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婴幼儿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论述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论述  抗生素是臨床上应用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大类药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对病情的转归,患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当前抗生素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细菌耐药性也大大增加。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广泛受到社会的关注。
标签: 儿科合理用药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1)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疾病,只要有病就用抗生素。
(2)无论什么感染,都用广谱抗生素。
(3)无论疾病性质,大都用静脉注射,而且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4)不考虑抗生素的抗菌特征,随意联合使用。
(5)使用一些在儿童期禁用,慎用或已被淘汰的药物。
(6)和其他药物如病毒唑,维生素等混合在较大量的液体中静滴2药物吸收2.1婴幼儿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也不尽相同口服药物的吸收与胃肠道生理特点有关,婴幼儿胃内酸度仍低于成人,3岁左右才达成人胃液pH;胃容积1岁时达40mL/kg左右,但仍小于成人;6~8个月胃肠开始蠕动,胃排空时间较新生儿缩短,在十二指肠吸收的药物吸收时间快于新生儿,但仍比年长儿和成人慢。
对危重病儿,为及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宜用注射方法给药。
婴幼儿期还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要注意与急慢性胃肠炎、药物引起腹泻等的区别。
2.2药物分布儿童的体液总量从新生儿的80%,到1岁时降到70%,仍高于成人的55%~60%。
细胞外液从新生儿的45%,到6个月时为42%,1岁时为35%,均高于成人的20%,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浓度被稀释。
新生儿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加,幼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新生儿期大。
婴幼儿体液调节功能较差,细胞外液比重又大,其水和电解质代谢易受疾病及外界因素影响,要注意脱水时药物分布和血药浓度的变化。
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较差,某些药物可进入脑脊液。
2.3药物代谢婴幼儿期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肝粒体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已成熟。
特别是使药物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酶的活性,在胎儿期缺如,新生儿期日趋完善,而到婴幼儿期已达成人水平。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根据儿童生理特点、药物代谢、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效果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监测儿童药物的过程。
合理用药对于儿童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发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与成人截然不同的身体特征和药物代谢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考虑儿童机体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的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相对较弱。
对于儿童的用药应该量身定制,根据儿童体重、年龄和疾病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法。
还需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群体,比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因为他们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于外界的刺激相对较弱,因此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比成人更加敏感。
合理使用药物需要考虑到药物的适应症、副作用、相互作用等因素。
一些成人常用的药物在儿童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需要进行药物监测和评估。
儿童用药后的药物浓度和效果的监测对于调整用药剂量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
一些药物在儿童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药物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分析患儿病情、药物特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生理、生化、药代动力学及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用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以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不良反应最小化、药物费用最优化的目的。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证儿童的安全性:儿童的器官发育不成熟、代谢水平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
2、提高治疗效果:儿童的病理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和治疗时间等方面应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节约医疗资源:以合理用药为基础,能够避免因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过度的治疗或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浪费医疗资源。
1、选择药物:必须根据患儿的病情、体重、年龄、生长发育水平、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慎用具有一定毒性和不确定药物安全性的药物,尤其是新型药物。
2、正确计算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水平、代谢能力、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的毒性等因素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能够引起的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剂量,防止药物超剂量使用和药物滥用。
3、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应根据儿童年龄、体重、消化吸收能力、肝、肾功能状况和患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鼻腔给药、口腔给药、皮下或肌肉注射等已成熟的途径,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效起始时间等影响给药途径选择的因素。
4、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程度和药物的药效特点等因素,掌握合适的使用时间,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始终把合理用药作为首要考虑因素,遵循药物治疗规范,严格把握治疗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坚持长期观察疗效并及时监测不良反应,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
药学毕业论文—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摘要】: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和肾脏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还不健全。
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差异很大,用药稍有不慎,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据报道,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约是成人的两倍。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哑儿3万左右,50%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因此,儿童临床合理用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特殊人群,用药原则1.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期指自出生后到14岁的年龄阶段。
儿童时期各器官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的侵袭防御能力较差,因此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同时由于儿童的药物代谢酶分泌不足或缺少,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品的清除能力差,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
儿童用药体内过程分析(1)药物吸收儿童的胃酸偏少,胃酶活性较低,胃排空迟缓,肠蠕动不规则,特殊转运能力弱,某些易受胃酸、胃酶和肠道酸碱度影响的口服药物,儿童的吸收量较成人多,如口服青霉素类抗生素因不易在新生儿胃内分解可吸收60%以上,而成人仅吸收30%。
皮肤外用药时,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比表面积大,血管丰富,药物容易透皮吸收,皮肤破损时吸收量就更多了.曾有治疗尿布皮炎用硼酸溶液湿敷,发生病儿中毒死亡的报道。
因此,儿童皮肤用药切勿过量。
(2)药物分布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因为只有当药物进入某一组织器官并达到某种必要的浓度时,才会出现药效,因此只有对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在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且婴幼儿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细胞外液较多,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水平较低,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继而引发不良反应。
浅谈婴幼儿临床合理用药

1 / 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 , 而不是疾病本身l 我国每年新增加聋 l l 。
哑儿 3 左 右 ,0 不 合理 用 药有 关口 万 5%与 。因此 , 儿 临 床合 理 用 婴幼
药应当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婴幼儿 生理特 点
婴 幼 儿期 是 指 出生 后 2 d 3 的一 段 时 间 。 8至 岁
产生 的不 良反 应 、 理 作 用 的增 强 或减 弱 等 问题 。 药
3性较低 , 胃排空迟缓 , 肠蠕动不规
则, 特殊 转 运 能力 弱 , 些 易 受 胃酸 、 某 胃酶 和肠 道 酸碱 度 影 响 的 口
【 摘要】 本文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和婴幼儿用药体 内过程特点 ,提 出了婴幼儿l 临床用药应注意 的一些 问题 和防范婴幼儿药 物滥用 的建议 , 以期能引起 临床 医务工作者对婴幼儿 临床合理用药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
【 键 词】婴 幼 J ; 理 用 药 关 L合
【 中图分类号】R 6 . 99 3
力 学 差异 很 大 , 药稍 有不 慎 , 易产 生 不 良反 应 。 报道 , 球 有 用 极 据 全
22 药 物 分 布 .
