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视角中的女性与女性的自我表达
宋词中的爱情视角与情感表达
宋词中的爱情视角与情感表达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中宋词是以独特风格和深刻情感而闻名于世。
宋词中的爱情题材是广泛存在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爱情视角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的爱情视角以及其中所展现的情感表达。
一、女性视角爱情在宋词中,女性被赋予了表达爱情的自由和能力。
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心灵深处真实的感受,并用文字细腻地描绘出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忧伤和喜悦。
她们通过纤细而富有内涵的笔触,展现出坚强、柔美、矛盾而又深刻的内心世界。
例如晏殊《采桑子·无言独上西楼》一词,通过女性主人公直接而真实地呈现了她对爱人离去的思念之苦。
她把满怀相思之情化成流泪声声,将无尽哀怨尽收于字里行间。
这种深情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同身受,感受到了女性在爱情中所经历的苦痛和无奈。
二、男性视角爱情与女性视角不同,宋词中也存在着男性对爱情的视角和表达。
相比于女性的细腻柔情,男性词人更多地展现出爱情中的豪放坚毅和深藏的温柔。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将浓烈的爱意转化为对世事变换莫测中唯有月光常在的珍贵保持,抒发自己对爱情坚守和追求的决心。
他以饱满而豪放的语言描绘了男子汉心中追求真挚爱情的向往与希望。
三、思念与别离之情除了不同视角下的爱情表达,宋词还以一种特殊方式展示了思念与别离之情。
这种情感是由于身处逆境或他乡,使得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离而产生的。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以细腻婉转的笔触展示了女性对爱人思念之情。
她用寥寥数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被迫与爱人分离后,内心的痛苦、孤寂和无助。
这种深情而凄楚的描写方式引起读者共鸣,使他们感同身受地体味到了思念与别离所带来的心灵折磨。
结论宋词中的爱情视角多样且丰富,不仅展现出了女性视角的独立和坚强,也展示了男性视角中渴望和追求真挚爱情的决心。
同时,通过对思念与别离之情的描绘,宋词传递出了浓郁而深刻的爱情情感。
总结而言,在宋代文学中,词人们通过精湛的语言技巧和深邃的感悟,将自己对爱情的体验表达得生动而灵动。
凝视与反凝视——《露琪亚,露琪亚》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2023年12月Vol.39,No.4Dec.2023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第39卷第4期凝视与反凝视—《露琪亚,露琪亚》中的女性形象书写[收稿日期]2023-10-23[作者简介]陈宜各(1988-),女,山东淄博人,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摘 要]美国意大利裔作家特里吉亚尼的著作《露琪亚,露琪亚》以20世纪50年代的纽约为叙事背景,探讨了在父权结构支配下女性的主体困境及其自我身份的建构。
以露琪亚为代表的女性受到男性凝视的规训与压制,但这规训与压制也激发了女性对抗凝视的动力,进而促成女性自我觉醒的实现和自我建构的突破。
以露琪亚为代表的女性群像虽然带有旧时代传统文化的烙印,但也接受了先进女性思潮的洗礼。
正是这样一群拥有坚韧性格的女性,推动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露琪亚,露琪亚》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女性主义思想的深入思考和探讨,还为读者在阅读其他同类作品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形象;他者凝视;自我建构[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3)04-0080-06Gazing and being gazed— the study of female image writing in Lucia ,LuciaCHEN Yi-g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Lucia ,Lucia written by Italian American writer Trigiani explores the dilemma of female subjectiv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self-identity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patriarchal structure ,with New York in 1950s as the narrative background. Women ,represented by Lucia ,are disciplined and suppressed by male gaze ,but this discipline and suppression also stimulates women ’s motivation to resist gaze ,thereby achieving breakthroughs in women ’s self-identity and self-construction. Although Lucia and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bear the impri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old era ,they have been baptized by the advanced feminist trend of thoughts as well. It is such a group of women with tenacitythat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feminism. Lucia ,Lucia not only reflects the author ’s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refl ection of feminism ,but also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broader perspective when they read other similar works.Key words:feminism ;female image ;others ’gaze ;self-construction○ 陈宜各 (青岛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一、引言阿德里安娜·特里吉亚尼(Adriana Trigiani ,1959—)是一名高产的当代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其作品被译为30多种语言发行,因幽默温馨的风格而被数百万读者所喜爱。
男女间的性别期望与自我认同
男女间的性别期望与自我认同性别是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分类方式,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担负着不同的期望。
这些性别期望对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男女间的性别期望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影响,并进一步思考如何超越这些期望,实现真正的自我认同。
一、性别期望的社会构建性别期望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所期望的行为、角色和特质的一种构建。
在大多数社会中,男性被期望强壮、自信、理性和有竞争力,而女性则被期望温柔、体贴、关心他人和有母性。
这些期望不仅反映在家庭和个人关系中,也体现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和媒体中。
