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二、课程设置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不相符合。
由于缺乏有效信息渠道和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其次,过于注重理论课程而忽视实践教学。
虽然理论课程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
教学科目的设置应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和特长。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教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师培训,可以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2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
将以下三个方 面作 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 21以教学质量为前提 , . 加大师资 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 必然要加大师资队伍 的建设 。目前许多 教师 对高职高专教 育 的性 质 、 地位 、 作用 和人才培养 目标 、 培养模式及其特点 等认识还很模糊 , 中表现为仍 只习惯于 集
新教学观念 。
lg c u e su e t t s ca a po a w s tl a f m a s a s s td ns o o il p rv l a si fr r l o
r a h n e i e lsae B h u h r o o ai n la p o c e c i g t d a t t . y t e a t o fv c t a p r a h h o t e p n t e rf r f e u a in t t n on e eo me t o d e e h e o m o d c t o i o g ig d v l p n o s a d r w h p i z t e tu t r o i h r e u a in n n go t ,o tmie h sr cu e f h g e d c t a d o b c me n i o tn ih n t e a lc t n f r s u c s e o a mp ra t weg t i h l a i o e o r e . o o
注重理论讲授, 照本宣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培养一支教育 观念 新 、 新意识强 、 高 尚 、 高超 的“ 师型 ” 创 师德 水平 双 教师
队伍作为教学 改革 的第 一要务。“ 双师型” 教师队伍 的职责 是 由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 的策 划者, 工作重心从 “ 转变 授” 为“ ”包括引导 、 导 , 指导 、 启导 、 辅导 、 教导等 ; 要做学生学 习 过程 中最 真挚的合作伙 伴 , 在教学 中 自觉体现 素质教育 、 开 放教 育 、 力本 位等现代 职业 教育的观念 和意识, 能 自觉地更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会计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培养着大量会计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革。
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等。
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改革。
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中,如何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是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讨,结合“课程思政”的视角,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评估改革效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高职会计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等。
通过“课程思政”的视角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需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通过“课程思政”的理念,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前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通过研究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可以为培养“四有”新时代青年提供有益的借鉴。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探讨,深入了解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促进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和使命,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首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改革,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增强学生竞争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3、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1、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
2、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高职院校应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技术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
4、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摘要: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显得更为急迫,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其中较为薄弱的方面。
文章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0 引言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实践,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迅猛,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已占半壁江山,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使高职院校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办学水平的提高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1 高职教学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各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扩大校园园区,增加招生人数,调整专业设置等手段,使这些高职学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和问题。
目前,高职教育形成一种不良的运行模式,即教师和学生不能良好的配合,这严重的制约了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职教育要培养应用型、懂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已办不久或新办的院校,并且招收的学生一般为高考中第四批录取的学生,该部分学生的自身素质较差,大多数没有较好的理论功底。
所以不论是教学环节还是学生素质方面都有着很多的问题。
在高职教学方面也存在若干问题。
一方面,实训设备不够完善。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设备的短缺、不足造成了高职教学不能正常运行,从而无法完成高职教学核心目标——技能目标。
另一方面是师资力量的薄弱。
面对一批批高职学院的涌入,可用的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原来技校、中专教师和新毕业的大学生,这给高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所以不论从教师数量还是教师能力方面来讲,高职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的难度都较大。
这两个方面造成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即软硬实力都较差。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分析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性科学行教学方法体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也不少,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
