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5)【2020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编排的特点:课文《田忌赛马》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看了比赛后帮助田忌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
全文分四部分。
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3—12自然段讲孙膑让田忌要求齐威王再赛一次,齐威王同意了。
13—17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第18自然段讲田忌取胜的原因。
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一)重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二)难点、疑点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四、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
“教为学服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于如何教,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因材施教”是我一贯赞赏的原则和方法,因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的学生,如果将来走上社会不会学习,那么不要说去创造,就是生存也有问题,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法组织教学,其次还穿插运用练习法、质疑法、电教手段等。
通过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说课稿第1篇】12.《清贫》说课稿一、说教材《清贫》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
这篇文章是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狱中写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生动。
文章主要写了方志敏被捕时,敌人搜遍了他的全身,一个铜板也没有搜到,只搜到了一只表和一支自来水笔。
歌颂了方志敏一心为革命,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坚贞不屈的崇高精神。
结合本单元主题“英雄事迹,光照后人”和新课程标准,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自主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敌人的丑恶嘴脸,了解方志敏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情感目标: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初步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通过任务、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细腻描写刻画出人物形象。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依据本课特色,我将特别注重朗读训练,采用朗读感悟法来贯穿我本堂课教学的始末。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用“读”这根线串连各个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程序第一步,整体读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教师应重点检查学生的学习反馈,重点放在“矜持不苟”“冷齿”两个词语的理解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上,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注意语言的简练。
第二步,分段读本课是篇议论性很强的记叙文,开篇阐明观点: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接着叙述“一个铜板也没有”“我的,传家宝”两件事;最后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
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有初步的感知,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第三步,感悟读略读课文在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但教师不能对教材轻描淡写了事。
所以在设计上,我先抛出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凸显方志敏同志恪守清贫这一可贵品质呢”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文章的重点,为了不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1 从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同志非常清贫; 2为什么方志敏会如此清贫; 3清贫的方志敏同志具有怎样的品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个文言文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
本文通过写楚人卖矛和盾,结果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前要思考,不能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难点: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寓言故事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复述。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感悟。
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多朗读,读出节奏,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难点在于怎样准确把握课文的寓意,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故事蕴含了什么道理,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课前要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结合课文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同时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本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下面请大家先自行朗读课文。
板书:自相矛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生字:矛盾誉吾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无名岛说课稿第【1】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5课《无名岛》,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明1、说教材《无名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无名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无名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将军”的言行,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3. 陶冶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将军”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1)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课伊始,我先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
《论语》中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弟子问孔子的,7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1个是孔子问学生的。
这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
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
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与鲜活。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1,教法服从学法。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这是向学生传授学法的最好形式。
从学生学会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设计教路,每个程序中,既有要达到的目标,又有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说课稿
14.刷子李【说课稿】一、说教材:《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组文章中的一篇课文。
“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恰当。
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主要内容。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粉刷、刷浆、规矩、徒弟、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师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说学情: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作家冯骥才;熟读课文,感受刷子李的特点。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5)
6.景阳冈【说课稿】一、说教材:《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
而武松只是“闪、躲”“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
“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
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
“躲”是有意为之。
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哨棒。
作者写到哨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
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
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
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看,经过一场恶斗,打死了老虎之后,武松的精力已经耗尽,他先坐在青石上歇了一会儿,随后,便“一步步挨下冈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课前,学生要根据“阅读提示”熟读课文,并能在课文中做做预习记录。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你知道他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看老师写课题。
注意“猴”字。
(师先板书“神通广大”,再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了解“注释”的作用。
课题后面有个小(1),表示有注释,这篇文章很多地方有注释。
有了注释的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内容。
那么,这个注释(1)告诉我们什么?(请学生回答)师小结:《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西游记》,和《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合称为四大古典名著,是用“古白话文”写的。
3、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4、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5、小结过渡。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2)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3、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说课稿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主题是——把握单元要素实施精准教学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亮点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从单元整体和文本特点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这一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例文,两篇例文作为“初试身手”的文章,旨在进一步落实语文要素。
同时我对本单元教学系统内的资源做了整体的梳理和筛选。
老师们请看,我们紧扣课后习题中,梳理(描写人物语句中感受人物特点)的要求,还有在交流平台里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结合两条单元要素,本节课重点为“运用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将人物特点写具体”。
二、学情分析面对这一组写人的文章,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难点究竟在何处呢?为了更加精准的把握学情,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调研: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
根据平时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具体表现。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基于学生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践运用,借助“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使策略清晰起来。
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学生、课标的视角,结合本次习作要求,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确立写作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细致了解,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借助最典型的事例,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3.通过“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一)轻松游戏知特点:猜“人”·定“向”轻松游戏,理解特点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叫“猜猜他是谁”。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本节课主要围绕初试身手这个主题,通过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口语表达不够流畅、写作思路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
2.教学难点:口语交际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等,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字词学习: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
3.课文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4.口语交际: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下册《跳水》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他们有 了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及 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按照自己的 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些因素对本课的 教学非常有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 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代讲、以练代讲、合作探究”的导学式教学法 ,主要教给学生看课题推想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的逆向推理方 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及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 语感。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学法选择是遵循语思统一原则,以读为本原 则。
六、说教学过程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 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 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 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节 的发展。 点拨总结: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 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汉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书写、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字形、字义的理解不够准确,阅读速度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2.难点:对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字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美,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3.字义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字义的理解,体会汉字的深刻内涵。