药物的分布特点与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因为只有当药物进
入某 一 组 织器 官并 达 到 某种 必 要 的浓 度 时 , 才会 出现 药效 , 因此 只
有对药物在体 内的分布有所 了解 , 才能正确有效地指导用药。 影响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 、 体液腔隙 比例 、 药物与蛋 白质结合程度等。 而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 , 脂溶性药物不能充 分与之结合 ;且婴幼儿体液 占体重 的比例较成人大 ,细胞外液较 多, 出生后 6 月以内的婴儿血中 自蛋 白、 个 球蛋 白水平较低 , 蛋白 与药物结合的能力较低 , 两者均可导致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 , 继而引发不 良反应 。 新生儿及婴儿的血脑屏障发育未尽完善, 通透 性较大 , 有些药物易进人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毒性反应。
关于婴幼儿安全用药的浅析

4 5
处方 : 复方 消 化酶 胶囊 1 3 ' 0粒 } 盒 9 MG 2 2 品 ; 断不规 范 。 处 方管 理办 法》 诊 《 中第二 章第 六 条规 定 : 患者一 般 用法 : 片 口服 每 日 3 2 次 情况、 临床诊 断填 写清 晰 、 整 ; 方书 写 字迹 清楚 , 得涂 改 ; 完 处 不 如 按 : 2 例 3均 为给 药 时 间间 隔错误 。例 2 者 , ,4 , 例 、 患 男 1岁 需 修改 , 当在 修 改处签 名 并注 明修 改 日期 ; 具西 药 、 应 开 中成 药处 方 , 张处方 不得超 过 5 药 品 。 每 种 诊 断为 鼻窦 炎 。临床 给予 药物 曲安 奈得 鼻 喷雾剂 (5g )用法 5u/ ,  ̄ 2喷 , 鼻 , 日 3 。 喷 每 次 曲安奈 德 是一 种强 效局 部用糖 皮质 激素 , 在 3 严重 问题处 方 . 2 鼻 腔 内抗菌 作用 较强 , 年人 常规 用量 2喷/ 1一次 。该 患者 为 成 每3 3 .选药 档次偏 高 .1 2 1 4岁儿 童 , 量 2 , 日 3 , 用 喷每 次 长期 超 剂 量 给药 , 易造 成局 部皮 例 1流水 号 :094 1年龄 :5 性别 : : 5 2 17 2岁 女 肤 黏 膜萎 缩 和全 身 性 反 应 。例 3患者 , , 男 年龄 6 5岁 , 诊断 为 胃 诊断: 膀胱 炎? 炎 。临床 给予 药物 泮 托拉 唑 钠肠 溶 片 8MG每 日 2 , 拉唑 0 / 次 泮托 处方 : 头孢 克肟 胶囊 5 MG 1 0 *0粒 3 盒 钠 肠 溶 片能 特异 性 地抑 制壁 细胞 顶 端 膜构 成 的分 泌性微 管 和胞 用法 : 粒 口服 每 日 3 1 次 处方 : 盐酸 加替 沙星 片 01 G 1 片 3 . *2 M 盒 浆 内的管状 泡上 的 、 A P酶 ,引起该 酶 不可逆 性的抑 制 , K一 T 从 用法 : 片 口服 每 日 2 2 次 而有效 地抑 制 胃酸 的分 泌 。本 品具 有较 高 的生 物利 用度 , 首次 口 按: 1 例 患者 , ,5岁 , 断为 膀胱 炎 。 特异 性膀 胱炎 系大 服 时 即 可 以达 到 7%~0 达峰 时 问 1 时 , 效 抑酸 达 2 小 女 2 诊 非 0 8 %, 小 有 4 肠 杆菌 、 大肠 杆菌 、 形 杆 菌 、 副 变 绿脓 杆 菌 、 链球 菌 和 金 黄 色葡 时 , 粪 用于 一般 消 化 性 溃疡 等病 , 年人 常 规用 量 为 每 日早晨 口服 成 萄 球菌所致 。抗菌 药 物治 疗需 根据 尿 细菌 培 养 、 药物 敏感 试 验结 4 MG 0 。因本 品抑 酸 能力 强 大 , 为防 止抑 酸过 度 , 在一 般消化 性 溃 果 选用有效 、 毒性 小 、 价格 低 的抗 菌药 物 。如 氟 喹诺酮 类 ( 氧氟 疡等病时 , 左 不建议大剂量长期应用( 艾综合征例外) 大剂量使 卓一 。 转氨酶增高、 肾功能改变 、 粒细胞降低等 沙 星 口服 )头孢一 、 代 ( 孢氨 苄 、 、 二 头 头孢 克洛 ) 左 氧氟 沙星 口服 用时还可出现心律不齐、 。 后 吸收迅 速 ,- 小 时后 血 浆浓 度 达 峰值 。50 g和 70 g 药 3 .重 复用药 12 0r a 5m 本 .3 2 口服后其绝 对生 物利 用度 约为 9 %, 用 于敏 感 细菌 所 引起 的泌 9 适 例 4 流 水号 :0 9 2 3年龄 :3 性 别 : : 52 16 5岁 男 诊 断 : 椎病 颈 尿 系统轻 、 中度感 染 : 性 肾盂 肾炎 、 纯 性 尿路 感染 ( 胱炎 ) 急 单 膀 和 处 方 : 络 痛片 0 1 M*4片 2盒 安 .G 2 2 复 杂性尿路 感染 等 。 头孢 克 洛空腹 口服后 吸收 良好对 急 性和 慢性 用法: 2片 口服 每 日 3 次 尿道 感染都 有效 。 本例 选 用新一 代 氟喹诺 酮 类药盐 酸 加替 沙星 而 处 方 : 香追 风 膏 6 麝 贴 1 盒 片与第 三代 口服 头 孢菌 素 头孢 克 肟 胶囊 联 用 , 据 《 菌 药 物临 根 抗 用 法 : 贴 外 用 每周 2 1 次 床 应用 指导 原则 》 菌 药物 的联 合应 用 要 有 明确 指 征 ( 菌 尚未 抗 原 查 明的严重 感染 、 单一 抗菌 药 物不 能 有效 控 制 的重症 感 染等 )且 , 处 方 : 师麻 片 3 0 G 5 祖 0M '4片 3盒 选药 档次偏 高 , 不符合 药物 经济 学 原则 。 用法: 3片 口服 每 日 3 次 3. .2给药 时 间间隔错 误 2 按: 4 例 患者 , ,3 , 断 为颈椎 病 。颈 椎病是 一种常见 的 男 5岁 诊 例 2 流水号 :096 9 龄 :4岁 性 别 : : 52 11 年 1 男 中老年 性疾病 , 随着 年 龄的增 长 , 体 的颈椎问 盘逐渐 发生退行 性 人 诊 断 : 窦炎 鼻 改变 。临床 在 治疗 方面 , 用 中西 药结 合方 法 ( 采 活血 通络 、 消炎止 处方: 曲安奈得 鼻 喷雾 剂 5u 2 揿 / 5g 10 支 1 支 痛 )应 用神经 阻滞 加穴位 注射 疗法 , , 均能达到较好 的治疗效 果 。本 用法: 喷 喷鼻 每 日3 2 次 例医师给予药物 : 安络痛 片+ 师麻 片+ 祖 麝香追风 膏. 痛具有 通经 安络 处 方 : 酸链霉 素滴 鼻 液 1 1M * 支 硫 % 0 L2 活络 , 活血止痛姐 师麻 的功效是祛风赊 湿 , 活血止痛痛 香追风膏功能 用 法 : 滴 滴 鼻 每 1 3次 3 3 主治为祛风散寒 , . k¥考虑上 述三种 中成药都 具有活血止 痛功 活 n r;  ̄i 处 方 : 红霉素 胶囊 1 0 * 2 罗 5 MG 1 粒 3 盒 效, 联合使 用不 良反应可 能增加 , 且不符 合药物经 济学原则 。 用 法 : 粒 口服 每 日 2次 1 严 重 问题处 方 主要 涉及 合 理用 药 三个 方 面 :选 药档次 偏 高 ; 例 3 流水号 :0 8 9 7 龄 : 5 性 别 : : 528 9 年 6 岁 男 给药 时间 间隔 错误 ; 复用 药 。医生 必 须严 格掌 握各 类药 的用 药 重 诊断: 胃炎 指征 , 合理 的用 药 时机 , 确选 用 药物 , 才 能使药 物 的应 选择 正 这样 处 方 : 酸雷 尼替 丁胶 囊 10 G 3 粒 1 盐 5 M '0 瓶 用更 加趋 于规 范 、 理 , 方合 格率 得 到提高 。 合 使处 一般 问题处方 涉 用 法 : 粒 口服 每 日 2 2 次 及处 方 规范 三 个方 面 : 法 用量 修 改 后 未加 签 ; 张处 方 超 5种 用 单 处 方 : 拉 唑钠肠 溶 片 4MG 7片 2 泮托 0 * 盒 药品; 诊断不规范。建议 医生认真学习《 处方管理办法》 并严格执 用 法 : 片 口服 每 日 2次 2 行 , 处方 合格 率得 到提 高 。 使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
儿科患者的生理特征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病人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用药、剂量调整和用药监测等方面需要特别考虑。
首先,对于儿科患者,选择用药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
儿童的代谢能力和药物清除功能均较成人低,因此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时间,以免出现过量或药物积累现象。
