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人体寄生虫学绪论——湖北医药学院2020年网络课程课堂笔记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 复习资料
医学寄生虫学课堂笔记复习资料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一、形态1.成虫头节:吸盘,顶突及小钩成节:生殖器官分布与带绦虫相似孕节:子宫充满虫卵2.虫卵与带绦虫类似3.棘球蚴:囊壁、囊内含物、棘球蚴液囊壁:角皮层:较厚,乳白色,半透明生发层:较薄,有细胞结构,由此向内长出内含物内含物:原头蚴:生发层向囊内长出许多圆形的虫体生发囊:生发层直接发育形成的小囊,内壁长出原头蚴子囊:可由母囊的生发层直接长出,也可由原头蚴或生发囊进一步发育形成。
棘球蚴液:囊液无色透明或微带黄色,内含多种蛋白,有抗原性棘球砂:原头蚴、生发囊、子囊从生发层中脱落,悬浮在囊液中,称为棘球砂二、生活史终宿主:犬狼等食肉动物。
每个原头蚴发育一个成虫中间宿主:人、食草性动物:牛羊马骆驼棘球蚴的寄生部位:肝肺脑感染阶段:虫卵侵入途径:经口三、致病损害程度视棘球蚴的寄生部位、体积大小和数量多少而定。
1 机械压迫棘球蚴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组织细胞萎缩,坏死,引起脏器的机械性压迫症状寄生在肝脏肝组织萎缩,压迫消化器官、胆道、胸腔寄生在肺脏肺不张、咳嗽、咳血、呼吸急促、胸痛。
偶尔咳出大量囊液寄生在颅内头痛、呕吐、癫痫寄生在骨内破坏骨组织、容易骨折寄生在眼部严重者可致失明2 继发性棘球蚴病棘球蚴一旦破裂,原头蚴、生发层碎片,生发囊、子囊在污染的部位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
3. 过敏反应囊壁破裂,大量囊液溢出,可产生过敏反应,诱发过敏性休克。
4 中毒和胃肠功能紊乱如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和发育障碍等症状四、流行棘球蚴病是人兽共患病,主要在我国西部、北部广大牧区。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终宿主与中间宿主常形成比较固定的动物间循环关系链森林型犬、狼和鹿之间畜牧型广泛分布,犬和偶蹄类家畜之间我国主要是犬/绵羊循环型,也有犬/牦牛循环型——棘球蚴病为什么主要在牧区流行?1 牧区传染源多犬和狼感染较重,其粪便中虫卵污染环境和草原。
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与实验报告
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与实验报告编辑:黎扬维学号:120505003专业:中西医临床全科读书笔记章节一医学寄生虫学绪论医学寄生虫学是阐明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繁殖规律,研究寄生虫与人体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3个部分。
第一节寄生虫生物学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
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第二节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1、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夺取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2、宿主对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一)固有免疫:机体可以通过生理屏障抵御某些寄生虫入侵,或者通过体内的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因子和补体等机制对入侵的寄生虫发挥杀伤作用。
(二)适应性免疫:寄生虫感染的适应性免疫特点①寄生虫抗原复杂,成分繁多,具有种、株、期的特异性;②感染形成的免疫力一般不完全也不持久;③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复杂,参与的免疫效应产物有IgG、IgM、IgA、IgE(尤其是IgE)及细胞因子等;④ADCC效应的杀虫驱虫机制在抗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⑤超敏反应机制参与免疫应答过程。
医学寄生虫笔记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1、共栖(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
2、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河马与小鸟。
3、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
寄生虫(parasites):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一、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1)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土源性蠕虫)——蛔虫和钩虫(2)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蠕虫)——疟原虫和血吸虫、丝虫二、寄生虫的类别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如疟原虫和钩虫。
2、兼性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有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如粪类圆线虫。
5、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
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
三、宿主的类别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 )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培训寄生虫笔记
医学培训寄生虫笔记第一篇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疟原虫)、血吸虫病(血吸虫)、丝虫病(丝虫)、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钩虫病(钩虫)3、寄生虫侵入人体的感染方式:经口、皮肤、媒介昆虫、胎盘、自身感染名词解释:共栖、互利共生、寄生、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带虫免疫第三篇医学蠕虫学一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掌握:蛔虫的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1)生活史记忆要点:寄生部位:人体小肠排出途径:随粪便感染阶段:感染期卵侵入途径:经口虫卵在体外发育适宜温度:21-30℃幼虫的体内移行过程:小肠粘膜—小静脉—门脉系统—肝—右心—肺—肺泡—支气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2)致病1)幼虫致病:肺蛔虫病 2)成虫致病:1、引起营养不良 2、损伤肠粘膜 3、超敏反应4、并发症(胆道蛔虫病、阑尾炎、胰腺炎、肠穿孔、胰腺炎)(3)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最常用(甲苯达唑治疗)2、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掌握:鞭虫的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生活史记忆要点:寄生部位:人体盲肠排出途径:经粪便感染阶段:感染期卵侵入途径:经口虫卵体外发育适宜温度:26-30℃3、蠕形住肠线虫(简称蛲虫)掌握:蛲虫的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1)生活史特点1.只需要一个宿主:人2.成虫的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可达胃和食道3.成虫寿命不超过2个月4.雌虫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5.虫卵发育至感染期时间短(6h)6.感染期:感染期虫卵(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2)诊断:检出蛲虫卵或成虫均可确诊。
常用方法有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