二、性别期望对自我认同的影响性别期望对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小到大,男孩被教导要坚强、勇敢,不流泪,要有领导能力和竞争意识。
女孩则被教导要温柔、善解人意,要照顾他人,要注重外貌和服装。
这些期望塑造了男性和女性对自己的认知和期待,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强化和限制。
对于那些与性别期望不符的个体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甚至自我怀疑。
例如,一个男性可能喜欢艺术和音乐,但社会期望他对体育和冒险更感兴趣。
这种不符合期望的体验可能使个体感到自己与社会的脱节,从而对自己的性别认同产生质疑。
三、超越性别期望的挑战超越性别期望是个体实现真正自我认同的关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挑战社会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期望,并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角色。
首先,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鼓励男女学生追求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学校应该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鼓励男孩们参与艺术和文学活动,女孩们参与科学和技术领域。
其次,媒体在塑造性别期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媒体应该避免强化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而是呈现多样化的性别表达和角色模型。
这样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的独特性。
最后,家庭和社会应该鼓励男女平等地承担家庭和职业责任。
男性应该被鼓励参与家务和育儿工作,女性应该被鼓励追求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思潮的结合在当代中国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为中国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使得女性作家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思想。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传统的文学中,男性视角占据主导地位,女性的形象往往被边缘化或者被刻板地描绘。
然而,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探索女性的价值和存在。
她们用自己的笔触塑造了更加真实、立体和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使得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新的视角使得女性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文学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呼吁女性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压抑。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作家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身体、性别、婚姻、职业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反思和探索。
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她们对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和努力。
这种深层次的探索使得女性文学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而是能够引发读者们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权益的思考和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带来了更多的创作题材和风格。
女性作家们开始涉足各个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生活和情感表达。
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关注社会的不公和性别的歧视,探索女性在政治、职场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同时,女性作家们也开始尝试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使得女性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面貌。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得女性文学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然而,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反对声音。
有人认为女性主义过于偏激,过于强调女性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忽视了男性的权益和需求。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
“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叙事学“话语”研究评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话语”进行研究。
我们将首先对话语结构进行概述,理解其如何成为性别政治中的重要工具。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女性主义叙事学如何对话语进行解读和重构,以揭示其中蕴含的性别权力关系。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为理解性别政治提供新的视角,并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话语结构的性别政治影响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背后的权力运行机制。
我们将对话语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性别政治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期对话语结构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们也将对女性主义叙事学在话语研究中的贡献进行评述,以突显其在性别政治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话语结构与性别政治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为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对话语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性别政治的本质,揭示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为推动性别平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女性主义叙事学中的“话语”概念在女性主义叙事学中,“话语”这一概念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和重要性。
它不仅仅指涉语言层面的表达和交流,更广泛地涵盖了权力、身份、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等多个维度。
在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中,“话语”被视为塑造和反映性别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性别政治斗争的焦点。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是权力和知识生产的场所。
