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388c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6.png)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教材、学情分析】本节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给同学渗透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学校已接触,电荷守恒定律对同学而言不难接受,在此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做本质上分析,使同学体会对物理螺旋式学习的过程。
本节关键是做好试验,从微观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缘由。
有了使物体带电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便水到渠成,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恒思想。
培育同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习惯。
通过阅读材料,展现物理学进展中布满睿智和灵气的科学思维,弘扬前辈物理学家探寻真理的顽强意志和科学精神。
【教学预设】·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它的高效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现本节课的学问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努力使试验简化,给同学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擅长从简洁中捕获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觉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练习题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育同学从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今日开头我们进入物理学另一个丰富多彩,更好玩的殿堂,电和磁的世界。
高中的电学学问大致可分为电场的电路,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熟悉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10daddaa00b52acfc7caff.png)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2.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4.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二、学习重点: 电荷守恒定律三、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物体起电的原因1.自然界中的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有什么特点:2.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3.金属有什么特性?4.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本质是什么?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各带什么电荷?练习1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 .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 .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2)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结果怎样?b.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①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②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ⅰ 若为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平分 接触后再分开Q Q 21 Q 21 ⅱ 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同种电荷,则总电荷平分 接触后再分开2Q 6Q 4Q 4Qⅲ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平分接触后再分开Q 3Q Q Q(3)感应起电思考a:什么叫静电感应?思考b: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思考c: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思考d: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思考e:在b和c中,金属箔片各带什么电荷?思考f:感应带电的本质是什么?结果如何?想一想: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异同点是什么?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三、元电荷1.什么叫电荷量?符号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表示?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单位是什么?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9.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9.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be5dcad51f01dc281f176.png)
9.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自主学习】1.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它们分别为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2)电荷量:电荷量是指物体所带的多少.单位是,简称,符号是·物体不带电实质是物体带有等量的,物体带电实质是物体带有不等量的正负电荷.(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用e表示,则e =。
所有带电体的带电量都是电荷量e= 的倍。
2.电荷守恒定律(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起电;②起电;③起电,其实质都是_______的转移。
(2)电荷守恒定律内容: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变。
课堂练习——1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一、选择题: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这是因为:()A、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一定带上了电荷B、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橡胶棒一定带上了同种电荷C、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是带电体D、被吸引的轻小物体一定不是带电体2、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的值不可能的是下列的:()A、2.4×10-19CB、-6.4×10-19CC、-1.6×10-19CD、4×10-17C3、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 带电,则()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二、填空题1、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电量为____________ ;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_____ ______ ,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___________ ;任何带电粒子,所带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它们电量的______.最早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学案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1d41a227916888486d779.png)
§1.1电荷及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理解元电荷和点电荷的概念。
2、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二、自主学习1.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有三种:(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3)接触起电:不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带电物体,使带电体上的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完全相同的两只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分配规律:两球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均分配;原来两球带同种电荷的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在两球上.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能,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4.元电荷(基本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 = 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称为元电荷.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由美国科学家用实验测得的.5.比荷:带电粒子的和的比值.电子的比荷为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探究导航(一)、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问题1: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带电体的基本性质你知道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问题2:你知道原子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什么叫做自由电子?金属为什么能成为导体?(二)、三种起电方式问题1:你能说一下摩擦起电原因、实质、结果吗?你能找出一两件通过摩擦带上电的物体吗?问题2:你知道什么是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结果是什么?问题3:你能说出什么是接触起电吗?两个完全相同的导体球接触后,电量如何分配?〖心得与小结〗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什么?(三)、电荷守恒定律问题:电荷守恒定律内容是什么?电荷守恒定律另一种表述是什么?(四)、元电荷问题:什么叫电荷量?符号和单位分别是什么?什么叫元电荷、比荷?四、典例分析例1、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C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D 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高二物理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高二物理第一章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203a10a6c30c2259019e48.png)
