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方法
【语文知识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语文知识点】景物描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13fa02524de518974b7daf.png)
【语文知识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有移步换景;寓情于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形象比喻;侧面描写突出景物等。
1、移步换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准确描画: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中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中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3、运用形象比喻: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中写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4、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运用想象:如《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6、侧面描写突出景物: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中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白描: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揭示人物心境,展示人物性格。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照应标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景物描写常用方法
![景物描写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640a4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4.png)
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1.调动多种感官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动静结合
例文欣赏:
淡淡的月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的,笼在水面上,给镜子般的水面撒上了一层碎银,晶亮闪光。
我在荷花池边漫步,微风如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摩着我的脸庞,那么惬意,那么舒坦。
耳边传来阵阵蛙鸣,青蛙们争先恐后地从荷花池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高唱着梦的旋律。
晚风轻拂,送来缕缕清香,我沉醉在这朦胧美好的荷塘月色中,迟迟不想归去。
例文分析:
①调动多种感官。
如文段中“淡淡的月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的,笼在水面上,给镜子般的水面撒上了一层碎银,晶亮闪光”是视觉,晚风轻拂,送来缕缕清香是嗅觉,“微风如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摩着我的脸庞,那么惬意,那么舒坦”是触觉,“耳边传来阵阵蛙鸣,青蛙们争先恐后地从荷花池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高唱着梦的旋律。
”是听觉。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如“青蛙们争先恐后地从荷花池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高唱着梦的旋律。
”是拟人修辞“淡淡的月光像轻薄的纱,飘飘洒洒的,笼在水面上,给镜子般的水面撒上了一层碎银,晶
亮闪光”是运用比喻修辞。
共同运用,生动描写出荷塘月色景色之优美。
③动静结合。
如“耳边传来阵阵蛙鸣,青蛙们争先恐后地从荷花池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高唱着梦的旋律。
”是动景,这里以动写静,反衬夜的宁静。
显得更生动形象。
景物描写的六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759896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6.png)
景物描写的六种方法
1. 直观描述:“一处湖边风景,湖面起伏的波痕在蓝色的湖水上轻轻流动,两岸樱桃树林簇拥着山间的小屋,游鱼在湖水中游弋,树叶随风摇曳,欢快的景色煞是令人神往。
”
2. 强调景象的古朴优雅:“远处一条小河蜿蜒流淌,古朴的小桥横跨河面,河边是一排排垂柳拂水,青草如茵,山峦曲折,一派古朴优雅的景象,令人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
”
3. 描写地域风情:“清风徐来,清凉的空气荡漾在大地上,牧羊的少年在山坡上走来走去,看着四周绿树茂盛,绿野仙踪,一种原始的宁静淡雅弥漫在这里,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惬意气息。
”
4. 描写细节:“仰望远方,一处袅袅炊烟从山谷中飘来,走在山路有步伐的游客们被这欢快的景色所触动,这里有山有河,有小山村,有田园美景,一片宁静漂亮的景色尽收眼底。
”
5. 描写秋日景色:“一秋之景,秋阳洒落,树叶随风轻轻飘落,湖面上的微风轻拂,渐渐变成一片金黄的湖浪,这里充满着秋之美,清脆的秋叶飘落,清凉的秋气抚入心扉,赏一秋之景,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
6. 描写当地人民:“来到这里,看到乐观向上的当地人民,山间布满着棉花,村童围着火堆跳舞,有歌有舞,一片欢快的气氛,他们昂首挺胸,脸上写满了希望,让人不禁感叹当地人民的热情,无论前路还有多长,他们都乐观向上地生活着。
”。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e4e8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0d.png)
景物描写8个常见手法常用写景方式有八种。
一、正与侧(衬托对比)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景物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景物的描写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6f609bb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f.png)
景物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1. 形容词描写: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景物的特征,例如“高大的建筑物”、“翠绿的树木”等。
2. 动词描写:使用动词来揭示景物的动态,例如“湍急地流淌的河水”、“扑朔迷离的云雾”等。
3. 比喻描写:利用比喻来描绘景物的特点,例如“阳光像一把金色的斧头砍在水面上”、“花园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
4. 对比描写:通过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例如“一片公园,有明媚的春花和蓬勃的生机,但角落里的残枝败叶暗示着秋的来临”。