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高职学院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我们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还有许多问题。
一、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高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1.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
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2.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是另外一个原因。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
二、高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
量对应的是效率,质对应着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
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连接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桥梁。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高职院校逐步兴起,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改善。
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下面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各自所在领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
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掌握职业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
同时,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世界,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个性化教育高职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学习期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这一点与本科生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可以采用课程差异化、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措施,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完全的学习和个性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教学传统模式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资源,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开设线上课程,提供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
同时,还可以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这也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这是未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带给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问题 的探讨
摘要 : 众所周知 , 教 育 是 民族 振 兴 、 社会 进 步 的 基 石 , 是提
高 国民素质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 着亿 万家庭 对关好 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 强教 。 因此本文阐述 了关于对高 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问题进行分析、 探讨 , 仅供各位参考 。 关键词 : 高等职 业教 育 教 学改革 问题
高 等职业教 育在我 国 国内是很 主要 的高 等教 育组成 部 分, 就是培养复合型人才 的主要途径 , 目前据不完全的数据统 计 发现 ,我 国的高等职业 教育 的规模和数量发展成上升的趋 势2 0 0 9年我 国的普 通职业教育在学 校的生源达 到了 6 0 0多 万人 ,在全 国大约有 1 7 0 0所高等 院校 ,其 中高职 院校就有 1 1 0 0所 , 这就 直接的 占总数量 的 7 0 %, 但 是 目前高等 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 的过程 中还是需要有很多改 的地方 ,也就是说高 等职业教育的教 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和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 问 题, 是 目前首要解决的任务。必须给予充分的认识 。 1 对于人7 l - t n . 养定位方 面的问题 : 根据我 国制定关 的对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人才 的定位 问 题 的文件上就已经明确 的规定 了就应该 以为社会 服务 和就业 为宗 旨和导 向的 目标来定位 的, 要 以培养 出能够面上生产 、 管 理 和建设等多方面的一线人才为 目的 ,但是在高等职 业教育 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 的模 式上确实有很大 的区别 , 虽 然 都是 高等教育 ,也就是说普通的高等教育就是以精英 型的 人才培 养 目 标 的模式为主要 的 , 而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 的模式 是以针对在社会或是某个 岗位上 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的 培养模 式 ,是想要为第一线上来培养专 门技术 的人才为导 向 的, 因此 , 作 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 院应该对应用型高技能人 才的培养 目标进行科学 的定位 ,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 门人才 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 ,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 中构 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 职业技术教育 的人才培养 体系 , 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 2对于人才培养的模 式和专业在建设上的问题 : 人才培养的模式实质上是学校帮助学生 能够构建 自身 的 知识 、 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形式 ,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临培 养学生能够在未来适应社会或某一 岗位的需要的技术 型的人 才, 石油很强 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的 , 也就是说对于在人 才培养 的模式上是应该具有这样 的特征 的,首先是要培养学生适应 生产 、 管理 、 服务第 一线需要技术人才为主要 的任务 的 , 然后 是以未来社会 的发展和需要 为主要 目标 ,在此过程 中而以培 养技术能力 为主要路线来设置的教学体 系,以实际应用为主 要的宗 旨来建立课程和教育方案、其次是 以培养学生 的技术 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 目的加强实践教学 ,要安排足够 时间到企业顶 岗实 习; 所以 ,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 院校一定要发 挥好 自身办学的特 色和特点优势 ,进一步的深化人才 培养 的 方式 ,但是在人才培养 的这一方面切记 不能都用 同样 的模式 来进行培养 , 必须要不断的探索新 的培养模式 , 与很 多中途径 参考 文 献 : 『 1 1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展 职 业教育 的决定 [ N] . 中国教 育 之间相结合 ,最终要以就业为主要 目标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方 案进行 ,这样就可以真正的培养 出适应各种环境的高技能合 报 , 2 0 0 5 , 5 . 2 8 ( 1 ) . 格 的优秀人才 。另外在构建 以就业为主要培养 目标的模式同 f 2 1 教育部 2 0 0 6年职 业教育 工作 要点 [ J ] . 中国职 业技术 时 , 还要 以市场 的实际需求为 主要 的专业建设 , 也就 是说不 教 育, 2 0 0 6 , 2 6 — 2 8 . [ 3 】 张彦通. 为各 层次高等教 育提供发 展空 间[ N ] . 中国教 光要以培养应用型 的技术人 才 ,还要针对市场经济和区域发 展的需求 相结合来进行专业 的建设 , 或者是调 整专业结构 , 可 育 报 , 2 0 0 5 , 4 . 1 5 .
