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大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总学时数:22 学分:1开课单位:公共教学部适用专业:学院2019级各专业修(制)订人: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研室全体教师修(制)订日期:2019.6.20审核人:审核日期:2019.6.23审定人:审定日期:2019.6.27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根据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教育部高教司〔2007〕7号文件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是一门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院从2006年开始对大三年级学生以专业必选修课方式开设就业指导课,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于2011年形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分成三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求职过程指导。
三个课程模块作为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贯穿大学三年。
2019-2017学年起,为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新形势,打造学院“创新创业示范校”的品牌,同时更好体现学院对学生的职业知识、技能和品德的培养目标,XXXX学院的就业指导课进行二次改革,整个课程体系由《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组成,其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由两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掌握职业信息的搜索渠道和方法;掌握撰写简历和面试的技巧。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doc.doc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总学时(实验学时): 24 ;学分: 1.5 ;考试/考查:考查一、课程设置依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同时以职业规划理论和就业指导理论为基础而设置。
二、课程定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针对各专业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讲座课程。
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就业做准备。
其任务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为成才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按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两大模块共12个专题,分别在第一学期、第四学期讲授。
《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包括:(一)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三)自我认知;(四)职业生涯决策;(五)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及步骤;(六)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包括:(一)就业心理及自我调适;(二)求职材料的准备与设计;(三)求职面试技巧一;(四)求职面试技巧二;(五)适应社会走向成功;(六)创业准备;以上12个专题拟开设24学时,第一学期12课时,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期12课时,讲授《就业创业指导》。
最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领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地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
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二、明确列入教学计划。
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计划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计划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学和天津仁爱集团联合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和独立财务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学校有关部门正积极寻求新的形式与方法,以进一步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应作为我校公共必修课。
课程内容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学习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教学模式1.利用先进的IT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进“时代英杰·职前教育网络课堂”,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学时:36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生必修一、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生必修课之一,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在内容的确定上力求实践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既强调职业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全面的择业与创业方法,促使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身的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将西方经典生涯规划理论和本土化学生发展规律有机融合,以人本化、实践性、发展性为导向的系统、规范、科学的课程。
人本化是以学生为本,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认识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教育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力量。
实践性是在课程教学中始终树立和贯彻“实践育人”理念,在理论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同时,加大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互动和实践活动的比重,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良好效果。
发展性是指课程不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身就业的问题而设的,而是以关注学生长期职业发展、提升学生生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生涯幸福感为目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求职技能强化三部分组成,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专门课程教学,学生应当在职业态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知识和技能三个方面均实现发展。
1.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进高职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做出积极的努力。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护理授课系(部):人文社科部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的精神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
它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起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想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和就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生活的稳定。
本课程是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一门指导性课程。
根据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积极挖掘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潜能,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紧密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形势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高职生就业、成才的真实案例,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相结合。
在每章节的理论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我测评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体验周,让学生走出校园、贴进岗位,并密切关注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帮助的个性化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本课程于第一学年上学期开设,共32课时,其中课堂集中讲授16课时,课外实践16课时。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就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案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案(专科30学时参考版)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学时:30 学分:1~4一、课程概述1.课程背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接受专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大学生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校要从2006年开始成立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研室,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配备专职教师,并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教学环节。
2.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实现理想择业、就业和创业做好准备。
课程坚持以人为本为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
3.教学目标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明晰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激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方法和技巧,正确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为成才与发展奠定基础。
4.教学对象全校专科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实行学生在校期间1-3年级的全程教育指导。
5.实施安排本大纲自当年在校生开始实施。
二.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1、职业生涯规划类职业规划发展导论: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大学生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认识自我: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发布时间:2021-03-01T03:38:47.96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8期作者:李诗华[导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是帮助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自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摘要: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具有重要开设意义,能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但在开设过程也存在缺乏顶层设计、缺乏专业师资配备、缺乏完整课程设置和缺乏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结合新时代特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选优配强师资、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
通过教学改革,实现该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课;课程教学改革引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是帮助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自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按照要求开设了该课程,但是课程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存在的不足1.1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放到应有位置,资源倾斜不够。
张迎认为,“无论是经费的投入、师资的配备,还是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改善”;有人认为,部分高校在教学中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同步管理。
这些都反映了在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过程中,其重要性和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支撑。
