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 第十章 强度理论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第10章

理论力学第10章

第 10 章
动量定理
10.1 动量与冲量
10.1.1 动量
质点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质点的动量, 记为 m v
动量是矢量,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动量的单位为 kg· m/s。 2) 质点系的动量 质点系各质点动量的矢量和称为质点系的动量。
1) 质点的动量
p mi vi
3) 用质心速度求质点系动量
ma F
形式上,质心运动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完全相似,因 此质心运动定理也可叙述如下: 质点系质心的运动, 可以看成一个质点的运动,设想此质点集中了整个质 点系的质量及其所受的外力。
maC Fi
(e)
由质心运动定理可知,质点系的内力不影响质心的运 动,只有外力才能改变质心的运动。
(e) maC Fi
质心运动定理直角坐标投影式
maCx Fix
(e)
maCy Fiy
maCz Fiz
(e)
(e)
10.3.2 质心运动守恒定律
质心运动定理
(e) maC Fi
1 如果作用于质点系外力的矢量和恒等于零,则质心作匀速直 线运动;
将n个方程相加, 即得 改变求和与求导次 序, 则得
(i 1, 2, , n)
(e) (i) d (mi v i ) Fi Fi dt
(e) (i) d ( mi vi ) Fi Fi dt
m 其中: p i vi 由于内力成对出现, 故所有内力的矢量和恒 (i) 等于零, 即 Fi 0。于是可得质点系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e) d ( mvC ) Fi dt
对质量不变的质点系(比如刚体), 上式可改写为

第二篇第六章(第十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二篇第六章(第十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第⼆篇第六章(第⼗章)应⼒状态与强度理论第⼗章应⼒状态与强度理论第⼀节概述前述讨论了构件横截⾯上的最⼤应⼒与材料的试验许⽤应⼒相⽐较⽽建⽴了只有正应⼒或只有剪应⼒作⽤时的强度条件。

但对于分析进⼀步的强度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不但横截⾯上各点的应⼒⼤⼩⼀般不同,即使同⼀点在不同⽅向的截⾯上,应⼒也是不同的。

例.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斜截⾯上的应⼒.上例说明构件在复杂受⼒情况下,最⼤应⼒并不都在横截⾯上,从⽽需要分析⼀点的应⼒状态。

⼀、⼀点的应⼒状态凡提到“应⼒”,必须指明作⽤在哪⼀点,哪个(⽅向)截⾯上。

因为不但受⼒构件内同⼀截⾯上不同点的应⼒⼀般是不同的。

即使通过同⼀点不同(⽅向)截⾯上应⼒也是不同的。

⼀点处的应⼒状态就是指通过⼀点不同截⾯上的应⼒情况的总和。

或者说我们把过构件内某点所有⽅位截⾯上应⼒情况的总体称为⼀点的应⼒状态。

下图为通过轴向拉伸构件内某点不同(⽅向)截⾯上的应⼒情况。

⽽本章就是要研究这些不同⽅位截⾯上应⼒随截⾯⽅向的变化规律。

并以此为基础建⽴复杂受⼒(既有正应⼒,⼜有剪应⼒)时的强度条件。

⼆、⼀点应⼒状态的描述1、微元法:在⼀般情况下,总是围绕所考察的点作⼀个三对⾯互相垂直的微正六⾯体,当各边边长充分⼩并趋于零时,六⾯体便趋于宏观上的“点”,这种六⾯体称为“微单元体”,简称“微元”。

当微元三对⾯上的应⼒已知时,就可以应⽤截⾯法和平衡条件,求得过该点任意⽅位⾯上的应⼒。

因此,通过微元及其三对互相垂直的⾯上的应⼒情况,可以描述⼀点的应⼒状态。

上图为轴向拉伸杆件内围绕m点截取的两种微元体。

根据材料的连续均匀假设以及整体平衡则局部平衡即微元体也平衡的原则,微元体(代表⼀个材料点)各微⾯上应⼒特点如下:(1)各微⾯上应⼒均匀分布;(2)相互平⾏的两个侧⾯上应⼒⼤⼩相等、⽅向相反;(3)互相垂直的两个侧⾯上剪应⼒服从剪切互等定律。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上,剪应⼒必然成对存在,且⼤⼩相等,两者都垂直于两个平⾯的交线,⽅向则共同指向或共同背离这⼀交线。

