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细菌病毒的直径.doc

常见细菌病毒的直径.doc
常见细菌病毒的直径.doc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细菌和病毒名师

……………………………………………………………最新资料推 荐…………………………………………………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 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1 ……………………………………………………………最新资料推 荐…………………………………………………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病毒、病菌、细菌三者有什么区别 首先定义上的不同 病菌,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细菌,又称致病菌或病原菌。本质上还是属于细菌。 细菌,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有细胞结构),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病毒,比细菌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病毒和细菌的绝大部分是对人类没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细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体大肠内寄生的大肠杆菌,帮助人类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牛、羊等动物能够消化植物纤维,是因为他们的消化道内寄生了一种细菌,这种细菌可以分解纤维素;要是没有这种细菌的话牛和羊是没法吃草的。同时人们依靠细菌生产药品、食品、饲料、抗生素、味精、调料等。同时细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动物的粪便、动植物的尸体等。没有细菌的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杀灭细菌。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但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 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学设计

2、《细菌》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展示各种细菌图片。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观察微观世界的新朋友——显微镜。下面我们先来一起学习一下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吧。

一、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6.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准焦螺旋: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准焦螺旋: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 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 8.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 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 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 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 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 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病毒(virus)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 细胞内寄生并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 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 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 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 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球菌、杆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杆菌)。还有一种利用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细菌的发现者: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细菌和病毒 均属于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见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 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 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病 毒则比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 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是因为如此, 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在人们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细菌的 增殖。医学上称之为正常菌群,它们和我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况下从机体 中发现病毒都非正常状况。因为只有侵入我们的活组织细胞中这些病毒才能存活。 区别是: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细菌是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在 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也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 8、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9、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在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四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班别: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括号0.5分,共22分) 1、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万种。 2、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月球的不同形状叫()。每月的初一出现的月相叫(),十五或十六出现的月相叫()。 4、地球上已知的动物大约有()万种。 5、具有脊柱的动物叫()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动物。 6、19世纪中期,法国微生物学家()发现温度杀菌法,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微生物学家,人们把这种消毒方法称为()法。 7、动物、植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8、电磁铁磁的大小与( )、( )有关。 9、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体积大小排列为()、()、()、()、()()、()、()。 1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地球的自转形成地球上的(),地球公转形成地球上的() 11、“哈雷”彗星每隔()年左右绕太阳转一圈。 12、人们把动植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叫()。 13、能量可以通过某种物质从()转化为()。 14、电磁铁通电后(),断电后()。 15、电磁铁是一种将()转化为()的装置。 16、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产品”是()()。 17自然界中能够产生、提供某种能量的物质或资源叫做()。它可以分为()和()。 18、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 19、细菌的特点是:体积(),多数细菌的繁殖速度(),多数细菌对人类是()的。 二、判断。(每个一分,共10分) 1、蝙蝠、猫头鹰都是鸟。() 2、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3、细菌、病毒可以用肉眼看到。()

