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表1-4 双4选1模拟开关功能表

INH






HLຫໍສະໝຸດ HHX入
A L H L H X
导通通道
X0 X,Y0 Y X1 X,Y1 Y X2 X,Y2 Y X3 X,Y3 Y

该模块中选X0=0,X1=-1,X2=0,X3=+1;Y0=Y1= Y2=0,Y3=+1; INH=0。B为合路码,A为256kHZ 时钟信 号。
为可控模拟开关。U12A为2/4译码器。U13为4位二进制计数器。由U 6 分频出的32kHZ 方波信号经U13的二、四分频分别得到16kHZ、8kHZ 方 波信号,送U12A的 2/4译码器。其功能表如表1-2所示。
表1-2 2/4译码器功能表








Y0
Y1















验证是否符合其编码规则。 3.观察HDB3编码中的四连零检测、补V、加B补奇、单/双极
性变换的波形,并验证是否符合编码规则。 4.观察并比较单、双极性码(非归零、归零)、时钟信号、时序信号
及双相码的波形和相位特点。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两个实验一起做) 1. 数字信源:
1
表1-1 8选1数据选择器功能表




A2 A1
A0
ST

W
XX




LL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AM调制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M调制器的组成;2.观察AM信号、DSB信号的形成过程;3.掌握AM包络检波器的原理;二、实验仪器1.JH5001(Ⅱ)通信原理实验系统一台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三、实验原理在通信过程中,一般一个用户只占据某一特定的频点与带宽,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频f0上,这一过程称之为调制,最简单的调制方式有AM调制。

如果一输入信号S(t),载频信号为x(t),则AM调制输出信号为:y(t)=m a.s(t).x(t)+x(t)=[1+ m a..s(t)].x(t)其中m a为AM调制的调制度。

本实验调制由乘法器UA1(MC1496)完成,调节电位器RAW1,可改变已调信号的载波量,获得AM调制信号和DSB调制信号。

在接收端从AM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S(t)的过程称之为解调。

对AM常用的解调方式有:非相干解调(检波)与相干解调(同步解调)。

AM的非相干解调又叫峰值包络检波,是将AM信号通过一检波二极管,再经过一低通滤波器即可获取原始的模拟信号S(t)。

AM的非相干解调不需要本地载波,此方法常用于民用通信设备中,可大大降低接收机的成本,提高整机通信的可靠性。

理想情况下,峰值包络检波器的输出波形应与调幅波包络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总会有一差距,亦即检波器输波形有某些失真。

本实验可以观察到该检波器的两种特有失真:即惰性失真和负峰切割失真。

惰性失真是由于检波电容C选得不合适,使放电时间常数RC过大引起。

负峰切割失真是由于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R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相差太大引起的一种失真,它使负载输出信号底部被削掉,因而称为负峰切割失真或底部切割失真。

振幅调制由乘法器MC1496定成,调节RAW3可改变已调信号中的载波量,实现AM 调制和DSB调制。

AM调制信号经UA2放大后送入由D1、CA10、CA9、CA12、组成的包络检波器,其中D1是检波二极管CA10、CA9、CA12是检波电容。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3、验证抽样定理;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概述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

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

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

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

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

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

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2、通过测试电路,熟悉并掌握分析电路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学会分析电路工作原理,画出关键部位的工作波形。

3、了解关于分层数字接口脉冲的国际规定,掌握严格按技术指标研制电路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调测HDB3编、译码电路;⏹调测位定时提取电路及信码再生电路。

各部分的输出信号应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做到编、解码无误;⏹利用频谱仪,研究经HDB3编码后的频谱特性(条件允许)。

三、实验原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时不经过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变换,只由终端设备进行信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变换,然后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的形式有许多种,在基带传输中经常采用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和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1、传输码型在数字复用设备中,内部电路多为一端接地,输出的信码一般是单极性不归零信码。

当这种码在电缆上长距离转输时,为了防止引进干扰信号,电缆的两根线都不能接地(即对地是平衡的),这里就要选用一种适合线路上传输的码型,通常有以下几点考虑:(1)在选用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没有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应尽量少。