在传统的叙事结构中,男性话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塑造和规定了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地位。
这种话语结构不仅限制了女性自我表达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巩固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因此,女性主义叙事学致力于揭示和批判这种话语结构,以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自我解放。
女性主义叙事学强调“话语”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话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个体身份和集体认同的重要手段。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通过话语来构建和表达自我,抵抗性别歧视和压迫,寻求自我认同和群体归属感。
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
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有关于中国女性在工作、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报道。
然而,相对于男性而言,中国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成长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是中国女性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女性在接受教育方面的机会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拥有自己的事业和职业发展。
然而,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和家庭中,女性的教育机会仍然不如男性。
此外,一些社会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存在,使得一些家庭或社会对女性的教育期望有所偏低。
因此,在教育领域,需要进一步加强性别平等意识的宣传,确保女性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职场的性别不平等也是中国女性自我实现的一大障碍。
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业领域获得了成功,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性别歧视的问题。
首先,相较于男性,女性仍然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限制和歧视。
这包括性别薪酬差距、晋升机会有限以及家庭角色与工作的平衡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女性在职场上的发展,也影响着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因此,建立一套更加公平和包容的职场环境,消除性别歧视,鼓励女性实现自己的潜力,对于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期望也对中国女性的自我实现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和社会更多地期望女性在家庭中担负起照顾子女和家务的责任。
这使得一些女性难以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发展,从而限制了她们在职场上的成长。
因此,树立起尊重女性选择并支持女性事业发展的社会价值观,让女性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对于中国女性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至关重要。
最后,女性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也需要女性自身的努力。
女性应该在教育中树立自信心,从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在职场中,女性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
同时,女性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注重个人成长和提升。
男性的表达方式与女性的理解方式有何不同
男性的表达方式与女性的理解方式有何不同男性和女性在交流中常常存在着异于常人的不同方式。
这些差异可以追溯到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男性和女性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语言使用男性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通常倾向于使用直接明确的语言。
他们更注重事实和逻辑,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他们通常倾向于说话过程中强调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主导地位。
与此相反,女性在表达自己时更加倾向于使用间接和暗示的方式。
她们在交流中注重情感和人际关系,更强调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语调的变化。
女性更擅长用细腻且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来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且倾向于以对话的形式去表达观点和感受。
这种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在沟通时的误解和困惑。
男性可能无法理解女性隐蔽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则可能感到男性的直接表达缺乏情感和关怀。
二、非语言表达除了语言之外,男性和女性在非语言方面也存在差异。
男性在表达自己时通常用身体语言和姿势来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和力量。
他们倾向于直视对方,并采取更加自信和威严的姿态。
相反,女性在交流中更注重身体接触和面部表情。
她们更倾向于使用亲密的眼神接触和轻柔的触摸来表达情感和关怀。
女性的面部表情也更加丰富多样,能更准确地传达她们的感受和意图。
这种非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流时产生误解和不适应。
男性可能无法理解女性需要更多身体接触和面部表情来建立情感连接,而女性可能觉得男性过分强调身体语言,缺乏真实的情感交流。
三、沟通目的和方式男性和女性在表达自己时通常有不同的目的和方式。
男性更倾向于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和追求目标。
他们注重解决实际的困难,喜欢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
男性通常直截了当地沟通,认为解决问题比过程更为重要。
女性在表达自己时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她们倾向于倾听和共情,并以友好的方式来与他人交流。
女性更加关注沟通的过程,注重细节和人际关系,认为情感的交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男子作闺音”与女性词比较