4、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掌握:两种钩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临床表现和诊断(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鉴别要点鉴别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略大略小体形前端与尾端均向背侧弯曲,呈C形头端向背侧弯曲,尾端向腹侧弯曲,呈S形口囊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腹侧前缘有1对板齿交合伞略圆略扁,似扇形背辐肋远端分2支,每只再分3小支基部分2支,每只再分2小支尾刺有无(2)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小肠营养来源: 血液、淋巴液、肠粘膜、脱落的上皮细胞寄生数量: 几条至数千条不等,甚至达上万条排出方式:经粪便感染阶段:丝状蚴侵入途径:经皮肤(毛囊,汗腺孔,或皮肤破损处)钩虫也可经胎盘感染,此外十二指肠钩虫还可经口感染,美洲钩虫可通过母乳传播1)自幼虫侵入人体至雌虫产卵35-49d,寿命3年左右2)产卵量 10000-30000个/天(十二指肠钩虫)5000-10000个/天(美洲钩虫)(3)致病:幼虫致病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2)过敏性肺炎成虫致病1)消化道病变,“异嗜癖”2)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4)诊断:常用饱和盐水浮聚法(5)防治:在感染钩蚴24h内,用透热疗法,53°C,20min严重贫血者,口服硫酸亚铁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待贫血纠正后再驱虫。
医学寄生虫笔记整理
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的寄生,引起异位病变(ectopic lesion)。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1
⑴
⑵
2
3
4
5、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⑴Ⅰ型超敏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环节
(一)传染源:指有寄生虫感染,并能将病原体传入外界或另一新宿主的人或动物,包括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也可作为传染源。
A、基质—外质:较透明、凝胶状。具有与细胞膜相类似功能。
—内质:溶胶状。是原虫代谢和营养贮存场所。
B、细胞器(按功能分):
①膜质细胞器:主要参与细胞的能量合成代谢。
②运动细胞器:伪足、纤毛、鞭毛等;特殊者尚有—波动膜、吸盘等。
运动细胞器是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根据其有无和类型分为:
医学寄生虫学笔记总结
总论
第一章引言
一、人体寄生虫学定义、目的、范畴
1、定义: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目的: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基础。
3、范畴: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医学原虫(medical protozoa):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肉足鞭毛门:叶足纲: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
动鞭纲:鞭毛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门:动基裂纲:纤毛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顶复门:孢子纲:孢子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2>医学蠕虫(medical helminths):是指寄生在人体并致病的多细胞软体动物,借身体肌肉的伸缩作蠕形运动。
寄生虫学 读书笔记
医学寄生虫学读书笔记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绪论一、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是阐明引起人体疾病的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繁殖规律,研究寄生虫与人体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包括医学蠕虫学、医学原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1、生物伙伴关系根据其利害关系的不同,可分为:①共生②共栖③寄生2、寄生虫与宿主: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到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3、命名:寄生虫的命名按照生物进化规律和亲缘关系进行,其拉丁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
4、寄生虫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与宿主的关系可分为:①专性寄生虫②兼性寄生虫③偶然寄生虫④机会致病寄生虫⑤体内寄生虫⑥体外寄生虫⑦长期性寄生虫⑧暂时性寄生虫5、寄生虫由于长期过寄生生活,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必须选择性地寄生于特定宿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宿主特异性。
根据寄生虫不同生长时期所寄生对象的不同,宿主可以分为:①终宿主②中间宿主③保虫宿主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7、寄生虫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1、先天性免疫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三、寄生虫的流行与危害(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1、异位寄生;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四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者医学蠕虫学第一节线虫一似蚓蛔线虫1形态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3-6mm,尾直雄虫:较小,长15-31cm×2-4mm,尾端向腹面弯曲2、虫卵:受精卵:宽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厚,外被凸凹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内有一个椭圆形的卵细胞。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浅谈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与记忆方法
的全程监控行为记录材料,缺乏综合判定的科学依据,使检疫结果很大程度上存在有盲目性。
3 发展思路311 制定检疫规范,进行科学操作制定饲养动物全程监控的相关法规和动物疫病临床诊断学、肉眼病理学判定技术规范。
动物检疫员在定期临床观察过程中,要依照法律法规和检疫技术操作规范实施产地检疫行为。
首先是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学、肉眼病理学对所负责的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查,初步判定其健康状况。
对有异常的个体或群体,作出初步的可疑诊断,同时采集相关可疑样品,送到有资格的兽医诊断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组织病理学、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
对于确诊为阳性者,及时报告本级和上一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及时疫情扑灭措施,封锁疫区,消灭疫源,销毁染疫动物,并对周边受威胁的健康动物立即采取相应的防疫技术保护措施。
3.2 明确量化检疫责任按照区域内动物饲养量,具体划分动物检疫员责任。
核定动物检疫员的工作量。
一般以乡(村)为单位,将动物产地检疫任务数量具体分解到包片动物检疫员。
并制定详细而严格的工作程序、技术规范和工作纪律。
