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数学大题
对 F (x, y, z) 分别求 x, y, z 偏导数,
Fx = 4x, Fy = 2y, Fz = 6z,
代入 M (1, 1, 1) 点, 得到切平面的法向量为 (4, 2, 6), 根据点法式方程可知切 平面方程为
4(x − 1) + 2(y − 1) + 6(z − 1) = 0,
2 1t 1 1 2 =0 −2 0 2
可得 t = 1.
(2)
α1
2 1 −2
1
1 2
−1
α2
=
1
1
0
→
0
1 2
1
α3
12 2
00 0
故 α1, α2 是该向量组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 可知 α3 = 3α1 − α2.
例题 7 明:
x
已知 f (x) 在 [a, b] 上的连续函数, 设 F (x) = f (t)dt, x ∈ [a, b], 证
α2) β1)
β1
=
2 58 ,− ,
3 33
,
再对 β1, β2 进行单位化, 可得 V3 的一组标准正交基
√√√
√
√√
666
2 93 5 93 8 93
γ1 =
,, 636
, γ2 =
,− ,
93
93 93
.
例题 4 过点 P (1, 3) 作椭圆 x2 + y2 = 1 的切线, 分别交 x 轴和 y 轴于点 A 4 12
a
(1) F (x) 在 [a, b] 上连续;
(2) F (x) 在 [a, b] 上可导, 且 F (x) = f (x).
关于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高等高级高中数学》真题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答案单选选择题1.答案:D,X-y+z=32.答案B.1/23.答案D.有界4.答案:B.Tab/25.答案C,(1,2,1)6.答案A.17.答案:C。
掌握8.答案A。
同真同假二、简答题12.参考答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对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理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评价目标多元化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以往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2)评价内容多维性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围绕这些方面展开,形成多维度、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体系。
对不同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设计反映不同内容的问题,如对某一方面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可以在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如在一项调查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投入的态度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查来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中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具体内容的特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应当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不能希望一种评价方法会解决所有的问题。
封闭式的问题、纸笔式的评价可以简捷方便的了解学生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开放式问题、综合性的、在丰富的情境中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学习过程。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
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第一篇:201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打印版)2014 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是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 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7.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12.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13.初三学生小岩晚上在家复习功课,忽然灯灭了,他根据物理课上所学的知识,推测可能是保险丝断了,然后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
2015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
解析:求多项式的公因式一般用辗转相除法。
这里用赋值法,分别令01,3,1,2x =--代入,同时得00()0,()0,f x g x ==即1x +为二者公因式。
2.【答案】B 。
解析:设曲面经矩阵A 变化后为100'0202'0033'x x x y y y z z z ⎡⎤⎡⎤⎡⎤⎡⎤⎢⎥⎢⎥⎢⎥⎢⎥==⎢⎥⎢⎥⎢⎥⎢⎥⎢⎥⎢⎥⎢⎥⎢⎥⎣⎦⎣⎦⎣⎦⎣⎦,则'1'21'3x x y y z z ⎧⎪=⎪⎪=⎨⎪⎪=⎪⎩故其方程为22211(1)(2)(1)123x y z -+-+-=,选B 。
3.【答案】D 。
解析:样本是受审查客体的反映形象或其自身的一部分,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体,用于提供总体的信息及由此对总体作统计推断。
样本的平均值称样本均值,在数理统计中,常常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
样本越大从总体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多,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好。
这里取的两组数据都是随机的,因此均值不一定相等。
4.【答案】B 。
解析:取1n a n =,11n b n=-,lim 0,lim 1n n n n a b →∞→∞==,0<1,而1110a b =>=,2212a b ==,因此B 的结论不正确。
5.【答案】B 。
解析:由向量积的性质可得,⨯⨯⨯(a +c)b =a b +c b ,故选B 。
6.【答案】C 。
解析:由已知得级数的收敛半径为131lim 331nn n n r n +→∞==+,又当13x =时级数11n n∞=∑发散,当13x =-时级数11(1)n n n ∞=-∑收敛,故选C 。
7.【答案】A 。
解析:第一次数学课程改革发生在20世纪初,史称“克莱因-贝利运动”。
