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产能过剩

合集下载

钢铁行业的问题及整改设想

钢铁行业的问题及整改设想

钢铁行业的问题及整改设想一、引言钢铁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设想。

二、困扰钢铁行业的问题1. 产能过剩: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不断增加,致使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

这导致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

2. 环境污染:传统的高污染生产工艺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大量二氧化碳和废水排放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3. 低效益运营:运营成本高企、生产效益低下已成为困扰这一行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解决方案及整改设想1. 调整产能结构:政府应该积极推动企业间合并与重组,并通过淘汰落后无效产能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冗余产能对市场造成的压力。

2. 推进技术创新:通过大力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钢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生产工艺改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运营效益。

3.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钢铁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监测和查处力度,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与标准,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

4. 完善绿色金融机制:建立与钢铁行业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为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提供贷款支持,并鼓励投资者优先选择低碳、环保型企业来投资。

四、整改设想实施步骤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在稳定市场预期、清理淘汰落后产能、保障职工安置等方面要出台明确政策文件,将整改任务分解到具体层面。

2. 改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观念,聚焦质量效益,从传统的数量扩张型发展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引导企业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钢铁行业整改的资金投入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和风险补偿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

4. 广泛宣传: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环境法规政策和先进的环保技术,培养公众环保意识。

倡导社会各界关心钢铁行业整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这种转变是必然的,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已经面临着诸多问题。

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产能过剩。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建设,导致了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特别是在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严重,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过低。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与此相关的第二个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些传统的重工业和制造业,而现在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

然而,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高技术产业的比重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升级缓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第三个问题是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

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浪费。

这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四个问题是人力资源短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国家,却面临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和人才培养的不足所导致的。

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缺乏高技能人才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发展。

因此,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个问题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在当前的全球竞争中,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然而,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进口。

这意味着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024年公需课《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后作业答案(全)

2024年公需课《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后作业答案(全)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全)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考试剩余时间:1时59分51秒单选题(共12题,每题5分)1、必须把推进(B)作为最大的政治,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2、我国不搞强刺激政策的(B)原因是避免美西方的话语“陷阱”。

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3、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A)。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4、据测算,我国消费年均增长潜力为(D)。

A、0.028B、0.045C、0.062D、0.0735、2023年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B)、精准有效。

A、灵活B、灵活适度C、灵活开放D、适度开放6、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C)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7、根据潜在增长率,可以确定2024年(B)的最大弹性经济增长目标。

A、3-4%B、4-5%C、4.5-5.5%D、5-6%8、“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A),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B、质C、量D、财9、目前来看,我国面临四大“关口重压”,第(C)波调整在所难免。

A、四B、五C、六D、七10、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D)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11、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C)、提质增效。

A、加力B、继续加力C、适度加力D、紧缩12、据预测,我国2024-2026年间年均GDP增速会降至(D)左右。

A、0.035B、0.038C、0.04D、0.045多选题(共13题,每题5分)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包括(ABCDE)。

高盛:变革中的中国-聚焦产能周期

高盛:变革中的中国-聚焦产能周期

高盛:变革中的中国-聚焦产能周期高盛在一年前,就对咱们国家的供应链进行了抽丝剥茧的分析,评估了相关行业的韧性、发展机遇和潜在风险。

在经历了低迷的一年之后,再次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高盛认为,面对一些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行业盈利能力的走低,和欧美市场准入限制等等,我们国家已经在调整未来新增产能的步伐,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供需会再次平衡,利润也会修复,同时咱们向全球的供应也将大幅放缓。

具体到每个行业,光伏和锂电池行业面临供需不均衡状态,现金利润率为负值且资本支出计划被削减。

然而,这两个行业的需求增长依然稳健,因此它们最接近周期性转折点。

新能源车和功率半导体行业距离转折点较远,主要受到资产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共同影响。

这两个行业当前仍处于扩张阶段,但面临着来自供给侧改革、竞争结构以及中国以外产能扩张等方面的不确定性。

1. 为啥说中国产能过剩?根据教科书定义,一个行业的超额产能是指——超出市场需求那部分未被利用的产能。

高盛讨论中国产能过剩的程度时,从国内需求、全球需求、出口增量和未来需求前景等多个视角加以区别。

判断咱们确实存在产能过剩。

2. 目前各行业的超额产能和不均衡状况有多严重?从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产能看,截至2024年一季度,咱们的产能已经超出全球总需求的200%和150%。