动物检疫员的责任是;负责对区域内动物数量的统计;掌握整个饲养过程中的动物疫情状况;对整个动物饲养过程中动物疫情进行初步确认和报告:监督指导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对动物疫情的防制扑灭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判定区域内的动物最后出栏时健康状况,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3 全程监控饲养动物动物从进栏之日起,直到出栏前,动物检疫员要按照统一设定的观察记录档案,每周一次对所负责的动物进行定期临床观察,并做好详细完整的记录,对动物饲养过程的动态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对从外地新购进的动物,严格检查相关的检疫证明,并进行一个潜伏期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再混群饲养。
在整个饲养阶段,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动物免疫档案和定期观察记录,如发生过疫情,要整理保存好区域内疫情发生,扑灭现场和实验室诊断证据和文件档案。
3.4 规范出具检疫证明在动物出栏时,依据上述记录和档案材料为证据,进行综合判定饲养动物的健康状况。
人体寄生虫学 知识点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一、定义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
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主要概念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6、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人之于日本血吸虫。
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钉螺、鱼之于日本血吸虫。
8、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猫之于华支睾吸虫或猪肉绦虫。
9、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蛇之于猪肉绦虫,蟹之于广州管圆线虫。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不然就不能生存。
疟原虫、钩虫等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粪类圆线虫等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指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如消化道、肝、肺、心等,或组织细胞内的寄生虫。
蛲虫、刚地弓形虫等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指一些媒介昆虫,如蚊、虱、蚤、蜱等,刺吸血液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吸血后便离开。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卡氏肺孢子虫、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在人体寄生虫学中,共生有共栖和互利共生两种方式,而寄生则是一种关系,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是指在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而宿主则是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
寄生虫对宿主有致病作用,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等。
而宿主则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对抗寄生虫。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基本环节,而自然、生物和社会因素则会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
寄生虫病的特点包括异位寄生、幼虫移行症和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等,其防治原则则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是研究人体内寄生的蠕虫的科学。
其中似蚓蛔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成虫形似蚯蚓,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而雄虫则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其虫卵则为椭圆形或椭圆形扁球形,大小为0.07-0.09mm x0.04-0.05mm。
肝吸虫的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首选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成虫寄生在人体肝内,产下虫卵,虫卵随着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孵化成为毛蚴,再被淡水螺吞食,经过无性生殖繁殖,最终形成具有尾蚴的cercariae,再次感染人体,成为肝吸虫的成虫。
三、感染方式:人体摄入感染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四、致病:肝吸虫寄生在肝内,会引起肝脏炎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五、实验诊断:通过检查痰液或粪便中是否有肝吸虫虫卵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
六、流行:肝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七、防治原则:主要是灭螺和治疗感染者,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
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也是预防肝吸虫的重要措施。
寄生虫学笔记
《寄生虫学》笔记教师:陈新文第一章总论寄生虫是寄居在别的生物身体上(体内或体表)的动物。
寄生虫学就是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环境)关系的科学。
它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
也可看作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节寄生现象一.共生、共栖和寄生现象生物的营养方式有2种类型,即自养和异养。
其中异养方式又分为3类:(1)吞噬性营养,食入固体食物;(2)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体表渗透;(3)病毒,直接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动物攻击另一种生物,吞食其身体而获得营养,称为捕食关系;另一种是食腐肉腐尸者,腐尸可以是自然原因致死的,也可以为其他捕食者所遗弃。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它们除了与另一种动物紧密联合在一起以外,就不能获得食物。
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的联合关系称为共生。
分为三类: 1. 共栖:联合生活的两种动物,其中一种动物得利,另一种动物无利,也无害。
2. 互惠共生:双方都从这种共同生活中获利,且相互依赖,缺少一方,另一方不能生存。
3. 寄生:一种得利,称寄生虫;另一种受害,称宿主或寄主。
上述三种关系的界限有时很难划清,三者之间还会相互转化。
二.寄生虫和宿主类型(一)寄生虫类型根据寄生部位:(1)体外寄生虫;(2)体内寄生虫。
根据寄生器官:(1)肠道寄生虫;(2)组织寄生虫;(3)血寄生虫。
根据寄生时间长短:(1)长期寄生虫;(2)暂时性寄生虫。
根据寄生的性质:(1)专性寄生虫;(2)兼性寄生虫;(3)偶然寄生虫;(4)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寄主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致病力弱,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可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5)假寄生虫,是指随食物进入宿主体后再随粪便排出的寄生虫卵、昆虫、昆虫卵及其他任何误认为是寄生虫的物质。
一切假寄生虫均不能在宿主体内真正地发育和寄生。
