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43]1.噬藻体是一种感染蓝藻的病毒(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再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碱基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解析:选B。
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故A错误;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故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
2.(2017·浙江4月选考)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解析:选D。
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是光滑的,R型是粗糙的,故A错误;S 型菌经加热后蛋白质失活因此失去致病能力,故B错误;从病死的小鼠中分离出的S型菌和R型均有,转化因子不可能把所有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故C 错误;该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并没有证明该转化因子就是DNA,故D正确。
3.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RNA遗传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D.可单独生存,通过RNA遗传解析:选A。
提取这种病原体,发现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分别用其RNA 和蛋白质给植物接种,发现只有接种病原体RNA的植物得病,说明该病原体的遗传物质为RNA,该病原体为RNA病毒。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同步练习(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一、选择题1.肺炎链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中,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是( )A.荚膜B.蛋白质C.R型菌的DNAD.S型菌的DNA2.T2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B.T2噬菌体的核糖体C.T2噬菌体基质D.细菌的拟核2噬菌体是病毒,无核糖体。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也就是说噬菌体合成自身蛋白质只能依靠细菌的核糖体,其原料也来自细菌体内。
3.(2020某某十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将R型菌和S型菌的DNA用同位素进行标记B.将活的R型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培养C.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D.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出各种物质并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将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混合培养,发现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是否为DNA,B项错误;将活的R型菌和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都不死亡,说明死亡的S型菌没有致病性,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项错误;从活的S型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菌的培养液中,发现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
4.下图是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蛋白质的株系B.后代的蛋白质是由烟草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C.实验成功的基础是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的遗传物质相同D.用RNA酶处理后的TMV去感染烟草叶片,叶片不会被感染RNA的株系,A项错误;后代的蛋白质是由病毒的RNA控制合成的,B项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与烟草的遗传物质不相同,C项错误;用RNA酶处理后的TMV去感染烟草叶片,由于RNA被水解,没有感染效力,因此叶片不会被感染。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8(浙教版必修2)
对位训练 5.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伴性遗传的物质基础是隐性基因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和RNA D.细胞核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的物质基础。伴性遗传的物 质基础与基因的显隐性无关,而与基因是否在性染色 体上有关。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且在某一特定的病毒体内遗 传物质只有一种。只要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 物质都是DNA。细胞核遗传的物质基础是脱氧核糖核 酸(DNA)。 答案 B
遗传的分子基础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必备知识梳理
回扣基础要点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染色体的成分:DNA、 RNA和 蛋白质 (组蛋白 和非组蛋白)。
2.DNA主要在细胞核的 染色体 上,细胞质的线粒体 和 叶绿体 中也有DNA,且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 自主性 。
3.一般情况下, 细胞中DNA的含量 基本相等 ,而精子 中的DNA含量恰好是体细胞中的 一半 。
4.DNA的结构变异引起生物的 遗传突变 。 5.蛋白质的 质量 可变性,不符合作为遗传物质能保持
稳定的要求。
二、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 细菌 体内的病毒,不能 独立生存,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蛋白组质成 的,
头部内含有一个
DNA分。子
(2)T2噬菌体增殖:在自身DNA的控制下,利用细 菌的 原料、能量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和 DNA ,进行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经过对各种生物进 行研究之后统计得出的,因为一部分病毒是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的。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浙科版知识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2 遗传与进化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浙科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九第1题【单选题】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以下生物非以DNA为遗传物质的是( )A、大肠杆菌B、T2噬菌体C、烟草花叶病毒D、酵母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C、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可能含有放射性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应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目的是追踪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分子的去向B、用^35S标记蛋白质是由于T2噬菌体化学组成中S只存在于蛋白质中C、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D、检测离心后试管中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差异可推测侵入细菌中的物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B、为了获得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C、分别用含^32P和含^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离心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DNA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RNA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如图所示。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19(浙教版必修2)
结论:
在S型细菌中存在 转化因子可以使R 型细菌转化为S型 细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S型活细菌
实验中DNA的纯度越 高,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效率就越高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④合成:功能发生了转变的寄主细胞大量合成噬菌体特有的 核酸和蛋白质。
⑤组装:包装了DNA的头部和尾部组装成噬菌体的颗粒,这 个过程也叫做噬菌体的形态建成。
⑥释放: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颗粒从寄主细胞内释放出来。
2、实验过程
P49
3、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 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子代噬菌体 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 DNA 遗传的。DNA才是真正 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 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1、噬菌体
它侵染细菌时可 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 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 菌体,增殖时合成蛋 白质,DNA复制的原料 来自细菌,模板为亲 代噬菌体的DNA。
噬菌体感染的基本过程是:
①吸附:噬菌体颗粒吸附到位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特殊接受器 上。
②注入:噬菌体DNA穿过细胞壁注入寄主细胞。
③转变:被感染的细菌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成为制造噬菌 体颗粒的场所。
生物: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浙科版必修2)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 细胞核和细胞质中DNA的,都有复制和遗传的 自主性。
2. 同一种生物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细胞中的 DNA含量基本相等,而精子中的DNA含量恰好是体细 胞中的一半。 3. 所有能够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 生物的遗传突变。 4. 蛋白质的质量可变性,不符合作为遗传物质能 保持稳定的要求。
同位素示踪 如何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 如何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内部DNA?