(完整版)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 小草和大树 1、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 2、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3、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4、我们可以通过(解剖)的方法了解植物(内部)的构造。 5、木本植物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为(一年或两年)生。 6、(乔木)植株高大,树木根部具有(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的区别。 (7、灌木)植株(矮小),没有(明显)的主干,近地面处生出许多(枝条)或为(丛生)的状态。 8、(针叶树)叶多为(常绿),叶形针状或鳞片状, 9、(阔叶树)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态 10、(喜阳)植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11、(喜阴)植物在(阴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12、(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13、(攀缘)植物:举例扁豆、丝瓜、牵牛花、爬山虎、常春藤、葡萄。 2 植物博览会 1、我们搜集大量的植物(实物)标本,图片,文字和多媒体资料,就可以举办一个植物博览会了。 2、银杏还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产地中国浙江天目山,著名的活化石植物,现普遍栽培,叶片呈扇形,秋天金黄色,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果实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3、珙桐产地中国西部,珙桐开花时,两片大苞叶似展翅飞翔的鸽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4、如何筹办自己的展览会? 1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展览的内容。2根据展览的内容,进行小组分工,相互协作。 3在室外单独搜集资料时,要注意安全。 4不知各部分展区时,要有条理,尽可能做到设计新颖,美观,主题突出。 5结合展览内容,写出解说词。6植物博览会结束后,将各种能保存的展品作为资料分类存档, 5、怎样整理资料才便于今后查阅? 1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区分,如实物类和文字图片类,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将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保存起来,供今后学习 2对文字图片类的资料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制作成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资料卡片保存起来,还可将有关筹办展览会的情况以照片或录像的方式保存,供下一届学生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2008年10月07日星期二12:11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见也。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体中增殖,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细菌较大,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它们的生长条件也不高。由于细菌有它的生长及代谢方式,人类已有称之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对付它。病毒则比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数超过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没有自己的生长代谢系统,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细胞中依赖他人的代谢系统。也是因为如此,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不多。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在人们的身体的许多部位都有细菌的增殖。医学上称之为正常菌群,它们和我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况下从机体中发现病毒都非正常状况。因为只有侵入我们的活组织细胞中这些病毒才能存活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共生、干扰等生命现象的微生物。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故也称“滤过性病毒”。多数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各种病毒具有不同的大小、结构和形态,只能在一定种类的活细胞中增殖。基本化学组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但某些病毒尚可含有脂类、多糖及无机盐类等。病毒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害,如麻疹、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鸡瘟、蚕脓病,烟草花叶病、水稻矮缩病等;某些病毒能引起动物的肿瘤。寄生于细菌、放线菌体内的噬菌体,也是一类病毒。有些病毒可用于害虫和病原菌的防治。 细菌是微生物的一大类。大小约一至数微米,呈球形、杆形、弧形、螺形或长丝形。有的具芽孢、鞭毛或英膜。以二等分分裂繁殖为主。除部分自养细菌外,多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遍布于土壤、水、空气、有机物质中及生物体内和体表。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着巨大作用。某些种类能提高土壤的肥力。不少种类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食品、化学品和医药品等。某些种类可用于细菌冶金和石油脱蜡。若干种类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或工农业产品的霉腐。一般来就构成细菌的细胞没有细胞核。在细菌的内部,多数具有一层粘滑外罩的刚性细胞壁,上面有些被称为纤毛的微细绒毛,其中较长较粗的另被称之为鞭毛,它的蠕动能使细菌运动起来。另外细菌也没有能获取能量的线粒体。不过它们却有一个单一的DNA环,是一病毒核心,还有粒状斑点和核蛋白体,它可产生出细菌蛋白质。 上面的数字代表意义是:1.用于固定在某个表面的细长茸毛;2.红色小粒示能产生细菌蛋白质的细菌核蛋白体;3.含有DNA遗传密码的核子区;4.控制哪种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生质隔膜;5.细胞壁;6.帮助细胞工作和生长的细胞质;7.能使细菌运动的鞭毛。 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又称噬菌体。分为10科,其中肌病科,如T2、T4噬菌体等;长尾病毒科,如λ、T5噬菌体等;短尾病毒科,如T7、P22噬菌体等。噬菌体因其所具有的特性而成为探讨核酸(DNA和RNA)的复制、转录、重组、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研究对象,促进了病毒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中,曾试用噬菌体诊治某些细菌性感染的疾病。噬菌体的污染可能给发酵工业(如食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形态方面 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细菌》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 《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学会整理资料和辩证的分析问题。 2.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2.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三)科学知识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 2.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的繁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显微镜、三种形态的细菌永久图片,课件、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养成了饭前洗手的好习惯了吗?为什么饭前要洗手? 指生回答,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再看大屏幕上的这两幅人体图片拍摄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人体头发上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图片】。 通过课前大家查阅的相关资料,知道细菌是谁最早发现的? 补充:探索微观世界的先驱—列文·虎克。17世纪中叶,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制作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菌,这些小生物它们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惊叹的记录到:它们像蛇一样的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慨。 2.过渡:在瞬息万变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受到数以亿计的细菌的侵袭,对于细菌你想了解它哪些问题? 预设:细菌能引起哪些疾病?都有什么症状?细菌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怎么预防?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是怎样的?细菌是怎么生长的?怎么繁殖的?细菌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等? 3.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回答,老师可以将同学们回答的问题归纳为这几类内容:【板书一是细菌的形态特点;二是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三是细菌的繁殖】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细菌》,从中寻找答案。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细菌结构和形态。 1.教师提问:(出示问题),同学们,你觉得我们应该先来研究哪一个问题? 教师交流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好,那我们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_冀教

