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学(1)

合集下载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这次事件促进了公众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和对 于政府政策管理监督和参与的积极性,直接促成了空气 污染监测管理的新标准、政策的发布,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a
3
目录
污染指数法 模糊数学法 灰色系统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神经网络法 污染损失率法
a
4
一、污染指数法
将某污染物质浓度与该物质的环境 质量标准对比,比值就是污染指数。 当污染指数大于1时,表示超标。数值 越大,污染越重。在环保站,环境质量 报告书的编写多用指数法。
(二)水质污染评价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目前我国的水质监测公报中采用的便是单
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其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
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 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
a
16
(二)水质污染评价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计算公式为:
Ii
Ci C oi
式中, Ii为水体中污染物i的环境质量指数;Ci为 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Coi为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值。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7
(二)水质污染评价
2、K法和P法
目前我国用的水质评价方法是综合污染 指数(K)法及水质质量系数(P)法。
a
18
(二)水质污染评价
(1)水质质量系数(P):其计算式如下:
p n c i
c i 1 oi
式中:ci——各种污染物的实测含量; coi——地面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的最高
允许标准
a
19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a
1
前言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 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 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分析 (1)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分析 (1)

第一章1、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二章1、模型的结构:白箱、灰箱、黑箱第三章一、指数评价的模型: 1、单因子指数:iii S C I =(3-1)I i 为第i 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评价标准。

I 越小越好 <1,转评价标准越好;=1 临界状态,I 的数值越大表示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

对于溶解氧和pH 值而言,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分别如式:(3-2)和(3-3))23(910-<⨯-=≥--=DO DO DODODO DO DO DOS DO S DO S C S C I S C S O C O I ,对于;,对于 式中:O S 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I DO 为溶解氧指数,C DO 和S DO 为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检测值和评价标准值。

)33(0.70.70.70.70.70.7->--=<--=pH pH pH I pH pH pH I u pH d PH ,对于;,对于式中:pH 为检测值,I pH 为pH 指数,pH d 为评价标准值的下限,pH u 为评价标准值的上限。

例1:根据在某湖泊三个采样点上,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用地面水3级标准水温15度时, 计算各采样点单因子指数 O S =10.043(1) 均值型多因子指数:∑∑====n i iin i i S C n I n I 1111 n 为参与评价的因子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ni i i I W I 1W i 为第i 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3) 内梅罗指数:2)()(22i i AveI MaxI I +=MaxIi 为各单因子指数的最大者,AveI i 为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一)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一)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有利影响程度分级:
微弱有利影响
轻度有利影响
中等有利影响 明显有利影响 非常有利影响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具有环境影响识别功能的方法有核查表法、矩阵法、图
形叠置法、网络法等。由于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 还具有综合评价功能,故放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中予 以介绍,这里仅介绍核查表法。
EI wi (vi1 vi 2 )
i 1 m

EI Vi 1Wi Vi 2Wi
式中:EI为环境的净影响;(Vi)1和(Vi)2分别为有无工程项
目情况下第i种环境参数的环境质量值;Wi为参数的相对权
重。
Go back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影响预测方法:
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预测法 以数学模式为主的客观预测法(黑、灰、白) 以试验手段为主的试验模拟方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概念: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 量的评定。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指数法
• 矩阵法
• 网络法
• 图形叠置法
• 动态系统模拟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数法 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1.相关矩阵法 将横轴上列出各项开发行为的清单,纵轴上列出受 开发行为影响的各环境要素清单,从而把两种清单组成 一个环境影响识别的矩阵。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2.迭代矩阵法 迭代矩阵法的步骤: (1) 首先列开发活动(或工程)的基本行为清单及基本环境因素清 单。 (2) 将两清单合成一个关联矩阵。把基本行为和基本环境因素进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五章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 了解环境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了解模糊集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



指数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 运筹学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指数评价法



环境质量是各个环境要素优劣的综合概念。衡量 环境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通常用环境中污染物 质的含量来表达。 人们希望从众多的表述环境质量的数值中找到一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简明确切地表达一定时空范 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指数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是质 量好坏的表征,既可以表示单因子的,也可以表 示多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

一、指数评价法

3、空气污染指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 API)就 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 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 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 化趋势。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 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 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所要评价的 区域环境要素背景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在现有监测数据不足时,要组织环境背景特 征的调查,设计监测网络系统,确定本地区 环境内污染物和各种有关参数的背景值。 监测计划的内容、监测网点的设置,或根据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任务及评价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污染源分布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环境质量评价是对一个特定地区或者局部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环境质量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涉及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空气质量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定和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指标,可以评估目标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一般包括大气传播模型模拟、监测站点数据、指数评价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估,可以判断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污染源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其次,水质评价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水质评价一般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分析和评价方法等环节。

