前行为教师一直阻止,则一直晃动桌子负强化
看到其他同学玩玩具,他没有参
与其中给予玩具让他玩,则晃动停止
正强化教师要求完成某项任务
强制完成,则一直晃动,不予理睬,
任务完不成
负强化
(三)判断小健挑战性行为的功能
根据表2中所列出的 ABC 关系,小涵的各种干扰性行为与当时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及行为结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大头、大笑、晃动课桌会在教师阻止小涵某些先前行为时出现。
这些先前行为通常被教师认为是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在这些行为出现之后进行阻止,如用语言命令或行动试图让其安静下来。
但大多数情况下,小涵的问题行为反而更加厉害。
此时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而不得不放弃对他的要求,甚至用食物哄他安静。
此种情境下,小涵的行为功能是让教师停止劝阻。
教师的离开恰恰满足了其行为目的, 起到了负强化的作用。
而用食物让其安静更是对小涵问题行为的正强化。
上课离座的行为通常是在教师讲课或者课堂作业时间。
由于小涵的能力有限, 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也常无法完成,故教师通常不叫
其做作业。
有时离座之后教师会将其拉回座位,小涵能在座位上安静地坐一会儿;有时离座之后他会直接奔向操场。
因此,该行为的主要功能应是自我刺激和正强化。
离座之后的行为不仅提高了小涵的神经兴奋水平, 同时在操场上奔跑为其寻求了刺激,教师拉其回座位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的一种关注,也是一种强化。
三、课堂干扰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调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教学与小涵的干扰性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教师向小涵提出要求直接会引发小涵打头等行为。
由于教师认为其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以上课时只是要求他安静地坐在位置上。
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一起朗读以及课堂作业等环节, 绝大数的时间教师都不要求他参与, 这就导致小健常常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无事可做。
因此,我们觉得要改变小涵在课堂上的这类表现,需要对各堂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设计进行了思考与调整。
尽可能让他与其他同学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如读生字、上讲台完成小任务等。
教师可以适当给他安排些较简单的任务,并对其努力的表现进行表扬,偶尔可以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二)对挑战性行为的处理
课堂教学措施的调整可以适当增加小涵有效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 减少了挑战性行为的诱发因素。
但是,对于课堂干扰性行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的小涵来
说,短时间内靠调整教学措施解决所有行为问题是不可能的。
因此, 对于其干扰行为出现之后的态度与措施至关重要。
如当小涵出现打头的情况时,教师口头阻止并采取身体制约, 即抓住小健的胳膊, 让其无法打头, 直到平静,然后放开胳膊。
若打头行为再次出现,则重新束缚。
若打头的原因为表达需求,则在其安静之后, 要求用语言或者动作表达自己的需要。
若能表达,则对其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若要求合理, 则进行满足。
若打头的目的是逃避作业任务, 除了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任务之外,在小涵安静之后,仍要求其继续完成任务, 并告知若完成,可以获得山楂片。
以插雪花片为例, 一开始他拒绝并将雪花片全部扔到地上,同时打头,教师抓住其双手之后告诉他必须完成该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可得到山楂片。
期间,不管其如何哭闹, 教师只是多次平静地重复要求, 直至小涵完成该任务。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是一个漫长而且反复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不要因其效果不显著而放弃干预,这样不仅会影响干预成效,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行为出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自闭症儿童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需要教师细心观察,找到适合个别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方法和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治疗工作,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①慕雯雯.ADHD 儿童课堂干扰行为处理的个案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
②陈晖. 自闭症儿童课堂干扰行为的功能分析及干预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2
③方思颖.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3)
④武博雅.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干预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2013(7)
⑤韦小满,杨希洁.功能性行为评估的特点及应用行为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