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最初的转导推理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推理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概念、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逐步形成复杂的概念和能够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概念和推理的发展过程。
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活泼、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他们通过感知、观察和记忆开始探索世界。
最初,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知和理解物体。
他们喜欢触摸、咬和摇晃物体,通过这些活动来积累关于物体的经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知活动逐渐从感官层面向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发展。
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形成概念,概念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概念是指将一类事物或事件归纳为一个整体的心理表征。
在学前儿童时期,概念的形成是通过类比和分类的过程实现的。
儿童通过观察、比较和对比不同的事物,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概念。
例如,他们可以将一只狗和一只猫归为“动物”这个概念。
随着经验的积累,儿童的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能够辨别更多的不同事物。
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逻辑规律,从中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儿童时期,他们的推理能力开始发展,但还比较简单和朴素。
最初,学前儿童的推理主要依赖感觉和直观的思维,他们往往采用直接的试错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能试图将一个方块放入一个圆形的孔中,然后通过不断尝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推理能力逐渐进步,开始使用更复杂的逻辑规则和思维策略。
学前儿童思维、概念和推理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经验等。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具有丰富、多样和刺激性的环境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良好的教育和早期教育干预也可以对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思维、概念和推理能力在他们的幼儿园前逐步发展。
他们通过感觉和观察开始探索世界,逐渐形成概念,并通过试错和直觉来推理。
幼儿情绪的发展复习
幼儿情绪的发展复习一、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二者赖以产生的需要有所不同。
情绪多跟个体的生理需要、机体本身的活动以及感知觉相联系;而情感则更多的跟社会需要相联系。
2.情绪更多具有情境性、表浅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
情感不仅具有情境性,更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二)情绪和情感的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感。
二、幼儿情绪的特点1.易变换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如当儿童由于得不到喜爱的玩具而哭泣时,成人递给他一块糖,他就立刻会笑起来。
这种“破涕为笑”的现象,在小班尤为明显。
2.易冲动儿童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被不可遏制的情绪所支配。
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3.易传染儿童情绪的易受感染与暗示有关。
如新入园的儿童哭着要妈妈,会引起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其他孩子也跟着哭;有一个孩子笑,其他儿童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这些现象在小班较为明显。
幼儿晚期,孩子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但仍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所以家长和教师在儿童面前必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4.易外露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
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到了2岁左右,儿童从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一些初步的行为规范,知道有些行为是要加以克制的。
他们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由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差,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幼儿初期。
三、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从情绪所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所谓情绪的日益丰富,可以说包括两种含义。
其一,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7
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2.(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A.思维B.感觉C.想像D.知觉7.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动作B.表象C.判断D.概念8.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9.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A.强化B.模仿C.核误D.试误10.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通过生活实践B.自己总结C.向成人学习D.通过阅读11.儿童在( )才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新生儿期B.幼JL-9-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B.皮亚杰C.斯金纳D.杜威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目的认识水平15.思维的产生标志着( )的出现。
A.感觉B.知觉C.意识D.意志16.幼儿对科学概念掌握的特点为( )。
A.可通过日常交往掌握B.可通过个人积累经验掌握C.需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D.以上都对17.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B.生活逻辑C.直观逻辑D.客观逻辑18.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1 1
NN
• 分析: • 鸟没有三对脚,蝴蝶有三对脚。所以蝴蝶——有
三对脚 • 家养的鸭子不会飞,家养的鸭子也是鸟,所以有
些鸟是——会飞的
• 说明——幼儿推理过程中不是从语言上进行推理 ,而更多依据感知经验
1 1
NN
3、幼儿推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推理过程随 年龄增长而 发展
推理过程可以划分为4级水平
儿童推理方式的发展是 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转化的
1 1
NN
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和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特殊的前提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
从特殊性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就是 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1 1
NN
1、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 从一些特殊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
2、逐渐开始运用演绎和类比推理 • 如:所有假日都是有薪日. 所有节日都是假日. • 结论: 所有节日都是有薪日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NN
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 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
• 如:“猫是一种动物”
1 1
NN
• 推理:是判断与判断之间 的联系,是在已有判断基 础上推出新的判断。
• 如:“所有的建构类活动 有益于幼儿空间认知的发 展,搭积木是一种建构类 活动,所以搭积木有益于 幼儿空间认知的发展”
NN
1 • 依据事物的表面联系→依据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 • 2、 判断内容深入化 • 按照生活经验→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
1 1
NN
• 3、判断根据客观化 • 按照生活逻辑→按照客观逻辑 • 4、判断论据明确化
(幼儿学前教育)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教案)
第八节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的开展教学目标:掌握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开展的特点;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开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开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1学时作业: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开展的特点。