在光伏、新能源车、钢铁和工程机械行业中,超50%的供应,已经是零或负现金利润率运行。

随着供需不均衡状况加剧,大多数行业产品价格与2023年初相比下降了10-55%。

3. 哪些因素能扭转现状?现金利润率和资本支出周期是关键因素。

今年一季度,一些行业就已经不赚钱了,那企业也不傻,也对接下来一两年的资本支出、产能规划等等进行了调整。

例如锂电池平均削减28-41%,功率半导体(IGBT)则上调了100%以上,新能源车根据各家企业供给情况,有增有减。

整体看,从过去12个月的调整规划推测,预计2026年到2028年,光伏组件和锂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从54-55%提高到69-79%。

上半年水泥产能过剩加剧 产品结构问题突出

上半年水泥产能过剩加剧  产品结构问题突出

50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水泥产量达10.96亿吨,同比增长9.67%,超出了年初6%~8%的增长预期。

这是中国水泥协会在七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上披露的最新数据。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孔祥忠介绍,上半年新增产能超出了需求增量,产能过剩在加剧。

另据行业人士分析,提高水泥熟料掺入比或是将来的趋势。

更多的专家则寄希望于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但也有相关地方协会的人士担心,兼并重组可能会引发一些小企业“卖批文”的现象。

水泥产量超预期增长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水泥产量达10.96亿吨,同比增长9.67%,。

孔祥忠分析,今年上半年水泥市场需求虽有增量,但新增产能超出需求增量,产能过剩在加剧。

2013年上半年,西南和西部地区的水泥产量处于领涨地位,增速达15.7%、13.6%的高位;中南和华东地区次之,但仍保持较快增长,约11%;东北和华北地区则呈现回落,分别下降6%和0.9%。

某行业分析人士在解读上述报告时认为,从区域上看,水泥产量的市场分化严重。

报告称,有8个省的产量涨幅超过了20%,贵州省更是以34%的超高速增长位居第一;也有4个省水泥产量下滑,黑龙江甚至下滑22%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在产量超高速增长的同时,利润增速也排名前列,达381.3%,紧随云南省的503.46%。

“主要是去年这些省份整体处于低迷,或者微利,或者行业亏损,数据说明这些省份更多的是改善性增长。

”中国水泥协会在报告中分析,贵州等省份是通过改善集中度及加强行业自律使得价格有所回升。

与贵州省产量超高速增长相比,黑龙江省的水泥产量下滑尤为明显。

如上所述,其下滑幅度超22%,主要原因或是水泥窑停转数月。

自2012年三季度起,黑龙江水泥企业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停窑。

“普遍停窑4~5个月,一般年份也就在3个月。

”黑龙江省建材协会副会长魏杰告诉记者,2011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就没有停过,只是2012年才开始出现这种状况。

产能过剩如何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

产能过剩如何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

产能过剩如何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产能过剩是指某个行业或市场中的产品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积极寻找途径来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途径和策略,以指导企业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

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产能过剩时期,企业要致力于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首先,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能力。

其次,企业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创新经验,开展跨界合作,提升产品的创新性和技术含量。

二、优化产品结构和升级技术含量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企业需要从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的角度进行优化和调整。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低附加值产品的产量,集中资源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

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通过技术革新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加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三、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是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的关键。

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规划和研发方向。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观,企业能够更好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四、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能过剩时期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还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和技术改进,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引进外部人才等方式来补充和强化企业的创新团队。

总结: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应对,通过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和升级技术含量、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曝地方政府乱作为 借电改试点扶持产能过剩行业

曝地方政府乱作为  借电改试点扶持产能过剩行业

继5月中旬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一批审批权中,“电力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核准被取消后,紧接着推进大用户直购电和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又被写进了《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

而这也是国务院最近4年来首次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重点中提出这一方向。

然而,笔者从多地用电企业处了解到,尽管大用户直购电的构想十分完美,但实际中许多试点被地方政府当做了地方扶持企业的一种手段,批给了当地重点扶持的企业,其中不乏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不仅无益于电力市场化的改革,更添助长产能过剩的担忧。

