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墙及轨道梁沉降及位移监测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高铁沉降观测个人工作总结

高铁沉降观测个人工作总结

高铁沉降观测个人工作总结在高铁沉降观测工作中,我作为观测团队的一员,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

通过这次工作,我收获颇丰,总结如下:首先,我对高铁沉降观测的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如何设置观测点,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释观测数据。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对高铁沉降观测的整个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

其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和团队成员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这次工作,我对高铁沉降观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铁沉降观测是确保高铁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只有及时准确地进行观测,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高铁的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这次高铁沉降观测工作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还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高铁建设和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高铁沉降观测的过程中,我们团队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确定观测点,以及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期限。

这需要对高铁线路的特点和环境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考虑到观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式。

这个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和充分的沟通,我也从中学会了如何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优势,使得整个观测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在实际的观测中,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包括全站仪、测距仪等。

这需要我们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观测点的设置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以确保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我通过这个过程学会了如何熟练操作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整理、计算、绘制图表等工作。

房屋沉降观测情况汇报

房屋沉降观测情况汇报

房屋沉降观测情况汇报根据公司安排,我们对所负责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进行了全面观测和调查。

在此,我将向大家汇报我们的观测情况和初步分析结果。

首先,我们对该区域的房屋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测量。

通过使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技术,我们成功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对每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地基情况、周围环境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对地下管线、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的可能影响因素。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情况。

首先,我们发现该区域的部分建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

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沉降情况与建筑物的年代、结构类型、地基土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其次,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地下管线和设施的沉降情况,这可能会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些观测结果,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估。

我们认为,该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存在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同建筑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我们初步推测,这些沉降情况可能与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建筑物存在较为严重的沉降情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及时处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分析观测数据,寻找沉降情况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该区域房屋沉降问题的有效措施。

我们将尽最大努力,确保该区域的房屋安全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次观测和汇报,我们对该区域的房屋沉降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胸墙及轨道梁沉降及位移监测总结报告全解

胸墙及轨道梁沉降及位移监测总结报告全解

散粮码头水工工程监测总结报告2016年5月散粮码头水工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编写:审核:审定:2016年5月地址:网址:电话:传真目录1工程概况 (1)1.1简况 (1)1.2周边环境 (1)1.3地质概述 (1)2监测目的及依据 (1)2.1监测目的 (1)2.2监测依据 (2)2.3方案编制原则 (2)3监测内容及项目 (2)4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 (3)4.1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3)4.2监测点的布设 (3)4.3监测点的保护 (4)5监测方法 (4)5.1垂直位移监测 (4)5.2水平位移监测 (5)6监测周期及频率 (5)6.1监测周期 (5)6.2监测频率 (5)8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5)8.1监测仪器设备 (5)主要采用仪器设备为GPS T5 +1台;其精度为:水平±15mm;竖直±20mm (5)8.2仪器检定 (5)9施工工况 (5)10曲线图及分析 (6)10.1轨道梁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6)10.2胸墙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8)11 结论 (10)1工程概况1.1简况本工程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瓦房店市境内北面,地理坐标39°59'55"N,121°46'25"E。

本工程南距瓦房店市区50km,距长兴岛90km,距大连市区130km,北距鲅鱼圈45km,距沈阳240km。

本工程包含1个12万吨级散粮泊位(泊位编号303#),2个7 万吨级散粮装船泊位(泊位编号301#及302#,水工结构预留10万吨级),码头岸线长度约832m。

码头东西侧两个临时护岸,长度分别为129m、110m。

不含港池、航道及配套工程。

按照规范要求我方在2015年11月5日完成对现场的E级GPS首级控制网的校核及加密工作。

1.2周边环境本工程所属三个泊位为沉箱重力式码头,其三面环海,一面为陆域回填。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相关推荐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的任务和目的:任务:对一栋建筑物进行一周的沉降观测进行场地平整测量目的:熟悉沉降观测和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时间:一周地点:学校三、实习组织:根据仪器设备情况,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人,组长负责全组的实习分工安排,负责组内借用仪器工具的安全和管理。

四、实习要求及注意事项:1、实习期间按时出工。

2、爱护仪器,操作仪器要正确,防止发生事故。

3、表格填写要齐全,书写字迹要工整。

五、实习任务:1、变形观测:对建筑物及其地基由于荷重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形(空间位移)的测定工作。