伤 的情 调联 系 在 一起 ,女性 词 亦 如 此 。但 与 之相 比较 ,男 性词 的 总体倾 向不 免有 些艳 丽 ,而女 性词则 呈 现 出清 丽 、淡雅 的特征 。 晏 几道 的 《 木兰 花》 ,词 中 “ 帘” “ 雨” “ 风 ” 等 意象 很 明 显 直 白的点 明 了词 “ 伤 ” 的基 调 。词 中 “ 重” 、“ 彩” 、“ 丹” 、“ 绿” , 使 全词 色彩 鲜 明 ,充 分 体 现 出一 种 “ 红 尘 俗 世 ” 的 感 觉 ,毫 无 清 丽 可 言 ,这 也是 中 国传统 文人 对女 性的普 遍看 法 。 而女性 视 角下 意象特 征 则 表 现 出 了 明 显 的不 同 。李 清 照 《 一 剪 梅》 其 思其 情浓 厚 而 不 失 素雅 ,强 烈 而不 失 婉 转 。其 中 “ 月” 、 “ 楼” 、“ 花” 、“ 水” ,将 词 人 的相 思 与 闲 愁 直 白而优 雅 的 展 现 出 来。 ”宋 代魏 端礼评 价 其词 “ 清新 婉丽 ,蓄 思含情 ” 。 0 至 此 ,我们 可 以看 出 ,女 性 词人 和 男 性 词 人 对 女 性 情 感 的理 解 与感悟 不 同 ,因 而在 意 象 的选 择 与 感 情 色 彩 上也 是 不 同 的 ,一 个 清新 如潺潺 溪水 沁人 心 脾 ,一 个 却 又 如 浓 妆艳 抹仿 如尘 世 般 浓 重 俗艳 ,从 而形成 了女 性词 与男 子作 女声 词 的意象象 征性 的差 异 。
貌 为主要 描写对 象 的。
直接或者间接的描述 中,如柳永如 《 惜春 郎》 中 “ 玉肌琼艳 新妆饰 ” , 晏几道 《 阮郎归》 中 “ 衾凤冷 ,“ 枕 鸾孤 ,愁肠待酒舒 。 ” 这些都可 以 看出男子笔下的最直观的女性 特点与形 象 ,完全与女 子 自身 笔下 的 自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以《呐喊》和《彷徨》为例
1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期总第786期No.1,2020Total of 786鲁迅先生历来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下层贫苦女性的命运,这也体现在他积极利用文学创作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特别是残害妇女的本质,希望以此为妇女解放做出贡献。
1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展现《彷徨》和《呐喊》中较为典型的女性人物有爱姑、祥林嫂、单四嫂和子君。
而这四位女性形象按照其共性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逆来顺受”型和“敢于反抗”型。
《祝福》中的祥林嫂和《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仔细分析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她们都是农村底层的丧夫妇女,作为寡妇本就生活艰难却又都经历了丧子的致命打击,她们始终逆来顺受最后都命运悲惨。
单四嫂子本来是有奔头的,她依靠双手来纺织棉纱,养活自己和宝儿就是她的使命,每天过得虽然清贫但也有盼头有甜头。
“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有意思,寸寸都活着”,可见一斑。
但世事无常,不久儿子宝儿生病病死了,死的不仅仅是宝儿,从前的单四嫂子也一起“死了”,于她而言人生的所有希望都没有了,她再也没有了生活重心,接连丧夫失子,过上了没有血肉的生活。
她总能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这屋子又静又空没有生气,有的,只是她心中无尽的悲与苦。
与单四嫂子有所不同的是,祥林嫂是一步一步“死了”的。
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两颊还是红的”,她踏实肯干,也被东家肯定,继而“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好景不长,祥林嫂被婆家抓回去改了嫁,第二任丈夫死后,祥林嫂再次成为寡妇,她的孩子也被狼吃了,她再次来到鲁家做工,东家也对其不时流露出嫌弃之情,她的“脸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渐渐地“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随着祥林嫂的幸逐渐消散殆尽,她的生命也走向了完结。
《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则是有极强反抗意识的女性。
爱姑也为农村女子,与祥林嫂、单四嫂子相比,爱姑更具有反抗精神,她敢于向侵害自己的势力做反抗作斗争,但遗憾的是她的反抗意识是自发的、蒙昧的,她离婚的事情闹了三年,夫家要“休”掉她,她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
异装癖者的自我表达与职业选择
异装癖者的自我表达与职业选择在当今社会中,异装癖者的存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异装癖是指一种特定的性倾向,其表现为逆向性别角色扮演和穿着,即男性扮演女性或女性扮演男性的行为。
异装癖者通常通过服装、化妆和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性别认同。
然而,异装癖者在社会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惑和挑战,特别是在职业选择上。
本文将探讨异装癖者如何自我表达并选择合适的职业。
一、自我表达与性别认同异装癖者通过服装和化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性别认同,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
对于异装癖者来说,扮装是一种自我表达和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
通过穿着异性装扮,他们能够感受到内心性别认同的满足,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满足感。
这种表达方式并不一定与性取向有关,而更多地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接纳。
二、职业选择的挑战与困扰尽管异装癖者通过扮装找到了自我认同和满足感,但在职业选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部分异装癖者可能会因为对择业方向的限制而感到迷茫和困扰。
一方面,某些职业可能对异装行为持保守态度,对异装者存在就业歧视。
另一方面,异装行为可能会对其在职场中的形象和职业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在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异装者常常需要在表达自我的同时考虑职场环境和社会接受程度。
三、适合异装者的职业尽管职业选择对异装者来说可能具有挑战性,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适合的职业。
实际上,许多职业对异装者是开放包容的,他们可以在这些职业中实现自我表达与发展。
1. 艺术与表演类职业:艺术与表演领域常常是异装者发声的平台。
许多异装者可以通过舞台表演、模特或影视演员等职业来实现自我表达和发展。
这些职业提供了一个接纳多样性的环境,给予异装者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
2. 时尚与设计类职业:在时尚与设计领域,异装者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还能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他们可以成为时尚设计师、服装顾问或时尚博主等,通过自己的视觉表达和创意设计来引领潮流。
3. 社会工作与咨询类职业:作为异装者,他们往往更加敏感和包容于各种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女性写作与性别视角
女性写作与性别视角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我经常思考如何以女性的角度来诠释和呈现世界。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声音往往被忽视或压制,因此,通过女性写作的方式,我可以表达女性的独特视角,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反思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首先,女性写作有助于展现女性的情感和思想。
在过去,女性往往被视为柔弱和情感化的一类人,而男性则被赋予了理性和冷静的形象。
然而,女性同样拥有深刻的思考和复杂的情感。
通过女性写作,我可以展现女性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将女性从传统角色模型中解放出来,呈现她们的愿望、欢乐、忧伤和挣扎。