高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从“教”到“学”:将课堂重心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课程设置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课程设置优化的几点思考:1. 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课程,确保课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2.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化资源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实践:1. 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运用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实践,课后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

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探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增长,高职教育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高职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成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第一步是深化课程改革,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偏重对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实习、社会实践和创新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去实践,去感受、去体验语文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第二步是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方式。
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智能教育设备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水平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第三步是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探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探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
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教学改革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一、教学改革的思路1.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主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
还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优秀教师,同时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督促和帮助,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2.强化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教学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际项目,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3.重视创新精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比赛,鼓励学生提出创新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突出专业特色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更加突出专业特色,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一些学校在某一领域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和技术积累,可以在该领域进行深入教学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跨学科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融合,很多行业需要跨学科的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也应该注重跨学科交叉。
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开设跨学科的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跨学科的工作需求。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众多高职院校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然后总结了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最后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引导发现法课堂是学校教学最基本的要素,是教与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场所。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
高职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必然是课堂。
为此,通过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进行尝试与探讨,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成功。
一、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传统的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
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但对高职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
如果学生在堂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则这堂课的教学就不能说是“有效”。
所以对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能力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能力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准确把握现实职业环境和具备创新能力的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
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二、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教师要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以学生为本”,以尊重学生,为了学生,服务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大高校纷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是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院校,其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学资源整合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教学设备等,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设教学资源库、开发教学管理平台等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提高师资力量,培养高素质教师。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1. 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支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研究。
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教育中数学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大纲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通过教学,考试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等数学启发式教学数学思想自学能力改革创新数学教学在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基础课程,它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学习到最实用的知识,也就是为学好以后专业课打好基础,培养好较好的逻辑思维。
最大限度的发挥基础课程的作用。
一、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以“能力、思维”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纵观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往往强调理论的系统完整,论证的逻辑严密性,而忽视其应用性。
从学生方面看,高职学生基础较差,面对抽象的证明、繁琐的推导苦不堪言。