其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物的稳定性,监视它的安全情况,研究变形规律,检验设计理论及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是工程测量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变形观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位移观测、挠度观测、转动角观测和振动观测等。

沉降观测测定建筑物或其基础的高程随时间变化的工作。

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沉降观测: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位移变化所进行周期性的观测。

对埋设在基础和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定期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它们的高程,比较观测点不同周期的高程即可求得其沉降值。

2、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由于场地平整时全场地兼有挖和填,而挖和填的体形常常不规则,所以一般采用方格网方法分块计算解决。

施工测量根据施工区域的测量控制点和自然地形,将场地划分为轴线正交的若干地块。

选用间隔为20~50米的方格网,并以方格网各交叉点的地面高程,作为计算工程量和组织施工的依据。

在填挖过程中和工程竣工时,都要进行测量,做好记录,以保证最后形成的场地符合设计规定的平面和高程。

场地平整计算步骤为:1:划分方格网2:计算各角点的地面标高3:计算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计算各角点的施工高度5:计算零点及绘出零线6:计算各方格内的挖或填方体积7:统计挖填土方量8:调整设计标六、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理论知识我实践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我自认为理论知识学的'相当不错了,但是实践的时候仍然是无从下手,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因为是冬天每天都是寒冷的,在寒风中站立这,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可以的。

沉降观测2023工作总结

沉降观测2023工作总结

沉降观测2023工作总结引言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和地质工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用于研究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本文对2023年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分析和观测结果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观测工作的建议。

观测方法本次沉降观测采用了传统的水准测量法和全站仪法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水准测量: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测量,按照预定路线和测点,测量地面的高程差。

2.全站仪测量:使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测量,记录地面或建筑物的水平和垂直角度,获取测点的坐标值。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相互配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采集到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包括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的数据。

为了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筛选和校正,去除异常值和系统误差。

2.数据整理:按照观测日期和测点编号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方便后续分析和查询。

3.数据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观测结果根据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观测结果:1.沉降速率:针对每个测点,计算出对应的沉降速率,用于评估地面的沉降情况。

2.累积沉降量:根据观测数据中的高程变化,计算出地面或建筑物的累积沉降量。

观测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地面或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现象。

其中,部分区域出现了较大的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改进建议基于本次沉降观测的工作经验和观测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的改进建议:1.观测频率:增加观测的频率,可以更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沉降情况的变化趋势。

2.观测路线:增加观测路线,覆盖更广泛的区域,提供更完整的沉降数据。

3.数据处理:改进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沉降测量员个人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员个人工作总结

沉降测量员个人工作总结作为一名沉降测量员,我在工作中主要负责通过测量和分析土地沉降数据,以评估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个职位上,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土地沉降和测量技术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我的工作经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我的测量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我掌握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评估土地沉降情况,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给工程师和设计师。

在工作中,我也面临过一些困难,比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工作,或者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进行数据采集,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自己的努力,我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而且,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最后,我觉得在这个职位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我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获取数据,更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动力所在。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沉降测量员,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沉降测量员,我的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和专业知识,对土地沉降的测量和分析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在室外进行测量工作,有时候需要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这需要我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同时,我也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与工程师、设计师等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除了技术和工作中的挑战,我的工作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成就和满足感。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项重要的工程中,我的测量数据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了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了潜在的灾难性后果,这让我意识到我的工作不仅仅是测量和数据,而是关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沉降位移观测报告

沉降位移观测报告

沉降位移观测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观测是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用于监测建筑、桥梁、地铁隧道等结构体的沉降情况,以及地基稳定性的变化情况。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针对某工程项目进行的沉降位移观测报告,旨在评估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2. 观测目的本次沉降位移观测的目的是评估工程项目的沉降情况,包括分析其沉降速度、沉降累积量以及沉降的分布情况,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观测方法3.1 选取观测点位在该工程项目中,我们选择了多个观测点位来进行沉降位移的观测。

观测点位的选择基于以下几个原则:•覆盖范围广:选取观测点位要能够代表整个工程项目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和变化情况。