5. 具体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来描写景物,例如“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6. 情感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感受和情感来表达景物的意义,例如“湖水如同明镜,映照着我的心情”。
7. 空间描写:通过描写景物的空间布局和组合来传达景物的整体形象,例如“一条弯曲的小巷,两旁是砖砌的老房子,街道尽头是一座古老的教堂”。
8. 时间描写:通过描写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状态来展现景物的变化,例如“清晨的海滩上,海鸥在空中盘旋,潮水正缓缓退去,留下一片平静的沙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作家根据具体情境和个人风格,也可以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和组合。
景物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de75da4693daef5ef73d98.png)
景物描写的方法【方法一】五觉法[解说]“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方法二】分解法[解说]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
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
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真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又重转化。
[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
这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方法三】烘托法[解说]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
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
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
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
![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0abe50c14791711cc7917d6.png)
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作文景物描写六种技巧(一)背景式景物描写背景式景物描写,就是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展示文章的写作背景。
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叙文。
用这种方法描写景物,意在为文中的人和事设置背景。
它的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为后面的写人叙事提供便利,如舞台演戏一般,先设置好背景,然后人物登场表演。
请看鲁迅的《故乡》一文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段文字,是我渐近故乡时看到的故乡景物,是通过我的观察来描写的,时令是深冬,天气阴晦,有冷风吹着,天是苍黄的,村子是萧索荒凉的,总的感觉是没有一些活气。
我在这样的背景下回到故乡,悲凉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这段景物描写,描绘了我的故乡萧条凉落的面貌,实际上,它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的缩影。
文中所写的人物,所述的故事,都离不开这特设的背景,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可见,这段景物描写,不仅给文中的人和事提供了背景内容,而且也奠定了这篇小说的悲凉基调。
运用这种方法写景,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根据文中所写的人和事选择景物描写的对象,以适应内容和情节展示的需要,也就是说,二者要密切配合,和谐一致。
如《故乡》的背景描写,与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感情色彩完全吻合。
如果选择春天回故乡,鸟语花香,阳光灿烂,这样的景物显然与文中的人和事不相吻合,甚至相悖,作为这篇文章的背景就不合适了。
二是要安排好写景的详略,根据文章主题和情节的需要,来考虑哪种景物要写,哪种景物不要写,哪种景物要详写,哪种景物略写,要做到恰如其分。
如《故乡》的开头所写的景物有节令、天气、风、乌篷船、村子等,这些都是展示凄凉背景的典型材料,如果加进一两句鸡犬相闻或孩童嬉戏就与文章的背景不协调了。
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883c7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8.png)
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
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
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抓住景物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
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写景方法归纳
![写景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dc050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2.png)
写景方法归纳(实用版3篇)《写景方法归纳》篇1描写景物是写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景方法:1. 视觉描写:通过描绘色彩、形状、大小、质地、外观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外观特点。
2. 情感描写:通过描述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情绪和心情,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情感特点。
3. 嗅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气味,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嗅觉特点。
4. 味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味道,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味觉特点。
5. 触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质地、温度、触感等,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触觉特点。
6. 声音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声音、噪音、寂静等,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听觉特点。
7. 空间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位置、方向、距离、高度等,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空间特点。
8. 时间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过渡、节奏等,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时间特点。