这是因为终端机输出电路或再生中继器都是经过变压器与电缆相连接的,而变压器是不能通过直流分量和低频分量的。

(2)传输型的频谱中高频分量要尽量少。

这是因为电缆中信号线之间的串话在高频部分更为严重,当码型频谱中高频分量较大时,就限制了信码的传输距离或传输质量。

(3)码型应便于再生定时电路从码流中恢复位定时。

若信号中连“0”较长,则等效于一段时间没有收脉冲,恢复位定时就困难,所以应该使变换后的码型中连“0”较少。

(4)设备简单,码型变换容易实现。

(5)选用的码型应使误码率较低。

双极性基带信号波形的误码率比单极性信号的低。

根据这些原则,在传输线路上通常采用AMI码和HDB3码。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搭建实验电路和进行实验操作,掌握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器材1. 发射器:一台信号发生器2. 接收器:一台示波器3. 连接电缆:适用于信号传输的电缆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b. 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连接电源,并确保电源正常。

2. 实验电路的搭建a. 将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通过连接电缆连接起来。

b. 确保电缆的连接牢固可靠,避免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干扰。

3. 实验操作a.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以产生所需的信号波形。

b. 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幅度尺度,以正确显示接收到的信号波形。

c. 运行实验电路,观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情况。

d. 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的特点和变化。

四、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记录并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波形的特点和变化。

可以通过示波器的屏幕截图来展示实验结果,并结合文字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次实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通信原理的知识非常重要,也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之前,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并确保实验器材的正常工作。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对实验器材造成损坏。

3. 注意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连接方式和操作方法,并正确设置参数。

4. 在记录实验结果时,要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5.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器材电源,并进行相关器材的清理和整理。

七、参考文献[此处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所参考的文献或资料]以上为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请照此进行实验操作。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数字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种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2.了解PCM编码中的收、发帧同步信号的产生过程;3.掌握3级、4级、5级伪随机码的编码方法和伪随机码性质。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THEXZ-2B型实验箱、数字信号发生模块;2.20MHz双踪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时钟信号乃是数字通信各级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通信电路中,若没有时钟信号,则电路基本工作条件将得不到满足而无法工作。

(一)电路组成时钟与伪码发生实验是供给PCM、PSK、FSK、HDB3等实验所需时钟和基带信号,由以下电路组成: 1.内时钟信号源,图18-1。

2.多级分频及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图18-1。

3.三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2;4.四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3;5.五级伪随机码发生电路,图18-4。

图18-1 时钟及多级分频及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原理图图18-2 三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图18-3 四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18-4 五级伪码发生电原理图(二)电路工作原理1.时钟信号源时钟信号源由钟振Y1提供,若电路加电后,在CLK测试点输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波信号,输出振荡频率为4.096MHz,经过D触发器进行二分频,输出为2.048MHz方波信号。

2.三级基准信号分频及PCM编码调制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该电路的输入时钟信号为 2.048MH Z的方波,由可预置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带直接清零)组成的三级分频电路组成,逐次分频变成1K方波,由第一级分频电路产生的P128KH Z窄脉冲和由第二级分频电路产生的Q8KH窄脉冲进行与非后输出,即为PCM编译码中的收、发分帧同步信号P8K。

3.三级伪随机码发生器电路伪随机序列,也称作m序列,它的显著特点是:(a)随机特性;(b)预先可确定性;(c)可重复实现。

本电路采用带有两个反馈的三级反馈移位寄存器,示意图见图18-5。

若设初始状态为111(Q2Q1Q0=111),则在CP时钟作用下移位一次后,由Q1与Q0模二加产生新的输入Q=Q0○+Q1=1○+1=0,则新状态为Q2Q1Q0=011。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1 平台介绍及实验注意事项一、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箱的功能分布;2.掌握实验箱的操作习惯;3.掌握实验箱的操作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1.RZ8681实验平台 1台2.各个实验模块配套三、实验原理1. 实验平台整体功能介绍RZ8681型现代通信技术平台是由底板+模块组成的模块化可定制的系统平台,平台底板提供了基本的信源和信宿并预留了外接接口,中间设置了9个模块放置区,在实验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实验模块,完成不同的实验内容,或者通过多个模块的组合完成综合通信实验内容,另外可以为学校提供底板的接口标准,以便学生基于该平台进行设计,开发。