此外,一些药物在儿童群体中的药理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婴儿期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他年龄段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需要考虑到儿童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用药。
每一位儿科患者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用药史等因素,合理选择用药并进行药物治疗。
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风险。
最后,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重用药监测和病情观察。
儿童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监测,以及对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
必要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用药方案,确保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药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和用药监测。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学习和研究,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括正确诊断 、 对症下药 、 确开方 、 正 妥善配 药 、 人遵 医嘱 、 病 治疗得到跟踪处 理 , 违反安 全 、 效 、经济 的综 合用 药 目 有 标就是不合理用药… 。为了解 我 院儿科 处方用 药状况 , 笔 者对我 院儿科 20 2 1 年儿科用药情况进行综合 调查 , 0 8~ 0 1
临床总有效率 5. % , 菌培养 阳性率 9.% , 94 细 38 治疗后 细 菌阴转率为 6 %。结果 表明左 氧氟沙 星治疗 下呼 吸道感 0 染疗效优于头孢 唑林 钠 。由于 当前 治疗 呼 吸道感 染 的常 用抗生素对细 菌的耐药性有 逐渐增强 的趋 势 J如 B一内 ,
酰胺类 、 头孢 菌素 类 、 大环 内酯 类和 青霉 素。而在 成人 社 区获得性肺炎病 例 中, 炎衣 原体 、 肺 肺炎 支原 体 和嗜肺 军 团菌所 占比例高达 4 %以上 , 0 左氧氟沙 星对 此也有 良好 的 抗菌作用 。所 以, 选用抗生素在药敏指导下最为理想 。 2 3 不 良反应 . A组 1例治 疗 1 后 出现皮 疹 、 0d 搔痒 , 停
方 药 ,0 32 ( 2 :8—5 . 20 ,5 1 ) 4 1
下 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 气管 一支气管炎 、 慢性 支气管 炎、 肺炎 、 气管扩张等 , 支 由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 、 衣原体 、 军
团菌等微生物引起 。下 呼吸道感染 细菌种类 复杂 多变 , 临
( 收稿 日期 :0 1— 8—1 ) 21 0 0
合理用 药是 安全 有 效 的使 患 者得 以康 复 治疗 的前
提, 也是 临床 药学 的核 心 问题。合理 完整 的用 药流 程 , 包
此外应强调本类药应避免与利尿药合 理 , 以免增加毒性 。 12 喹诺酮药 物 喹诺 酮较普 遍用 于治疗 呼吸道 、 . 胃肠 道、 泌尿 道感染 , 由于有人 观察 到该 药可 以影 响幼年 动 但 物的软骨发育 , 以产 生关节肿胀 、 痛 、 肉痉挛 。有 些 可 疼 肌 医学专家认为这类 药物 可使 青少 年骨 骺线 提前 骨化 而影 响儿童身高的增长 , 因此在儿童骨骼发育 阶段慎用此药 。 13 解热镇痛药 .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物,用药适当,用量合理,用法正确,用药安全,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药物应用原则。
儿科临床用药在治疗儿童疾病的还应兼顾患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药物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慎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当选用不同的药物。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完善,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患儿体系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口服制剂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的味道和口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在选择药物的剂型时,应当考虑到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好口感的剂型,减少孩子的拒绝情绪,提高依从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药适当,用量合理。
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特别注意用量,尤其是注射剂,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准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儿童的体表积和血容量均较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明显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的计算,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和科学性。
儿童的药物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诸多注意,尤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确保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法正确。
儿童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用药中需要注意用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法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用法的科学指导,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用法的问题,如药物的剂量计算不准确、用法指导不清晰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用法的指导,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儿童疾病大多危重而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必须了解儿童药物治疗的特殊性,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而达到儿童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确保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
我国现有<14周岁的儿童约4亿,然而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药物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就如何安全、合理使用儿科药物进行如下探讨。
1 儿童药物体内过程特点1.1 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机体情况和给药途径。
新生儿胃酸浓度低,排空时间长,肠蠕动不规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在成人胃内可被分解,但对新生儿则可很好地被吸收。
新生儿肌肉量少,末梢神经不完善,肌肉给药则吸收不完全。