其次,女性写作有助于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
性别不平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女性写作则成为了一种抗议和反思的方式。
通过女性写作,我可以讲述女性身处男性主导社会中所经历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和歧视。
无论是家庭中的角色分工、工作场所的性别歧视,还是对女性身体的肢体化观念,女性写作都成为了反抗和改变的力量。
此外,女性写作还有助于探索女性身份和自我认同。
在众多的角色压力和社会期待中,女性经常需要追求自己真正的自我。
通过女性写作,我可以思考并传达女性在不同环境下的身份认同,以及她们通过自我探索和成长展现出的力量。
女性写作不仅为女性们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渠道,也为其他人提供了了解和尊重女性内心世界的方式。
然而,要以女性视角进行写作并不容易。
在创作过程中,我常常面临来自社会和内心的挑战。
社会对女性写作的期待和限制往往让我产生困扰,思考如何在创作中逃离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而内心的挣扎则来自于我对自己的期望,我常常担心自己的作品不够优秀,无法真正表达女性的声音和故事。
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我相信自己的声音和视角有价值。
我相信通过女性写作,我可以为女性争取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性别不平等的关注。
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坚持发声,用文字和故事来改变世界。
女性写作与性别视角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通过我作为女性写作者的实践和努力,希望能够为女性发声,探索和展现女性独特的世界观。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表现与影响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表现与影响在职场中,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性别角色上所持有的固定观念和期待,这些观念和期待常常被植入到个体心智内,影响他们的行为、态度和表现。
本文将探讨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在职场中的表现与影响,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表现1. 工作职责分配的偏见:根据性别的刻板偏见,男性常常被视为更具竞争力和领导力的人群,而女性则被认为更适合从事支持性和间接性的工作。
这种刻板印象导致了对工作职责的不公平分配,剥夺了女性发挥潜力的机会。
2. 领导力评估的扭曲:在领导力评估中,往往偏向男性特质,例如决断力、自信和竞争力。
这种偏见使得女性在晋升和职业发展上面临更大的障碍,即使她们具备出色的领导能力。
3. 薪酬不平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也在薪酬方面产生了影响。
研究表明,无论工作背景和能力如何,女性的薪酬往往低于男性。
这是由于对女性员工的低期望和对男性员工的高期望,以及性别刻板印象对个体价值的贬低所导致的。
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1. 妨碍个体发展: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对个体的职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女性可能被限制在传统女性职业领域,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同时,对于男性来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他们在自我表达和情感表达方面受到束缚。
2. 引发不平等待遇: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也给职场带来了不平等待遇。
女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与男性同等的认可和机会。
同时,女性还面临着性骚扰和歧视的风险,这进一步影响了她们在职场中的表现和发展。
三、解决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办法1. 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教育和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性别平等教育和性别平等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认识,并鼓励个体超越刻板印象,追求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2.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雇佣偏见:企业应采取积极措施,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对雇佣和晋升的影响。
冻土中的新芽——《一九八四》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女性角色比较
039而令中产阶级家庭开始逐渐重视儿童的教育。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水平尚未发展到理想阶段,但已具备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能辨别简单的好坏。
因此,格林的改编删除了成段的“道德训诫”,使其更契合儿童目前尚未成熟的认知水平,将警告糅杂到故事中,使好人和坏人泾渭分明。
在格林的改编中,作者创新性地给予了主人公改过自新的机会。
书中专程安排猎人将小红帽和外婆救出狼腹,其中的猎人正是父权主义的代表。
简而言之,格林兄弟将法国上流社会性道德教育的故事改编为德国主流社会礼仪道德教育的故事,赋予童话教育儿童了解自然、认识社会的功能。
此次改编有三处明显的变动。
第一处是小红帽出发前,增加了妈妈的叮嘱“趁着天还早,你快去快回,你要乖乖地走……别东张西望”①。
前文已经提及,弗洛姆认为,小红帽处于面临性问题的年龄,妈妈的教导意在提醒女孩性的重要以及丧失初次的惩戒。
从《外婆的故事》到格林改编的《小红帽》,小红帽母女之间一直保持依赖的关系。
由于文中的小红帽的家庭中并未出现男性角色,导致小红帽处于男性认知空白阶段。
同时从前文的嘱托中来看,女孩对世界的好奇并不被女性所鼓励,妈妈的警告暗含着社会对女性的定位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文章设置延续了前期佩罗的版本。
17世纪的皇权时代,女性被视为贵族联姻时交换的资产,属于婚姻关系中的牺牲品。
因而在此背景下,小红帽皆饰演了具备警示意义的反面角色,因为没有守住未来伴侣的“性私有财产”,必然遭受到惩罚。
这既说明了性及贞洁对女性的重要性,又表达出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对女性性贞洁的强烈需求。
第二处是出现全新的角色。
猎人的出现适配小红帽和外婆获救的情节设置,也使二者共同构成男性形象的两面性——虚伪的坏人(狼)与英勇的好人(猎人)。
在之前的故事中,按照出场顺序依次排列为母亲、小红帽、狼以及外婆,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母系世界的状态。
在格林的版本中,父亲等男性角色在文章的前中段并未提及,暗示了他们的不在场状态,直到故事结尾才出现了作为拯救者的猎人形象。
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
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论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引言: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声音和故事情节等多种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构的世界中。
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电影叙事往往以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者视角展开,从而引导观众对于影片所呈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