省钱的直购电所谓大用户直购电,是指电厂和终端购电大用户之间通过直接交易的形式协定购电量和购电价格,然后委托电网企业将协议电量由发电企业输配终端购电大用户,并另支付电网企业所承担的输配服务。

这种模式给了售购双方充足的自主权而被认为是扭转电力体制改革僵局的契机。

目前有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广东、江苏6个省份正式获得批复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

“大用户直购电的电费相对便宜,所以企业和地方都非常支持。

”华能集团高级经济师张安华对笔者表示。

事实也的确如此。

例如去年江苏省启动直购电试点后,国信扬州电厂直接销售给大洋船厂的电价为0.5元/千瓦时,加上其他成本,综合电价约为0.67元/千瓦时。

而此前大洋船厂的平均用电成本约为0.7元/千瓦时。

按合同截止到2013年2月份,船厂向电厂购买1亿千瓦时的电量。

按此用电量计算,大洋船厂就可节省300万元。

而对于耗电大户电解铝来说,直购电更是省钱的“利器”。

据了解,目前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以上,电价每提高1分钱,每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将提高5元。

曝地方政府乱作为借电改试点扶持产能过剩行业文|萧飞14四川启明星铝业公司董事长周俊华曾表示:“通过直购电方式获得的电价,相比于正常电价的优惠幅度在0.04元/千瓦时左右,仅设在眉山的电解铝厂每年用电就可节约近1.4亿元。

”这部分钱是怎么省出来的?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现代电力研究院副院长张粒子告诉笔者:“直购电的电价主要是电厂和电网两方在让利,电厂希望薄利多销会多让一些。

钢铁产业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钢铁产业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钢铁产业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钢铁产业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一、钢铁产业过剩产能的具体表现钢铁产业的过剩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剩的生产能力过剩的生产能力体现在钢铁产业生产线、设备及年产量等方面。

由于过多的投资和政府支持,钢铁企业生产线及设备都被大量建造和购置,导致企业的实际产能远远超过市场需求。

2. 供给过剩供给过剩主要是指钢铁市场的产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

在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各大钢铁企业会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销售渠道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从而导致价格战的出现,加剧市场的竞争。

3. 企业竞争力不强由于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过剩产能的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不降反增,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同时,各企业都在进行不断的扩张和投资,这会使得企业现金流的紧张程度增加,导致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过剩产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剧市场波动由于钢铁产业的过剩,市场难以维持平衡。

一方面供给过剩导致价格下跌甚至狂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盈利;另一方面过剩产能的存在也会导致市场出现价格波动,进而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2. 降低行业集中度由于过剩产能的存在,行业内企业数量增多,行业集中度降低,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也受到影响。

3. 投资效益下降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投资回报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效益下降。

这将会让投资者对钢铁产业感到疑虑,加剧资本撤离的风险。

4. 降低行业技术水平过剩产能也会导致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放缓。

这是因为过剩产能会让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因为他们可以依靠现有的产能来生存。

长期来看,这将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缩小技术领先优势。

改革工作工作情况汇报

改革工作工作情况汇报

改革工作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对改革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谨向各位汇报我所负责的改革工作情况。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愈发繁重。

在这一背景下,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创新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因此,我所在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二、改革工作情况1. 聚焦重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针对当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大力推进煤炭行业的去产能工作,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推动煤炭产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改革,我们成功实现了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工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 改革机制,提升市场活力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政策体制创新,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我们推动了一系列市场准入放宽、行政审批简化等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提高了市场运行的活力和效率。

通过改革,我们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加入到我们所在行业,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提升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为了加强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我们部门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工作,推动了一大批创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做出了一系列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方面的可喜成绩。

三、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尽管我们在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艰巨。

首先,我们在改革力度和深度上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坚决破除改革中的各种障碍,全面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

八个关键行业为何出现产能过剩中国工业领域多年来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的影响波及数十个行业,对全球经济,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会造成长远损害,过去六年,中国产能过剩的情况持续恶化。

中国钢铁、铝和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规模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的钢铁生产完全脱离了真实的市场需求,其产量超过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4个钢铁生产大国钢铁总产量的两倍;中国铝业有60%的产能遭遇负现金流;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22至2022年的两年间,中国生产的水泥与美国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相当。