经皮肤给药时,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比表面积大,药物较成人更易透皮吸收[1]。
1.2 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脂肪含量、体液腔隙比例、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程度等。
婴幼儿脂肪含量较成人低,脂溶性药物不能充分与之结合,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婴幼儿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被稀释,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较成人低,而细胞内液浓度较高。
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游离型药物较多,且体内存在较多的内源性蛋白结合物,如胆红素等,因此与血浆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如苯妥英钠、磺胺类药物等能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使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甚至核黄疸[2]。
此外,新生儿的血-脑屏障不完善,多种药物均能通过,可以使之毒性增高。
1.3 药物的代谢肝是人体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新生儿肝药酶系统不成熟,直到出生后8周,此酶系统活性才达正常成人水平。
新生儿在出生后8周内,对于靠微粒体代谢酶系统灭活的药物敏感。
新生儿还原硝基和偶氮的能力以及进行葡萄糖醛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的能力很低,对依靠这些结合反应灭活的药物也特别敏感。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治疗儿童疾病过程中,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生理特点和疾病类型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位临床医生应该重视的问题。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儿童的代谢速度较快,排泄功能较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常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遵循适龄用药原则,根据年龄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是确保用药合理的基础。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疾病类型特点选用药物。
儿童的疾病种类繁多,有些疾病是成人所罕见的,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特点。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上需要特别慎重。
又如,儿童呼吸道疾病常见且病情变化迅速,对支气管扩张剂和抗炎药物的需求也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根据疾病类型的特点进行选药。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药物进入市场,但随之而来的安全性问题也值得高度关注,医生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剂量、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因用药不当而引发不良后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充分关注患儿的个体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各不相同,体重、肝肾功能等生理指标也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用药水平,确保每一位患儿能够尽快康复,远离不良反应的困扰。
希望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儿童药物治疗更加科学、安全、有效,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 药学毕业论文

浅谈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药学毕业论文引言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儿童医学中,合理用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以及药物代谢、药动学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给儿童用药带来了许多挑战。
因此,儿童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对儿童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引起广大家长和医务人员对儿童用药的重视,提高儿童用药质量和安全性。
一、儿童用药现状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如下问题:1. 儿童用药种类局限性。
与成人相比,儿童用药种类有限,很多成人用药药物在儿童中不能使用或不宜使用。
2. 儿童用药剂量缺乏统一标准。
儿童剂量是成人剂量的一定比例,但这个比例一般难以确定,不同医生、不同医院对儿童用药剂量的推荐不一致,给儿童产生了不必要的风险。
3. 儿童用药依从性不佳。
儿童难以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意义,容易出现错服或漏服的情况,降低了治疗效果。
4. 儿童用药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多。
儿童药代动力学与成人存在差异,药物代谢能力弱,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药物过量或药物积累,从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上述问题导致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较低,需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儿童用药质量。
二、儿童用药原则合理用药需要根据药物的临床特征和不同人群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来制定药物使用方案,儿童合理用药也是如此。
儿童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药要慎重。
特别是超过3个月大、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应减少使用药物,尽可能采取非药物治疗或低剂量、短疗程的药物治疗。
2. 药品应选择安全有效。
儿童用药应选择经过正规授权上市并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的药品,药品剂量应符合儿童生理规律。
不宜使用漂浮于市场上的“神奇”药品或保健品。
如果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满足需求,应首选非处方药。
3. 药品的剂量应准确。