9. 比喻修辞:通过比喻、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对景物产生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10.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感悟等,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写景方法归纳》篇2描写景物是写作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写方法:1. 视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大小、质地、外观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外在美感。
2. 情感描写:通过描写景物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如舒适、愉悦、兴奋、悲伤、孤独等,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情感共鸣。
3. 嗅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气味、清香、浓烈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嗅觉感受。
4. 味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味道、甘甜、苦涩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味觉感受。
5. 触觉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温度、质地、触感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触觉感受。
6. 声音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声音、嘈杂、寂静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声音氛围。
7. 动感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运动、流动、摇曳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动态美感。
8. 细节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纹理、装饰等特征,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精致和独特之处。
写景 手法
![写景 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db1c1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7.png)
写景手法
写景手法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
1. 多角度描摹: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景物的各个方面。
2. 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中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景物的特点,增强景物的真实感和生动感。
3. 比喻和拟人: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景物人格化或者与其它事物进行比较,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4. 变换视角:通过变换视角来描写景物,使景物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增强读者的感官体验。
5.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使景物描写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6. 引用前人诗句:适当引用前人有关景物的诗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和诗意。
7. 衬托和对比:通过衬托和对比的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或者强调某种情感。
在写景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要注意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6782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2.png)
写景的写作方法通用五篇写景的写作方法 11、分类描写法分类描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等,或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的顺序来写的。
因此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进行描写。
采用分类描写法要把握景物的总特征和各类景物特征的关系。
描写各类景物时,都要围绕景物的总特征。
采用分类描写法,还要注意准确地分门别类,避免重复交叉。
2、围绕中心法我们描写景物时,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写下来,而且也不必要全写。
围绕中心法就是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有关的景物进行描写。
采用围绕中心描写景物,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
有了中心,写景就有了主心骨。
中心的确定来自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这就是文章中心。
中心确定以后,就要对观察到的景物进行筛选。
能表现中心的就要进行细致的描绘。
能衬托中心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描写。
与中心无关的,就略去不写。
3、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4、定景换点法同一景物,从不同的位置去看,所呈现的面貌是完全不同的。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就是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景物的差异写出来。
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或由远及*,或由*及远,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
此外描写景物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反映,使读者对景物有整体感。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bda7110b4e767f5acfcefd.png)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景物描写就是把景物写出来,它的主要作用:(1)暗示社会环境;(2)交待事情发生的前题条件;(3)表示时间的推移;(4)揭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此外,景物描写还可以交待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原因。
做为人物联想的依托。
衬托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表现主题铺路等重要作用。