英国数学家贝利提出“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改革指导思想;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教材、方法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近代数学和教育学的新进展,不断进行改革。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
1.设函数20()ln(2)x f x t dt =+⎰,则'()f x 的零点个数是()。
A.0B.1C.2D.3【答案】B【解析】'()f x =20(ln(2))'x t dt +⎰=22ln(2)0x x +=,只有0x =一个解。
2.设、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的充要条件是()。
A.0(,)2a b π<∠<r r B.C.0(,)2a b π<∠<r r D.(,)2a b ππ≤∠<r r 【答案】B【解析】由向量的几何意义|A+B|<|A-B|得|A+B|2=A 2+2AB+B 2<|A-B|2=A 2-2AB+B 2,则AB<0,所以两向量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
3.设0A =,1α、2α是线性方程组0Ax =的一个基础解系,330A αα=≠,则下列向量中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的是()。
A.123αα+B.123αα-C.13+3ααD.33α【答案】C【解析】13133(3)33A A A ααααα+=+=,不能写成13(3)m αα+的形式,所以C 项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
A 项,因为1α、2α是线性方程组0Ax =的一个基础解系,所以12==0A A αα,121212(3)300(3)A A A αααααα+=+==+;同理可证B 项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D 项,由于330A αα=≠,所以333(3)33A A ααα==,故D 项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
4.在空间直角坐标中,由参数方程sin 1cos ()4sin 2x y z θπθθθπ⎧⎪=⎪⎪=--≤≤⎨⎪⎪=⎪⎩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方程是()。
(sin 2z θ=)A.2222020x y y y z ⎧+=⎨+-=⎩B.2222020x y y z z ⎧-=⎨-+=⎩C.2222020x y y z y ⎧+-=⎪⎨+=⎪⎩D.2222020x x y y z ⎧-+=⎨-=⎩【答案】C【解析】联立sin x θ=和1cos y θ=--消去θ得2220x y y ++=,可知选C。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模拟题(一)答案
(x 2)2 y2 1。 16 48
六、教学设计题
17. 【参考答案】 (1)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并 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求知欲,养成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的习惯,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数学的严谨美。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利用公式解相关题目。 难点: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成立条件。 (3)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设置问题情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 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 件:在一个月(30 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 1 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 2 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 钱数都比上一天多一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 1 分钱,第二天还 2 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 是上一天的两倍,一个月后互不相欠。 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但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一下,帮穷人出个主意 吧! 二、新课讲授 在上面我们通过分析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交易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穷人这样在富人那借钱是不是真的划算呢? 问题 2:如果穷人觉得不划算的话,会赔多少钱呢?你能不能列出式子呢? 预设:设穷人所借的钱共为 T30,所还的钱共为 S30, T30=1+2+3+…+30 和 S30=1+2+22+…+229。 追问:你能算出赔钱的数量吗?就是 T30=1+2+3+…+30 和 S30=1+2+22+…+229,谁的值大?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过程:T30= S30=1+2+22+…+229①
2014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数学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D.zoy 平面上曲线 z=|y|绕 y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曲面
55、 向量 a·b=0,a×c=0,则 b·c=( ) A.0 B. -1 C. 1 D.3
56、 y=f(x)由隐函数
确定,则 y''=( )
A.
B. x C. -x D.xy
57、
A.0 B. π C. 2π D.4π
()
58、 若在区间[0,1]上始终有 f''(x)>0,则 f'(1)、f'(0)、f(1)-f(0)的大小关系为( ) A.f'(1)>f'(0)>f(1)-f(0) B. f'(1)>f(1)-f(0)>f'(0) C. f(1)-f(0)>f'(1)>f'(0) D.f'(0)>f'(1)>f(1)-f(0)
13、 下列函数中不满足等式 A. B. C. D.
的是( )
14、 设函数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的值域为 B. 是偶函数 C. 是周期函数 D. 不是单调函数
15、 抛物线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
A.
B. C. D.
16、 样本中有五个个体,分别为 , , , , 。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 ,则样本
,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8、 把复数 的共轭复数记为 , 为虚数单位,若 ()
A.
,则
B.
C.
D.