药品的剂量依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情况、有无其他疾病、肝肾功能等生理特征制定,精确计算剂量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疾病特点、药理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掌握用药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便利的目的。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儿科医生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用药原则和方法等方面,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一、儿科用药特点儿童与成人相比,生理功能不完善,代谢机制和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存在着差异。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比成人低,对于特定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比成人低,所以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比成人长,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高,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儿童的生理情况和疾病特点也和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必须全面考虑儿科用药的特点。
二、药物选择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优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生理机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可能出现药物代谢速度慢、半衰期延长、毒性药物蓄积等问题。
在选择药物时,应当尽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
2. 有效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
儿科患者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于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存在差异,对于一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全面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合理选用能够对儿童发挥良好疗效的药物。
3. 方便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制剂形式、服用方式等对儿童的适应性。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选择药物口服溶剂、颗粒剂或儿童专用的药片、糖浆剂等形式,便于儿童的使用和适应。
4.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药物时,必须充分考虑药物的价格和儿童家庭的经济实力。
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用药原则和方法1. 根据患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必须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根据患儿的病情、生理发育特点和药物特性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种类、用药途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治疗效果最佳、药物不良反应最小的治疗原则。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维护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根据患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药和调整用药方案。
儿童是由新生儿到成人的过渡性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科医生在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频次和用药途径等,使药物能够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同时又能减少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重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的敏感度较高。
在儿科用药中,必须强调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结合患儿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病种的治疗也各有特点。
在用药时,必须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个体化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注重家长和患儿的用药指导和监测。
在儿科用药中,家长应起到重要作用,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儿药物,并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
儿科医生也需要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跟踪监测,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强调多学科合作。
儿科用药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密切配合,包括药师、临床药学、临床微生物学、感染科、皮肤科、急诊科、呼吸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儿童青少年精神专科、骨科、儿科、小儿外科等,共同致力于最终使宝宝得到彻底的治疗。
每逊之神,肩负着用药观念和道德标准。
只有遵循正确的用药原则,才能保证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重要保障。
医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儿童生长和发育的规律以及儿童对药物代谢、药理学特征,保障儿童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善的过程 中。《 素问 ・ 上古 天 真论》 : 女子 七岁 , 云 “ 肾气 盛, 丈夫八岁 , 肾气实 , 发长齿更 , -- , -A 肾气盛 , 天癸至 , 精气
… …
溢泻 , 阴阳合 , 故能有子。 可见肾气 的生发是推 动d J 生长发 ” ,L 育 , 系统 和器 官 功能 成 熟完 善 的根 本 动力 。小儿 的脏 腑 功 能 各 处 于“ 嫩 ” 未 充 ” 娇 “ 的阶段 , 种脏 腑 功 能 的 “ 这 娇嫩 ” “ 充 ” 与 未 , 需要 在 肾气 的 生发 、 动下 , 着小 儿 年 龄 的不 断 增 长 , 女 子 推 随 至 “ 二七 ”4岁左 右 , 子 “ 八 ” 6岁左 右才 能 逐 渐成 熟 完 善 起 1 男 二 1
来 。 肾藏精 、 主水 ,,L 精 未 充 , 青 春 期 前 的女 孩 “ 月 事 AJ肾 故 无 以时下” 男孩无“ , 精气溢泻” 灵枢 ・ 。《 天年》 更有“ 人年十岁 ,
五脏始定 , 已通, 血气 其气在下 , 故好走 ” d J 0岁正 处于现 , ,L1 在 的学 龄期 , 期 体 格 稳 步 增 长 , 生 殖 系 统 外 其 他 器 官 的 发 此 除
育 已接 近成 人 水平 , 的形 态 发育 已经 基 本 与 成 人相 同 , “ 脑 故 好
走 ” 。