4.书写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写,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一些关于汉字的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 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课文通过讲述这位战士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要学习战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士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课文中战士英勇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军战士英勇牺牲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题材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战士的英勇精神。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5.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战斗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感受战士的英勇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学习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战士的英勇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交流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交际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模仿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教学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口语交际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要在不同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
3.课堂讲解: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语表达。
4.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说课稿(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说课稿(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5课。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本剧的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几个课本剧剧本,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剧本,了解课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如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台词记忆等。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有关课本剧表演的一些实用建议,如如何选择剧本、如何准备表演、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等。
二. 学情分析在五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对舞台表演也有一定的兴趣。
然而,他们在课本剧表演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剧本的理解不够深入,表演技巧不够成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本剧表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本剧表演,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台词记忆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内容,如何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剧表演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课本剧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本剧的兴趣。
2.讲授教材:为学生讲解课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台词记忆等。
3.示范表演:教师进行课本剧示范表演,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表演技巧。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第1篇】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重视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使他们逐步养成不错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牧场之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描写了荷兰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文紧紧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
因此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了美的教育,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
设计思路:根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文本特色,本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体会作者拟人、比喻手法的巧妙利用。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利用,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法设计:1.采用自读自悟,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生动,意境开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完整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汉字真有趣》完整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汉字真有趣》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体会汉字的优美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史,又有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还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基础,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他们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的体验还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汉字的独特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的体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汉字的文化内涵和美感的体验。
2.教学难点: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汉字的美感和韵味的体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汉字卡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构造规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汉字的奥秘。
2.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文化内涵。
3.汉字的结构与笔画:分析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摔跤》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附答案及知识点汇总
① “蹦来蹦去”是动作描写。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猴儿有什么特 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板书:机灵)
② 想象,强化对小嘎子机灵形象的认识。 ③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的,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指名说。 ④ “下冷绊子”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又指什么? ⑤ 神态描写呢?(精神抖擞)什么意思?是什么让小嘎子精神抖擞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九、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汉字。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zhàng( )着手疾眼快,不愿意和小胖墩儿一叉一lǒu ( )。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hóu( )儿似地蹦来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风。终于三 抓两náo( ),jiū( )在了一起,任凭小嘎子推拉拽顶,硬是bān( )不动小胖墩儿, 小嘎子刚想用脚wàn( )子去勾小胖墩儿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 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百胜。在小嘎子心里小胖墩儿是怎样的?小嘎子深知小胖墩儿的弱势,充分利用自己在 摔跤比赛的优势,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个——机灵的小嘎子。 ⑥ 指导朗读。
那么真如小嘎子所说,占了上风吗?(不是)
【课件出示句子二】:
这样一来,小嘎子可上当了: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 是扳不动他。 1.读一读这话,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运用了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初步运用描写人 物的基本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 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说课稿第1篇】草船借箭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第7号,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草船借箭》。
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篇课文做具体的阐述。
一,把握情感,领悟教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该篇课文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的故事。
课文以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为大背景,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清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文章语言精炼,结构严谨,情节曲折生动,将诸葛亮这个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通过研读课文,结合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积累字词,赏析文章精妙的句子;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受人物形象。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对记事写人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在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加强,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品悟赏析,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注重时效,选择教法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把一匹马牵到河边,但你绝不可能按住马头,让它饮水。
”这道出教学的精髓在于“主体探究”。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发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才取以读促悟法,阅读讨论法,启发点拨发和讲授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培养能力,选择学法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再读”的学习方法,采取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探究学习发,感受内容,体悟情感,达成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人物描写一组
【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兼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第二个片段,选自作家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本文中的“他”就是祥子。
《两茎灯草》选自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题目为后人所加。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三个片断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摔跤》主要侧重于动作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肖像描写,《两茎灯草》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将严监生守财奴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个片断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搂、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2.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车夫、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
物形象。
3.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以读代教、适当点拨、引读促悟。
2.说学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激发学生在自读自悟、探究交流中获取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片段的出处,简单介绍作者,尽量触发学生与课文或原小说的联系点,缩短本文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和高昂的兴趣中展开教学。
2.阅读课文,感知人物。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描述的人物形象。
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了解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感受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了解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研读课文,了解写法。
阅读《摔跤》一文,抓住文中对小嘎子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想象感悟,感受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阅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从人物装束、体态、身段,到靠力气吃饭的人所引以自豪的体能、体力以及品性人格的精彩描写,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中,要通过描写感受他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阅读《两茎灯草》,了解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的两根手指和几次摇头这些细节描写,感受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4.读写结合,指导练笔。
在《摔跤》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一次比赛或游戏的一个片段。
如,扳手腕、打篮球等。
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设置情景鼓励学生写一写嘎子和胖墩儿的第二次比赛片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其他描写方式,展开想象,描写第二次比赛小嘎子会想到使什么巧招儿呢?结果怎样?在读写结合中实践了“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走出文本”的教学理念。
5.拓展交流,延伸阅读
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摔跤》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
使学生了解到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
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激发学生阅读《小兵张嘎》和观看有关的影视作品的兴趣。
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著名作家老舍善于写人,他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的写作风格。
了解语言大师老舍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写作特点。
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感受老舍语言的兴趣。
交流了解吴敬梓语言准确、精炼、形象的特点,推荐学生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板书设计力求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写法。
小嘎子: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摔跤语言心理动作
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老实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装束、体态、身段、体力、性格——健壮、朴实、充满生气
老舍:人物素描——细腻逼真
两茎灯草
临
死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动作
前把头摇了两三摇。
——动作)
的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神态、动作吝啬严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神态、动作
监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动作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