①将寄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 得到分别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 ②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得到 被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T2噬菌体和被32P标记内部 DNA的T2噬菌体。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由一个DNA分子和 蛋白质外壳组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作用下, 利用细菌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组成物质,大量增殖。
同位素示踪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 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内部DNA。 为什么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 白质和DNA作标记? 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以吗?
1.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
质外壳需要(
D
)
A. 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B. 噬菌体的DNA及氨基酸 C. 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 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2. 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A. 玉米 B. 草履虫 C. 金鱼
D
)
D. 病毒
ul计划软件 / ul计划软件
感染烟草所繁殖后代病毒的类型都是A型。
B型TMV的RNA + A型TMV的蛋白质 → 混合后 感染烟草所繁殖后代病毒的类型都是B型。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浙科版必修2
例3 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 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 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如右 图所示的处理,再培养一段 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 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由该实验可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b、c、f三组中的菌均可导致小鼠死亡
2.实验拓展分析 (1) 加 热 杀 死 S 型 菌 的 过 程 中 , 其 蛋 白 质 变 性 失 活 , 但 是 其 内 部 的 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实质是S型菌DNA与R型菌DNA实现重组, 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 (3)转化后形成的S型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菌的DNA是遗 传物质。
5.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 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 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R型菌、S型菌。 (2)实验过程及结果: 蛋白质
DNA
(3)特点: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 越高 。 (4)实验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不能 转化
能转化
不能 转化
不能 转化
归纳总结
1.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的比较和分析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12(浙教版必修2)
它的菌落光滑(Smooth) 菌体有荚膜,是有毒性 的球型菌,能够使使小 鼠患败血病而死亡。
它的菌落粗糙(Rough) 菌体无荚膜,是无毒性 的球型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格里菲思:
死亡 不死亡
不死亡
艾弗里:
分 S型菌 离
注射 入小 白鼠
S型菌 R型菌 S型菌杀死
注射 入小 白鼠
【敢于质疑】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随着对病毒研究的逐渐深入,科学家发 现有很多病毒中只含有RNA,却没有DNA,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艾滋病病毒(HIV)、 小儿麻痹病毒、脑炎病毒、非典病毒、甲型 H1N1流感病毒等。
那这些病毒的遗传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相关链接】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3.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
细菌解体后,3H应(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遗传物质的研究
孟德尔: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在配子中成单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研究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自我复制 控制蛋白质合成 产生可遗传变异
搅拌, 使细菌 外的噬 菌体与 细菌分 离
离心, 检测上 清夜和 沉淀中 的放射 性物质
放射 性低 沉淀(噬菌
体)中无35S 放射 性高 沉淀(噬菌
体)中含32P
DNA外壳侵
噬菌体DNA模板,
侵染过程: 入,蛋白质
细菌原料,合成子 (子代与亲代同)
吸附 侵入 留在外面,复制 代DNA、蛋白质 组装
释放
RNA
感染烟草
RNA 酶处理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成 分 分 离 后 的 肺 炎 双 球 菌 转 化 实 验
2、艾弗里及同 事的肺炎双球菌 体外转化实验
S型活细菌
多糖 蛋白质 DNA DNA水解物
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S R
R
S
结论:DNA才是遗传 物质(转化因子)。
DNA纯度 越高,转 化越有效。
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因此,实验结论受到怀疑。
噬菌体成分 核苷酸 氨基酸 标记
32 32
32
P和
细菌成分
31
P
P
35S
S
标记
此实验所得结果是子噬菌体和母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 均相同,请分析:
31P 和 32 。 1、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_____ P
2、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_________ S 。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DNA 是遗传物质。
2、第3组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死的S型细菌无毒 3、第4组小鼠为什么会死? 体内有S型细菌 4、活的S型细菌如何出现的? 活的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 5、什么促成了转化?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促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 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 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思考:格里菲斯为什么不能得出谁是转化因子?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感染烟草
RNA RNA 酶处理
感染烟草
蛋白质
实验说明了什么?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TMV B
TMV A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染色体由DNA、蛋白质(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和少量RNA组成,其中DNA和组蛋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前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后者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证明DNA或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是:分离出可能是遗传物质的DNA(或RNA和蛋白质),分别直接地、独立地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即DNA或RNA。
凡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6.没有任何实验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bbabb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活细胞寄生。
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侵染细菌: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相互对照) 含32P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含35S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科学家为什么把T2噬菌体作为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材料?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提示:由于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物质组成,DNA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而蛋白质除含有C、H、O、N,有的还含有P和S等元素。
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准备中,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三、实验结果: 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RNA也是遗传物质 3、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分析得知,染 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其 中DNA在染色体里含量稳定,是主要的遗 传物质,再细胞内的DNA大部分在染 色体上。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一、什么叫遗传?