图1-1 RZ8681底板功能分布图实验底板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1)USB接口:可将电脑端的数据发送到实验箱上进行传输。

(2)DDS信号源:产生常见的各种信号,并且频率幅度可调。

另外为抽样定理实验提供了抽样脉冲信号。

(3)电话接口:产生真实的语音信号。

(4)电源指示:指示不同电压的工作状态,开电后,3个灯常亮为正常状态,闪烁说明有故障。

(5)模块分布图:指示了底板9个模块放置位置的分布图,序号为A-I。

(6)调制接口:外部调制信号输入和输出铆孔。

(7)光纤接口:可选配置接口,可以通过光纤完成系统的全双工通信。

(8)眼图电路:眼图观察电路,相当于一个参数可调的信道。

(9)滤波器及功放:包含一个参数可调(2.6k和5k)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器输出信号连接到扬声器。

(10)模块安放区:共9个位置,用来放置实验模块,对应上述的模块分布图。

2. 平台操作及教材编写常识在平台研发及教材编写过程中,默认采用了一些习惯用语,下面将部分习惯用法给出说明,以便理解。

(1)在实验中,测量点主要分为两类:Pxx和TPxx。

其中Pxx是指可插线的测量铆孔,而TPxx则是测量针。

(2)实验中连线时需要注意,连线铆孔分输入孔和输出孔,在铆孔上有箭头标注。

不能将两个输出孔或输入孔连接在一起。

(3)实验步骤中,标号一般以“4P01(G)”形式给出,其中标号代表实际操作中对应的连线或测量标号,而后面括号中的“G”是指:按照要求安放模块后,4P01标号会在G号位安放的板子上找到,这样便于操作时查找。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介绍几种常用的数字基带信号的特征和促进作用。

2、掌控hdb3码点的编程规则。

3、了解滤波法位同步在的码变换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hdb3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hdb3输入信号源pn15数据hdb3编码hdb3-a1电平转换clk时钟hdb3-b1数据移位输入挑绝对值内存4bithdb3-a2极性反转换hdb3输出时钟hdb3-b2信号检测译码时钟输出单极性码8#基带传输编程码模块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bs2数字锁相环输出13#载波同步及十一位同步模块hdb3编程码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我们晓得ami编码规则就是碰到0输入0,碰到1则交错输入+1和-1。

而hdb3编码由于须要填入毁坏十一位b,因此,在编码时须要内存3bit的数据。

当没已连续4个连0时与ami编码规则相同。

当4个连0时最后一个0变成传号a,其极性与前一个a的极性相反。

若该传号与前一个1的极性相同,则还要将这4个连0的第一个0变成b,b的极性与a相同。

实验框图中编码过程就是将信号源经程序处理后,获得hdb3-a1和hdb3-b1两路信号,再通过电平切换电路展开转换,从而获得hdb3编码波形。

同样ami译码只需将所有的±1变为1,0变为0即可。

而hdb3译码只需找到传号a,将传号和传号前3个数都清0即可。

传号a的识别方法是:该符号的极性与前一极性相同,该符号即为传号。

实验框图中译码过程就是将hdb3码信号送进至电平连分数电路,再通过译码处置,获得完整码元。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hdb3编程码(256khz失效码实验)详述:本项目通过挑选相同的数字信源,分别观测编码输出及时钟,译码输入及时钟,观测编程码延时以及检验hdb3编程码规则。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信号源:pn据)信号源:clk钟)模块8:th1(hdb3输出)模块8:th5(单极性码)模块13:th5(bs2)模块8:th7(hdb3输入)块模块13:th7(数字锁相环输入)模块8:th9(译码时钟输入)数字锁相环位同步提取提供译码位时钟将数据送入译码模模块8:th4(编码输入-时提供编码位时钟目的端口模块8:th3(编码输入-数连线说明基带信号输入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hdb3编译码】→【256k归零码实验】。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系目录实验一数字信号源实验 (3)实验二数字调制实验 (7)实验三2ASK、2FSK数字解调实验..............................................1 7 实验四PCM编译码及TDM时分复用实验 (23)实验一数字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3、掌握数字信号源电路组成原理。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帧同步信号(FS)、位同步时钟(BS)。