《材料力学》第十章 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第十章 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第十章 强度理论
Theory of Strength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The Conception of Theory of Strength
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构件的强度问题。
由§1-1我们知道:构件的强度是指构件承受荷载的能力或构件抵抗
破坏的能力。在前面各章中,我们得到:
圆簇的包络线(Envelope of the family of limiting stress circles)。
简化的莫尔包络线由简单拉伸极限 应力圆和简单压缩极限应力圆的公切线, 以及简单拉伸极限应力圆的切点间轴正 向侧部分曲线构成。
§10-3 莫尔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Mohr’s strength theory and its equivalent stresses
P
s
P A
4 50 103
0.12 106
6.37MPa
AA s t
t
T Wn
16 7 106
0.13 109
35.65MPa
s s
1 3
6.37 2
(6.37)2 35.652 38.98 MPa
2
32.61
s1 39.0MPa,s 2 0,s 3 32.6MPa
(2)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The maximum tension strain theory)
认为:最大伸长线应变是使材料发生断裂破坏的主要因素
破坏条件:
e1=ejx
强度条件: бr2=б1-μ(б2+б3)≤[б]---(10-2)
((10-2)式是由虎克定律得出的,因为:e1=[б1-μ(б2+б3)]/E;单向

10-强度理论

10-强度理论

[
]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符合试验结果,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塑性屈服
它既突出了最大主剪应力对塑性屈服的作用, 它既突出了最大主剪应力对塑性屈服的作用,又适当考虑 了其它两个主剪应力的影响; 了其它两个主剪应力的影响; 它与塑性较好材料的试验结果比第三强度理论符合得更好; 它与塑性较好材料的试验结果比第三强度理论符合得更好; 载荷较为稳定的土建行业,较多地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载荷较为稳定的土建行业,较多地采用第四强度理论。 的土建行业 此准则也称为米泽斯( 屈服准则; 此准则也称为米泽斯(Mises )屈服准则;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式: 相当应力
σr ≤ [σ ]
σ r ,1 = σ1 ≤ [σ ]
σ r,2 = σ1 − µ(σ 2 +σ 3 ) ≤ [σ ]
σ r,3 = σ1 −σ3 ≤ [σ ]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同一种破坏形 式,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是否强度就没有问题了?
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概 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理、 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 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 找出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 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 合,上升为理论。 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10、强度理论

10、强度理论

1 2 2 1 4 2 2 1 2 2 3 4 2 2

2=0
r 3 1 3 2 4 2
r4
1 2 2 2 2 2 ( 1 2) 2 3 3 1 ] 3 [ 2
关。
构件由于强度不足将引发两种失效形式 (1)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2) 塑性屈服(流动):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 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和最大畸变能密度理论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0-1 概述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1.引言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FN max 轴向拉压 σmax [σ ] A M max 弯曲 σmax [σ ] Wz FS [ ] 剪切 A Tmax 扭转 max [ ] Wt * FS max S z max 弯曲 max [ ] I zb
。1924年德国的亨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达 到简单拉伸时破坏的极限值,就会发生脆性断裂。
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拉应力 0 -极限拉应力,由单拉实验测得
1
0
b
0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脆性破坏,故选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
(4)在二向和三向等压应力状态时,无论是塑性还是脆性材 料都发生塑性破坏,故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强度理论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力学课件