9、 一个单位有职工 480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 80 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 160 人,具有初级职称的有 200 人,其余人员 40 人。为了解职工收入情况,决定采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容量为 36 的样本。则从上述各层中依次抽取的人 数分别是( )
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
2014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卷(总分:3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f′(x)的零点个数是( )。
A.0B.1 √C.2D.3x=0一个解。
2.设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b∣>∣a-b∣的充要条件是( )A. √B.C.D.解析:解析: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a+b∣)2>(∣a-b∣)2,化简的ab=∣a∣∣b∣cosθ>0,即cosθ>0,所以(θ为ab的夹角)。
3.设∣A∣=a,a 1、a 2是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Aa 3 =a 3≠0,则下列向量中不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的是( )。
A.3a 1 +a 2B.a 1 -3a 2C.a 1 +3a 3√D.3a 3解析:解析:因为a 1、a 1是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所以Aa 1 =Aa 1 =0。
对于选项A有A(3a 1 +a 2 )=3Aa 1 +Aa 2 =0,所以是A的特征向量;同样选项B也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对于选项D,由于Aa 3=a 3≠0,所以A(3a 3)=3Aa 3 =3a 3,故D也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至于选项C,A(a 1 +3a 3)=Aa 1+3Aa 3 =3a 3不能写成m(a 1 +3a 3 )的形式,所以C不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由参数方程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方程是( )A.B.C. √D.解析:解析:联立x=sinθ和y=-1+cosθ消去θ得x 2 +y 2 +2y=0,可知选C。
y=-1+cosθ和立消去θ可得z 2 +2y=0。
5.函数列{f n (x)}与函数f(x)是在闭区间[a,b]上有定义,则在[a,b]上f n (x)}一致收敛于f(x)的充要条件是( )。
A.B.C.D. √解析:解析:根据函数的一致收敛定义可得。
6.设P为三阶方阵,将P的第一列与第二列交换得到T,再把T的第二列加到第三列得到足,则满足脚的矩阵Q是( )。
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数学真题答案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答案】D 。
解析:因为()f x 在(,)a b 内连续可导,且()'f x >0,所以()f x 在(,)a b 上单调递增,因为()f a <0,所以()f b 可能大于0,也可能小于0。
2.【答案】B 。
解析:由向量的几何意义|a+b|<|a-b|得|a+b|²=a²+2ab+b²<|a-b|²=a²2ab+b²,则ab<0,所以两向量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故选B 。
3.【答案】C 。
解析:2222sin ,1cos ,sin cos 120x y x y y θθθθ==-++=++=且,得到222cos 12sin ,112022z y y z θθ=-=-+-+=由得到。
所以得到曲线的一般方程为2220x y y ++=220y z +=。
4.【答案】C 。
解析:由定义互换12,x x 的位置,二元多项式不变即为选项。
5.【答案】D 。
解析:由一致收敛的定义得出。
6.【答案】A 。
解析:对4λ=,求相应的线性方程组()0x λ-=E A 的一个基础解系,123320x x x --=123320x x x -++=123340x x x ++=,化简求得此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7.【答案】A 。
解析:创立解析几何的主要数学家是笛卡尔,费马;拉格朗日、柯西在数学分析方面贡献杰出;莱布尼茨在高等数学方面的成就巨大;牛顿在数学方向主要是微积分学。
8.【答案】A 。
解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答案】解析:平面π的法向量为n =(3,-1,2);平面2x+y+z-1=0的法向量为1n =(2,1,1),平面x+2y-z-2=0的法向量为2n =(1,2,-1),则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2211333121i j k m n n i j k =⨯==-++- =(-3,3,3)。
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高级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设函数20()ln(2)x f x t dt =+⎰,则'()f x 的零点个数是()。
A .0B .1C .2D .32.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 b a b +>- 的充要条件是()。
A .0(,)2a b π<∠< B .(,)2a b ππ<∠< C .0(,)2a b π<∠≤ D .(,)2a b ππ≤∠< 3.设||0A =,1α 、2α 是线性方程组0x =A 的一个基础解系,330αα=≠ A ,则下列向量中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的是()。
A .31α +2α B .1α -32α C .1α +33α D .33α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由参数方程sin 1cos (0)4sin 2x y z θπθθθ⎧⎪=⎪=-+≤<⎨⎪⎪=⎩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方程是()。
A .2222020x y y y z ⎧+=⎪⎨++=⎪⎩B .2222020x y y z z ⎧+=⎪⎨++=⎪⎩C .2222020x y y z y ⎧++=⎪⎨+=⎪⎩D .2222020x x y y z ⎧++=⎪⎨+=⎪⎩5.函数列{()}n f x 与函数()f x 都是在闭区间[,]a b 有定义,则在[,]a b 上{()}n f x 一致收敛于()f x 的充要条件是()。
A .0ε∀>,[,]x a b ∀∈,∃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B .0ε∀>,0[,]x a b ∃∈,∃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C .∃正整数N ,0ε∀>,0[,]x a b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D .0ε∀>,∃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x a b ∀∈,有|()()|n f x f x ε-<6.设P 为三阶方阵,将P 的第一列与第二列交换得到T ,再把T 的第二列加到第三列得到R ,则满足PQ =R 的矩阵Q 是()。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能力试题3-5答案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能力试题3-5答案教学知识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5ABABD6-10DABDB11-15ABDDC16-21CBDCB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2【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人类文化造就了人性,同一民族、统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人格特征。
