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教程文件
混凝土拌合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制度一、原材料准备1.1 原材料质量控制程序1.1.1 原材料进站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首先从原材料的控制,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物资采购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做到比质比价,质量第一,品质证明与实物相符。
原材料进入搅拌站后,必须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①材料员及称房当班人员对送货车辆车过秤计量,通过电脑程序记录台帐。
②卸车后要车车回皮,要做回皮记录。
③不合格原材料退货后做销账记录。
④原材料到达检测批量后,填写《试验通知单》送试验室。
⑤交接班时做交接记录。
⑥设备部、生产部、质检部联合每月对地秤进行检定,设备部负责保存地秤外检证书和内部校称记录,保证地秤的计量精度。
⑦质检部负责抽查该环节运行情况。
1.1.2 水泥进场验收(1)混凝土优先选用符合GB175-2007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符合GB1344-1999标准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2000-2003的中低热水泥(大体积混凝土)。
(2)所使用水泥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有复试报告。
水泥质量证明必须注明该批水泥品种、标号、厂别、生产和出厂日期以存档备查。
(3)对相同厂家的品种,同标号水泥每100t为一个取样单位进行复试,否则每进一批水泥需要进行一次复试。
(4)进厂水泥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复试,不合格水泥不得进厂或退货处理。
(5)进厂水泥必须按期、按批量索取本批水泥的产品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以存档备查。
(6)散装水泥进厂时,必须按品种标号分别装入指定筒仓,并挂牌标识,严禁混杂贮存,对超期水泥,经过复试后,按技术部门审定意见使用。
1.1.3 砂、石进场验收收料人员把好材料的进场关,对于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砂、石料禁止入场。
合格标准:(1)砂子中无明显的泥块,无碎屑杂物。
(2)砂子级配基本符合使用要求。
(3)新进厂砂子用手攥时,以放开手后手掌上无泥的痕迹为宜。
(4)砂子中无明显泥块,石子表面不能有明显的泥土。
拌合站混凝土生产流程图规范最新
拌合站混凝土生产流程图规范最新As we all know,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mixing station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ncrete production. A standardized flow char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errors and accidents. 众所周知,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流程对于保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规范的流程图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Firstly, the flow chart of a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clearly outline the different step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uch as aggregate feeding, cement feeding, water feeding, mixing, and transportation. Each step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with specific instruct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ask efficiently and safely. 首先,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流程的流程图应该明确地概述涉及到的各个步骤,比如骨料投料、水泥投料、水投料、搅拌和运输等。
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清晰地定义,并给出如何高效、安全地完成任务的具体说明。
搅拌站生产流程图
设计输入砂石含水 精准计量
坍落度生产控制 不合格砼
降级处理或报废处理 规定时间内到达工地
XXXX商品 混凝土有 限公司
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材料进场
下达任务通知单
取样检测
材料验收
设计配合比
输入配合比生产 生产控制计量 进入搅拌缸搅拌
装载车按要求上料进 仓
车辆就位装料误差超Fra bibliotek设定范围 手动补充
效秤
搅拌完毕放料
观察控制放料速度
出厂检验
合格砼
送往工地
到达工地部位卸 料
GPS监控罐车路线和时 间
搅拌站生产流程示意图
搅拌站生产流程示意图
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
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站现场搅拌站必须考虑工程任务大小、施工现场条件、机具设备等情况,因地制宜设置。
一般宜采用流动性组合方式,使所有机械设备采取装配连接结构,基本能做到拆装、搬运方便,有利于建筑工地转移。
搅拌站的设计尽量做到自动上料、自动称量、机动出料和集中操纵控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使搅拌站后台上料作业走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一、生产工艺流程现场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现场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二、主要设备组成1.装运提升部分(1)砂石。
砂石提运机具的选用,见表1。
砂石提运机具选用参考表表1(2)水泥。
使用散装水泥时,由散装水泥专用车运至工地,用自动气泵或空压机将水泥吹入水泥罐(仓)内。
小型工地亦可将散装水泥倒入设置在地面下的金属贮料柜或储放在简易砖砌水泥箱内,用链斗式或螺旋式提升器提升到计量斗。
袋装水泥仍用人工装运堆放。
2.贮存部分(1)砂石贮料斗:宜分别架立,贮料斗斗容积一般在3.6m3左右,贮料斗应做成三面带斜坡的漏斗式,其斜度木制的不小于55°,金属制不小于50°,料斗转角处应适当做成圆弧形,以利砂、石尽快自由落入计量斗(图2)。
斗门采用合页开闭装置。
砂贮料斗宜考虑加装小型振动设备,以解决由于砂含水量大而经常可能发生的下料困难。
图2 砂石贮料斗(2)水泥贮罐:宜架设在搅拌机的上部,有利于垂直下料至水泥计量斗,否则应在水泥贮罐出口设置水平螺旋输送管(图3),并通过行程开关控制。
水泥贮罐采用倒圆锥形大罐,容量一般宜为20~30t,锥形斗部分应做成60°夹角。
为使水泥能不断松动并通畅落入螺旋管孔道内,宜在锥斗侧部安装搅动设备。
图3 水泥贮罐1-散装水泥工艺罐(水泥贮罐);2-进灰管;3-螺旋输送管;4-配室料斗;5-减速器;6-电机3.计量装置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计量。
杠杆一端为称量斗,另一端为平衡箱,平衡箱内的配重随称量值要求而定。
当进料达到设计数量时,秤杆上升碰到行程开关即切断电源,同时关闭贮料斗门。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混凝土搅拌站是一种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水泥、砂料、骨料等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搅拌,制成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站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材料配料、搅拌、运输和卸料等环节。
首先是原材料配料阶段。
在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料、骨料和掺合料等。
在配料阶段,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原材料进行称重和混合。
通常情况下,原材料的比例由配料机进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配料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准确无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其次是搅拌阶段。
