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9T14:25:18.0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侯燕

[导读] QRS起始部钝挫:梗死面积小,梗死时间短,则不产生病理性Q波,但可形成QRS向上部分产生切迹及钝挫[6]。

侯燕(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功能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54-02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3月3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临床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无病理性改变或病理性改变不明显。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13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梗死型Q波形成,ST段呈弓背向上,T波倒置7例;延缓出现梗死Q波5例,前间壁1例,后壁1例,下壁1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即指没有病理性Q波,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因此对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胸闷、突发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和心电图动态观察,进一步明确诊断,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动态心电图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持久远而严重的心肌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上腹痛、胸闷、发热、大汗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13.4%~23.3%[1]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病人预后。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3月确认的急性心肌梗死确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9例,入选条件:①无明显诱因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疼痛超过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无效。②起病24h内取血不少于2次,相隔时间至少4h以上[1],监测血清CK—MB水平,在起病4h内升高,16~24h达高峰(溶栓可使峰值提前),后又逐渐下降,3~4d回复正常;③发病24h内ECG无心梗部位相前关导联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并且有规律性动态演变[2]。男11例,女1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岁。入院时均感心悸、胸闷、气短、上腹痛等,部分患者伴有胸痛及放射痛。既往史:高脂血症2例,动脉粥样硬化症2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病6例,肺心病1例,心律失常2例,糖尿病5例,无上述病史者3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以急性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者6例;以上消化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者3例;以胸闷、咳嗽、咳痰、喘息治为主要表现,听诊双肺干湿啰音者4例;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者2例;以肩周、左上肢疼痛的2例,以牙痛、下颌痛的3例,以头晕、晕厥为首发症状突发左心衰竭4例,无胸痛及其他部分疼痛者3例,以右上腹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误诊胆囊炎者2例。

1.3 心电图改变

本组29例患者入院后均急查心电图、心肌酶和心肌三联(肌钙蛋白I或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5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2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6例;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5例;V1~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4例;V3~V5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4例,动态监测ST-T改变3例。

1.4 实验室检查

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浓度的变化,来作为确诊AMI的酶学指标,尤其是CKMB的升高有意义[3]。

本组29例患者有17例心肌三联(肌钙蛋白I或T、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功酶)为阳性,心肌酶、肌酸激酶升高5例,肌酸激酶同功酶升高4例,肌钙蛋白、肌红蛋白阳性3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谱演变过程及规律。

2 结果

本组29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26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1例,室颤1例。

3 讨论

ECG是诊断AMI的主要依据之一,多数AMI在发病24h内可出现典型的AMI图形:相应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病理性Q波。但有一部分患者由于梗死时间短、梗死面积小而表现不典型。不典型AMI在临床上有增多趋势。有报道心电图和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占13.4%~23.3%[3]。识别不典型AMI主要靠心电图,对可疑非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可立即行24h动态心电图改变检测,严密观察QRS、ST—T动态变化,排除假性正常化和典型心电图延迟出现等情况。辅以化验室检查,临床上把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浓度变化作为确诊AMI的酶学指标。

3.1不典型AMI心电图产生机制

(1)梗死范围小,体表心电图反映不出来;(2)多处或对应性梗死,因梗死相量相互抵消,不出现梗死图形;(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显著压低,后继发T波改变,但aVR导联ST段抬高;(4)当AMI伴有室内传导障碍、心室肥厚或预激综合症时,心电图表现不典型;(5)局限性高侧壁梗死,有时I、aVL不出现Q波。须将V4-6上移1~2个肋间才出现Q波;(6)正后壁心梗可仅在V3R、V1、2出现R波增高,S波降低[4]。

3.2不典型AMI心电图表现

P波改变:AMI早期突然新出现Ⅱ导联欢会P波高尖≥0.125mV,产生原因乳头肌功能不全引起急性左心功不全,导致继发性肺淤血有关[5]。

T波改变:T波高耸多数为AMI急性期限改变,早期常可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持续12~24h,之后出现典型AMI图形。系因心肌缺血,心肌细胞损伤所致。

肢导低电压: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血肿,心肌纤维化而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