因此,作文时景物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方法:(1)选好观察点:写景物就是把观察到的东西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写给人看,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情况不一样,写景,选好观察点是很重要的。
例如《燕子》一课中“有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线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曲谱啊!”这是站在地上看远处的景物。
《长城》一课所写的长城观察点就不同:“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远看长城。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砖筑成的。
”这是在长城脚下看长城“城墙顶上铺着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侧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了望口,下面有射口,是了望和射击用的。
”这是站在长城上看到的。
(2)按一定的顺序写:按一定的顺序写景,才能条理清楚。
写景物的顺序有:按方位写: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可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可先四周后中间或先中间后四周。
按景物的远近写:可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可以先写全景再描写局部,也可以先描写局部再写全景,例如《林海》一课就采用这种方法先概括地写林海的全景:“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小时,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接着再以落叶松为重点写树,以小树间的野花为重点写出林海的美丽。
(3)按一定的范围写:写景物时,视野所见,范围可大可小,不一定全写,要确定范围后再写。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2bef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d.png)
景物描写的角度和方法一、描写角度(一)视觉角度1. 形状描写可以详细描绘景物的轮廓、外形等。
例如“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三人合抱,它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不规则地向四周伸展着枝叶。
”2. 颜色描写通过描写景物的色彩来增强画面感。
如“春天的田野像是一块五彩斑斓的画布,嫩绿的麦苗随风摇曳,金黄的油菜花灿烂夺目,还有那星星点点的粉色桃花点缀其间。
”3. 大小描写明确景物的规模大小。
“那座古老的城堡矗立在山顶,高大而雄伟,它的城墙足有十几米高,绵延数千米,仿佛一个沉睡的巨兽。
”4. 远近高低描写远近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地描写景物,可以营造出一种空间感。
例如“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
渐渐地走近,才看清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林间还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
”高低描写景物的高低错落,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那片竹林,高大的竹子直插云霄,而在竹林的脚下,是一丛丛低矮的野草,它们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二)听觉角度1. 自然声音描写描写风声、雨声、鸟鸣声等自然声音,能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夜晚,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偶尔还能听到远处池塘里传来的蛙鸣声。
”2. 人为声音描写如果场景中有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也可以进行描写。
“集市上热闹非凡,小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那铁匠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三)嗅觉角度1. 香味描写描写花朵的芬芳、食物的香气等。
“走进花园,一股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鼻而来,那香味甜丝丝的,让人陶醉。
”2. 异味描写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异味也是景物描写的一部分。
“那间废弃的仓库里弥漫着一股腐臭的味道,混合着潮湿的霉味,让人忍不住捂住鼻子。
”(四)触觉角度1. 温度描写描述景物的冷热感觉。
“清晨,走在沙滩上,沙子还带着夜晚的凉意,海水轻轻涌来,冰冷的海水漫过双脚,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2. 质地描写描写景物的质地,如粗糙、光滑等。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dd55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7.png)
描写景物的常见角度和手法描写景物,就像是在给大自然上色,咱们常常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让读者“看”到眼前的美景。
今天,就跟我一起聊聊常见的几种方法,咱们也试着用点儿口语化的表达,让你更轻松地了解。
1. 视觉角度视觉角度就是用眼睛看到的方式来描述景物。
这个角度最直接,最容易理解。
1.1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把景物的每一部分都给细细捋一遍。
比方说,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可以描述它的颜色、形状、纹路。
比如:“那朵玫瑰花开得正艳,花瓣像丝绸一样柔软,每一片都带着微微的波纹,红得像火一样。
”这种描写方法能够让读者对景物有一个生动的印象,就像眼前的画面一样。
1.2 整体描写整体描写则是从远处看,概括性的描述整个景物的样子。
举个例子:“远远望去,那座山脉连绵起伏,像一条巨龙在大地上蜿蜒。
山顶还挂着几片积雪,仿佛是龙的银须。
”这种方式可以给读者一个全貌的印象,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大致的画面。
2. 听觉角度听觉角度通过声音来描写景物。
这种方法很有趣,因为声音能传达很多信息。
2.1 环境声音环境声音能让景物变得更有生气。
比如:“溪水哗哗作响,像是大自然在唱歌。
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好像在和水声对话。
”通过声音的描写,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生动的氛围,仿佛自己也在现场。
2.2 动物声音动物的声音也能给景物增添不少色彩。
比如:“林子里,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举行了一场热闹的派对。
”这样的描写能让景物更有生命力,增加趣味性。
3. 嗅觉和触觉角度嗅觉和触觉虽然不如视觉那样直接,但也能极大地丰富景物的描写。
3.1 嗅觉嗅觉可以通过气味来感知景物的独特性。
比如:“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方式能够唤起读者的嗅觉记忆,让他们更容易沉浸在描写的场景中。