强度理论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力学课件
Wz
危险点的应力
1 2 94.37MPa
12
5、校核强度
max (取绝对值) 94.37MPa
强度足够
例题4:传动轴如图所示。在A处作用一个外力偶矩 m=1KN.m, 皮带轮直径 D=300mm,轴AB直径d=50mm,皮带轮紧边拉力为 N1,松边拉力为N2,且N1=2 N2,L=200mm,轴的许用应力 []=160MPa。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强度。
脆性材料在三向压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塑性屈服。
深海海底的石块,尽管受到很大的静水 压力,但不破坏而仅发生塑性变形。
原因:石块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温度的影响:低温脆性
脆性材料
错误
塑性材料
脆性断裂 塑性屈服
正确 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或脆性状态。
应用
在力学、物理、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 是各种工程结构强度计算和设计必须的基础理论。
h1/2
C
t
1、作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作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右图) 中间截面的剪力与弯矩均达到 最大值。
F
A C
l/2
B D
l/2
F S max
F 2
375KN
M
max
F 4
l
788KN .m
因此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
FS图 M图
375KN
+
-
375KN
+
788KN.m
b
t
d
h1/2
h1/2
C
危险截面
A
mc
C
B
作AB的扭矩图与弯矩图
P
AC段 T m 1KN.m CB段 T 0
T=1KN.mຫໍສະໝຸດ T图+Mmax

10强度理论

10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σr1 =σ1 ≤ [σ]
σr2 =σ1 − µ(σ2 +σ3) ≤[σ]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强度理论的概念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同一种破坏形 式,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都是由于同一种因素引起。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强度理论的概念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强度理论: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而提出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即 不论是处于什么应力状态,相同的破坏形式由相同的 不论是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失效原因, 失效原因,利用拉伸试验的结果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 的强度条件。 的强度条件。
m ax
= 0)
1、未考虑 σ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 、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3、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破坏。 、不适用于脆性材料的破坏。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常用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
(Maximum Tensile-Strain Criterion)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 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只要发生脆性断裂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 都是由于微元内的最大拉应变(线变形)达到简单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拉伸时的破坏伸长应变数值。

理论力学 强度理论

理论力学  强度理论

4. 最大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畸变能密度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畸变能密 度达到简单拉伸屈服时的极限值,材料就会发生屈服。
vd vd0
-构件危险点的形状改变比能 d
0-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由单拉实验测得 d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或纯剪切应力状态;
(2)材料的许用应力,是通过拉(压)试验或纯剪试验测定 试件在破坏时其横截面上的极限应力,以此极限应力作为强度指 标,除以适当的安全系数而得,即根据相应的试验结果建立的强度 条件.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达 到简单拉伸时破坏的极限值,就会发生脆性断裂。
1 0 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拉应力 0-极限拉应力,由单拉实验测得
0 b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断裂条件 强度条件
形状改变 比能
§10- 1 四个强度理论
1.伽利略播下了第一强度理论的种子; 2.马里奥特关于变形过大引起破坏的论述,是第二强度理论 的萌芽; 3.库仑提出了最大切应力理论;
4 .米塞斯最早提出了最大畸变能理论, 。1924年德国的亨
奇从畸变能密度出发对这一准则作了解释 (1) 第一类强度理论—以脆断作为破坏的标志 包括: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2)第 二类强度理论—以出现屈服现象作为破坏的标志 包括:最大切应力理论和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如何理解理论力学中的强度理论?

如何理解理论力学中的强度理论?

如何理解理论力学中的强度理论?在理论力学的广袤领域中,强度理论宛如一座坚固的基石,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关键的指导。

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理解强度理论并非易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理解这一重要的概念呢?要理解强度理论,首先得明白它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强度理论实际上是用来预测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是否会发生失效的准则。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材料往往不是只承受单一方向的简单应力,而是处于多种应力同时作用的复杂状态。

比如,机械零件可能同时受到拉伸、压缩、剪切等多种应力的影响。

这时候,强度理论就派上了用场,它能够帮助工程师判断材料在这样的复杂应力环境下是否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强度理论。

第一个是最大拉应力理论,也称为第一强度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何种复杂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达到材料在简单拉伸试验中的极限拉应力,材料就会发生断裂。