本文聚焦这一问题怎样影响8个关键行业,并分析这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具体驱动因素。

受调查的行业包括:粗钢、电解铝、水泥、化工、炼油、玻璃、造船、纸和纸板行业。

粗钢中国是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荣鼎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2年,全球钢产量增长57%,其中中国的贡献比例达到惊人的91%。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超过其后四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印度、美国和俄罗斯钢铁总产量之和的两倍。

中国钢铁行业之所以拥有如此巨大的产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数十年来一直推行鼓励性产业政策,以实现这一“战略性”行业的繁荣发展。

直至2002年,中央政府仍对钢铁行业实行优惠政策。

探究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产能急速扩张的原因,市场力量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经济增长(尤其在2022年金融危机之前)是钢铁行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机械和汽车行业的强劲需求和过高的市场预期推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

产品价格高企在刺激大型钢企新建生产线的同时,还吸引众多中小企业进入钢铁行业。

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有以下驱动因素:地方希望自给自足,导致全国产能翻倍;国有企业对盈利/亏损不敏感,小型/高污染/低效益钢厂在价格下跌时停产,市场回暖时又恢复生产;刺激的负面效应促使大型钢厂增加产能,并使政府希望关闭的中小型钢厂获得盈利能力;地方政府提供能源补贴。

聚焦主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聚焦主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公司紧紧围绕“聚焦主业”的战略方针,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拓展市场,实现了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现将聚焦主业工作总结如下:一、聚焦主业工作概述1. 明确主业定位我公司以“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为宗旨,聚焦主营业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经过深入分析,我公司确定了以下主业定位:(1)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拓展相关产业链,实现产业协同发展;(2)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3)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2. 优化产业结构为更好地聚焦主业,我公司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重点发展以下业务板块:(1)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等;(2)新材料产业:主要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3)智能制造产业: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

3. 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公司通过以下措施提升核心竞争力:(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3)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4)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二、聚焦主业工作成效1.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通过聚焦主业,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净利润同比增长30%。

2.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成功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同时,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

4. 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公司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同时,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

在售楼盘1047个、 尾盘135个。 可售房源283029套 在售楼盘1679个、 尾盘531 个。 可售房源678424套
在售楼盘172个、 尾盘4个。 可售房源47972套
在售楼盘336个、 尾盘69 个。 可售房源98221套
北京
上海
深圳
大连
2016
广州
在售楼盘574个、 尾盘164个。 可售房源290468套
在冬天的时候扩大生产,一旦赌对了,后面的日子就是风口上的猪。而”冬天“什么时 候过去主要取决于政策而不是市场,赌的成分就更大了一些。所以会出现许多奇怪的现 象,企业的老板在不景气时宁可欠高利贷给工人放假停产,也不愿意将企业转手,更别 说破产清算,客观上抑制了过剩产能的退出。
聚焦
“十三五”规划
聚焦“十三五”规划
• 解决方法:
• • • • 第一,强化该地区作为金属产业中心和公司总部基地的传统经济基础; 第二,将未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设施和人力导入新的用途,特别是涉及先进技术的领域; 第三,提升地区生活品质,以吸引居民和发展旅游业; 第四,为妇女、少数族裔和结构性失业者提供更多机遇。
• 德国煤炭、钢铁过剩
--------刘小伟
2010-201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和装机情况
商品房待售 面积首破6亿 平方米-产能 过剩的标签 会贴在房地 产行业?
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
产能过剩指总供给量与总需求量相比出现过剩(供大于求)。一般认 为,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为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 量之差。对于什么是过剩,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供大于求即为 过剩。也有人认为,供大于求有两种状态,第一种是供给略大于需求, 第二种是总供给不正常地超过总需求的状态。“略大于”是指除满足有 效需求外,还包括必要的库存和预防不测事故的需要。这种过剩本身并 不是什么祸害,而是利益。后一种状态才是过剩状态,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总供给为一定时间里总需求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是总需求为 一定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过剩。

2024年石油化工行政工作报告

2024年石油化工行政工作报告

2024年石油化工行政工作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石油化工行政工作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2024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回顾这段时间,我公司在石油化工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我谨向全体员工表示由衷的感谢,是你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得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我也意识到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应对。