生物通过生殖产生自己的后代,子代与亲 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上, 都很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二、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1、实验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2、实验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实验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
为什么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能够转化 成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呢? 格里菲思认为: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 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物质—— “转化因子”。但他不知道转化因子是什 么物质。 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通过 实验弄清了转化因子是DNA。
2、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 ①、提取S型细菌(有荚膜)的DNA和 R型细菌(无荚膜)一起放入R型细菌培养 基中,结果长有R型细菌和S型细菌。 ②、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或 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一起放入R型细菌 培养基中,结果只长R型细菌。
五、作为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 确地复制自己。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力。 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 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后,还能继续复 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实验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T2噬菌体的模式图
噬菌体: 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一类病毒。
2019-2020学年新浙科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课件(54张)
质
为 S 型菌
栏目 导引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过程及结果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①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分析
②S 型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 S 型菌体内只有 DNA 才是“转化因子”,即 结论 DNA 是遗传物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突破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1.(2019·浙江 6 月学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 某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 )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 DNA 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 D.离心并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答案:C
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过程(同位素标记法) 用放射性同位素__3_5S___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 性同位素_3_2P____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DNA。然后,用两种被 标记的 T2 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 T2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 繁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 35S 标记的噬 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 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__32_P___。 (2)实验结论:___D_N__A________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栏目 导引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 S 型菌和活的无毒 R 型菌混合后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课件 浙科版必修2
A.噬菌体 B.细菌细胞 C.噬菌体和细菌 D.因噬菌体种类不同而有区别
3、若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 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
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B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 了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正好起了对 照作用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格里菲思光镜下观察到的肺炎双球菌
菌 落
菌落(colony)单个微生物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 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的 子细胞的群落。
类型
R型
荚膜
多糖
无
菌落 粗糙
S型
有 光滑
什么是败血症?
是一种全身性感染,致病菌克服 了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侵入到血 液循环中,不断繁殖,产生大量毒 素,引起全身寒战,高热,恶心呕 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急促, 中毒休克,以至于死亡。
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 是( )
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的DNA,与R型 活菌混合培养,R型活菌繁殖的后代中有少量S 型菌体,这些S型菌体的后代均是S型,这个实 验表明DNA( )
1、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 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 个病毒
去 病感毒染为烟(草D,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
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2.实验过程
用被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结果: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用被标记DNA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结果: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科学家在沉淀物中得到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裂解后,又得到 大量子代噬菌体。
上清液 保温 搅拌离心
沉淀物 放射性高 说明: 32P(噬菌体DNA) 传递给子代 说明: 35S(噬菌体蛋白质) 传递给子代
只有RNA才能 感染烟草
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 结论 质等物质不是
DNA是遗传物质
RNA是遗传物 质
共同 ①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R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 点 地去观察DNA(RNA)的作用;②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课堂小练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
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对上图实验的讨论 ①对比a、b两组的实验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活的S型菌使小鼠死亡。 ②d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
由于体内有活的S型菌的作用。 ③d组中活的S型菌如何出现?
活的R型菌变成了活的S型菌。
④什么使活的R型菌转变成活的S型菌? 加热杀死的S型菌使活的R型菌发生了转化。
设计思路是将DNA与蛋白质、荚膜分开,分别 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 的作用。
(3)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吗?