通过对水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域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水质评价除了包括城市水源地、城市供水管网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评价和监测。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状况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污染物浓度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状况。

土壤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土壤修复、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提供依据。

另外,环境质量评价中还包括对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噪声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噪声源的测定和分析,评估目标区域内的噪声污染状况。

固体废物评价主要是对垃圾、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生成、处置和处理进行评价,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理和处置。

生态环境评价一般是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在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价指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等多个环节。

同时,环境质量评价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大范围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遥感监测、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度。

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建议,以改善环境状况、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1)

附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 行)二○一一年三月—3—目 录一、基本规定 (6)(一)评价指标 (6)1.水质评价指标 (6)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二)数据统计 (6)1.周、旬、月评价 (6)2.季度评价 (6)3.年度评价 (6)二、评价方法 (7)(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1.断面水质评价 (7)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1.水质评价 (9)2.营养状态评价 (10)(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一)基本要求 (12)(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4—(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5—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一)评价指标1.水质评价指标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

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1.周、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价,以每年1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对于少数因冰封期等原因无法监测的断面(点位),一般应保证每年至少有8次以上(含8次)的监测数据参与评价。

环评作业 习题-1、2(含答案)

环评作业 习题-1、2(含答案)

(1)计算各断面的均权水质指数; (2)计算各断面的内梅罗水质指数;
河流中各采样断面上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值(mg/L) 断面号 A1 7.62 23.61 0.017 0.015 0.006 2.46 0.001 未检出 2.62 A2 15.9 17.5 0.025 0.038 0.004 5.16 0.0008 0.01 1.45 A3 4.55 24.59 0.007 0.006 0.005 6.46 0.0009 未检出 4.15 A4 5.41 4.59 0.01 0.004 0.006 7.13 0.0012 0.01 6.52 A5 1.19 6.60 0.002 0.002 0.007 4.69 0.0011 0.032 0.71 A6 2.52 1.64 0.002 未检出 0.004 7.21 0.001 0.03 0.54
习题-2
2-1、 什么是模型,什么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有哪些特性。 答:如果一个事物 M 与另一个事物 S 之间, 满足两个条件: 1. M 中 包含有一些元素(分量), 每个元素(分量)分别对应和代表 S 中的一个元素 (分量); 2. M 中的上述分量之间应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种个关系可以用于 与 S 的分量间关系进行类比。我们则将事物 M 称为事物 S 的模型。 满足模型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和算法叫做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具有下列特征: 1、高度的抽象性。通过数学模型能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从而可以突破实际系统的约束, 运用已有的数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 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较之在原型或实物模型上的研究具有很多优点。
选择(2)时,趋势线如下:
y
1.4E+14 1.2E+14 1E+14 8E+13 6E+13 4E+13 2E+13 0 0 10 20 30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 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污染、危害;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卫生学之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卫生学之环境质量评价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环境调查监测评价
环境效应分析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2024/6/29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36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
18:09:35
2024/6/29
37
2024/6/29
38
(一)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监测数据
基 本 要 素➢
2024/6/29
24
一、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一)目的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 评价治理的措施和效果 (二)内容
污染源位置、规模;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三)方法
➢ 对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监测;
➢ 物料平衡推算法。
2024/6/29
25
(三)污染源评价方法
• 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是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 排毒系数法: 排毒系数是表示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
人群健康潜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它体现 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性。
2024/6/29
28
18:09:35
等标污染负荷法
式中: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i为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C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谁,采用国家 规定的排放浓度标准(mg/1或mg/m3)
2024/6/29
8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资源质量
就自然环境而言,可用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的尺度来衡量
人类生活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EQ = Environmental QualityEQA =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EIA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60年代来,世界各国开始注意EQA研究工作,美国在1977~1981年环境科学规划中曾多处提出开展EQA研究.美国、前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先后提出了用于EQA的水平及变化的多种环境指数。

1971年,在美国费城,美国科协主持召开了环境质量指标讨论会;1974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科学委员会在加拿大召开了EQ会议;1969年,美国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首次建立了EIA制度. 此后,很多国家建立了EIA制度,EIA成了环境保护的热门领域。

国内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陆续开展起来,大体经历了(1)初步尝试(1972-1976)、(2)广泛探索(1977-1979)、(3)全面发展(1979-1981)和(4)由现状评价转入环境影响评价(1981以后)四个阶段。

我国十分重视EQA工作,1973年以来,开展了很多区域性EQA工作,其中著名的有北京西郊、东南郊EQA;南京城区EQA;官厅流域EQA;渤海EQA等。

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EQA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编写了EQA方法指南等。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在我国实行EIA制度。

