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形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蜀相杜甫优秀课件

蜀相杜甫优秀课件
概括主旨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 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 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 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 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 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合作探究一:品味写景的语言 • 哪些诗句写景?景物有什么特点?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品一品
丞相祠堂何处 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 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整体感知 把握基调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感伤、叹惋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对比手法
杜甫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来突出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精湛的语言艺术
炼字精准
杜甫诗歌语言精炼,每个字都经 过精心锤炼,力求准确表达诗歌
的意境和情感。
用典贴切
其诗歌中常常运用典故,贴切自然 ,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加了 诗歌的艺术魅力。
对仗工整
杜甫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清代诗人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推动了杜甫诗歌在 清代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杜 甫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杜甫的成就与影响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形式多样。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真 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精湛
品鉴赏
《春望》鉴赏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破败不堪,杜甫身处其中, 感时伤怀,写下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 家国情怀融为一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写作背景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茅屋为秋风所破,面对此景,诗人有感而 发。
04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杜甫的生平经历
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 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杜甫的其他作品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4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共34张ppt)
“歌”指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后的乐 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 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由表及里·层级朗读

1.读准字音
háo 怒号
juàn chánɡ
挂罥
长林梢
bì 庇护
wù 突兀
qīn 布衾
chónɡ
ào
三 重 茅 沉塘坳
内容
秋风破屋 群童抱
表达方式
叙事 叙事 叙事
忧国忧民
抒情
第一段
作者是如何描写风的威势的?有何作用? 怒号 →卷 →飞 →洒 → 挂 → 飘转 → 沉 刻画了茅草随风飘飞的动态场面,形象表现了秋风破屋的惨
状,流露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从侧面写出诗人艰难 窘迫的处境。
zhuǎn qǐnɡ 飘 转 俄顷
sānɡ 丧乱
shà xiàn 广 厦 见 此屋
2.关注韵脚、句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
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韵脚:ɑ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韵脚:i)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在少陵居住,自号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 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又称杜拾遗、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存诗1500多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 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官场不得志,曾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 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 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 系苍生,胸怀国事。

蜀相杜甫优秀ppt课件

蜀相杜甫优秀ppt课件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思考:这句用凝练的语句概括了诸 葛亮一生的功业,写了哪些事?抒 发了怎样的感情?
20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概括主旨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1、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2、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3、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 美,美在意蕴!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
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
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
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
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
名的一首。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杜甫
(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 陵人,唐代大诗人。
“诗史”
“诗圣”
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杜甫生平与思想教学课件

杜甫生平与思想教学课件
返回
反映人民疾苦。 对祖国的热爱。 讽喻时事。 描写日常生活。
返回
写实方面成就巨大,高度概括现实生活,揭示 深刻主题。
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结合。 语言方面,讲究炼字,用语苍老遒劲,凝练精确。 杜诗众体兼长,尤以古体和律诗最佳。 杜诗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返回
杜甫是唐诗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人物,他在诗歌思想 内容、形式、风格、炼字等方面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杜甫关系国家安危,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操危历代士人 崇仰,在士人人格的形式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总结为:一、诗人忧国忧民责任感 的确立,二、杜诗体现的审美追求与美学风范为后世提供 了范本。
返回
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生平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三十五以前,读书与壮游时期。 二、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十载长安困守时期。 三、四十五岁至四十八岁,陷贼与为官时期。 四、四十八岁至五十九岁,漂泊西南时期。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杜甫的诗真实反映了唐代 由极盛转向大衰过程中的社会 现象,被称为“诗史”。
对人生信仰、政治理想的 执著,是杜甫显著性格特征。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登高杜甫完整PPT课件
第27页/共36页
总结
颈联和尾联,诗人直抒 胸臆“艰难苦恨”,一个 多年飘泊,孤苦无依,鬓 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 形象跃然纸上。
第28页/共36页
仰望 云天秋风
写 首联 俯视 江水渚洲 景 颔联 仰望 无边落叶
俯视 不尽江水