设计三段论式的推理工程两那么,对儿童的推理能力进行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学前儿童推断和推理开展的特点。
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推断和推理的全然概念,然后了解学前儿童在这些方面的特点,在此根底上,再结合具体内容加深学生对儿童特点和教育关系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几种推理形式理解及儿童相应的特点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设计:环节一:导入我们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推断和推理,例如儿童的争吵行为反映了其社会性开展的特点。
只有通过推断和推理,我们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环节二:全然局部教师讲解为主,举例分析说明,提问深化认识。
第八节学前儿童推断、推理的开展推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它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反映。
如:“猫是一种动物〞推理:是推断与推断之间的联系,是在已有推断根底上推出新的推断。
如:“所有的建构类活动有益于幼儿空间认知的开展,搭积木是一种建构类活动,因此搭积木有益于幼儿空间认知的开展〞一、推断的开展1、推断形式间接化依据事物的外表联系→依据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2、推断内容深入化按照生活经验→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3、推断依据客观化按照生活逻辑→按照客观逻辑4、推断论据明确化二、推理的开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专门性结论和推理。
归纳推理是由专门的前提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从专门性前提推出专门性结论的一种推理,也确实是从一个对象的属性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属性。
1、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从一些专门事例到另一些专门事例的推理2、逐渐开始运用演绎和类比推理如:所有假日全然上有薪日. 所有节日全然上假日.结论: 所有节日全然上有薪日分析:鸟没有三对脚,蝴蝶有三对脚。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1、思维: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态。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其中没有类的包涵,没有类的层次关系,没有可逆性。
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4、电报句: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
5、情境语言: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情境语言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
6、说出声音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
7、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原始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8、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比如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
9、理智感: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感,这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比如求知欲和好奇心。
10、意志:意志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
11、直接动机: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和目的直接联系的称为直接动机。
简述学前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
在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判断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简述学前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
一、判断推理的概念判断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判断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学前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阶段1. 前逻辑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他们的推理是基于直觉和经验的。
他们只能根据已经知道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
例如,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看到一只鸟在树上,他会认为所有的鸟都生活在树上。
2. 单向逻辑阶段(4-5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单向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做出简单的推理。
例如,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知道狗是动物,他会推断出他家的宠物狗也是动物。
3. 逆向逻辑阶段(5-6岁)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结果推断原因,从后果推断原因。
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看到草地上有积水,他会推断出刚才下过雨。
三、学前儿童判断推理的发展特点1. 非形式化推理学前儿童的推理是非形式化的,他们不会使用符号或公式,而是依赖于直觉和经验。
他们的推理过程往往是隐性的,不易被观察到。
2. 操作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推理是基于操作性思维的。
他们通过实验和操作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例如,他们会通过反复试错来学习如何搭积木。
3. 局部思维学前儿童的推理是局部的,他们往往只能看到问题的一部分,而不能全面地理解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4岁的孩子看到一个桌子上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他会认为这是两份食物,而不是两种水果。
4. 依赖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推理是依赖性的,他们往往需要外部的帮助才能完成推理任务。
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孩子被问到“如果你的手上有两个糖果,你会给一个给你的朋友吗?”他可能会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示才能回答问题。
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的思维加工,比如,3岁的学前儿童指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女孩说是“王老师的小姐姐,”这是根据感知的特征来判断,是真正使用概念进行的。
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就会说:“王老师的女儿。
”(二)判断内容的深入化从判断的内容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和判断形式沿直接向间接变化的趋势进展。
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例如,对斜板上皮球滚落下来的原因,3—4岁幼儿认为是“(球)站不稳,没有脚。
”对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是否倒下来的现象,3—4岁幼儿认为“要倒,是烂的。
”(三)判断根据客观化从判断根据看,幼儿从以对待生活的态度为依据,开始转向以客观逻辑为依据发展。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
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属于“前逻辑思维’。
例如,3—4岁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待在椅子上”。
或者是因为“猫会吃掉它”。
幼儿逐渐从以生活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向以客观逻辑为根据的判断发展。
三、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一)最初的转导推理学前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
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计划学时:42计划学分:3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杨华钟雯主编,202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
适用专业: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以及幼儿师范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书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力求真实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教育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探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第四节 幼儿认知发展
(2)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到了幼儿中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再造想象中开
始出现创造性的成分。如画了大轮船以后,会在旁边 画上几条小鱼;画了节日的大灯笼后,会在旁边添几 个气球。幼儿期是创造想象开始发生的时期。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例如,一个幼儿画小孩放风事,把小孩的手
画得很长,比身体儿乎长了3倍。 (2)混淆假想与真实