简单来说,就是把复杂应力状态简化为只考虑最大拉应力的作用。

这个理论对于脆性材料,比如铸铁,在拉伸时的失效预测比较准确。

接下来是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也就是第二强度理论。

它指出,无论应力状态如何复杂,只要最大伸长线应变达到材料在简单拉伸试验中的极限伸长线应变,材料就会失效。

这个理论适用于脆性材料在受压时的失效分析。

然后是最大切应力理论,又称第三强度理论。

该理论认为,材料的屈服是由最大切应力引起的。

只要最大切应力达到材料在简单拉伸屈服时的最大切应力值,材料就会发生屈服。

对于塑性材料,这个理论在很多情况下能给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最后是形状改变比能理论,即第四强度理论。

它认为,材料的屈服是由形状改变比能引起的。

当形状改变比能达到材料在简单拉伸屈服时的形状改变比能值,材料就会屈服。

这个理论在对塑性材料的屈服预测方面也有较好的表现。

那么,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强度理论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承受多种应力的机械零件,首先需要确定零件所承受的应力状态,通过计算得出各个方向的应力大小。

工程力学第十章:强度理论及应用

工程力学第十章:强度理论及应用

y
t
F
t
0
dA ( x dA cos ) cos ( x dA cos ) sin
( y dA sin ) sin ( y dA sin ) cos 0


x y
2

x y
2
cos 2 x sin 2
扭又受拉,处于复杂的应力状
态。此时的强度条件是什么样 的呢? 电动机轴:在工作的时候既受 扭又受弯,处于复杂的应力状 态。此时的强度条件是什么样 的呢?
解决任务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外力、内力、危险截面
通过应力分析确定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
选用适当的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
确定材料的 [] ,进行强度计算
平面应力状态:单元 体有一对平面上的应 力等于零,即不等于 零的应力分量均处于 同一坐标平面内。





例1: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横截面直径为d。用单元体表示A、 B两点的应力状态。
y l
F A
解(1)固定端截面的内力为
x
B
z
T M e,FQ F , M Fl
Me
(2)A点单元体如图所示
2. 单元体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 符号规定
y
y
x
x
:拉正压负 :绕单元体顺时针转为正,
绕单元体逆时针转为负。
x
d

α:由x 轴正向逆时针转到斜截面外
x

f

法线时为正;反之为负。

e y
y
t
由分离体平衡平衡方程
x
d

F
n

《工程力学》第 10 章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工程力学》第 10 章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作应力圆:(1) 注意截面的选取
(2) 注意应力的符号,特别是剪应力 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1) (2) (3) (4) (5) 找准起始点 角度的旋转以C为圆心 旋转方向相同 2倍角的关系 应力的符号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8
角度的取值范围和对应关系:

y


x
D 2 2 Dx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2
T
T
T I
F
FS
F
x

X

X

M y IZ
QSZ IZb

X

M


X
Y

X

X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3
§10-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X
Y

Y


x
X
y y
x

X
X
x

Y

Y
1. 求斜截面上的应力
y
平面应力状 态 n
0
dA ( xdA cos ) cos ( xdA cos ) sin ( ydA sin ) sin ( ydA sin ) cos 0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5
y
y
n

Y


X
X


dA
Y



X
x

p
X


x

秦飞编著材料力学第10章强度理论

秦飞编著材料力学第10章强度理论

2
引言
强度条件 ➢ 轴向拉压杆
➢ 连接件
max
FN A
max
FS
A
bs
Fbs Abs
➢扭转
max
T Wp
max
➢弯曲
max
M Wz
max
[ ]
复杂应力状态下强度条件如何规定?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10章 强度理论
简 单 应 力 状 态
3
10.1 强度理论概述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10章 强度理论
8
10.2 适用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无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变ε1达到材料单 向拉伸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变εu,即ε1=εu,材料即发生脆性 断裂。
1
1 E
1
2
3
u
b
E
强度条件为
1
2
3
b
n
对于石料、混凝土、铸铁等脆性材料,应力
为:
max
1 3
2
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下,屈服时最大切应力为:
u
max
1 3
2
S
2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10章 强度理论
σ =σS
10
10.3 适用于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
于是,失效准则成为
σ1-σ3=σs
强度条件为
1
3
[
]
S
n
最大切应力理论是基于对金属材料屈服行为的实验研究提 出的,因此较适用于多数金属类塑性材料。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10章 强度理论
7
10.2 适用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正应力的因素,莫尔得出了
他自己的强度理论.
¢ Ð Ä û °Í • ¶ (O.Mohr),1835¡ 1918 ª «
二、莫尔强度理论:
任意一点的应力圆若与极限曲线 相接触,则材料即将屈服或剪断. 公式推导
M F O2 M´ [c]