2、用示波器观察NRZ、FS、BS三信号的对应关系。

3、学习电路原理图。

三、基本原理本模块是实验系统中数字信号源,即发送端,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

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OUT 时钟信号测试点,输出信号频率为4.433619MHz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频率为170.5KHz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频率为7.1KHz∙ NRZ-OUT NRZ信号输出点/测试点图1-3为数字信源模块的电原理图。

图1-1中各单元与图1-3中的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分频器US2:计数器74161;US3:计数器74193;US4:计数器40160∙并行码产生器KS1、KS2、KS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八选一US5、US6、US7:8位数据选择器4512∙三选一US8:8位数据选择器4512∙倒相器US10:非门74HC04∙抽样US9:D触发器74HC74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图1-2 帧结构下面对分频器,八选一及三选一等单元作进一步说明。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信号发生器系统实验 (2)实验二中央集中控制器系统单元实验 (10)实验三脉冲幅度调制(PAM)及系统实验 (18)实验四脉冲编码调制(PCM)及系统实验 (25)实验五增量调制编码系统实验 (38)实验六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 (46)实验七基本锁相环、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系统实验 (57)实验八二相PSK(DPSK)调制实验 (78)实验九二相(PSK、DPSK)解调器 (88)实验十 FSK调制解调系统实验 (104)实验十一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110)实验一信号发生器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种时钟信号的产生方法。

2.掌握用数字电路产生伪随机序列码的实现方法。

3.了解PCM编码中的收、发帧同步信号的产生过程。

二、预习要求阅读本实验原理部分内容,理解信号发生器系统的原理,熟悉各芯片的功能。

三、实验仪器仪表1.THKTXZ-1型通信系统原理综合实验箱;2.双踪示波器;3.繁用表。

四、实验电路工作原理时钟信号乃是其它各其它各级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信电路及其它电路中,若没有时钟信号,则电路基本工作条件得不到满足而无法工作。

因此,我们在做电子与通信原理各项实验时,必须先对所有的时钟信号加以了解、熟悉,以便能顺利地进行后面的各项实验。

(一)电路组成信号发生器电路是供给实验箱各实验系统的各种时钟信号和其它有用信号与测试信号,实验电原理框图见图1-1所示:图1-1信号发生器原理框图图1-2是信号发生器电原理图,由以下电路组成: 1.内时钟信号源;2.多级分频及脉冲编码调制(PCM CODEC )系统收、发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3.伪随机序列码产生电路; 4.简易正弦信号发生器电路。

(二)电路工作原理 1.内时钟信号源内时钟信号源电路由晶振J 101(4.096MHz )、电阻R 101和R 102、电容C 101、非门U 101:A 和U 101:B 、U 106:B 组成,若电路加电工作后,在U 101:A 的输出端输出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波信号,输出振荡频率为4.096MHz ,经过D 触发器进行二分频,输出为2.048MHz 方波信号,输出送到信号转接开关K 101的1脚。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TPE07: FSK解调输入信号
在该模块中,各跳线的功能如下:
1、KE01:跳线开关KE01用于选择UE01的鉴相输出。当KE01设置于1_2时(左端),选择异或门鉴相输出;当KE01设置于2_3时(右端),选择三态门鉴相输出,详情请参见4046器件性能资料。
2、KE02:跳线开关KE02是用于选择输入锁相信号:当KE02置于2_3时(右端),输入信号来自FSK调制端;当KE02置于1_2时(左端)选择外部的测试信号。
图3.2BPSK判决反馈环结构
判决反馈环具有00、1800两个相位平衡点,因而存在相位模糊点。对于接收的BPSK信号,在什么时刻对信号进行抽样、判决,这主要由位定时来决定。位定时的好坏决定误码率的大小。在刚接收到BPSK信号之后,位定时一般不处于正确的抽样位置,必须采用一定的算法对抽样点进行调整,这个过程称为位定时恢复。常用的位定时恢复有:滤波法、数字锁相环等。以2倍码元速率抽样为例:信号取样如图3.3所示。S(n-1)、S(n+1)为调整后的最佳样点,S(n)为码元中间点。首先位定时的提取时刻为其基带信号存在过零点,即如图3.3中的情况所示。位定时误差的大小按下式进行计算:
3.掌握眼图信号的观察方法
4.学习评价眼图信号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H7001(II)通信原理基础实验箱一台
2.20MHz双踪示波器一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
在寻找对信号基带传输的设计过程中,Nyquist设计准则为基带传输系统信号设计提供了一个方法。利用该准则一方面可以对信号的频谱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又不会产生码间串扰。升余弦信号设计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升余弦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
3.锁相环特性观察
(1)准备:与步骤1不同之处是将KE02置于1-2端,这样接收的信号来源于外部测试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信号源实验实验一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二、实验内容1、熟悉CPLD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各测量点波形。