颈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第29页/共36页
第30页/共36页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 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 甫
第1页/共36页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曾居
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
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
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
沉郁顿挫,被称为“诗
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
五百字》、组诗“三吏”、
第32页/共36页
达标检测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 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 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的乐观旷达。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 写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第13页/共36页
知人论世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 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 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 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 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 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 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 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 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杜甫诗歌专题ppt课件

杜甫诗歌专题ppt课件
杜甫的诗歌作为东方诗学的杰出代表, 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 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潮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 推广,杜甫的诗歌也引起了越来越多 国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形成了全球 范围内的杜甫研究热潮。
杜甫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的瑰宝,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主要文学形式。
社会背景
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崇尚风 雅,注重文化修养。同时,唐代 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时期,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唐代文化
注入了新的活力。
杜甫创作历程及风格演变
创作历程
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即读书和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陷贼和为官时期、西南 飘泊时期。每个时期的创作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杜甫个人的思想情感。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中,杜甫以自身遭遇为切入点, 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
忧虑。
杜甫的诗歌中还表达了对仁政、 德治的向往和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体现了其高尚的政治理想和远大
的抱负。
03
杜甫诗歌艺术特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析雄浑豪放、气势磅礴风格
杜甫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 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歌内容赏析
通过行人答问的方式,从 人民的角度揭露了战争给 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艺术特色
采用乐府民歌的形式,语 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 人。
同类题材作品推荐
《三吏》、《丽人行》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生活题材作品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景介绍
诗歌内容赏析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期间,遭遇秋风破屋, 生活困顿。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高中语文 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杜甫《登高》课件(12张PPT)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 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 为“诗圣”。
11
借景抒情 伤时叹己 情景交融 忧国忧民
登高
天高猿啸 沙白鸟飞
秋景
境界阔大
无边落木 滚滚长江
视通万里
悲秋做客 多病登台
悲情Biblioteka 悲秋苦病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忧愤无奈
12
常作孤客独,,久身旅世也凄;凉流,浪他十乡分的眷时念间家之久
百年乡,和迟亲暮人也,;也为多国病,家衰多疾难也忧;心感叹年老
台,忡高忡迥。处也;
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登台,无亲朋也。感叹
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9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
军阀又乘时而起,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
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能继续“漂泊西南
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
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
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
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
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并
风急—形凄象寒鲜明天,高展—示辽一远/幅内既心雄很浑孤单高渺小 猿清啸、哀白远——,叫冷又声色肃凄 调杀哀,凄,更凉闻显的者环欲境秋哭的景,冷。悲清情和顿凄生凉。
鸟飞回—“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暮年漂泊的悲苦境况的真实写照
6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生命之短暂 不尽长江滚滚来。时间之永恒
落木—由树及人。落叶飘零,已是晚
登高
杜甫

七年级《春望》-杜甫PPT

七年级《春望》-杜甫PPT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 点,这场动乱持续了八年,对唐 朝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造成了严
重破坏。
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领导的叛乱 使得大量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 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社会矛盾激
化。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统治力量受 到严重削弱,地方割据势力逐渐 崛起,对唐朝的统一和稳定造成
了长期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
深刻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 起了后世读者的深刻共鸣,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春望》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春望》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高度评价
文学史家们对《春望》的评价极高, 认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该诗用词精准,语言简练,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
《春望》的语言风格独特,既有沉郁 的一面,也有清新的一面,展现了杜 甫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05
《春望》的影响和评价
后人对《春望》的评价
高度赞誉
后人对《春望》的评价极高,认 为它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充分展现了杜甫的诗歌才华和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春望》-杜甫
目 录
• 作者介绍 • 《春望》的创作背景 • 《春望》的内容解析 • 《春望》的艺术特色 • 《春望》的影响和评价
01
作者介绍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 史”。
《春望》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深远影响

