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典例4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 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 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 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 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 点。 (1)材料来源 ①历史文献类:包括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 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历史文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 载体之一,其作为材料的来源,可信度比较高。
②文学作品类: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 说、名言警句、口号等。史实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 文学作品已经对史实进行了加工,有了虚构和夸大的成分, 应注意甄辨。 ③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
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朱熹、王阳明等人对佛、道思想 宋明 转型和成熟时期,正
的汲取,使儒家思想完成了理论化和 时期 统地位更加巩固
思辨化的过程,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 之际
受到挑战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摆脱封建束 缚,开始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
典例3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 D )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甲是王阳明 的思想,乙提出工商皆本,属于黄宗羲的思想; 丙提出“大一统”思想,属于董仲舒; 丁提出保国与保天下的区别,属于顾炎武的思想。 答案 C

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3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39张PPT)

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3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 (共39张PPT)

二、程朱理学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 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无 所适而不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 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人、社会及宇宙 联系起来。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D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 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 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 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C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留取丹心照汗青。 要留清白在人间。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文天祥
——明·于谦 ——清·林则徐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清)戴震
四、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宋明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丰富、更新。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积 极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起到积极作用。
象山讲学,
物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世称象山先生。
反对“格物致知”。
“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守仁(1472~1529)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 家。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 驿丞,“龙场悟道”,曾在阳明洞侧 筑室居住,世称阳明先生。
小故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班级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X与之相符合的是()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彻底的精神自由”这一信息可知,道家的思想与这一主X相符合。

道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所以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的思想。

2.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

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信息看,吕不韦认为,道家、儒家、墨家思想各有特色,应该把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于是,组织宾客编写《吕氏春秋》,对各家思想都进行了改造、发展与摒弃。

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新发展·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4.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必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3一轮复习

必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3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识必背(一)百家争鸣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2“士”的兴起: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3.教育学术: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派别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非思想核心无为仁兼爱,非攻法治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贡献政治思想1.“仁”:即“爱人”,相互爱护,融洽相处。

2.“礼”:即周礼,“克已复礼”,人的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

3.“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滥杀;“节用而爱人”。

教育思想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文化典籍整理和编订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三)孟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贡献政治思想发展孔子“仁”的思想,。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主张实行仁政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四)荀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五)老子的地位与思想主张地位他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哲学思想世界本原是“道”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政治思想。

(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与作用思想,以权术驾驭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思想。

作用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七)汉初“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积极影响使西汉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百姓生活改善,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1.中央软弱无力。

2.匈奴威胁政权稳定。

3.诸侯国势力膨胀。

(八)董仲舒新儒学内容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

人民版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件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 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 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 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 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 尽可以畅所欲言。
(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 地位,因而特别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 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 在思想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 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 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 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 子百家”。 (5) 科技上,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丰富了人的精 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这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 认识、利用和改造能力的增强。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形成: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 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2)特点:
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2、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①用“道”来说明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想 哲学思想 ②朴素辨证法思想: 学 政治主张 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说
思想评价
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 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 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 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讲义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讲义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增广贤文》
史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探究:(1)据史料一指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有哪些?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讲义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
1.孔子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讲史料
史料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导读 据出处可知史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主张;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社会,核心是“无为而治”。
(4)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3 第十二单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④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宋明理学1.兴起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形成过程(1)创立——“二程”①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②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成熟——朱熹①哲学观: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发展——心学①陆九渊:心是万物的本原;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历史影响(1)对后世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等产生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X。

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4.孟子主X“性善”,主X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X“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

两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5.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X。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韩非子主X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7.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8.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汉代儒学董仲舒大一统主X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程朱理学主X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黄宗羲的政治主X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某某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6.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某某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7.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尽管激烈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成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某某主X,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8.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X。

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某某思想。

热考视角视角一历史思维看现实——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押题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中有不少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下列墨家名言中和当今政府反对奢靡之风的理念相符的是( )A.天下相兼爱则治,相恶则乱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答案 C解析此题的解题关键有两处:“墨家名言”和“反对奢靡”。

A、B、D三项虽是墨家名言,但表达的意思为“兼爱”和“尚贤”。

同时满足两项、符合要求的是C选项。

视角二史学前沿——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史学观点[押题2]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X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 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X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押题3]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答案 A解析“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说明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说明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在秦汉收其果,并不是止步于秦汉,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儒家文化是不断演变的,故C项错误;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说法不正确,材料也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

视角三史学方法——竹简的史料价值[押题4] 某某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以下记载中强调教育民众的是( )A.“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B.“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

”C.“富而贫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

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

”D.“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答案 D解析D项的大意是: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

材料强调音乐对民众的教化作用,因此D项正确。

视角四主流价值观——以天下为己任[押题5]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

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某某科学,人文启蒙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答案 C解析A项是近代中国的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B、D两项是宋明理学的传统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C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X,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

[押题6]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某某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 C解析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符合材料关键句的意思,故C项正确。

视角五唯物史观——经济发展与经济思想的关系[押题7]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

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

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X(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答案 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和所学史实说明其主X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