•代表性强:选取观测点位要能够代表工程项目的主要结构类型和地基类型。

•方便操作:观测点位的位置应该方便进行测量操作,不会对工程项目的进行造成干扰。

3.2 观测设备及数据采集本次沉降位移观测采用了全站仪等专业设备,能够高准确度地进行水平和垂直的测量。

观测数据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一次。

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时间等信息。

4. 观测结果4.1 沉降速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沉降速度如下表所示:观测点沉降速度(mm/year)观测点1 2.5观测点2 1.8观测点3 3.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测点1的沉降速度较快,观测点2的沉降速度居中,而观测点3的沉降速度最慢。

4.2 沉降累积量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累积计算,得到了各观测点的沉降累积量如下图所示:观测点沉降累积量(mm)观测点1 50观测点2 35观测点3 63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观测点1的沉降累积量最大,观测点2次之,而观测点3的沉降累积量最小。

4.3 沉降分布情况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沉降分布图如下所示:![沉降分布图](沉降分布图.png)从图中可以看出,沉降位移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特定区域,而其他区域的沉降较小。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地质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沉降的过大或过快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使用了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常用的监测设备。

全站仪主要用于测量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而水准仪则用于测量相对高程的变化。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关键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3. 监测结果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总体沉降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相对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下沉或隆起现象。

沉降的速率较低,明显低于预期范围。

3.2 区域性沉降差异在工程项目的不同区域,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沉降差异。

具体来说,A区域的沉降速率较快,而B区域的沉降速率较慢。

这可能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工程施工等因素有关。

3.3 季节性影响在沉降监测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

在雨季和旱季之间,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会有所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动导致土壤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

4. 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沉降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1.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2.区域性沉降差异需要重点关注,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查。

3.季节性影响对沉降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加以考虑。

4.2 建议1.在A区域加强沉降监测,密切关注沉降速率的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进一步研究和调查B区域的沉降情况,找出导致沉降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不利影响。

5. 总结本报告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明白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入住后,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沉降观测就是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使用。

其次,我掌握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设置观测点,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

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观测数据,计算沉降量,并分析沉降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我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沉降观测工作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不同的任务,但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得到准确的观测结果。

在实习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在实习中,我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天气不佳、仪器故障等问题,需要我们灵活应对和解决问题。

另外,处理观测数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判断。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明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通过这次实习,我意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

因此,我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这次沉降观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沉降观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

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沉降观测实训报告总结本次沉降观测实训是我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中的一次实践课程,通过这次实训,我对沉降观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沉降观测是指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掌握土地基沉降和建筑物沉降情况,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

在施工阶段沉降观测可以帮助项目工程师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意义和目的,掌握了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

在实地操作中,我们选择了一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进行观测,选取了道路两侧的4个固定点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仪器的设置和数据的采集分析,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观测过程和操作要点。

观测结果显示,在施工期间的一周内,沉降量较小,接近于稳定状态,符合预期。

然而,通过定期观测,我们也发现了施工期初的易沉降地层。

这种情况提醒了我们在土建工程中注意土层的承载能力和选择合适的建筑物基础。

此外,沉降观测实训还加深了我对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解。

例如,我们采用了水平仪和垂直仪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也需要注意正确选择处理方法,例如通过回归分析降低测量误差。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沉降观测实训,我不仅了解了沉降观测的目的和意义,还学会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这对我今后从事土木工程和施工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加以应用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内容:- 《土建工程施工实践手册》- 《土木工程测量学》教材- 《土木工程概论》教材- 《岩土工程原理与应用》教材-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材- 相关学术论文、实践案例分析等以上参考内容是我在沉降观测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指导,其中包括一些教材和手册,这些内容涵盖了土木工程和土木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方法。

同时,我还参考了一些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分析,以提升自己对沉降观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引言沉降位移是土地基础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反映了土地基础的变形情况。

本报告旨在对近期进行的沉降位移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土地基础的变形特征,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获取沉降位移数据,我们在工程现场选择了5个不同位置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全站仪和位移传感器对土地基础进行了监测。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每天定时记录并保存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集到的原始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通过计算得到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3. 沉降位移分析3.1 监测结果总览在监测期间,我们获得了每个监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

下表展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统计数据。

监测点初始位移(mm)最大位移(mm)最小位移(mm)平均位移(mm)点1 0 5 0 2点2 0 4 0 1.5点3 0 3 0 1点4 0 6 0 2.5点5 0 2 0 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初始位移都为0,最大位移分别为5mm、4mm、3mm、6mm和2mm,最小位移均为0mm,平均位移分别为2mm、1.5mm、1mm、2.5mm和0.5mm。