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并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该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理解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学习重点:知道使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并理解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学习难点: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用该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一.自主学习1.我们知道互相摩擦后的物体会带异种电荷,那么怎样定义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2.你知道电荷读有那些性质吗?3.我们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那么自然界的电荷守恒吗?请写出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二.合作探究1.我们知道摩擦可以起电,那么摩擦起电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其实质又是什么?2.课本第3页的实验说明: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会带上,远离带电体的一端会带上。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这种起电方式叫做感应起电,是起点的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接触起电)。
那么感应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呢?例1.右图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____ ___,B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则A ,B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则A ,B ;3.物体不带电,是不是说明物体内就没有电荷?那么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净电荷?什么又叫电荷的中和?例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4.电荷量是描述物体所带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对这个物理量你了解多少?什么是元电荷?元电荷是不是最小的电荷?你是怎样理解元电荷的?例3.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荷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三.当堂达标1.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A.B、C球均带负电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D.B、C球都不带电2.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导体B所带电荷量为多少?。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FSYZ导学案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FSYZ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3e36e27d3240c8447ef34.png)
姓名班级学号第一章静电场§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预学案◇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2.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表现为电中性.5.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
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
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预学疑难】参考答案:1、正电荷,负电荷2、正,负,异,同3、创造,消灭4、不带电5、电子6、1.6×10-19,整数倍,元电荷,密立根◇启学案◇探究一、8分钟完成教科书2页上活动:实验1,实验2、图1-1-4的实验。
(如下图)知识小结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探究二、8分钟完成教科书3页的讨论交流:知识小结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 摩擦起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
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2. 接触带电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95446758fafab069dc0291.png)
5、称为元电荷,
6
称为电荷守恒定律。
7、是静电感应,
感应起电。
自
学
交
流
1、回忆初中所学的有关电学方面的知识;
2、自己动手做一做课本第二页上的实验一、实验二,并解释其中的现象;
3、观察思考课本上的1-1-4实验,利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其中的问题。
合
作
探
究
合
作
探
究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讨论交流】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做验电器,观察它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
怎样借助于验电器判断感应起电的枕形导体A与B所带电荷的电性?还需要哪些器材?操作步骤如何?
例题分析
【例题1】图7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D.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10、如图,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B,则()
A.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正电
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f4926bd64783e09122bf9.png)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和元电荷.2.知道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知道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思考探究:我们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一.电荷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1. 摩擦起电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3)实质:电子的转移.(4)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2. 接触带电思考: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3. 感应起电(1)思考a:金属为什么能够成为导体?(2)演示:如图思考a: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3)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什么呢?⑴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108d687fd5360cba1adbce.png)
第一章:静电场电闪雷鸣,是一种常出现在暴风雨中的自然现象,它是那样的神秘,来去匆匆,稍纵即逝.它给人们带来甘霖,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恐惧.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想探究其中的奥秘,更想将它驾驭于手中.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曾冒着生命危险,尝试用风筝去捕捉雷电.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知识.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认识各种起电方法及实质※※掌握电荷守恒定律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轻小物体,我们通常说它们带了电或有了电荷.物体经过摩擦之后为什么会带电?一.电荷及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_电荷和________电荷.(1)正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2)负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2.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3.物质的微观结构(1)原子组成: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________中子:________核外电子:带________(2)原子电性: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数量________,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________.二.三种起电方式: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过程.1.接触起电(1)指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________的金属导体________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如图).(2)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情况:若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的带电量分别为Q 1、Q 2,则它们接触后再分开都带有Q 1+Q 22的电量,式中电量Q 1、Q 2均包含它们的正负号.2.摩擦起电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________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________而带负电,失去________的物体带正电.(如图)(2)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3)实质:电荷的____________(4)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必然带________________电荷.3.感应起电(1)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的电子.