2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在这是个因素中,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并不取决于其智商的高低、环境的优劣,而是其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因素,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24正确[名师详解]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25【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有创造力。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
2014下半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真题及答案
2014下半年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proper pronunciation of “have to“as a result of assimilation?A./hef tu/B./hev tu/C./hæf tu/D./hæv tu/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roper rhythmical pattern of the sentence?A.´Come to´see us at our´new a`partmentB.`Come to`see us at`our new`apartmentC.`Come to`see us`at our`new`apartmentD.`Come to`see us`at our`new a`parement3.He came to dinner and my mom fixed a roast,prime rib,pie,y ohurt,drinks,and that kind of_,and it was really good.A.meatB.stuffC.staffD.Dish4.Unlike her_sister,Judith is a shy,unsociable person who dislike to go to p arties or to make new friends.A.charmingB.friendlyC.graciousD.Gregarious5.He pledged support for“_care”,where youngsters were looked after be close relatives like aunts or uncles,but not parents.A.familyB.kinshipC.siblingD.Relative6.I will never know all that was in his head at the time,_.A.nor will anyone elseB.nor anyone else willC.nor won´t anyone elseD.nor anyone else won´t7.She doesn´t want to work right now because she thinks that if she_a job she probably wouldn´t be able to visit her friends very often.A.has to getB.were to getC.had gotD.could have got8.What is the correct way to read the decimal“106.16”in English?A.One hundred and six point one sixB.One hundred and six p oint sixteenC.One hundred and six points one sixD.One hundred and six points sixteen9.When any of the maxim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flouted on purpose,might arise.A.ambiguous structureB.contradictory propositionC.mutual understandingD.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10.Indian English is a_varie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A.socialB.regionalC.historicD.Situational11.In teaching pronunciation,the teacher should tell the stude nts that_can be used to convey more important messages.A.rhymeB.stressC.devoicingD.Rhythm12.When a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discuss how the writerˊs ideas are organized in the text,he/she intends to develop st udentsˊskill of_.13.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cus(es)on accuracy in teaching gr ammar?A.simulationB.substitution drillsC.role playD.Discussion14.When a teacher says“Next,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 of arrival and departu re of the planes in the recording.”,he/she intends to develop students'skill of_.A.predictingB.getting the general pictureC.distinguishing soundsD.getting specific information15.If a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list as many ways as they can t o tell someone to open the door and list the possible functio ns of a sentence in different contexts.he/she is probably trying to highlight_.16.The teacher would use_to help students communicate in teaching speaking.A.substitution drillsB.group discussionC.listening and actingD.reading aloud17._assessment is used to measure how the performance of a par ticular student or group of students compares with that of an other.A.Criterion-referencedB.Norm-referencedC.FormativeD.Summative18.Which of the following teacher's instruction could serve the purpose of eliciting ideas?A.Shall we move on?B.Read after me,everyoneC.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D.What does the world “quickly”mean?19.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example of teachers'indirect corrective feedback?A.Say“went”instead of“go”B.We never use“at”that wayC.Choice A is not the right answerD.Who can help him with t his sentence?20.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s a TEFL method is more often us ed for teaching_.A.childrenB.adultsC.ESP courseD.GE course请阅读passage1,完成第21~25小题Passage 1Unless you spend much time sitting in a college classroom or browsing through certain areas of the Internet,it's possible that you had not heard of trigger warnings until a f ew weeks ago,when they made an appearance in the Times.T he newspaper explained that the term refers to preemptive al ters,issued by a professor or an class might be sufficiently gra phic to spark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 The term seems to have originated in online feminist forums, where trigger warnings have for some years been used to fla g discussion of rape or other sexual violence.The Times piece, which was skeptically titled“warnings are moving from the online fringes to the classro om,and might be more broadly applied to highlight in advanc e the distress or offense that a work of literature might cause.