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如有的幼儿
看到别人有漂亮的娃娃 ,他会说:“我们家也有。” 可事实上没有。
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 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 念、通过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思维。它是依靠语言 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经典真题【2015下】小班幼儿玩像皮泥时,
往往没有计划性。把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
“包子”,搓成条就说是“面条”。这反映
了小班幼儿( B )。
(8)近视性 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只能考虑到
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多地去思考事情的 后果。比如,一个男孩掉破了头, 左右额上
都缠了针。父母感到很不安,担心他将来留 下疤痕。可是孩子特别高兴,他说“我这样 就像汽车了,两个车灯”。他不停地做出开 汽车的动作,跑来跑去。成人给幼儿的告诚, 他们往往不能理解。
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 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题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想象发展特点的理解。
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通过夸大来强调某部分特征。
绘画活动是幼儿想象发展的典型活动,幼儿在绘画这一想象过程中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是在强调其突出作用,幼儿放风筝时手的作用特别突出,因此幼儿在绘画中会把手画的特别长。
D项正确。
A项:幼儿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即幼儿的思维需要借助具体生动的事物来进行,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有具体形象的人物,但并不能体现特意画长手的特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幼儿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绘画作品不具有抽象性。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4岁以后幼儿的思维具有了象征性。
幼儿开始出现“以物代物”和“以人代人”的象征。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言语发展各阶段的理解。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向完整句发展。
2岁之前为不完整句阶段,具体又可以分为单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说由两个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句子。
儿童有时在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
A项正确。
B项:2岁以后,儿童开始学习运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更准确地进行言语表达。
题干中幼儿没有表述出完整的句子。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1-1.5岁幼儿处于单词句阶段,表现为只能说出单个的词或者叠词,不能表述出不同的词语。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简单句是完整句的一种表现形式,2岁以后幼儿开始运用简单句,句子结构完整。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幼儿语法发展中对句子理解的掌握。
幼儿期语法的发展较慢,4、5岁幼儿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对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如被动句、双重否定句还不能理解,此外,幼儿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受自身经验的影响较大。
题干中“不起眼”这个词幼儿不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去理解,而容易把水的形状和肚脐眼结合起来理解,故C项正确。
《学前心理学》各章框架
转折期和危机期
关键期
敏感期和最佳期
最近发展区
0~1岁
1~3岁
3~6岁
3~4岁
4~5岁
5~6岁
稳定性
可变性
辨证统一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什么是注意(两个特点)
注意在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启示
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言发展在后
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
什么是言语(两个过程)
学前儿童言语 发展的趋势
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语音的形成
语音的模仿阶段
语音发展的顺序
前言语阶段(0~1)
言语发生阶段(1~3)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掌握基本口语阶段(2、3~6、7)
从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从极大的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学前儿童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的发展
想像的种类(有意、无意、再造、创造)
学前儿童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的发展
无意想像的特点
有意想像的萌芽和发展
再造想像的发展
创造想像的发展
幼儿想像的夸张性
5~6岁
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思维方式的变化
思维工具的变化
句子含词量的增加
语法意识
掌握言语表情技巧
幼儿口语的培养(四方面)
学前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
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发展
儿童言语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
内部言语的发生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的培养
情绪的社会化
第七单元 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分类的年龄特点 1、 3---4岁儿童开始具有简单的分类能力, 他们的分来是按照物体的明显外部特征进 行的,如,形状、颜色、大小等;88%的 儿童能对常见实物进行分类。 2、 4---5岁儿童可以按物体的简单用途和 数量特征进行分类,能对类和子类作比较, 能初步理解总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3、5---6岁的儿童能按事物的两种特征进 行分类。 4、6岁以后,能够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特 征进行分类。
2020/3/29
(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经验性—— 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验来进
行的。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
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夹到小动物或玩 具身上,是常有的事。 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 现象来进行,所以,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幼 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不善于全面的看问题。
思维特征的组成
万 物
万 物
自 我
视 觉 外
有
有
中观Βιβλιοθήκη 灵情心性 思
维
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
性。 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他
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长 我抽象概念。比如,“家具”这个概念比 “桌子”“椅子”概念抽象,幼儿就较难 掌握。 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 象来思维。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 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 “小白兔” 狗总是“小花狗”;认为老奶 奶总是白头发的,他们不肯称头发不白的 人为奶奶。
2020/3/29
(3)以生活情景分类。把日常生活情景中经 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及言语的培养 探索幼儿的思维金字塔
具体形象 思维
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 有直观行动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幼儿思 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 发展起来
探索幼儿的思维金字塔
概念:凭借事的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主要特点
(1)具体性,表现在幼儿思维的内容是 具体的。例如,幼儿较容易掌握 “花”“草"和“树”等概念,却难掌 握抽象性较高的“植物”概念。
(2)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头脑中的 形象来思维。例如,幼儿认为儿子就 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无法理解“叔 叔”“伯伯”和“爷爷”也是儿子。
其他特点
其他特点
探索幼儿的思维金字塔
自我中心化: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 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如皮亚杰的“三山实 验”
泛灵性: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例如, 幼儿会问:“春天来了,冬天躲到哪里去了?”“树叶娃 娃离开了,树叶妈妈一定很伤心吧?”