5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1/4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1/3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5细菌和病毒》word教案 (1)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细菌、病毒的危害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中,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就是细菌和病毒。 二、寻找细菌的特点: 1.提问:与常见动物和植物相比,细菌有哪些特点? 2.有关细菌的问题卡 (1)身体大小有什么特点? (2)生活在哪儿? (3)怎样繁殖?繁殖的速度如何? 3.将细菌的特点以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自己设计的图表中 三、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1.说说自己曾经患过的疾病,并记录表中 所患疾病主要原因 2.判断自己所患的疾病中哪些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3.病毒生命活动的特点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才能表现生物活性。 4.总结细菌、病毒的危害 细菌: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鸡瘟、牛瘟、人的脊髓灰质炎、烟草的花叶病、口蹄疫病毒5.找出细菌、病毒对人类有益的例子

细菌: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 制醋要用醋酸杆菌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地球上一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 病毒:可以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和防治农业害虫。例如:用来防治松毛虫 四、让我们更健康: 1.判断图中做法是否有利于我们的健康,说说理由,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更健康? 2.学生判断、汇报 3.与同学交流看法,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作业: 回家制作酸奶

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doc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第1单元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 4、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 5、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 6、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 8、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9、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0、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11、未受精的蛋是一个细胞,受过精的蛋同样也是一个细胞。(×) 12、人类可以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 13、细胞很小,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 14 、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疾病的一种方法。(√) 15 、生命体大多都是由细胞构成。(√)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 A )。 A 、乳酸细菌 B 、结核杆菌C、双球菌 2、细菌对人类( C )。 A 、有益 B 、有害 C 、有益和有害 3、“脓”就是死亡的( B)和病菌等的尸体。 A 、红血球细胞B、白细胞C、神经细胞 4、生物体的衰老、死亡是由( A )衰老、死亡引起的。 A 、细胞 B、细菌C、病毒 5、霉有( C )种颜色。 A、1 B、2 C、多 6、生命体大都由( A )构成。 A、细胞 B、细菌 C、霉 四、用线把下面的科学家与他们的发现连起来。 列文虎克细胞 弗莱明微生物 胡克青霉素 五、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 1 )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 )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 )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 1 )真空包装;( 2)放干燥剂;( 3)低温保存;( 4)太阳爆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并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自制的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 1 )在鲜牛奶里加入1~2 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 )待牛奶冷却到 35~40 ℃,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 )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 )保温 5~6 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所有单元复习资料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细菌和病毒冀教版

5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奶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利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2学情分析 这一个是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的简单分类和基本特征。 3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细菌的特点。 难点:细菌和病毒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各种花草、树木