3.2 位移变化趋势分析通过对沉降位移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位移的变化趋势。

下图显示了各监测点的沉降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位移变化趋势图位移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并不相同。

监测点4和监测点1的位移增长速度较快,而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较慢。

3.3 位移原因分析沉降位移的产生是由于土地基础的变形引起的。

根据沉降位移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初步分析出可能引起位移的原因。

从监测点的位移分布情况来看,位移较大的监测点多集中在工程的一侧或某些特定的区域,这可能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导致的。

另外,由于监测点2和监测点5的位移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与引起沉降位移的因素较少有关。

高铁沉降观测施工工作总结

高铁沉降观测施工工作总结

高铁沉降观测施工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高铁沉降观测施工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为了保障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沉降问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观测施工工作。

首先,我们组织了专业的团队进行现场勘测,对高铁线路的沉降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实地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沉降问题,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其次,我们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沉降观测施工。

利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和设备,我们对高铁线路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及时记录和分析了沉降数据。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维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保障了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

同时,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汇报沉降观测施工的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确保了高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沉降观测施工工作,我们不仅及时发现了潜在的问题,保障了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观测施工水平,为高铁线路的安全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建设成为了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作为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地铁沉降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和城市交通的畅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地铁沉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团队在地铁沉降工作中注重了前期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在地铁线路建设之前,我们对地铁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沉降监测方案。

这为后期的施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在地铁沉降工作中注重了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沉降监测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地铁沉降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了地铁沉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我们在地铁沉降工作中注重了与相关部门和市民的沟通和协调。

我们充分尊重市民的利益和需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和市民沟通,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疑虑,保障了地铁沉降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地铁沉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地铁沉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为城市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

沉降观测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我所在工程项目的要求,我对沉降观测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此次观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以下是我对沉降观测情况的详细汇报:首先,我们在观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们对观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勘测和测量,确定了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同时,我们对观测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采用了多种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我们使用了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基准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现代化的GNSS技术,通过卫星定位来实时监测观测点的位置变化。

这些多种观测方法的综合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计划和要求进行了数据记录和处理。

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沉降情况的具体数据和趋势。

同时,我们还对观测点周围的环境和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确定可能影响沉降的因素。

最后,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对沉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汇报。

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

同时,我们还对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观测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

综上所述,本次沉降观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观测区域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观测方案,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我们将不断提高观测水平和技术能力,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谨此汇报。

此致,。

XXX 敬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

沉降位移总结报告沉降位移总结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位移是指土地或建筑物相对于周围环境的下降,通常是由于土壤压缩或建筑物自身重量导致的。

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 监测方法常用的监测沉降位移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位移传感器测量法和全站仪测量法等。

水准测量法是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沉降位移;位移传感器测量法是使用传感器监测建筑物或地下结构的位移;全站仪测量法则是利用全站仪测量建筑物各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 沉降位移监测结果我们对某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记录,得到了以下结果:- 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在初始施工阶段较大,后期趋于稳定。

- 沉降位移的最大值出现在建筑物的重要节点上,如地基附近。

- 不同土层或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沉降位移的差异。

- 沉降位移与周围环境的压力变化相关,如地下水位、附近施工活动等。

4. 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分析了造成沉降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受力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固结,进而导致沉降位移。

- 建筑物自身重量:建筑物自身的负荷会使得土壤产生沉降,特别是在初始施工阶段。

- 施工活动:附近的施工活动如挖掘、填土等也可能对土壤产生影响,进而导致沉降位移的发生。

- 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上升或下降会对土壤的压缩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沉降位移。

5.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工程施工和土地开发过程中,沉降位移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控制沉降位移的常见方法包括:- 合理设计:在设计阶段考虑土壤的压缩性和固结性,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

-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 降低荷载:采取减轻建筑物自身负荷的措施,如增加结构支撑点等。

- 控制地下水位:采取合理的排水和补给措施,保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地铁沉降工作总结
地铁沉降工作是地铁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地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在地铁沉降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地铁沉降工作中注重了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

我们深入了解了地下水位、土层结构、地下管线等情况,为地铁沉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充分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地铁沉降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其次,我们在地铁沉降工作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固地基、控制地下水位、监测地铁沉降情况等。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了地铁沉降工作的高效进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地铁沉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我们在地铁沉降工作中注重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合作。