L N T
O

O3 T´
O1 L´ [ t]
[ σ t ] σ1 σ 3 O1 N 2 2 [ σ c ] σ1 σ 3 O2 F 2 2 σ1 σ 3 [ σ t ] O3O1 2 2 σ1 σ 3 [ σ c ] O3O2 2 2
b 1 ( 2 3 ) [ ] n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一拉一压的二向应力状态的脆 性材料的断裂较符合,如铸铁受拉压比第一强度理论 更接近实际情况。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切应力 达到了简单拉伸屈服时的极限值,材料就会发生屈 0 服。 max max-构件危险点的最大切应力
d -构件危险点的形状改变比能

0 -形状改变比能的极限值,由单拉实验测得 d
vd v
0 d
屈服条件 强度条件
实验表明:对塑性材料,此理论比第三强度理
论更符合试验结果,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0-3 莫尔强度理论
一、引言
莫尔认为:最大切应力是使 物体破坏的主要因素,但滑移面 上的摩擦力也不可忽略(莫尔 摩擦定律).综合最大切应力及
E 0.2m 2m
D
z
F /kN s 210 (b) A 208 8 C (d) E D B x (e) C (c) A 41.8 M./kN. m 45 E D B x (f) τ σ τmax σmax
13
10
250
(a)
A
B
F
q
F
118
C 0.2m
E 0.2m 2m
D
z
F /kN s 210 (b) A 208 8 C (d) E D B x (e) C (c) A 41.8 M. kN. m / 45 E D B x (f) τ σ τmax σmax
脆性破坏,故选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
(4)在二向和三向等压应力状态时,无论是塑性还是脆性材 料都发生塑性破坏,故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相当应力
把各种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写成统一形式 σr [ ]
r 称为复杂应力状态的相当应力.
r1 1
σ r 2 σ1 μ ( σ 2 σ 3 ) σ r 3 σ1 σ 3 1 σr 4 [( σ1 σ 2 )2 (σ 2 σ 3 )2 (σ 3 σ1 )2 ] 2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0-1 概述
一、强度理论的概念
1.引言
正应力强度条件
切应力强度条件
FN max 轴向拉压 σmax [σ ] A M max 弯曲 σmax [σ ] Wz FS [ ] 剪切 A Tmax 扭转 max [ ] Wt * FS max S z max 弯曲 max [ ] I zb
4E t p D( 2 )
4 210 109 0.01 350 10 6 3.36 MPa 0.5 ( 2 0.25 )
F
q
F
118
C 0.2m
E 0.2m 2m
D
z
F /kN s 210 (b) A 208 8 C (d) E D B x (e) τmax σmax




max ( 1 3 ) / 2
s /2
0
0 -极限切应力,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3. 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3
s
ns