杜甫诗四首 PPT课件 语文版

杜甫诗四首 PPT课件 语文版
• 赏析 “坼” “浮”二字。 • 这两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这两个 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 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 画面。 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渺 情——诗人有不灭的寄世的博大胸襟
• 赏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无 “一”字,可见杜甫当时的寂寞与无 助 • “老”——无奈 • “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示诗人的不幸 • “孤”——凄凉 • “舟”—— “飘零”之感 • “无”与“有”强烈对比,倍感辛酸 • 诗人自叙落寞境况,面对洞庭湖水的汪 洋浩淼,更加重了诗人身世孤危之感, 诗歌意境由宽阔到狭窄。
【主 旨】
诗人通过对夔州西阁寒夜岁暮 异乡景物的描绘,侧面反映了 当时社会军阀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苦难。同时诗人又将自己的
遭际与时局相融合,写出了感
时、伤乱、思乡、怀友等多种
抑郁悲凉孤寂的心境。
【艺术特色】 1. 3. 以时间为主线结构全诗。 情景交融,气象宏阔,悲壮苍凉。
2. 视听结合,有声有色。
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 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 纵横,难以抑止。 • 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 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 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 • 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 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 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走近杜甫
制作人:沙沙
【有关杜甫】
杜甫(712-770), 字子美。祖上原籍京 兆(西安),后迁湖 北襄阳。曾祖时又迁 河南巩县。生于官僚 地主家庭。远祖杜预, 西晋大将,博学多才。 曾祖做过巩县县令。 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 名诗人。父亲亦做过

语文活动:诗人杜甫 PPT课件

语文活动:诗人杜甫 PPT课件

杜甫草堂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纪念祠堂,亦名少陵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 花溪畔。
杜甫 (712 ~ 770) 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 759 年自秦州来成都,于浣花溪畔建堂而
居,历时近 4 年,作诗 240 余首。祠系在诗人当年流寓成 都营造的茅屋“草堂”故宅
旧址修建 , 故习称草堂。 196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欣赏诗人的作品和历代名人纪念杜甫的对联、书法 等让人充满了遐想,古朴中感受着浓浓的文化色彩
小桥流水中鱼儿在欢快地游荡、园内散发着扑鼻 花香,置身其中既有怀旧思古的感想,又仿佛投 入大自然怀抱。
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悦耳 之乐曲。
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 诗篇。这首诗深沉地概括出诗人杜甫茅屋在“雨卷风掀地欲沉”的恶劣环境中所 遭的劫难,但表白的是他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 欢颜”的理想。
诗人杜甫之死
杜甫的死也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 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 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 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 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人们一想起杜甫,脑海浮现的多半是一位忧国忧民、朴实 谦和的长者。但长者也曾年轻,温厚的人也有狂放的一面。 如果不是命运的捉弄,杜甫在后人面前呈现的,也许是另 一种面貌。
诗人杜甫的出生地
杜甫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 言是著名的诗人。这段时间,正 处于开元盛世,他度过了读书和 游历吴越齐赵的快意时期,积累 了知识和生活。其中,他二十四 岁时曾在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但未能及第。于是往兖州省亲, 游东岳,去齐赵。后在洛阳与李 白相遇,去梁宋又和高适同游。 这一阶段,诗作不多,今存二三 十首。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课件ppt

2
,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体现了诗
《登高》诗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通过描绘秋
人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天的景象,寓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
忧虑,展现了杜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
内涵。 3 诗歌的语言特色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比喻等修
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诗歌具有很高
创作的,那时他正在流寓夔州。 3 《登高》诗的主题思想
《登高》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观情绪,展现了杜甫深沉
而激昂的情感世界。
时代环境影响
社会动荡背景
政治腐败问题
战争频繁影响
杜甫创作“登高”的时期, 正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由盛转衰,社会动 荡不安,这种环境对杜甫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题思想的深层解读
诗人的孤独感
在《登高》中,杜甫通过描绘 自己独自登高的场景,表达了 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这 种孤独感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 感慨,更是对社会动荡时期的 无奈与思考。
社会现实的反思
《登高》这首诗歌中,杜甫通 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隐喻了 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呼 吁人们关注和改变现状。
世界的深沉思考。
喻、象征等,使得诗句富有深度和韵味,引人深
思。 3 诗句的情感寄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
诗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寓含了对生
活的坚韧和不屈。
深入剖析名句含义
诗句中的"飞鸟"象征
"飞鸟"在诗中象征着自由与 无拘无束,杜甫借此表达了 自己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ppt课件