(2)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________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________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3)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如图).三.电荷守恒定律表述一: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问题: ①依次接触A 、B ②反复接触A 、B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四.元电荷1.元电荷:物体带电量的最小单位,用e 表示.e =____________________,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__测得. 说明:(1)元电荷不分正负(2)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认为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3)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2.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质量之比.e m e=1.76×1011C/kg.一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被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带有的负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关于对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B.元电荷是指电荷量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带电体C.元电荷是指带电量为1.60×10-19C 的带电体D.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A 、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 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C 移近导体A 时,A 、B 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B.把C 移近导体A ,先把A 、B 分开,然后移去C ,A 、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C.先把C 移走,再把A 、B 分开,A 、B 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D.先把A 、B 分开,再把C 移走,然后重新让A 、B 接触,A 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即学即用。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含答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45793231b765ce0508149a.png)
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自主预习】一、电荷及起电方式1.两种电荷(1)电荷的分类:_________电荷和_________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硬玻璃棒带________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_________电.(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2.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________,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_________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______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________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二、电荷守恒定律和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_______保持不变.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_________保持不变.3.元电荷:____________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________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__________测得的,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__________【自主预习答案】一、1.(1)正、负、正、负、(2)排斥,、吸引.2.负电,正电.3.远离、异号、同号、静电感应二、1.创生,消灭,总量2.代数和3.最小的电荷量、e的整数倍.密立根e=1.60×10-19 C.【问题探究】一、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何种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何种电荷?使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的原因是什么?(2)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②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③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1)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向橡胶棒转移,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2)①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②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③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3)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物体B中电子数量减少,因此带正电.【知识深化】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现象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导体带上与带电体电性相同的电荷原因不同物质对电子的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荷间相在电荷间相互作用下,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互作用下发生转移,使靠近带电体一端所带的电荷电性与带电体相反;远离带电体一端与带电体所带电荷电性相同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实质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例1】(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答案】BD【解析】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就会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例2】如图所示,放在绝缘支架上带正电的导体球A,靠近放在绝缘支架上不带电的导体B,导体B用导线经开关接地,现把S先合上再断开,再移走A,则导体B()A.不带电B.带正电C.带负电D.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导体B带负电,故选C.【题后反思】感应起电的判断方法1.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如图甲所示.2.导体接地时,该导体与地球可视为一个导体,而且该导体可视为近端导体,带异种电荷,地球就成为远端导体,带同种电荷,如图乙、丙所示.二、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自主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 吗? (3)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 (1)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 C 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 是1.60×10-19 C 的2.5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3)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知识深化】1.使物体带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物体所带的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间或物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2.电荷的中和是指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物体接触时,经过电子的转移,物体达到电中性的过程.3.导体接触带电时电荷量的分配与导体的材料、形状、大小有关,当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接触后,电荷量将平均分配,即最后两个球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4.元电荷(1)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2)虽然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3)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 与电子的质量m e 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例3】 完全相同的两金属小球A 、B 带有相同大小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 ,先后与A 、B 接触后移开.(1)若A 、B 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2)若A 、B 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电荷量大小之比为多大?【答案】 (1)2∶3 (2)2∶1【解析】 (1)设A 、B 带电荷量均为q ,则A 、C 接触后,A 、C 带电荷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接触后,B 、C 所带电荷量为q B =q C ′=q +12q 2=34q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34q =23. (2)设A 带正电,B 带负电,且所带电荷量大小均为Q .则C 与A 接触后,A 、C 带电荷量为q A ′=q C ″=+12Q . C 与B 接触后,B 、C 带电荷量为q B ′=q C=12Q -Q 2=-14Q , 故A 、B 带电荷量大小之比为⎪⎪⎪⎪q A ′q B ′=12Q 14Q =21. 【题后反思】两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量的分配规律1.当两个导体材料、形状不同时,接触后再分开,只能使两者均带电(无法确定电荷量的多少)或均呈电中性.2.若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 1、q 2,则有【例4】放在绝缘支架上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分别带有电荷量Q A =6.4×10-9 C 、Q B =-3.2×10-9 C ,让两个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转移了多少个?