药 物对 机 体 ( 包括 病原 体 ) 作 用 主 要 表 现 为药 效 学 与 毒 的 理学 。药 效 学 主要 指 药 物 对 机 体 的 作 用 导 致 其 生 理 功 能 的 兴 奋或 抑 制 , 病 原 体通 过 干扰 其 代 谢 而抑 制 其 生 长繁 殖 等 。但 对 同一 药 物对 不 同组 织器 官 可 以 产生 不 同 的作 用 , 随 着 药 物 剂 且 量 的增 减 , 功 能 的兴 奋 与 抑 制 亦 可 互 相 转 化 ( 物 的 双 向 生理 药 作用 ) 。一种 药 物 对机 体各 组织 、 官 的作 用 也 并 非 都 相 同 , 器 可 对某 一个 或 几个 器官 的作 用 特 别 明 显 而 对 其 它 组 织 器 官 则 不 明显 ( 物 的选 择 作 用 ) 选 择 性 高 的药 物 一般 不 良反 应 较 少 , 药 , 疗效 较好 , 这 仅 是相 对 的 。一 种 药 物 仅有 一 种 作 用 的 情 况 很 但 少, 往往 同时对 几个组织 器官起不 同作用 。药物 对人体 的作 用 , 了治疗 作 用 外 还 有 与 治 疗 无 关 的 甚 至 是 有 害 的作 用 , 除 包 括副作用与毒性作用 , 故药物具有两重性 , 可治病 , 但使用不当 亦可 致病 。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Dic s e h pa t n fp da rc lnia e s n b em e ia in h lo y s  ̄ s st ede r me to e it is ci c lr a o a l d c to s a lwl
man y a a y e h e a t n fp da rc l ia d c t n c a a t r t n h xs e c u s in n r p s s t e r lt d il n l z d t ed p rme t e it isci c l o n me ia i h r c e i i a d t e e it n eq e t ,a d p o o e h ea e o sc o
【 中图分类号] 9 R1
【 文献标识码I B
【 章 编 号1 0 8 1 7 (O 0 0 -0 6 —0 文 10 — 8 9 2 l )5 0 0 2
儿 童 , 为 如今 提倡 一对 夫 妻 一 个 子 女 的 家庭 来 说 已 俨 然 情 , 法彻 底治 疗 , 发率 也 相继 比较高 。更 严 重 的会 让 医师 和 成 无 复 成 为 核 心 , 们 的健 康 成 为父 母 的 重 点 。在 物质 丰腴 的 当 今 生 家 长被 “ 他 已好 ” 的假 象 蒙 蔽 , 致 脱水 现象 。 导 活里 , 活质 量 提高 了 , 病 的 发 病 率 也 相 应 增 加 了 , 上 小 儿 2 2 抗生 素 的滥 用 。抗 生 素 是 临 床 上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的 一 类 药 生 疾 加 . 抵 抗 力 比较 弱 , 免疫 力不 强 , 导致 儿 童 患病 不 断 提 升 。 随着 医 药 物 , 的适 应 证广 、 药 品种 繁 多 。 自 1 4 它 新 9 0年 F o e 先 应 用 l y首 r 技术 的 发展 , 物开 发得 到 快速 发 展 , 药 但对 儿 科 临床 用 药 市 场 开 青 霉 素治疗 感 染 性疾 病 以来 , 种抗 生 素 被陆 续 应用 于临 床 , 各 确 [但 2 发不够 , 加之不适当的广告宣传 , 目前儿科用药复杂 , 使 并出现 使 多 种感 染性 疾 病 的病 死 率 有 了显 著 下 降 。 ] 在 现 实 医 疗 中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很好地被吸收。 新生儿肌肉量少 , 末梢神经不完善, 肌肉给药则吸 收不 完全 。经 皮肤 给药 时 , 幼儿 皮肤 角 质层 薄皮 吸收 。 2 . 2药物 的分布 :药物分 布 的主要 因素是 脂肪 含量 、体 液腔 隙 比 例 、 物与蛋 白质结 合程 度等 。婴 幼儿 脂肪 含量 较 成人低 脂 溶 药 , 性药 物不能 充分与 之结合 , 浆 中游离 药 物浓 度增 高 。婴幼儿 体 血 液及 细胞外 液容量 大目水 溶性 药 物在 细胞 外液 被稀 释 , , 血浆 中游 离 药物浓度 较成人低 , 细胞 内液 浓度 较 高 。婴幼 儿 的血浆蛋 白 而 结 合率 低 , 离 型药 物较 多 , 游 且体 内存在 较 多 的 内源性 蛋 白结 合 物 , 与血 浆蛋 白结 合 力强 的 药物 如 苯妥 英钠 、 因此 磺胺 类 药物 等 能 与胆 红素竞 争结 合 蛋 白 , 游 离型 胆 红素 浓度 升 高 , 使 出现高 胆 红 素血症 , 至核 黄疸 。 甚 此外 , 儿 的血一 新生 脑屏 障不完 善 , 多种药 物均 能通过 , 以使 之毒 性增 高 。 可 2 _ 3药物 的代谢 : 人体 主要 的药物 代谢 器官 。 肝是 新生儿 肝 药酶系 统 不成熟 , 到 出生后 8 , 直 周 此酶 系统 活性 才达 正常成 人水 平 。 新 生儿 还 原硝 基 和偶 氮 的 能力 以及 进 行葡 萄 糖醛 酸 、 氨酸 、 胱 甘 谷 甘 肽结合 反应 的能 力很低 , 依靠 这些 结 合反 应灭 活 的药物 也特 对
内蒙古 中医药
浅谈儿科药物的合理应用
冯 少敏
摘 要: 小儿 生理发 育及组 织 器官 完善 程度 不 同于成 人 , 药物对各 年龄 阶段 的小 儿反 应 亦不 同 , 物代谢 动 力 学及 药物效应动 力 学过 药 程也异 于成人 , 的配伍 、 互作 用及 注意事 项等 方面也 有其特 殊表现 及处 理原 则。因此 , 儿的 用药剂 量、 药途径和 方法都 有 自 药物 相 小 给 身特 点。为满足 临床 治疗 需求 , 文 结合 国 内外 文献 就如何 安全 、 理使 用 儿科 药物进 行初 步探 讨 。 本 合 以更好 地 沟通 临床 和 药物 间的联 系, 于临床 参考 。 利 关键词 : 小儿 生理 ; 药物的代 谢 ; 理 用 药 合 中图分 类 号 : 99 R 6. 3 文献 标识 码 : B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儿科临床实践中,根据儿童生理、病理、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等特点,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且安全地运用药物,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效果,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风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以儿童的疾病特点为基础,结合儿科药物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发育、代谢和药动学等差异。
儿童的生理发育未成熟,药物代谢能力低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消除速度较慢,容易引起剂量过高或滥用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
在选择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和发育情况等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
儿童的口服能力和吞咽困难,所以在给药时要考虑到儿童口服的可行性和药物的可溶性。
对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可考虑采用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分布。
儿童的饮食作息规律不同于成人,需要灵活调整药物的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儿童的疾病特点和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药物选择。
儿童与成人相比,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易感染病原体,且病原体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和儿童的病情确定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类药物等,以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儿科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儿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通过科学地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风险,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也需要儿科医生具备扎实的儿科药物学基础知识,并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药物信息和儿科临床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临床决策能力和用药水平。
浅谈儿科合理用药

13 药物的代谢 .
肝是人体 主要 的药物代谢 器官 。新生 儿