探索幼儿的思维金字塔
2.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
判断
判断: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从判断形势看:从以直接判断为主,逐步向以间接判断发展。
从判断依据看:从对事物直觉观察到的表面联系,逐步向以 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做出客观的判断发展。
受知识经验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幼儿还是无法综合考虑事物多种属性 并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他们的判断很容易被自己或 者他人推翻,变动性很强。但随着各方面的发展,他们做判断的依据会越来 越全面,判断也会越来越接近客观,判断的确定性逐步增强,不易被推翻。
探索幼儿的思维金字塔
归纳、 类比推理
(2)常常使用的是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婴儿期: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运用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即动作水 平的归纳推理。 幼儿期:能将不同外形的物体归为一类,即表象水平上的归纳推理。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1.最初的转导推理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特殊事例到另一特殊事例的推理。
这种推理还不是逻辑推理,而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其中没有类的包含,没有类的层次关系,没有可逆性。
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不符合客观逻辑,是因为:(1)缺乏知识经验;(2)不会分类、概括。
例如:一个幼儿知道给小树浇水,树会长出叶子,那么当他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可能会问:“如果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指鹿角)一定能长出树叶来的,是吧?”2.幼儿的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归纳和演绎属于逻辑推理,演绎推理的简单而典型的形式是三段论。
三段论是由三个判断、三个概念构成,每个概念出现三次。
它是从两个反映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关系的判断中推出新的判断。
实验证明,学前晚期(5~7岁)经过专门教学,能够正确运用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
随着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类概念的形成,归纳推理的能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例如:所有的蘑菇都是可以吃的;这种真菌是一种蘑菇;因此,这种真菌是可以吃的。
3.幼儿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也是一种逻辑推理,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
它是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是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事物之间也有类似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
例如:其推理形式可以表示为A事物具有属性a、b、c、dB事物具有属性a、b、c推出B事物也具有属性d在这里,A、B表示两个(或两类)类比的事物,a、b、c表示A、B事物共有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叫做“相同属性”,d是A事物具有从而推出B事物也具有的属性,叫做“类推属性。
”例如:有一个女孩子在下雨天时和爸爸一起走在泥地里,她问:“爸爸。
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印儿,也叫车道沟。
”孩子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
”。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是指3岁至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正是他们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与逻辑推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从单纯的感知到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符号运算的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1. 感性思维在学前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主要还是感性思维。
他们依靠感觉来认识事物,通过触摸、观察、尝试等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
例如,他们通过摸索和试验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质地和重量。
2. 命题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命题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形成简单的概念,并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思维活动。
例如,当他们认识到“狗是动物”、“狗有四条腿”时,就能够推断出“动物有四条腿”。
3. 形象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还主要是形象思维。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主要通过形象化的表达,缺乏符号和抽象概念的运用。
例如,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拟现实生活,并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思维活动。
二、学前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孩子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逐渐发展和提高。
1. 直觉推理学前儿童的逻辑推理以直觉推理为主。
他们通过感觉和经验来判断问题的真假,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例如,当他们看见一只狗和一只猫时,能够通过比较它们的特征判断出哪个是狗。
2. 归纳推理学前儿童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个例中抽象出一般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相似的情境中。
例如,他们通过观察多个红色物体后,能够归纳出“红色物体都是红色”的规律。
3. 演绎推理虽然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能力还比较有限,但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演绎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曾经刊登在某晚报上的一
则笑话,说是笑话,却是真实地 反应了3岁以下婴幼儿的思维方 式特点——转导推理思维。
生活在水里 会游泳
在水里游的都是鱼
爸爸游泳就会变成鱼
一个小孩子在动物园里看到梅花鹿时,问妈妈:“如 果天天往它头顶上浇水,那树枝一定能长处树叶来的, 是吧?”
鹿角=树枝
树枝浇水长出叶子=梅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浇水长出叶子
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最初的转导推理
概念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P255)
举栗子
一天,妈妈买了几条金鱼回来,妈妈教宝宝 认识鱼,并告诉宝宝:“鱼生活在水里,它 会游泳。”第二天在菜市场的时候,宝宝看 见市场里卖的鱼,问奶奶“这是什么?”奶 奶告诉宝宝是“鱼”,宝宝问:“怎么这个 鱼和妈妈买的鱼不一样?”奶奶解释道: “在水里游泳的都是鱼!”某日,爸爸带宝 宝去游泳,宝宝看着游泳池里的爸爸大声 “告诫”道:“爸爸不游泳,游泳就变成鱼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