“Huckleberry Finn”would come with a warning for those who have experienced r acism;The Merchant of Venice would have an anti-Semitism w arning attached.The call from students for trigger warnings w as spreading on campuses such as Oberlin,where a proposal was drafted that would advise professors to“be aware of racism,classism,sexism,and other issues of privil ege and oppression”in devising their syllabi;and Rutgers,where a student argued i n the campus newspaper that trigger warnings would contrib ute to preserving the classroom as a“safe space”for students. Online discussion of trigger warnings has sometimes been gu ardedly sympathetic,sometimes critical.Jessica Valenti has not ed on The Nation's website that potential triggers for trauma are so manifold as to be beyond the possibility of cataloguing:“There is no triggers for warning for living your life.”Some have suggested that a professor's ability to teach would be compromised should it become commonplace for“The Great Gatsby”to hear a trigger warning alerting readers to the disgusting ch aracters and incidents within its pages.Others have worried th at trigger-warning advocates,in seeking to protect the vulner able,run the risk of disempowering them instead,“Bending the world to accommodate our personal frailties d oes not help us overcome them”,Jenny Jarvie wrote on The New Republic's online site.Jarvie's piece,like many others on the subject,cited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as a campus where champions of trig ger warning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Earlier this year, students at U.C.S.B.agreed upon a resolution recommending t hat such warnings be issued in instances where classroom ma terials might touch upon“rape,sexual assault,abuse,self-injurious behavior,suicide,and graphic violence”.The resolution was brought by a literature student who said that,as a past victim of sexual violence,she had been shocked when a teacher showed a movie in class w hich depicted rape,without giving advance notice of the cont ent.The student hoped to spare others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 iencing a post-traumatic-stress reaction.The trigger-warning debate may,by comparison,seem hard to understand;but express a large cultural preoccupation with a chieving safety,and a fear of living in its absence.The hope th at safety might be found,as in a therapist's office,in a classroom where literature is being taught is in di rect contradiction to one purpose of literature,which is to giv e expression through art to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and uncomf ortable ideas,and thereby to enlarge safe space,nor,probably, should it be.But it's difficult to fault those who hope that it might be,when the o utside world constantly proves itself pervasively hostile,as wel l as,on occasion,horrifically violent.21.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of people are most in favor of“trigger warning”?A.StudentsB.ReportersC.FeministsD.Professors22.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be a possible change to be b rought about by trigger warning to literature teaching?A.Teachers will abandon materials related to racism,sexism,vi olence,etc.B.Teachers will ignore students's requests for a“safe space”in designing their syllabi.C.Teachers will give students advance notice of the content th at is likely to distress or offend them.D.Teachers will allow students to express different and uncom fortable ideas to enlarge their experience.23.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compromised”in PARAGRAPH 3?A.QuestionedB.ImprovedC.ChallengedD.Weakened24.What does“them”in PARAGRAPH 3 refer to?A.RisksB.FrailtiesC.TraumasD.Possibilities25.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negative impact that tri gger warning exerts on literatur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w riter?A.It may highlight the purpose of literature teaching.B.It may expose students to the dark side of the world.C.It may deprive students of their intellectual growth.D.It may caus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请阅读passage 2,完成26~30小题。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设|A|=0,α1、α2、是线性方程组Aχ=0的一个基础解系,Aα3=α3≠0,则下列向量中不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的是( )。