【答案】 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 3.0×1010个【解析】 两小球接触时,电荷量少的负电荷先被中和,剩余的正电荷再重新分配,由于两小球相同,剩余正电荷一定平分,即接触后两小球带电荷量Q A ′=Q B ′=Q A +Q B 2=6.4×10-9-3.2×10-92C =1.6×10-9 C在接触过程中,电子由B 球转移到A 球,自身的净电荷全部中和后,继续转移,使B 球带Q B ′的正电,这样共转移的电荷量为ΔQ =Q B ′-Q B =1.6×10-9 C -(-3.2×10-9 C)=4.8×10-9 C则转移的电子数n =ΔQ e =4.8×10-91.6×10-19(个)=3.0×1010(个). 三、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物体所带电荷量越多,电荷转移的越多,斥力越大,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也越大,如图5甲.(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例5】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答案】 B 【解析】 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会改变验电器上的电荷分布;由于电荷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使得验电器上靠近带电金属球的一端和其电性相反,而远离带电金属球的一端和其电性相同,故选项B 正确.【课堂练习】1.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能使物体带电,关于这两种带电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B.感应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答案】 D【解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B、C错误,D正确.2.如图所示,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小球P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MN时,M处将()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答案】 A【解析】这是感应起电,当带负电小球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左端的负电荷受到排斥力运动到右侧,所以N处带正电,M处带负电,故A正确.3.(验电器的原理)如图7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C.金属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答案】 C【解析】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此时两个箔片上均带正电荷;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转移;移走玻璃棒后,箔片仍带电,不会立即合在一起,选项C正确.4.有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 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为q A =______________C ,q B =______________C ,q C =____________ C.【答案】 5×10-6 7.5×10-6 7.5×10-6【解析】 小球C 先与球A 接触后平分A 的电荷,则q A =q C =q 2=1.0×10-5 C ,再让小球B 与球A 接触后分开,则q A ′=q B =q A 2=5×10-6 C ;最后让小球B 与小球C 接触后分开,则q B ′=q C ′=q B +q C 2=7.5×10-6 C.。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最新精品导学案
![高一物理《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最新精品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df55e5bb68a98270fefa16.png)
第 1.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教案编写人:廖庆波审查人:高一物理组编写时间:2012年4月24日班级: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互相作用。
2.经历摩擦起电和感觉起电的实验过程,认识使用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观构造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要点、难点)b5E2RGbCAP3.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要点)4.知道元电荷的观点,知道电荷量不可以连续变化。
【学法指导】进一步领会物理学中的守恒思想。
【知识链接】用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带____ 电荷;用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带____电荷;这表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
p1EanqFDPw【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电荷请阅读课本P2“摩擦起电”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问题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有些______跑到丝绸上了,玻璃棒因缺乏电子而带____电,丝绸因有了剩余的电子而带____电。
DXDiTa9E3d小结 1: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约束不紧的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__到另一个物体,于是本来电中性的物体因为获得电子而带负电,失掉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RTCrpUDGiT请阅读课本P “金属模型”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3....问题 2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会离开原子核的约束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类电子叫做_________ ,失掉这类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______。
在金属内部,每个带正电的离子只好在5PCzVD7HxA______地点上 ______而不 _______,只有 __________穿越此中,所以使金属成为导体。
jLBHrnAILg 问题 3、察看“静电感觉”实验,回答以下问题:(填“张开”或“闭合”)现象①: A 和 B 接触时,把带正电荷的物体 C 移近导体A,金属箔 _____;现象②:这时,把 A 和 B 分开,而后移去C,金属箔 ______;现象③:再让 A 和 B 接触,金属箔_______。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420b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8.png)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3、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
4、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一)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2、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 C。
(三)使物体带电的方式1、摩擦起电(1)定义: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2)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2、感应起电(1)定义: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
(2)实质: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四)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重难点解析(一)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二)感应起电的过程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在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靠近带电体一端的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远离带电体一端的导体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比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被吸引到靠近带电体的一端,从而使这一端带负电,另一端则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守恒定律之一。
无论是摩擦起电、感应起电还是接触起电,其本质都是电荷的转移,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07c7b89eb172dec63b762.png)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2【学习目标】·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一、电荷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实质:二、电荷守恒定律:三、几个基本概念:电荷量:元电荷:比荷:静电感应、感应起电:四、思考与练习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
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B带负电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C.元电荷就是电子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E.在上题图中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课后作业:问题与练习1、2、4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A先与B接触,A再与C接触,后B、C接触2.BCD 3.CD 4.AB【阅读材料】静电学发展史“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
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