1986年颁发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对EIA的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EQA的作用和地位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最核心的基本概念,环境质量学则是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几大柱石之一,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EQA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EQA,可找出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弄清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区域EQ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为制定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确定重点治理工程方案和拟定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2 1 .8 2 2 .4 1 8 .4 9 .2 1 0 .2 8 .8 11 .2 1 0 .0 1 7 .6 2 6 .6 2 6 .0 3 0 .6 1 7 .7
3 .6 8 .0 6 .6 9 .2 7 .6 6 .8 4 .2 5 .4 7 .4 7 .0 7 .0 7 .0 6 .7
4 .4 8 .0 8 .8 1 3 .2 1 4 .2 7 .4 8 .6 1 0 .2 8 .0 6 .8 7 .0 6 .2 8 .4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干绝热温度递减率:d=0.89K/100m 温度层结
– 正常: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大 于d,有利于污染物质扩散;
– 中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温度梯度等 于d;
– 等温:气温不随高度而变化; –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
具有逆温的大气层是强稳定的大气层。 空气污染事故大多发生在有逆温层和静
风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 年
N
3 .4 3 .3 3 .5 2 .8 2 .8 2 .4 2 .3 2 .6 3 .1 3 .1 3 .3 3 .3 3 .1
N N E 3 .5 3 .4 3 .3 2 .9 2 .9 2 .3 2 .7 3 .0 3 .8 3 .8 3 .2 3 .2 3 .3
NW
2 .2 2 .0 3 .3 1 .0 2 .0 2 .7 2 .1 3 .0 2 .5 2 .5 1 .5 1 .5 2 .3
N N W 3 .4 2 .9 3 .5 2 .4 2 .8 2 .8 3 .6 2 .7 3 .2 3 .2 2 .8 2 .7 3 .0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九章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环境监测一、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一)环境监测的目的意义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只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最初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于化学污染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科学 环境分析化学就产生了。

由于环境污染物通常处于痕量级,基体复杂,流动性、变异性大,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和分析精度等提出了很高要求。

所以,环境分析化学实际上是分析化学的发展,同时也是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

由于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以及其他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加或拮抗作用,所似,仅对单个污染物短时间的取样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取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数据。

即需要得到各种污染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时、空分布数据,才能对环境质量作出确切的评价。

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

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有对环境中热、声、光、电磁、振动、放射性等物理量和状态测定的物理监测方法,以及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

目前,环境监测以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为主要手段,但由于生物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它不仅可以反映多种因子污染的综合效应,也能反映环境污染的历史状况,即长期的积累效应。

生物监测可以完成化学监测和物理监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

评价因子的选择
根据评价对象和目的选择. 根据区域生产有害污染物的排放特点选 择. 应尽量选择国家规定的监测项目.
评价因子选择的限制条件
在评价区域内,所选择的评价因子应能 代表本地点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 所选择的评价因子在评价方法上能解决 定量化的问题,以便解决评价函数和确 定权重值.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均权评价法; 加权评价法.
复习
什么是生态学?你对生态学的发展是如 何理解的? 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种群数量动态参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 影响种群动态的? 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式有哪两种?你是如 何理解的? 什么是生态位?
群落的定义及特征 边缘效应 群落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含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 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生态系统的演替 顶极生物群落 生态平衡及特征 生态平衡的失调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
第十五讲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评价内容与程序; 评价要素与评价因子的选择;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基本概念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 某些要 环境质量: 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 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包括 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质量.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的调查 环境污染生态效应指对植被,农作物, 动物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调查内容包括植被,农作物的一般伤害 症状,长势,产量,体内污染物的含量 等;对动物,人群的调查主要了解多发 病,常见病,生长发育状况等.
评价内容与程序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
环境质量研究 主要研究城市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影 响因素及污染物在城市环境各要素中的 迁移转化规律和分配,建立相应的数学 模型.研究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 确定环境容量.为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标 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的程度,其结果简明直观,使用方便,适用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指数的确定原则: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API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项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报告: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段线性函数(见表1和图1),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具体计算方法请参见《环境监测简报》1997年第9期),取各项污染物分指数中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

即:API=max(I1,I2…Ii,…In)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物。

当污染指数API值小于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表1 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表2 空气污染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仅供参考)2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不同水体依据《xx 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简称。

从广义上说,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环境质量评价定义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和预测。

环境质量评价实质上是对环境质量优与劣的评定过程,该过程包括环境评价因子的确定、环境监测、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环境识别,因此环境质量评价的正确性体现在上述5个环节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常用的方法有数理统计方法和环境指数方法两种。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为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规划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环境质量变异过程是各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如下三个阶段:①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条件的变化。

如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使其中的物质组分发生变化;②环境条件发生一系列链式变化。

如污染物在各介质中迁移、转化,变成直接危害生命有机体的物质;③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综合性的不良影响,如污染物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急性或慢性的危害。

因此,环境质量评价是以环境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为理论基础的。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环境评价、环境评估等。

