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设计一

合集下载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人教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人教版)

师: 同学们很喜欢猜谜语 , 请根据谜面猜出下列 城市名称 :
船 出长江 口、 带枪 的男人 、 双喜临门 , 并想一想它们所处地 区有
什 么 相 同之 处 ?
生: 根据谜 面猜 出城市名称 , 仔 细观察谜底答案 中几个城
市 的位置 。 设计意图: 活泼好动 、 富有挑战意识是八年级学生 的典型特
五、 教 学重 难点
重 点: 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 的有利条件及其纽带和辐射
作用 。
难点 : 分析长江沿江东西地带 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
江沿 江地 带由于依托其优越 的地理位置 和得天独厚 的 自然 条
件, 建立并发展 了众多 的城市 和工业基地 , 在促进 区域发展 中 具有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带着问题描绘地 图册 3 6 、 3 7页的“ 长 江沿江地带图” , 阅读教材 7 4页第一段 , 思考 、 交流 、 展示 , 逐一
三、 设计 理念
地理新课程倡 导 自主 、 探究 、 体验 、 合作 的学 习方 式 , 倡 导 教学 中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地位 , 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 精神 , 让学 生学 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 实现学 习方式 的转变 。 依
带 的纬度位 置 、 海陆位置和沿 江的相对位 置。
2 . 感 知地 形
通过教师的引领 , 让学生在做 中学 、 在 图中学 、 在 思中学 , 从 而
促进学生 主动 、 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 学情 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基本能够阅读和运 用地图 ,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 ,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 方 法, 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 能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 际分析一般 的地理问题 ,能对生产和生活实际 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作 出 相应的评价。 同时 , 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 、 探究兴趣浓 、 小组

公开课初二地理教案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

公开课初二地理教案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

公开课初二地理教案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赏到的是我国的那条江?(长江)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请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1.识记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畴。

地势类型、分布特点。

气候类型及特点。

河湖分布情形。

丰富的自然资源。

2.通过小组讨论、展现、质疑、纠错、补充、总结,探究长江沿江地带其范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判;长江沿江地带气候、河流的特点;自然资源分布情形等。

3.全力以赴,激情展现,享受高效学习的欢乐;培养爱国意识。

三学习重点:认识区域位置的范畴;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难点: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利用地势图等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等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四学习方法271高效课堂五教具预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学时安排:一课时七学习摸索题:(一)阅读P74“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一节并看图8.17《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图》完成: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畴与区域形状。

2、简单评判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再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特点?2、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势上有什么差异?3、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4、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势上的这种客观差异及河流分布特点,我们能够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请你将下面的设想加以补充。

(1)我们能够在长江上游进展水电业,因为:(2)我们还能够在长江沿线进展旅行业,因为:(3)我们能够在中下游地区进展淡水养殖业,因为:(4)我们能够在中下游进展内河航运业,因为:(5)我们能够在因为:(三)阅读P75图8.18《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分析1、气候类型:2、气候特点:(四)阅读P77《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地形图上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在地形图上找出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了解长江各段地形的差异。

3.学习从哪些方面分析区域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地形、河流、气候、自然资源等)。

4.针对东西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客观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才能合理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1.在地形图上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从哪些方面分析区域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识别地形图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内容有:莱茵河、密西西比河的图片和资料,书中相关的长江地形、气候、景观、自然资源的图片。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课之前,请大家先把书翻到78页的阅读材料:“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

讲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江河湖海的优势,发展经济,形成一个发达的经济带,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下面,来看两个事例:一个是欧洲的莱茵河,(展示课件:莱茵河图片,并做适当讲解)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被誉为欧洲的黄金水道;一个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展示图片,并讲解)。

〔说明:没有课件,教师讲解,可在黑板另一侧写:1莱茵河——欧洲的黄金水道,产业区,城市圈;2密西西比河——钢铁走廊〕教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河流众多,也要开发利用好河流。

那么其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河流是那一个?学生:长江。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答。

(略)教师:的确,长江有很多方面的优越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长江的情况: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板书)1.优越的地理位置(板书)教师:学习某个地区,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它的具体范围?看75页的地形图,对照老师画的简图回答。

(说明:用课件依次展示。

没有课件,教师可在黑板上边画,边让学生看图回答。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长江沿江地带1 精品

八年级最新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长江沿江地带1 精品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参考一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学生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了解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学生因果推理的能力。