3.2 触觉触觉则是通过感觉来描述景物的质感。
比如:“那片草地柔软得像毯子,踩上去仿佛被包裹在温暖的怀抱中。
”通过对触感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真实质感,仿佛亲身体验了一样。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af08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d.png)
景物描写的9种方法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环境、建筑物等的详细描绘,能够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环境有更加真实的感受。
下面介绍9种常用的景物描写方法。
1.色彩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色彩变化,突出其独特的美感。
如“湖面上的晨曦散发着粉红色的光芒”、“夕阳的余晖将大地染成一片金黄色”。
2.形状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形状特征,展现其独特的外貌。
如“高耸入云的雪山,如同一个巨大的白色塔楼”、“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地面”。
3.声音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声音,增添故事情节的氛围。
如“清晨的林海里传来松涛的吟唱声”、“山谷里的小溪潺潺作响,如同一首动听的乐曲”。
4.气味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气味,使读者感受到环境的真实感。
如“田野里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花海中飘散着醉人的花香”。
5.触感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质感,让读者身临其境。
如“沙滩上的细沙柔软而细腻,像一层柔软的棉毯一样”、“树林里的青苔湿漉漉的,像一块细腻的绿色地毯”。
6.动态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如“风儿轻轻吹过,树叶簌簌作响”、“云朵在天空中飘移,犹如白绵般的仙女”。
7.对比描写:通过对景物的对比描写,突出其独特之处。
如“湖水清澈透明,如镜子一般,映照着远处的群山”、“废弃的房屋和美丽的花园形成鲜明的对比”。
8.细节描写:通过描绘景物的细节,增加读者对环境的感知。
如“古老的建筑物上镶嵌着金色的花纹,闪烁着光芒”、“湖水中的浮萍轻轻漂动,仿佛在跳着水上的舞蹈”。
9.比喻描写:通过使用比喻手法,将景物与其他物体进行比较,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如“夕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球,迅速落下,染红了整个天空”、“夜空中的繁星像银河一样闪烁着”。
景物描写方法有哪些
![景物描写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89433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0.png)
景物描写方法有哪些景物描写是描绘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社会情景等的一种写作方式,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
景物描写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
首先是对色彩的描写。
色彩是景物描写中最直观、最能表达感受的一个方面。
在描写自然环境时,可以用丰富的词汇来描述不同植物、花卉的颜色,如“鲜红的玫瑰”、“碧绿的草地”等。
在描写社会情景时,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着装、建筑物颜色等来展现不同的场景氛围,如“五彩斑斓的灯笼”、“灰蒙蒙的城市”。
其次是对形状的描写。
形状描写可以通过用具体的词汇来描述景物的外观形状,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形态。
比如,描写自然环境时可以使用词语如“高耸入云的山峰”、“喷涌而出的瀑布”等来描绘不同的地貌形状;描写建筑物时可以使用词语如“矗立如塔的教堂”、“雄伟壮观的宫殿”等来描绘不同的建筑形状。
再次是对材质的描写。
材质描写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景物表面的质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景物的光滑、粗糙、温暖等特点。
在描写自然环境时,可以用词汇如“柔软的沙滩”、“光滑的石头”来描绘不同的材质;在描写建筑物时,可以用词汇如“粗糙的砖墙”、“平滑的玻璃”来描绘不同的材质。
另外,气味、声音、温度等感觉描写也是常用的景物描写方法。
在描写自然环境时,可以用感觉词汇如“芬芳的花香”、“潺潺的流水声”来描绘不同的气味和声音;描写社会情景时,可以通过描述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描绘不同的气氛。
同时,描写气温的变化也能够为读者创造出真实的感受,比如“炎热的夏日”、“寒冷的冬季”。
最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
通过将景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可以增强景物描写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比如,可以用“宛如银河倒悬”来描绘星空之美,用“山势如屏,水声如箭”来描绘山水之间的和谐。
总之,景物描写方法有许多种,可以通过对色彩、形状、材质、感觉等方面进行描写,以及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增加描写的多样性和艺术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
中考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中考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4297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1.png)
中考作文景物描写的方法中考作文常见的景物描写方法包括五官观察法、层次递进法、对比抒发法、象征意义法和情感抒发法。
一、五官观察法五官观察法是通过对景物的色彩、形状、大小、质地等方面的观察,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通过对景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对景物有更直观的感受。
可以描写景物的色彩饱满艳丽,形状优美动人,质地细腻柔软等,以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美。
二、层次递进法层次递进法是通过对景物的各个方面层层递进的描写,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
可以通过对景物的外表描写,逐渐深入到景物的内在特点和含义,从而让读者对景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先描写景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到景物的起源、发展历史和意义等方面,逐步展示景物的魅力和韵味。
三、对比抒发法对比抒发法是通过对景物与其他景物或场景的对比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对景物与周围环境、其他景物等的对比,来突出景物的特色和魅力。
可以通过与周围景物对比,来凸显景物的独特之处,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丽和魅力。