根据宿主数目:(1)单主寄生虫,生活史中只需一个宿主;(2)多寄主寄生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根据寄生虫,特别是蠕虫,进入人体之前的发育阶段在土壤内或在动物体内:(1)土源性蠕虫;(2)生物源性蠕虫。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8页word文档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一、绪论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
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
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医学蠕虫第一章:线虫: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
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
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③致病作用:幼虫移行至肺部,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称蛔蚴性肺炎。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主要概念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包囊或卵囊: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的包囊。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发热阈:疟疾的临床发作是由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引起,而引起疟疾发作的原虫血症最低值称为发热阈数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
在无新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形成的休眠体复苏,进行裂体增值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称复发。
只有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虫:某些在外界丧失营自生生活的能力必须长期或暂时寄居于其它生物的体内以获得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对宿主造成损害的低等生物。
寄生关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物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和居住条件,使被寄生的一方受害。
两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寄生虫学》笔记整理
寄生虫笔记整理一.名词解释1.寄生:共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生活类型就是寄生。
指两种或两类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的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对方获得营养物质,以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种族繁衍,同时以自己的生物学过程危害对方或致死。
这种现象称为寄生。
2.单宿主寄生与多宿主寄生: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叫单宿主寄生虫,也叫土源性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叫多宿主寄生虫,也叫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
3.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能够寄生于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叫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4.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专性寄生虫是指在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这一部分,寄生虫的生活史就不能完成;兼性寄生虫是指可寄生也可不寄生而营自由生活的种类。
5.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6.贮藏宿主(转续宿主):或叫转运宿主.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7.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之为保虫宿主.8.带虫宿主: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或药物治疗,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体内仍存留着一定数量的虫体,这种宿主即为带虫宿主.9.自身感染:寄生于某家畜的寄生虫,其所排出的虫卵或幼虫,无需达到外界即可使原宿主本身再次遭受感染。
10.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由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
11.不完全免疫:即宿主尽管对寄生虫能起一些免疫作用,但不能将虫体完全清除,以致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进行生存和繁殖。
12.带虫免疫:即寄生虫在宿主体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整理
人体寄生虫总论(一)寄生与寄生关系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寄生生活: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
获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受伤害的一方称宿主。
(二)宿主的分类1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3储存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除可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于某些哺乳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具有保护虫种和起传染源的作用。
这些动物宿主称为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但可生存,以后若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即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正常宿主和非正常宿主)(三)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生长的过程及所需要的条件称生活史。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一阶段离开传染源后,必须在外界环境中,或在中间宿主或在媒介生物体内发育和/或繁殖,才能达到具有感染性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外界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继续发育,并完成生活史者,称直接发育。
间接发育:凡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媒介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再侵入人体完成生活史者,称间接发育。
(二)、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在形态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1)体形;(2)器官:消失或退化,加强,新器官的产生在生理方面的适应性改变有:肠道寄生虫抗消化液的机能增强繁殖能力的加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的强化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三)、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寄生虫的致病作用:1)摄取营养、影响吸收:是寄生虫对宿主造成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可通过穿刺、堵塞、压迫、破坏等作用,对宿主造成危害。