2、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3、学习CPLD可编程器件的编程操作。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一块2、连接线若干3、20M 双踪示波器一台四、测试点说明CLK1:第一组时钟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拨码开关S4选择频率。

CLK2:第二组时钟信号输出端口,通过拨码开关S5选择频率。

FS:脉冲编码调制的帧同步信号输出。

(窄脉冲,频率为8K)NRZ:24位NRZ信号输出端口,码型由拨码开关S1,S2,S3控制,码速率和第二组时钟速率相同,由S5控制。

PN:伪随机码输出,码型为111100010011010,码速率和第一组时钟速率相同,由S4控制。

NRZIN:解码后NRZ码输入。

BSIN:NRZ码的位同步信号输入。

FSIN:NRZ码的帧同步信号输入。

五、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开关POWER1,使信号源模块工作。

2、观测时钟信号输出波形。

信号源输出两组时钟信号,对应输出点为“CLK1”和“CLK2”,拨码开关S4的作用是改变第一组时钟“CLK1”的输出频率,拨码开关S5的作用是改变第一组时钟“CLK2”的输出频率。

拨码开关拨上为1,拨下为0,拨码开关和时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表1-212)根据表1-2改变S5,用示波器观测第二组时钟信号“CLK2”的输出波形3、用示波器观测帧同步信号输出波形信号源提供脉冲编码调制的帧同步信号,在点“FS”输出,共有三种帧同步信号,分别对应2.048M、256K、64K的位时钟。

将拨码开关S4分别设置为“0100”、“0111”和“1001”,用示波器观测“FS”的输出波形。

4、用示波器观测伪随机信号输出波形伪随机信号码型为111100010011010,码速率和第一组时钟速率相同,由S4控制。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26页).(DOC)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26页).(DOC)

实验一HDB3码型变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掌握HDB3码的位同步码的提取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HDB3编译码的各种波形;2、观察全0码和全1码时的HDB3码的编码波形;3、观察从HDB3编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过程。

三、实验原理AMI码编码原理: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仍为0码。

因此,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τ=0.5Ts。

AMI码的主要特点是无直流成分,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极性与发送端完全相反也能正确判断。

译码时只需把AMI码经过全波整流就可以变为单极性码。

HDB3码的编码原理:HDB3码主要解决AMI码在连0过多时同步提取困难的问题。

编码时,将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码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

这样,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

因此,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码如图2-1所示。

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则NRZ码、AMI码、HDB3信息代码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NRZ波形AMI码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AMI波形HDB3码 B 0 0 V 0 -1 1 -B 0 0 - V 1 0 0 0 VHDB3波形图1-1 NRZ、AMI、HDB3关系图分析表明,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如图1-2所示,它不含有离散谱fs成分(fs=1/T,等于位同步信号的频率)。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二0一一年三月目录实验一、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实验 (3)实验二、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6)实验三、数字调制实验 (15)实验四、数字解调实验 (20)实验一AM调制解调通信系统一、实验目的1. 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集成模拟乘法器构成的振幅调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3. 学习调制系数m及调制特性(m-Uωm )的测量方法,了解m<1 和m=1及 m>1时调幅波的波形特点。

4. 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一台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3. M5模拟调制解调模块三、基本原理图1-1 AM调制电路原理图本实验调制部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MC1496芯片引脚1和引脚4接两个51Ω和两个100Ω电阻及51K电位器用来调节输入馈通电压,调偏RP1,有意引入一个直流补偿电压,由于调制电压uΩ与直流补偿电压相串联,相当于给调制信号uΩ叠加了某一直流电压后与载波电压uc相乘,从而完成普通调幅。