杜甫生平经历简介ppt课件
2021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
• 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 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 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 风格。
.
总结
• “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 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 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 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 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 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 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 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 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失 所,饥寒交迫,尝尽了各种辛苦,当时, 杜甫在长安也呆不下去了,混杂在人群之 中逃离了长安,去投奔唐肃宗,途中,被 安禄山的人给抓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 安,杜甫一看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 景象,伤心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 望》,反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 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 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杜甫ppt课件

杜甫ppt课件

05
杜甫的创作环境与历史背景
杜甫所处的时代环境
01
02
03
安史之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时期,安史之乱给社会 带来深重的灾难,对杜甫 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政治腐败
当时政治腐败,权贵奢侈 ,民生困苦,这些社会问 题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热情 。
文化繁荣
唐朝文化艺术繁荣,为杜 甫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土壤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 诗句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写了狂风怒号、卷走茅 屋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恶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黑。”描写了天气阴沉、秋色凄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愁苦。“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描写了布衾破旧、孩子睡相不好的情况,表现 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和身体的不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描 写了房屋漏雨、雨脚不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处境的艰难困苦。“自经丧乱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描写了诗人因战乱而失眠、忧虑的境况。
融汇众家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融合了众家的风格和特点,既有儒家思想的深刻 烙印,又吸收了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详细描述
杜甫的诗歌中融合了多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如儒家的人本主 义、道家的自然主义、墨家的实践主义等。这些影响在他的 诗歌中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杜甫善于运用宏大的意象和壮丽的笔 触,表现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段的铺陈和夸 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注民生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非常关注民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悲惨,表达 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详细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咏怀古迹·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 崩年亦在永安宫。 • 翠华想象空山里, • 玉殿虚无野寺中。 • 古庙杉松巢水鹤, • 岁时伏腊走村翁。 • 武侯祠屋常邻近, • 一体君臣祭祀同。
作者以极大的喜悦之情, 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 春雨。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 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 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 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 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 丧乱的诗人。这首诗写出杜甫得知 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 心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 祖国统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热 烈感情。
诗人登上岳阳楼发出由衷的礼 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 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 凄凉。杜甫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 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 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 国之情。
杜甫 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
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他生命
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
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
无依的感伤。
5
漂泊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
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本文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同时又对自己生活条件 的恶劣做出无奈的叹息。
贫困潦倒 6
赞美者
• 蜀相(侧) • 丞相祠堂何处寻, • 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 • 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8
感叹者
• 野望
•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 海内风尘诸弟隔, • 天涯涕泪一身遥。 • 惟将迟暮供多病, • 未有涓埃答圣朝。 • 跨马出郊时极目, • 不堪人事日萧条。
• 阁夜
• 岁暮阴阳催短景, • 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 • 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 • 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 • 人事音书漫寂寥。
• 望岳
• 岱宗夫如何? • 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 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 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作者 所作此诗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 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
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作者表现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
杜甫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
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
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
报效国家之感; 以野望的方式表
到国家的战乱,并力图在内心超
达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越这些人生的感慨。诗中虽有悲
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
之意。
9
感叹者
• 月夜 • 今夜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 • 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
诗圣杜甫
——杜甫在诗中人物形象分析
1
杜甫人生四大时期
• 读书和漫游时期(1) • 困居长安时期 • 陷贼和为官时期(2) • 西南漂泊时期(10)
2
杜甫人物形象
• 漂泊者 漂泊不定 • 孤独者 悲天悯人 • 落魄者 壮志未酬 • 思念者 以人为本 • 赞美者 豪气冲天 • 感叹者 忧国忧民3Βιβλιοθήκη 漂泊者4漂泊者
• 春望
• 旅夜书怀
•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细草微风岸, • 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作者赞美了泰山高大的气势,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 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 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
7
赞美者
• 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10
总结
• 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 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
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 彩。同时通过他写诗的风格也可以看出他 是一个以民为本、时刻为国家着想,但是 自己壮志未酬的人!这样的一个诗人值得 我们去敬佩!
11
• 谢谢欣赏
12
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 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 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 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
• 江南逢李龟年
• 岐王宅里寻常见, •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 • 落花时节又逢君。
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 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寄寓诗 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有 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 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