A)3α1+α2B)α1-3α2C)αl+3α3D)3α3答案:C解析:因为α1、α2是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所以Aα1=Aα2=0。
对于选项A有A(3α1+α2)=3Aα1+Aα2=0,所以是A的特征向量;同样选项B也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对于选项D,由于Aa3=a3≠0,所以A(3a3)=3Aα3=3α3,故D也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至于选项C,A(αl+3α3),Aα1+3Aα3=3α3不能写成m(α1+3α3)的形式,所以C不是矩阵A的特征向量。
2.[单选题]A)AB)BC)CD)D答案:C解析:3.[单选题]函数列{fn(χ)}与函数,f(χ)是在闭区间[a,b]上有定义,则在[a,b]上{fn(χ)}一致收敛于f(χ)的充要条件是( )。
A)AB)BC)CD)D答案:D解析:根据函数的一致收敛定义可得。
4.[单选题]设P为三阶方阵,将P的第一列与第二列交换得到T,再把T的第二列加到第三列得到 R.则满足PQ=R的矩阵Q是( )。
A)AB)BC)CD)D答案:D解析:5.[单选题]发现勾股定理的古希腊数学家是( )。
A)泰勒斯B)毕达哥拉斯C)欧几里德D)阿基米德答案:B解析:6.[单选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B)运算求解能力C)数据处理能力D)几何作图能力答案:D解析:五种基本能力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7.[单选题]设a、b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b|>|a-b|的充要条件是( )。
A)AB)BC)CD)D答案:A解析: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a+b|)2>(|a-b|)2,化简得ab=|a||b|cosθ>0, 即cosθ>0,所以0<θπ/2(θ为a,b的夹角)。
(2021年整理)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设函数20()ln(2)x f x t dt =+⎰,则'()f x 的零点个数是()。
A .0B .1C .2D .32.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 b a b +>- 的充要条件是()。
A .0(,)2a b π<∠< B .(,)2a b ππ<∠< C .0(,)2a b π<∠≤ D .(,)2a b ππ≤∠< 3.设||0A =,1α 、2α 是线性方程组0x =A 的一个基础解系,330αα=≠ A ,则下列向量中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的是()。
A .31α +2α B .1α -32α C .1α +33α D .33α 4.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由参数方程sin 1cos (0)4sin 2x y z θπθθθ⎧⎪=⎪=-+≤<⎨⎪⎪=⎩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方程是()。
A .2222020x y y y z ⎧+=⎪⎨++=⎪⎩B .2222020x y y z z ⎧+=⎪⎨++=⎪⎩C .2222020x y y z y ⎧++=⎪⎨+=⎪⎩D .2222020x x y y z ⎧++=⎪⎨+=⎪⎩5.函数列{()}n f x 与函数()f x 都是在闭区间[,]a b 有定义,则在[,]a b 上{()}n f x 一致收敛于()f x 的充要条件是()。
A .0ε∀>,[,]x a b ∀∈,∃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B .0ε∀>,0[,]x a b ∃∈,∃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C .∃正整数N ,0ε∀>,0[,]x a b ∃∈,使得当n N >时,有|()()|n f x f x ε-<D .0ε∀>,∃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x a b ∀∈,有|()()|n f x f x ε-<6.设P 为三阶方阵,将P 的第一列与第二列交换得到T ,再把T 的第二列加到第三列得到R ,则满足PQ =R 的矩阵Q 是()。
2014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级数学真题答案
又z x
带
入
x2
1 5 2 5 10 i 4 4
,
x3
1 5 2 5 10 i 4 4
,
x4 x2
1 5 2 5 10 , 1 5 2 5 10 , 则 第 一 象 限 的 根 为 i x5 i 4 4 4 4 1 5 2 5 10 ,20 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6. 【参考答案】 (1)该教师的这种直接呈现偶函数定义的方法对抽象思维能力较高的学生较容 易接受,使之能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本节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总的概念与基本的轮廓,但对于其 他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偶函 数概念的形成这个活动中来,体现其主体地位,教师也没有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出学习偶函 数概念的学习环境。 对于偶函数的定义的讲授建议由具体的函数图像引入,通过观察图像的特点,学生自行归纳总 结出偶函数的定义。学生在这由具体到抽象,表象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其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该教师的课堂提问违背了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原则与启发性原则。课堂提问应 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思维,而该老师的提问太过盲目没有针对性无法达到应有的课 堂效果。②适度性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课堂提问的涉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遵循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的规律使学生能够拾级而上从而深刻的理解偶函数的概念,而该老师的提问不符合现阶段学 生的认知水平难度过大。无法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学生能力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
AB × BC 。
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 答 案 】 解 析 : 证 明 : 由 已 知 得 对 n 1` 时 , 有 9.
2013年11月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14 、 设
a1 , a ,2a
3 是 复 平 面 上 的 三 个 数 , 有
a1 a2 a3 0
且
a12 a22 a32 a1a2 a2 a3 a3a1
,证明(1)
( z a1 )( z a2 )( z a3 ) z 3 a1a2 a3
; (2)以
2BC ,求 SABC 的最大值
环节一:教师:请大家仔细读题,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 1:设 BC x , AC 式于是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
2 x ,由
SABC
1 AB AC sin A 2 ,可得关于 x 的函数表达
学生 2:设 BC x ,可得用 x 表示的
SABC ,发现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x y
B. x y
a
a
C.