如需要产生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则应仔细调节RP1,使MC1496输入端电路平衡。

另外,调节RP1也可改变调制系数m。

MC1496芯片引脚2和引脚3之间接有负反馈电阻R3,用来扩展uΩ的输入动态范围。

载波电压uc由引脚8输入。

MC1496芯片输出端(引脚12)接有一个三极管组成的射随器,来增加电路的带载能力。

幅度解调实验电路——同步检波器如图1-2所示。

本电路中MC1496构成解调器,载波信号加在8—10脚之间,调幅信号加在1—4脚之间,相乘后信号由12脚输出,经C11、C12、R25、R26、R31和U3组成的低通滤波器输出解调出来的调制信号。

图1-2 AM 解调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连线:a .实验连接线:b. 实验连接线:保持调制实验连接线不变,增加以下连接线2、低频正弦信号源:OUT1输出频率范围为:0-5.5KH Z (通过调节电阻RP1进行调整),幅度范围为:0-15V PP (通过调节电阻RP2进行调整)。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凌特修改)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凌特修改)

TongXinYuanLiTONGXINYUANLI SHIYANXITONG ZHIDAOSHU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专业系列教材通信原理实验系统指导书研发中心编写组编著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目录实验一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 (1)实验二模拟信号源实验 (7)实验三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13)实验四脉冲编码调制解调实验 (21)实验五两路PCM时分复用实验 (35)实验六两路PCM解复用实验 (41)实验七振幅键控(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45)实验八移频键控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52)实验九移相键控(PSK/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60)实验十载波同步提取实验 (69)实验十一位同步提取实验 (76)实验十二帧同步提取实验 (86)武汉凌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LTE-TX-02E型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二、实验内容1、熟悉CPLD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各测量点波形。

2、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3、学习CPLD可编程器件的编程操作。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一块2、连接线若干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CPLD可编程模块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

它由CPLD 可编程器件ALTERA公司的EPM240T100C5、下载接口电路和一块晶振组成。

晶振JZ1用来产生系统内的32.768MHz主时钟。

1、CPLD数字信号发生器包含以下五部分:1)时钟信号产生电路将晶振产生的32.768MH Z时钟送入CPLD内计数器进行分频,生成实验所需的时钟信号。

通过拨码开关S4和S5来改变时钟频率。

有两组时钟输出,输出点为“CLK1”和“CLK2”,S4控制“CLK1”输出时钟的频率,S5控制“CLK2”输出时钟的频率。

2)伪随机序列产生电路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使用).docx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使用).docx

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频率连续变化的各种波形的产生方法。

2、了解NRZ码、方波、正弦波等各种信号的频谱。

3、理解帧同步信号与位同步信号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4、熟练常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频率连续可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各种波形及7段数码管的显示。

2、观察点频方波信号的输出。

3、观察点频正弦波信号的输出。

4、拨动拨码开关,观察码型可变NRZ码的输出。

5、观察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的输出。

6、观察NRZ码、方波、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的频谱。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3、频率计(可选)一台4、P C机(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信号源模块可以大致分为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分别产生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模拟信号源部分模拟信号源部分可以输出频率和幅度任意改变的正眩波(频率变化范围100Hz〜lOKHz)、三角波(频率变化范围100战〜1KH刃、方波(频率变化范围100战〜1OKH?:)、锯齿波(频率变化范围100血〜lKIk)以及32KHz> 64KIIz的点频正弦波(幅度可以调节),各种波形的频率和幅度的调节方法请参考实验步骤。

该部分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在实验前,我们已经将各种波形在不同频段的数据写入了数据存储器U04,并存放在固定的地址屮。

当单片机U03检测到波形选择开关和频率调节开关送入的信息后,一方面通过预置分频器调整U01中分频器的分频比(分频后的信号频率由数码管SM01〜SM04显示);另一方面根据分频器输出的频率和所选波形的种类,通过地址选择器选中数据存储器U04中对应地址的区间,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