特别是在现代电影叙事中,女性叙述人和女性意识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电影作品中提取具体例子,探讨电影叙事中的女性叙述人与女性意识。
一、女性叙述人的崛起1.电影中的女性叙述人多元化在过去的电影史上,男性主导的叙事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叙述人显得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叙述人的数量和作品的质量逐渐增加。
而且,这些女性叙述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既有强势的女性,也有弱势的女性,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和经历为电影故事注入了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2.女性叙述人展示的女性意识女性叙述人通常关注那些男性主导叙事所忽略的问题和视角,通过她们的故事传递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职场中的独特体验。
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反思婚姻、家庭、性别和权力等议题,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电影《不一样的天空》中的女性导演塔西米汀·多甘扮演了女性叙述人的角色,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妇女维权的故事,同时也揭示了印度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二、电影叙事中的女性意识1.画面语言中的女性意识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电影叙事中的画面语言常常通过符号和象征来传递信息。
女性意识在电影中通过画面语言得以展示,比如电影《无法触碰的恋人们》中,女主角以她自由飘逸的长发和低调而独立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独立意识。
2.剧情发展中的女性意识电影叙事的剧情发展常常涉及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成长,而女性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表达。
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的女主角通过她的坚强和勇敢,以及她对于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追求,展示了女性在面对逆境时的积极意识。
女性主义艺术——传统绘画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艺术——传统绘画中的女性意识【摘要】女性主义艺术在传统绘画中探讨了女性意识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对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性别固化问题。
接着介绍了女性主义艺术家是如何对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反思和重构的。
女性主义艺术在突破传统绘画中的性别固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其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
最后文章探讨了女性主义艺术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认为其为传统绘画带来新的视角,为社会带来思考与启示,也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主义艺术的出现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声音和视野,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绘画中的性别观念和规范,推动艺术创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女性主义艺术、传统绘画、女性意识、女性形象、性别固化、审美、表现方式、社会影响、新的视角、思考与启示、当代艺术、重要性。
1. 引言1.1 女性主义艺术——传统绘画中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艺术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和探索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经验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传统绘画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但通常受到男性视角和审美标准的影响。
女性主义艺术家开始对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试图打破现存的性别固化和主导性审美。
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为柔弱、被动和依赖于男性的角色。
女性主义艺术家通过重新解读和重新塑造这些形象,批判性地反思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她们尝试探索女性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挑战传统的视觉语言和权力结构。
女性主义艺术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传统绘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生命力,为社会带来了思考与启示。
通过反思和重新诠释传统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艺术家不仅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也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和可能性。
在当代艺术领域,女性主义艺术已成为一种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们带来了对性别、权力和身份的新的理解和思考。
2. 正文2.1 对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传统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代到现代,艺术家们通过画笔描绘出了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
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与自我发展
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与自我发展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是男性、女性还是其他性别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而身体表达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外貌、形象和行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与自我发展紧密相连,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一、性别认同与身体表达的关系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是内心的感受和认知。
它与个体的生理性别、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等相关,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这些因素。