1.2课程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每一门课程的建设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的顶层设计能帮助实现课程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本科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本科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本科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思政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本科生深入了解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培养其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1. 职业规划- 职业目标的设定和规划- 职业发展路径的选择和规划- 职业发展中的自我评价和调整2. 就业市场分析- 就业市场的结构和特点- 就业市场的趋势和变化- 就业市场中的机会和挑战3. 就业准备- 简历与求职信的撰写技巧- 面试技巧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职业形象的塑造和自我推销4.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价值观- 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职业发展中的困境与道德抉择5. 创业与自主就业- 创业机会的发现和创业项目的选择- 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风险- 自主就业的优势与挑战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核测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的项目,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参考教材1. 《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2. 《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3. 《创业与自主就业指南》以上为《本科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旨在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培养本科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通知,要求高校加强领导,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
同时按照学院名校建设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本次课程改革按照“校政企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在学院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依托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市场,引入企业主管和专业技术人士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教学,遵循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把“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高职教育思想贯穿到课程建设、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全过程,充分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使学生在获得适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的方法能力,协作沟通的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个人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学会自己求职择业;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三、课程改革(一)师资力量教师由我院就业指导课老师、济宁市人才市场政府工作人员、各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组成。
改变传统的学校闭门造车设改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按照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兼结合建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多元置课程体系的方式构架课程内容以课堂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方式培养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体系“行业需求、岗位适用、技能为主”的原则设计课程教师团队为主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考评方式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准确把握就业市场及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有丰富用人经验的企业高管及高技术人员现身说法,这样的组合能为本课程提供全方位的师资力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2.01•【文号】教就业厅函〔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的通知教就业厅函〔202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办好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根据赛事安排,现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做好有关赛事准备和组织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2024年2月1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赛道方案一、比赛内容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考察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情况和实施效果,以及授课教师教学水平。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一)参赛组别:设高教组和职教组,高教组面向普通本科院校,职教组面向职教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
(二)参赛对象:参赛教师依托其所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1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报名参赛,每校限1人。
参赛教师为参赛课程的主讲教师(须是学校在编及正式聘用人员),参赛课程近5年开设至少3轮(不含创新创业类课程)。
三、赛程安排(一)省赛选拔(2024年2月—3月)1.省赛由各地负责组织,参照本赛道方案自主确定高校参赛名额、比赛环节、评审方式和奖项设置等。
本通知发布前,已举办省赛的地方可不再重复组织比赛,结合本赛道方案及省赛成绩推荐选手,推荐方案报大赛组委会备案。
推荐选手要注重优中选优、兼顾高校类型。
鼓励各地同期开展教师教育培训、课程研讨等交流活动。
2.大赛组委会综合各地高等教育规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分配全国总决赛参赛名额。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学时分配:36学时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简称《就业》),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辽政办发【2009】34号)、《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32号)与《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通知》(辽教办发【2010】78号)等有关文件与法规精神,结合我省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际,制定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我省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高校毕业生市场、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能力,生涯决策能力,求职能力、创业的基本能力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与意识,主动培养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与规范意识,自愿为个人的生涯发展与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技 体育 图片 数字博物馆 核心用户 百科商城 来百科畅想太空梦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目录
教高厅〔2007〕7号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编辑本段教高厅〔200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一、切实加强领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标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性又较强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选择职业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把握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认清现阶段我国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形势,调适择业心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形成和发展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掌握职业信息,成功就业,同时可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的目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1)使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觉意识;(2)树立积极正确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3)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实现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努力的积极态度。
2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有关概念、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发展、求职就业、劳动合同等相关知识;(2)了解职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3)是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关信息及就业创业的基本知识。
3 .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备能进行生涯决策、搜集就业信息、求职面试的能力;(2)学会正确的处理与同事、领导的关系,适应新环境,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4)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初步创业能力。
三、参考学时32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四、课程学分2学分。
六、教学建议1 .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选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等,使学生牢固掌握必须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的陈述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一门通识 课程,研究的是关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本课 程通过知识讲授、案例分析、社会调查、专门性训 练,促进学生树立自主意识、职业意识和追求有价 值人生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我,挖掘 自身潜能,了解职业环境,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 本技能,为其提高就业竞争力,确立正确的职业发 展目标,自主作出职业生涯决策,实现自身职业发 展和职业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教学要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深化高教 改革、体现教育规律、提升学生就业力、稳定就业率、提 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发展的几个方面
1.工作思想认识的创新。建立在科学发展观上:
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协调发展。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
(三)主要内容:职业规划篇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一)认识自我 (二)了解职业 (三)了解环境 (四)职业发展决策
大学生生涯发展干预内容
•学业发展
大学生活的适应 学习态度的养成 成就感 时间管理 压力管理 学业求助 继续深造
教育部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解读与应用
宁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宁夏大学职业发展咨询中心主任
孙建军
一、《教学要求》的出台开辟了 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一)就业指导工作发展创新的动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 3.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人力资源大国-强国 4.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完成了由数量扩张 到质的飞跃:教学评估、质量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目录教高厅〔2007〕7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和《教育部 人事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现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切实加强领导。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地主管部门要做出明确安排和部署,高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工程,做好相关工作。
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业工作评估范围。
二、明确列入教学计划。
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
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
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落实经费保障。
各高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
各高校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制订本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附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办公厅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附件: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现制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
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1. 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
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
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1.了解就业信息;2.搜集就业信息;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2.求职礼仪;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