该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U05和开关电容滤波器U06后得到所需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源部分数字信号源部分可以产生多种频率的点频方波、NRZ 码(可通过拨码开关SW01、SW02、SW03改变码型)以及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3、验证抽样定理;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概述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

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

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

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

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

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

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

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

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准备步骤
在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准备:
1.通过串口线、程序下载线连接PC机与实验平台;
2.打开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输入值为12V;
3.检查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白黑相间线连接正极,纯黑线连接负极,切
勿接反;
4.连接无误后,打开实验板电源;
5.打开通信原理实验界面,如下图所示配置并打开串口;
6.将实验板上的拨码开关全部拨到ON;
7.下载程序到实验板上:
打开quartusⅡ5.0软件,选择Tools/programmer,设置Hardware Setup为ByteBlasterll[LPT1],Mode为Passive Serial,单击Add File,选择文件路径E:\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通信原理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
\FPGA\toplevel.sof,文件选择完毕后,单击Start 进行程序下载,当
程序下载完毕,且在实验板下载指示灯(LED后四位)未灭时,拔掉实
验板上下载线,如果此过程中指示灯灭了,显示程序下载过程失败,请
重新单击Start进行下载。

完成以上操作步骤后,同学们可以开始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一、实验平台基础实验
实验步骤:
通信原理实验界面,选择基础实验,开始以下实验步骤:串口收发及其测温实验
1.点击测温按钮,查看并分析实验结果;
2.发送两位16进制数字,观察LED的变化是否与设定值相同;
3.改变拨码开关并接收数据,查看并分析返回数值。

单片机波形发生器实验
1.填入合适的峰峰值和频率值,选择要生成的波形,单击开始;
(由于实验箱问题,输入的峰峰值和示波器测出来的峰峰值有误差)
2.用示波器观察TP13点的输出波形。

语音录放实验
暂时不做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和数字调制实验
实验步骤:
DDS频率合成实验
1.进入数字调制技术界面,选择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在左方文本框中填入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3.用示波器观察TP35的DDS输出波形,修改输入值,观察DDS所产生
的频率。

FSK调制实验
1.在两个文本框中分别填写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2.用示波器观察TP35波形,验证是否为原输入信号相对应的FSK信号。

BPSK、DPSK、ASK调制实验操作均同FSK操作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1.简要分析用DDS方法进行频综的优缺点;
2.简要分析各调制方式的优缺点,比如频谱特性,抗误码性能等。

实验三、FSK解调实验
实验步骤:
1.从界面选择“数字调制技术/FSK”,在两个文本框中分别填入2MHz、
4MHz,单击发送;
2.将开关S21拨到a;
3.调解可变电容C90,用示波器观察TP28,使其中心震荡频率为3.6MHz
左右;(不用非常准确)
4.观察解调输出TP31是否为1KHz方波信号,调节W6和W7,使TP31
趋于正规的1KHz方波信号;
5.用双踪示波器观察TP32(FSK输入信号)、TP30(FSK解调输出,未
经施密特整形)和TP31(FSK解调输出,经过施密特整形)的波形。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简述利用锁相环进行FSK解调的原理。

实验四、PAM系统实验
实验步骤:
带通滤波器频带测量
暂时不做
自然采样信号的观测
1.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AM实验,设置频率为8KHz,产生窄脉
冲信号,并将开关S8拨向a,用示波器观测TP10点的采样脉冲信号;
2.将选择开关S23拨向a(语音输入单元采用外部信号输入);将信号源
产生的频率为1000Hz、Vp_p=2V的正弦信号接入“MK”;
3.将选择开关S15拨向b(对语音输入信号进行300Hz-3400Hz的带通
滤波);将选择开关S11拨向b(将语音信号送给PAM单元),用示波
器观察TP9波形,调整W11使TP9信号的Vp_p=2V;
4.将抽样时钟模式开关S9拨向a(接通自然采样电路),选择开关S2
拨向b;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正弦波输入信号TP9和自然抽样脉冲序列信号TP11,观测时以TP9作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电平使抽样序列与输入测
试信号基本同步。

测量抽样序列信号与正弦波输入信号的对应关系。

自然采样重建信号观测
PAM信号经过语音输出单元300Hz-3400Hz的带通滤波调解,TP17为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