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44b7b5fbfc77da369b162.png)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重点难点】1.电荷基本性质与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2.静电感应的原因、感应起电的方法【课前预习】1.两种电荷:(1)电性: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用数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电荷,用数表示.(3)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2.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1)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包括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较远位置表现为。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电子,带电。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电子,带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表明电子从物体的一个部分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4)摩擦起电的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
3.用静电感应及感应起电(1)静电感应现象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
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2 )感应起电的微观解释从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来看,把带电体移近金属导体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或者排斥远离,从而自由电子由一端移动到另一端,使得导体的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
因此感应起电使导体两端带上了。
(3静电感应的本质感应起电的实质是自由电荷的重新分布。
《认识静电 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案
![《认识静电 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7a872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4.png)
《认识静电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的方式。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其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3、认识元电荷,知道电荷量的概念。
二、学习重点1、三种起电方式的本质。
2、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三、学习难点1、对感应起电的理解。
2、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复杂的带电问题。
四、知识回顾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五、新课导入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当我们脱毛衣时,常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有时还能看到火花,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静电现象。
那么,静电是如何产生的?电荷又有哪些特性和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静电和电荷守恒定律。
六、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上的电子会转移到束缚电子能力较强的物体上,从而使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
例如,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2、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时,导体内的电荷会重新分布,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带电体异种的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出现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导体带电的方式叫做感应起电。
感应起电的本质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的重新分布。
例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时,金属球靠近带电体的一端会聚集电子,从而带负电;远离带电体的一端会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
3、接触起电一个带电体与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电荷会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两个物体都带上同种电荷,这种方式叫做接触起电。
接触起电的本质也是电荷的转移。
例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正电的物体上的正电荷会转移一部分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两个物体都带正电。
《认识静电 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案
![《认识静电 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63a30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5.png)
《认识静电电荷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
3、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知识梳理(一)静电现象1、静电的产生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不紧的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2、常见的静电现象(1)冬天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看到火花。
(2)用塑料梳子梳头后,梳子能吸引小纸屑。
(二)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的性质(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四)元电荷1、定义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用 e 表示,e = 160×10^(-19) C。
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三、实验探究实验一:摩擦起电实验器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实验步骤: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橡胶棒靠近小纸屑,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经过摩擦后的玻璃棒和橡胶棒能够吸引小纸屑。
实验结论: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器材: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实验步骤: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2.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4.能从物质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二、学习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三、学习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物体起电的原因
1.自然界中的正、负电荷是怎样规定的?有什么特点:
2.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
3.金属有什么特性?
4.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本质是什么?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各带什么电荷?
练习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
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2)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结果怎样?b.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①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②两个相同..
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ⅰ若为带电导体球和不带电导体球接触,则电荷平分接触后再分开
Q Q 21Q 21ⅱ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同种电荷,则总电荷平分接触后再分开
2Q6Q4Q4Q
ⅲ若两个带电导体球为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再平分
接触后再分开
Q3Q Q Q
(3)感应起电
思考a:什么叫静电感应?
思考b: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该现象说
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
思考c: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
思考d: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思考e:在b和c中,金属箔片各带什么电荷?
思考f:感应带电的本质是什么?结果如何?
想一想:摩擦起电与感应起电的异同点是什么?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
三、元电荷
1.什么叫电荷量?符号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表示?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单位是什么?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
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练习2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应该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练习3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四、验电器
1.验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2.如何根据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来判断未知带电体的电性?说明过程及结果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 B.-6.4×10-19C C.-1.6×10-18C D.4.0×10-17C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4.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片.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5.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
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6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C.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