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学得辛辛苦苦却不知所学为何,久而久之对《高等数学》只留下一个抽象、枯燥、难学的印象,毫无兴趣可言。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以“能力、思维”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数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考试也可采用灵活的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对数学学科同样也要遵守这样的教育目标。
二、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根据“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组织课程教学、试验和实习: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课程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职业岗位群需要出发:三是突出实践环节教学,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
高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教 学方法上 进行 改革
在教学过 程 中,不但采 用教师讲授法 、多媒 体课件演示 法,还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提 问法 、讨论法 、角色扮演法 、 模拟练 习法 等。通过 多种 教学方法 的使用 ,不但让学生获得 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性的职业 能力。
3 . 1使用任务驱动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 于课堂上 一些重点 、难 点的内容,并不是直接传 授给 学生 ,而是 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 课下进行探讨 , 进行 思索,利用各种 各样的资源去 寻求答案 。变学 生被 动学
因为针对 现代教育技术 专业的学生 ,该课 程是理论 知识
尽量不去批评 学生, 以积极鼓励 为主。教师不仅 要培养学 生 学习知识 ,而且 要让学生学会 认知 ,学会做 人,学会做事 , 学会 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
传 授, 比较枯 燥、抽象 ,所 以课 堂会相对较沉 闷,学生 兴趣 不足,很多 学生的注意力也 无法 长时 间地保 持集 中。为 了让
改变 以往 的仅 以考试 成绩来进行考核 的教学评价 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即学生 的成 绩评定采用平 时表现 ( 包括平 时作业 、课堂 出勤
新 的教 学 内容作为 问题 ,让学生也参 与到教学 的思考中 对 于一 些可 以探讨 的问题 ,可 以让 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然后鼓 励小组 代表主动进 行回答, 以培养 学生的协作 能力。师生也
岗位打下坚实 的基础 。 在师生 关系上 ,改变传 统的 以教师为 中心的师生 关系 ,
如讲授 “ 教学媒体 ”一章 内容 的时候 ,其中有对于 “ 交 4师生 关系上进行改革 互式 电子 白板 ”这个新 型教学媒体 的认 识。由于学生都 没有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社会职业素质要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研究表明,传统面对面授课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浪费、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师资队伍能力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此背景下,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也旨在拓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改革策略,可以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
1.3 研究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教育向现代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亟需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材编写和更新不及时,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师资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如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就会出现学生专业技能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变革,市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应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要注重教材编写和更新,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岗位实践能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实习机会。
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目前高职教 育不 能满足 社会 人才需 求
经过 多年 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高职教育 已经取得 了可喜 的成绩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 出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 : 1 .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许多用 人单位和学生家长 对高职 院校及教育持怀疑或排斥 的态度 ,导致学生学习积极 性整体不高 ;随着近年来 高校不 断扩大招生规 模 ,学生的文 化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能力较差 ,综合素质不高 已经 是不争 的事实 。随着就业形势 1 3 趋激烈 ,以就业 为导向的教学质量 是高职院校发展 的生命线 和赖 以生存的基础 , 显得尤为重要。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内容不够系统 。①公共基础课明 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 ; ②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 实践性 教学比例明显偏低 ; ③专业课 、 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关系 不明显 ; ④教学方式方法僵化 ,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 ; ⑤ 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 ,缺乏灵活性 。 3 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 . 在:①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②理论教 师偏多 ,实 习指导教师不足 。③ 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④ 忽视兼职教 师 的作用。 总之 ,与市 场经济 的要求和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规模相 比, 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 、 独具高职教育特色 的教学体系。 以社会需求为主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势在必行 。
高职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 。主要特点是 :1 . 按照培养外 向型 、实用型 、复合型人才 的要求 ,加大 ‘ ‘ 双师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 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 教学要有 型” 和 “ . 双语型 ’教师队伍建设 ,融 “ 、学、1 ' 教 i’为一体 蚊 鲜明的现场性 、技术应 用性 、综合性和可供技术研究与开发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 “ 岗位课程” 目标 、任务 、知识和能力 和训 练的特点与功能。高职院校 主要 由普通高校下设 的高职 体系 。 学院、成人高校转制和中职学校升格三类组成 ,目前还没有 5 构建切实 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对教学评价 . 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 与大纲 ,因此实践性教学 安排是 因地 既要重视课 堂教学效果 , 更重要的是对 实践教学效果 的评价 , 制 宜 ,各 显特 色 。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考试高职学 校 的教学 目标 ,增加 学生 实践活 动 。 培养 学生的 创新能 力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

的内容。因此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 中 ,要把握 “ 多媒体为
教学服务”的原则 ,借助 多媒体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
三 、开展 工 学结合 的教 学模 式
根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2 1年全国报名高考总人 00
数是9 7 ,比去年减少大约6 万 ,全国招生计 划总数是 5万 5 67 5万名 ,由于计划增加 ,报名人数减少 ,高等教育 已经
端 的专业领域 。在大赛 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可 以享受一 定 的就业政策照顾 ,这很利于学生 体现 自身价值 。 在 准备 参赛 的过程 中 ,学生 的各方 面能力 也能得 到锻炼和提高 。技能大赛设置 的比赛项 目往往和一些前 沿技术相关 ,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也更为密切 。在准备大