我们与地质、建筑、水利等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了地铁沉降工作中的一些难题。

通过合作,我们不断提升了地铁沉降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总的来说,地铁沉降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团队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地铁沉降工作,为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引言沉降是指地表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层松软、湿润或地下水位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对土地利用、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评估和监测沉降情况,本报告对某地区的沉降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采用了以下方法:1.定点观测法:选择了某地区的代表性建筑物和地表位置作为监测点,通过定期测量其高程变化来评估沉降情况。

2.地面测量法: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设备,在不同时间点对监测区域的地表高程进行测量,以获取地表沉降的数据。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或无人机等技术,获取监测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影像来检测地表沉降的迹象。

3. 监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监测结果:1.某建筑物在过去一年内的高程变化范围为0.5米,表明该建筑物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

2.监测区域内大部分地表位置的高程均有所下降,平均下降量为0.2米。

3.遥感影像显示,监测区域内部分区域出现了地表裂缝的迹象,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地表沉降的存在。

4. 结论基于以上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监测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地表沉降现象,特别是某建筑物存在较明显的沉降。

2.地表沉降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和加固措施。

3.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地表沉降的原因,例如地下水位变化、土地开发活动等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5.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受沉降影响较大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结构安全评估,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2.加强沉降监测工作,定期对监测区域进行高程测量和遥感影像获取,及时发现和跟踪沉降情况的变化。

3.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和调控,确保地下水位的稳定,减少地表沉降的可能性。

4.制定土地开发和建筑施工的规范和标准,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对地表沉降造成的影响。

6. 总结本报告通过沉降监测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某地区存在地表沉降现象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粮码头水工工程监测




2016年5月
散粮码头水工工程
监测总结报告
编写:
审核:
审定:
2016年5月
地址:网址:电话:传真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简况 (1)
1.2周边环境 (1)
1.3地质概述 (1)
2监测目的及依据 (1)
2.1监测目的 (1)
2.2监测依据 (2)
2.3方案编制原则 (2)
3监测内容及项目 (2)
4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 (3)
4.1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3)
4.2监测点的布设 (3)
4.3监测点的保护 (4)
5监测方法 (4)
5.1垂直位移监测 (4)
5.2水平位移监测 (5)
6监测周期及频率 (5)
6.1监测周期 (5)
6.2监测频率 (5)
8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5)
8.1监测仪器设备 (5)
主要采用仪器设备为GPS T5 +1台;其精度为:水平±15mm;竖直±20mm (5)
8.2仪器检定 (5)
9施工工况 (5)
10曲线图及分析 (6)
10.1轨道梁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6)
10.2胸墙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8)
11 结论 (10)
1工程概况
1.1简况
本工程位于辽东半岛、大连市渤海一侧海岸线的中段,瓦房店市境内北面,地理坐标39°59'55"N,121°46'25"E。

本工程南距瓦房店市区50km,距长兴岛90km,距大连市区130km,北距鲅鱼圈45km,距沈阳240km。

本工程包含1个12万吨级散粮泊位(泊位编号303#),2个7 万吨级散粮装船泊位(泊位编号301#及302#,水工结构预留10万吨级),码头岸线长度约832m。

码头东西侧两个临时护岸,长度分别为129m、110m。

不含港池、航道及配套工程。

按照规范要求我方在2015年11月5日完成对现场的E级GPS首级控制网的校核及加密工作。

1.2周边环境
本工程所属三个泊位为沉箱重力式码头,其三面环海,一面为陆域回填。

前后两个方向均有施工作业,后沿方向是码头胸墙后方50米到100米之间回填区域的地基强夯处理;前沿方向是施工船队炸焦施工作业。

1.3地质概述
详见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监测目的及依据
2.1监测目的
在胸墙施工期间,由于回填区域基础加固和航道清淤施工等,可能会对码头胸墙产生影响,为了保证胸墙的安全运营和正常使用,必须对码头胸墙及轨道梁的沉降进行周期性的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地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本工程的监测目的主要有: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判断上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
或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实现对下步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
实现信息化施工;
2)将现场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工程师,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实时工况,进一
步优化方案,细化措施,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又好又快的建设目
的;
2.2监测依据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41-200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围护设计方案、保护对象权属部门对监测的技术要求等。