lg x a lg y a
log a x log a y
3、M、N 为 n 阶矩阵,则有 A. | M N || M | | N | B. | MN || NM | C. ( MN ) M N
' ' 2 '
D. ( M N ) M 2MN N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1 y ex 2 ,则 x ln 2 y ,即 f 9【解析】 (1)令
(2)因为 f(x)与
1
x ln 2 x (x>0)
f
1
x 互为反函数,则其图像必然关于 y=x 对称。
1 1 y' ex ex 1 2 2 x1 ln 2, y1 1 1 1 x x2 1, y2 ln 2 y ' ln 2 x
2014年下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数学真题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若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且(),x a b ∈时,'()0f x >,又()0f a <,则()。
A .()f x 在[],a b 上单调递增,且()0f b >B .()f x 在[],a b 上单调递减,且()0f b <C .()f x 在[],a b 上单调递减,但()f b 的正负无法确定D .()f x 在[],a b 上单调递增,但()f b 的正负无法确定2.设,a b r r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a b a b +<-r r r r 的充要条件是()。
A .()0,2a b π<∠<r r B .(),2a b ππ<∠<r r C .()0,2a b π<∠≤r r D .(),2a b ππ≤∠<r r 3.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由参数方程sin 1cos 2sin 2x y z θθθ⎧⎪=⎪=-+⎨⎪⎪=⎩()04θπ≤<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方程是()。
A .2222020x y y y z ⎧+=⎨++=⎩B .2222020x y y z z ⎧+=⎨++=⎩C .2222020x y y z y ⎧++=⎨+=⎩D .2222020x x y y z ⎧++=⎨+=⎩4.二元多项式12(,)f x x ,如果将12,x x 对换后,有1221(,)(,)f x x f x x =,则称12(,)f x x 为二元对称多项式。
下列是二元多项式的是()。
A .54322345121121212122(,)510105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B .54322345121121212122(,)510105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C .54322345121121212122(,)510105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D .54322345121121212122(,)510105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5.函数列{}()f x 与函数()f x 都在闭区间[],a b 有定义,则在[],a b 上{}()f x 一致收敛于()f x 充要条件是()。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2014 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详 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x2
1.设函数 f (x) ln(2 t)dt ,则 f '(x) 的零点个数是( )。 0
阵 A 的特征向量。
x sin
4.在空间直角坐标中,由参数斱程
y
1 cos (0
) 确定的曲线的一般斱程 4
z sin 2
是( )。
2 / 16
圣才电子书
x2 2y 0
A.
y
2
2y
z2
0
x2 y2 0
B.
y2
z2
2z
0
C.
x 2
z
2
y2 2y
【答案】D
【解析】由一致收敛的定义为:函数项级数 n :1 Un x 在Un x 的定义区
间 A 上收敛亍极限函数 f x ,若对亍仸意给定的正实数 ,都存在一个只不 有关不 x 无
3 / 1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关的正整数 N,使得对亍仸意的 n>N 以及 x A都有< ,则称函数项级数 n1
y2 2z 0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C
【解析】解斱程组
y
x sin 1 cos
消去
,得
x2
y2
2y
0
。解斱程组
x z
sin sin
2
消去
,得
z2
2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1.【答案】B 。
解析:220'()(ln(2))'2ln(2)0x f x t dt x x =+=+=⎰,只有0x =一个解。
2.【答案】A 。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时平方得22(||)(||)a b a b +>- ,化简的||||cos 0a b a b θ∙=> ,即cos 0θ>,所以02πθ<<(θ为,a b 的夹角)。
3.【答案】C 。
解析:因为1α、2α是线性方程组0x =A 的一个基础解系,所以0==12AαAα,对于选项A 有(3)301212A α+α=Aα+Aα=,所以是A 的特征向量;同样选项B 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对于选项D ,由于0=≠33Aαα,所以(3)33==333A αAαα,故D 也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至于选项C ,(3)33+=+=13133A ααAαAαα不能写成(3)m +13αα的形式,所以C 不是矩阵A 的特征向量。
4.【答案】C 。
解析:联立sin x θ=和1cos y θ=-+消去θ得2220x y y ++=,可知选C ,1cos y θ=-+和sin 2z θ=联立消去θ可得220z y +=。
5.【答案】D 。
解析:根据函数的一致收敛定义可得。
6.【答案】D 。
解析:由题意得变换为100010001⎛⎫ ⎪ ⎪ ⎪⎝⎭→010100001⎛⎫ ⎪ ⎪ ⎪⎝⎭→011100001⎛⎫ ⎪ ⎪ ⎪⎝⎭。
7.【答案】B 。
解析:根据史实可知正确选项为B 。
8.【答案】D 。
解析:五种基本能力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9.【答案】相交;sin 21θ=。
解析:平面π的法向量为n=(3,-1,2);平面2x+y+z-1=0的法向量为1n =(2,1,1),平面x+2y-z-2=0的法向量为2n =(1,2,-1),则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2211333121i j k m n n i j k =⨯==-++- ,令()=3,3,3m - 。
m n ∙ =-9-3+6=-6,可知直线l 与平面π相交。
设直线l 平面π的夹角为θ,则42sin cos ,21m n m n m nθ⋅=〈〉== 。
10.【答案】(1)161330(2)1033。
解析:(1)由分步乘法原理可知17069161703099330p =⨯=+。
(2)由已知易得:第二次摸出为黑球的概率为23010993p 3==。
11.【答案】2.718。
解析:利用Taylor 公式展开可得:()2x n x e 1x ...R x 2!=++++,则有:111371e 11... 2.7182!7!504=++++=≈。
12.【答案】解析:方式一:直接导入法。
举例:在学习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时,直接提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告诉学生直接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单调性并不精确,只有通过定义证明才行,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步骤,进行证明。
这种方法直截了当,让学生容易理解。
方式二:复习导入法。
例如,等比数列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可以先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再来导入。
13.【答案】教师、家长、学生、社会;意义:(1)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通过勾通和协商,能够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
