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1.学习理论:学习是认知和行为的变化,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学习是通过环境的激励和惩罚来形成的;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侧重于理解和记忆;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观察学习和模仿的影响。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经典的理论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者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4.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态度。
它研究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归属感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帮助理解学生间的关系、合作学习和学校氛围等因素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5.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政策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各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态度,从而提供改进教学和学校管理的依据。
6.教育心理学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材料,提供恰当的反馈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7.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解决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改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等。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评估等多个领域。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科。
学习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教育成果和教育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巴甫洛夫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部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和意义,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杜威等。
4. 发展心理学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世界,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认知能力。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进行思维,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和具体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5. 教育评价方法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发现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辅导: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
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7.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课堂管理:运用心理学原理,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管理学生的行为和情绪。
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主动学习。
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中,皮亚杰的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维果斯基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教学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二)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描述了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在学龄期,儿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如果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他们会感到勤奋,否则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在情感发展方面,儿童逐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发展出同理心。
社会性发展包括形成自我概念、建立人际关系、适应社会规范等。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他通过狗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
正强化会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负强化则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少不良行为。
(二)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对整体情境的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知识。
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应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它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并探讨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心理、教学、学习、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心理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
2.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改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参与的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相互联动的,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积极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记忆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改变认知结构的过程。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动作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这个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4. 情感与意志情感和意志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感主要包括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它们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意志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和意志能力,它们对学习的目标确定、学习的坚持和学习的自控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良好意志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方法与评价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而现代的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中性刺激如何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而引发条件反应。
操作条件反射则以斯金纳的实验为代表,强调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对行为塑造的作用。
在教育中,行为主义理论可用于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和顿悟。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奥苏贝尔则提出了有意义学习,认为新知识需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在教育中,建构主义主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个人潜能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接纳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源于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例如对知识的渴望、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或压力,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家长的期望。
2、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达性和意义。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品质和智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期望,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成果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考试制度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具有指导、激励和推动作用的人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学实践。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业水平。
它包括智力测量、兴趣爱好测试、性格评估等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
5.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心理学重点(终极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P1)2、在个体水平,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又称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三方面。
(P2)3、行为就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
(P2)4、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心理与行为事实,(2)揭示心理与行为发生的机制,(3)干预心理与行为(P3)第二节心理学发展概况(P5)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主义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认为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解释奠基人: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学派,是心理学拜托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的道路3、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早期行为主义者代表华生主张将心理看做一个黑箱,不管里面装了什么,只要对受刺激影响的反应作出观察就可以,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早期行为主义又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不否认人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存在,发展了行为主义,所以其理论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者强调心理学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和度量,这对心理学走上科学话化道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他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否定一是研究的重要性,无疑又严重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
4、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于1912年德国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勤三人提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识的组织,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学: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强调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1.①广义教育心理学含义: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②狭义教育心理学含义: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它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3.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式包含五种要素、三种活动过程。
(1)五种要素: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②教师(起主导作用,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⑤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2)三种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教育性原则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②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③调查法(调查法中技术最强的方法——测验法)④个案研究法⑤教育经验总结法7.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①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②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③乌申斯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④1879年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称为心理学之父⑤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在: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8.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9.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①连续性(量的积累)与阶段性(质的飞跃)②定向性与顺序性(方位顺序)③不平衡性(发展速率不同)④差异性(发展速度,水平优势的差异)10.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①少年期(心理性断乳期)。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3.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具体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
1)五要素①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研究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