同类工程实践经验。

2.3方案编制原则
从时空效应的理论出发,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1)监测保护范围
浇筑完成后的胸墙及轨道梁的沉降位移作为本工程监测保护的对象。

2)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的布设
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码头胸墙及轨道梁的变形。

3)采用的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准确、监测频率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3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内容为周边环境监测,各监测点的布设与施工顺序和保护对象必须相对应,对不同施工阶段和作业位置,监测保护的重点也会有所侧重。

本次监测项目具体如下:
1) 301泊位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沉降位移; 2) 302泊位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沉降位移; 3) 303泊位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沉降位移;
4基准点、监测点布设与保护
4.1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水平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垂直位移监测。

1) 控制点布设
平面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计划为同点,不少于3点,用于控制整个监测区垂直及水平位
移。

基准点设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之外较稳定的地方,无条件布设固定观测墩时用划"十"字的测量道钉埋设。

2) 控制网联测
水准控制网采用水准路线测量。

定期进行水准控制网联测(二月一次),当基准点前后两次标高超过允许值,即以新高程值为起算高程;对水准仪定期进行检查(一月一次),保证水准测量资料可靠性。

平面基准点采用导线法测量坐标,坐标系统采用假设独立坐标系统,按二级导线测量要求进行测量。

定期进行平面控制网联测(二月一次),检查各基准点的坐标,保证平面测量资料可靠性。

4.2监测点的布设
1) 胸墙及轨道梁的沉降位移
◆布点原则:在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浇筑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在胸墙及轨道梁上埋设永久观测点,布点按设计要求每100米布设一个永久观测点,便于进行长期观测使用。

监测点汇总表表1
4.3监测点的保护
监测点的保护
工程监测中,由于测试元器件基本埋入混凝土和土体内,这样使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维修的性质。

因此除切实认真做好有关测斜管、传感元件的安装埋设工作外,对测点/孔的现场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

①为避免泥土、污物或其它物质进入仪器、导向或其它部分,影响测试结果或造成测试无法实施,也为了在使用、施工过程中不轻易遭到破坏,影响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须对所有安装埋设监测设施设立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②监测点应明确标示监测点的点号,同时在埋设工作完毕后应向各方提交监测实际埋设图纸以供查找。

③日常监测过程中经常派人巡视各监测点,及时掌握监测点的完好状况,对破坏的测点应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的替换修补。

5监测方法
5.1垂直位移监测
参照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5.2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轴线投影法。

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仪器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

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

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

或采用平面直角坐标法直接测量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值,计算平面位移量。

6监测周期及频率
6.1监测周期
本项目监测周期自胸墙及轨道梁浇筑施工开始到竣工验收结束。

6.2监测频率
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保护对象权属部门要求,本工程监测频率为每天检测一次,监测三天;然后每星期监测一次监测两个星期,最后每月对埋设的永久观测点观测一次。

8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8.1监测仪器设备
主要采用仪器设备为GPS T5 +1台;其精度为:水平±15mm;竖直±20mm 8.2仪器检定
所有监测仪器设备在开工前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校准/检定试验室进行强制检定,施工期间监测仪器需进行连续标定。

9施工工况
2014年12月3日至2016年4月22日我单位对本工程所属的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施工共进行了183次监测。

10曲线图及分析
为了直观的分析周边环境各建筑物测点的变形情况,我们绘制出以下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曲线图表:
10.1轨道梁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从以上建筑物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可以看出: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外界施工影响较小,沉降趋于稳定不变。

累计最大值GDL301-1监测点累计变化为-37mm,所有监测点累计值均未超出警戒值范围。

10.2胸墙垂直位移累计变化一览表及曲线图
以上数据“+”表示上升、“-”表示下沉,从以上胸墙沉降监测点垂直位移累计变化趋势及曲线可以看出,胸墙沉降越来越趋于稳定不变。

11 结论
我单位对大连港太平湾港区散粮码头水工工程中的胸墙及轨道梁施工完成后进行了长期跟踪监测。

码头胸墙及轨道梁原设计标高为+4.8米;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预留了10cm的沉降量,将原设计标高提高到+4.9米。

根据监测结果得到如下结论:
(1)由沉降曲线可已看出,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沉降最后趋于一种稳定状态;
(2)码头胸墙及轨道梁沉降后的标高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