能。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DNA在细菌转化中起到 了关键作用,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思维碰撞
埃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由于埃弗里实验中提取出 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 的蛋白质。因此,有人对他的实 验结论表示怀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通过“活动: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使用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学生用书P39]一、染色体结构与功能1.结构: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同位素标记法)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然后,用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
当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繁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并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2)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无毒R型菌混合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很多小鼠患败血症致死。
从患病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分离出活的S型菌。
无论是活的R型菌还是死的S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都不能使小鼠患败血症。
由此可见,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的“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体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活的S型菌。
(2)离体细菌转化实验①过程及现象:从活的S型菌中抽提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只有加入DNA时,R型菌才能转化为S型菌,若用DNA酶处理DNA样品,就不能使R 型菌发生转化,并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
②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三、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侵染过程(1)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侵染烟草→烟草不感染病毒。
(2)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病毒。
(3)烟草花叶病毒的RNA+RNA酶侵染烟草→烟草不感染病毒。
(4)TMV A型蛋白质,TMV B型RNA)→重建病毒侵染烟草→B型后代。
(5)TMV A型RNA),\s\do5(TMV B型蛋白质))→重建病毒侵染烟草→A型后代。
2.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结果证明S型细菌中是哪种物质导致R型细菌转化的,说明什么问题?提示:DNA。
说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蛋白质等其他物质。
噬菌体DNA复制的场所在哪里?提示:所寄生细菌的细胞内。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观察指标是什么?提示:放射性存在位置。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学生用书P40]1.噬菌体的繁殖原理2.实验思路及方法S是蛋白质特有的元素,P几乎都存在于噬菌体DNA分子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 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3.过程与结果4.实验分析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并未进入大肠杆菌内部,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进入了大肠杆菌内部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突破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1.(2019·浙江6月学考)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某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
该操作是(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DNA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D.离心并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答案:C同位素标记法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的应用分析(1)用哪种标记元素。
若用32P和35S,则分别标记了DNA和蛋白质,若用C、H、O等,则同时标记了DNA和蛋白质。
(2)注意标记对象是噬菌体还是细菌,标记对象不同对应结果不同,具体见下表:DNA 蛋白质DNA和蛋白质噬菌体32P 35S 14C、3H、18O、15N细菌31P 32S 12C、2H、16O、14N子代噬菌体32P(少数)、31P(全部)32SC、H、O、N的两种同位素都有突破2 实验误差分析2.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 .32P 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解析:选A 。
如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其中含放射性的噬菌体释放出来,所以在上清液中出现少量放射性。
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1)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2)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 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学生用书P41]1.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比较菌落 荚膜 毒性 R 型菌 粗糙 无荚膜 无毒 S 型菌光滑有荚膜有毒2.过程及结果 分析结论R 型活菌注射小鼠活 结果说明R 型菌无毒性 已加热杀死的S 型菌体内含有转化因子,促使R 型菌转化为S 型菌S 型活菌注射小鼠死 结果说明S 型菌有毒性 加热杀死的S 型菌注射小鼠活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 型菌已失活R 型活菌+加热杀死的S小鼠死亡,证明有R 型无毒菌型菌注射小鼠死,分离得S型活菌已转化为S型有毒菌,说明S 型菌内含有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的物质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①S型菌的DNA使R型菌发生转化②S型菌的其他物质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结论S型菌体内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活体、离体细菌转化实验都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各实验组互为对照,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
突破1 转化因子的本质3.(2019·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和影响因素(1)S型细菌体内的DNA不受加热影响,当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其结果在S型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2)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
DNA越纯,转化率也就越高。
突破2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对比4.埃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D.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解析:选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两实验的设计思路一致,即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遗传效应,B项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两组,一组是32P标记的噬菌体,另一组是35S标记的噬菌体,C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项错误。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这两个实验都是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直接实验证据,两者在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等方面既有共同性也有细微的差别。
(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实验类型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相同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式区别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物质、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一一对照原则①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3)实验结论(或目的)比较①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分析[学生用书P42]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1)实验过程及现象(2)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株系。
3.生物的遗传物质(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包括细胞生物和大多数的病毒。
(2)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HIV、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5.如图所示,病毒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经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病毒丙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增殖后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是( )解析:选D。
在生物体内控制生物性状的是核酸,而且核酸可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6.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见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①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②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③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④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C.实验③D.实验④解析:选C。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在③中,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的,因此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是b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