等植物和各种虫、鱼、鸟、兽等动物以外,还有一些极其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如细菌和病毒。你知道它们的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细菌和病毒。 二、阅读资料,认识细菌 活动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1.交流资料,获取新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前作业,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吗? 今天的课堂就同学们展示的平台,请把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搜集到的资料吧! 学生进行知识交流。 2.观察,归纳新知。 教师出示细菌放大后的图片,让学生发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知识点。(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生活,细菌的繁殖。) 小结: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一般成对,成链,成簇生长,繁殖迅速。 3.教师介绍细菌的相关知识。(筷子上的细菌、人民币上的细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三、分析比较,认识病毒 师:常常与细菌结伴的是病毒,它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资料,看完以后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的区别。播放课件。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病毒比细菌小得多,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四、知识拓展,深化认识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菌与动植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和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也是生物界的成员,属于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件内容,说一说细菌病毒与人有怎样的关系。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一、单元名称:显微镜下的世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 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 四、课时安排: 1、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 2、做酸奶1课时 3、馒头发霉了1课时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一、课题:水滴里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 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通过阅读课文资料,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借助资料,知道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认识细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 观察牙缝和木质菜板上的微生物。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的兴趣。 你观测到了什么? 它是什么样的? 它是否在运动? 4、巩固学习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你对微生物有什么了解了?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如何看宝宝的验血化验单

一、细菌和病毒的特点 细菌特点: 1:细菌是由真正的细胞构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体积在~100微米不等,在显微镜下可以被观察到。 病毒特点 1:不是由细胞构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个分子构成的,这个分子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膜内,因此病毒实质上是一种基因信息。 2:它们不吸收营养、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们能在进入生物细胞后增殖(生物细胞包括细菌细胞和人类的细胞)。所以有一些科学家对把病毒归类为有机生物持怀疑态度。因为有机“生物”就意味着有能力吸收营养,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细菌小千百倍,它们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释就是:病毒就是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为还没有达到细胞的结构,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繁殖,只有进入到别的动物的细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简单的蛋白质构成。 正因为病毒小,是寄存在细胞中,所以很难被杀死,现代人类还没有很好的治疗病毒的方法。所以病毒也是人类的克星。一般采取干扰素,干扰病毒的复制,或者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壳。 而对于细菌,人类已经找到了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最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现在叫阿莫西林。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人得了这些病难于医治的原因了。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状病毒,就是很吓人的。 而细菌就很多了,人体内凡是和空气接触的地方都存在细菌。一般是腔肠的地方。细菌存在有益人体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杀死对人体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产生抗体。尤其对于肠道,要维持细菌群体的平衡。 二、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差别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形态方面 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病毒多位一十二面体。 2.结构方面 虽然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类似的拟核结构,但是细菌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发展出的革兰氏染色机制,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细胞结构,它由核衣壳包裹遗传物质所构成。 3.生存繁殖方面 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样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体内的形式而存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待在外界对于它们而言非常"恶劣"的环境中。 在繁殖时细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两,两变四的方式。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细菌与病毒有很大的区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在人体内合适的条件下,如各种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只要改变细菌的繁殖条件就可能杀死细菌把病治好。而病毒则是非细胞微生物,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因而不能像细菌一样进行自我繁殖。病毒感染后,先进入人体血液内,形成病毒血症。随后只能严格地寄生在人体靶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释放子代病毒。换言之,病毒只有进入了人体细胞内才能生存和复制,此时只要能识别病毒并能区分哪是被感染细胞哪是健康细胞,把病毒和被感染细胞杀死就能把病治好。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现有的合成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不具备这种识别和区分功能,又不可能把人体所有细胞都杀死。而具备这种特异性识别功能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如果感染者此时的免疫力低下,特异性抗体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性疾病难治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而且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它还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除抗病毒治疗外,还需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细菌的 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同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一、细菌的营养1.水分:占细胞浆的 70%~90%,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良好的溶剂。2.碳源(carbonsource):碳源既是细菌的组成成分,又是细菌的能量来源。3.氮源(nitrogensource):氮是组成细菌蛋白质、酶和核酸的成分。4.无机盐类:细菌所需无机盐包括磷、硫、镁、铁、钾、钠、钙、氯、锰、锌、钴、铜等。其中磷、硫、镁、钾、钠、铁需要量较多,其他只需微量。5.生长因子(growthfactors):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而其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一类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等。营养物质主要功用:①供给细菌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