保持测试信号不变,用示波器同时观测重建信号输出和正弦波输入信号,观测时以TP9输入信号作同步。

信号混迭观测
当属入信号频率高于4KHz(1/2抽样频率)时,重建信号将出现混迭效应。

观测时,将选择开关S15拨向a,同时将输入信号频率逐步增加到6KHz,用示波器观测TP17重建信号的波形。

注意观察输入信号与重建信号波形的变化是否对应一致,分析测量结果。

平顶采样信号的观测
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AM实验,设置频率为8KHz_S,产生窄脉冲信号,将S9拨向b,用示波器观测TP11。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1.简要分析自然采样、平顶采样的区别;
2.当f
s 〉2f
h
和f
s
〈2f
h
时,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是什么?总结一般规律。

实验五、PCM系统实验
实验步骤:
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CM实验开始以下实验步骤:
1.开关设置:S15->b、S11->a、S10->a、S18->c;
2.PCM输入信号设置:输入给单片机ADC单元的模拟信号可以是信号发
生器的输出(连接信号发生器到MK,输入信号频率为几百Hz,幅度
不超过2V,观测点为TP1),也可以是DDS模块输出的正弦波;输入
给PCM采编器的另一路信号为八位拨码开关;
3.通过示波器测量TP47中左边第3点,即PCM采编模块输出的串行数
据,找出16位帧同步码对应的波形(EB90h),改变8位拨码开关状
态,观察串行数据对应波形段的变化;
4.PCM解复单元输出观测:改变八位拨码开关的开关状态,观察八位发
光二极管的输出是否随输入的不同而相应的变化;
5.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用示波器观测高速DA单元输出的模
拟信号(TP19)和单片机ADC单元输入的模拟信号(TP1),以及PCM
采编单元输出的帧定时信号(测试点TP47中左边第2点),掌握在
帧定时信号控制下进行采样量化并编码的过程。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简述PCM基本工作原理。

实验六、差错控制编码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并行输入编译码实验
1.在实验界面中选择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汉明码实验,单击模式2,将其输出接到八位发光二极管上,其中从左到右八位拨码开关分别为SW7,SW6,
SW5,SW4,SW3,SW2,SW1,SW0,发光二极管分别为L7,L6,L5,L4,L3,L2,L1,L0,发光二极管亮表明对应位输出为1。

2.将SW7闭合,这时L7亮,表明处于汉明码编码模式。

此时SW3~SW0为汉明码编码模块的四位输入,L6~L0为对应的编码输出。

通过拨码开关改变输入,可观察输出是否与上述许用码组相对应。

(7,4)许用码组
3.将SW7断开,这时L7灭,表明处于汉明码译码模式。

此时SW6~SW0为7位汉明码输入,L3~L0为对应的译码输出,L6为错误指示信号,译码有错误时L6亮,无误时L6灭。

L5,L4未用。

通过拨码开关改变输入的7位汉明码,可观察译码输出结果,并观察是否有误码。

记录不同输入时的译码输出,分析存在一位误码以及多位误码时的译码结果。

编译码系统传输实验
1.从界面选择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汉明码实验,单击模式1,汉明码编码模块的输入为4位拨码开关输入SW3~SW0,其输出接到八位发光二极管。

2.四位输入由编码器子系统编码转换后成为7位汉明码,然后接入时分复用模块。

该时分复用模块与PCM编译码部分所用模块相同,位时钟频率为2.048MHz,帧同步信号频率为8KHz,两路外部输入的八位信号,另有16位同步信号,每帧数据共有32位信号。

其中,对输入的两路信号采样频率为8KHz。

3.通过时分复用模块,并行数据转为串行数据,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再通过解复接模块,将串行数据恢复为并行数据。

恢复出的7位汉明码接入到译码器模块,输出4位译码结果,以及错误指示信号。

四位译码结果通过八位发光二极管中的L3~L0显示,L7显示错误指示信号。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记录不同的四位数据并行输入后进行汉明编码的结果,和不同的7位汉明码并行输入进行译码后的结果,以及不同的四位数据输入到汉明编译码系统传输模块后的输出结果。

实验思考题:
分析汉明码的纠检错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