2)三过程①研究过程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教学后的检测和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是XXX。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以及教育实践中心理机制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理论。
下面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和归纳。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特点包括以个体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实践为应用领域、以心理活动为研究内容、以教育目标为关注焦点。
2.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包括分析和描述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原则、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推动教育发展。
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与记忆、发展与成长、个性与情感、动机与激励、教育过程与教学方法、评价与测试等。
二、学习与记忆1. 学习的基本过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来改变行为或思维的过程。
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理解、运用和创新。
2. 记忆的分类和机制:记忆可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机制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3. 学习策略和技巧:学习策略和技巧对于有效学习和记忆非常重要,如分步学习、归纳总结、刻意练习、利用情景和联想等。
三、发展与成长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等。
2. 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等方面。
3. 成人发展和生涯发展:研究成人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个体的职业选择和发展。
四、个性与情感1. 个性的内涵和评价:个性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质。
个性评价主要包括问卷、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2. 情感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情感是人们对事物产生的主观体验和心理反应。
情感的调节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激励等。
3. 自尊和自我概念: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
自尊和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教育心理学阶段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育心理学阶段知识点归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习、教学、评估和动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外部刺激和强化来塑造行为,如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内在思维过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人经验构建的,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社会性。
2. 学习类型:- 认知学习:涉及知识、理解和思维技能的发展。
- 情感学习:涉及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 动作技能学习:涉及身体动作和技能的习得。
3. 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教师主导,强调清晰、结构化的教学。
- 探究学习:学生主导,鼓励探索和发现。
-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评估方法:- 形成性评估: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旨在提供反馈和指导。
- 总结性评估: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旨在评价学习成果。
- 自我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5. 动机理论:- 内在动机:由个人兴趣和满足感驱动。
- 外在动机:由奖励或惩罚驱动。
-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主性、能力感和关联性对动机的影响。
6. 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
-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7. 记忆与学习:- 工作记忆:处理和操作信息的短期记忆系统。
- 长时记忆:存储信息的长期记忆系统。
- 元认知策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
8. 个体差异:- 智力差异:个体在智力测试中的表现差异。
- 学习风格差异:个体在信息处理和学习偏好上的差异。
- 文化背景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
9. 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影响: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 学校环境:学校文化、教师期望和同伴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1.生命发展和教育:-生命周期理论:人的生命发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教育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个体差异: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差异,包括生理、智力、性格等。
教育应关注并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社会化: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
2.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儿童在学校中逐渐学会通过铃声知道下课时间到了。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通过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联形成的。
例如,孩子在学会做家务后得到奖励,从而更倾向于主动做家务。
-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的过程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例如,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如何解决问题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来实现的。
个体的知识和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从传感运动期到形象操作期再到抽象逻辑期。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个体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托尔曼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是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是逐步将信息处理能力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4.动机与情感:-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不同的层次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激发个体学习和发展动力很重要。
-成就动机理论:个体与成就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动机模式,包括目标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和学习导向型。
教育应根据个体的动机模式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激励方式。
-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应关注个体的情绪状态,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引导。
5.教学与评价:-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讲授、互动、合作、探究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了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进行重点梳理和总结。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1.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
1.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个体如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二、学习与教学2.1 学习过程及其认知机制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体验和思考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其认知机制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语言和解决问题等。
2.2 学习者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认知发展水平、学习风格、动机和情感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3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进行,包括知识结构、教学组织和教学材料等方面。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个体与群体心理3.1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和社会上的平衡和稳定状态。
3.2 组织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过程,包括领导力、组织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等方面。
3.3 群体心理学群体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群体决策、群体合作和群体动力等。
四、教育与发展4.1 教育概念与功能教育是社会传承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和能力培养等。
4.2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研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估工具等方面。
4.3 教育发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的演变和变化,包括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等。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地,积极主动的过程。
27、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8、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0、联接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联接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的过程实现的,否定试误的作用(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的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3)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地联系。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3、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35、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的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7、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是是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曲线);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8、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9、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0、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关系转话说。
42、现代的迁移理论以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基础。
43、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4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和迁移的程度)(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6、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7、促进迁移的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8、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49、知识的类型:感性知识(感知和表象)与理性知识(命题和概念);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加涅: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50、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上位学习(总结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1、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52、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3、知识获得的环节:直观和概括。
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概括方式: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5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5、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反例:(2)正确使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话题的讨论)。
56、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57、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5s-2min)长时记忆。
58、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9、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泊尔)、动机说。
60、记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只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的附加学习;(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1、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2、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63、操作技能:动作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心智技能: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动作的进行具有内隐性,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
64、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6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的言语动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