赛 的过程 中,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 的学习 ,既可以提高 自己的专业素质 ,也可 以拓展 眼界 。另外 ,技能大赛通
高职教 育 的 目的是 培养应 用 型人才 ,与普 通高 等
教育 和成人教育相 比,职业教 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
养 ,旨在培养 出具备一定理论基础 的技能型人才。改革
的步伐 。根据用人 岗位变化 的需要 ,摒弃过时 的课程 , 开发与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需要紧密联 系的课程 。淡化
学科界限 ,将 相互之 间有 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建 设高质量的精 品课 和精 品教材 ,以供相关专业建设时探 讨借鉴。
研相结合 ,这就决定 了高职教育 的教学 内容应以当前社
会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对人才 的需求相联系。但 由于高职 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 ,很多高职选 用教材都是
仿照 了普通本科教材 ,一部分 高职教育变成了本科 的压 缩 ,理论过深 ,从而影响到人 才培养 的质量。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过程 中 ,也有一些需要 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概要: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的许多挑战,肯定有解决的方法和过程,作为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走教育群众路线,善于修身、用权、律己,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质发展与生源问题产生了基本矛盾,而且变得越来越激烈。
当前的就业现状表明,就业市场不仅是供过于求的数量问题,招聘单位不断增加的招聘条件说明新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企业需求。
面临着各种途径的学生,多数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还在探索寻找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体系,以实现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听得懂、愿意学,还要符合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一)对于缓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严峻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源数量急剧减少,各高等职业院校均面临着生源的问题;二是生源质量下降趋势明显,给教学带来挑战;三是高校就业状况不太乐观,企业用人条件增多,对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二)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是一个大众化教育,对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谨慎,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才,问题的解决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有推进作用,为构建有意义人生打下基础
不论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何,他们还是希望自己有成功的人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也是许多父母拼死累活愿意供孩子上学的唯一动力。
所以,高校和教师不应歧视任何学生,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发现培养学生的钥匙,为有目的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体系研究
(一)专业设置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人才需求
专业设置应基于一定调研资料,但调查有必要年年进行,以获得最新的市场人才需求。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一致。
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的专业设置要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这几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各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本源。
2)获取特定社会效用的必然要求。
社会效用也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才有继续办下去的理由。
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人才市场兴旺的基石。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或多或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显得过于“硬”,主要体现在每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一个,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专业生源的构成及比例,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使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降。
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原则,各专业每年至少有两套人才培养方案,其差别应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即使课程相同,也可在教学内容上有差别。
(三)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保证一定教学质量的先驱
我国一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除与学校重视程度有关外,还与学生心理认同度有关。
当前的生源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有所得显得很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不必过于死板,要选择适度的内容和形式,让其成为学生思想上升的触发器。
(四)课程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
不仅人才培养方案可灵活些,课程内容选取时既要考虑人才培养的本质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许多教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从学科体系上看,这部分内容该讲,但从学生培养角度看,重要性显得可有可无。
我们就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来取舍教学内容,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即可。
(五)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受某些因素影响,如生源过少,可能只招到一个班,且有各途径的生源,教师授课就有挑战。
虽然内容可以进行整合,若不采取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效果也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有很多,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方式方法体系,教师有必要在几方面下功夫。
1.教学方式上
要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模式,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专业能力体系标准为中心、以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为中心、课堂以项目课程模块化和车间、模拟仿真化”的模式,实现从遵从教科书的被动学习到指向职业岗位能力自主学习的转变,从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到综合知识和复合技能学习的转变。
2.教学方法上
要广泛采用课件式、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力形成以专业能力体系中的能力、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通过课件把生产方式转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教学组织形式上
要改变传统的整齐划一和教学行政班级的组织方式,建立通过课件学习,教师集中辅导的模式,倡导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要改变以学科来划分教师的组织方式,通过建立首席制、导师制、职业岗位制、项目制,促进教师组织方式和教学组织结构的变革。
4.教学评价上
要突出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评价,采用现场操作、工件制作、答辩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改变考卷说明一切的做法,也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在评价中的作用,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三、小结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的许多挑战,肯定有解决的方法和过程,作为学校和一线教师,必须学习科学发展观,走教育群众路线,善于修身、用权、律己,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