低碳钢拉伸
低碳钢扭转
实验表明:此理论对于塑性材料的屈服破坏能够得到 较为满意的解释。并能解释材料在三向均压下不发生

为测量薄壁容器所承受的内压力,用电阻应变片
测得容器表面环向应变 t =350×l06;容器平均直径
D = 500 mm,壁厚 =10 mm,E =210GPa, =0.25
求: 1.横截面和纵截面上的正应力表达式 2.内压力
y
1
m
p p l
x
D
p
x A
p O B
解:容器的环向和纵向应力表达式 1、轴向应力( Longitudinal stress)
关。
构件由于强度不足将引发两种失效形式 (1) 脆性断裂:材料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即发生断裂, 断面较粗糙,且多发生在垂直于最大正应力的截面上, 如铸铁受拉、扭,低温脆断等。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理论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2) 塑性屈服(流动):材料破坏前发生显著的塑性 变形,破坏断面粒子较光滑,且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力面 上,例如低碳钢拉、扭,铸铁压。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理论和最大畸变能密度理论
13
10
250
(a)
A
B
F
q
F
118
C 0.2m
E 0.2m 2m
D
z
F /kN s 210 (b) A 208 8 C (d) E D B x (e) C (c) A 41.8 M./kN. m 45 E D B x (f) τ σ τmax σmax
13
10
250
(a)
A
B
F
q
F
118
C 0.2m
2.强度计算的步骤 (1)外力分析:确定所需的外力值; (2)内力分析:画内力图,确定可能的危险面; (3)应力分析:画危面应力分布图,确定危险点并画出单元体, 求主应力; (4)强度分析:选择适当的强度理论,计算相当应力,然后进
行强度计算. 3.应用举例
已知: 和 试写出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的表达式。 解:首先确定主应力
理、概括,提出了种种关于破坏原因的假说,找出
引起破坏的主要因素,经过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在一定范围与实际相符合,上升为理论。 为了建立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条件,而提出 的关于材料破坏原因的假设及计算方法。
材料之所以按某种方式破坏,是应力、应变或应
变能密度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引起的。即无论是简单或复
杂应力状态,引起破坏的原因是相同的,与应力状态无
1
O1 N O3O1 代入 O2 F O3O2
[ t ] 3 [ t ] 强度条件 1 [ c ]
三、 各种强度理论的适用范围及其应用
1.适用范围 (1)一般脆性材料选用第一或第二强度理论; (2)塑性材料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
根据材料性质选择强度理论,在多数情况下是合适的。但 是,材料的脆性和塑性不是绝对的。例如低碳钢在单向拉 伸下以屈服的形式失效,但低碳钢制成的螺钉受拉时,螺 纹根部因受应力集中引起三向拉伸,就会出现断裂。 (3)在二向和三向等拉应力时,无论是塑性还是脆性都发生
上述强度条件具有如下特点 (1)危险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或纯剪切应力状态; (2)材料的许用应力,是通过拉(压)试验或纯剪试验测定 试件在破坏时其横截面上的极限应力,以此极限应力作为强度指 标,除以适当的安全系数而得,即根据相应的试验结果建立的强度 条件.
强度理论:人们根据大量的破坏现象,通过判断推
1 2 2 1 4 2 2 1 2 2 3 4 2 2

2=0
r 3 1 3 2 4 2
r4
1 2 2 2 2 2 ( 1 2) 2 3 3 1 ] 3 [ 2
断裂。
1-构件危险点的最大伸长线应变

b / E
0
1
0
0 -极限伸长线应变,由单向拉伸实验测得
1 [ 1 ( 2 3 )] / E
断裂条件
即 强度条件
b 1 [ 1 ( 2 3 )] E E
1 ( 2 3 ) b
13
10
250
(a)
A
B
1 b
1 b
n
铸铁拉伸
铸铁扭转
缺点: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其它两个主应力的 影响,且对没有拉应力的状态(如单向压缩、 三向压缩等)也无法应用。
2. 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是引起断裂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伸长线
应变达到简单拉伸时破坏的极限值,就会发生脆性
容器截开后受力如图所示,据平衡方程
m
p D
m D p D 4
2
x
pD m 4
m
y dq z O
2、环向应力
D p(l dq ) 2
纵截面将容器截开后受力
q t
t l2 pDl
t
p
D
t
外表面
m
pD t 2 3、内压(以应力应变关系求之) 1 pD 2 t t m E 4E
塑性变形或断裂的事实。 ( max 局限性:
1、未考虑
0)
2 的影响,试验证实最大影响达15%。
2、不能解释三向均拉下可能发生断裂的现象,
4. 最大畸变能密度理论(第四强度理论) 最大畸变能密度是引起材料屈服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畸变能密
度达到简单拉伸屈服时的极限值,材料就会发生屈服。
。1924年德国的亨
1. 最大拉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是引起材料断裂的主要因素。
即认为无论材料处于什么应力状态,只要最大拉应力达 到简单拉伸时破坏的极限值,就会发生脆性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