一、综述分析2024年是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石油化工行业也受到了深刻影响。

环保、安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公司在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销量稳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公司的石油化工产品产销量均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部分产品的出口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得益于公司持续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今年我们成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并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这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加强内部管理是公司发展的基础。

我们加强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优化了生产运营流程,并加强了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

这些努力确保了公司的运作更加高效稳定。

二、未来发展规划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 提升产品质量。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力度,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2. 加强技术创新。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公司竞争力。

3. 优化管理体系。

我们将持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确保公司的各项业务运作顺畅。

4. 关注环保和安全。

我们将积极投入环保和安全工作,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们将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优秀员工,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中国的经济结构1.产业结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近年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区域结构: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不平衡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城乡结构: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4.所有制结构: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的产业发展1.农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2.工业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服务业产业:服务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物流、旅游、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4.高新技术产业:中国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5.绿色产业: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国绿色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计划经济手段,产业政策以重工业为主导。

2.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弃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产业政策开始关注农业、轻工业和外向型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业政策开始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结构性调整:中国正经历由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一转变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繁荣减弱,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尚未充分展开。

由于新兴产业的规模尚小,无法在短期内提供足够的经济增长动力,从而导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2. 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困难: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包括过剩产能、资源浪费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但这种改革涉及利益重组、利益分配等难题,因此进展缓慢,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3. 外部冲击: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外贸,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全球贸易摩擦、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因素使得中国出口市场受到压力,进一步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4.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工人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弱。

这也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二、对策方式1. 推动结构性改革:为了实现经济向创新驱动型发展的转变,应大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投资等,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为整体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2. 深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化解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所在。

应聚焦于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同时鼓励创新企业的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3. 扩大内需:为了减弱对外贸易波动的影响,中国应加大对内需的培育力度。

通过扩大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者信心等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居民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强消费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

4. 深化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对外贸易的繁荣。

应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

分析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结果

分析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结果

分析行业中产能过剩的原因和结果一、产能过剩的原因1. 市场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往往源于市场需求的下降。

经济形势不好、消费低迷或者外部冲击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减少,进而引发产能过剩问题。

2. 技术进步和自动化:技术进步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同时也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可能会增加生产量,从而形成产能过剩。

3. 投资规模的失衡:某些行业在快速发展时,由于投资规模过大或者投资倾向单一,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当投资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时,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现象。

4. 政府干预与扭曲: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目标常常会对某些行业进行过度支持和干预,导致这些行业的产能失衡。

例如政府补贴政策带来了大量企业投资新增加的生产线,并未严格把控项目售后市场真实有效情况等。

5. 资金过剩:在金融环境宽松的时期,过多的资金涌入市场,使得投资者将目光聚焦于高回报行业和项目。

这会导致一些热门行业中过度建设产能,从而引发产能过剩问题。

二、产能过剩带来的结果1. 价格下降:由于供大于求,产品价格往往会出现下降趋势。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降低产品价格。

价格战会进一步拉低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2. 制约企业利润增长:由于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企业的盈利水平将受到严重压缩。

有些企业甚至无法盈利,直接面临倒闭和破产的风险。

3. 压力传导:当某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时,在下游相关行业也会感受到压力。

原材料供应商、配套服务商等将面临订单减少、销售量下滑等问题。

4. 社会资源浪费: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社会资源浪费。

大量资金、人力和物质资源被浪费在未能产生真实需求的领域,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和投资方向。

这将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挤压行业利润空间。

总结起来,产能过剩往往是由市场需求减少、技术进步、投资规模失衡、政府干预与扭曲以及资金过剩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聚焦产能过剩调整过剩产能年年提,却屡治屡过剩。

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产量仍在提高,但钢铁业的盈利状况却很差,产能过剩严重;造船业的过剩也很普遍,大部分企业的产能调整可能要5-10年的时间;相对而言,由于中国的汽车需求存在很大空间,中国的汽车行业的过剩则更多是结构性的问题。

如何减小产能过剩调整的成本,减小调整中的痛苦,并提高行业竞争力?我们的治理手法可能需要有所变化。

与欧美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不同,但中国产能过剩治理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这就容易产生许多副作用。

