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 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被认为是“永州八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肖其貌,传其神”,融情于景,表达自己被贬永州的心声。

㈠抓住特征写景

“小石潭”虽名不见经传,但在作者笔下却特征鲜明,美不胜收。

第一,紧扣“石潭”表现“石潭”特点。首先用“声”表现“石潭”特征。“闻水声,如鸣佩环”,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个“石潭”缘故。其次写“形”表现“石潭”特点。“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整个小石潭几乎都是由石头构成。再次用“清”烘托石潭特点。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表现和强调“石潭”特征,因为是“石潭”才会“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格外澄澈(泥潭不会如此澄澈),并用“影布石上”照应强调“石潭”特点。最后写“势”暗示“石潭”特征。“斗折蛇行”的溪身和“犬牙差互”的岸势也是“石潭”特征体现。作者写“小石潭”,紧扣“石潭”特征,多处照应,反复强调,突出“小石潭”的奇特之美。

第二,描写之中突出“幽静”氛围。其一,用发现过程的曲折表现“幽静”。“小石潭”处于幽林之中,柳宗元沿着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才发现小石潭,其处所十分“幽静”。其二,用四周景物烘托“幽静”。“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这些景物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环绕在“小石潭”周围,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给人以“幽静”之感。其三,用潭水澄澈渲染“幽静”。作者笔下的“潭水”澄澈到极点,清得能数清潭水中的鱼有百许头,清得鱼仿佛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清得能看见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清澈的水,凸显的是“幽静”的环境。其四,直接点明“幽静”。作者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等语句直接点明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小石潭处于“幽静”之所,四周环境“幽静”,潭中水澄澈得“幽静”,“幽静”之美,美在“曲径通幽处”,美在“万籁此皆寂”。

小石潭美不胜收,美在其是个奇特的“石潭”,美在其是个“幽静”的小石潭。

㈡多种方法写景

为了表现小石潭奇特之美,作者采用了多种写景方法。

第一,移步换景与定点特写。小石潭发现的过程是“移步换景”,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开始,用动词“行”、“隔”、“闻”、“伐”、“见”表现“移步”,用名词“小丘”、“篁竹”、“水声”、“竹”、“小潭”表现“换景”,一步一景,由“闻声”到“见形”,让我们在动态中领略不同的景致。接下来,作者写潭中景物、石潭源流均为定点特写。通过一个个特写镜头,展示小石潭的全貌构成、潭水游鱼、溪身岸势特点,让我们在特写中感受小石潭奇特的美景。

第二,动静结合与虚实相映。作者写小石潭,一则动静结合。如写鱼既有“佁然不动”的静景,也有“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动景,动静结合,突出鱼“似与游者相乐”的轻捷欢快。二则,视听结合,以声写静。作者写小石潭,多为视觉形象,唯一的一处听觉形象写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用以反衬“悄怆幽邃”、“其境过清”,实现“以声写静”更显其静的目的。三则,虚实相映。作者写小石潭中的鱼是实写,鱼的数量、状态、影子、动作等都是实在的,但通过写鱼,也实现了写水的目的,从侧面表现了水的澄澈,这又是虚写。反过来看,水的澄澈又反衬了鱼的状态。因此,这里的描写,虚与实相互映衬,鱼与水相互烘托,形成了一幅“往来翕忽”的鱼儿戏水图。

㈢借助景物抒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由于政敌的继续迫害,生活环境的艰苦和几次无情的火灾,柳宗元在永州过得非常悲愤、忧郁和痛苦。此间,柳宗元为排解内心

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游玩于永州山水之间。也就在此间,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这八记,无论是写潭水还是写小丘,抑或是写山涧或石渠,都给我们呈现出“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并且,在描写之中,作者往往会表达出“惋惜和不平”之情,并借这些山水暗示自己“虽才华卓越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也是“荒僻的未被重视的奇异美景”,作者在此所寄寓的情感自然也不例外,他借小石潭表明自己“被贬谪的不幸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非常渴望自己这个“奇异的小石潭”被发现被赏识被重用。这是其一。

其二,作者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快乐。从写作背景看,作者在没有发现小石潭前情绪是低落的,是悲苦和郁闷的,他此行是为了排解被贬的郁闷,寻找快乐。他“闻水声,如鸣佩环”时,便“心乐之”,因这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水声顿生欣喜。他看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时,心中的一切烦恼和牵挂都被这“空明澄澈”的潭水涤荡干净,顿生宁静。他看到鱼儿们一会儿“佁然不动”,一会儿“俶尔远逝”时,便以愉悦之心体察鱼儿的心境,想着他们似与自己一起快乐!

其三,被贬谪后的凄苦悲凉是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游览之前,作者的心境是悲痛的。小石潭的优美景色,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欢愉。很快,小石潭四周“幽静”的景色和“坐潭上”面对“四面竹树环合”的回忆,又让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涌上心头。此时此刻,作者或许在想:这荒僻的小石潭,就是遭贬谪的自己吧?这无人欣赏的优美小石潭,就是满腹经纶的自己吧?小石潭,你有“我”的欣赏,可“我”又有谁来欣赏呢?……想着想着,这“寂寥无人”的小石潭,便让人感到“凄神寒骨”了——其实,小石潭并非“寂寥无人”,同行者还有“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和“崔氏二小生”五人,只是没有人能走近作者的心灵罢了;也不是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小石潭不是有“如鸣佩环”的流水吗?只是作者的心境过于“凄清”、自感寒冷罢了。

原来,不是小石潭在“或喜或悲”,而是“境由心生”啊!是作者将他的情感融在了小石潭的山水之中啊!

2013年02月0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