(2)通过加强自评、互评,能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3)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进而使评价者在评价过程能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被评价者认同评价结果,最终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解答题(本大题1小题,10分)14.【答案】证明:设矩阵111212122212n n m m mn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设行空间的维数为r ,列空间维数为1r 12m ,α,α,,α ,为矩阵A 的行向量组,不妨设12r α,α,,α 为一组基,所以方程组120r x x x +++=12r ααα 只有零解,即线性方程组1112121121222211220,0,0r r r r n n rn r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 只有零解,则其系数矩阵112111222212r r n n rn a a a a a a a a a ⎛⎫ ⎪ ⎪ ⎪ ⎪⎝⎭的行向量空间的维数≥r ,因此它的行向量组可以找到r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不妨设为(11211,,,r a a a ),(12222,,,r a a a ),…,(12,,,r r rr a a a )线性无关,则(112111,,,,r m a a a a ),(122222,,,,,r m a a a a ),…,(12,,,,,r r rr mr a a a a )也线性无关,它们正好是矩阵A 的r 个列向量,则矩阵A 的列空间的维数1r ≥r 。
同理可证r ≥1r ,所以r =1r ,即矩阵A 行空间的维数等于它列空间的维数。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15分)15.【参考答案】(1)实例:老鼠的繁殖率:假设老鼠每胎产鼠6只,其中3雌3雄,两胎之间间隔时间40天,小鼠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120天。
现假设在理想情况下(即不考虑死亡、周期变化、突发事件等),一对老鼠开始生育,估计一年后老鼠的总数将达多少只?“数学化”:①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对这些数学成分用图式法表示。
②从图式法表示中,寻找并发现问题的有关的关系和规律。
③从所发现的关系中,建立相应的公式,以求得某种一般化的规律。
④运用其他不同方法(数学模型)解决这一问题。
(2)经历上述“数学化”过程,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有以下作用:①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通过设计与生活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有利于快速的发现问题。
②由“数学化”过程可以看出发现问题是直观的,容易引起学生想象的数学问题,进而提出问题。
而这些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背景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而且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要与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
③通过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去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对于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明显增强。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16.【参考答案】(1)教师1的教法方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优点是在一个例题结束后,教师布置一道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
教师2的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诱发思考,循环渐进的启发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在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将学生解答方法展现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补充其他的解题方法,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
但是这位老师的不足是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用函数的方法解决此不等式,课前没有考虑到解不等式的函数思想方法。
(2)教师1没有辩证的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致使造成不适当的“生成”,缺乏教师引导的责任,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2体现了对教学过程的“预设”,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
并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教师2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教师2不足的是没有仔细研究教材,忽略了用函数问题解答此不等式,没有把本节课进行适当拓展和深化。
(3)构造函数()9)f x x =+≤≤,则()12f x ⎛⎫'=-=,令()0f x '>,则902x ≤<;令()0f x '<,则992x <≤。
可知当902x ≤<时,函数()f x 单调递增,所以()()23f f <,即证<+。
运用函数证明该不等式的方法,使我们意识到不等式与函数是紧密联系的,很多不等式问题往往有相关的函数背景,可以利用函数的思想解决。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了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17.【参考答案】(1)不相同,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问题是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不一致。
设计教学目标时在表述对象上应该统一,不能其中的一条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描述的——“使学生……”,另一条又是以学生角度来描述的——“经历……过程”。
通常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比较恰当,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不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过高过大不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准确把握基础上的,要具体实在不浮华,具有可操作性。
(3)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有关概念,几种简单表示法(列表法、图像法、通项公式法);了解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然界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抽象出数列的概念;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的规律,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列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研究数列可以揭示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一些规律,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数列及其概念,本质是特殊的函数。
②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要有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及学习顺序,学习后学生应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等。