个体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其生理性别一致,也可能与其生理性别不一致。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性别认同与其生理性别不一致的人,他们常常希望通过身体表达来呈现出自己真实的性别认同。
身体表达是个体通过外貌、形象和行为方式等来展现自己的性别认同。
比如,一个认为自己是女性的人可能会选择穿裙子、化妆和打扮成女性,以此来外化自己的性别认同。
而一个认为自己是男性的人则可能会选择留胡子、穿着男性化的服装来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通过身体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不仅可以让个体更好地认同自己,还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二、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对自我发展的影响1. 促进心理健康: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同自己,减少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感。
当个体的性别认同与其生理性别一致并得到了身体表达时,个体通常会感到满足和心理健康。
2. 塑造个体形象: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可以帮助个体树立自己的形象和个性。
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表达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3. 促进社会适应: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个体通过身体表达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性别认同时,周围的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个体的性别认同,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歧视和排斥。
4. 探索自我身份:性别认同的身体表达也是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对于那些对自己性别认同不确定或具有其他性别认同的个体来说,通过身体表达他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性别认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塑造自己的未来。
女性身体与男性目光:解读网络贴图
女性身体与男性目光:解读网络贴图
张鹏
【期刊名称】《中国青年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本文采用目的性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女性和男性题材的网络贴图,并从贴图内容、跟帖、主帖标题三个方面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图片里表现出的角色有很大不同.笔者采用代理消费理论对之加以解释,认为网络贴图反映的是男性目光规定了的女性身体,男性通过符号权力在网络中重构了他们在生活中的权力关系.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张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天使与魔鬼——解读《喧哗与骚动》男性目光中的凯蒂形象 [J], 马雨
2.男性文化霸权和女性自我表达的迷失——新媒体时代女性身体事件透视 [J], 洪世林
3.目光的失去成就了主体的重生——用拉康的目光理论解读奥康纳的《慧血》中黑兹尔的宗教救赎和重生 [J], 莫莉
4.女性身体、男性叙述与窥视癖 [J], 玉兰;
5.男性视角下的女性身体、权力与图像 [J], 吴伊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视角中的女性与女性的自我表达社会学院孙颖 101080034摘要在男权影像中,女性总是被看、被消费和被规约,而女性主义影视则以破坏男性视觉快感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男性文本对女性形象的固化编织。
然而长期处于传统男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主义导演,有的摆脱不了潜意识中的男权和父权阴影,有的又激进地极端消费男性,这都导致了女性真实表达的举步维艰,女性的自我形象也不免存在或过度强势、或模糊脆弱等明显的先天缺陷。
关键词影视女性主义凝视马尔库塞指出,大众文化的特点是以快乐为原则的。
快乐的表达充满了矛盾的话语实践,这种矛盾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享受传媒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承载着女性作为“被看”者在传媒的眼光中遭到“象征性歼灭”乔纳森·施罗德说:“凝视不只是看,它意味着一种心理上的权力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凝视者优越于被凝视的对象。
”作为带有权力意志的观看方式,“凝视”(gaze)总是与种族、性别、民族、阶级等身份问题联系在一起,如白人对黑人的凝视,男性对女性的凝视,西方对东方的凝视,富人对穷人的凝视。
这是一种无声的目光暴力,却能对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制。
福柯也曾说过,“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的禁制,只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都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下变得卑微”。
他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到的“全景敞式监狱”就是这种情形。
在这个建筑中,被囚禁者处于四周环形的监狱里,是时刻被观看的,而中心瞭望塔上的监视者则可以观看一切。
这种观看就是“监督的凝视”,它体现了一种控制的权力。
福柯认为,观看者可以通过“凝视”来建构自身的主体身份,而被观看者的行为和心理就会在被“凝视”的过程中受到“规训”,会被动地接受和内化观看者的价值判断。
处于男权文化体系中的女性就是这“全景敞式监狱”里被凝视的囚禁者,而男性则是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凝视者。
玛丽·艾·布朗指出“特定的受众立场(或主体的立场)是通过受众对文本为其创立的立场的认知来创立的。
”因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不仅男性设定了审美角度,也规定了女性看女性的角度。
传播者设定的受众立场是男性的,所以男性拥有了窥视的宰制权力,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是为迎合男性口味和欣赏习惯及心理需求而设计的,女性在其中明显被置于对象位置,即主体被客体化了。
影视作品中的“凝视”是编导主观意图的体现,常常带有鲜明的性别色彩。
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中指出,“在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
”在以男性权威为主导的影视作品中,男性编导掌控着摄影机,于是女性就成为了这种目光暴力的对象,成为了男人凝视、幻想和规训的目标。
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劳拉·马尔维在《视觉快乐与叙事电影》中,以精神分析为工具进行电影批评,并与窥阴癖等精神分析概念相联系,所以观众会被传媒设定为男性。
“女人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人看和被展示,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
”纵观近些年的男性影视作品,我们总能看到在男性欲望目光的渴求下,女性角色的服饰呈现出轻、薄、透、露的性感特征。
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女性服饰的性感开放程度就令人咂舌。
再看冯小刚的《夜宴》,女主人公婉后的服饰造型也大多是低胸露背、薄如蝉翼的,女性的身体在轻纱拂动中若隐若现。
观众通过镜头窥视到婉后在入浴和按摩时裸露的身体。