另外,受财税体制的制约,地方政府甚至会有动力保护落后产能。

让市场淘汰过剩产能截至2021年3月份,全球生铁61.37%由中国生产,粗钢产量占全球49.14%。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将迈进第十八个年头。

尽管产量很高,但钢铁行业盈利状况却很差。

2021年钢铁行业收入同比下滑13%,净利润同比下滑86%。

产能过剩被认为是当前钢铁行业困境形成的主要因素。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粗钢产能达9.95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2%,与上一年相比,产能增加了1.45亿吨,产能利用率却下降了8.46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晓华指出,欧美国家将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79%-83%作为产能过剩标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锋认为,产能利用率为60%-75%时是显著过剩。

“产能过剩问题要结合企业盈利状况来看”,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表示,所以,钢铁的产能过剩问题要比产能利用率显示的更严重。

问题的关键是,中国目前的产能已经达到中国国内需求的峰值9亿-11亿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年初以来,不止一次提到要分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但值得警惕的是,治理产能过剩已非首次提出,90年代以来,多次治理,却屡屡过剩。

中国或许可以从曾经的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处习得经验。

二战以来,美国和日本的钢铁业都在需求量收缩时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美国作为曾经的头号产钢大国,粗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之比从1945年的64%一路下滑到2021年不足6%。

这一巨变并不平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钢铁工业大衰退,产能利用严重不足,从1981年到1987年,粗钢产能利用率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足70%,在30%到70%之间波动。

研究表明,美国钢产量从1981年至1987年锐减32%。

与此同时,美国钢铁业从业人员也从1970年的50万下降至1989年的17万,减少66%。

在钢铁业没落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过多的干预,除采取过临时性贸易保护措施、零星的研发投入外,任由市场力量主导了整个产业的整合,制造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服务业取代。

美国政府不断通过鼓励发展新的产业来代替传统行业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钢铁业的发展历程显然更为平稳,根据日本钢铁联盟的户田宏远的回顾,可以发现,在战后日本钢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自主性力量发挥了主要作用。

日本粗钢产量在二战后开始持续增长,在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从稳定上升,至1970年代达到15%左右,在苏联解体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并没有一味追求更高的产量,1960年代开始便根据用户行业发展的多样化实施钢产品的复合化,无论是质量和标准均向用户行业适应,优化产品的核心是进行技术的连续开发,以及随时引进包括环保对策在内的世界上最高效设备。

1970年代时,日本钢铁行业随处可见企业重编和合并,全部费用都由民间自行负担。

因为钢铁企业能够随时跟进市场的变化做调整,并努力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日本的钢铁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近10年均值达96.7%。

“美日两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也与两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前者的服务业较强,后者的制造业发达。

”张其仔表示,“其实,这些国家的钢铁产能过剩,更多的还是因为经济周期波动导致的,最后的消化也是基本依靠市场手段,通过企业竞争淘汰落后产能。

”国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郑东表示,美日治理钢铁过剩主要还是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报废和回收被淘汰的设备,当然,也有部分生产线直接卖到国外。

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就曾购买过不少被淘汰的设备。

中国过去的治理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从1999年以来,政府的治理政策主要都是从审批上做文章。

但是,“严格审批其实是在释放信号,告诉企业这个行业在下一个阶段会有发展的前景”,张其仔指出,“审批有时会限制了那些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进入。

”虽然也有兼并重组,但是郑东指出,并不是由企业自发进行的,更多的是政府“拉郎配”。

张其仔建议,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要进行体制改革,放松管制,让企业自我竞争、自我淘汰。

只要符合环保标准和技术要求,企业就可以投资生产。

而且,郑东指出,如果财税体制不改革,地方政府作为经济行为人就会有动力保护落后产能。

“其实,在转型时期,过剩是传统行业的共性,不止钢铁。

”郑东表示,“与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相似的水泥行业也有产能过剩问题。

只是水泥因为产品特性,辐射半径小,面临的主要是区域性过剩问题。

”虽然中国的水泥行业特殊性比较强,人均累计消费量高于国际水平,但是,日本的治理经验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在日本水泥产量由1990年的8628万吨下滑到目前的4000万吨左右的过程中,市场的自然淘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日本政府只是给出环保和技术标准及其实现的具体时间。

