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故事趣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读书故事趣闻

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袁枚自然是善吃者。“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

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归园田居的东晋“五柳先生”陶渊明读书之佳境;“马上,枕上,厕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读书留下的佳话;“心到、眼到、口到”是理学家朱熹的读书心得,……许许多多的名人给我们留下了读书的佳话,现特摘如下几例以飨读者。1抄读北宋有个叫朱载的人去拜访苏轼,在客厅等了许久也不见其出来。原来苏东坡正在专心致志地抄写《汉书》,朱载十分惊讶地说:“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上抄写吗?”苏东坡说:“我的学识不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有这种谦逊、务实的治学精神,苏东坡成了宋代的文学大师。2 饮读宋代有位狷介的诗人苏舜钦,读书习惯与众不同。他每天总爱用书下酒,读《汉书张良传》,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拍客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即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刘邦说:“此天下以臣授陛下”双击桌叹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又一饮而尽,读书成了下酒菜,边读边饮,豪兴可见。3 咬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幅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

新生竹,直似儿孙。”一个“咬”字写出了郑板桥刻苦钻研书本的神态,同时表现出他读书的执著,“读书充饥”可见读书已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4 吃读唐代诗人袁枚是一个读书的典范,他曾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痴癫。”袁枚把读书当饭吃,并且特别“善吃”。“善吃”也就是读书咀嚼有方,品味得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 醉读现代诗人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书便沉醉于其中。闻一多结婚那天,亲朋好友纷纷到他家祝贺,但好久不见其踪影。大家以为他去更衣打扮了,四处找寻。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中找到他,只见他仍旧穿着长袍看书,人们都说他一读书便醉了。6 绑读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乘船从红海去欧洲,海大浪急,颠得很厉害,读书受到严重的干扰,于是王亚南就请服务员把他绑在椅子上,这样就可以在颠簸的船上读书了。这样珍惜时间,专心致志读书精神实在可贵。7 猜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读。”他每次拿到一本书后,先是对着书本翻阅一会儿,然后就闭目静思,猜想其思路构思。如果思路上与自己的猜想一致,就不再读了。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致于使自己沦为奴隶。8 煮读女作家茹志娟书房的墙上挂着“煮读”两字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这还不够,进而要煮……”画家赖

少其也讲究“煮书”,可见他们读书之深入,读书之投入。1.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2.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3.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

学家4.诸葛亮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5.爱因斯坦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6.华罗庚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7.苏东坡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