3)化学性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排泄物及虫体死亡后的分解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对人体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
4)免疫病理损伤:寄生虫体内和体表许多成分,均可作为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笔记
寄生虫笔记1.孕节(gravid proglottid)为绦虫链体后部的节片,其内除充满虫卵的子宫外其它生殖器官均已退化。
2.成节(mature proglottid)为绦虫链体中部的节片,其内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
3.链体(strobila)是绦虫成虫颈部以后分节的虫体,由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链体是虫体最显著部分,由3-4个以至数千个节片组成,越往后越宽大。
4.某些人体寄生虫,也可寄生在某种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成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从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而言,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蓄宿主。
5.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人或动物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生长,有的尚进行繁殖的阶段。
6.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7.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脊椎动物)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宿主体内移行,侵犯器官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症状称为幼虫移行症。
8.有的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9.土源性线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如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及蠕形住肠线虫。
10.生物源性线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如寄生人体内的丝虫和旋毛虫。
11.机会致病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是指某些原虫在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时,宿主不出现临床症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原虫的繁殖力和致病力增强,使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甚或危及生命。
12.由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虫媒病。
13.完全变态:医学昆虫幼体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需经蛹期,且各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医药学院2020年学习通网络课程课堂笔记整理(详)人体寄生虫学绪论部分教学内容:引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与学习的目的、寄生关系及演化、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的感染特点、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止、寄生虫的分类教学要点: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定义、范畴与学习目的/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感染的特点/熟悉寄生关系及其演化/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一、引言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世界十大热带病:麻风病、结核、登革热疟疾(malaria)(此下为七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病(filariasis,淋巴和盘尾)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非洲和美洲)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malaria)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曾于长江流域)丝虫病(filariasis,1994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2006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的)黑热病(kala-azar,1958年基本消灭)钩虫病(ancylostomiasis,农村地区较普遍)二、定义、范畴与学习目的(一)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语义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二) 人体寄生虫学包括1.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原虫>研究寄生于人体的单细胞寄生虫和人体疾病的相互关系,如疟原虫等。
2.医学蠕虫学(Madical Helminthology)研究寄生于人体的多细胞寄生虫和人体疾病的相互关系,如蛔虫、血吸虫、猪带绦虫等。
线虫、吸虫、绦虫<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2cm、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最长可达7.5cm<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体长可达4-8米甚至10米>3.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研究能传播疾病及致病的节肢动物和人体疾病的相互关系,如蚊虫传播丝虫病,疥螨引起的疥疮等。
<蛛形纲,蜱螨,昆虫纲,蚊虫>原虫、蠕虫、少数节肢动物作为病原体进入人体致病节肢动物除了少数以外主要是传播疾病(三)学习人体寄生虫的目的寄生虫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他与病理学、药理学和卫生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为临床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为了控制病原寄生虫及与疾病有关的节肢动物,以消灭其所致的疾病。
三、寄生关系及其演化(一)寄生于寄生关系1.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彼此受益。
<比如牛马等食草动物,胃里旋毛虫分解植物纤维,死后为牛马提供蛋白质>3.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
寄生虫(Parasite)寄生生活中受益的一方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原生动物宿主(Host)被寄生虫所寄生并受到损害的生物、如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
(二)寄生关系的演化对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身的生活能力就越弱。
寄生生活的历史越长,适应能力越强,依赖性越大。
1.形态变化(1)体型改变如跳蚤:身体左右侧扁平。
血吸虫:圆柱形<寄生在血管中>。