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已属完全竞争市场,而且,民营企业和小企业比重较高,有利于通过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产能。

正如郑东所言,对于所有过剩产能,从政策上来讲,政府做好风险提示便可,同时辅以环保指标等手段进行约束。

造船业调整或达十年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持续多年,且情况还在恶化。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截至2021年末手持订单量为1.07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8.7%。

而在2021年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只有945万载重吨,同比继续下降15.6%。

位于造船大省江苏的一家大型中外合资造船企业高管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目前国内造船企业总产能已经高达8000万载重吨左右,而考虑到经济周期波动,全球正常的造船需求也就在7000万-*****万载重吨。

造船产能过剩已经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因此向外转移也并不现实。

“现阶段并非行业的景气周期,全球船东的需求疲弱,国内造船企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普遍。

”该高管表示,“业内普遍预计,即便是负担较轻的船企,调整产能过剩也需要5年左右时间,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时间可能长达10年。

”对于调整的方式,该人士表示,和直接关停产能相比,一种成本较轻的措施是从普通造船转向海洋工程装备,例如海上油气钻进平台、生产平台、起重铺管等特殊功能船只。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造船大国已经经历了这样的调整。

目前,这些国家在海洋工程装备生产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目前已经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对于造船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开拓的领域。

但2021年仅是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就高达7903亿元,其中造船企业完成产值5951亿元,业内估计未来海洋装备制造市场的总规模也不过在1500亿元左右。

“一方面是海洋工程装备吸纳造船过剩产能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转型还需要持续的高额投资,且产生回报要等更长的时间。

但目前主管部门重点监测的80家大型船企2021年一季度效益还在下降,投资升级也受到制约。

”上述高管进一步称。

实际上,即便是海外造船巨头,在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也难逃整合的命运。

世界造船企业排名第四位的韩国STX公司近年来负债累累,被迫出售海外船厂。

其在中国大连的工厂仅仅投入运营五年时间,已经濒临破产。

中国一部分竞争力弱的船企未来也将不得不面临痛苦的兼并甚至是破产过程。

汽车业仅是结构问题在政府部门看来,汽车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委于2021年初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汽车业和钢铁、船舶、水泥、电解铝等产能显著过剩的行业一并列入。

国家发改委产业规划司司长陈斌多次公开表示汽车业需要坚决抑制产能过剩。

汽车企业产能扩张速度已经高于市场成长的速度。

“十二五”期末,国内排名前30的主要车企总产能规划已经突破4000万辆。

如果以75%的产能利用率为“红线”计算,意味着2021年产量至少将达到3000万辆,较2021年产量增长55.7%,在库存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较2021年销量增长55.4%。

而从2009至2021年的三年间,销量也只增长了41.4%。

另外,美国、德国、日本都形成了3-4家大汽车企业鼎立的局面,但中国仍然是以省份为单位的诸侯争霸格局,产业集中度低也导致企业竞相扩张。

根据银河证券汽车业首席分析师杨华超统计,2021年合资公司产能利用率平均在90%左右,自主品牌如五菱汽车高达104%,奇瑞、长城、江淮接近70%,华泰汽车只有9%。

但在国内各大车企看来,行业产能过剩并不严重。

美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已超过1辆,中国2021年每100人保有量只有7辆,中国汽车内需市场毕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021年中国出口汽车99万辆,同比增加20.1%,显示外需市场也有开发潜力。

此外,汽车行业尚能盈利,部分车型需加价才能提车,也表明当前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问题。

美国在金融危机前是全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美国汽车业产能利用率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并在金融危机中快速由盛入衰,最终通过破产重组才走向新生。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汽车业产能利用率为89%,本世纪初降至69%,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则低于40%,随后通用汽车、克莱斯勒以及约2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接受破产重组。

在破产前后,通用汽车的员工总数从24.4万人降至20.0万人,负债从460亿美元降至200亿美元,本土产量从229万辆降至119万辆;克莱斯勒员工总数5.1万人降至4.8万人,负债从137万亿元降至80万亿元,本土产量从112万辆降至48万辆。

而在2009-2021年间,通用汽车还关闭了12座工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