肝 药 酶 系统 不 成 熟 , 到 出 生 后 8周 , 酶 系 统 活 性 才 达 正 直 此 常 成人 水 平 , 于 靠 微 粒 体代 谢 酶 系 统 灭 活 的 药 物 敏 感 。 另 对
应用 , 应以疗效好 、 副作 用小 为原 则 , 防止 累积毒性 作用 , 为 严禁联合使用 对 同一 器官 均有 毒性 的抗生 素 。值得 注意 的 是, 长期使用广谱抗 菌药物 容易 引起肠 道 菌群失 调 , 如消 化
定 。正确的给药 途 径 对保 证 药物 的 吸收 、 发挥 作 用 至关 重
要 : 1 能 口服 或 经 鼻 饲 给药 的/ J , 胃肠 道 给 药 安 全 。 有 () ] L经 ,
些药物 ( 如地 高 辛 )E 服较 肌 肉注 射 吸收 快 , 引 起 注意 。 1 应
( ) F 射 给 药 可 损 害 周 围 组 织 且 吸 收 不 良, 适 用 于新 2皮 注 不
医学创新 21 年 01
箜 鲞笠 Z
!
!
些
. !
. Leabharlann : !・17・ 8
・
医 学 综 合
・
浅谈 儿 科 合 理用 药
许 剑 平
【 关键词 】 儿科 ; 合删用约
儿 童 患 者 正 处 于 生 长发 育 阶 段 , 脏 器 功 能 以 及 酶 系 各 统 、 疫 中枢 系 统 发 育 不 完 善 , 药 物 的代 跚 及 排 泄 速 度 与 免 对
道 菌 群 失 调 可 以 引 起 腹 泻 、 秘 等 , 重 者 可 以 引 起 全 身 真 便 严
菌感染 。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

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论文(共2篇)_药学论文第1篇:儿童用药安全问题及合理用药的探讨小儿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全。
因此,儿科用药绝不能把它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的缩影。
但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目前依然存在。
现对小儿用药安全常见问题作一分析,以及对如何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一、小儿用药问题分析1、解热镇痛药的滥用发热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解热药是儿科常用药物。
原则上3个月以下的小儿发热应慎用解热药,在物理降温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外用栓剂以减少副作用。
当前适用于小儿解热镇痛药品种剂型相对较多,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最安全的品种。
但在我国已公布的非处方药目录中,有近百种抗感冒或解热镇痛药中含有扑热息痛,除少数为单方制剂外,绝大多数是复方制剂。
在非处方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超过推荐剂量使用,甚至把退热药当预防性药用。
而有些临床医生,由于对复方制剂成分了解不够,易造成该药的重复使用而使药物使用过量,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小儿,更易造成肝、肾、血液系统等器官的损害。
2、抗生素的滥用目前这个问题非常普遍。
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复杂,其中家长想为孩子快速治愈疾病的迫切期望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门诊治疗时家长经常点名要抗生素,且越贵越好,医生为迎合患儿家长心理,无原则满足其需要,进而大量使用抗生素。
这种滥用首先体现在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
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儿童,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特别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以病毒多见,占90%以上,仅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但有调查结果报道表示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100%。
虽然孟黎辉等报道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的概率为71.32%,但仍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使用抗生素控制在50%以下这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婴幼儿合理用药
【关键词】婴幼儿;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婴幼儿是指从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一时期的小儿虽较新生儿明显成熟,但用药并不能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
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他们与成人在细胞通透性、蛋白结合率、体液分布上均有显著差异。
而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
出现与成人不同的各种药物反应。
因此,婴幼儿合理用药,一定要掌握小儿用药特点。
1 婴幼儿合理用药原则
1.1 正确诊断选择合理药物用药之前必须进行正确诊断才能有针对性地的选择药物,避免婴幼儿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
通过血常规检查确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对症治疗。
1.2 选择合适剂量剂量选择不当是婴幼儿ADR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
许多药品没有小儿专用剂量,通常用的方法是由成人剂量来换算,多数仍按年龄、体质量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小儿剂量,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适当选用。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有无药物浓度较为单一及用药时的改变,要及时调整用量。
1.3 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主要由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决定。
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发挥作用至关重要:①能口服或经鼻饲给药的小儿,经胃肠道给药安全;②急重症考虑使用静脉给药;③有些药物(如地高辛),口服较肌内注射吸收快,应引起注意;④地西泮溶液直肠灌注比肌内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适于迅速控制小儿惊厥;⑤由于儿童皮肤结构异于成人,皮肤黏膜用药很容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体外用药时应注意[2]。
2 婴幼儿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2.1 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婴幼儿多种疾病的首选。
然而抗菌药物顾名思义是作用于细菌的药物,其药物对于病毒微生物感染作用甚微或根本没有作用。
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一般均为病毒感染,偶有合并细菌感染。
因此,经血常规检查,没有合并细菌感染者,一般只需要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休息,同时对症应用抗病毒药物经5~7 d即可恢复。