(2)某些器官的退化或消失如吸虫:消化器官退化绦虫:消化器官消失(3)某些器官的加强如蛔虫:生殖器官发达<双管型,两个子宫> 牛肉绦虫:孕节子宫内充满虫卵(4)新器官的产生猪肉绦虫:附着器官——吸盘、顶突、头钩2.生理功能的变化(1)肠道寄生虫的抗消化液的机能<蠕虫免受胰、胃蛋白酶的影响>(2)繁殖能力的加强<雌蛔虫每天可产24万个卵、牛带绦虫每天可产72万个卵> (3)适应外界环境条件能力加强(4)各种特殊向性的出现3.侵袭力的变化4.免疫逃避功能的形成<表面抗原的改变>5.基因变异四、寄生虫的生物学(一)寄生虫类别寄生部位:体外:寄生在体表的寄生虫。
如虱、蚤体内:在体内生活的寄生虫、如蛔虫寄生时间:长期性:成虫必须经过寄生生活,如蛔虫暂时性:取食时暂时与宿主接触,如蚊寄生性质:专性:是指必须寄生否则不能存活的种类,如蛔虫(重点掌握)兼性:既能自生,又能寄生,如粪类圆线虫偶然:偶然侵入非正常宿主,如犬钩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是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数显异常增殖也且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
(二)寄生虫生活史(Parasitic Life Cycle)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生活史可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称为土源性蠕虫。
间接性:需要中间宿主,称为生物源性宿主。
1.宿主:按性质不同可分为(1)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后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幼虫或无性生殖段所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可以在人体也可以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脊椎动体内的寄生虫可以传染给别人,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即宿主出人以外的脊椎动物。
(4)感染阶段(感染期)能进入人体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寄生虫结算称为感染阶段。
感染各种传播媒介的阶段传播途径之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寄生虫在人体的寄生部位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预防疾病生寄生部位活排除方式病原学诊断史终宿主中间宿主传播媒介五、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夺取营养<比如蛔虫消耗营养,钩虫消耗人的血液>2.机械损伤<寄生虫在移行过程中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或对某个管道(胆道、肠道)进行阻塞或长大后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3.毒性与免疫性损伤<寄生虫排泄物对人体组织有刺激性作用可以产生病理变化,比如钩虫成虫分泌抗凝素,伤口不易愈合(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1.宿主将寄生虫全部清除;(产生完全抵抗力,少见)2.宿主消除部分寄生虫;(部分免疫力,多见)3.宿主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
(杜氏利士曼原虫不会被巨噬细胞吞噬反而大量繁殖)(三)寄生虫感染的免疫1.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生理屏障(三大:皮肤黏膜、血脑、胎盘)●吞噬细胞等对寄生虫的吞噬●补体系统2.获得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免疫球蛋白介导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淋巴细胞介导(四)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1.寄生虫抗原一般可分为:体抗原、代谢抗原(包括分泌抗原及排泄抗原)和表面抗原。
他们的化学性质为蛋白质、糖酯或多糖。
2.特异性免疫类型(1)缺乏有效免疫:宿主感染某种寄生虫后,不能产生有效免疫(2)消除性免疫:这是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
感染某种寄生虫后,可获得完全的抵抗力。
<麻疹水痘等>(3)非消除性免疫:这是人体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两种(要求掌握):带虫免疫(Premunition )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未被清除,仍保持低密度水平,但宿主对在感染有一定抵抗力,如见于疟原虫。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体内的成虫不受免疫效应的作用,但对在感染是侵入的幼虫,宿主却又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见于血吸虫。
(五)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有些寄生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的现象。
(六)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主要见于蠕虫感染,H1抗体、IgG抗体)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抗体介导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T细胞和巨噬细胞介导主要见于蠕虫感染,如旋毛虫病出现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蛔虫幼虫引起的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都属于过敏反应型变态反应。
六、寄生虫感染的特点㈠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⒈带虫者(Carrier) 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感染者。
⒉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是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这与宿主不能产生完全免疫有关。
⒊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 是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㈡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⒈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 是指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的蠕虫幼虫在体内移行所造成的疾病。
⒉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 是指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病变。
七、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㈠流行的基本环节⒈传染源⒉传播途径⒊易感人群㈡、流行因素⒈自然因素⒉生物因素⒊社会因素㈢流行特点⒈地方性⒉季节性⒊自然疫源性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这种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
㈣防治原则⒈控制(消灭)传染源⒉切断传播途径⒊保护易感人群八、寄生虫分类寄生虫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的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与节肢动物门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中的肉足鞭毛门、顶复门和纤毛门。
动扁形动物门物线形动物门蠕虫界棘头动物门医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学寄肉足鞭毛门生原生动顶复门原虫虫物亚界纤毛门学动物的命名采用二名制,就是一种寄生虫的学名包括属名(在前)与种名(在后)。
学名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例如: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