四、象征意义法象征意义法是通过对景物的象征意义的描写,来表达景物背后的深刻内涵。
可以通过对景物所代表的意义、象征和内涵的描写,来引发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可以通过对景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描写,来反映出景物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五、情感抒发法情感抒发法是通过对景物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抒发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情感色彩、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的描写,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赞美和敬畏之情。
可以通过对景物的景色、气息、音响等感官刺激的描写,来表达对景物的情感抒发和情感奔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景物背后的情感和情感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景物描写的方法。
1.比喻法。
运用比喻(包括博喻、通感)把景物的形状、情态、颜色、声音等具体地描摹出来。
比喻运用的恰当,不仅能把景物写得具体生动,而且能产生一种神奇的艺术效果,使文章具有优美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
在这里,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使语言优美,更是一种描写方法,把景物特点具体描写出来。
老舍先生在《语言与风格》中说到“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印象的,也没有比一个可有可无的比喻更累赘的。
”他还主张,如用比喻,“便须惊人,不然干脆不用”(《比喻》)。
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采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朱自清《荷塘月色》)
2.拟人法。
运用拟人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活”起来,让读者展开想像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手法的运用,表现出各种花儿竞相开放的情态)(朱自清《春》)又如: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拟人手法描写出了海潮初长时的情态)(王鲁彦《听潮》)
3.对比法。
把描写的景物和其它的景物对比,能使要突出的景物特点更突出。
例如: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通过对比北国和江南的秋味,突出了北国的秋味特别的“清”“静”“悲凉”)(郁达夫《故都的秋》)
4.衬托法。
衬托法也是为了突出主要景物的特点而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衬托方法,一是人物衬托法,二是景物衬托法。
第一种.人物衬托法。
用人物的心理或动作来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例如: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你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用作者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作者对绿的无比喜爱之情,从而表现出绿的无比美好)(朱自清《绿》)
第二种.景物衬托法。
景物描写常采用以景物来衬托景物的方法。
用次要景物的美来衬托主景的美,使主要景物更美好,这是正衬;用动态的景物来衬托景物的静,或者用静态的景来衬托景物的动,或者用美丽的景物来衬托作者的悲情,这是反衬。
例如:
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天鹅的“洁白”从正面衬托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从反面衬托了湖面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
5.设想法。
通过想象进行假设,把原来的景物加以创造,从而突出原来景物的特点。
这种写法有很强的创造性,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例如: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通过设想表现了绿的神奇)(朱自清《绿》)
6.引用法。
引用古代或现代名诗文中的句子或段落,借用别人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景物的特点,这样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同时还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有时引用神话、传说、故事等,也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加神奇色彩。
例如:
我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
我胆怯了。
新砌的石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
东汉应劭引马第伯《封禅仪记》这样形容:“仰视天门窈辽,如从穴中视天。
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恒索,可得而登天也。
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
所谓磨胸舁石扪天之难也。
”(引用《封禅仪记》里登十八盘的描写,突出了十八盘的险要,写出了登十八盘的艰难)(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7.用词法。
用词法既是个语言问题,又是个描写方法问题。
诗歌讲究“炼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绿”和“闹”成为古人“炼字”的典范;散文也讲究“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用的好,不仅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而且还能准确的描写景物。
第一种.动词法。
动词用得好,可以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
例如: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与“流水”照应,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朱自清《荷塘月色》)又如: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浮字显示出雾的轻柔飘浮的状态)(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二种.叠词法。
恰当地使用叠词不但能准确的描写景物,还能使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例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曲曲折折”表示荷塘的广度,“田田”表现出了荷叶的密度,写出了荷叶相连的样子,“层层”表现出了它的深度)(朱自清《荷塘月色》)
以上几种写景状物的方法,为了分析方便,分开来分析,很多时候作者为了充分描写景物,往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里不再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