5.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通过本区内容及“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阅读材料的学习,初步掌握沿江地带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结构分析1.教材本节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沿江地带的城市;(4)沿江地带的工业;(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上述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3)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4)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5)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6)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7)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是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长江沿江地带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地图,从而更好地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特点,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地图,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地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特点的综合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认识。

2.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地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案例,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和视频;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特点的地图和案例材料。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地理位置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与范围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重要性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使学生对其地理位置有直观的认识视频资料:播放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短片,帮助学生了解其在经济中的地位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2.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2.3 教学方法:地图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其地形、气候特点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水文特点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生产条件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农产品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的特点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长江沿江地带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2 教学内容: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特点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基地分布图,使学生对其工业发展有直观的认识数据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发展数据,了解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第五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保护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特点及面临的生态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依据自然表现来分析自然条件特点。

2.通过阅读气和气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特点,3.通过学习长江对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观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地域经济开展中的特别地位。

4.了解城市的分布与干支流的联系及沿江中心城市在区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5.了解沿江地带的工业区及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的环境问题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2〕了解长江对东西和南北经济的作用,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

〔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域位置、范围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自己描述地域地形的特点。

3.感情态度目标:〔1〕通过对地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生产活动.三.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及重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生态问题。

四.教学难点1.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2.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六.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1.先让学生观看一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让他们对接下来要上的内容有了大概印象,激发兴趣。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千米,南北宽100~200千米,是较为典型的带状地域。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力。

4. 增强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与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5. 地图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开发与保护。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城市和地区为例,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分析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城市和地区,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情况。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分析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长江沿江地带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企业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分布等。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法教学。

3. 准备讨论题,用于小组讨论法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土流失等,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参与度如何,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1.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地图,你能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根据教材,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2. 教师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及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区域地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3.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口与城市分布4. 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5. 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景观、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等情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以及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 案例分析: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沿江地带的重要性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资源、人口与城市分布、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时的思考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全面覆盖了长江沿江地带的相关知识点,难易程度是否适中。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定义。

2. 阐述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图片展示法: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反馈。

第二章: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环境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反馈。

第三章: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2. 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

2. 数据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反馈。

第四章: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名城等文化特色。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图,能够说明其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本区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单的评价;2.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3.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4.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与气候2.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教学过程一、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在中国的位置”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学生读地图册P34—35地形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

班级交流展示。

[CAI]显示: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形状2.地理位置优越——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学生活动]1.显示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①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地形区并根据课本P88图8.19及图8.20概要描述长江上游与下游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长江主要的支流、湖泊及其对长江水运的影响。

③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利用方式(完成课本P88活动1,2)2.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②分析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特点。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和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保护的措施(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有关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的纽带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各种地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3、在小组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3、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2、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3、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三、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图像和影像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备注[新课导言]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解了黄河流经的一个重要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今天,我们再到长江的沿江地带去看一看(出示标题)。

(提问)大家看了图像资料后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印象)?(归纳)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有哪些有利条件?经济发达与长江这条河流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出示副标题)?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走进长江沿江地带去寻找答案。

(引入新课)刚才那些图像资料只是给我们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的粗略感受,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见证一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实力。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3. 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4. 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5. 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范围。

3.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等。

4.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生态修复等。

5.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人文历史:介绍长江沿江地带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

6. 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长江沿江地带面临的发展困境,探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7. 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沿江地带的典型实例,分析其可持续发展情况。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建议。

9. 总结发言: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建议的合理性。

3. 作业论文:评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教案设计一
【新课引入】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或让学生阅读八年级上册教材58页《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材料,要求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

导入新课,板书。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点明长江沿江地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依托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3.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等三城市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表,思考下列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特点;②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对其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③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其水资源。

4.教师总结时应强调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和特色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3.教师强调应该掌握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4.让学生在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绘出长江主要的南北支流和铁路干线。

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教师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小结。

7.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资料,分组讨论问题。

①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②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地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8.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学习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沿江地带的城市】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学习活动。

①思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的干支流有何内在联系。

②在图中圈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地区。

③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中上海辐射作用的相关内容,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3.依据学生的结论,教师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沿江地带的工业】
1.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说明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2.举办小型分组竞赛,让学生以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汽车工业走廊的主要产品与生产基地。

3.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比较分析四大工业基地工业部门构成与其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种类构成的内在关联。

4.课上独立完成长江沿江地带相互协作的活动,并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可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①课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选出组长。

②课前公布三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

③课前由组长抽签领取探究性问题。

④在组长的组织下,全组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⑤课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报告。

⑥课上其他学生可针对代表的发言提出质疑,由被质疑的小组学生解答问题。

⑦教师讲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