而受男性指挥的摄影机则不遗余力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将女性身体充分地展现在各种场景中。
张艺谋在《十面埋伏》里将小妹在花瓣浴中的半裸身体直接呈献给观众;当然,也有一部分作品表面上没有明显的裸露情节与性暴露场景,但女人们基本都具备面容姣好、身材诱人的特征。
于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欲感染力的女性身体就成为了男性观看与消费的对象,成为了男性偷窥快感的来源。
在传媒男性立场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下,女性观众的内心体验基本已被男性标准驯化, 并开始主动地向男权投靠和认同, 在库利所称的“镜中我”中,逐渐失去女性的自觉意识,认同男性视角。
女人看着她们自己“被看”,并享受“被看”的过程,这就是“被看”的快乐。
在这样的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被扭曲想象。
在男性文化之镜中,她要么是花木兰化妆成男人,要么就是在男性之镜中照出男人需求的种种女人形象,是巫、是妖、是贞女,是大地母亲。
《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中的两位王后就是“妖女”的典型代表。
这类女人作为“本能和欲望的符号是男人们肉体上的承担者”,她们虽然满足了男性的生理需求,但由于其行为偏离了社会准则,主动去追求自己的欲望,那么势必会遭到男权文化的制约与惩罚。
二女性意识觉醒后的自塑戴锦华指出,“女性在今日文化中遭遇的是镜城情境,在男性文化之镜中,她要么是花木兰化妆成男人,要么就是在男性之镜中照出男人需求的种种女人形象,是巫、是妖、是贞女,是大地母亲。
只有在女性自身体验的忠实写作中,才能打破所有镜子,让它成为哈哈镜。
”因此,女性只有自己从事创作,才能改变被凝视、被控制的命运;只有立足于女性视角,才能彻底消除男性主体的视觉快感,才能打破传统影像中男人看、女人被看的模式;只有用女性自己的声音才能表达出女性内心世界的真实。
以《大明宫词》为例,在剧中,女性渐渐成为操纵镜头的主体,男性似乎成了公开场合被欣赏和被看的客体。
通过镜头符号的呈现,实现了女性对男性的性消费,完成了女性征服男性的表征实践,表达了女性的主体意识,无疑是女性意识的进步与突破。
摄影机的镜头很多时候是与太平公主的眼睛合为一体的。
在片头曲中,摄影机就是借太平公主的眼睛望出去的,就连太平大婚被揭开面纱的瞬间,镜头也是反打了新郎的面部特写。
当然最经典的当数男宠取悦武则天的镜头,摄影机从中近景拉到特写,将浓妆艳抹、骑着白鹤的张宗昌置于女性的“凝视”中,这个场景充满了女人观赏男人、把玩男人的意味。
“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雄壮的,还是娟柔的,只要你把他放在女人的位置上,他就是个女人……”李少红借武则天的口说出的这句话形象地消解了男权文化对于女人的定义,“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女性就此实现了拒绝被看,同时还开创了女性看、男被看的全新局面。
其次,女性还突破了经典男权话语的窠臼,实现了女性的自我表达。
在《大明宫词》中,李少红刻意安排了太平公主作为叙述主体,这就意味着整个故事将由女性站在女性视角上加以引导、评说和阐释。
从叙事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让女性“说话”的叙事态度,它突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打破了传统男权文化以男性作为叙述主体的思维定势。
武则天这个历来被男性丑化为热衷权力、骄奢淫逸的“妖女”在《大明宫词》中也得到历史性的平反。
她变得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具备了一个女人所应有的全部自然属性。
《大明宫词》中的太平公主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能够决定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并为之负责。
在对待爱情上,她尊崇内心的感觉,丝毫不受门第、财富、权位等因素的影响。
而围在她身边的那些男性却因为缺乏爱的勇气和能力陷入了一种虚空和被动的境地。
相对太平而言,薛绍、武攸嗣、张易之……他们都只是承载太平爱情的客体。
在谈到女性题材时李少红曾说,“女性导演可能在这里把女人当作一个‘我’,而男性会把女人当作一个‘她’来处理”。
正是这种把女人当作“我”的性别意识,使得这些立足于女性视角的作品颠覆了传统男性文本对女性神秘化、妖魔化的想象和叙述,还原了女性最真实的形象和精神状态,实现了由“他塑”向“自塑”的转变。
三女性表达的困境我们在承认女性影视创作者们为女性自主自为所作努力的同时, 也意识到女性影视创作主体在进行女性命运遭际探索, 建立女性自身价值方面确实存在十分明显的缺憾。
女性编导中大部分人隐去自己的性别身份, 不去关注女性, 使得作品在选材、故事、人物、叙事方式、镜头语言上, 都难以辨认,在这类女性影视从业者心目中, 女性命题对当代中国社会是一种过分的文化与精神奢侈, 还无法列入议事日程。
因此,她们都选择了重大的社会、政治与历史题材, 进行影视宏大叙事的创作。
毫无疑问, 她们是主流影视或艺术影视的制作者, 而不是边缘的或反电影( anti- cinema) 的尝试者与挑战者。
因而, 她们也成为了各类影视大奖的主要获得者, 她们享受荣誉时却忽略了作为女性编导应该有义务为女性自身的发展出谋划策。
导演黄蜀芹就曾公开表明过对这类影视创作的不同意见: 我上述所指的主流, 是流行于社会的传统文化(电影), 因为数千年的男权中心社会, 它必定是男性视角中的世界, 也是被社会教育与熏陶而就的绝大多数观众(也包括多数女人)共同承认、共同接受的影像世界。
但是如果说, 电影要拍出个性来, 就要融入导演的自我, 这首先有性别, 性别中再有个人。
如果性别都迷失了, 怎么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呢? 而性别迷失正是当下女性影视从业人员采取的共同执业策略。
这些影视彰显了女性导演们鲜明的女性意识和成熟的女性情怀,但我们又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女性话语表达最终还是深陷泥淖:一方面为了表现女性意识而有意弱化、嘲弄、甚至放逐男性,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还是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阴影。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类的文明历史也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出来的,然而,两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却始终存在。
当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所取代,女性就开始受制于男性权威,并逐渐沦为了男性的附庸。
与西方相比,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更像一艘长眠深海的沉船。
在三千多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浸淫下,“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男尊女卑思想早已将中国女性钉在了“他者”的十字架上。
千百年来,中国女性早已习惯了沉默地、卑微地存在于男权社会的边缘,甚至也在男权文化中习得了男性目光,她们往往会自觉地从男性立场出发,按照男性的要求来看待男性和自己。
这就是约翰·伯格的著名观点:“男人观看女人,女人观看自己被观看。
这不仅决定了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而且规定了女人和她们自己的关系。
”女性话语在大众传播中的艰难境遇,既反应了当代大众传媒在力图改变自身女性偏见、重构女性话语中所进行的努力,也注释了在这一进程中,传媒所面临的由权力、商业和传统势力所构建的多重障碍。
四结语影视从不缺少对女性的描述。
令人欣喜的是,当代影视开始从“凝视”的性别意识出发去关注女性的成长,然而男性影视往往只是一种伪女权叙事策略,女性影视要么无法彻底摆脱男权文化的阴影、要么极端化地排斥男性来建立一个专属女性的单性王国。
面对现状,长期生活在传统男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主义导演首先需要时刻警惕男权意识的同化。
正如戴锦华所说,“在反抗男权社会文化之先,我们首先要反对的是自己心里的父权的阴影、男权的栅栏。
”只有走出父系语言和秩序的围困,才能开辟出真正属于女性的自由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