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中文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定义1:在大型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估价。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环境地理学(二级学科)定义2: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拟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和投产后排出的废气、废水、灰渣、噪声及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书面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般应包括
➢ 直接作用区
➢ 间接作用区
➢ 对照区
2020/10/14
h
8
3、生态评价标准和评价因子 3.1 生态评价标准
2020/10/14
h
9
3.2 生态评价因子
因子
参数
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保护物种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经过自然过程或适当管理最终能发展成较目前更具自然保存价 值的生境>无发展潜力的生境
物种或群落繁殖、成长的生境>无此功能的生境
存在期限
历史久远的天然或半天然生境>新近形成的生境
野生生物的数量/ 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境>生物多样性简单的生境
2020/10/14
h
20
生态影响防护与补偿措施
2020/10/14
生境面积的大小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积大的生境>面积小的生境
多样化
群落或生境类型多的区域>类型单一、简单的区域
稀有程度
拥有一个或多个稀有物种的生境>没有稀有物种的生境
可恢复性
易天然恢复的生境>需人工辅助才能恢复的生境
零碎性
具完整性的生境>零碎的生境
生态联系 潜在价值 哺育场/繁殖场
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生境>功能上独立的生境
优势底 度面积(或值 覆样 ) 盖地 面面 积 相积 总 对优所 一 势有 个 度种 种的 的1优 优 00势 势 %度 度
频度 包含该种的 样样 地地 总数 数
相对频 所 一 度 有 个种 种的 的 10频 频 0% 度 度
2020/10/14
h
14
4.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020/10/14
h
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的的过程
2020/10/14
h
25
• 规划方案:符合规划目标,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的 集合,包括推荐方案、备选方案
• 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 建议采纳的规划方案
• 替代方案:通过多方案比较后确认的符合规划目标 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
• 减缓措施 • 跟踪评价
2020/10/14
h
26
1.2 适用范围
2020/10/14
h
27
1.3 工作程序
2020/10/14
h
28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 基本内容
2020/10/14
h
29
2.2 规划分析
2020/10/14
h
30
2.3 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2020/10/14
1.4 影响范围的识别
• 生态完整性的判定
• 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的判定
➢ 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
结合在一起的总称,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2020/10/14
h
4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2.1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 等级划分依据
珍稀濒危种
珍稀度或濒危度
特有物种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资源物种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
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系统稳定性 敏感目标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气候恶化(大风 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外来物种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h
31
2.4 环境影响识别和确定环境目标
2020/10/14
h
32
2.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020/10/14
h
33
八、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
1.1 风险
• 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的 乘积
1.2 环境风险
• 人类活动引起的,或由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运动过
程共同作用造成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的,能对环
2020/10/14
h
5
工作等级的划定
2020/10/14
h
6
2.2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划定依据
2020/10/14
h
7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划定
• 根据评价区域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完整性确定
• 对于1、2、3级评价项目,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 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小于8~30km、2~8km 和1~2km
2020/10/14
h
10
4、生态评价程序及内容 4.1 工程调查与分析 工程分析的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
2020/10/14
h
11
4.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
2020/10/14
h
12
调查方法
2020/10/14
h
13
植物样方调查
密度 个体数 样目 地面积
相对密 所 一 度 有 个种 种的 的 10密 密 0% 度 度
• 有无影响到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水源地、水源林、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特别 生境、脆弱生态系统等
• 是否影响到地方要求的特别生态保护目标:如文物 古迹、自然遗迹等
1.3 影响后果与程度识别
• 影响的性质:可逆与不可逆;可否恢复或替补偿等
2020/10/14
h
3
• 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 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 主要组成因素等
15
2020/10/14
h
16
4.4 生态影响预测
2与恢复 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原则与方法
2020/10/14
h
18
生态敏感区或敏感目标
2020/10/14
h
19
生境的性质
地方或生境重要性判断方法 重要性比较
天然性
真正的原始生境>次生生境>人工生境(如农田)
境产生破坏、损失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利后果的事
件的发生概率
2020/10/14
h
34
• 环境风险的类型:化学 性风险、物理性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
(十)
主讲 冯流
h
1
六、生态影响评价
1、生态影响识别 1.1 影响因素识别 • 作用主体:项目的主要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 • 影响的发生方式:作用时间、性质等 1.2 影响对象识别 • 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如对生物因子及非生
物因子的影响
2020/10/14
h
2
• 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 各种自然灾害等
h
21
5、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2020/10/14
h
22
5.1 类比分析法 • 方法原理:通过既有开发工程及其已显现的环境影
响后果的调查结果来近似地分析说明拟建工程可能 发生的环境影响
2020/10/14
h
23
类比法技术要点
2020/10/14
h
24
七、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概述 1.1 基本概念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