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继发细菌感染或小于6个月的小婴幼儿时,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80%的婴幼儿腹泻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在治疗婴幼儿腹泻时,特别是原因不明时,不要轻易使用抗菌药物。
因抗菌药物的滥用易引起后果严重的真菌性肠道感染,对婴幼儿腹泻一般应使用吸附性止泻药及肠道益生菌制剂,但同时要对并发的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予以重视及纠
正。
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则要严格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儿科应用抗菌药应遵循以下原则:医生应参考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可单用者不联用,可用窄谱者不用广谱,同时还应考虑选用药源充足,价格低廉的有效药;抗菌药的联用遵循协同原则;不能在没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滥用抗菌药。
下列药物婴幼儿应慎用或禁用。
2.1.1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幼儿慎用,如必须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7 d[3]。
2.1.2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儿童应禁用[3]。
2.1.3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
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即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3]。
2.1.4 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3]。
2.1.5 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幼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
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
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应慎用。
2.1.6 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4]。
2.2 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发热是儿童常见症状和就医原因。
据统计,在小儿急诊留观和住院者中,发热占第1位,普通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疾病。
众所周知,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患儿健康,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而且可促发高热惊厥,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
因此,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缓解高热引起的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退热药有数种,剂型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4种,那么婴幼儿如何选择并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低热、中热不要急于退热发热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
通过发热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
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因此不要急于退热。
2.2.2 高热及时用药体温达到39℃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
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因此,必须及时使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还需配合物理降温。
对于<3个月的婴儿使用解热镇痛药更需慎重,应多次用物理降温方法。
2.2.3 选择毒性低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当前用于儿童退热的解热镇痛药物,最常用也较安全的药物当属对乙酰胺基酚、布洛芬。
但需要明确的是,退热治疗不能消除疾病的原因,仅起到暂时的解热镇痛作用。
因此,对出现高热的患儿,重要的是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
2.2.4 选择安全、适合的给药途径小儿解热镇痛药剂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水剂、片剂、栓剂、针剂。
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
其安全性依次为栓剂、片剂、水剂、针剂,其吸收、起效快慢依次为针剂、栓剂、水剂、片剂。
2.2.5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给药时间间隔给药,避免盲目重复使用各种解热镇痛药物。
再次给药时间间隔至少应在4 h以上。
此类药物用于解热一般限定服用3 d,用于止痛限定服用5 d,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长期服用。
2.2.6 禁用、慎用下列解热镇痛药①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
②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细胞减少,慎用;③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
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征,英国规定12岁以内儿童禁用。
2.3 合理使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很多家长及部分医生认为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类药物可以长期、无条件使用,因此经常给孩子服用一些诸如某些钙制剂、锌制剂、氨基酸制剂、多种维生素制剂等药物。
其实服用此类药物治疗要根据身体的需要,若滥用或过量地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反应,如Vit D过量的使用可致使体内Vit A、Vit D浓度过高,出现高钙血症。
对于新生儿,不宜长期使用Vit K,否则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综上所述,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用药物时要根据药物特点与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及禁用药物,必须使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药物反应情况。
参考文献
1 钱漪,沈时霖.儿科临床药物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5.
2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0(2):125-128.
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出版社,2003:48.
4 许重远,舒俊芬.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药事,2001,15(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