在混凝土搅拌站,配料好的原材料会被送入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机是混凝土搅拌站的核心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原材料搅拌均匀,并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湿拌。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保持搅拌机的运转平稳,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同时,还需要根据需要添加掺合料和化学添加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然后是运输阶段。
在混凝土搅拌站,搅拌好的混凝土会被输送到运输车辆上,进行运输到施工现场。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搅拌站会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这些车辆可以将混凝土安全、快速地运输到目的地。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温和掺合料的分离,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最后是卸料阶段。
在施工现场,混凝土会被卸载到旋转式卸料机或斗式卸料机上。
卸料机是将混凝土从运输车辆上卸载下来,并倾倒到施工现场的设备。
在卸料过程中,需要控制卸料速度和位置,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分布和适当堆积。
同时,卸料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防止混凝土溅出伤人。
总之,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配料、搅拌、运输和卸料等环节。
通过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流程,可以制造出高质量的混凝土,满足不同工程施工的需求。
同时,混凝土搅拌站的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为建筑施工提供更好的支持。
搅拌站工艺流程图
搅拌站工艺流程图搅拌站是用于生产混凝土的工厂,通过将水泥、石料、骨料和混凝土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搅拌混合,最终得到均匀的混凝土。
下面是一份搅拌站的工艺流程图:1. 原材料储存区:将水泥、石料、骨料和混凝土添加剂等原材料分别储存在不同的仓库中,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2. 配料系统:将需要的原材料根据搅拌比例进行配料。
首先,将需要的石料和骨料通过输送带送入料仓,再根据配料比例使用计量设备进行精确计量。
同时,将水泥从水泥仓中输送至水泥秤进行计量。
混凝土添加剂也会通过计量设备进行计量。
3. 输送系统:通过输送带或者螺旋输送机将配料好的原材料输送至搅拌机。
4. 搅拌机:原材料进入搅拌机后,通过搅拌机的叶片进行混合。
搅拌机通常是带有倾斜叶片的机械,可以产生强大的搅拌效果,将原材料充分混合并产生均匀的混凝土。
5.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
可以调节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比例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6. 输送系统:经过搅拌后的混凝土通过输送带或者螺旋输送机送至混凝土搅拌车,准备运输至工地。
7. 清洗系统: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搅拌机和输送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残留混凝土。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清洗设备,清除残留的混凝土。
8. 废水处理系统:由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需要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和过滤,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9. 维护保养:搅拌站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磨损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搅拌站的工艺流程图包括原材料储存、配料、输送、搅拌、控制、输送、清洗、废水处理和维护保养等环节。
通过科学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均匀的混凝土,用于工程施工。
同时,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环保处理,可以确保搅拌站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的安全。
预拌混凝土(商砼)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搅拌站设备是否正常
称量最大允许误差
细骨料
水泥、粉煤灰(矿粉)
(搅拌均匀)
水
(搅拌)
粗骨料 (充分搅拌)
外加剂
自全部原材投入后总搅拌 时间不宜小于2分钟也不宜 大于3分钟
坍落度、扩展度、温 度和含气量
水泥、掺合料±1% 外加剂±1%
碎石、砂±2% 拌和水±1%
每100方取样一次、每班 或每一结构物至少2次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按设计文件技术要求通 知施工(施工方)
商品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土订货单
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
(试验室) 按相应理论配合比及含水
率开出施工配料单 (试验室)
开盘前检查 (搅拌站)
按施工配合比称量 (搅拌站)
按要求分步骤投料 (搅拌站)
搅拌 (搅拌站) 检查混凝土 (试验室)
原材料规格品牌 是否相符
混凝土搅拌站工艺流程图(清晰明了).pdf
按设计文件技术要求通知施工 (工程部)
测定粗、细骨料含水率 (试验室)
按相应理论配合比及含水率开 出施工配料单 (试验室 ) 开盘前检查 (搅拌站)
按施工配合比称量 (搅拌站)
按要求分步骤投料 (搅拌站)
搅拌 (搅拌站) 检查混凝土 (试验室)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图
混凝土施工通知单 (浇注令)
原材料规格品牌 是否相符
计量设备进行校核
搅拌站设备是否正常
称量最大允许误差
细骨料 水泥、粉煤灰 ( 矿粉 )
(搅拌均匀) 水
( 搅拌 ) 粗骨料 (充分搅拌) 外加剂 自全部原材投入后总搅拌时间不 宜小于 2分钟也不宜大于 3分钟
坍落度、扩展度、温度和含气量
水泥、掺合料± 1% 外加剂± 1% 碎少 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国泰商砼有限公司
混凝土拌合站生产工艺流程图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摘要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犹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样,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主要就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进行数学探究式教学,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2002年月3月由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增加了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并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实施”。
开展探究式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
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背景?2002年3月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学生可以十分方便且相对独立地查询和获取知识。
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载体相比,电子媒介有着惊人的高密度。
一部百科全书的内容完全可以装入一张光盘,因此在信息时代,每个家庭拥有一座小型图书馆已经不是神话。
因特网更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在网上搜寻、检索知识变得十分有效和容易。
每个上网的学生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2.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表达方式,大大提高了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增添了活力,因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
计算机领域里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开始在辅助教学中得到应用。
虚拟技术以电子信息装置取代原有的感知对象,具有其它方法难以替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